酸碱滴定曲线
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解析
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解析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以确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滴定曲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通过对滴定曲线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滴定过程,获得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本文将对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进行详细解析。
1. 滴定曲线的定义和特征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我们将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达到等量点,即溶液的酸碱物质完全中和。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值,绘制出滴定曲线。
滴定曲线通常呈现出S形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始平台阶段:在滴定开始时,待测溶液的pH值处于初始平台阶段,此时已滴加的酸碱溶液对溶液的酸碱性并没有明显改变。
(2) 斜坡阶段:随着滴定酸碱溶液的不断滴加,待测溶液的pH值逐渐发生变化。
在斜坡阶段,溶液的pH值会迅速发生变化。
(3) 等量点阶段:滴定过程中存在一个等量点,即酸碱滴定溶液的化学计量反应达到平衡,酸和碱的摩尔比为1:1。
等量点阶段的pH值最为明显,达到最大或最小值。
(4) 下降曲线阶段:在等量点之后,滴加酸碱溶液会使溶液的pH值迅速下降,直至达到最终的中和点。
2. 滴定曲线的解析和应用(1) 初始平台阶段的解析:在初始平台阶段,滴定溶液的pH值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根据初始平台的位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若初始平台位于较低的pH值处,说明待测溶液是酸性的;若初始平台位于较高的pH值处,说明待测溶液是碱性的。
(2) 斜坡阶段的解析:斜坡阶段的斜率反映了滴定速度,斜率较大则说明在滴加少量的滴定液后溶液酸碱性立即发生变化,反之则说明酸碱中和的速率较慢。
(3) 等量点阶段的解析:等量点对应着滴定溶液的化学计量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点处的pH值最为明显。
根据等量点的位置,我们可以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
(4) 终点和终点误差的解析:终点是指滴定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点,一般与等量点相近。
若终点比等量点稍微滴加多一点酸碱溶液,会导致误差的产生,因此需要掌握适当的滴定体积,以减小误差。
酸碱滴定曲线与滴定终点判定
酸碱滴定曲线与滴定终点判定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分析技术,用于确定溶液中的酸碱含量。
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滴加一种先知溶液(称为滴定剂)到待测溶液中,观察pH变化,最终确定滴定终点。
酸碱滴定曲线和滴定终点判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巧。
一、酸碱滴定曲线:酸碱滴定曲线是指在滴定过程中,记录滴定剂体积与溶液pH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根据滴定剂性质的不同,酸碱滴定曲线可分为强酸对强碱、强酸对弱碱、弱酸对强碱、弱酸对弱碱四种类型。
1. 强酸对强碱滴定曲线:在强酸对强碱滴定中,滴定剂为强碱溶液,待测溶液为强酸溶液。
滴定剂滴加到强酸中,初始pH值较低,曲线上的pH值随滴定剂体积增加而逐渐上升。
当滴定剂与待测溶液中的酸完全反应时,呈现垂直变化,即pH值迅速跃升至中性范围,到达滴定终点。
2. 强酸对弱碱滴定曲线:在强酸对弱碱滴定中,滴定剂为强酸溶液,待测溶液为弱碱溶液。
与强酸对强碱滴定类似,滴定曲线的初始pH值较低,随着滴定剂的逐渐加入,pH值逐渐升高。
滴定终点为滴定剂与弱碱发生中和反应时pH值急剧上升。
3. 弱酸对强碱滴定曲线:在弱酸对强碱滴定中,滴定剂为强碱溶液,待测溶液为弱酸溶液。
滴定曲线的起始pH值较高,随着滴定剂的加入,pH值逐渐降低。
滴定终点为滴定剂与弱酸达到等量反应时的pH值。
在滴定终点附近,pH值的变化较为缓慢。
4. 弱酸对弱碱滴定曲线:在弱酸对弱碱滴定中,对于酸和碱的强度都不高,滴定曲线表现为初始pH值较中性,滴定过程中pH值变化较为缓和。
滴定终点的判定相对更为困难,需要通过使用指示剂或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准确判定。
二、滴定终点判定:滴定终点是指滴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达到完全、滴定过程即将结束时的状态。
准确判定滴定终点对于测定溶液中的酸碱含量至关重要。
常用的滴定终点判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 颜色指示剂法:颜色指示剂法是通过滴定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定滴定终点。
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溴酚蓝、甲基红等。
根据滴定剂和待测溶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变化后,即可判定滴定终点。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曲线全
3)化学计量点
NaOH和HAc定量完全反应,滴定产物为NaAc,Ac1碱性不太弱,则
用最简式计算(P155)
c(OH )/c
K
b
c0
/
c
K
w
c0
/
c
K a
1.001014 0.05 1.8 105
5.3106
pOH 5.27
pH 4.30
3.化学计量点
加入NaOH溶液20.00mL时
c(H )/c c(OH )/c KW 107.00 pH 7.00
4.化学计量点后
加入NaOH溶液20.02mL时
c(OH ) 0.1000mol L-1 20.02mL 20.00mL 5.00105 mol L-1 20.00mL 20.02mL
pH 14.00 5.27 8.73
4)化学计量点后
加入NaOH过量后,溶液的pH由过量的NaOH决定。 加入20.02mL的NaOH后
c(OH 1) (20.02mL 20.00mL) 0.1000mol L1 5.0105 molL1 20.00mL 20.02mL
pOH 4.30 pH 14.00 4.30 9.70
c(H ) 2.001010 mol L-1 pH 9.70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溶液时,体系的pH变化
V(NaOH)/mL HCl被滴定% c(H+)
pH 0.00
0.00
0.00
1.00×10-1 1.00
18.00 19.80
90.00 99.00
5.26×10-3 2.28 5.02×10-4 3.30
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
什么是酸碱滴定曲线如何解读曲线
什么是酸碱滴定曲线如何解读曲线酸碱滴定曲线是一种实验手段,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滴定曲线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pH值随滴定剂滴加量的变化来记录。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酸碱滴定曲线通常以滴加剂的体积(毫升)为横坐标,pH值为纵坐标。
这种曲线通常呈现特定的形状,对于不同的滴定反应有不同的特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酸碱滴定曲线形状以及它们的解读。
1. 酸滴定强碱曲线(例如:硫酸与氢氧化钠滴定)这种曲线的特点是起始pH值较低,随着酸溶液中碱的滴加,pH值迅速上升。
当酸溶液与碱溶液完全反应时,pH值会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接近中性。
这个稳定的pH值称为滴定终点,标志着酸与碱反应已经发生完全。
酸滴定强碱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对于酸碱指示剂的选择至关重要,以确保终点的准确测定。
2. 弱酸滴定强碱曲线(例如:乙酸与氢氧化钠滴定)这种曲线的特点是起始pH值较高,在滴加碱的过程中,pH值缓慢上升。
在滴定终点之前,pH值会迅速上升,然后趋于平缓。
这是因为弱酸的离子化程度较低,所以pH值的变化在滴定终点附近较为剧烈。
对于弱酸滴定强碱曲线的解读,需要注意终点前的pH值变化较为缓慢。
3. 强酸滴定弱碱曲线(例如:盐酸与氨水滴定)这种曲线的特点与弱酸滴定强碱曲线相似,但是反应终点的pH值较低。
在反应终点之前,pH值的变化会较为平缓,而终点之后则会迅速上升。
在滴定强酸与弱碱的反应中,最重要的是确保终点的准确测定,以便确定滴定终点和等当点的位置。
酸碱滴定曲线的解读可以提供以下信息:1. 酸或碱的初始浓度:通过起始pH值可以初步判断酸或碱的浓度范围;2. 滴定终点和等当点:滴定终点是酸碱反应完全发生的标志,而等当点是滴定剂与被滴定物质化学计量比例相等的点。
这两个点的位置对于滴定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3. 滴定反应的性质:根据滴定曲线的形状,可以初步判断滴定反应是强酸强碱、强酸弱碱还是弱酸强碱。
总之,酸碱滴定曲线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可以提供关于溶液中酸碱物质浓度和反应特性的信息。
化学酸碱滴定曲线分析
化学酸碱滴定曲线分析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加酸或碱溶液到待测溶液中,观察pH值的变化,从而确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我们经常会绘制酸碱滴定曲线来分析实验结果。
本文将探讨化学酸碱滴定曲线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酸碱滴定曲线分析原理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曲线,这就是酸碱滴定曲线。
酸碱滴定曲线的形状受到待测溶液的种类、浓度以及滴定剂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酸滴定的曲线形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单弱酸滴定:曲线呈S型,初始pH值较高,逐渐下降,直至接近滴定终点(pH≈7)。
2. 强酸滴定:曲线呈直线,pH值急剧下降,直至滴定终点。
3. 酸弱碱滴定:曲线呈S型,初始pH值较低,逐渐上升,直至接近滴定终点(pH≈7)。
4. 强碱滴定:曲线呈直线,pH值急剧上升,直至滴定终点。
碱滴定的曲线形状与酸滴定相似,只是曲线的方向相反。
二、酸碱滴定曲线分析方法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确定滴定的终点指示剂。
终点指示剂可以是溶液本身的颜色变化、外部添加的指示剂或使用pH计来测量pH值。
2. 实验步骤:(1)倒取一定量的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到容器中;(2)用滴管逐滴加入待测溶液,同时观察pH值的变化;(3)当出现颜色变化或pH值发生急剧变化时,表示已到达滴定终点;(4)记录加入的滴定剂的体积,并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3. 绘制酸碱滴定曲线:(1)根据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确定滴加滴定剂的体积;(2)将滴定过程中的pH值作为纵坐标,滴定剂体积作为横坐标,绘制曲线。
可以使用电脑绘图软件或手工方法完成;(3)分析曲线的形状,确定滴定终点和滴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中间点。
三、酸碱滴定曲线的应用1. 酸碱物质的浓度测定:通过滴定终点的体积和已知浓度的滴定剂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这在分析实验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2. 酸碱反应速率的研究:通过观察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可以对酸碱反应速率进行研究。
学会进行酸碱滴定曲线分析
学会进行酸碱滴定曲线分析在化学实验中,滴定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的酸碱浓度。
酸碱滴定曲线是一种基于滴定过程中酸碱溶液浓度变化的图表,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滴定终点和等当点,从而计算溶液中的酸碱浓度。
本文将介绍酸碱滴定曲线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步骤以及曲线分析方法。
一、酸碱滴定曲线的基本概念酸碱滴定曲线是通过记录滴定剂(如强酸或强碱)逐渐滴入被滴定溶液中的过程中所得到的酸碱溶液浓度变化而绘制的曲线。
在曲线上,纵轴表示pH值,横轴表示已滴定的体积。
曲线的形状与所使用的酸碱溶液的性质相关,常见的形状有强酸强碱滴定曲线、弱酸强碱滴定曲线、强酸弱碱滴定曲线和弱酸弱碱滴定曲线。
二、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需要准备滴定管、容量瓶、酸碱指示剂、样品溶液和滴定剂等。
确保仪器和试剂都是干净的,避免产生误差。
2.pip次转移出一定体积的样品溶液到容量瓶中,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
这里所用样品溶液可以是待测溶液,也可以是事先制备好的已知浓度的溶液。
3. 使用滴定管滴定剂滴加到样品溶液中。
在滴加过程中,可以看到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这表示滴定剂与样品溶液发生了反应。
4. 当颜色变化达到临界值时,在滴定终点附近有一个突变现象。
此时需要停止滴定,并记录滴定剂的体积。
5. 根据滴定终点的突变现象,可以绘制酸碱滴定曲线。
三、曲线分析方法1. 利用酸碱滴定曲线确定滴定终点:滴定终点是指在滴定过程中酸碱溶液发生突变的点。
通过观察曲线形状和变化趋势,可以准确地判断滴定终点的位置。
2. 利用酸碱滴定曲线确定等当点:等当点是指酸碱滴定曲线上pH 值等于滴定终点pH值的点。
在此点上,滴定剂与样品溶液的化学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的量比。
3. 利用酸碱滴定曲线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根据滴定剂的已知浓度和滴定终点的位置,可以通过反推计算出待测溶液的酸碱浓度。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化学计量法、斯奈德法和线性回归法等。
四、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酸碱滴定标准曲线计算公式
酸碱滴定标准曲线计算公式酸碱滴定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滴定溶液中的酸碱物质来确定其浓度。
在进行酸碱滴定时,通常会绘制一条标准曲线,用于计算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本文将介绍酸碱滴定标准曲线的计算公式以及其应用。
1. 酸碱滴定标准曲线的绘制。
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首先需要准备一定浓度的酸碱溶液作为标准溶液。
然后用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溶液,记录每次滴定所需的滴定液体积,并绘制出滴定曲线。
通常情况下,滴定曲线呈现出S型曲线,曲线上升的部分对应着滴定点,也就是酸碱中和反应完成的点。
2. 酸碱滴定标准曲线的计算公式。
在绘制酸碱滴定标准曲线时,需要计算出每次滴定所需的滴定液体积与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这个关系通常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表示:C1V1 = C2V2。
其中,C1为标准溶液的浓度,V1为标准溶液的体积,C2为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V2为待测溶液的体积。
这个公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从而绘制出酸碱滴定标准曲线。
3. 酸碱滴定标准曲线的应用。
酸碱滴定标准曲线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上。
通过实验测得的滴定数据,可以利用上述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这对于化学分析实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分析人员准确地确定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此外,酸碱滴定标准曲线也可以用于验证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通过观察滴定曲线的形状和滴定终点的位置,可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
这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和平衡原理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酸碱滴定标准曲线计算公式是酸碱滴定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可以得到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并绘制出酸碱滴定标准曲线。
这对于化学分析实验和化学反应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酸碱滴定标准曲线的计算公式有所帮助。
酸碱滴定曲线
例如,盐酸与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HCl + H2O
NH3 + H3O+
H3O+ +ClNH4+ + H2O
总式 HCl + NH3
NH4+ + Cl-
酸碱反应实际上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 子的传递反应,其通式为:
酸1 碱2 酸2 碱1
其中酸 1 与碱 1 为共轭酸碱对;酸 2 与碱 2 为共 轭酸碱对。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1概述 §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3酸碱指示剂 §4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滴定终点误差 §6应用与示例
§1 概述
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 : 以质子 传递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是滴定分析 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应用的对象:一般酸、碱以及能与酸、碱直 接或间接发生质子转移反应的物质
(二)一元酸碱溶液pH计算
一元酸(HA)溶液的质子条件式是: c(H+) =c (A-) +c (OH-) 设酸浓度为Ca。若HA为强酸,则c(A-)的分布系 数δA- =1, c(A-) = Ca,而c(OH-)=KW/c(H+),代 入质子条件式有:
cH
KW Ca c( H )
Ac
ce ( Ac ) ce ( Ac ) Ka 1 c ( HAc ) cHAc ce ( Ac ) ce ( HAc) 1 e c( H ) K a ce ( Ac )
HAc
ce ( HAc) ce ( HAc) c( HAc) ce ( Ac ) ce ( HAc)
HA A H
酸碱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
酸碱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酸碱滴定曲线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滴定曲线的特点、影响滴定曲线的因素、酸碱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滴定反应的原理和个步骤以及利用滴定曲线进行酸碱测定的方法和技巧。
接下来就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酸碱滴定曲线通常是以滴定剂的用量为横坐标,PH值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图。
在曲线图中,通常会出现以下几个特点:1. 曲线的形状:在酸碱滴定曲线中,通常会出现“S”形状的曲线,这是由于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中酸碱度的变化导致PH值迅速变化的结果。
曲线的“S”形状反映了滴定过程中PH值的急剧变化。
2. 等当量点:在酸碱滴定曲线中,通常会出现PH值迅速改变的区域,这就是等当量点。
在等当量点附近,PH值的变化最为剧烈,此时滴定液与被滴定液的摩尔比为1:1,也就是当量点。
3. 弱酸弱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对于弱酸和弱碱来说,滴定曲线的S形状会更加平缓,因为它们的离子化程度较低,滴定过程中PH值变化不会那么剧烈。
二、影响滴定曲线的因素酸碱滴定曲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滴定物质的性质:不同的酸碱物质,在滴定曲线上的表现也是有差异的。
比如,强酸、强碱的滴定曲线会比弱酸、弱碱的曲线更为陡峭。
2. 滴定剂的浓度:滴定剂的浓度越高,滴定曲线的变化也会越为剧烈。
3. 温度:温度也会对滴定曲线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离子化作用也越强,滴定曲线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4. 溶液的缓冲能力:当溶液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时,滴定曲线的形状会发生变化,PH值的变化会相对较为平缓。
5. 滴定速度:快速滴定和缓慢滴定会导致滴定曲线的形状发生变化,也会影响等当量点的位置。
三、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常常需要选用酸碱指示剂来标示溶液的中和点。
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可以根据PH值的变化显示不同颜色的化合物,选择合适的酸碱指示剂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包括:1. 甲基橙:甲基橙是一种弱酸性指示剂,通常在PH4.4-6.2范围内呈现红色至橙黄色。
化学物质的酸碱滴定曲线
化学物质的酸碱滴定曲线酸碱滴定曲线是一种描述化学物质在滴定过程中酸碱中和反应的曲线图形。
通过观察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可以了解反应的进程和等价点的位置。
这在化学分析、质量控制和教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一、酸碱滴定曲线的基本原理酸碱滴定曲线是根据滴定过程中酸碱溶液的体系变化来描绘的。
滴定的过程中存在酸溶液(滴定液)与碱溶液(被滴定液)的中和反应。
在反应开始时,反应体系为酸溶液,pH值较低;随着滴加的碱溶液逐渐增多,pH值逐渐上升,直到等价点。
等价点为酸碱反应中,滴加的溶液与被滴定溶液刚好以化学计量的比例反应完全的点。
等价点后,滴加碱溶液进一步增加,溶液pH值上升迅速。
二、酸碱滴定曲线的类型常见的酸碱滴定曲线有以下几种类型:1.强酸与强碱的滴定曲线:强酸与强碱反应的滴定曲线呈现S型曲线。
2.强酸与弱碱的滴定曲线:强酸与弱碱反应的滴定曲线呈现S型曲线,但是等价点的pH值会高于7。
3.弱酸与强碱的滴定曲线:弱酸与强碱反应的滴定曲线呈现倒S型曲线。
4.弱酸与弱碱的滴定曲线:弱酸与弱碱反应的滴定曲线形状和pH 值都会受到反应体系的具体情况影响,没有统一的形态。
三、酸碱滴定曲线的应用酸碱滴定曲线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通过滴定的方法可以测定未知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通过分析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可以找到等价点的位置,从而计算出溶液的浓度。
2. 分析反应的进程:滴定曲线的形状和特点可以体现出反应的进程和速率。
例如,曲线上出现斜率较大的区域表示反应迅速进行,而斜率较小的区域则表示反应速率较慢。
3. 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酸碱滴定曲线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例如控制药品的浓度、判断食品的酸碱度等。
4. 教学实验:酸碱滴定曲线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实验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四、酸碱滴定曲线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滴定过程中需要控制滴定剂滴定速度,以避免出现误差。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绘制
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通过滴定实验可以确定反应的终点, 从而计算出酸或碱的浓度。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 法,通过滴定实验可以测定溶液中酸 或碱的含量,绘制酸碱滴定曲线可以 确定滴定的终点。
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物质鉴定
通过绘制酸碱滴定曲线,可以对未知物质进行鉴定,判断其是酸性还是碱性物 质。
果的准确性。
02
在滴定过程中,应控制好滴定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影响实验结果。
03
在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时,应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并控制好滴定终点,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处理注意事项
01
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应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筛选, 排除异常值和误差较大的数据。
02
在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时,应选择合适的数学模 型和图表类型,以便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
到中和点。记录下每滴定体积对应的pH值,绘制出滴定曲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化学反应速率
酸碱中和反应的速率可以通过滴定实验进行测定,绘制酸碱滴定曲线可以研究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产品质量控制
在化学工业中,绘制酸碱滴定曲线可以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原 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生产过程优化
通过绘制酸碱滴定曲线,可以对化学工业中的生产过程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
滴定管、容量瓶、烧杯、移液管、电 子天平等。
确保台面干净整洁,准备好实验记录 本和笔。
试剂
待测酸或碱溶液、标准碱或酸溶液、 指示剂等。
实验步骤
酸碱滴定曲线的解读与分析
酸碱滴定曲线的解读与分析酸碱滴定法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的酸碱度。
而酸碱滴定曲线则是描述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与滴定剂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对酸碱滴定曲线的解读与分析,可以获得有关溶液的酸碱性质和反应等信息。
本文将就酸碱滴定曲线的解读与分析进行探讨。
一、酸碱滴定曲线的基本形态酸碱滴定曲线通常具有两个特征的形态:S型曲线和V型曲线。
在S型曲线中,滴定曲线呈现出一个平缓的上升段,然后突然陡峭上升,最后再度变缓。
而在V型曲线中,滴定曲线呈现出一个直线下降的斜坡。
二、S型曲线的解读与分析S型曲线通常出现在完全酸碱反应中。
在曲线的初始段,酸性试液与碱性滴定剂反应较慢,pH值变化较小,因此曲线的上升段较平缓。
当酸性试液即将中和完全时,pH值开始迅速上升,滴定剂的用量也在迅速增加,此时曲线呈现出非常陡峭的上升阶段。
当完全中和时,滴定剂的用量增至临近的酸性试液的用量,滴定曲线再度变得平缓。
通过解读和分析S型曲线,我们可以获得酸碱滴定终点的信息,从而确定溶液中酸和碱的摩尔比例。
三、V型曲线的解读与分析V型曲线通常出现在强酸和强碱的滴定中。
在曲线的初始段,强酸与强碱的反应非常迅速,pH值很快上升。
当酸性试液逐渐被强碱滴定剂中和时,pH值保持基本不变,形成一段水平的直线。
当滴定终点接近时,强碱滴定剂的用量稍稍超过了强酸试液的用量,pH值猛然上升形成直线下降的斜坡。
通过解读和分析V型曲线,我们可以确定滴定终点的位置,进而得出溶液中酸和碱的浓度。
四、曲线的拐点与理论计算在酸碱滴定曲线图中,拐点是指滴定曲线上的曲率由凸转凹或凹转凸的点。
在滴定终点附近,酸碱滴定曲线上的拐点位置迅速移动,使得溶液的酸碱滴定终点暴露出来。
通过确定拐点的位置,可以精确计算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摩尔比例或浓度。
总结:酸碱滴定曲线的解读与分析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对滴定曲线的形态、拐点和各个阶段的变化趋势进行解读与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摩尔比例、浓度以及酸碱反应的特点等信息。
酸碱滴定曲线的解析
酸碱滴定曲线的解析酸碱滴定曲线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度的强弱。
通过向待测溶液中滴加标准溶液,并记录滴定过程中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情况,可以获得一条呈S形的曲线,称为酸碱滴定曲线。
本文将对酸碱滴定曲线的解析进行详细介绍。
一、酸碱滴定曲线的构成酸碱滴定曲线包括两个关键的参数,即滴定剂的体积和溶液的pH 值。
在滴定过程中,当滴定剂的数量与待测溶液中酸碱反应生成物的比例为等量关系时,滴定曲线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变化点。
此变化点称为滴定终点,也是酸碱滴定曲线的关键特征之一。
二、酸碱滴定曲线的解读1. 曲线起始段曲线起始段常称为滴定前期,此时滴定剂的体积较小,待测溶液中的酸碱度主要由溶液本身的pH决定。
在此阶段,溶液的pH值较为稳定,曲线通常近似为一条水平线。
2. 曲线中段曲线中段是酸碱滴定曲线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在滴定剂的加入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逐渐增多,滴定过程中酸碱反应的速度逐渐加快,溶液的pH值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一段曲线通常为一个陡峭的上升曲线,此阶段称为滴定过程。
3. 曲线末段曲线末段是指滴定终点周围的曲线段落。
在滴定终点附近,溶液中的滴定剂体积与待测溶液中酸碱反应生成物的比例几乎为等量关系。
这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得到明显的体现。
末段曲线通常较为平缓,呈现出水平状态。
三、酸碱滴定曲线的影响因素1. 酸碱溶液的浓度酸碱溶液的浓度直接影响到滴定过程中酸碱反应的速度和滴定终点的位置。
浓度较低的酸碱溶液通常滴定终点较为模糊,而浓度较高的酸碱溶液滴定终点则较为明确。
2. 滴定剂的浓度和体积滴定剂的浓度和体积是决定酸碱滴定曲线特征的重要因素。
滴定剂的浓度越高,酸碱滴定曲线上的滴定终点就越明确。
3.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是酸碱滴定曲线上颜色变化的关键。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溴酚蓝等。
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酸碱环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所以选择合适的酸碱指示剂对于正确解析酸碱滴定曲线至关重要。
酸碱滴定曲线的变化规律
酸碱滴定曲线的变化规律
酸碱滴定曲线的变化规律可以根据酸碱滴定反应的性质和滴定过程中的pH值变化来描述。
一般情况下,酸碱滴定曲线呈S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来描述其变化规律:
1. 初始阶段:在开始滴定时,溶液中初始酸或碱的浓度较高,pH值迅速变化。
此时,滴定曲线呈现水平线段,代表酸碱的
初始pH值。
2. 垂直跃升阶段:当滴加碱滴加到与酸等量时,发生中和反应,溶液中的酸和碱被完全中和,pH值迅速跃升。
此时,滴定曲
线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垂直线段,称为等价点。
3. 下降阶段:当继续滴加过量的碱时,溶液中的酸已经完全中和,多余的碱开始影响溶液的pH值。
此时,滴定曲线会再次
开始下降,表示溶液呈酸性。
4. 平坦阶段: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碱后,溶液中的酸已经完全中和,多余的碱对溶液pH值的影响非常小,因此滴定曲线会
呈现一个平坦的线段,表示溶液呈碱性。
总之,酸碱滴定曲线的变化规律主要包括初始阶段、垂直跃升阶段、下降阶段和平坦阶段。
这些变化规律是由酸碱反应的性质和滴定过程中的pH值变化所决定的。
化学酸碱滴定反应的滴定曲线分析
化学酸碱滴定反应的滴定曲线分析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的酸碱浓度。
滴定过程中,根据滴定剂的加入量与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可以得到一条滴定曲线。
通过分析滴定曲线,可以进一步了解反应的特性和数值,以及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例。
本文将介绍化学酸碱滴定反应的滴定曲线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一、滴定曲线的基本形状在化学酸碱滴定反应中,滴定剂以滴定管逐滴加入反应容器中的待测溶液。
滴定曲线是指在滴定过程中,记录草酸溶液体积与滴定剂加入量的关系所得的曲线。
根据滴定剂和反应物的化学性质,滴定曲线的基本形状可分为以下几种:1. 单斜线形:当滴定剂的滴定容量与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时,滴定曲线呈单斜线形。
这种情况下,滴定剂与反应物基本以一比一的比例反应,滴定曲线斜率始终保持不变。
2. S 形:当滴定剂的滴定容量大于或小于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时,滴定曲线呈 S 形。
在初始阶段,随着滴定剂加入量的增加,反应物浓度迅速下降,滴定曲线下降。
随后变得平缓,滴定曲线几乎呈水平状态。
最后,滴定点附近出现急剧下降,滴定曲线再次下降。
3. V 形:当滴定剂与反应物发生中和反应时,滴定曲线呈 V 形。
初始阶段,滴定剂加入量增加,反应物浓度迅速下降,滴定曲线下降。
随后,在滴定点附近,由于滴定剂与反应物中和反应达到平衡,滴定曲线出现水平段。
最后,滴定剂加入量继续增加,反应物浓度降至很低,滴定曲线再次下降。
二、滴定曲线分析方法分析滴定曲线主要有三个关键参数:起始点、滴定点和终点。
起始点为滴定剂加入量为0时反应物浓度的数值;滴定点为滴定剂加入量与反应物摩尔比例相等时的点;终点为滴定剂加入量达到理论滴定终点时的点。
通过分析这些关键点,可以计算出酸碱溶液的浓度。
1. 确定起始点:在滴定曲线的初始阶段,滴定剂加入量为0,反应物浓度为初始浓度。
应观察滴定曲线的起点,确定起始点的坐标。
2. 确定滴定点:滴定点是指滴定剂加入量等于反应物化学计量数时的点。
酸碱滴定曲线的解释
酸碱滴定曲线的解释酸碱滴定曲线是一个反映酸碱滴定过程中化学反应进程的图形展示。
滴定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于测定酸碱浓度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医学、工业、环保等。
在酸碱滴定过程中,一种酸或碱的体积与相应酸碱指示剂的指示终点体积相等,此时溶液的酸碱性质发生改变,使得指示剂颜色也随之改变。
在滴定过程中,化学反应会产生酸碱和水等物质,影响溶液的pH值,因此,酸碱滴定曲线的形态也会受到影响,曲线的形态可用于判断反应的性质。
酸碱滴定曲线的基本结构包括起始段、转折点、指示剂变色段、终点。
起始段是指在滴定开始前溶液酸碱度的段,通常pH值会接近中性,并且滴定物体积与反应物体积相等。
转折点是指酸碱滴定曲线的主要特征点,也是滴定过程中最重要的段。
在该段内,溶液上浮的OH-或H+与酸或碱反应生成水,反应速度非常快,因此转折点附近pH值发生急剧变化。
指示剂变色段是指在滴定过程中,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发生变化的段。
终点是指终止滴定的段,在这个段位上,滴定物的体积与起始段物质体积比较接近,是滴定过程的结束点。
在滴定过程中,酸溶液或碱溶液的pH值会随着反应的进展而发生变化。
在弱酸或弱碱的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比较平稳,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波动,然而在强酸和强碱的滴定过程中,pH值变化非常剧烈,通常会出现一个S形的曲线。
曲线上的每个段位代表了不同的化学反应进程和物质变化。
在习惯上,酸碱指示剂可以帮助人们确定滴定过程中反应的进程和结束点。
指示剂的类型与酸碱性质的选择有关,例如,当测定弱碱溶液时,石蕊红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当测定碳酸盐时,表沙酸钠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指示剂。
然而,酸碱指示剂所选择的颜色变化区间只是大致的,在实际测定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减,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酸碱滴定曲线是反应体系进展的视觉化展示,它可以帮助化学实验室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更准确地理解和计算化学反应的进展和相关参数。
通过对酸碱滴定曲线的解释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为进一步理解复杂化学反应提供基础。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x酸碱中和滴定曲线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是指,当滴定中和反应进行时,在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情况。
它是一条曲线,反映了酸碱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趋势。
酸碱中和曲线有6种不同形式:(1)单项酸型滴定:在单项酸型滴定过程中,滴定剂是一种基质,酸的浓度不会改变,pH值随着滴定剂的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直到它到达它的最大值(即弱酸碱点),然后稳定在一个水平,随着滴定剂的添加,pH值不再变化。
(2)单项碱型滴定:在单项碱型滴定过程中,滴定剂是一种碱,碱的浓度不会改变,pH值随着滴定剂的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直到它到达它的最低值(即弱酸碱点),然后稳定在一个水平,随着滴定剂的添加,pH值不再变化。
(3)酸碱双项滴定:在酸碱双项滴定中,酸和碱的浓度同时改变。
其中,随着滴定剂的添加,pH值先上升,直到达到它的最高值(即中和点),然后下降,直到达到它的最低值(即弱酸碱点),然后稳定在一个水平,随着滴定剂的添加,pH值不再变化。
(4)自发滴定:自发滴定是一种特殊的滴定反应,它可以用来表征该体系的自净能力。
在自发滴定过程中,pH值先上升,直到达到它的最高值(即中和点),然后下降,直到达到它的最低值(即弱酸碱点),然后稳定在一个水平,随着自发滴定反应的进行,pH值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5)复合滴定:复合滴定是一种复杂的滴定反应,参与滴定的物质不止一种,可能有多种酸、碱或其它物质同时参与滴定反应。
在复合滴定过程中,pH值先上升,直到达到它的最高值(即最弱碱中和点),然后下降,直到达到它的最低值(即最弱酸碱点),然后稳定在一个水平,随着滴定剂的添加,pH值不再变化。
(6)比较滴定:比较滴定是指将两种不同的滴定剂进行滴定,以获得滴定剂的酸碱力。
滴定剂的酸碱力越高,其pH值变化的范围就越大,也就是说,随着滴定剂的添加,pH值变化范围越大。
总之,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主要表征滴定反应中pH值的变化趋势,可以为更准确地判断物质的酸碱性提供参考依据。
酸碱滴定法滴定曲线
(一)强酸(碱)滴定
0.1000 mol·L-1 NaOH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 HCl
滴定前: [H+] = c(H+) = 0.1000 mol·L-1
sp前:
[H
]
c(H
)
V (H ) c(OH ) V V (H ) V (OH )
1mol·L-1
4.76
12
10.70
10
9.23 9.70
8
8.73 8.70
8.23 7.76
6 HAc
4
2 HCl
0
50
100
0.1mol·L-1 0.01mol·L-1
突跃范围
浓度增大 10倍, 突跃增加 1个pH单 位
浓度越大, 突跃范围越大。
150 T%
8
0.10mol·L-1NaOH滴定0.10mol·L-1 HA(Ka不同)
pH
14
12
10
8
6
4
0.01mol·L-1
2
0.1mol·L-1
1mol·L-1
0
0
50
10.7
9.7 8.7
9.0
PP
7.0
6.2
5.3 4.3
MR 4.4 5.0
3.3
MO4.0 3.1
NaOH
↓
HCl
浓度增 大10倍, 突跃增 加 2个 pH单位.
100
150 200 T/ %
4
(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HA)
100.0
A-
8.73
20.02
100.1
A-+OH-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引言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 值变化,可以推断酸碱溶液的浓度。
本文将对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原理、滴定曲线的类型和如何解读滴定曲线进行详细探讨。
原理酸碱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溶液A(滴定液)与溶液B(被滴定液)反应,测定溶液B中的酸或碱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用一种称为指示剂的化学物质来指示滴定终点。
当滴定终点达到时,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在滴定过程中,溶液A(或称为滴定剂)一般是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B是未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
滴定过程中,溶液A先加入到溶液B中,然后通过滴定管滴加溶液A,同时不断搅拌,直到出现指示剂颜色变化的终点。
通过记录溶液A的用量和滴定过程中溶液B的pH值变化,可以绘制出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类型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根据溶液B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强酸强碱滴定曲线强酸强碱滴定曲线是最常见的滴定曲线类型。
在滴定的早期阶段,溶液B中的酸性物质呈现出快速的pH变化,直到滴定终点出现。
滴定终点时,溶液B的pH值迅速增加。
强酸弱碱滴定曲线强酸弱碱滴定曲线与强酸强碱滴定曲线相似,但在滴定终点的pH值上升速度更缓慢。
这是因为弱碱的缓冲能力较强,使得pH值变化的速率减慢。
弱酸强碱滴定曲线弱酸强碱滴定曲线与强酸弱碱滴定曲线相似,但在滴定终点的pH值上升速度更快。
这是因为强碱可以更快地中和弱酸,使得溶液B的pH值快速增加。
弱酸弱碱滴定曲线弱酸弱碱滴定曲线是变化最为缓慢的一种类型,滴定终点的pH变化较小,很难观察到明显的颜色变化。
如何解读滴定曲线解读滴定曲线是分析滴定过程中酸碱浓度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是解读滴定曲线的一般步骤:1.确定滴定终点:滴定终点是指溶液B中的酸碱中和反应完成的位置。
在滴定曲线上,滴定终点通常是曲线最陡峭的位置,对应于pH值的最大变化。
2.计算滴定终点的pH值:根据滴定曲线,可以通过查找滴定终点对应的体积和pH值来计算滴定终点的pH值。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课件
c(Na+)+c(H+)=c(OH-)+c(Ac-)
(3) 物料守恒
Na:Ac=1:1
c(Na+)=c(HAc)+c(Ac-)
强 = 弱 +弱
中性点
(2010·江苏)常温下,用 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 HAc溶液的滴定曲线
[中性点]:pH=7 的点(中和点之前)
NaOH,CH3COOH:终点显碱性,酚酞(8.2-10)
HCl,NaOH:终点显中性,酚酞或甲基橙
【提示】酸碱中和滴定一般不用石蕊作指 示剂,因其变色范围大,颜色变化不明显
2023
2-中和滴定5个点
1-中和滴定相关考点
起始点
室温:0.10 mol·L-1 NaOH溶液滴入20.00 mL0.10 mol·L-1 一元酸HA,
V(NaOH)=20.00 mL(图中c点),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半中和点
过量点
中性点 中和点
起始点
中和点 中性点
过量点
半中和点
起 始 点 室温:0.10 mol·L-1 NaOH溶液滴入20.00 mL0.10 mol·L-1 一元酸HA,
V(NaOH)=20.00 mL(图中c点),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考点3——中和滴定:强碱滴定强、弱酸的滴定曲线比较
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20mL0.1mol·L-1的HCl和CH3COOH
滴定形成 HAc-Ac-缓 冲体系,加 入酸碱时pH 变化减弱
①起点不同 ②pH=7用碱不同 ③图像形状不同
pH=1
V1=20mL 突变pH变化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
100.1
7.00
9.70
pH 14
12
10 8 6 4 2 0 酸缓冲区 0
碱缓冲区
B
突跃区
化学计量点
A
强 +0.1% 碱 滴 滴 定 定 突 强 跃 酸 -0.1% 曲 线
40
80
120
160
200
滴定百分数%
2. 指示剂的选择
pH 14
12 10 8 6
B
酚酞
化学计量点
4
2
A
甲基红
滴定的可行性判断
c1K b,1 110 K b,1 / K b,2 10
-8
4
第一级解离能被准确、分步滴定
c2 K b,2 110
-8
第二级解离不能被准确滴定,在允许误差较 大的情况下,认为可滴定。
(1)第一级CO32-被完全滴定后,溶液为 NaHCO3 两性物质
cr,e (H ) K a,1K a,2 4.8 10
依据 V1≠0, V2=0
样品 NaOH
V1=0, V2≠0
V1=V2≠0 V1>V2>0
NaHCO3
Na2CO3 NaHCO3+Na2CO3
V2>V1>0
Na2CO3+NaHCO3
酸度对酸碱溶液中各存在型体的 影响和滴定误差
酸碱平衡体系中某种存在型体的平衡浓度 占总浓度(各种存在型体的总浓度,也叫分 析浓度。)的分数,称为“分布分数”,以α 表示。
第一级解离能被准确、分步滴定
8
8
4
c2 Ka,2 110 ,Ka,2 / Ka,3 10 c3Ka,3 110
8
4
第二级解离近似能准确、 分步滴定
第三级解离不能被准确滴定
(1)当第一级H +被完全滴定后,溶液为NaH2PO4 两性物质
cr,e (H ) K a1K a 2 2.0 10
-5
pH=4.70
(2)当第二级H +被完全滴定后,溶液为Na2HPO4 两性物质
10 c r, (H ) K K 2.2 10 e a 2 a3
pH=9.66
指示剂的选择
pH 14 12 10 8 6
酚酞
9.7
Na2HPO4
NaH2PO4
4 2 0 0 50 100
4.7 甲基橙
Ka1, Ka2
10-2, 10-9 10-2, 10-7 10-2, 10-5
pH 14 12 第一突跃不 10 明显,第二 8 6 突跃大。 4 2 0 0 50
Ka1, Ka2
10-2, 10-5
c1Ka1 10-8, c2Ka2 10-8 Ka1/ Ka2 < 104
100 150 200 250 300 滴定百分数%
ms Na2CO3+NaHCO3 加入酚酞(粉红色)
V1(HCl)
NaHCO3+NaHCO3 酚酞(无色)+甲基橙(黄色) V2(HCl) H2CO3 甲基橙(橙色)
V2(HCl) > V1(HCl)
Na2CO3 NaHCO3 CO2
V1
V1
NaHCO3 CO2
150
200
250
300
ζ µ ¨Ù °· ÖÊ ý%
4.4.5 多元碱的滴定
① 判断各级解离能否准确滴定,能否分步滴定
? 8 cKbi 10 ? 4 K / K 10
bi b,i 1
② 根据化学计量点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指示滴定 终点。
例:用0.1000mol· L-1 HCl滴定 0.1000mol· L-1 , 20.00mL Na2CO3 K (CO2- ) 1.8 10-4 2 HCO 3 OH CO 3 H 2O b,1 3 K (HCO ) 2.4 10-8 H 2CO 3 OH b,2 HCO 3 H 2O 3
甲基橙
强 +0.1% 碱 滴 滴 定 定 突 强 跃 酸 -0.1% 曲 线
指示剂选择原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 0 40 80 120 160 200 滴定百分数% 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0
强酸滴定强碱 用0.1000 mol∙L-1 HCl滴定 0.1000 mol∙L-1 NaOH
pH = 8.31
-9
可选酚酞作指示剂
(2)当第二级HCO3-被完全滴定后,溶液组成 CO2 + H2O (H2CO3 饱和溶液,0.04mol/L)
cr,e (H ) K a,1cr 1.3 10
pH=3.9
-4
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 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分布分数与溶液pH值的关系曲线称为分布曲线。
HAc、Ac-的分布分数和溶液pH值的关系曲线
草酸溶液中各存在型体的分布分数与 溶液pH值关系曲线
Ka 值越大,突跃下限越低(pH越 小),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化学计量点后: 突跃上限(+0.1%)
c[V(NaOH) - 20.00] cr,e (OH ) V(NaOH) 20.00
-
酸碱的浓度越大,突跃上限越高 (pH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4. 一元弱酸能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
强碱滴定弱酸时:滴定突跃的大小
2 强碱滴定弱酸
1. 滴定曲线 例: 用0.1000 mol· L-1 NaOH 滴定20.00 mL 初 始浓度为0.1000 mol· L-1 的弱酸HAc。
滴定反应: HAc OH Ac- H2O
设滴定过程中,溶液中剩余的弱酸浓度为 c酸(剩余) mol∙L-1 , 生成共轭碱浓度为c盐 mol∙L-1 ,过 量的强碱浓度为 b mol∙L-1。
① 判断各级解离H+能否准确滴定 根据:
? 8 cKai 10
② 判断各级解离H+能否准确分步滴定
? 4 根据: Kai / Ka,i 1 10
例:用0.2000 mol∙L-1 NaOH滴定同浓度、不同 强度的二元酸H2A
pH 14 12 10 8 6 4 2 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ζ µ ¨Ù °· ÖÊ ý%
NaOH Na2CO3 红色
酚酞
HCl 酚酞
V1
V1
H2O
甲基橙 HCl
V2
H2CO3 橙色
过程
HCO3- 甲基橙 无色 黄色
V2
w NaOH
(cV2 ) HCl M Na 2CO3 [c(V1 V2 )]HCl M NaOH w Na 2CO3 ms ms
(2)纯碱中NaHCO3 和 Na2CO3 的测定:
pH 14 12 第一突跃大,
Ka1, Ka2
10-2, 10-9
第二突跃不 10 8 明显
6 4 2 0 0 50
c1Ka1Ө 10-8, c2Ka2Ө<10-8, Ka1Ө / Ka2Ө 104
100
150
200
250 300 滴定百分数%
可准确滴定至HA-,形成一个突跃
③化学计量点pH计算及指示剂的选择 例:用0.1000 mol∙L-1 NaOH滴定20mL 0.1000 mol∙L-1 H3PO4
滴定阶段
体系
cr,e(H+) 计算式
cr ,e (H ) K a ca
滴定前
HAc
HAc化学计量点前 Ac化学计量点 Ac-
cr,e (H ) Ka c酸(剩余) c盐
cr,e (OH ) K b cb
Ac化学计量点后 +OH-
cr,e(OH-) = b
碱缓冲 pH 12 区 10 突跃区
14
化学计量点: 8.73 突跃
8 HAc 共轭缓冲 6 区 4 2 0 0
HCl
滴定突跃:7.75 ~9.70 在弱碱性范围
强 碱 滴 定 弱 酸 曲 线
50
100
150 200 滴定百分数% ζ µ ¨Ù °· ÖÊ ý%
2. 指示剂的选择
pH 12 10
14
8 6 4 2 0 0
突跃 HAc
V2-V1
w Na2CO3
(cV1 ) HCl M Na2CO3 ms
w NaHCO3
[c(V2 V1 )]HCl M NaHCO3 ms
(3)未知成分混合碱 的测定
设已知一混合碱可能含有NaOH、或NaHCO3 、 或Na2CO3 、 或是几种物质的混合物,试分析其百分含量。 NaOH Na2CO3 或NaHCO3 1 V1 > 0 V2 = 0 2 V1 > 0 V2 > 0 H+
将由浓度 c与Ka 值的乘积决定, c∙Ka越 大,突跃范围越大; c∙Ka越小,突跃范 围越小。
一元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
c∙Ka≥10-8
3 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滴定反应:
A H HA
pH 12 10 8 6 4 2 0 0 50 100 150 200 ζ µ ¨Ù °· ÖÊ ý%
K 5.9 10 ; K 6.4 10
a1
2
a2
5
H2C2O4 + 2NaOH = Na2C2O4 + 2H2O 指示剂: 酚酞
优点:稳定性较高 缺点:摩尔质量较小
应用实例
1. 混合碱分析:
(1)烧碱中NaOH 和 Na2CO3 的测定: 双指示剂法
HCl 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