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篇
《小猴子下山》课文教学设计(共5篇)

《小猴子下山》课文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小猴子下山》课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像小猴子这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蹦”等动作词。
教具准备:课件、小猴子的头饰。
一、以图导言激趣: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讲授新课(一)感知课文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情况。
课件出示的生字词有:玉米地桃树底下西瓜地掰扛扔摘捧抱追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二)学习第一节(掰玉米)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怎么做的呢?(板书:玉米地)电脑出示:[小精灵儿童网站]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
他看见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板书(掰扛)2.理解“掰扛”两个词语。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同学们请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一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4.小结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一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怎么做的?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词。
3.表情朗读课文。
过渡:小朋友,课文1、2、3、4自然段结构类似,下面,四人小组选择二、三、四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
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一、以图导言激趣: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
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块、棵、片”等量词以及“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掰、扛、扔、摘、捧、抱、追”等动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一心一意做一件事。
4.给学生传达勇于面对错误,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展望未来。
教学重点:1、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及量词的恰当使用,同时能够正确理解“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023最新-《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小猴子下山》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
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一、以图导言激趣: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
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2、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3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3篇导入:篇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
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篇二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推荐篇三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歌曲《小猴子》,使学生能在感受动物形象中演唱。
2、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使学生能主动地、轻松地表现歌曲。
用其他艺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3、通过学习《小猴子》使学生更加喜欢小猴子,更加热爱我们的小动物。
二、教学重点:能在感受动物形象的同时演唱歌曲《小猴子》。
三、教学难点:小朋友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幻灯片2)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我们知道,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
咦!森林里好热闹!小鸟在枝头欢乐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老师讲故事:猴子捞月亮(出示幻灯片3)师:小朋友们想一想,猴子们在井里看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4)生:回答。
二、教授儿歌:导入:森林中渐渐恢复了平静,一只小猴子百无聊赖的靠在大树上嘴里姑姑叨叨,我们走进一听,哦,念儿歌啊,我们也会!小猴子听了很不服气,我的儿歌念的最好了,你们哪能和我比!我们小朋友服不服气?(学生自由回答)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猴子念的是什么儿歌呀?(出示幻灯片5)1、老师讲解念儿歌的注意点2、老师示范念儿歌3、小朋友们分句学念儿歌4、小朋友们一起完整的念儿歌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学的真快!这首儿歌将小猴子的特点全都展现出来了!小猴子爱吃什么?小猴子翻跟斗是不是很厉害?三、歌曲新授:导入:师:小猴子听了说,虽然念的。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下面给大家分享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教师板画一座小山。
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
(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捧()蹦()追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
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摘、扛、捧、抱、扔”等动词并学会运用。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重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做出推断教法提问法、借助图片、谈话法、学法图文对照、朗读法、表演法、积累运用教具课文插图、制作ppt媒体应用智能黑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媒体应用)一、复习导入。
(用时:5分钟)认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猴子、结满、掰开、扛起、扔掉、捧起、蹦跳、采摘、追跑【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拼音仍是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读准字音,特别是正确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是学生朗读上的易错点。
】二、沿路线学习,悟故事道理。
(用时:25分钟)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1)学生认真倾听,用笔勾画相应的信息点。
(2)指名汇报,生把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路线图里。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朗读,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分段播放课文视频(第一段),自由思考:来到玉米地里,小猴子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媒体应用:课件出示:他看见玉米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播放视频(第一段),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读懂课文内容;红色显示“又大又多”“掰”“扛”)(1)、随机学习:掰、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表示这两个动词。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摘、扛、捧、抱、扔”等动词并学会运用。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重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做出推断。
教法提问法、借助图片、谈话法。
学法图文对照、朗读法、表演法、积累运用。
教具课文插图、制作ppt媒体应用智能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猴子、结满、掰开、扛起、扔掉、捧起、蹦跳、采摘、追跑二、沿路线学习,悟故事道理。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学生认真倾听,用笔勾画相应的信息点。
指名汇报,生把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路线图里。
2、分段播放课文视频,自由思考:来到玉米地里,小猴子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读懂课文内容;红色显示“又大又多”“掰”“扛”.)、随机学习:掰、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表示这两个动词。
、课文中还有一些像“掰、扛”这样一些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你能找出它们吗?、学生根据偏旁对这几个字进行分类,课件出示不同动作的插图和课后习题第三题,学生读一读,演一演,师引导学生看着图画选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3、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4、合作学习,逐层深入。
播放第二、三、四自然段的视频,学生观看。
小猴子下山教案1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小猴子下山教案 15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猴子下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猴子下山教案 1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
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这只小猴子来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块”“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猴、瓜”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掰、扛、扔、摘、捧、抱、蹦、追”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块、常、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块(石块)--快(快乐)--诀(口诀)常(经常)--赏(欣赏)--裳(衣裳)往(来往)--驻(驻足)--炷(一炷香)(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地”“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非”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常”上宽下窄,“巾”的竖在竖中线上。
“往”“主”的三横长短不一。
“瓜”第一画是短撇,要写得平一些。
“进”写“辶”的捺时,要写成平捺,托住被包部分。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易错提示:“往”左部是“彳”,不要写成“亻”。
“瓜”不要漏写点,不要写成“爪”。
“空”上部是““,不要写成”宀“。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土:地(土地)--场(场面)--坏(坏人)扌:扛(扛起)--扔(扔掉)--摘(采摘)--捧(吹捧)--抱(拥抱)彳:往(向往)--行(行走)--街(街道)量词归类示例:块:一块玉米地一块糖一块石头棵:一棵桃树一棵青松一棵白菜片:一片瓜地一片树叶一片月光只:一只兔子一只袜子一只小船(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班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末,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
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留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同学语言运用的精确性。
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同学对动词的精确运用。
五、教学预备教具预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1、师出示一那么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仿照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
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
〔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同学认读。
〕2、和小猴子打招呼!〔同学打招呼〕3、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智的、淘气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智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4、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方法能记住这个字呢?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
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每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
这一天,它预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
〔师板书课题,指名同学朗读课题。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范文三篇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范文三篇教案是教师根据文档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题目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猴子下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蜻蜓、瓢虫、蚂蚱……这些昆虫你了解吗?它们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默读课文,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再用你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复眼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蜒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
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
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一飞了。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花大姐花大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独角仙吃晚饭的时候,鸣—一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
它摔得很重,摔晕了。
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p』。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
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蚂蚱河北人把尖头绿蚂炸叫作挂大扁儿。
《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3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小猴子下山》教案【最新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猴子下山》教案【最新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
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三、研读重点段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
(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秀3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秀3篇)教学重难点篇一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并能从中得到启示《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二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
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1、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
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
(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3、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
)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4、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
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
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
最新-《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3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3篇),欢迎参考阅读。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教学预设: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
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4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4篇《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详细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稳固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减法的意义,稳固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教学预备:每人一套数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花果山风景美丽,这里的小猴也特殊好客呢。
今日它们想摘一些鲜美的桃子与小朋友们共享。
想知道今日发生的故事?生:想。
多媒体示主题图:师:请同学们根据挨次(指教导子图),认真观看画面,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停 2 分钟,教师引导性的指着主题图。
一天,有几只小猴子看到山下的树上有许多美味的大桃子,于是,就派了一个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给大家吃。
小猴子高快乐兴的下了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摘了好多桃子。
但小猴子想:好不简单下来一次,要出去玩玩才好。
于是,小猴子连续往山下走,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小猴子一眼就看到了两只小青蛙在那里唱歌,这时候顽皮的小猴就跑过去,要吓吓它们,结果小青蛙被小猴吓得扑通、扑通跳下水。
这下,小猴没的玩了,就想回家了,他回头一看“咦!我的桃子哪去了?”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像小猴那样光临玩忘了桃子就不对了。
师:谁来讲?(指一名学生讲故事)师:故事讲的真悦耳!认真观看,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先看图 1、 2 ,再看图 3、 4 )生:树上有 9 个桃子,摘走 4 个,岩石上原有 7 只猴子,下来了一只去摘桃子。
(加法也行)岸上有 2 只青蛙,被小猴吓得全跳到了水里。
花上原有 8 只蝴蝶,飞走了 5 只。
篮子里原有 4 个桃子,掉到水里 4 只。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观看的真认真。
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树上还剩只桃子?(板书、重点讲)岩石上还剩几只小猴?花上还剩几只蝴蝶?(板书)岸上还剩几只青蛙?(板书)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二、学习新课1、解决“树上还有几只桃子?”师:同学们很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3 个。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任务分析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
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一)知识的新授阶段1、呈现新教学内容(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
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
请两位学生板书。
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用“非常”这个词造句。
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
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学生做习题,校对。
《小猴子下山》教案3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3篇《小猴子下山》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教学重点: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
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6、理解动词的特点: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目标篇一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分“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叙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肯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受懊悔是无用的,紧要的是能以今日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板书:篇二13、小猴子下山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动手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分段学习篇三1、学习第一自然段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当重读,画出应当重读的词语,本身试着读读看。
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同学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
学习向导: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当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课文。
①、喜爱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本身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同学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到那么多的好东西,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动手回家?4、填空练习。
(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同学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同学实际,说说本身平常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同学检查本身平常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
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篇《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下面给大家分享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教师板画一座小山。
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
(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捧()蹦()追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
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5.小猴子非常高兴。
“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
(填序号)A.时常B.十分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苹果()葡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课文第1~4自然段结构类似,下面,四人小组选择第2~4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利用学法学习第2~4自然段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选择一段学习。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向导:①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②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③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④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板书。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后来去了和。
摘到了和。
桃树下(扔摘捧)西瓜地里(扔摘抱)回家路上(扔追)三、学习第5自然段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它掰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过又大又红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
这是为什么呢?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出示:喜新厌旧)喜新厌旧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呢。
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6.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四、复习生字、学习词语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2.学习量词。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指名学生读句子,学习量词的使用。
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3)拓展运用。
①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知道的“又()又()”的词语。
②老师提示: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③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4.说话练习。
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
7.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玉米地一()玉米一()桃树一()瓜地一()小兔子8.选择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掰扛扔摘捧抱[教学板书]小猴子下山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教学反思]《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
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
在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良好效果。
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1.会认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会写“空”。
2.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3.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4.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
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1.自读全文。
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2.排列图片。
读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3.练说路线图。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块(),再走到一棵(),接着走过一片(),最后看见了一只()。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2.练读词语。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3.拓展运用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随机学习:掰、扛。
3.练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课文2.3.4段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汇报。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4.练读2.3.4段。
(三)学习第五段,得到启示1.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兔子也没有追上,你想想现在小猴子的表情?2.为什么会这样呢?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指导书写“空”。
3.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常”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____又____”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孩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全体学生唱《数鸭歌》。
唱完心情如何?歌曲中出现的小动物—鸭子。
一.导入:1.今天一起来学习更一种小动物,看看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2.出示谜语,猜谜底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
——(打一动物)。
谜底:小猴子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检查生字词扛捧掰摘抱追扔蹦1.指名学生读2.学生齐读,分男生女生读3.再组词读扛玉米捧着掰玉米摘桃子扔垃圾追兔子抱孩子蹦蹦跳跳三.初读课文1.学生大声读,标出自然段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画出来,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
3.读给同桌听4.读后交流:小猴子下山的路线是什么?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白兔四.学习课文结合插图和课文,边学边思考:他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总结:扔玉米,摘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我们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我们要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以后才能去做另外的事情,否则一件事也做不好五.巩固延伸一()玉米地一()桃树一()瓜地一()小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