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梁板结构——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双向板肋梁楼盖》课件

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采取相 应的纠正措施,防止问题扩大
和影响工程质量。
04
双向板肋梁楼盖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分析
结构稳定性高
双向板肋梁楼盖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 性,能够承受较大的竖向和水平荷载 ,减少了结构变形的可能性。
空间利用率高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形式,双向板肋梁 楼盖能够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空间,提 高了建筑面积的使用效率。
01
02
03
04
施工图纸会审
确保施工图纸的正确性和完整 性,明确施工要求和标准。
材料采购与检验
根据施工需要,采购合格的原 材料,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
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施工组织设计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 排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
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安全技术交底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施工 中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确
智能化设计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未来双向板肋梁 楼盖的设计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绿色化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双向板肋梁楼盖将更加注重绿 色、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性能提升。
跨学科合作
未来双向板肋梁楼盖的研究和发展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 作,如结构工程、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合作, 以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工程案例三:某大型厂房楼盖抗震性能评估
总结词
抗震性能评估
详细描述
该大型厂房楼盖采用了双向板肋梁结构,需要进行抗震性能评估,以确保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能 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地震力、结构阻尼等多种因素。
THANKS
感谢观看
广泛应用。
02
双向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梁楼盖的结构设计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方法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方法双向板常用在公共建筑的门厅部位、工业建筑楼(屋)盖及横墙较多的民用房屋上。
一: 双向板受力特征及实验结果双向板的破坏特点是,承受均布荷载的四边简支单跨双向板,首先在板下中间平行长边出现裂缝,尔后沿板下大约450方向向四角扩展,接近破坏时,板上四角出现与对角线垂直的裂缝,最后板中受力筋屈服而破坏。
通过试验可以观察到,受力后板的四周有上翘的趋势,如果周边有梁相连(或墙)压 住,板边支座反力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中间大且向上,而近端部四角较小且向下。
在配筋率相同时,采用较细钢筋较为有利,可阻止裂缝开展;在钢筋数量相同时,因中间受力大,以板中间部分排列密些较之均匀放置为好。
一、内力计算方法双向板的内力计算有弹性计算方法和塑性计算方法。
’ (一)弹性计算方法双向板按弹性计算较复杂,目前在工程实践中已编制表格,供设计时应用。
1.单跨双向板的表格计算单跨双向板按其四边支承条件,可分为各种计算简图。
附表22列出了六种支承情况的单跨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系数和挠度系数。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M=表中系数×(g+q)L 2V=表中系数×(g+q)L 4/B C跨内弯矩 y c x xM M M c νν+=)(,y x c y M M M c +=νν)(2.连续双向板的计算方法承受均布荷载的两个方向连续双向板当满足:支承梁刚度很大,忽略竖向变形;忽略梁的抗扭刚度;同一方向相邻最小跨与最大跨之比大于0.75时,可简化为单跨双向板,利用单跨双向板的计算表格进行计算。
跨中和支座弯矩的计算方法为: (1)跨中弯矩:求跨中最大弯矩时,应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当求某区格跨中最大弯矩时,本区格布置活荷载,其余各区格每隔一区格布置活荷载为能利用单跨双向板的表格计算多跨双向板,可将其板带上的荷载布置情况分解为:满布各跨的对称荷载(g+q/2)和向上及向下作用逐跨交替布置的反对称荷载(±q/2),作用于各相应区格上(图9—23),再分别计算内力,最后叠加即是。
双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

双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其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2)掌握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基本组成和受力特点;(3)熟悉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4)掌握双向板肋形楼盖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判断双向板肋形楼盖的结构性能;(2)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和计算;(3)具备双向板肋形楼盖施工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4)能够独立完成双向板肋形楼盖的施工设计和项目管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感,注重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和研究新问题;(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基本理论、结构分析、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具体安排如下:1.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基本理论:(1)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定义及分类;(2)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基本组成和受力特点;(3)双向板肋形楼盖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2.结构分析:(1)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受力分析;(2)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内力计算;(3)双向板肋形楼盖的稳定性分析。
3.设计方法:(1)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原则;(2)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步骤;(3)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计算方法。
4.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1)双向板肋形楼盖的施工工艺;(2)双向板肋形楼盖的施工设计;(3)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质量控制要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和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双向板肋形楼盖在工程中的应用;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第二章双向板肋梁楼盖,无梁楼盖,装配式楼盖设计设计(6课时)

结构平面布置
a. 尺寸不大时
b. 尺寸大时
c. 柱矩大时
2.3.1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结构内力 1. 单块双向板的内力计算方法(实用计算法—查表法) Mx My
M 表中系数 ( g q)l
2 x
※需指出:
附录中系数是根据材料的波桑比υ=0制定的。当υ≠0
时,可按下式计算跨中弯矩
负塑性 铰线 正塑性 铰线
2.塑性铰线的概念及其位置的确定方法
2.塑性铰线的概念及其位置的确定方法 塑性铰线法的假定 * 板即将破坏时,塑性铰线发生在弯矩最大处; * 分布荷载下,塑性铰线是直线; * 节板为刚性板,板的变形集中在塑性铰线上; * 在所有可能的破坏图示中,必有一个是最危险的, 其极限荷载最小; * 塑性铰线上只有一定值的极限弯矩,没有其它内力。
2.3.4.双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
1.板的配筋计算 (1)板厚 双向板的厚度不小于 80mm ,通常很少大于 160mm,为 了使板有足够的刚度,还要求板厚满足下列要求: 四边简支时: h l0 四边固定时:
45
l0 h 50 (2)截面有效高度
短跨方向: h01
长跨方向:
支座弯矩 弯矩系数 (g q) l 2
内区格按四边固定查表;边 区格和角区格其外边界看成 简支,内边界为固定查表。
3、双向板支承梁的内力计算
等效荷载
2.3.2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极限承载力分析
钢筋屈服后出现塑性铰 钢筋屈服后出现塑性铰线
2.3.2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极限承载力分析
1、试验分析: (1)在裂缝出现之前,双向板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矩形双 向板沿长跨的最大正弯矩并不发生在跨中截面 ,而是在离板 边约 1/2短跨处。不论是简支的方形板或矩形板,当受荷载作 用时,板的四角均有翘起的趋势,因此板传给四边支座的压力 沿长边不是均匀分布,而是中间大、两端小 。 (2)对于四边简支的矩形板,第一批裂缝出现在板底平行 于长边的方向。当荷载继续增加时,这些裂缝逐渐延长,并沿 45°角向四角扩展,在板上面的四角也开始出现裂缝,最后使 得整个板发生破坏。 (3)对于周边与支承梁整浇的双向板,由于支承处负弯矩 的作用,在板顶将出现沿支承边走向的裂缝。
双向板肋梁楼盖混凝土结构设计报告

第一章 绪论1.1设计方案本梁板系统为双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跨中弯矩较小,刚度大,受力性能较单向板优越,其跨度可达5m 左右。
当梁尺格较大及使用荷载较大时比较经济。
1.2结构平面布置总尺寸为=×21L L 34.2m ×20.7m ,按双向板跨度为5m 左右的原则,可进行如图所示的平面布置。
1.3、设计资料1、楼面构造层做法:40cm 厚细石混凝土面层,15cm 厚石灰砂浆抹底2、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为4.02/mm kN 。
3、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f C =14.32/mm kN ,f t =1.432/mm kN ); 钢筋:梁内纵向受力钢筋为HRB400级(f y =3602/mm kN ),其余钢筋采用HPB235级(f y =2102/mm kN )第二章截面尺寸选择1、柱:400mm×400mm2、板:h≥5100/50=102mm,取h=110mm。
3、横向肋梁:h=(1/8~1/12)L=437.5~656.25mm,取h=600mmb=(1/3~1/2)h=200~300mm,取b=300mm 4、纵向肋梁:h=(1/14~1/8)L=407.14~712.5mm,取h=700mmb=(1/3~1/2)h=233.3~350mm,取b=300mm第三章 板的计算3.1荷载计算40mm 水泥砂浆面层 0.04×24 =0.96 2/m kN 100mm 钢筋混凝土板 0.11×25 =2.75 2/m kN 15mm 水磨石面层 0.015×17=0.255 2/m kN N/m 23.965 2/m kN永久荷载设计值 g=1.2×3.965=4.758 2/m kN 可变荷载设计值 q=1.3×4.0 =5.2 2/m kN合计 9.958 2/m kN3.2计算跨度内跨:o l =c l 边跨:o l =c l +2b +2h3.3按弹性理论设计弯矩计算(假设混凝土泊松比取0.2)根据不同的支撑情况,整个楼盖可以分成A 、B 、C 、D 四种楼板。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双向板肋梁楼盖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组成于水平双向板和垂直的肋梁中。
其结构特点为双向板肋梁的组合结构,使其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楼盖结构更加灵活、承载力更强,同时还能提高抗震性能。
在进行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时,应该注意一些关键技术和结构要素,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首先,在进行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时,需要考虑双向板的尺寸和长度。
双向板的长度应该根据楼盖的跨度大小来确定,一般跨度较大时,双向板长度较长。
其次,双向板的厚度也应根据楼盖所承受的荷载大小来确定。
考虑到双向板的厚度会对楼盖整体的承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遵循国家机构的相关标准,确保双向板的厚度够用。
第二,在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需要考虑肋梁的宽度和高度。
肋梁的宽度一般应不小于10厘米,以保证其对双向板的支撑作用。
而肋梁的高度则需要根据楼盖承受的荷载大小和楼盖跨度长度来确定。
在确定肋梁高度时,需要综合考虑肋梁本身的自重以及楼盖所承受的荷载。
第三,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肋梁的布置方式。
肋梁的布置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楼盖的承载力以及水平方向的抗震性能。
一般来说,肋梁的布置方式可以采用等距布置或者非等距布置两种方式。
在等距布置的情况下,楼盖的受力均匀,肋梁的数量相对较多,但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而非等距布置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肋梁的数量,但仅适用于荷载分布较为均匀的情况下,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楼盖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第四,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还需考虑板肋结合处理,这点尤其需要考虑。
板肋结合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楼盖的水平抗震性能。
在板肋结合处理的情况下,双向板与肋梁建立了一种机械连接,使得双向板周围产生了额外的约束力。
这种约束力对于提高楼盖的水平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在进行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楼盖的荷载情况和使用情况。
在考虑楼盖的荷载情况时,需要根据国家机构的相关标准,确定设计荷载和极限荷载,以保证楼盖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第十四章 楼盖
塑性铰线与转轴的关系: 固定边和简支边均为转轴,转轴亦通过支撑柱,两板块间的塑 性铰线必通过两板转轴的交点。
14.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第十四章 楼盖
14.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第十四章 楼盖
14.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第十四章 楼盖
14.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第十四章 楼盖
线出现在板式结构中,而塑性铰出现在构件中。通常裂缝出现
在板面的称为负塑性铰线,裂缝出现在板底的称为正塑性铰线 。
(a)四边简支正方形板板底裂缝图 (b)四边简支矩形板板底裂缝图 (c)四边简支矩形板板面裂缝图
图12-35
均布荷载下双向板的裂缝图
14.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第十四章 楼盖
14.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跨方向的支撑梁承担板传递来的荷载为梯形荷载,如图 14-43 。
14.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第十四章 楼盖
4、梁的设计
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可采用支座弯矩等效的原则,取等效均布 荷载pe代替三角形或梯形荷载计算梁的支座弯矩。利用支座弯
矩及跨内实际荷载,由平衡条件求跨中弯矩。
5 当为三角形荷载作用时: pe p 8 2 3 当为梯形荷载作用时: pe (1 21 1 ) p l01 l01 p ( g q) ,1 2 2l02
14.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第十四章 楼盖
求跨中最大弯矩时,活荷载应隔跨布置。对此种荷载布置情况, 计算时可将其分解成两部分,满布荷载( g+q/2)和间隔布置 (±q/2 )。g 、q分别为恒载和活载。 对满布荷载情况,各区格板中间支座均为固定支座;对间隔布 置荷载情况,各区格板中间支座均为简支座, 所有边支座按 实际支撑条件确定,即当与梁整浇时,取为固定支座,当搁置 在墙上时,取为简支座。 求支座最大负弯矩时,近似地按活荷载满布,各区格板中间支 座均为固定支座,所有边支座按实际支撑条件确定。
2 梁板结构设计(楼盖)第二讲

2.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及荷载 的最不利组合 连续梁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 规律:
五跨连续梁六种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及内力图
注:N跨有N+1种组合
(荷载或内力与变形为线弹性,按结构力学分析)
跨数超过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 相差不超过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3.内力计算
(1)在均布及三角形荷载作用下:
M k1 gl 2 k2 ql 2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
V k3 gl k 4 ql
M k5Gl k6Ql
V k 7 G k8 Q
20
4.内力包络图
将同一结构在各种荷载的最不利组合作用下的内力图 (弯矩图或剪力图)叠画在同一张图上,其外包线所形 成的图形称为内力包络图。(结构抵抗内力图)
3q q 4
17
1.结构控制截面
结构控制截面的确定取决结构截面的内 力与抗力的比值,即大者。(对受力钢筋计 算起控制作用的截面)
(1)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 应在本跨布置活荷载,然 后隔跨布置 (2)求某跨跨内最大负弯矩时, 本跨不布置活荷载,而在其 左右邻跨布置,然后隔跨布置 (3)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或支座左、 右截面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 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 布置。
12
1.结构的简化假定和计算模型
(1)支座没有竖向位移,且可以自由转动;
(2)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3)在确定板传给次梁的荷载以及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 时,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支座 竖向反力; (4)跨数超过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时, 且跨度相差不超过 10% 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 计算。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华丽厂房双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图如图1所示,设计资料为:楼面活荷载p=600kg/m2,板厚选用10cm,加上面层、粉刷等重量,楼板恒载ɡ=306kg/m2,混凝土标号采用200号,板中钢筋采用Ⅰ级钢筋,试计算板的内力并进行截面设计。
图1 双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图
1.按弹性理论的内力分析(略)
2.按塑性理论的内力分析
考虑跨中钢筋在离支座/4y l 处间隔弯起,特别注意到此处y l 为短跨,
x l 为长跨;取m x =am y ;对所有区格均选用a=0.6;''''''2x x y y ββββ====。
支
座负弯矩代入,均取绝对值。
各区格的计算参数与计算结果见表A 。
双向板内力计算表
3.截面设计
确定截面有效高度h 0:假定钢筋选用Φ8,y l 方向跨中截面的
h 0=8.6cm ;x l 方向跨中截面的h 0=7.8cm ;支座截面的h 0=8.6cm 。
截面设计用的计算弯矩,由于楼盖周边未设圈梁,只将区格A 的跨中弯矩及A-A 支座弯矩减少20%,其余区格均不予以折减。
为了简便起见,近似地取γ=0.9按下式计算A ɡ
p g g m A R h γ=
也有认为板中配筋率很低,γ值较大,可近似取γ=0.95。
截面配筋计算列于表B ,配筋图见图2。
双向板配筋计算表
图1 双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配筋图。
[毕业设计精品] 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27页精选文档
![[毕业设计精品] 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27页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916ff0327284b73f24250b8.png)
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1.1设计任务书1设计资料1)结构形式。
某公共洗衣房楼盖平面为矩形,二层楼面建筑标高为3.6m,轴线尺寸为15.3m×13.5m,内框架承重体系,外墙均为370mm厚承重墙,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楼盖采用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其平面如图1-12所示。
2)楼面做法。
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石灰砂浆抹底15mm 厚。
2设计内容1)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
2)按弹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
3)按塑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
4)支承梁的设计。
3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参考文献、附录。
(2)图纸。
1)结构平面布置图;2)板的配筋图;3)支撑梁的配筋图。
1.2计算书1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双向板肋梁楼盖由板和支承梁构成。
双向板肋梁楼盖中,双向板区格一般以3~5m 为宜。
支承梁短边的跨度为4500mm,支承梁长边的跨度为5100mm。
根据图1~12所示的柱网布置,选取的结构平面布置方案如图1~13所示。
板厚的确定:连续双向板的厚度一般大于或等于l/50=4500/50=90mm,且双向板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故取板厚为120mm。
支承梁截面尺寸:根据经验,支承梁的截面高度h=l/14~l/8,长跨梁截面高度为(5100/14~5100/8)mm=364.3~637.5mm,故取h=500mm;截面宽度b=h/3~h/2=(400/3~400/2)mm=133.3~200mm,故取b=250mm。
短跨梁截面高度为(4500/14~4500/8)mm=321.4~562.5mm,故取h=400mm;截面宽度b=h/3~h/2=(450/3~450/2)mm=150~225mm,故取b=200mm.2荷载计算120mm厚钢筋混凝土板:0.12×25=3kN/m2;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0.02×20=0.4kN/m2;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0.015×17=0.255kN/m2;恒荷载标准值:g k=3+0.4+0.255=3.655kN/m2;活荷载标准值:q k=3.0kN/m2。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形楼盖设计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北京科技大学 2014年6月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1)1、设计目的和方法 (1)2、设计任务 (1)3、设计资料 (1)4、设计要求 (2)5、设计成果 (2)6、设计要求 (2)二、设计说明书 (3)1、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 (3)2.荷载设计值 (4)3。
板的计算 (4)3。
1按弹性理论设计板 (4)3。
1。
1 A区格板计算 (5)3.1.2 B区格板计算。
(6)3.1.3 C区格板计算 (7)3.1。
4 D区格板计算 (8)3。
1.5选配钢筋 (10)3.2按塑性理论设计板: (10)3。
2。
1 A区格板计算 (12)3。
2.2 B区格板计算 (14)3。
2.3 C区格板的计算 (15)3。
2。
4 D区格板的计算 (16)4.双向板支承梁设计 (19)4。
1纵向支承梁L—1设计 (20)4.1。
1计算跨度 (20)4。
1。
2荷载计算 (21)4.1。
3内力计算。
(21)4.1.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5)4。
1.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27)4。
2 横向支承梁L—2设计 (28)4。
2。
1 计算跨度。
(28)4.2。
2荷载计算 (28)4.2。
3内力计算。
(29)4.2。
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2)4.2。
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4)三、参考文献 (35)四、设计心得 (36)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和方法通过本设计对所学课程内容加深理解,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点、设计方法和一定的计算、设计能力,使我们掌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用图纸和设计计算书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根据某多层建筑平面图,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并考虑支承结构的合理性确定主、次梁的结构布置方案。
确定板的厚度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及钢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024/2/7
图8.39 双向板支承梁所承受的荷载
8.3.4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例8.2】 某商店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平面布置如图8.40所
示。四周为240mm厚砖墙,梁的截面尺寸b×h= 200mm×350mm,楼面为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天棚采用 15mm厚混合砂浆抹灰,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3kN/m2。混凝土 强度等级为C25,钢筋采用HPB300级。要求按弹性理论方法进 行板的设计,并绘出板的配筋图。
2024/2/7
8.3.3 双向板的配筋计算和构造要求
1.双向板的配筋计算
双向板双向板内两个方向的钢筋均为受力钢筋,跨中沿短跨方向的板底钢筋应 配置在沿长跨方向板底钢筋的外侧。配筋计算时,在短跨方向跨中截面的有效高度 h01按一般板取用,即h01=h-as ;而长跨方向截面的有效高度应取h02=h01-d,d为板 中受力钢筋的直径。
1.单跨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双向板的弹性计算法是依据弹性薄板理论进行计算的,由于这种方法考虑边界条 件,其内力分析比较复杂。为便于计算,通常是直接应用根据弹性理论方法所编制的 计算用表(附录中附表B.2)来求解内力。
2024/2/7
在计算时,根据双向板两个方向跨度的比值以及板周边的支承条件,从表中直接 查得弯矩系数,表中系数是取混凝土泊松比ν=1/6而得出的。单跨双向板的跨中或支 座弯矩可按下式计算:
M=表中系数×(g+q)l02
(8-9)
式中 M——跨中或支座单位板宽内的弯矩设计值;
g、q——作用于板上的均布恒荷载及活荷载设计值;
l0——板短跨方向的计算跨度,取lx和ly中的较小值,见附表B.2 中插图。
2024/2/7
(1)
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设计资料 设计内容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部署 三、 按弹性理论设计( 1)荷 ⋯..⋯.⋯⋯⋯⋯⋯⋯⋯⋯⋯⋯⋯⋯⋯⋯⋯⋯⋯⋯⋯⋯⋯⋯.....⋯⋯⋯⋯⋯⋯⋯⋯⋯⋯⋯(4) ( 2) 算跨度 ⋯⋯⋯⋯⋯⋯⋯.⋯⋯⋯⋯⋯⋯⋯⋯⋯⋯⋯⋯⋯⋯⋯⋯..⋯⋯...⋯⋯⋯⋯⋯⋯⋯⋯⋯⋯⋯⋯(4) ( 3)弯矩 算 ⋯⋯⋯⋯⋯⋯⋯.⋯⋯⋯⋯⋯⋯⋯⋯⋯⋯..⋯⋯⋯⋯⋯⋯⋯⋯⋯⋯⋯⋯⋯⋯⋯⋯⋯⋯⋯⋯⋯⋯(4) ( 4)截面 ⋯⋯⋯⋯⋯⋯⋯⋯⋯..⋯⋯⋯⋯⋯.⋯⋯⋯⋯⋯..⋯⋯⋯⋯⋯⋯⋯⋯....⋯⋯⋯⋯⋯⋯⋯⋯⋯⋯(6) ( 5)斜截面受剪承 力 ⋯⋯⋯⋯⋯⋯⋯⋯⋯⋯⋯⋯⋯⋯⋯⋯⋯⋯⋯⋯⋯⋯⋯⋯⋯⋯⋯⋯⋯⋯⋯⋯⋯⋯⋯⋯⋯...(7) ( 6)裂 度 算 ⋯⋯⋯⋯⋯⋯.⋯⋯⋯⋯...⋯⋯.⋯⋯⋯⋯⋯..⋯⋯⋯⋯⋯⋯⋯⋯..⋯.⋯⋯⋯.⋯⋯⋯⋯⋯⋯(7)( 7) 制施工 ⋯..⋯⋯⋯⋯⋯⋯⋯⋯⋯⋯⋯⋯⋯⋯⋯⋯⋯⋯⋯⋯⋯⋯⋯⋯⋯..⋯.⋯⋯⋯⋯⋯⋯⋯.(9)四、按塑性铰线法设计⋯⋯⋯⋯⋯⋯..⋯⋯⋯⋯⋯⋯⋯.⋯⋯⋯⋯⋯⋯⋯⋯⋯..⋯⋯⋯⋯⋯⋯⋯⋯⋯⋯⋯⋯⋯⋯(9)( 1)荷 ⋯..⋯.⋯⋯⋯⋯⋯⋯⋯⋯⋯⋯⋯⋯⋯⋯⋯⋯⋯⋯⋯⋯⋯⋯.....⋯⋯⋯⋯⋯⋯⋯⋯⋯⋯⋯(9) ( 2) 算跨度 ⋯⋯⋯⋯⋯⋯⋯.⋯⋯⋯⋯⋯⋯⋯⋯⋯⋯⋯⋯⋯⋯⋯⋯..⋯⋯...⋯⋯⋯⋯⋯⋯⋯⋯⋯⋯⋯⋯(10) ( 3)弯矩 算 ⋯⋯⋯⋯⋯⋯⋯.⋯⋯⋯⋯⋯⋯⋯⋯⋯⋯..⋯⋯⋯⋯⋯⋯⋯⋯⋯⋯⋯⋯⋯⋯⋯⋯⋯⋯⋯⋯⋯⋯(10) ( 4)截面 ⋯⋯⋯⋯⋯⋯⋯⋯⋯..⋯⋯⋯⋯⋯.⋯⋯⋯⋯⋯..⋯⋯⋯⋯⋯⋯⋯⋯....⋯⋯⋯⋯⋯⋯⋯⋯⋯⋯(11)( 7) 制施工 ⋯..⋯⋯⋯⋯⋯⋯⋯⋯⋯⋯⋯⋯⋯⋯⋯⋯⋯⋯⋯⋯⋯⋯⋯⋯⋯⋯⋯⋯⋯⋯...⋯⋯⋯⋯⋯⋯⋯.(12)五、支承梁的设计⋯⋯..⋯⋯⋯⋯⋯⋯⋯⋯⋯⋯..⋯⋯⋯⋯⋯⋯⋯⋯⋯⋯⋯⋯⋯⋯⋯⋯⋯⋯⋯..⋯⋯⋯⋯⋯⋯⋯(12)( 1)荷 ⋯⋯⋯⋯⋯⋯⋯.⋯⋯⋯⋯⋯⋯⋯⋯⋯⋯⋯⋯⋯⋯⋯⋯⋯,.⋯⋯⋯..⋯⋯⋯⋯⋯.⋯⋯⋯⋯⋯⋯⋯(12) ( 2) 算 ⋯⋯⋯⋯⋯⋯⋯.⋯⋯⋯⋯⋯⋯⋯⋯⋯⋯⋯⋯⋯..⋯⋯⋯⋯⋯..⋯⋯⋯⋯⋯⋯.⋯⋯⋯⋯⋯⋯(13) ( 3)内力 算 ⋯⋯⋯⋯⋯⋯⋯.⋯⋯⋯⋯⋯⋯⋯⋯⋯⋯⋯⋯⋯⋯⋯⋯⋯⋯..⋯⋯⋯⋯⋯⋯⋯⋯⋯⋯⋯⋯(13)( 4)截面承 力 算 ⋯⋯⋯⋯⋯⋯⋯.⋯⋯⋯⋯⋯⋯⋯⋯⋯⋯⋯⋯⋯⋯⋯..⋯⋯⋯⋯⋯⋯⋯⋯⋯⋯⋯⋯(14)参照文件 ⋯⋯⋯⋯⋯⋯⋯⋯.⋯⋯⋯⋯⋯⋯⋯.⋯⋯⋯⋯⋯⋯⋯⋯⋯..⋯⋯⋯⋯⋯⋯⋯⋯⋯⋯⋯⋯⋯⋯⋯⋯(..15)⋯⋯⋯⋯⋯⋯⋯⋯⋯⋯⋯⋯⋯.⋯⋯⋯⋯⋯⋯⋯⋯⋯⋯...⋯⋯⋯⋯⋯⋯⋯⋯⋯⋯⋯⋯⋯⋯⋯(4)⋯⋯⋯⋯⋯⋯⋯⋯⋯⋯⋯⋯⋯⋯⋯⋯⋯..⋯⋯.⋯⋯⋯⋯⋯⋯⋯⋯⋯⋯⋯⋯⋯⋯⋯⋯(3)⋯⋯⋯⋯⋯⋯⋯⋯⋯⋯⋯⋯⋯⋯⋯⋯⋯⋯⋯...⋯⋯⋯⋯⋯⋯⋯⋯⋯⋯⋯⋯⋯⋯⋯⋯(3) ⋯⋯⋯⋯⋯⋯⋯⋯⋯⋯⋯⋯⋯⋯..⋯⋯⋯⋯⋯⋯.⋯⋯⋯⋯⋯⋯⋯⋯⋯⋯⋯⋯⋯⋯⋯(3) ⋯⋯⋯⋯⋯⋯⋯⋯.⋯⋯⋯⋯⋯⋯..⋯⋯⋯.⋯⋯⋯⋯⋯..⋯⋯⋯⋯⋯⋯⋯⋯⋯⋯⋯(3) ⋯⋯⋯⋯⋯⋯⋯⋯⋯⋯⋯⋯⋯⋯⋯⋯.⋯⋯⋯⋯⋯⋯⋯.⋯⋯⋯⋯⋯⋯⋯⋯⋯⋯⋯⋯⋯⋯⋯(3) 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目录一、设计任务书说明:该课设所属此次课程设计一致编号55 号。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肋形楼盖中双向板的裂缝分布
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固定双向板的破坏图式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3 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1.双向板的截面设计
1)截面弯矩设计值双向板支承梁承受的荷载
工程结构
(1)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可采用支座弯矩等效的原则,取等效均布荷载pe 代替三 角形荷载和梯形荷载,计算支承梁的支座弯矩。pe 的取值如下:
(2)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支承梁内力时,可在弹性理论求得的支座弯矩基础上进行调 幅,选定支座弯矩(通常取支座弯矩绝对值降低25%),再按实际荷载求出跨中弯矩。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按弹性理论计算方法计算双向板内力
1)单块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2)连续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塑性理论计算方法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裂缝不断展开,最后破坏时的裂缝分布如图10.50所 示。在最大裂缝线上,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强度时,其承受的内力矩即为屈服弯矩或极限弯矩,同 时此裂缝线具有较强的转动能力,常称为塑性绞线。由于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具有一定的塑性性 质,可采用塑性理论进行计算,这样可节省钢筋,使配筋方便,易于施工。双向板为高次超静定结 构,按塑性理论精确计算其内力是比较困难的,一般只能按塑性理论计算其上限解和下限解。常 用的计算方法有极限平衡法和能量法(亦称虚功法和机动法)等。现介绍用极限平衡法(塑性绞 线法)计算双向板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1)双向板的厚度 2)钢筋的配置
双向板配筋的分区和配筋量规定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4 双向板支承梁的设计
作用在双向板上的荷载一般会向最近的支座方向传递,对于支承梁承受的荷载范围可近 似认为,以45°等分角线为界,分别传至两相邻支座。这样,沿短跨方向的支承梁,承受板面传来的 三角形分布荷载;沿长跨方向的支承梁,承受板面传来的梯形分布荷载,如图所示。
双向肋梁楼盖设计(板塑性,梁弹性)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板塑性理论,梁弹性理论。
)一、板的设计1.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双向板肋梁楼盖由板和支承梁构成。
双向板肋梁楼盖中,双向板区格一般以3~5m为宜。
支承梁短边的跨度为3300mm,支承梁长边的跨度为3900mm。
根据图1~12所示的柱网布置,选取的结构平面布置方案如下图所示。
板厚的确定:连续双向板的厚度一般大于或等于l/50=3300/50=66mm,且双向板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故取板厚为100mm。
且满足规范要求。
支承梁截面尺寸:根据经验,支承梁的截面高度h=l/14~l/8,长跨梁截面高度为(3900/14~3900/8)mm=278.6~478.5mm,故取h=400mm;截面宽度b=h/3~h/2=(400/3~400/2)mm=133.3~200mm,故取b=200mm。
短跨梁截面高度为(3300/14~3300/8)mm=235.7~412.5mm,故取h=300mm;截面宽度b=h/3~h/2=(300/3~300/2)mm=100~150mm,根据规范,故取b=200mm.2荷载计算100mm厚钢筋混凝土板: 0.1×25=2.5kN/m2;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 0.02×20=0.4kN/m2;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 0.015×17=0.255kN/m2;恒荷载标准值: gk=2.5+0.4+0.255=3.16kN/m2;活荷载标准值: qk =4.0kN/m2。
p'=g+q/2=1.2×3.16+1.4×4.0/2=6.592kN/m 2 p"=q/2=5.6/2=2.8kN/m 2P=1.2×33.16+1.4×4.0=9.4kN/m 23.按塑性理论设计板钢筋混凝土为弹塑性体,因而按弹性理论计算结果不能反映结构的刚度随荷载而改变的特点,与已考虑材料塑性性质的截面计算理论也不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lx " 2 y M x M x plx 8 12
3 l ' My My p x 24
3 l x My M" p y 24
简支
2 plx 3l y lx Mx My 24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7.分离式配筋 用系数表示各弯矩关系 分离式配筋
gq
第二章 梁板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g
gA q
gq
g
gq
g
gq
g
= =
q 2 q g 2 q g 2 g
q 2 q g 2 q g 2 g
q 2 q g 2 q g 2 g
+ +
q 2 q 2 q 2
q 2 q 2 q 2
q 2 q 2 q 2
单块板按四边固结计算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2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lx 1 2 l mx n y my
2
M x l y mx M y lx my lx mx
' " ' Mx Mx l y mx l y mx ' ' My M" l m lx mx y x y lx my
' x
2
l y lx M x M pl 8 12
' x 2 x
板CDEF
l y lx M x M pl 8 12
" x 2 x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5.三角形板受力分析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2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9.多区格连续双向板计算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2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在计算连续双向板的时候,内区格板 可按四边固定的单区格板进行计算,边区 格或角区格板可按边界的实际支承条件的 单区格板计算。计算的时候,首先从中间 区格开始,将中间区格板算出的支座弯矩, 作为计算临跨相邻板格支座的已知弯矩。 这样,依次由内向外一一求解。
x y
mx
四边固结
两临边固结 两临边简支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m’y my m’y m’x mx
第二章 梁板结构
x
m’x
lx 1 ly
y
一边固结 三边简支
两对边固结 两对边简支
ly lx
1
一边简支 三边固结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弹性理论法计算连续双向板
第二章 梁板结构
多跨连续双向板的内力计算十分复杂,设计中通常采用近似计算方法, 其基本假定为:支承梁的抗弯刚度很大,忽略梁的竖向变形;支承梁的抗扭
lx l x mx 3 3 M y my 2 l x m y l x m x 2 4 2 4 4
' " ' Mx Mx l y mx l y mx ' ' My M" l m lx mx y x y lx my
双向板中间板带与边板带划分
单块板按四边铰结计算
q'
A
g'
g' g
q 2
q'
q 2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求跨中mx, my
gB q
第二章 梁板结构
g
gq
gq
g
gq
g
gq
g
= =
q g 2 q g 2 q g 2
q g 2 q g 2 q g 2
q g 2 q g 2 q g 2
+
+
M x l y mx
' ' Mx l y mx ' My lx m'y
M y lx my
" Mx l y m" x " M" l m y x y
l lx lx lx 1 lx 1 lx 2 y l y mx l y m p l y l x p 2 plx 2 4 2 2 3 2 8 12
• 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 宜按双向板设计
l2l2 / l/ 2 1l 1 2
• 应按双向板计算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双向板内力计算有两种方法:
第二章 梁板结构
①一种是按弹性理论计算。 按弹性理论计算双向板内力的方法简单,一般采用计算表 格进行计算; ②一种是按塑性理论计算。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内力的数值结果配筋,可节省钢筋, 便于施工。
' My My p
l 24
3 x
板BCF
3 l x My M" p y 24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6.平衡方程
l y lx M x M pl 8 12
' x 2 x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2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 " ' 2M x 2M y M x Mx My M" y 2 plx 3l y lx 12
对某些中间支座,若相邻两个区格板求得的同一支座弯矩不相等, 近似地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支座最大负弯矩。
求支座m’x, m’y
gB q gC q gA q gq
平均
A
B C
= =
=
g+q
gq
gq
gq
gq
g+q g'
gq
g' g+q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3.双向板支承梁的计算:
第二章 梁板结构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复 习
第二章 梁板结构
• 两对边支承的板按单向板计算,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 的构造钢筋。 • 四边支承的板(或邻边支承或三边支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l2 /l 3 l2 / 1l 1 3
22 l2 l /2 l1/ l13 3
' " ' m m mx m" y y x mx mx m y m y
1.5 ~ 2.5之间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8.弯起式配筋 弯起式配筋:弯起1/2钢筋在角部1/4跨度内不承受正弯矩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2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l l m l M x l y x m x 2 x x l y x mx 2 4 2 4
q 2 q 2 q 2
q 2 q 2 q 2
q 2 q 2 q 2
单块板按四边固结计算
单块板按四边铰结计算
B
g'
q 2
q'
q' q 2
g' g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②支座最大负弯矩
恒荷载和活荷载满布,支座负弯矩计算方法同单跨双向板。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2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3.中间区格破坏图式及极限荷载 塑性铰线与边线的夹角随荷载及边长比而改变,为简化,取α=45°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4.梯形板受力分析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2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gD q
gC q gA q
gD q
gB q
gq
gB q
gq
D
gC q
D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3.3双向板构造要求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3.3双向板构造要求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3.3双向板构造要求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M x l y mx
' ' Mx l y mx ' My lx m'y
M y lx my
" Mx l y m" x " M" l m y x y
3 l l l 1 1 l x m y l x m'y p x l x x p x 2 2 3 2 24
M 表中弯矩系数 g q l 2
若考虑泊松比的影响则:
Mx
My
M x M y
M y M x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泊松比 ν =0.2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查表
查表难点:
①x,y方向 的选择; ②各弯矩作 用的位置。 my
第二章 梁板结构
四边简支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2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钢筋混凝土的双向板的破坏裂缝
2.3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塑性铰线法
第二章 梁板结构
2.3.2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单跨矩形板首先在板底中部出现与 长边平行的裂缝。随着荷载的逐步增加,裂缝不断沿 45°方向向四周延伸和展开。在 最大裂缝线上,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强度时,其承受的内力矩即为屈服弯矩或极限弯矩, 同时此裂缝线具有较强的转动能力,常称为塑性绞线。跨中截面的受拉钢筋一旦屈服, 便形成塑性铰线,导致板的破坏。由于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具有一定的塑性性质,所以 可采用塑性理论进行计算,这样可节省钢筋,使配筋方便,易于施工。双向板为高次 超静定结构,按塑性理论精确计算其内力是比较困难的,一般只能按塑性理论计算其 上限解和下限解。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极限平衡法和能量法(亦称虚功法和机动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