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学校: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132班

姓名:杨腾腾

学号: 2013315235

第二章图像处理基本知识

1.实验目的:

(1)了解图像采集的硬件设备,获取一幅自己的头像(*.jpg),作为后续实验的一个图像源;

(2)练习MATLAB的一般使用,为其它几个实验做准备。

2.实验内容:

(1)利用图像采集系统获取图像;

(2)编写一个MATLAB程序对获取的图像文件(*.jpg)。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用imhist计算和显示灰度的统计特性,求其均值、标准差,并将图像反白。更详细的操作请参考讲解MATLAB使用的相关书籍或者该软件的在线帮助文件。

3.实验要求:

编写一完整的MATLAB程序。这里完整的MATLAB程序是指该程序应有一个用户界面窗口,读入的图像文件应显示在界面窗口里,在界面窗口中可以设置几个按钮,分别完成对所显示的图像进行上面(2)中所要求的操作。请保留该程序,后面的实验所编的程序都要求与此程序集成起来,提供一个统一的操作界面。

4. 实验程序:

I=imread('C:\0.jpg');

subplot(2,2,1);

imshow(I);

J=rgb2gray(I);

subplot(2,2,2);imshow(J);

subplot(2,2,3);imhist(J);

Ave=mean2(J)

SD=std2(double(J))

s=size(J);

all_white=255*ones(s(1),s(2));

all_white_uint8=uint8(all_white);

K=imsubtract(all_white_uint8,J);

subplot(2,2,4);imshow(K);

imwrite(K,'C:\0_iverse.jpg')

实验结果:

Ave =105.655

SD=51.9442

5.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了解了MATLAB 的使用方法,通过命令式的语言来执行程序,简洁快速,同时也了解到它在数学和图像处理方面的重要应用,在今后的学习后会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第四章图像变换与二维数字滤波

1.实验目的:

(1)了解图像正逆变换的原理。

(2)理解图像变换的系数特点

(3)掌握常用图像变换的实现过程。

(4)掌握图像的频谱分析方法。

(5)了解图像变换在图像数据压缩等方法面的应用。

(6)掌握二维数字滤波器的作用以及在图像滤波中的实际应用。

2.实验内容:

(1)在MATLAB环境中,进行图像的离散傅立叶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观察图像的频谱并减少DCT系数,观察重建信号和误差信号,理解正交变化在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2)在MATLAB环境中,进行图像的离散小波变换,观察图像的近似图像的各方向的细节图像,观察重建图像,理解小波变换在图像特征检测中的应用。3.实验要求:

(1)说明实验采用的正交变换原理

(2)分析重建图像、误差图像、变换系数的关系。

(3)通过实验结果说明三种变换的优点以及各自适应的应用场合。

(4)分析图像的二维FIR滤波的结果和各种设计法的优缺点。

4. 实验程序:

(1) 傅里叶变换:

I=imread('C:\0.jpg');

J=rgb2gray(I);

subplot(2,2,1);imshow(J);

F1=fft2(J);

subplot(2,2,2);imshow(log(abs(F1)+1),[0 10]);

F2=fftshift(F1);

subplot(2,2,3);imshow(log(abs(F2)+1),[0 10]);

实验结果:

(2)DCT变换:

I=imread('C:\0.jpg');

J=rgb2gray(I);

subplot(1,2,1),imshow(J);

K=dct2(J);

subplot(1,2,2),imshow(log(abs(K))+1,[0 10]); 实验结果:

5. 实验总结:

通过上机操作我知道了,正交变换和二维数字滤波广泛应用在图像增强、

图像复原、特征提取、图像编码与压缩及形状分析方面。二维DCT常用于二维信号处理,典型应用是对于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进行性能优良的有损数据严肃。

第五章图像编码与压缩

1.实验目的:

(1)了解图像的压缩编码原理。

(2)掌握常用的图像压缩算法。

2.实验内容:

(1)利用变换编码压缩图像信息。

(2)计算压缩算法的性能。

3.实验要求:

(1)说明压缩原理与算法。

(2)原始图像和压缩重构图像。

(3)计算压缩性能,说明为什么同一压缩算法对不同的图像压缩效果不同。

(4)心得和体会。

4.实验程序:

F=imread('C:\0.jpg');

figure(1);imshow(F);

G=rgb2gray(F);

dctG=dct2(G);

figure(2);imshow(log(abs(dctG)),[]);

T1=5;T2=50;

dctG(abs(dctG)

idctF1=idct2(dctG);

figure(3);imshow(idctF1,[0 255]);

dctG(abs(dctG)

idctF2=idct2(dctG);

figure(4);imshow(idctF2,[0 255]);

[M N]=size(G);

MSE1=sun(sum((idctF1-double(G)).^2))/(M*N)

MSE1=sun(sum((idctF2-double(G)).^2))/(M*N)

实验结果:

5.实验总结:

通过上机操作对DCT变化更加的了解了。通过二维DCT变换后,对于低阈

值压缩(T1=5),图像损失较小,但是对于较高的阈值压缩(50),图像稍显模糊。实际应用中如果要求图像质量高的当然要用压缩率比较低的,保证不失真,对于质量要求不高的,可以采取压缩率较大的,在不影响图像判断上,降低图像的存储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