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柳叶儿(教学方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学设计2020-11-11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品味质朴自然、内涵丰富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本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特色,学会由浅入深得理解课文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乐”与“苦中带涩”的情感内涵,从而让学生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内容,揭示主旨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的深厚而特殊的感情,让学生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学会由浅入深逐层剖析主题。
三、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互动探究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导入语:同学们,开始我们新课文的学习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下面进入古诗文对答环节,看谁对的又快又准确。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同学们回答的真是又快又好,细心的同学肯定发现了,这些名句中都含有“柳”这一意象。
谁来说说你眼中的柳是怎样的形象。
(学生回答)是啊,平凡的柳树给我们留下的是多么唯美的印像啊,可是,当代作家宋学孟对柳的感受与我们大家都不同,他说“柳是我的救命恩人”。
这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柳叶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生僻字画下来.捋luō飕sōu攥zuàn2.复述本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讲述了在饥荒的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文章讲述了一个人们用吃柳叶儿的办法度过灾荒的故事3. 作者围绕“柳叶儿”的哪几个方面展开叙述?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叶儿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究问题学生朗读恋柳叶儿部分1.柳叶儿好吃吗?它是什么味道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柳叶儿》。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准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柳叶儿》。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含义。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写作手法进行实际写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课文所描述的美好景色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或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指导情感表达。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柳叶儿》_教案教学设计

《柳叶儿》
第九课时:《柳叶儿》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生活的幸福。
2、品读文中的精彩句子,并体会从中饱含的感情。
3、能与其他类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课前学习:1、读准字音,弄清字意。
2、熟练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
3、阅读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李治修的《挂在墙上的童年》。
4、积累绘柳的古典诗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谚语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柳是春的使者。
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绘柳的绝句。
(学生交流)作为文人笔下的爱物,宋学孟在苦难的岁月里,也与柳叶儿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二、速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结合课文描写的内容,说说你认为柳叶儿好吃吗?
2、为什么在柳叶儿抽芽的时候,全家最乐的人是我?为什么我会感到“乐”?
3、除了“乐”之外,作者还带着怎样的感情来回忆往事的?
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苦中带涩。
三、通过自己的了解,谈谈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还以什么来充饥?
四、比较阅读。
介绍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并把这两篇文章与《柳叶儿》作比较,谈谈在结构、感情、语言、对苦与乐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点。
二、课堂讨论:
你吃过野菜吗?如有,与课文所写的感受是否相同?为什么?
三、课后学习:
询问一下自己长辈年少时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作比较,谈谈感想,提升人生感悟。
七年级语文教案柳叶儿

七年级语文教案《柳叶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柳叶儿》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柳叶儿》、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板书课题《柳叶儿》,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提问:你们对柳树有什么了解?有没有亲眼见过柳树和柳叶儿?3.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柳叶儿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标记。
2. 学生分享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重点生字词。
3. 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教师指导并补充。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 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讲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柳叶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并强调课文中的美好情感。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柳叶儿。
2. 写一篇关于柳叶儿的短文,可以是诗歌、散文或其他形式。
3. 家长监督完成作业,教师在下节课反馈作业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课文《柳叶儿》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展示柳树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柳树的美。
柳叶儿的教案范文

柳叶儿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柳叶儿》。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柳叶儿”、“春风”、“嫩绿”等。
(3)掌握课文中描述柳叶儿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写作和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生命成长的尊重和珍惜之情。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柳叶儿》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理解。
3. 课文描述柳叶儿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段落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柳叶儿》。
(2)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和描述柳叶儿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段落。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描述柳叶儿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段落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柳叶儿》的文本和图片。
2. 准备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3. 准备分组讨论和合作的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柳叶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柳叶儿的了解和经验。
2. 课文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柳叶儿》。
(2)学生自主朗读并背诵课文。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2)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和巩固生词和短语。
4. 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描述柳叶儿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段落。
(2)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分析和描述柳叶儿生长过程。
5. 总结与作业:(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学生完成作业,包括书写柳叶儿的生长过程和运用生词短语的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合作活动的积极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案苏教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柳叶儿》教案苏教版《柳叶儿》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乐”“苦中带涩”的丰富内涵;2、体会文中描写以及语句饱含的感情;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理解文中“乐”“苦”的具体内涵;【教学难点】结合背景理解文中语句饱含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候课:柳叶儿图片,音乐。
二、导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文化习俗,对于柳,人们或是吟诗,或是作画,或是感叹它的多情,或是赞赏它的多姿。
可,对于作家宋学孟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何等滋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柳叶儿》。
【投影】(板书:柳叶儿、宋学孟)三、背景介绍:要想理解文章,首先要了解一下文中的“我”所处的时代背景:【投影】(沉重的语气)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新中国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经历了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大饥荒。
中国科学院****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这样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
”我从网上也收集了一些图片,同学们可以欣赏一下,什么叫颗粒无收?什么叫饥不择食?什么叫衣衫褴褛?什么叫皮包骨头?什么叫苦涩的童年?而文中的“我”那时多大?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在当时经历了哪些酸甜苦辣呢?我建议同学们这样来走进这个年仅8岁的孩子的童年世界。
【投影】速读课文,体会一个“乐”字;寻读课文,品味一个“苦”字;回味课文,感悟一个“情”字;四、速读课文,体会一个“乐”字:课文第6节中这样写到“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板书:最乐)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用心爱心专心方式快速朗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来体会一个“乐”字。
【投影】建议你这样去体会“乐”:那岁月,有一种“快乐”叫逞能(或:景美;或饱食),看……(用文中关键的字词或句子)1、预设:我在爬树时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柳叶儿的教案范文

柳叶儿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柳叶儿》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柳叶儿的喜爱之情。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谈论对植物的喜爱。
b. 引入课文《柳叶儿》,谈论作者对柳叶儿的喜爱。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b.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c.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享感悟。
3. 朗读训练a.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与情感的传达。
b. 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学生互相学习。
4. 情感体验a.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自然资源的珍惜与保护。
b. 学生分享生活中珍惜自然资源的具体行动。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谈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教案框架,具体实施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案内容要符合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拓展1.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学生去观察柳树,让学生亲身体验柳叶儿的美丽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邀请一位环保专家来课堂,为学生讲解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七、课堂互动1.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你觉得柳叶儿为什么这么美丽?”“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
2.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柳叶儿和生态环境的对话,通过表演来展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柳叶儿的教案范文

柳叶儿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柳叶儿》这篇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柳叶儿的生长过程以及其美丽的姿态。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描绘柳叶儿的美丽姿态,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柳叶儿》全文。
2. 生字词卡片。
3. 柳叶儿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1 教师出示柳叶儿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
1.2 学生分享对柳叶儿的了解和印象。
1.3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柳叶儿》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巩固知识3.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3.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词义,巩固学生记忆。
4. 学生齐读课文,理解内容4.1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课文a. 课文描绘了柳叶儿的哪些特点?b. 你觉得柳叶儿的美丽姿态是怎样的?c. 课文中的作者对柳叶儿有什么感情?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6.2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柳叶儿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柳叶儿的生长过程和美丽姿态。
2.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柳叶儿》的教学设计

《柳叶儿》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柳叶儿》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后的寓意。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学生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本《柳叶儿》,多媒体设备,课件。
2.相关图片、音频等素材。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入话题:先给学生看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里面的场景和人物。
2.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插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Step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同时放映幻灯片展示生词和词语,引导学生跟读,并对生词进行解释。
2.教师再次朗读全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述说课文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3.学生合作讨论,小组展示自己的理解。
Step 3 深入探究1.阅读理解:学生个人完成课文的阅读理解题,然后与小组成员互核答案,最后与全班讨论。
题目例:(1)课文中的“柳叶儿”是一个什么角色?她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是怎样的?(2)课文中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理解的?2.语言运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所学句型和词汇,创作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情节。
Step 4 欣赏与评价1.学生观看与课文相关的音频或视频,加深对课文情节的理解。
2.学生欣赏名家对《柳叶儿》的评价,并就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发表看法。
五、巩固与拓展1.巩固: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拓展:学生在家中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七、板书设计:书名:《柳叶儿》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小组合作、个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七年级语文教案柳叶儿

七年级语文教案《柳叶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并能进行适当的解释。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柳叶儿》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列表。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春天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面中的景物。
2.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和象征,引入课文《柳叶儿》的主题。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柳叶儿》,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三、生词和短语学习(10分钟)1. 教师呈现生词和短语的列表,引导学生跟读和记忆。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解释。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并尝试进行适当的解释。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口语表达(10分钟)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进行口语表达。
2. 各小组汇报口语表达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课文的仿写,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进行写作。
2. 学生可以进行课文的表演,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生词和短语学习、小组讨论和口语表达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柳叶儿》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教案柳叶儿

七年级语文教案《柳叶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柳叶儿2. 配乐朗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讲细读,体会感情1.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使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2. 学生汇报,教师重点引导品味。
四、朗读课文,感悟情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1. 讨论: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
在拓展部分,我引导学生讨论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主题。
但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还不够,今后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的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作者通过对柳叶儿的描述,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的回忆。
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重点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七、课堂练习:(1)课文中的“柳叶儿”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对柳叶儿情有独钟?(3)课文中的“我”指的是谁?2.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的理解。
八、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柳叶儿》的主要内容,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的回忆。
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柳叶儿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如“捋”“逞能”“飕飕”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苦与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懂得忆苦思甜。
(2)培养学生在困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柳叶儿”所承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苦与乐,并能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这种特殊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柳叶的图片,提问学生:看到柳叶,你们会想到什么?(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引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柳叶儿》,作者宋学孟与柳叶儿有着一段特殊的故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词。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柳叶儿写了哪些内容?3、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描写柳叶儿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柳叶儿?(3)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如“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因为我总是能第一个抢上柳叶儿”,分析其中“乐”和“抢”字的表达效果。
4、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时吃柳叶儿的经历是苦还是乐?(2)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苦与乐,体会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情感。
5、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童年的趣事,与作者的童年进行对比。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通过描述柳叶儿的生长过程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阅读课文《柳叶儿》,理解文章主旨。
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并能正确运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感悟。
第三步: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思路。
第四步:学习生字词,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描述柳叶儿的生长过程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进行评估。
评价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默写和练习进行评估。
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作文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使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解析。
使用多媒体教具,如图片和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观察柳树的成长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如写一篇关于柳叶儿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6.1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柳叶儿的教学教案

柳叶儿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柳叶儿》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课文简介《柳叶儿》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柳叶儿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阅读、讨论、写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2.2 诗歌结构分析《柳叶儿》的诗歌结构,讲解诗句的排列、韵律和节奏,使学生能够欣赏诗歌的美感。
2.3 词语解析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阅读理解3.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章:写作练习4.1 写作话题以“春天的景色”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
4.2 作文批改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五章:课堂活动5.1 诗歌表演学生分组选择诗歌中的片段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2 诗歌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第六章:综合讨论6.1 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对《柳叶儿》的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探讨诗歌中表达的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
6.2 课文拓展通过相关资料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中关于春天和柳树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七章:艺术创作7.1 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柳叶儿》的内容,创作一幅春天的画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7.2 作品展示组织一个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进行交流和评价。
第八章:语文素养提升8.1 诗歌背诵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背诵《柳叶儿》,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记忆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理解课文的大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课文内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柳叶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课文中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其他文学作品,探讨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柳叶儿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注重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写作技巧。
八、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Resources:1. 课文文本《柳叶儿》。
柳叶儿的教学教案

柳叶儿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柳叶儿》这篇课文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背景和主题。
教学内容:1. 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开头部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同学们有没有见过柳树?知道柳树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吗?2. 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3. 朗读课文开头部分,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
第二章:课文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活动:1. 分组阅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举例说明。
第三章:词语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培养学生查阅词典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查阅词典,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讲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说明。
3. 学生练习使用这些词语造句。
第四章: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讨论其原因。
2. 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讨论如何表达情感。
3. 学生尝试用文字或绘画表达自己对课文人物的情感。
第五章:拓展思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2. 拓展思考和创意表达。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讨论其现实意义。
2. 提出拓展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表达,如写作、绘画等。
第六章:文学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风格。
柳叶儿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字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苦与乐,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2、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关于柳叶儿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感悟作者在特殊时期的复杂情感。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4、教学过程导入初读精读总结拓展5、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图片和视频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捋”“逞能”“兀地”等。
能够清晰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童年与柳叶儿相关的经历。
学生能够分析文中对柳叶儿的描写,理解其特点和作用。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对文中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作者童年时期生活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中对柳叶儿的描写,如“柳叶儿救过我的命”等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情感。
组织学生讨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包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苦难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等。
122 教学难点由于文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在特殊时期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是理解作者情感的关键。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如在艰苦环境中如何保持乐观和坚强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柳叶儿》教学设计五篇

正德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柳叶儿》第一课时等第班级__________组别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2、从理解“苦”与“乐”来让学生感念生活。
3、结合课文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2学习难点:3、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二、加拼音或者写出汉字luō()下来zuàn()干微sè()凉sōu sōu ()chěng()能一茬()噌噌()勒紧()兀()地三、读课文回答问题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2、作者围绕“柳叶儿”写了哪些内容?(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
)2作者当时想吃点柳叶容易吗?柳叶儿好吃吗?什么味道?为什么吃呢?“我”对柳叶儿的感情是怎样的四、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小组探讨:抢柳叶儿本是一件极苦的事,童年的“我”为什么感到快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快乐的?六、小组合作:1.找优美语段、2.读优美语3.品优美语段你可以试着这样说:我最喜欢文中的……,因为它……我觉得文中的……词用得好,好在……《柳叶儿》简案教者:古井中学周继伟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的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文中“乐”、“苦中带涩”的情感内涵。
3、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的生活。
二、教学过程1、每日一诗,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欣赏(四位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每日一诗”《咏柳》,有请他们上场。
(展示《咏柳》诗课件,配古筝乐曲。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宋学孟写的《柳叶儿》。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刚才四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展现了他们良好的朗读水平,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一段本课的朗读录音。
(播放课文录音)任务: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用“___柳叶儿”(在横线上加一个动词)的形式为文章列出小标题。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叶儿3、在听读过程中圈划出这些字词,注意读音捋下来勒紧兀地攥干一茬凉飕飕噌噌微涩逞能3、展示柳树美景图片,引出课文中写景句子明确:(1)美----第11小节,“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九柳叶儿(苏教版七年级下)

九柳叶儿(苏教版七年级下)九柳叶儿(苏教版七年级下)九柳叶儿教学目的1.学习生动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一些语句饱含的感情。
3·感悟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生动细致描写的方法和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讲解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先熟悉课文内容,进人情境,明确文中所写的事,品味课文中生动描写的语句,在此根底上再去深化讨论文章的主旨,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根底上完成。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春,折一枝垂柳,让学生观察,然后口头描绘一下。
(符合实际即应给予表扬。
)那么谁吃过柳叶呢?下边每人采一小片,尝一下它的滋味。
看和宋学孟写的《柳叶儿》中人物的感受是否一致。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本文是一篇写童年趣事的叙事散文。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l。
)1.认真读课文。
可以朗读,默读。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
讨论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4.“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这句话除了写“我”吃柳叶儿包子时的贪心和吃的数量之多外,还表现了“我”的什么状况?是有意夸大,还是写的真实样子?5.文中在去抢柳叶儿的路上,有一段生动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应交流1.给加点字注音。
(出示幻灯片2。
)捋噌噌逞能兀地攥飕剁咯嘣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假如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展纠正。
2.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
讨论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明确:(因为那时的“我”还不懂得生活的困难,全家面;l盘的处境。
总觉得上树爬高能显示自己的本领。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0柳叶儿》word教案 (9)

《柳叶儿》【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兀wù地:突然。
品尝:仔细辨别,尝试(滋味)涩sè逞ch ěng能:显示自己的能干甩shuǎ i 飕飕sō u 攥zu àn握捋luō剁duò勺sh áo 赞赏:赞美、赏识。
二、相关背景:本文描写了童年时候,在那严重的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
【第二部分: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这篇叙事散文写的是童年的趣事,但写的是童年以为是“趣”,但现在回忆起来是“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的事。
课文以“嚼”柳叶儿开头,“嚼”柳叶儿收束,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出全文感情的基调:苦中带涩。
课文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二、文章脉络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抒写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
第二部分:(3~14),回忆小时候爬高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往事。
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3~8)对柳叶儿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
第二层:(9~11)具体描写去抢柳叶儿的情景。
第三层:(12~13)吃柳叶儿的乐趣。
第四层:(14)抒发对柳叶儿的无限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15)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三、写作方法生动的描写。
饱含感情的语言。
语言十分生动,很有感染力。
如开头对看柳叶儿,摘柳叶儿,品尝柳叶儿的描写,就给人以一种饱含感情的感受。
再如写爬到最高的树枝上弹来摆去的得意之态,去抢柳叶儿的晨景,日出的绚丽景色,吃柳叶儿菜包子的贪婪,都写的极其生动,使人如见其人,其景。
“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贯穿全文,都包含在语言中,这种童年的“乐”是艰苦生活磨练出的“火花”。
让人们看到的不仅是生命力的顽强而且更是一种不屈强而且更是一种不屈的乐观生活态度。
四、重难点导析1、“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我”和“人们”对柳叶儿的感情不同,“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初中语文:九柳叶儿(教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初中语文:九柳叶儿(教学方案)
九柳叶儿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动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一些语句饱含的感情。
3·感悟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生动细致描写的方法和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先熟悉课文内容,进人情境,明确文中所写的事,品味课文中生动描写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
探讨文章的主旨,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初春,折一枝垂柳,让学生观察,然后口头描述一下。
(符合实际即应给予表扬。
)那么谁吃过柳叶呢?下边每人采一小片,尝一下它的滋味。
看和宋学孟写的《柳叶儿》中人物的感受是否一致。
(板书课题。
)
二、自主学习
本文是一篇写童年趣事的叙事散文。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l。
)
1.认真读课文。
可以朗读,默读。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
讨论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
4.“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这句话除了写“我”吃柳叶儿包子时的贪婪和吃的数量之多外,还表现了“我”的什么状
况?是有意夸张,还是写的真实样子?
5.文中在去抢柳叶儿的路上,有一段生动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出示幻灯片2。
)
捋噌噌逞能兀地攥飕剁咯嘣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
讨论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
明确:(因为那时的“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l盘的处境。
总觉得上树爬高能显示自己的本领。
)
要求:符合题意即可。
3.“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这句话除了写“我”吃柳叶儿包子时的贪婪和吃的数量之多外,还表现了“我”的什么状况?是有意夸张,还是写的真实样子? t
明确:(从中还可以体会到“我”饥饿、瘦削到、何种地步。
这是真实的写照,从下文奶奶的担心可以看出。
)
4.文中在去抢柳叶儿的路上,有一段生动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如果没有去抢柳叶儿这个背景,我们会感到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啊: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了诗情画意……可是如果一联想到这是在去抢柳叶儿的路上的环境描写,一种“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就会涌上我们的心头:太早了,万物还都没有醒来,八岁的“我”就已经和三叔去抢柳叶儿了……这一段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我”作为孩子的心理:少年不识愁滋味,这里的景物描写对“我”来说一点没有渗进苦涩的味道。
)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
6.重点研讨文中第10一11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3。
)
①文中具体写了上树的情况,感受如何?
②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一句中,“我”把太阳称为一个“肉做的”“鲜红鲜红”的大樱桃,是有意想打个比方,还是真的这样看的?为什么?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仰头看看”,突出树高;硬地上“冰凉”,足见其早;牙齿都“咯嘣嘣响”,可见其冷;“飕飕”地爬上去,可见其爬树技术之高;肚皮“凉飕飕”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可见滋味并不好受。
②“我”是真的这样看的。
这个比喻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端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太饿了!随时都会想到“吃”,真希望太阳是“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多么好吃啊!)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柳叶儿
宋学孟
对柳叶的感情。
回忆抢柳叶和吃柳叶的往事。
抒发对柳叶的感情。
(倒叙)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