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医辨证治疗高血脂

合集下载

高脂血症的中医辨治

高脂血症的中医辨治

中医:高脂血症的中医辨治包培荣山东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病名,是指血浆中脂质浓度超过正常浓度。

众所周知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以及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依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应当归属于祖国医学“痰浊”,“瘀血”的范畴,中医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中医认为正常水平的血脂为血液的膏脂。

膏脂来源于中焦脾胃,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津血的组成部分。

正如清代张志聪注《内经》云:“中焦之气,蒸津液化精微……益于外则皮肤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

”在生理条件下,膏脂依靠脾的运化,肺的敷布,心的营运,肝的疏泄,肾的气化功能而流行津血之中,对人体起到滋润濡养作用。

饮食失调、情致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弱等因素均可影响脏腑正常生理功能,使脾失健运、肺失宣肃、肝失疏泄、肾失其气化,导致水谷精微敷布及气血运失常,产生痰浊、瘀血而发为高脂血症。

总之,高脂血症是以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痰浊、瘀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

因此只有调理脂质代谢过程与高低密度载脂蛋白的病生理状态,才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调脂使之达标才能够阻止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发展。

一、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如下:①高胆固醇血症是指血中胆固醇超过 6.22mmol/L;②高甘油三脂血症是指血中甘油三脂超过2.26mmol/L;③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超过正常值;④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是指血中高密度脂蛋白低于1.04mmol/L。

二、中医辨证论治高脂血症是以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痰浊、瘀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

中医对本病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现将临床上常见的的几种辨证分型、症状、病机概要、治法及方药整理如下:(一)脾虚湿胜型症状:食少,便溏或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闷胀,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或虚缓。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高脂血证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高脂血证

辨证论治
6、脾肾阳虚证
证候: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脘痞腹胀,夜尿频多,大 便不实,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补肾健脾 方药:右归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熟地9g,枸杞9g,杜仲9g,菟丝子9g,附子 9g, 肉桂6g,山药9g,党参15g,白术9g ,茯苓15g ,白扁 豆15g。 中成药:丹田降脂丸,口服,1次1-2g, 1日2次。
其他治法
1.单方验方: 决明子,泽泻,山楂切片水泡代茶饮。 2.针刺: 2.1 体针:取穴内关、间使、神门、通里、合谷、曲池、足 三里、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公孙、太白、曲泉等,每 次选取3一5穴,交替使用,日针1次,留针20 -30分钟。 2.2 耳针:取饥点、口、肺、脾、内分泌、直肠下段等穴, 或取敏感点,用短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贴压。
3.推拿: 揉内关,先左后右;揉屋翳、渊腋、辄筋等穴,重点揉左 侧,每穴揉30次、摩肾堂,运膏肓50次;肾虚者加揉三阴交、涌 泉穴;失眠便秘者,揉天突、膻中穴,每日2一3次。
预防调摄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合理膳食;
起居有常:《内经》将之做“度百岁乃去”
的重要一环; 劳逸结合; 修身养性; 适量运动;
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血脂项目 mmol/L (mg/dl) TC
<5.20 (200)
分层
LDL-C
<3.12 (120)
3.15-3.61 (121-139) ≥3.64 (140)
HDL-C
≥1.04 (40)
TG
<1.70 (150)
合适范围
5.23-5.69 边缘升高 (201-219)
升 降
辨证论治
4、脾虚湿盛证
证候:倦怠乏力,腹胀纳呆,头晕身重,大便溏薄,舌质淡 胖,边有齿痕,脉濡缓。

治疗高血脂的中药方

治疗高血脂的中药方

治疗高血脂的中药方
1.茵陈降脂汤
处方:茵陈30克,生山渣15克,生麦芽15克。

制用法:加工成口服糖浆,每瓶500毫升;每日口服3次,每次30毫升,连服2000毫升。

适应证:高血脂症早期患者。

注意:服药1周少数患者有不同程度胃部不适,胃纳减少,甚则轻度腹胀,泛恶感,至第2周逐渐适应。

2.降脂汤
处方:桑寄生18克制首乌20克制黄精2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高血脂,症见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等。

3.加味防己黄芪汤
处方:黄芪30克,防己12克,白术10克,甘草4克,生姜10克,大枣3枚,草决明20克,黄芩10克。

制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适应证:高血脂,症属脾虚、湿热并重者。

4.消脂方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防己15克,白术15克,首乌30克,泽泻60克,山植30克,茵陈30克,水牛角30克,仙灵脾30克,大黄10克。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

适应证:高血脂及单纯性肥胖症。

5.清消饮
处方:荷叶12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草决明15克,薏米15克,防己15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

制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

适应证:高血脂,症属脾虚痰浊者。

中医辨证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辨证治疗高脂血症
桑寄生 、 葛根 、 水蛭 、 茶叶 、 虎杖、 决明子等 。本组治疗高脂血症,
络 , 久成瘀 , 互结 , 阻窍 闭 , 日 痰瘀 络 变生本病 。本证属本 虚标 实, 气虚为本 , 而痰浊 、 瘀血是其主要的病理因素。治疗上 给予
活血化瘀 , 祛痰化浊 , 滋养肝肾 , 补气 益元 等 , 而达到脏腑功 从
止 痛 汤 加减 , 得 了 较为 满 意 的疗 效 。 中附子 能 温 一身 之 阳 , 取 方
腰椎 间盘突 症是 南于腰椎 间盘发生退变 与外 力损 伤等 因素 , 使纤维环部 分破裂 , 髓核从纤维环 的缺损处向外膨 出, 压 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 , 引起以腰痛及~系列神经根症状为特
效 , 其适 用 于 老 年高 脂 血 症兼 有 肝 肾阴 虚 、 便 秘结 的患 者 。 尤 大
风寒湿痹 型: 腰腿部重着疼痛 , 转侧不 利 , 逐渐加重 , 静卧 不减 , 时向下肢放射 , 遇天气变化症状加重 , 舌质淡 , 白腻 , 苔 脉 沉缓 , 加独活 、 牛膝、 桂枝 、 细辛 、 防风。
6g 桔梗 9g 枳壳 1 、 、 、 0g 郁金 1 、 2g 丹参 2 、 0g 山楂 2 、 0g 泽泻
1 2 g。
根据 以上辨证 治疗 , 水煎 服 , 日 1 , 每 剂 服药 1 一 5 , O 1 剂 主 证均有不 同程度的改善 , 化验血脂水平基本恢复正常 。之后 可 按代茶饮的方药巩 固疗效 。方药 : 山楂 5 、 生 0 草决明 3 、 g 0g何
2 谭卫强. 剖腹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_ J中国妇幼保健 ,072() 】 20 , 2 : 2
12 7
并发症 , 提高生活质量。分型辨证治疗 如下 。
1 痰 浊 阻遏 型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附经验方药!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附经验方药!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附经验方药!导读: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浓度,它可以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

高脂血症,是西医的病名,那么中医是怎么诊断高脂血症的呢?有哪些诊断标准呢?有什么经验方药呢?今天就来说说这方面的话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关于血脂的检查,有四个指标,分别是: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根据《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的介绍,当血浆胆固醇>5.72mmol/L(220mg/dl),甘油三酯>1.7mmol/L(150mg/dl),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可分为三类,如果胆固醇升高为主,则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如果甘油三酯升高为主,则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如果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同时升高,则诊断为混合型高脂血症。

然后,我们要知道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诊断,除了血脂指标数值上的异常,还要有中医概念的诊断。

由于绝大部分血脂高的人群,多是肥胖的,“肥人多痰”,所以中医认为高脂血症多属于“痰湿”的范畴。

另外,血脂高的人群的血液多粘稠,血流速度相当缓慢,这个与中医“血行瘀滞不畅”的观念基本相符,所以中医也认为高脂血症多属于“血瘀、血浊”范畴。

经验方:制首乌30g,金樱子30g,决明子30g,生苡仁30g,丹参20g,泽泻20g,生山楂30g,路路通15g,柴胡10g,郁金10g,茵陈10g,酒大黄6g。

功效:滋阴补肾降火,活血通脉泻浊。

主治:高脂血症,可见眩晕耳鸣,脘腹胀满,肢体麻木,四肢倦怠乏力,或伴胸痹心痛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付,早晚各服一次。

一般首次连用7付。

通过上面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高脂血症已有一定的了解。

高脂血症,并不可怕,但需要重视,积极改善饮食与作息习惯,加强运动,避免因为高脂血症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完整word)处方word版

(完整word)处方word版

1高血压合剂功用:益肾平肝,化瘀降压主治:高血压。

症见头晕,头痛,目眩,易怒,舌淡紫,脉细菊花15g 夏枯草15 g 生地15 g 丹皮15 g 怀牛膝12 g 酸枣仁20 g 石决明30 g 天麻15 g钩藤15 g 炒白芍15 g 天门冬20 g 杜仲15 g 决明子15 g 葛根25 g 桑寄生15 g 山麦冬20 g 川芎25 g 水煎服 qd2冠心合剂(冠心病心绞痛)功用:宽胸养心、活血通脉主治:冠心病心绞痛等引起的胸闷胸痛,气短,乏力,舌淡紫,脉弦细涩葛根25g 、红花25g、降香10 g、丹参 15g、银花15g、川芎15g、太子参 25g 、制首乌20g当归15g 、泽泻25g 、酸枣仁15g 、茜草15g黄芪20g 、枳壳10g 、仙鹤草25g 、瓜蒌皮30g白芨 15g、麦冬 15g3调脂合剂(降血脂方) 功用:健脾调脂,化浊祛痰主治: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症可见头晕,胸闷,乏力,脉滑山楂25 g 丹参25 g泽泻20 g决明子25 g制首乌30 g神曲40 g怀山药30郁金25 g银杏叶25 g三七粉5 g姜半夏10 g砂仁10鸡内金25浙贝母10薏苡仁50莱菔子25茵陈10杜仲254心悸合剂(冠心病心律失常)功用:平脉定悸、养心安神主治:冠心病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症见心慌胸闷、失眠多梦葛根30g 甘松20g 玄参25g 当归15g 珍珠母50g 桂枝6g 阿胶30g 五味子15g 丹参15g 薄荷15g 栀子15g 黄连6g 黄精25g 山麦冬25g 缬草15 g 酸枣仁25 g 茯神15g 鹿含草15g 炙甘草 10g心衰合剂:桂枝10g 生地15g 厚朴15g 猪苓20g 车前子15g 丹参20g 益母草25g 红花20g 泽兰25g 太子参20 黄芪15g 炒白术15g炒白芍15g 山麦冬15g 五味子10g。

中医谈高血脂的辩证论治

中医谈高血脂的辩证论治

中医谈高血脂的辩证论治高血脂症(俗称高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发病率高,我国约有9000万人患有高血脂。

高血脂非常危险,有人称之为“无声的杀手”。

高血脂的辩证分型:1、肾虚湿盛型症状:形体肥胖,身体困重,肢软无力,头昏头重,食欲不振,脘闷腹胀,便溏、恶心、舌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脉弦细式濡缓。

2、痰浊阻滞型主症:形体肥胖,身重乏力,嗜食肥甘厚味,头晕头重,胸闷脘痞,纳呆腹胀,恶心欲呕,咳嗽有痰,舌淡苔厚腻,脉弦滑。

3、气滞血瘀型主症:胸闷憋气,胸痛,痛处固定不移,两肋棒胀或痛,有时放射到头、颈、肩背部的刺痛,头晕头痛,气短,心烦不安,手颤肱麻;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或涩。

4、肝肾阴虚型:主症:本型一般形体偏瘦,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少寐多梦,健忘,遗精盗汗,目涩口干,或见咽干口燥,颧红潮热,五心烦热,舌质红少津或苔少,脉细数或沉细而数。

5、脾肾阳虚型主症:体倦乏力,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形寒肚冷,面色白,腹胀纳呆,食欲不振,尿少浮肿,大便溏薄,月经失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6、单纯型主症:本型患者可无任何自觉不适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血脂增高,多见于体型肥胖者。

高血脂的中医治疗:1、平肝潜阳法:药用:天麻12克,钩藤20克,石决明20克,牛膝15克,益母草20克,黄芩10克,山栀子10克,桑寄生15克,夜交藤20克,茯苓15克,何首乌15克,菊花15克,蔓荆子15克。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手足震颤加龙骨、牡蛎、珍珠母;肝火偏盛加龙胆草、丹皮。

2、清热利湿法:药用:龙胆草12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泽泻18克,车前子15克,草决明20克,蔓荆子18克,菊花15克,地龙15克,玉米须50克,虎杖15克,夏枯草20克。

3、温经通阳法:药用:瓜蒌15克,薤白15克,半夏15克,丹参15克,桂枝12克,厚朴12克,苏梗15克,枣仁15克,当归10克,黄芪30克,川芎15克,炙甘草8克。

中医辨证法治疗高血脂

中医辨证法治疗高血脂

中医辨证法治疗高血脂中医治疗高血脂中医辨证法治疗高血脂2014-10-24 14:27:23康复调理高血脂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身体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那么,对于这类疾病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法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些中医方面治疗高血脂的方法,希望这些简单的中医方能帮助你更好的防治高血脂疾病。

中医治疗高血脂中医治疗高血脂疾病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

一、脾虚湿盛型证见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腹泻,头身重困,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当以健脾化湿为治,可选用:苍术、白术、厚朴、陈皮、桂枝、猪苓、泽泻、茯苓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二、气血不足型此类疾病的主要症状有少气懒言、乏力自汗以及舌淡;脉细弱等。

当以气血双补为治,可选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圆肉各1 0克,黄芪15克,大枣5枚,炙甘草5克。

三、痰浊中阻型证见头目眩晕,头痛头重,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呕恶痰涎,肢体困重,或见形体丰肥,或闭经,舌苔白腻,脉滑。

当以祛湿化痰为治,可选用:天麻、苍白术、法夏、茯苓、陈皮、泽泻、扁豆、菖蒲各10克,吴萸、甘草各5克。

四、肝肾阴虚型此类疾病的症状主要有头晕目眩、健忘失眠、咽干口燥、胁痛,腰膝酸软、耳鸣如蝉、五心烦热以及颧红盗汗等。

当以滋补肝肾为治,可选用:枸杞子15克,菊花、生地、熟地、山药、萸肉、茯苓、泽泻、丹皮、天麦冬各10克,石斛20克。

五、肝胆湿热型证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口气臭秽,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疼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

当以清泄湿热,疏利肝胆为治,可选用:龙胆草、木通、甘草各5克,黄芩、山栀子、泽泻、生地、柴胡、当归、车前草各10克,茵陈15克。

六、肝火上炎型证见头目眩晕,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灼痛,烦躁易怒,不寐或恶梦纷纭,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

高血脂的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脂的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脂的中医辨证论治高血脂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与先天性和一遗传有关。

继发性代谢紊乱。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膏脂虽为人体的营养物质,但过多则造成高脂血。

凡人体摄入过多,一集膏脂转输利用排泄市场均可导致血脂升高。

病因病机。

饮食失当,饮食不节,摄食过多。

或是喜欢吃油腻的甜的味重的。

吃的多饮食进入人体。

输布,滞留血肿。

因而血脂升高。

长期饮食不当,酗酒过渡。

损及脾胃,键运失司。

导致营养不归正华,不能运送到全身,导致生脂浊,混入血中,导致血脂升高。

前者实证。

后者虚中夹实症。

这是不同。

喜静少动,或是生性喜静。

贪睡少动,职业工作。

终日扶案。

多坐少走。

人体气机失于舒畅,气於则津液输布不利,膏脂转化利用不及,以致生多用少。

沉积体内。

到血中。

所以血脂升高。

情志刺激。

思虑伤脾。

脾失键运。

或是郁怒伤肝。

肝失调达,气机不畅,膏脂运化输布失常。

血脂升高。

平老体衰。

人老则五张六腑皆衰。

以肾为主。

肾主五液。

肾虚则津液失其主宰。

脾主运化。

脾虚则饮食不归正化;肝主疏泄,肝弱则津液输布不利。

三者皆让脂肪代谢失常。

引起血脂升高。

弱房劳过度,辛劳忧愁。

亦可使人未老而先衰。

症状。

血脂高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胸闷。

胆固醇2.9-5.1。

甘油三酯超高脾虚。

瘦人。

腹泻。

吃得多血脂高。

脾虚,运化失常。

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乏力,口眼歪斜。

不能说话,肢体麻木。

2.失眠健忘,肢体麻木。

胸闷。

血脂高无症状。

体重高,肥胖。

病因病机阳气不足,津液运化不足。

阴虚燥热。

黄疸肝病。

辨证分型痰浊中阻碍。

证见头晕目眩,头重头痛。

胸闷心悸。

食欲不振,呕恶痰多,肢体昆仲,或形体丰肺,闭经。

舌苔白腻,脉滑。

肝肾阴虚。

头晕目眩,健忘失眠。

耳鸣如蝉,咽干口燥。

肋痛。

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额红盗汗,男子遗精。

女子月经量少。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气滞血瘀。

证见情志抑郁。

易怒。

胸闷而喜太息,胸肋或乳房胀满,走窜疼痛,少腹疼痛。

性情急躁,月经不调。

痛经,咽中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从痰浊辨证治疗高血脂症

从痰浊辨证治疗高血脂症

从痰浊辨证治疗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它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微循环障碍,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在中医学中无此病名,但其症状散见于“眩晕、中风、脑痹”等病证中,属“痰浊”、“痰痹”范畴。

高血脂症是一组以脏腑功能失调,膏脂输化不利而致以痰浊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疾病。

痰浊致病周身无处不到。

在临床上的病人中:有的因脾虚痰瘀阻络而肢麻;有的因肝肾不足聚痰生瘀而致头痛眩晕;有的因心脾不足痰瘀阻痹胸阳而致胸痹;有的因脾肾两虚痰瘀阻窍而成痴呆。

这些病人通过化痰浊、行痰瘀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高血脂病人多为老人,尤其是久病或肥胖嗜食油腻者。

老人及久病者气虚阳亏,血滞脉涩,津液失于输化致痰聚瘀生;肥人及嗜食肥甘者损伤脾胃易积湿生痰停痰。

此外,脾、肾是形成痰浊瘀阻的主要脏腑,故在治疗痰浊瘀阻的同时要注重调理脾肾,平素宜低脂低糖饮食,以减少高血脂症发病。

痰浊瘀阻治疗的基本方为:制首乌15克、黄芪12克、陈皮6克、苍术6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地龙12克、山楂15克。

诸药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口服。

3个月为1疗程。

痰浊中阻型痰浊中阻型――症见头昏胀刺痛、耳鸣心悸、急躁善怒、腰膝酸软者,选加杞菊地黄汤;症见视物旋转、恶心欲呕、胸闷肢麻者,选加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瘀阻络型痰瘀阻络型――症见神疲气短、肢麻不仁者,选加夏陈六君汤及僵蚕、红花等。

痰瘀痹胸型痰瘀痹胸型――症见心胸刺痛、气短心悸者,选加瓜蒌桂枝汤及降香、郁金等。

痰浊阻窍型痰浊阻窍型――症见善忘神呆、腰酸流涎者,选加温胆汤及菖蒲、郁金、熟地等。

基本方中:黄芪可健脾益气扶正,调节免疫功能;首乌能滋肝肾,益精血,降血脂;陈皮、苍术燥湿化痰健脾,排浊降逆止呕;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降压降糖;地龙化痰通络降压;山楂消食降脂化瘀,软化血管。

全方药物组成可健脾益肾,燥湿化痰,活血化瘀,降脂化浊。

高脂血症的辨治详稿

高脂血症的辨治详稿

肾虚
治疗
• 继发性:治疗原发病,并降脂治疗 • 原发性:控制饮食,降脂治疗 • 合理饮食:脂肪成分<总热量的30%, 每日摄入量25—30g,饱和脂肪摄入量 <总热量的10%,不饱和脂肪酸<总热量 的10%,胆固醇的摄入量限制在每天 250mg—300mg为宜。
中医辨证论治
• 一、痰湿内阻 • 治法:健脾化痰祛湿 • 用药:半夏、海藻、陈皮、茯苓、 党参、白 术、赤芍、甘草 • 二、痰热腑实 • 治法:清热化痰通腑 • 用药:黄连、半夏、瓜蒌、玄参、 生地、大黄、芒硝
中医辨证论治
• 三、肝郁脾虚 • 治法:疏肝健脾,养血活血 • 用药:柴胡、川楝子、赤白芍、茯苓、 白 术、炙甘草、生蒲黄、泽泻 • 四、痰瘀互阻 • 治法:健脾化痰,活血化痰 • 用药:瓜蒌、薤白、半夏、桃仁、 红花、川芎、当归、赤白芍
中医辨证论治
• 五、瘀血阻脉 • 治法:活血化痰,软坚化结 • 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 芍、牛膝、柴胡、枳壳、海藻、贝母 • 六、脾肾阳虚 • 治法:温补脾肾 • 用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附子、仙灵脾、巴戟天、红花、川芎、海 藻
感谢光临!
高脂血症研究存在的问题
• (1) 加强临床设计的科学性:目前已 有大量有关本病的文献报道,实验研究 多于临床观察,而临床观察方面也存在 不足,许多临床研究设计欠严谨,病例 数目少,无对照组或对照组设计不合理, 疗程长短不一,又缺乏长期疗效随访。 故临床设计应加强设计的科学性,注意 排除可控因素,按照DME原则进行临床 科研观察,保证临床观察的科学性、合 理性。
中医辨证论治
• 七、肝肾阴虚 • 治法:滋补肝肾 • 用药:枸杞、菊花、山药、山萸肉、 泽泻、茯苓、丹皮、何首乌、丹参

血脂过高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脂过高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脂过高症的中医辨证治疗原创2022-06-07 17:10·中医名家祁文强高脂血症或称高血脂、血脂异常,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遗传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糖尿病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可导致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同时增加肿瘤的风险。

当血浆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含量高于正常时,分别称为胆固醇过高症或甘油三酯过高症。

几种血脂或所有血脂成份均增高则称为血脂过高症。

经积极的综合治疗,本病的预后良好。

我国正常成人空腹时血脂的含量如下:甘油三酯:20~110毫克%;总胆固醇:120~200毫克%;游离脂肪酸:30~70毫克%;胆固醇酯:90~130毫克%;游离脂肪酸:0.2~0.9毫克当量/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血脂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患有糖尿病、肾病综合症、肝胆疾病、胰腺炎等疾病时,可伴有血脂增高。

近年来更发现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的病理变化是动脉壁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沉积,患者的血胆固醇或甘油三酯的浓度常高于健康人。

对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的人群进行随访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比血脂正常的人群为高。

动物实验也证明,喂饲大量的胆固醇可诱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目前认为,脂类的代谢失调(血脂的蓄积)是动脉硬化的标志,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促进因素”或“危险因子”,因此,探讨高脂血症的治疗就成为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即是说,及时地纠正高脂血症,有可能减轻或推迟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冠心病)的发生。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处方一:白金丸(成药,内含白矾、郁金),每次服6克,每日三次,饭后服,20天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

处方二:三七3克,山楂30克,泽泻60克,决明子15克,虎杖30克。

(近年研究证明,泽泻每日用量大于60克方有明显降脂作用)。

服法:水煎服。

处方三:首乌30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红花10克,琥珀10克,当归15克,黄精30克,大枣30克,夜交藤30克。

中医辨证治疗高脂血症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高脂血症效果观察

世界中医药2015年12月第10卷·940·下肢外侧者,取“委中+厉兑”穴位;丹毒病灶同时涉及下肢内外侧者,取“委中+隐白+厉兑”穴位;常规碘伏棉签消毒各穴位局部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放血,每次每穴位挤出血液3滴(约0.2 ml),然后用干棉签擦去血水,最后再用碘伏棉签消毒放血的穴位处;以上疗法,1次/d。

A、B、C三组均在接受治疗后第5天进行疗效观察。

1.5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治愈:患者腿部红、肿、热、痛基本消失,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消失,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基本正常;好转:红肿疼痛减轻,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好转,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稍高;无效:局部红、肿、热、痛无明显改善,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仍较高。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治疗后第5天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A、B组 5 d治愈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5天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有效率均为100%。

表1 三组(接受治疗后第5天)临床疗效比较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治愈率(%) 有效率(%) A组 30 16 14 0 53.33★△100B组 30 8 22 0 26.67◆100C组 30 2 28 0 6.67 100注:A组与C组比较,★P<0.01;B组与C组比较,◆P<0.05;A 组与B组比较,△P<0.052.2丹毒病灶缩小50%所需时间、治愈时间比较见表2:A、B组丹毒病灶缩小50%所需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P<0.05);A组丹毒病灶缩小50%所需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用药

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用药

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用药◆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和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硬化。

黄色瘤发生概率有限,动脉硬化又比较缓慢,因此也可以说并无明显症状,所以一般都是通过血液检查得知的。

下面聊聊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辨证高脂血症的病因有素体脾虚痰盛;或胃火旺盛,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痰浊内生;或年老体虚,脏气衰减,阴虚痰滞,终致痰积血瘀,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无论是哪种病因都与痰有密切关系,所以化痰是治疗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关键。

下面我们还是结合一个病例来看看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具体辩证用药思路。

患者:女性,46岁,辨证:痰瘀滞留症状:这个患者来的时候,我就看到她眼睑处有黄色脂瘤,很多人不知道眼睑处长了颗粒大小的小肉瘤是什么原因,这是脂肪堆积在眼睑上形成的,是血脂高的外在表现。

另外,她还有时胸闷、痛,头晕胀痛,白天头昏昏沉沉的,爱犯困,舌黯有瘀斑,苔白腻,脉沉滑。

甘油三脂高出正常值近5倍,8.9,中度脂肪肝证候分析:高脂血症与痰有密切关系,痰积日久,入络致瘀,痰瘀滞留,可见眼睑处黄色脂瘤;痰瘀痹阻胸脉,则胸闷、胸痛;痰蒙清窍,则头晕或胀痛;白天头昏昏沉沉的,爱犯困,舌黯有瘀斑,苔白腻,脉沉滑,均为痰瘀滞留之征。

治则:活血祛瘀,化痰降脂。

方药:通瘀煎加减。

当归,红花——养血活血,山楂,泽泻——降脂化痰,香附,乌药,木香,青皮——疏肝理气,加桃仁,丹参,蒲黄(包煎)——活血化瘀,泽兰1——祛瘀消痈,加延胡索、郁金,以加强理气活血化瘀;头晕胀痛,加黄芪、川芎、赤芍、地龙,以益气活血通络;脂肪肝者,加片姜黄、茵陈、虎杖,以清肝活血理气。

结尾:这个患者调理了两个月后,胸闷、痛,头晕胀痛等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并且复查血脂已接近正常值1.9。

高脂血症与我们的饮食有密切关系,平时应注意饮食调摄,少吃高脂高糖食品。

另外,要加强运动,戒烟戒酒。

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指南

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指南

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指南(一)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四种类型: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0.9毫摩尔/升。

中医诊断:血脂异常属于中医的“痰浊”、“血瘀”、“眩晕”等范畴。

中医认为因虚致实或肝脾失调是其主要病机。

(二)、证候诊断1.1 痰浊阻遏证主症: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舌胖苔滑腻,脉弦滑。

次症:心悸,失眠,口淡,食少。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1.2. 气滞血瘀证主症:胸胁胀闷,走窜疼痛,心前区刺痛,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

次症:心烦不安。

治疗原则:行气活血。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1.3. 脾肾阳虚证主症:畏寒肢冷,眩晕,倦怠乏力,便溏,舌淡质嫩,苔白,脉沉细。

次症:食少,脘腹作胀,面肢浮肿。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1.4. 肝肾阴虚证主症:眩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次症:口干,健忘,失眠。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

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2.1 痰浊阻遏证治法:燥湿祛痰。

方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合《丹溪心法》胃苓汤加减2.2 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加减2.3 脾肾阳虚证治法:健脾益肾方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子理中汤合《伤寒论》苓桂术甘汤加减2.4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方药:《医级》杞菊地黄丸加减(二)中成药:血脂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疗程8周。

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的食物和中药word版本

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的食物和中药word版本

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的食物和中药高血脂症是指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脂蛋白代谢异常性疾病。

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血液中,血浆内所含的脂类称为血脂,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数种。

当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均超过正常值时,则统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因素。

常因侵犯重要器官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如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顽固性高血压及肾病综合症、胰腺炎、结石症、脂肪肝等。

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养生指南:1、合理饮食调养:人体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种。

高脂血症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

人体脂肪的积聚和部分类脂的来源,主要来自饮食。

只有一部分类脂是在体内合成的,称为内生性类脂。

控制饮食对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饮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

但不宜长期吃素,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

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鸡肝、黄油等。

脂肪摄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

糖类食品也要限制,不吃甜食和零食。

多吃蔬菜和水果。

宜低盐饮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

饥饱适度,每餐进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时有饥饿感为度,不宜采用饥饿疗法,过度的饥饿反而使体内脂肪加速分解,懂血中脂酸增加。

2、绝对戒烟忌酒: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围血管收缩和心肌应激性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

不适当饮酒能使心功能减退,对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损害,应绝对戒烟忌酒。

3、提倡适量饮茶: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

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碱能兴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和具有利尿作用。

适量饮茶能消陈油腻饮食而减肥。

但过多喝浓茶,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对身体有害。

4、适当运动减肥:控制肥胖是预防血脂过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高血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高血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高血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作者:欧阳军高血脂症是现代医学病名。

凡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内脏功能失调,引起人体脂类代谢异常,造成血浆胆固醇、甘油三脂、B脂蛋白成分高于正常时,就形成高血脂症。

中医认为本病是因痰湿、湿浊及痰瘀所致,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根据中医的辩证原则,进行分类施治,可显其效。

脾阳不摄、痰湿内生临床上常见患者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薄,脉濡或缓而无力。

治宜温动脾阳,除湿化痰。

方用苓术夏苡汤加减:桂枝12克,云苓21克,白术15克,半夏15克,苡仁21克,藿香12克,陈皮12克,甘草5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为1疗程。

痰浊瘀阻、气机不行临床上常见患者形体肥胖,头昏身重,胸脘痞满,恶心欲呕,或伴眩晕肢麻木,舌苔白腻,脉弦滑等症。

治宜豁痰祛浊,活血宣痹。

方用瓜陈枳姜汤加减:瓜蒌20克,陈皮12克,半夏15克,枳壳15克,白芥子12克,泽泻5克,姜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为1疗程。

肝阳上亢、迫血妄行高血脂患者多伴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临床常见头昏头胀痛、耳鸣、面色潮红、易怒、口苦、失眠多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平肝潜阳,滋阴养血。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克、钩藤20克、石决明20克、牛膝 15克,益母草 20克,黄芩 10克,山栀子10克,桑寄生 15克,夜交藤20克,茯苓15克,何首乌15克,菊花15克,蔓荆子15克。

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为1疗程。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手足震颤加龙骨、牡蛎、珍珠母,肝火偏盛加龙胆草、丹皮。

痰热内蕴、上扰心包患者常见头重眩晕,胸闷恶心,时吐痰涎,倦怠、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化痰清热,安神宁心。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2克,白术12克,天麻10克,茯苓 15克,陈皮 10克,生姜 12克,代赭石12克,胆南星 10克,白芥子15克,石菖蒲 15克,泽泻 15克,瓜蒌 15克,甘草 6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脂
高脂血症是指人体内的脂肪代谢紊乱而形成的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高限的一种病症,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二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脂肪肝等病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中医整体调节机体机能,防治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被患者接受。

高脂血症“本”为“虚”
中医学认为血脂由水谷所化生,与津液同源,随津液的流行而敷布,注骨、益髓、泽肤、填充体腔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与现代医学所谓之血脂相类。

若脏腑功能失调,则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不归正化,从浊生脂聚痰,浸淫脉道,以致气滞血瘀痰凝,痹阻脉络而发为本病。

中医理论中高脂血症的病因包括:饮食失节,嗜食肥甘厚味,食滞胃肠,脾气受困,脾之清气不能化浊,致痰浊留滞脉中而发为本病;好逸恶劳,养尊处优,气血壅滞,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导致膏脂生成与转化的障碍;情志不畅,七情致病,内伤五脏,则气、血、津、液运化失常,致膏脂输布、运化障碍而成高脂血症;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肾精亏虚,肾主水,肾虚则津液代谢失调,致膏脂转运障碍。

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本。

脾运失常,运化障碍成高脂血症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为气血生化之源。

清代张志聪对膏脂有过详尽的论述:“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脂丰满。

”可见膏脂源于水谷由中焦气化而来,与津液同源,随津液流行、敷布。

水谷化生为精微并输布至全身,均依赖于脾的运化。

因此,脾运正常,水津四布,膏脂可入内、溢外,发挥濡养的作用;脾运失常,水津不布,精化为浊,致膏脂输布运化障碍,而成高脂血症。

脾气亏虚、脾阳不足以及湿阻中焦,均可导致脾失健运。

脾气亏虚的主症包括:腹胀纳呆,大便溏薄,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宜益气健脾,方选六君子汤加减。

脾阳不足的主症包括:脘腹冷痛绵绵,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口淡不渴,腹胀食少,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或带下清稀色白量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宜理气健脾、温阳除湿,方选理中丸加减。

湿阻中焦症见:头晕,头重如裹,嗜睡乏力,周身重,口中黏腻,腹满腹胀,食少纳呆呕恶,大便不实或泄泻,舌淡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宜运脾化湿浊,方选胃苓汤加减。

肝病可致使气血津液运行不畅
肝藏血,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调节情志,疏泄胆汁助消化等作用。

肝气冲合条达,则全身气机调畅,血脉运行畅通。

而情志不畅,致肝气郁滞,肝失于疏泄则土气壅滞,脾气运化失常,进而膏脂输布、运化障碍而成高脂血症。

另一方面,如《血证论》中所言:“肝主藏血……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

”也就是说:肝气冲和条达,气机调畅,才能保证血脉运行畅通。

故肝病可使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膏脂停于脉中而发病。

肝郁气滞的主症包括:情志抑郁或易怒,喜太息,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选用柴胡疏肝散、参苓白术散、四物汤等加减化裁,或于原方中加入柴胡、厚朴、香橼、佛手、枳壳、当归、丹参、桃仁、红花等疏肝理气、化瘀之品。

肾阳不足,痰浊内蕴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肾主水。

肾中阴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人年老,肾中阴阳渐衰,则水液失其主宰,疏布失调,津液流行异常,水聚成痰。

肾为水火既济之脏,肾阴亏虚则虚火旺盛,炼液为痰。

肾阳乃人身之少火,一身气机的运行有赖于下元的温煦与蒸腾气化,肾阳不足,致蒸腾无权,气化失司,遂致津液停聚,痰浊内蕴。

另外,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运离不开肾阳的温煦,则肾阳亏虚可致脾失健运、痰浊内蕴,继而
发病。

肾阴虚以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为主症,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宜滋补肾阴,选用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加减。

肾阳虚症见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

治宜温补肾阳,选用肾气丸、右归丸加减。

“标”是痰浊和瘀血
痰浊和瘀血属人体津血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二者均为阴邪,直接阻碍了津液、膏脂的运化与输布。

津液停聚而生痰湿,痰湿阻塞脉道,气机受阻,血行不畅而成瘀;血瘀可致液聚成痰,痰聚益助血瘀,血瘀与痰浊,二者同为致病因素,又可互为因果,从而引发高脂血症,进而引起诸多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均与之有密切关系。

痰湿证多有以下症状:头身困重,胸脘痞闷,或形体丰腴,头晕目眩,或口中黏腻,肢体麻木等,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祛痰化湿,升清降浊。

方以二陈汤加减。

痰瘀阻滞证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昏,头痛,胸部憋闷,隐隐作痛,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有瘀斑、白腻或黄腻,脉沉缓涩或弦滑。

治宜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选用二陈汤、血府逐瘀汤加减化裁。

或于方中配伍半夏、陈皮、薏苡仁、荷梗、泽泻、山楂、丹参、川芎、桃仁等化痰祛湿、活血化瘀之品。

“固本”不忘“治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通利腑气可通过抑制胰脂酶活性、减少机体对脂质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代表药物有:大黄、草决明、虎杖、枳实等。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如果脾胃运化失司,浊毒不降,腑气不通,则浊脂内留,而引起血脂升高。

另外,研究表明:具有降脂作用的单味中药有百余种之多,如人参、何首乌、冬虫夏草、当归、川芎、红花、丹参、茯苓、三七、没药、血竭、山楂、荷叶、银杏叶、泽泻、柴胡、大黄、陈皮、半夏、黄连、黄芩、葛根、决明子、菊花、水蛭、薤白等,临床都可以选择应用。

中医论治高脂血症从调理肝、脾、肾三脏入手,并注重化痰祛瘀,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组方用药。

肝、脾、肾三脏互相关联: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有助于脾的运化和升清。

而脾的运化,升清又有助于肝的疏泄升发。

肝脾调和,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正常,则痰湿无以生,病安从来。

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及肾阴的滋养;而肾中精气亦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

肝肾同源,肝血为肾精所化生,厥阴必待少阴之精足方能血充气畅,疏泄条达。

正所谓母子相生,精血同源。

所以,临证遣方用药时需注意:治疗从整体入手,不可孤立地只看肝、脾、肾之中某一脏,而要综观全身脏腑间的相互作用。

如出现脾肾两虚,肝脾不调,肝肾阴虚等症,在治疗时应注意先、后天并补,疏肝不忘实脾以及滋补肝肾之阴。

治疗高脂血症在固本的同时不忘治标,配合应用化痰、祛瘀、通腑等法。

随着对单味中药降脂作用的研究与推广,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不但被医生所接受,患者也逐渐在接受应用单味中药辅助治疗高脂血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