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则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未来发展】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未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58287d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2.png)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未来发展】教育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的教育学仍然存在学科基础不牢固、学科特色不明显、学科专业化不充分、学科应用方向不明确、学科实用价值不高等问题。
笔者认为,当今我国的教育学总体上仍然没有突破那种追求“艺术”和“适应”的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对象,仍然把“为谁教”、“教什么”、“如何教”的艺术和实用,价值的研究置于学科的中心地位,仍然面临着在其主题与目标上实现重大突破的创新难题。
尽管如此,我国的教育学研究依旧呈现出令人喜悦的发展态势,那就是教育学的科研选题越来越多地转向教育发展问题和教育管理问题,教育学开始逐步从“为谁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主题向“为谁发展教育”、“发展什么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主题转变;从追求教育的“艺术”和“实用价值”的目标向追求教育的“科学发展”的目标转变,从而预示着教育学在中国有可能实现其主题和目标的重大突破。
二、教育学概念1.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这是从比较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学科起就在制度上被实践的观点。
从我国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现状来说,其研究范围在学制方面涵盖了幼稚园、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各个阶段,在教育问题方面几乎覆盖了教育研究的所有领域。
比较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相当模糊,在研究领域上存在大量的交叉甚至重合。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范围不仅能够涵盖教育学的所有领域,而且包括其他所有分支学科所无法涉及全球性的国际教育问题。
从研究方法来看,社会科学中和其他教育学科中广泛使用的思辨法、实验法和访谈、问卷等研究方法不仅能被比较教育学采用,时代的特点更赋予比较教育学以比较的视野用这些方法,比较被视为贯彻比较教育学科本末始终的第一范畴。
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已经显示,比较方法在社会科学中取代了试验方法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而成为了基本的研究方法,保证了社会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
比较教育学复习材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876bbd3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6.png)
比较教育学复习材料1、简述比较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2、古典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研究外国教育受到普遍重视,认识到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在大多数研究别国的文献中都讨论教育问题。
(2)开始注意到他国教育中有用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教育评论的趋向。
(3)开始出现了通过比较教育研究,尤其应用量化方法研究,提出改革教育的策略的现象。
3、简述比较教育学生成的基本条件科学比较教育学的产生,首先得益于大工业革命的推动:(1)大工业促使体能式旧手工生产方式转向以科技为基础动力的新生产力,提出培养科技型生产者的要求。
(2)工业化使整个欧洲的生产方式、生产手段到社会结构乃至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价值观念进入更新换代的转型阶段(3)在工业化形成的商业竞争、市场瓜分及战争的威胁下,各国竞相寻找发展良方,加紧边个教育制度,引进新技术和培养人才。
4、简述全盘借鉴阶段比较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点(1)研究的目的性。
这种研究已不再是以往那种偶然性行为,而是有明确的借鉴导向和学习计划,这是建立新社会发展模式的重要功能。
(2)推动学习新教育。
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研究以学习新教育为主,把学习和传播新教育作为时代使命。
(3)强化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比较教育在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是,通过对各个国家发展与教育的比较研究,大力倡导以服务社会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坚持改造传统的古典教育体制。
(4)倡导国际间教育比较研究。
(5)促使教育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5、简述比较教育学的战略性研究的基本内涵(1)比较教育世界观转变。
(2)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更新。
(3)比较教育研究目的更新(4)比较教育领域更新。
6、几种比较教育学理论分析框架各自有哪些特点?试谈你对他们时间关系的理解。
大二教育学需要背的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需要背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8a898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0.png)
大二教育学需要背的知识点教育学是一门涉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作为大二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教育学知识点,以帮助理解教育现象,指导实际教学。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二教育学需要背的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一门科学,它以教育现象为基础,通过对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探索,寻求教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
2. 教育学的特点:- 实践性: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指导和改进实际教育工作;- 综合性:教育学跨学科研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学科;- 教育性:教育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学科。
二、教育学的分支学科1.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现象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3.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资和教育经济效益等经济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4.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规、教育法律和教育法律关系,以及教育法律对教育实践的约束;5. 教育管理学:研究学校组织、领导与管理,以提高学校组织的效能和学校办学水平。
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对象:指接受教育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等;2. 教育目标:指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人格培养和个体发展的目标;3. 教育内容:指通过教育实践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内容;4. 教育方法:指实施教育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四、教育学的理论流派1. 行为主义:强调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定向的刺激和反馈来培养有用的行为;2. 构造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个体的建构过程获得的,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自主发展;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的塑造作用,教育应注重社会文化背景的培养;4. 人本主义: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实现个人潜能,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尊重个体的意志。
比较教育学概述
![比较教育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79fe90876c66137ee061976.png)
长沙师范:高晓明 2012年8月1日
第一讲 比较教育学概述
内容提要
• • • • 比较教育学的概念、目的及功能特征 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是什么?
•
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艾萨克·康德尔认为:“比 较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 它比任何其他有关研究,都更加清晰地阐明教育同它所服 务的那个社团的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关系。”
著作:康德尔《教育的新时代》,埃德蒙•金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施奈德 《比较教育》、贝雷迪《教育中的比较方 法》、霍姆斯《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 法》、诺亚和埃克斯坦《比较教育的科学 探索》等 我国1961年北师大率先成立外国教育研究室 之后成立了一批外国教育研究所(室)
(2)70年代:高原期
此时期其他代表人物
美国康德尔(1881-1965)“比较教育三目 的或三层次”
(1) 报道—描述 (2)历史—功能 (3)借鉴—改善 强调运用历史、因素分析方法来开展比 较教育研究。
德国施奈德(1881-1974)、英国汉斯(18881969)等都侧重分析影响各国教育的各 种因素,由此他们的比较教育研究方 法被称为典型的“因素分析法”。
世界比较教育的发展
1、史前期
2、产生或创建
3、经验借鉴阶段 4、因素分析阶段
5、“社会科学方法”阶段
比较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分析框架
• • • • • • • • 1.因素论分析框架 2.实证主义分析框架 3.相对主义分析框架 4.发展论分析框架 5.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框架 6.新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 7.世界体系论分析框架 8.系统功能主义分析框架
宏观比较研究微观比较研究41?选择研究主题?建立研究假设?搜集和整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验证研究假设?形成研究成果将全班同学随机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在教育国际化与国际教育理解全球化与多元文化教育教育民主化与全民教育教育信息化与学习社会四个主题下选取一个小的问题在课下开展探究性学习最终以小组为代表进行汇报时间为1520分钟汇报结束后由教师组织其他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时间为1015分钟
教育学概论柳海民电子版
![教育学概论柳海民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ac46a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2.png)
教育学概论柳海民电子版
教育学概论是教育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旨在系统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状况,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研究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按照列表的形式,简要介绍教育学概论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
1. 教育的定义和分类
2.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3. 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4. 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
1. 教育观
2. 教育目标论
3. 教育内容论
4. 教育方法论
5. 教育评价论
三、教育学基本原则
1. 教育客观性原则
2. 教育因材施教原则
3. 教育全面发展原则
4. 教育服务社会原则
四、教育学方法论
1. 教育学研究方法
2. 教育调查方法
3. 教育统计方法
4. 教育实验方法
5. 教育评价方法
五、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状况
1. 古代教育
2. 现代教育
3. 中国教育
4. 国际教育
5. 教育改革与发展
总结起来,教育学概论是教育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状况。
掌握教育学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内涵和外延,为进一步研究相关课
程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bccc2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e.png)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是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人才的重要学科。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观念、历史渊源、理论体系、教育学研究方法等内容。
本文将对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原则的学科,研究对人的思想、品德、心理、身体等各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的学科。
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活动的系统性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
教育是一种专门目的的社会现象,是一种人为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而教育学作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从19世纪开始的。
19世纪,欧洲发达国家逐渐建立了现代教育体制,教育学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
20世纪,教育学在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不同学说和流派逐渐形成,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积累。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学正在不断丰富和深化。
二、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古典主义教育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柏拉图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精神教育,倡导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和公民,他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理论。
(2)新教育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教育学成为当时教育改革的先驱。
新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罗素、洛克等。
他们主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关注儿童的自然成长和自由发展,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学,倡导教育改革和革命。
(3)进化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论对教育学的影响开始增强。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对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主张强调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性,注重教育和社会进化的关系,提倡个体适应社会的教育。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448b7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e.png)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及其造就和培养的科学。
教育学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研究性、指导性、创造性等特点。
2.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普通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主要研究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问题,特殊教育学则研究针对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教育和康复等问题。
二、教育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 教育的本质和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法、有工具、有规程的活动,通过对人的行为、言语、思维、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德性、体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其适应社会需求。
2. 教育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教育是在社会条件下进行的,需要社会和群体的参与。
(2)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的,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培养和造就人。
(3)持续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4)规范性:教育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依法进行。
(5)个体性:教育是针对每个个体进行的,注重个体差异。
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1.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的目标问题: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2)教育的主体问题:研究教育的主体角色,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问题。
(3)教育的环境问题:研究教育的环境条件、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等问题。
(4)教育的过程问题:研究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
2.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教育史: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2)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5)教育方法学: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6)教育评价与测量:研究评价教育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四、教育的目标与教育内容1. 教育目标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结果或预定的教育效果。
比较教育学课件
![比较教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130f72f46527d3250ce003.png)
杏花岭区教师进修学校 安炯
学习指导
一、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家讲解比较教育学理
论,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简明介绍英国 体系。第三部分,从四个方面讲述英国的中小学教育 二、 欢迎大家讲学习中的问题,发送到本课件邮箱。 三、 请认真学习本课件,按时完成作业,并将作业发送至 xhljsjxxx_bj@.
比 较 教 育 学
——概念与定义 我国的比较教育学者对比较教育学的定义: 王承褚等认为“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教育 德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为改 革本国教育的借鉴。④
由此可见,虽然各国比较教育学的专家们对比较教育的定义没有 得出一致的意见。但大家都认同,比较教育学是用比较法研究和 论述各国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向的一门学科。而究其根本,比 较教育学研究核心目的是教育借鉴,改善本国教育
比较教育学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属于教育 科学研究的范畴。所以,教育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方法 都适用与比较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有调查法, 文献法, 比较法和分析法。 1.调查法: 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感性材 料,这是了解外国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 还要引进现场观察法,研究者必须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 员,深入其境地进行较长期的观察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的 最大优点是材料真实可靠。但从我们目前具体条件看,它 并不能作为主要的方法。
比较教育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绪论 英国教育体系 英国中小学教育
前言
1817年一个叫朱利安的法国人提出了《关于比较教育的 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标志着比较教育学的产生。但他 并没有给比较教育学明确的科学定义,只是指出其研究的 大致范围。为了弥补当时法国教育的不错,他提出,如果 对不同国家的学校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就有可能在通过 统一问卷收集资料并根据“分析表”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产生一门近似实证科学并有利于改进国家教育的教学学科 ,即比较教育学。①
比较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比较教育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403f6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4.png)
比较教育学知识点汇总一、比较教育学的定义比较教育学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教育体系的异同,来研究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本国教育的发展,也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问题,为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国家、地区、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
它研究的内容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育制度、教育政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
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各国教育的优势和劣势,为改进本国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三、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等。
比较法是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体系、政策和制度等方面的异同,来分析其优劣和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来探讨其成功经验和问题。
文献研究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来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历程和现状。
四、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不同国家教育的异同,比较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比较教育学在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比较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为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五、比较教育学的前景和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比较教育学的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比较教育学将更加注重对不同国家、地区教育异同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各国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比较教育学也将更加注重对新兴技术和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一、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1、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
比较教育学PPT课件
![比较教育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348492647d27284a73517f.png)
《比较教育学》
三、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比较教育学科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1、史 前期(比较教育学的准备阶段。1817以前)2、教育 借鉴时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倡导阶段,1817—— 19世纪末)3、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形 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4、综合研究时代(比较教 育学发展的繁荣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
学制由纵向划分的各级学校与横向划分的 各类学校所构成。纵向构成的各级学校区 分为不同的教育程度;横向构成的各类学 校区分为不同的教育类型。
比较教育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
欧洲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开始于18世纪中期。 其原因是:由于欧洲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即工 业革命,从而在客观上要求扩大教育范围,由此 促进了各种各类学校的建立。
各国教育行政体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 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中央集权制、地方分 权制、中央和地方共同合作制;从属制和独 立制;专家统治制和外行内行结合制。
比较教育学
三、世界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趋势
由于各国教育行政体制均存在有其优缺点, 故都在寻求改革之路。世界教育行政体制改 革的趋势是: 1、教育行政体制的均权化; 2、教育行政体制的法制化; 3、教育行政体制的民主化; 4、教育行政管理的专业化。
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其原因是:由于国门打开,西方先进技术的输入, 客观上要求扩大学校教育范围,培养懂得科学技 术的人才,由此促进了中国各种各类学校的建立。
比较教育
三、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
相同的是:各国都建立了系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学 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 育。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076e32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e.png)
公选课——比较教育学第一讲导论一比较教育学学科的概念(一)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1、1817年朱利安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比较教育学学科的创立。
2、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历史延伸到现在,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联系。
3、英国汉斯指出“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这些因素,比较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
4、日本冲元丰认为:“比较教育学是以教育和整个领域为对象,对两国以上的现行教育进行比较,并把外国教育学包括在内的科学。
5、比较教育学是人类教育活动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研究方法,同时,还是一门具有独立学术地位的教育学科。
6、比较教育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学科体系这三者是互为依存且三位一体的。
7、比较教育学直面当代人类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需要。
(二)比较教育学学科概念演变1、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国外:第一阶段(19世纪)倡导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世纪)形成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综合研究。
国内:第一阶段(19世纪40代至19世纪末)借鉴国外教育经验,改造中国教育制度,尚未形成学科体系。
第二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比较教育学逐渐从教育学里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形态。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建科学的比较教育学。
2、比较教育学定义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比较教育学的目的及功能特征(一)比较教育学的目的1.首要目标:认识促进教育的发展2.根本目标:借鉴国际教育经验3.意义目标:探讨教育发展规律4.研究目标:促进国际教育交流、理解和合作5.战略目标:推进全球教育发展战略(二)比较教育学的功能特征1.借鉴性功能(最重要的基本功能)2.认识性功能3.交流性功能4.预测性及决策性功能5.发展性功能6.教育人类及改造创新文化等功能三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思考题4)四史前研究阶段《东方见闻录》——马可。
(完整版)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594196b4a7302768e9939cc.png)
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1、教育的概念:广义: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狭义:是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其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2、教育的三大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3、教育的发展史:原始形态的教育(原始社会形态)→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形态)4、学校是什么时侯产生的?奴隶社会5、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6、教育学的发展史:(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古代教育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代表作《学记》(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现代教育阶段(17世纪以后)--代表《大教学论》(三)、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现代教育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现代教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记》的地位: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末年(相传为孟轲的弟子乐正克所作)。
著名教育学家及其典型著作: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学家--“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7、教育学的价值:(一)、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使其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的自我发展能力(五)为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打下基础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1)、文化影响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发展。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4d0f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f.png)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一、引言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
教育学的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材,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学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教育实际,为学习者提供了一本权威、实用的教育学教材。
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4. 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即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5. 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
6. 教育的制度:教育制度是指国家为实施教育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包括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等。
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等问题,探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探讨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3.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探讨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
5. 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探讨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7. 德育论:研究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8. 体育论:研究体育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9. 美育论:研究美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知识重点
![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知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67b9f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b.png)
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知识重点引言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学科。
它探索了教育的本质、目标、方法和价值观,并提供了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的知识重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的规律,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对人进行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并适应社会需求的过程。
### 2. 教育学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科学研究,旨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 教育的本质与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其目标是使人获得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 2. 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反思和总结,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
### 3. 教育原则与方法教育原则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例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
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包括讲授法、实践法等。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教育现象和数据,从而获得科学的教育知识。
### 2. 归纳与演绎归纳是从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一般的教育规律,而演绎则是从一般的教育规律推导出具体的教育实践。
### 3. 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揭示出共同的教育规律和差异。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 综合性教育学涉及多个学科,例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 2. 实践性教育学是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它的研究目的在于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
### 3. 增长性教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实践的需求,教育学的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1.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学习、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b2843da32d7375a417809b.png)
二、比较教育的研究分类 本书采用的研究分类是:区域研究与问题 研究相结合,以问题研究为主。区域研究是问 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三、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 学派的学者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方法。这里我们 扼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调查法 (二)文献法 (三)比较法 (四)分析法
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
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什么是比较教育?即怎样界说比较教育,各家 说法不一。 比较教育有下列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是它的跨国或跨地区性、跨文化性。 第二是它的跨学科性。 第三是它的可比性。 我认为,比较教育是对当代各国教育进行比 较研究的一门教育学科。
第二节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进行比较教育研究,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基础,并吸收系统科 学的合理成分,坚持以下原则。 (一)求是性原则。(二)实践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四)过程性原则。(五) 全面性原则。 另外还有5个观点:(一)客观观点。(二)实 践观点。(三)联系观点。(四)发展观点。(五)矛 盾观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bb292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8.png)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一)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关注教育的理论层面,还关注教育的实践层面。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学、学习、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
1. 教育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专指学校教育,即通过学校这一专门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 教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品德的过程。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
3. 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通过经验获得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习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4.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5.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机构体系的总和,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以伦理道德为主,重视人文教育。
教育对象具有等级性,主要面向统治阶级子弟。
教育方法以灌输为主,强调死记硬背。
2. 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重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
教育对象逐渐普及,开始面向平民子弟。
教育方法逐渐多样化,强调启发式教学。
3.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以20世纪以来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综合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对象全民化,强调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方法现代化,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比较教育学》作业参考答案
![《比较教育学》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c6278b83d049649b6658e3.png)
《比较教育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2. 狭义的幼儿教育:狭义的幼儿教育指的是在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中进行的教育即幼儿公共教育。
3. 赠地学院:赠地学院是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规定由联邦政府拔给土地辅助各州兴办农业和工艺学院、培养工农业专业人才的学院,这种学院称为赠地学院。
4.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指对身心发展异常儿童、青年进行的教育,它的教育对象包括天才儿童,品德不良者,感官和肢体缺陷者,精神、言语和学习障碍者等。
5. 比较法: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6. 问题研究:问题研究是比较研究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也可分为两类: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7. 公立学校运动:公立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20年代开始的一场席卷美国北部和中西部的运动,目的是为了培养新型劳动力以适应经济发展、巩固新生政权,从而逐渐建立起了平等免费,不属任何教派的公立学校。
8. 教育立法:教育立法就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修改教育法律、法令、条例、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9. 第六级学院:第六级学院是指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第六级是英国所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最初出现于文法学校,招收16---18岁的学生,专门以升大学为目的。
10. 《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11. 《莫雷尔法》:《莫雷尔法》是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规定由联邦政府拔给土地辅助各州兴办农业和工艺学院、培养工农业专业人才的法令,这种学院称为赠地学院。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3e91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d.png)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以培养发展人的身心、智力和道德为目标,通过教育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实现社会进步。
2.教育的本质特征包括:目的性、系统性、差异性和社会性。
3.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哲学教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和自然科学教育学。
2.哲学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意义。
3.社会科学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社会因素、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4.自然科学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心理原理和教学方法。
三、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和价值观。
2.教育的任务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四、教育的规律与原则1.教育的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发展规律、差异规律和阶段规律。
2.教育的原则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实践基础。
五、教育的方法与手段1.教育的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
2.教育的手段是教育实践中采用的具体工具和技术,如教学设备、教材和多媒体。
六、教育学家与教育理论1.古代教育学家包括:孔子、孟子和董仲舒。
2.现代教育学家包括:赫胥黎、杜威和皮亚杰。
3.中国教育学家包括:陈寅恪、冯友兰和聂耳。
七、教育与发展1.教育是针对教育问题的根本性变革,包括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的。
2.教育发展是指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3.当前教育与发展的重点包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教师发展。
八、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的深入、教育实践的创新和教育科技的应用。
2.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和全球共同发展。
以上是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的终结版,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化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目标与任务、规律与原则、方法与手段、教育学家与教育理论、教育与发展以及发展趋势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观点认为:“民族主义”为近代出现的政治现象,因而探求它的 “起源”不能从近代以前的历史时期(前近代)去寻找。
这种主张被称为民族主义起源论的“近代主义”。
另一种观点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古代,一路传承至近代。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比较 教育研究是现代比较教育的一个 典型特征。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 两者之间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 强调民族间的相互依存与对本民族 的忠诚和爱国主义并不矛盾。国际 主义不是否定民族主义和民族存在 的民族超越主义或世界主义。
民族、国家一体化
2.作为比较研究基石的校园乐观主义
教育学乐观主义主要源于卢梭的思想(卢梭认为:如果人
第二章 第4节
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或准则
汇报人: 学号:
校园乐观主义
民族主义
经济发展主义
原则
1.比较教育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Nationalism),亦称国族主义或国家主 义,为包含民族、种族、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主张以民
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 理念基础。
比较教育学科应仔细考察这些关系。
3.经济发展主义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3.是科学知识和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4.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拉动内需
比较教育现在十分关注什么样的国家教育制度有效以及 为什么有效。
如果一种教育制度提高了公民的能力,使自己国家达到 较好的发展水平,那么它就是有效的。这些教育制度是为各 自国家培养能够提高社会经济总体水平的人力资源。
康德尔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文化民族பைடு நூலகம்义
民族主义和民族性, 是对一国教育 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民族性是教育制度的基础,民族主义是 一个政治概念, 是一个偏重于文化心 理的概念。当以共同文化为基础, 并 表现出一种共同居处、共同生活、 共同发展和共同自尊自觉的精神时, 民族主义和民族性就相互统一起来, 并综合为一种意义。
康德尔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康德尔在教育研究中, 特别强调了民族主义这一概念。
康德尔认为, 教育制度是为了保持、维护和促进民族主义 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
他为民族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一种复杂因素的集合体——
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起着确保民族团结的作用。它意味
着观念、理想和信念的一致, 而这种一致性必须具有两个条件
“揭示那种在整个有效的教育制度中,实际地支撑学校制 度并对其效率负责的精神上的、无形的、难以捉摸的力量” (萨德勒)才具有重要意义。
康德尔之类的人把某些国家看做“实验国”或“示范国”。 比较教育家必须注意这些国家,只是由于这样一个事实:是它 们拥有较发达的和较好的学校制度。在比较教育家的脑海里, 关于示范国,牢牢装着这样一个公理:“有较好的学校就有较 好的教育”。关于其他欠发达国家:“有较差的学校便有较差 的教育”。“教育是学校的一种产物”。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这种主张被称为民族主义起源论的“原初主义”。
比较教育早期的发展,正是发生于政治民族主义的形成 时期。
朱利安写道:“一种明智的、自由的、杰出的政治就是 从其他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中发现自己国家繁荣的途径。
在漫长的19世纪进行的那些无数次的旅行及其大量报告, 也是出于民族主义的动机。
民族主义与对其他民族精神的求知愿望这种倾向走到一起, 进行比较的基本动力是民族间的竞争,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本民 族的发展。
许多比较教育家经常作为示范加以介绍的国家,是那些 既具有高度发达的学校机构,又是世界上工业化程度较高的 国家。
Thank You
性本善,那么人的教育就是完全可能的甚至是容易的,一切取决 于在制度和方法方面建立适当的机制)
校园乐观主义:或者称为对学校机构的教育能力的绝对
信赖,将教育的成功完全寄托于学校。
校园乐观主义的前提就是坚信:优化教育,意味着首先 优化教育的组织机构。
因此引起比较教育家较大兴趣的国家,是其学校机构成绩 辉煌,效力较高的国家。
才能实现——共同的领地和政府或忠诚于某一政治 理想或组织。” 它包含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习俗以及共
同的文化。
康德尔指出, 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今天比任何时候处处 都更依赖民族基础进行组织。任何合理的教育理论都以这个事 实为起点, 都必须寻求个体的权利与他作为社会和国家的一个 成员的地位相称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