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及其创作背景。
2. 通过阅读精彩片段,让学生领略《三国演义》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3. 分析三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4. 学习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5.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及创作背景。
2. 第二课时:阅读《三国演义》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
3. 第三课时:讨论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4. 第四课时:分析三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和历史事件。
2.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精彩片段,培养阅读兴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事件和道德观念。
4. 鉴赏法: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作者介绍、作品梗概、历史事件等。
2. 准备《三国演义》原著或简化版,方便学生阅读。
3. 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
五、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鉴赏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知识测试:测试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第六课时:人物分析课让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三国时期的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学生可以查找历史资料,了解人物的真实背景和在历史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PPT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分享自己选择的人物。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
2. 第七课时:历史事件探讨选择三国时期的几个重要事件,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教师简要介绍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学生分组讨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七、教学活动3. 第八课时:文学鉴赏课教师选取《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片段,进行深入分析。
分析片段中的文学手法、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 人教版完美版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人教版完美
版
一、教学目标
- 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 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 研究分析《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场景和片段
-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背景介绍
- 介绍《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期- 分析《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和影响
2. 作者简介
- 了解罗贯中的生平和成就
- 探讨罗贯中为何选择创作《三国演义》
3. 基本情节
- 简要概括《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巩固章节划分和主要事件
- 引导学生思考各个阶段的意义和影响
4. 主要人物
- 列举《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并对其特点进行简要描述- 分析人物关系和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5. 重要场景和片段
- 选择《三国演义》中的若干重要场景和片段进行分析
- 引导学生理解场景和片段的意义,并进行深入讨论
三、教学方法
- 合作研究: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
- 课堂演讲:学生自行选择和解读《三国演义》的场景和片段并进行演讲
- 分析阅读: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三国演义》进行分析和反思
四、教学评价
- 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研究来评价
- 课堂演讲和解读:对学生的解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 阅读反思和分析:通过学生的阅读作业和分析报告来评价
五、教学资源
- 《三国演义》教材和导读教案
- 课堂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
- 学生个人阅读资料
以上是《三国演义》导读教案的完美版。
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名著。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内容概述。
2. 掌握《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并能正确理解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3.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 掌握《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并理解其在历史中的意义。
2.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什么了解,是否已经阅读过或听说过相关内容。
2.讲解(15分钟)a. 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及其写作背景,包括明朝末年的社会背景和罗贯中写作的目的。
b. 简要概述《三国演义》的内容,包括三国时期的政治形势、蜀、魏、吴三个国家的兴衰,以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斗争。
3.阅读(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导读,理解其中的内容,包括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斗争。
4.合作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场景或情节,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行动和结果,以及这个情节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5.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
6.课堂讲解(10分钟)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情节进行详细讲解,解释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争斗的原因和影响,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7.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人物和事件,以及这些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读教学,学生对《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人物和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国演义》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名著导读。
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斗争、军事战争以及人物性格等方面的情况。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对《三国演义》的简介、主要故事情节的概述以及人物形象的描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内容,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心理和情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对文学名著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针对《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他们可能对其中的人物关系、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斗争和军事战争;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深入解读《三国演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历史的厚重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正确对待历史与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深入解读作品;把握作品中的历史观念和价值取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三国演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国演义》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名著导读课《三国演义》教案

名著导读课《三国演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导读课的研究,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2. 熟悉《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3. 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故事情节。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并简要讲解其作者罗贯中、创作背景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激发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研究主要人物(15分钟)介绍《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进行个性特点的分析和讨论。
3. 探讨故事情节(20分钟)引导学生一起回顾《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从建安七子的结交、黄巾起义、赤壁之战、三英战吕布等重要事件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些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4. 拓展阅读(10分钟)推荐相关的名著或历史书籍,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背景和历史知识。
5. 总结(5分钟)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和回顾,鼓励学生留下自己对《三国演义》的启发和思考。
同时展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对《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3. 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 《三国演义》相关资料- 图文、视频资料- 相关名言警句- 其他名著或历史书籍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导读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况,熟悉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并掌握故事情节的大致内容。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个性特点的分析和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对于对《三国演义》感兴趣的学生来说,也可以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背景和历史知识。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想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
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国演义》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和一些精辟的语言。
(3)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2)理解教材中的导读内容,把握要点;(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提起《三国演义》,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能脱口而出:如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1.名著的创作背景《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
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这部书版本很多,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
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它集中了宋元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将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全部加以改写,成为一部长篇巨著。
2.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描绘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五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但对于《三国演义》这样一部容量较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名著,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欣赏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并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对于文学名著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但同时,他们对于《三国演义》这样具有丰富历史背景和复杂人物关系的作品,理解起来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细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作品的精髓。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领会《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结合等。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艺术特色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三国演义》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艺术特色的课件。
2.阅读材料:为学生准备《三国演义》的阅读材料,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阅读。
3.黑板:用于板书课程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3、引导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4、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三国》故事情节的幻灯片、搜集相关的歇后语和成语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1、刚才我们听到的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西江月》。
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已经远播海内外,俄国汉学家称赞该书是“一部真正丰富人民性的的杰作”。
法国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
在崇拜英雄的美国社会,人们夸奖《三国演义》是“描写英雄业绩的一部早期的杰作”。
英国学术界一致推荐《三国演义》为“史诗般的作品”。
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近百年来,向来成为“第一才子书”。
3、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近一百年三国历史风云。
黄婷婷老师跟同学们上了《草船借箭》这一课,老师印象很深刻,《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智慧与谋略小说,而《草船借箭》则是体现了谋略中的谋略,智慧中的智慧,现在谁能把这个精彩的故事简单在复述经给同学们听。
3、自从学了《草船借箭》这一课,咱们班也掀起了读《三国演义》的热潮,今天我们就借着这股东风,再一次走进三国,同学们,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代代传诵,同学们已经了解一些。
那么,老师出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二、知识冲浪。
《三国演义》导读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三国演义》导读教学设计《三国演义》导读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导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国演义》导读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会带着意识阅读《三国演义》;2、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三国演义》的技巧和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把握人物刻画技巧,了解作者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2、领会《三国演义》的进步思想。
三、教学设想:1、借《三国演义》著名片断《失街亭》管中窥豹,感受《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设置重点问题让学生自学,力求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意识地掌握一些阅读名著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每次听到《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曲,我总有一种血脉贲张的感觉,仿佛自己又回到那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今天,让我们一起出征街亭,会晤英雄。
(二)问题探究:探究一、复述故事情节思考:《失街亭》的战争描写亮点纷呈。
你关注到了吗?结合导读中相关战争描写的阐述找出本文的一些片断来讨论交流一下。
《三国演义》著名的战争描写有没有类似的特点呢: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伏击战: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三笑,三惊)彝陵之战……结论:铺垫伏笔,构思严谨,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有张有弛,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明确:读《三国演义》,一要读扣人心弦的战争场面。
(我们读《三国演义》,精彩纷呈的战斗场面令人应接不暇,带给人以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是我们读三国最不能错过的精彩)探究二:小小街亭,为何如此重要?如此重要的街亭为什么会失守?课文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街亭的重要战略位置,请大家寻找一下。
“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
结论:马谡麻痹轻敌,孔明用人不当客观原因,司马懿老谋深算,实力不俗作者是怎样刻画马谡和孔明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结论:三笑三哭。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三国演义》一书,并深入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2、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占典文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读《三国演义》。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的积累读书名言一、谈话导入1 .回忆《草船借箭》,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五年级时我们学过《草船借箭》,你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哪一本书?《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回的内容改编而成。
2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的名气已经远播于海内外,国外专家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
”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向来称之为“第一本书”。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三国,找到阅读名著的金钥匙。
二、了解《三国演义》。
1、初识书本。
(师出示图书图片)教师介绍手中图书: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我们首先看封面,再看书脊,接着看封底,这是前勒口,还有后勒口,我们还要看前言。
2.走近书名(出示幻灯片)书名是我们读懂名著的第一把金钥匙。
请大家看屏幕,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
3、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作者是罗贯中,请大家读一读作者简介,猜一猜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人民流离失所。
贫民出生的罗贯中,身处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特别希望这种动荡、悲惨的社会局面早日结束,心底的向往与长久的酝酿便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国演义》。
4、了解内容(出示幻灯片)我们来看内容简介,请大家找一找这本书中主要写了哪些故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

阅读故事 感受人物——五下册《三国演义》(导读课)一、教材分析《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描写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作品以描写战争、塑造人物为主,故事精彩,可读性强,人物众多,个性鲜明。
通过影视剧等方式的传播和学生课外阅读的经验,五年级学生对《三国演义》故事和人物的了解消除了陌生感,为阅读这部著作打下了基础;通过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的课文学习和“快乐读书吧”中《西游记》的阅读指导,学生对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这为读懂这部著作扫清很多障碍。
小说的阅读绕不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部著作的故事情节更让他们感兴趣,他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和自己的阅读经验能大致读懂故事内容。
但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容易产生偏差,一方面可能是对故事的误读,另一方面是缺乏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这节导读课设计的初衷,主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对刘备、曹操、关羽等几个人物形象的把握,引发学生从仅仅关注故事内容转向关注人物特点,关心人物命运,进一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提升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受章回体小说特点,对《三国演义》有大致的整体认知;2.通过导读,初步学习阅读名著、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3.通过阅读故事、品评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认知(一)出示歇后语,猜歇后语中含着的人名1.了解“演义”,教师简要介绍:演义是古代小说的一种体裁,是中国古代小说重要形式之一,比如古典名著《封神演义》、《隋唐演义》、《南北史演义》等。
2.了解故事背景,认识作者(1)引导学生交流对《三国演义》有哪些了解。
(2)出示作品简介:(一)复习“章回体”特点1.翻开《三国演义》目录,说说通过目录发现了什么。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集锦2024)

开展“我心中的三国英雄”征文比赛
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 ,选取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 物进行写作。
要求学生观点明确、条理清 晰,语言表达流畅、有感染 力。
征文内容可包括英雄人物的 事迹介绍、性格特点分析以 及对自己的启示等。
评选优秀征文并进行表彰,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 热情。
刘备
虽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 典型,但却有些小气,也是作者小说思想中的“仁政”理 想的形象体现。
写作风格及特点探讨
虚实结合
《三国演义》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既有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有虚构的情节 和细节,使得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想象力。
对比手法
作品中大量运用对比手法,如忠与奸、智与愚、勇与怯等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情节更加生动。
均输法与平准法
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使京师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 平抑了市场的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貌概述
社会动荡与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强,促 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士族门阀制度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阶层,他们通过门第和阀阅来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这种 制度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也限制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探讨《三国演义》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 想意义,如忠诚、智慧、勇气、谋略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学习成果
总结自己在《三国演义》学习中所取得的成 果,如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历史 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学习方法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 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该小说以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武力对抗为背景,塑造了众多较为传世的英雄形象,同时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和文化风貌,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在教学中将《三国演义》纳入文学导读的范畴,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三国演义》的导读教学。
目标- 通过导读《三国演义》,使学生了解该作品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提升其文学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理解,提升其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1. 第一讲:《三国演义》简介- 内容:介绍《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作者和作品特点。
-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问答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信息。
2. 第二讲:主要人物介绍- 内容:介绍《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重点解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每个主要人物,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第三讲:故事情节导读- 内容:选取《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情节,如宴会江东、借东风和火烧赤壁等,进行深入解读。
-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关系、战争策略和智谋较量。
4. 第四讲:主题与象征- 内容:探讨《三国演义》中的主题和象征,如忠诚、权谋和英雄气概等。
- 教学方法:通过文本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5. 第五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人物形象的影响和故事情节的启示。
-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小说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一、背景介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该书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表现了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与智谋。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的情节、人物以及其中蕴含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3. 理解小说中的战略与智谋,掌握历史事件与人物之间的关联;4. 探讨小说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启发学生思考与珍惜传统文化。
三、教学内容1.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1)2. [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2)3. [战略与智谋的体现](#3)4. [价值观的探讨](#4)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讲相结合:通过讲述小说的背景与内容来引导学生理解;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小说中人物的特点以及智谋的体现;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并进行角色扮演,更好地体验故事情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与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其对小说的理解与深度参与程度;2. 学生的书面表达: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小说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的个人观点,评价其书面表达能力。
六、教学参考1. 《三国演义》原著;2. 与学生共同选择的相关媒体资源,如电影、动画等;3. 课外阅读资料,用以拓宽学生对三国历史的了解。
七、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激发学生对《三国演义》的兴趣;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读章节的内容讨论人物形象以及智谋的体现;3. 共同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再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对故事情节的整体理解;4. 表演与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并进行角色扮演,更深入地体验故事情节;5. 结束:对于小说中所蕴含的价值观进行讨论与思考,鼓励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导读优秀教案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导读优秀教
案
简介
本文档是《三国演义》导读优秀教案的整本书阅读部分。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作者是明代作家罗贯中。
该书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为背景,描绘了蜀、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
本导读教案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内容概要
本书阅读部分将根据《三国演义》的章回结构,对每一回的内容进行概括和导读。
每一回的导读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简要介绍:对该回的主要故事情节进行概述,引起读者的兴趣。
2. 人物分析:介绍该回中出现的重要人物,并对他们的性格、背景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3. 主题探讨:分析该回涉及的主题和思想,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其中的道德、政治、战争等问题。
4. 语言描写:选取该回中的精彩语言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文采和形象描绘的力量。
5. 作品评价:对该回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引发读者对整部作品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阅读本书阅读部分,读者可以了解到《三国演义》的整体结构和故事线索,并对其中的人物、主题和语言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使用方法
读者可以按照章回的顺序阅读本书阅读部分,每次阅读完一回后,可以参考该回的导读来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感兴趣的章回进行阅读。
结语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魅力和智慧的文学巨著,通过阅读本导读教案,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作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祝愿读者阅读愉快!。
小学语文五年级《三国演义》名著导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三国演义》名著导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了解三国英雄人物,梳理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了解赤壁之战的英雄形象。
2.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对比《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赤壁之战人物形象的异同,理解《三国演义》“因文生事"的文学创作原则。
3.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体会《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实质是拥美德、反暴政。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赏《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人物形象的异同,理解“因文生事"的写作手法。
2.难点:体会拥美德、反暴政的主题思想。
三、教法、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问题探究法,对话教学法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查阅资料法四、课时:1 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由杨升庵的《临江仙》导入。
过渡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梁启超《李鸿章传》)。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英雄荟萃的《三国演义》,去品品英雄的人生,看看三国的风云。
二、比一比,三国英雄知多少?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作英雄?过渡语:《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魏、塑造了500 多位人物形象,被世人称为“第一才子书”,也被称为“英雄的史诗"。
那么你对英雄的定义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出示课件:第7 版《现代汉语词典》: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
过渡语:《三国演义》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小说一开始,描写汉末大乱,各路英雄陆续登场。
2.《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人可以被称为英雄?过渡语:那么《三国演义》中,你知道的英雄有哪些?教师出示课件:猜猜以下描写是哪位英雄?诸葛亮: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分析《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 1.2 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导读逐步领悟其中的情节和思想。
###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 - 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故事及主要人物; - 理解其中的道德与智慧,感悟人生哲理; - 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理解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智慧;•进行文学阅读和思考,提升语文素养。
### 2.2 教学难点•对于学生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巨著,故事情节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有系统地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三国演义》背景介绍•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图片等形式,介绍《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学生通过课文导读,初步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
第二至第四课时:《三国演义》精彩片段阅读•教师选取《三国演义》中经典的片段,结合课文讲解,进行深入阅读;•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和智慧。
第五课时:道德与智慧•通过课文中的人物行为和言语,引导学生探讨其中的道德观念和智慧;•分组讨论,总结人物的优点和缺点。
3.2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述故事、分析情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增加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获取启示和感悟。
4.2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力;•细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激发学生持续阅读《三国演义》及相关三国书籍的兴趣,初步感知历史小说与真实历史的差别。
二、以书中人物曹操为例,截取描写曹操的故事片段,补充其他相关历史资料,对比发现,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评价三国人物。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持续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以书中人物曹操为例,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小说历史人物。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
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梦断。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去感悟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看图片猜故事,出自于哪篇课文,节选自哪部名著?哪篇课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古典名著之所以经典,除了有跌宕起伏的故事,让人意犹未尽,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是关键。
这节课,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三国演义》里,在品读中走进人物。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哪些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空城计)那考考大家对三国演义了解的程度:(一)《三国演义》知多少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2、“三国”指哪几个国家?三国鼎足之时他们的统帅分别是谁?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谁说的?曹操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5、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是谁?诸葛亮庞统6、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刘备关羽张飞7、“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关羽8、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谁说的?吕蒙(二)作者简介: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五年级名著阅读《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2、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重、难点:归纳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过程:一、创设意境,走近人物1、说说喜欢阅读课的原因2、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创设意境3、检测阅读情况,出示书中主要人物图片,说出人物的名字想想他们的精彩故事。
二、畅谈方法,分析故事1、交流拿到这本书后首先要做什么师相机指导封面、前言、目录的作用。
2、交流读书的方法师相机引导并板书:通读、精读、思考课件出示通读和精读的相关知识3、运用方法,指导读《草船借箭》(1)出示视频《草船借箭》(2)通读故事,理清情节通读故事,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板书:理情节)(3)精读故事,分析人物师:以小组为单位,精读故事,探究一下这些人物丰富的内心和鲜明的性格。
(板书:析人物)(4)深入思考,得出启示掩卷深思,想想从这个故事中,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板书:得启示)三、延伸阅读,交流收获1、用刚才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方法,以喜欢的方式,读喜欢的故事,可小组读也可独立完成2、自由读书,师相机倾听、交流3、班内交流读书收获四、倡导读书,教师赠语1、推荐图书馆的相关名著2、教师赠语:《阅读,终身的承诺》附:教师赠语:阅读,终身的承诺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学习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2024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目录•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内容选取•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课堂活动组织与安排•评价策略及其实施方案•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01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学地位。
掌握《三国演义》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会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人物性格塑造等文学特色。
知识与技能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和评价。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启示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和评价。
同时,由于《三国演义》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较多,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梳理和记忆,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02教材分析与内容选取《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该书以三国历史为背景,通过描绘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展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风云。
书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国演义》简介及背景知识教材内容梳理与整合教材选取了《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经典篇章,如“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
通过梳理这些篇章的情节、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教材还整合了相关的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事件、人物及其特点分析关键事件包括“黄巾起义”、“董卓之乱”、“三国鼎立”、“赤壁之战”等,这些事件在三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3、引导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4、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三国》故事情节的幻灯片、搜集相关的歇后语和成语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1、刚才我们听到的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西江月》。
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已经远播海内外,俄国汉学家称赞该书是“一部真正丰富人民性的的杰作”。
法国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
在崇拜英雄的美国社会,人们夸奖《三国演义》是“描写英雄业绩的一部早期的杰作”。
英国学术界一致推荐《三国演义》为“史诗般的作品”。
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近百年来,向来成为“第一才子书”。
3、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近一百年三国历史风云。
黄婷婷老师跟同学们上了《草船借箭》这一课,老师印象很深刻,《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智慧与谋略小说,而《草船借箭》则是体现了谋略中的谋略,智慧中的智慧,现在谁能把这个精彩的故事简单在复述经给同学们听。
3、自从学了《草船借箭》这一课,咱们班也掀起了读《三国演义》的热潮,今天我们就借着这股东风,再一次走进三国,同学们,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代代传诵,同学们已经了解一些。
那么,老师出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
二、知识冲浪。
出示:记忆小热身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
2、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3、"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
4、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5、"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
6、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
7、"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
8、《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9、"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
10、诸葛亮病逝何地?(五丈原)
11、谁三气周瑜?诸葛亮
12、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关羽
13、诸葛亮病逝何地?(五丈原)
过渡:看来大家对《三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麽我们在读《三国》的时候应该注意欣赏哪些内容呢?我觉得首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语言艺术,今天我们且不去分析它的语言艺术如何精湛,只要来看一看大家所积累的成语和歇后语,就知道它的语言已经深入骨髓,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
三、积累语言(歇后语、成语)
1、歇后语:你知道后半部分吗?
刘备摔阿斗——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箭——
徐庶进曹营——曹操败走华容道——三个臭皮匠——
张飞穿针——张飞妈妈姓吴——
(答案:收买人心、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借无还、一言不发、走对了路、顶个诸葛亮、粗中有细、无事生非、)
2、你知道哪些与三国有关的成语?
(课件出示三国成语,全班齐读。
)
3、知道以下成语与哪些人物有关吗?
望梅止渴、身在曹营心在汉、乐不思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割发代首、一身是胆、刮目相看、七步成诗
(教师可以适时加以点拨:曹操、关羽、刘禅、诸葛亮、曹操、赵云、吕蒙、曹植)
4、小结:同学们,经典就是经典,你看,值得我们积累的知识有这么多,还不止这些,可见它语言的精湛,是值得我们反复看的一本书。
四、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与谋略。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乱世出英雄”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说你敬佩他的理由就更好了。
2、师: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由于时间的限制,今天老师只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聊聊一两位英雄人物,选谁好呢?——诸葛亮(出示图片)
3、引导赏析,根据部分情节、人物话语体会人物形象。
(1)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故事中了解到的?
(生说:隆中对策、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设计火攻、空城计、……)
(生板书:料事如神、才华横溢、宽容大度、知恩图报、……)
(2)诸葛亮足智多谋的这些小故事,同学们除了了解《草船借箭》之外,其他的并不了解,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其中精彩的一个故事《空城计》我们来听听。
(3)说说听后的感受。
(生畅谈)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用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用空城计--足智多谋
小结过渡:诸葛亮是罗贯中倾尽心血描述的他理想中最有光彩的人物。
他手摇羽扇,却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为报知遇之恩,忠心辅佐刘备,履行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他七擒孟获、进军泸水、挥泪斩马谡,均显仁爱、耐心、宽容大度。
此人集忠贞、智慧、仁爱于一身。
然而,他却遭到了当时一个人的强烈嫉妒,处处处心积虑设计陷害未成,最终以“既生瑜,何生亮”一声长叹,英年早逝。
那个人是谁?(周瑜)
(3)周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个故事中了解到的?
(蒋干中计、火烧赤壁之连环计、苦肉计……)
(板:才智过人、心胸狭窄)
(4)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故事也许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是“草船借箭”还有哪些?其实在草船借箭之前,周瑜已经派诸葛亮去断绝曹操的粮道,想借曹操的手来杀害他,结果却被诸葛亮识破了,老师选用了原著中第四十五回中的这一段话,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派遣孔明断绝曹操粮道,借曹操之手杀之)出示:
孔明笑曰:“公瑾令吾断粮者,实欲使曹操杀吾耳。
吾故以片言戏之,公瑾便容纳不下。
目今用人之际,只愿吴候与刘使君同心,则功可成;如各相谋害,大事休矣。
操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备?公瑾若去,必为所擒。
今只当先决水战,挫动北军锐气,别寻妙计破之。
望子敬善言以告公瑾为幸。
”
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
——选自《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
(师范读,生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试着理解句意,说说体会。
生齐读。
师:周瑜的阴谋被识破,面对诸葛亮的好言相劝,宽宏大量,非但不感激,谋害诸葛之心反而欲加强烈,他又生一计。
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草船借箭》问:三日之内能造十万枝箭吗?周瑜明知不能,为何要求诸葛亮完成,还立下军令状?从中可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知不知道其中的阴谋,为何不揭穿?从中你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周瑜发出怎样的感慨?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瑜大惊,慨然叹曰:“诸葛亮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诸葛亮成竹在胸,巧妙借箭令鲁肃拜服,写鲁肃有何作用?
师:诸葛亮棋高一着,更刺激了周瑜的妒意、杀机,于是在七星坛祭风中,他派丁峰、徐盛水陆并进,以直接军事行为,“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
可见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然而,这一切丝毫未伤及诸
葛亮,他自己却整日处于焦虑、郁闷、折磨之中。
火烧赤壁之后,诸葛亮与周瑜矛盾随着吴蜀双方对荆州的争夺而更加激烈。
诸葛亮变退让为进逼,用神机妙算三气周瑜。
(5)资料补充介绍:
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襄之地,诸葛亮先他一步,夺去了。
瑜发下:“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的誓言。
二气:周瑜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威胁诸葛亮交出荆州,可诸葛亮用计使周瑜留下了“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佳话,气得周瑜吐血。
三气:周瑜名收西川,实取荆州,施“假途灭虢”之计,被诸葛亮识破,气得口吐鲜血,金疮迸裂。
临终前发出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里包含着周瑜怎样的感情?(敬佩、妒忌、无奈)指导朗读
(6)师:通过比较交流,发现诸葛亮、周瑜同样都是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令人敬佩,为什么历史评价诸葛亮为“古今贤相中第一奇人”,而周瑜却落下口吐鲜血、金疮迸裂,英年早逝的悲惨下场呢?嫉妒心强、气量小这一性格弱点,制约并阻碍着他的才智的发挥,也折磨着他的身心。
四、同学们,我们因为年龄、学识的限制所以看三国终究有局限性、片面性,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家讲坛听听大学教授易中天老师是怎样领悟“三国”的。
五、课后再读桃园三兄弟刘、关、张的故事,了解三个人物的特点,试着谈谈给你留下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