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总复习详细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总复习部分要点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⑴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⑵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例子如:空气分离法制氧气,石油分馏,固体NaOH潮解,浓硫酸吸水,浓盐酸挥发,活性炭吸附杂质,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形状变化。

化学变化例子如:晶体失去结晶水,风化,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晶体,生石灰吸水,NaOH吸收二氧化碳变质,煤的干馏,物质分解,燃烧,物质之间相互反应,钢铁生锈、食物腐败、酸碱指示剂变色等。

2.物质的性质:⑴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⑵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例子如: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熔点,沸点,硬度,颜色、密度。

化学性质例子如:不稳定性,稳定性,酸性,碱性,中性,脱水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活泼性,不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⑴化合反应——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A+B→AB)如:
⑵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AB→A+B)常见能分解的物质如:H2O,H2CO3,
CaCO3,KClO3。

如:
⑶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BC
→AC+B);注意: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或置换酸中的氢,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盐。

如:
⑷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AB+CD→
AD+CB)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在酸,碱,盐之间。

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生成。

如:
2.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在反应中是失去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金属氧化物是常见的氧化剂,如Fe2O3,CuO ,还有KClO3,KMnO4。

还原剂在反应中是得到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常见的是H2,C,CO,单质金属等。

如:
三、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1.元素符号(上册课本75页):熟记以下元素符号(氢-H,氦-He,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钾-K,钙-Ca,锰-Mn,铁-Fe,铜-Cu,锌- Zn,银-Ag,钡-Ba ,铂-Pt ,金-Au,汞-Hg,碘-I。


2.原子团:(熟记常见原子团)铵根-NH4,硝酸根-NO3,氢氧根-OH,硫酸根-SO4,碳酸根-CO3,碳酸氢根-HCO3
3.化合价和化学式
(1)常见的元素化合价:
1价:氢-H、氯-Cl(-1价)、钾-K、钠-Na、银-Ag (一价氢氯钾钠银)
2价:氧-O(-2价)、钙-Ca、钡-Ba、镁-Mg、锌-Zn (二价氧钙镁钡锌)
铝-Al(+3价)、硅-Si(+4价)、磷-P(+5价)(三铝四硅五氮磷)
铜-Cu(+1、+2价)、铁-Fe(+2、+3价);碳-C(+2、+4价)(一二铜二三铁二四碳)
硫-S(双数: -2、0、+4、+6)
氯-Cl(单数: -1常见、0、+1、+3、+5、+7)
原子团:铵根-NH4(+1),硝酸根-NO3( -1),氢氧根-OH(-1),硫酸根-SO4 (-2),碳酸根-CO3 (-2)。

(2)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如:金属单质Fe、O2的化合价都为0价);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如计算:KClO3中氯的化合价(+1)+ Cl + (-2)×3 = 0,得Cl = +5。

4.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化学反应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因此反应前后质量必然相等。

具体例子:
四、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原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课本上册52页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也不会变成其它原子。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共同构成。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氢H 氦He
氮N
氧O 氟
铝Al 硅
磷S 氯Cl
氩Ar 钾钙Ca
3.原子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带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中: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4.(1)原子中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25. 氢或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数一般等于它的最外层电子数。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数一般等于它的最外层电子数减去8。

6.原子与阴、阳离子之间的关系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带正电) (带负电)
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

如: Na 与Na +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五、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如:铁Fe ,氧气O 2,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 4·5H 2O ,纯碱Na 2CO 3,烧碱(苛性钠)NaOH ,消石灰(熟石灰)Ca(OH)2,食盐NaCl ,蔗糖C 12H 22O 11,干冰CO 2,乙醇(无水酒精)C 2H 5OH ,无水硫酸(纯硫酸H 2SO 4)等一种物质的名称属于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由两种或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如:石灰石、大理石、水垢、贝壳、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说明除了主要成分外有其它物质的都属于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如澄清石灰水、氨水、氯水、盐酸、硫酸、碘酒、空气、煤、石油、液化气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3.典型的有机物名称:甲烷、酒精、葡萄糖、蔗糖、淀粉。

这些物质燃烧或氧化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注意:更详细物质分类见“直通车”77页及下册课本83页。

六、溶液
1. Na 2O ,CO 2,SO 2,CaO ,SO 3等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组成溶液后,溶质分别是NaOH ,H 2CO 3,H 2SO 3,C a (OH )2,H 2SO 4,碘酒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前者是溶质,后者是溶剂。

2.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也就是溶多少克,溶解度计算必须指定温度,饱和状态。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S 在此表示溶解度) 100S = 溶剂溶质 或 S
S 100 = 溶液溶质 3.一般情况下,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除Ca(OH)2外],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溶剂不变,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浓度都减小,析出溶质后的溶液成为低温下的饱和溶液。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不变,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压强不变,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少。

5.(1)过滤:应用于可溶物与不溶物(包括生成的沉淀,置换反应生成的金属)的分离。

(2)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也就是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两种。

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应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较大的固体(如KNO 3,NH 4NO 3);
蒸发结晶应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NaCl )的分离。

蒸馏(分馏):应用于液体和液体的分离。

6.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的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溶液里溶质的含量叫质量分数。

(C%在此表示质量分数)
C%=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100%
2CuO
2
2H
O
2HgO2Hg+O
Na
3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 CuO
C+ 2CuO
O + C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CO
CO+ CuO
注意: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上册P83、下册P109
3、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

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

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

如:氦(气)He、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
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
(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4、课本上册P75.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5、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 =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酸性;PH >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越接近中性。

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7、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8、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
淡蓝色:液态、固态O2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9、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1)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2)蓝色沉淀:Cu(OH)2、CuCO3
(3)红褐色沉淀:Fe(OH)3
(4) 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如CaCO3沉淀
10、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
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 除HCl 气体可用:AgNO 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 )、石灰水、 NaOH 溶液、KOH 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也不能生成新的杂质。

(2)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 2、CO 、CH 4)或用CO 、H 2还原CuO 、Fe 2O 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 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 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 、SO 2、NO 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如CO 点燃烧掉; SO 2、NO 2用碱液(如:NaOH 溶液)吸收。

④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3)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酸流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① 酸——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 3冲洗;
② 碱——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③ 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①步。

(4)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① 有CO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 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 ,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② 有H 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 ,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 4中。

现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 4变蓝色。

③ 有CO 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解计算题:
(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溶质 ×100%=×100%
=
)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