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科学:奇妙的水滴
2024年奇妙的小水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2024年奇妙的小水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奇妙的小水滴》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水的三态变化。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基本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重点:水的三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烧杯、冰块、热水、干冰、酒精灯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雨、雪、雾、露等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水的三态变化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讲解如何用图示表示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掌握三态之间的联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绘制水的三态变化图,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水蒸发、干冰升华等现象,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7. 情感教育(5分钟)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小水滴——水的三态变化2. 内容:水的液态、固态、气态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能量转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实验环节设置合理,但部分学生对能量转化的理解仍较困难,需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小水滴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小水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中班第四章《水的奥秘》,详细内容围绕“小水滴的性质和用途”展开,通过实践探索和游戏互动,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水的循环过程,并探讨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描述小水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通过实验活动,使幼儿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水滴的性质、水的循环过程。
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烧杯、滴管、冰块、热水、塑料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表、水杯、镜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冰块、水、水蒸气,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状态。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到的小水滴。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小水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讲解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实验展示冰融化、水蒸发、水凝结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水的循环过程,并在记录表上画出循环图。
4. 游戏互动(10分钟)组织“小水滴旅行”游戏,让幼儿扮演小水滴,模拟水循环过程。
邀请幼儿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
让幼儿谈谈在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培养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小水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2.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3.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融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一天用水的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小水滴的性质和水的循环过程,培养了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开展家庭节水行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奇妙的小水滴精彩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奇妙的小水滴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实验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教育幼儿节约用水,增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水的特性。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发现水的奇妙变化。
三、活动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块、玻璃杯、食盐、糖、颜料、滴管。
2.教学课件:水的三态变化、水的重要性。
3.环保宣传册。
四、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杯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形状、味道。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还知道水有哪些特征?2.实验一:水的三态变化(1)教师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水在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特征。
(2)教师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原理,并邀请幼儿上台尝试。
3.实验二:水的溶解性(1)教师展示食盐、糖、颜料,引导幼儿猜测它们能否溶解在水中。
(2)教师进行实验,将食盐、糖、颜料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情况。
(3)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4.实验三:水的张力(1)教师展示滴管,邀请幼儿尝试将水滴在玻璃板上。
(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水滴在玻璃板上是什么形状的?(3)教师讲解水的张力原理,并引导幼儿观察水滴在玻璃板上的形状变化。
5.环保教育(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2)教师发放环保宣传册,让幼儿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五、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水龙头,了解水的使用情况,并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
2.环保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如清理河流、植树造林等。
3.科学小实验: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尝试更多关于水的实验,如水的张力、水的溶解性等。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能够描述每种状态下的水的特征。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名称:奇妙的小水滴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2. 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水滴的特性,探索水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水滴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了解水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幼儿理解水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原因。
2.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滴模型、实验材料(如热水、冷水、透明容器等)。
2. 学具:每人一个透明容器、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水滴,引导他们描述水滴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 讲解水滴的特性:教师展示水滴模型,讲解水滴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3. 实验探究: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如热水、冷水等。
4. 讨论与分享:每组幼儿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幼儿倾听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1. 水滴的形状、大小和颜色2. 水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水滴,描述水滴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 家长协助幼儿进行一个关于水滴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拍照留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针对幼儿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关于水滴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水滴作品。
3. 定期组织类似的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奇妙的小水滴》,涉及章节为第二章《水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形态、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不同形态,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水的形态变化,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热水、水滴模型、PPT课件等。
2. 学具:小水壶、小碗、小勺、彩色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冰块的特点,引导幼儿猜测冰块融化后会发生什么。
(2)教师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水的三态变化。
(2)教师示范如何用小水壶、小碗等学具进行水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色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水的形态。
(2)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4. 详细讲解水的作用,引导幼儿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5. 讲解如何保护水资源,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小水滴》2. 内容:(1)水的形态:固态、液态、气态(2)水的三态变化:融化、凝固、蒸发(3)水的作用:滋润万物、生命之源(4)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爱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记录水的形态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水。
(2)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完成作业。
(3)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以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基本特性,知道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2.培养观察力、实验能力及探究精神。
3.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水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了解水的特性。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水滴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玻璃杯、镜子、冰箱、热水、冰块、色素等。
2.教学工具:PPT、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是什么颜色的吗?水是什么味道的?水有什么用?2.基本概念教师通过PPT介绍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3.实验一:水滴的变化教师将水滴分别滴在玻璃杯、镜子、冰箱等不同物体上,引导幼儿观察水滴的变化。
提问:水滴在不同物体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4.实验二:水的三态变化教师准备热水、冰块等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提问:水在加热后会变成什么?冰块在室温下会发生什么变化?5.实验三:水的溶解性教师将色素滴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色素在水中的变化。
提问:色素为什么会在水中溶解?水有什么特性使它能够溶解色素?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水神奇吗?为什么?7.活动延伸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观察家里的水龙头、水壶等,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教师在下一节课上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及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家庭作业的布置,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继续探究水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与幼儿互动:“谁能告诉我,我们平时喝的水是什么味道的?”“对了,水是無味的。
那你们知道水是什么颜色的吗?”“很好,水是透明的。
那我们来看看,当水滴遇到不同的东西会发生什么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小水滴》。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冰等不同状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
重点:认识水的性质,学会节约用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水、杯子、冰块、热水、干布、镜子等)。
2. 学具:画笔、画纸、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关注日常生活用水,引发幼儿对水的好奇心。
(2)出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冰块逐渐融化成水的过程。
2. 讲解(10分钟)(1)利用PPT展示水的性质,让幼儿了解水的颜色、味道、状态等。
(2)讲解水的三态变化,结合实验进行演示,让幼儿观察并理解。
3. 实践(1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感受水的三态变化。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题目:请幼儿观察热水蒸发、冰块融化等现象,并说出原因。
(2)讲解题目,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练习题:请幼儿画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指导幼儿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水的性质和三态变化。
(2)强调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小水滴》2. 板书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流动、湿润(2)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3)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用水的地方,画一幅节约用水的画。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和三态变化,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小水滴》。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性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爱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
重点:了解水的性质,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水、冰块、玻璃瓶、热水壶、干毛巾等。
学具:画纸、彩笔、小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冰块的状态,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状态的?”(2)教师将冰块放入玻璃瓶,加入热水,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三态变化。
(2)教师提问:“水有哪些性质?水有哪些用途?水有哪些三态变化?”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水的三态变化。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
4. 小组讨论(5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节约用水。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小水滴》2. 板书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3)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出水的三态变化,并简要介绍。
2. 答案:(1)固态:冰块(2)液态:水(3)气态:水蒸气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用途和三态变化,培养了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水现象,如雨、雪、雾等。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奇妙的小水滴》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奇妙的小水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涉及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二节《奇妙的小水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水的基本特性,培养幼儿对水的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热水、玻璃瓶、吹风机、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小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瓶水,邀请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说出水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冰、水、热水三种状态的水进行讲解,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2)通过吹风机吹热水的实验,让幼儿观察水蒸气的产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小水滴。
(2)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小组讨论(5分钟)(1)水有哪些用途?(2)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水?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小水滴2. 板书内容:(1)水的基本特性(2)水的三态变化:冰、水、水蒸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小水滴2. 答案要求: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小水滴的形态,颜色不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对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1)观察家里的水龙头、水池等,了解家庭用水情况。
(2)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制定家庭节水计划。
(3)将家庭节水计划分享给班级同学,共同为保护水资源做出贡献。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滴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水》,具体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特性、水的重要性。
重点围绕水的循环、水的吸附性和水的表面张力进行详细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了解水的重要性。
2. 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表面张力的理解。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吸附性、水的循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滴模型、实验器材(烧杯、滴管、色素、海绵等)、PPT、视频资料。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水滴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水滴的形状,激发他们对水的好奇心。
2. 讲解水的三态变化(15分钟)利用PPT和视频资料,讲解水的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为例,引导幼儿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水蒸发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5. 水的吸附性实验(15分钟)利用海绵吸水、色素扩散等现象,让幼儿了解水的吸附性。
6. 水的表面张力实验(15分钟)通过滴管实验,让幼儿观察水滴在物体表面的形状,感受表面张力的存在。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2. 水的吸附性和表面张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答案示例:洗澡时,水从喷头流出,遇到冷空气会冒出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现象。
2. 拓展作业:设计一个节水小标语,贴在家中显眼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及时给予指导与鼓励。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水源地、污水处理厂等,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024年奇妙的水滴中班科学教案

2024年奇妙的水滴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奇妙的水滴》中班科学教育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水的形态、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作用以及保护水资源。
详细内容涉及水的流动、蒸发、凝固等现象,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到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2. 培养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冰、热水、杯子、毛巾、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冰块的状态,引导幼儿了解冰是固态的水。
(2)将冰块放在热水中,让幼儿观察冰块逐渐融化成水的过程,引出液态的水。
(3)教师将热水倒入杯子,用毛巾覆盖,让幼儿观察水蒸气的产生,了解气态的水。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水的流动、蒸发、凝固等现象,讲解水的三态变化。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2)教师指导幼儿完成记录表,用画笔和彩泥表示水的三态。
(2)讨论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水滴2. 内容:(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水的流动、蒸发、凝固等现象(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记录水的三态变化。
2. 答案:根据观察,用画笔和彩泥完成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关注幼儿的实践操作,及时指导,确保幼儿掌握水的三态变化。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水源地,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保护。
(2)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水,共同完成作业。
2024年奇妙的小水滴中班科学教案

2024年奇妙的小水滴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奇妙的小水滴》中班科学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章“水滴的特性”。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形态、水的吸附性、水的表面张力以及水的循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使学生掌握水的吸附性和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吸附性和表面张力的理解。
教学重点:水的不同形态的认识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玻璃杯、海绵、硬币、滴管等)。
学具:画笔、画纸、水杯、滴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PPT课件,呈现水的不同形态,如液态、固态、气态。
(2)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水的不同形态。
2. 例题讲解(1)水的吸附性: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海绵吸水、硬币浮在水面的现象,讲解吸附性原理。
(2)水的表面张力:演示滴管滴水实验,让学生观察水滴在物体表面的形态,讲解表面张力概念。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画笔和画纸描绘出水的不同形态。
(2)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水的吸附性和表面张力的实验,并向全班展示。
4. 知识拓展讲解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了解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不同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2. 水的吸附性:海绵吸水、硬币浮水面。
3. 水的表面张力:滴管滴水实验。
4.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一天用水的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水源地、开展节水宣传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水的吸附性和表面张力的理解。
2. 实践情景引入:水的不同形态的认识。
3. 例题讲解:吸附性原理和表面张力概念的讲解。
幼儿园中班教案科学奇妙的水滴

幼儿园中班教案科学奇妙的水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水滴”。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探索水滴的形成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滴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水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水滴形状的容器、放大镜、彩色笔、白纸等。
2. 学具:水、放大镜、白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水滴形状的容器,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水滴的外形特征。
邀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水滴,让幼儿亲身体验水滴的透明、无色、无味等特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水滴的形成过程,讲解水滴是如何从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
结合生活实例,让幼儿了解水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白纸、彩色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到的水滴特点。
4. 课堂小结(5分钟)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关注水滴,发现水的奇妙之处。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水滴2. 内容:水的基本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水滴的形成:水蒸气→ 小水滴水滴的作用:滋润大地、滋养生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身边的水滴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水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引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共同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水滴。
组织幼儿参观自来水厂,了解水资源的来之不易,增强幼儿的节水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水滴的形成原理。
奇妙的水滴中班科学教案

编号:__________ 奇妙的水滴中班科学教案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奇妙的水滴中班科学教案目录一、教学内容1.1 奇妙的水滴认知1.2 水的特性探究1.3 水的应用与环保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2.2 过程与方法2.3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2 教学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课堂探究5.3 实践操作六、板书设计6.1 板书主题6.2 板书内容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改进措施九、拓展及延伸9.1 拓展活动9.2 延伸阅读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奇妙的水滴认知1.1.1 水滴的形态1.1.2 水滴的表面张力1.2 水的特性探究1.2.1 水的溶解性1.2.2 水的蒸发与凝结1.3 水的应用与环保1.3.1 水的日常应用1.3.2 水资源保护意识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2.1.1 了解水滴的形态和表面张力2.1.2 掌握水的溶解性和蒸发凝结过程2.2 过程与方法2.2.1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水滴特性2.2.2 学习水资源保护的方法2.3 情感态度价值观2.3.1 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2.3.2 树立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1.1 水滴表面张力的理解3.1.2 水的溶解性实验设计3.2 教学重点3.2.1 水滴形态的认识3.2.2 水资源保护的实践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1.1 水滴模型4.1.2 透明容器4.1.3 实验材料包4.2 学具准备4.2.1 观察记录表4.2.2 小组合作工具包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1.1 自然界水滴现象引入5.1.2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5.2 课堂探究5.2.1 小组讨论水滴特性5.2.2 实验演示水滴表面张力5.3 实践操作5.3.1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水的溶解性 5.3.2 收集数据记录观察结果5.4.1 小组分享实验发现5.4.2 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六、板书设计6.1 板书主题6.1.1 奇妙的水滴6.2 板书内容6.2.2 水资源保护要点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1.1 家庭实验:水滴的表面张力7.1.2 思考题:水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7.2 作业要求7.2.1 提交实验报告7.2.2 家校互动:节约用水行动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1.1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情况8.1.2 学生对水资源保护意识加强程度8.2 教学改进措施8.2.1 增加水资源保护案例分享8.2.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九、拓展及延伸9.1 拓展活动9.1.1 参观水资源管理设施9.1.2 开展校园节水主题活动9.2 延伸阅读9.2.1 《水资源保护读本》9.2.2 《水滴的奥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1 奇妙的水滴认知1.1.1 水滴的形态:水滴的形状是由表面张力决定的,这种力量使得水滴尽可能减少表面积,形成球形。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滴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四章《水的世界》第三节《奇妙的水滴》。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形态、水滴的形成、水滴的特点及水滴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不同形态,了解水滴的形成过程。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水滴的基本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了解水滴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滴的形成、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水滴的形成过程,水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玻璃杯、吸管、滴管、放大镜、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纸、水彩笔、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雨滴、露珠等生活中的水滴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水滴的来源和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水滴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演示水滴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实验,用放大镜观察水滴,记录水滴的形态和特点。
4.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共同探讨水滴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用吸管和滴管进行水滴实验,观察水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水滴2. 内容:水的形态水滴的形成水滴的特点水滴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家里的水滴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幼儿对水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幼儿积极性不高,需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水滴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水滴的形成、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园中班精品教案科学奇妙的水滴

幼儿园中班精品教案科学奇妙的水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水的奥秘》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围绕“奇妙的水滴”展开,包括水的形态、水的特性以及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形态,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特性。
难点:让幼儿理解水在不同环境下呈现不同状态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热水、玻璃瓶、毛巾、吹风机、投影仪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冰和水之间的关系。
(2)教师用吹风机加热水,让幼儿观察水蒸气的产生,引导幼儿了解水蒸气与水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2)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溶解等。
3. 随堂练习(1)教师分发记录表,让幼儿用画笔记录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水和冰水的混合,记录实验结果。
(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水滴2. 板书内容:(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溶解(3)实验结果:冰融化成水、水蒸气产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幼儿观察到的水现象,如水龙头流水、洗手时水流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实践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水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资源的珍贵,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水的故事》,详细内容围绕小水滴的形态、性质以及水的循环等内容展开。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块、热水、玻璃瓶、漏斗、滤纸、盆栽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小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提问:冰块为什么会融化?水有哪些形态?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水的三态变化,结合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解释水的循环过程,通过图片和动画辅助教学。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动手操作,将冰块放入玻璃瓶,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笔记录水的三态变化。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拓展延伸:讨论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小水滴2. 内容: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流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一天用水的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表现出浓厚兴趣,实践操作环节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直观性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操作性5. 互动环节的提问和讨论7.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思考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奇妙的水滴中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水滴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材中班第四章《水的奥秘》第三节,详细内容围绕“水滴”的形态、特性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展开。
主要涉及水滴的基本概念、水的三态变化、水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滴的形态、特性,掌握水的三态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自然界的能力。
3. 增强幼儿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水的三态变化。
重点:水滴的形态、特性,观察和探索自然界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滴模型、水、冰、蒸汽实验装置、图片、PPT等。
学具:放大镜、小水杯、毛巾、冰块、热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水滴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水滴的形状。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到水滴的场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水滴的形态、特性,引导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结合实验装置,演示水滴蒸发、结冰的过程。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放大镜观察水滴,讨论水滴的形状和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实践探索(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融化、热水蒸发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水滴2. 内容:水滴的形态:圆形、透明水滴的特性:无色、无味、无臭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水龙头滴水的情况。
2. 答案:观察记录表,包括滴水时间、次数、原因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水滴的形态、特性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对水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自来水厂,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开展家庭节水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和易懂性。
4. 随堂练习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小水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单元《水真奇妙》中的第2节,详细内容围绕“小水滴的特性”展开,包括水的形态、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基本特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认识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性。
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冰、热水、干冰、玻璃瓶、漏斗、滤纸、放大镜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冰的形态,然后教师将冰块放入热水,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特性;引导幼儿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如冰的冷、水的流动、蒸汽的无形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水蒸发、水滴成雾等现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小水滴》2. 内容:水的固态:冰水的液态:流动的水水的气态:水蒸气水的特性: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液体、具有溶解力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小水滴答案要求:幼儿需用画纸、彩笔描绘出水的三态变化,并标注出每个状态的特点。
2. 延伸作业:与家长共同完成家庭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水资源,培养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冰块融化的过程;2. 例题讲解中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性的理解;3. 随堂练习中幼儿分组实验的观察与指导;4. 作业设计中幼儿描绘水的三态变化的画作;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教师评价和指导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学年第一学期园级公开活动
活动名称:奇妙的水滴(中班)
设计思路:
我发现平时孩子们对玩水特别感兴趣,尤其对小水滴更感兴趣。
有一天在玩个别化的时候,幼儿发现,同样一滴水,滴在不同的纸上,出现的现象就不一样。
我试图通过集体教育活动,将幼儿生活中的无意探索变为有意探索,并在科学探索活动和生活实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幼儿感到科学就在身边,探索无处不在。
在整个活动中,首先我让幼儿来猜测一下,水滴在不同纸上会有什么现象,在猜测的时候让孩子分组记录,并且了解和感受一下每一种材料的质地。
在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中,让孩子进一步探索水滴在各种纸上发生的现象,解决重点,哪些材料是吸水的,哪些材料是不吸水的。
孩子们了解了水滴在不同材质上的变化时,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经验,用不同颜色的水滴可以作画。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进行实验,比较水滴滴在不同纸上的现象。
2.尝试用水滴作画,享受水滴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不同的纸(卡纸、餐巾纸、宣纸、塑料包装纸)每人各一张;水杯、滴管每人一个,记号笔、统计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听,下雨啦!(播放下雨音效)
提问:请你猜一猜,下雨天,如果雨水滴在纸上会怎么样?(纸会湿;纸不会湿,水会在纸上流动。
)
2、现在小朋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你们同意哪一种?
过渡:哦,每个小朋友的看法都不一样,我们先来看一看这4中材料。
(出示卡纸、餐巾纸、宣纸、塑料包装纸,师幼一起认一认,把各种纸的实物贴在黑板上。
)
提问:大家猜测一下,看哪种纸吸水?哪种纸不吸水?
二、猜想与探索
1、交代任务,进行猜想。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
(幼儿出现初步的合作,教师及时捕捉并鼓励)
教师巡视并询问每个幼儿的猜想:你猜的是哪种纸吸水?哪种纸不吸水?
2、交流、分享
你认为哪种纸吸水就在哪种纸下面的栏中做标记,以小组为单位,将记录表贴在黑
板上。
提问:每个小组都在记录表上做了标记,到底哪种纸吸水呢?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表来说一说。
)
3、自主探索,观察小水滴滴在各种纸上的现象
4、交流分享,在表中作标记。
提问:1)卡纸吸水吗?吸得多不多?
2)餐巾纸吸水吗?吸得多不多?
3)宣纸吸水吗?吸得多吗?
小结:经过实验,餐巾纸、宣纸都吸水,而且吸得多;卡纸也吸水,但是很慢,吸的水也不多。
4)塑料包装纸吸水吗?(不吸水)
那么水滴滴在塑料包装纸上是什么样子的?水是停在原处,还是四处散开?(水滴停在原处。
)
教师引导幼儿用滴管口在水滴边缘划动,观察水滴怎样运动。
(水滴会流动。
)
小结:原来水滴会在包装纸上流动。
5、总结:水滴滴在不同的纸上,现象就不同。
有的纸吸水;有的纸不吸水;有的纸吸水多;有的纸吸水少。
不同颜色的液体滴在戏水的纸上,图案也不一样。
三、自主创作,用水滴画画。
1、我们通过动手尝试,发现宣纸是吸水的,看老师在干什么?
教师拿滴管把水滴滴在宣纸上,形成一个个图案,让幼儿观察,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每个幼儿一张宣纸。
(太阳、小兔、小汽车)
四、活动延伸
一会儿我把材料放在科探区,你们也可以在哪里继续作画。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下来,我发现对于课前的思考还不够,其中有几个环节是不需要的,另外这节课的目标与课程的设计有很大的出入。
目标的设计应该从幼儿本身出发,不是从教师层面出发,环节与环节之间联系不上,没有什么帮助。
最后一个环节自主创作其实可以省略,在整节活动中起不到什么作用。
总的来说,整节活动的效果不是很好,课前思考还是不够,活动的目标定位不恰当,以及环节之间的连接性还是需要再思考的。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