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统文化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作者:李广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10期摘要: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异常脆弱,草场退化、鼠害面积扩大、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现象,严重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此,要积极采取循环经济理念,更好的、科学的保护三江源地区。
关键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0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的发源地,享有“中华水塔”的美誉,涉及地域广,包括:海南、玉树、果洛、黄南四个青海省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以及格尔木市唐古拉乡,总面积可达36.6万平方千米,如图1。
三江源地区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是我国重要的上游关键区,也是欧亚大陆上孕育了众多河流的区域,为黄河总水量的49%,长江总水量的25%,澜沧江总水量的15%提供水源。
因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关系到我国江河中、下游以及周边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
习近平同志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且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
一、保护三江源地区迫在眉睫(一)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三江源地区有严重的土壤风蚀、水蚀、冻蚀现象,生态环境极度脆弱。
该总面积的26.5%是中度以上水土流失区,面积达9.62万平方千米。
(二)鼠虫害给该地区带来灾难据统计,源区主要害鼠为高原兔鼠与高原鼢鼠,三江源区发生鼠害的面积可达三江源整个地区总面积的17%,为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3%,特别是在黄河源区,鼠害造成了50%以上的黑土型退化草场。
(三)草场退化、沙化源区出现了严重的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现象。
据调查,1000多万公顷草地出现沙化、退化,占高达青海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3%,其中250万公顷草地呈现沙漠化土地面积。
三江源地区土地沙漠化形势严峻,而且这一恶化趋势不断加快。
果洛州“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坐
,
因其分 布地 域 的广泛性 和危害 的特殊性 ,对 草地
万公顷 ,缓 冲区面积 4 0万公顷 。这 6处核心保 护区分 别是 :玛多县境 内的扎 陵湖 、鄂 陵湖 和星星 海湿地 核
生 态环境 、草地 生产 力 以及 草地畜牧 业造 成 的破坏远
心保护区;玛沁县境内的阿尼玛卿雪山和军功森林灌
化 草场 已超 过 0 . 7万平 方公 里 ,且 呈 不 断扩 大 趋势 , 主要分 布在 黄河源 头 的玛 多 、达 日两县 。全 州现有 鼠
害 面积 2 6万平 方 公 里 , 全 州 可利 用 草 场 面积 的 . 5
4 8 3.5% 。 。
果洛州的 玛多、 日、 达 甘德三县和玛沁县的西部四 乡所处 的地理位置 ,东部和东南有 积石山阻挡 了东南暖
果 洛州 地处 长江 、黄 河 源头 地 区 , 巴颜 喀 拉 山
木 核心 保护 区 ;久治 县境 内的年保玉 则湿地 核心保护
绵亘全 州南部 ,成 为黄河 、长江 的分水 岭 ,境 内雪峰
区; 班玛县境内的多柯河森林灌木核心保护区。
2 生态环境恶 化的主要原 因
耸立 ,江河纵横,湖泊繁多 ,山与山之间多有川流河 曲 。果 洛 地 区 的生 态 环 境 受 特殊 气 候 、地 理 环境 制
远超过雪 、旱灾的危害。区内害 鼠主要有高原 鼠兔 、 高原 田鼠和中华鼢鼠, 中以高原 鼠兔分布最广 ,危 其 害 最 大 。 由于 鼠兔 为群 居 鼠类 ,密 集 分 布 ,数 量 极 大,不仅大量采食优 良牧草 ,与牲畜争食 ,更为严重 的是洞道密集 、 纵横交错 ,使草地植被受到不同程度
土滩” ,致使草地生态环境 出现 了 “ 鼠进人退”的现 象。
保护生态平衡: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教案
保护生态平衡: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教案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侵蚀也越来越严重。
而在这个过程中,湿地这一特殊的环境却成为了经济建设和人类活动的主要牺牲品。
然而,湿地在生态平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和气候调节区,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而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则是我国最完整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价值。
因此,对于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的保护至关重要。
一、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的生态价值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其自然景观和物种多样性足以使其成为世界级的生态保护区。
同时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也是中国三大高原湿地之一,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1、生态保护区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地处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气候干燥,但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却成就了其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的地位。
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主要由沼泽和湖泊组成,有大量的湿地植物、芦苇、沙蒿等生长,这些植物与生活在此处的野生动物形成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
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及周围地区有许多珍稀保护动物,如黑颈鹤、白鹤、白额鹅、狼、豹、天鹅等。
2015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三江源湿地有40余种野生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中包括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
2、气候调节区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同时也是气候调节区。
研究发现,湿地具有消减气候异常现象的作用,湿地的土壤和植物能够吸收降雨并慢慢释放到周围环境,减缓洪水发生。
而在干燥的高原地区,湿地则可以涵养水源,维持高原湿润的气候环境。
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因为在全球气候变化下,湿地具有双重功效:一方面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面临严峻挑战的生态系统的压力。
二、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愈加凸显,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三江源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建立气候变化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地区的影响 。
提高生态恢复能力
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强生态恢复技术研发、提高生态恢复工程 的效益等,提高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恢复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地区的影响 。
04
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研 究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谢谢您的观看
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需要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
03
三江源地区保护措施探讨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
01
在三江源地区划定水资源保护区,限制或禁止开发利用,确保
水源地的生态功能。
加强水资源监测
02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水源地的水质、水量等
指标,确保水源地的安全。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修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繁殖 地。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强执法、提高公众意识等,保护野生动植物 的多样性。
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采取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如湿地修复、森林修复等,恢复生态系统 的功能。
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生态恢复能力
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发展绿色产业,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 发展。
推广清洁能源
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 度。
促进循环经济
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通过媒体、宣传册、公益活动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 保意识。
加强学校环境教育
最新 藏民族传统习俗中的生态智慧——以青海湖环保为例-精品
藏民族传统习俗中的生态智慧——以青海湖环保为例摘要:生态智慧是民族生态学提倡民族习俗中所蕴含生态环保理念和技能,往往与社会组织与资源管理,甚至伦理观念有机结合在一起。
以及在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禁忌习俗、感恩情怀、敬畏自然等自然习惯法中体现,而生态智慧恰恰是生态学挖掘实施环保方法与生态措施的源流宝库。
有助于保护高原湖泊流域以及青海湖生态环境。
关键词:青海湖;环境保护;民族生态智慧作者简介:夏吾东周(1992-),男,藏族,青海省黄南州人,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藏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藏族历史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1.挖掘民族生态智慧的意义与对环保所起的作用1.1挖掘民族生态智慧的意义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不断开发,三江源环境问题逐年加剧,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对于青海湖区也不例外,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处于恶化趋势。
而当今社会环保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环保对策措施方法层出不穷,但具有利用价值高,生态效益高的无非是各民族传统习俗中存在的生态智慧。
第一,生态智慧参与环保人员为各个民众,涉及面广而细。
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思想观念从远古的苯教教义中流传至今,根深蒂固在藏民众思想道德规范与禁忌文化之中。
第二,生态智慧保护范围广,对于环境,对于生态,对于动植物,土地大气各领域所涉及。
民族佛教观念中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把自然的山水看作是自己的保护神。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为保护对象,万物有灵,众生平等,和谐相处,从个人做起不杀生,不开挖等破坏行为准则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生态智慧建设经济力度和人力物力投入少,只要能够挖掘倡导民族文化与传统习俗中存在的生态守护与环境保护即可。
在民族心理中存在的环境意识及行为、技术、思想、道德继承并推广,唤醒每个民众的自觉性及其实践性。
2.藏民族传统习俗中的生态智慧以保护青海湖为体现2.1湖泊与水源保护青海湖视为神湖崇拜,禁止在湖水中扔垃圾和动物尸体,洗不洁之物,严禁倾倒血迹的流汁,严禁大小便等触犯神律不敬。
三江源地区 措施
三江源地区措施导言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该地区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水源地著称,是中国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的栖息地。
为了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以确保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1. 加强生态保护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措施。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法规,明确三江源地区的保护范围和限制措施。
•加强对非法捕捞、非法砍伐和非法开矿等破坏性行为的执法力度,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原生态修复区和生态红线等措施,划定并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核心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加强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
2. 水资源保护作为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该地区的水资源,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保护地区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提倡节水意识,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建设并完善生态水利工程,保护地下水和水体的水文生态功能。
•加强对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监测和调查,了解地区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
•推动生态农业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提供教育和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结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是保护中国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我们可以确保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是为了当代人民的福祉,也是为了后代子孙的美好未来。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引言:三江源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的水塔”。
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水资源也受到持续威胁。
本文将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水资源保护对策。
一、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 雨量和气温变化根据长期气象观测数据显示,三江源地区降雨模式出现了变化。
降雨量总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降雨过程更为集中,导致水文过程出现异常。
同时,气温也呈现年均上升的趋势,这可能加剧了冰川融化和冻土退化的问题。
2. 水资源情况三江源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水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快速增长导致水资源供需失衡。
此外,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也对水资源产生了负面影响。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江源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拥有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动物。
然而,过度放牧、非法砍伐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
部分物种数量锐减,甚至已经灭绝,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二、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1. 加强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鼓励居民、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2. 建立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全面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包括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制定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法规,加强对重点水域的监管和保护。
此外,加强对水资源的跨界合作与管理,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有效协调。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力度,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在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推行节水措施,减少浪费。
改善农田灌溉方式,推广节水农业技术,优化工业用水结构,提高利用效率。
4. 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1)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1)内容摘要:近年来,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严重影响了本地区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殊意义,从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进手,根据现存题目就如何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提出了举措。
关键词: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三江源区地处青躲高原腹地,分布着高原特有的植被生态系统,是世界高冷生物资源和高冷植被生态系统的主要集中地。
三江源区又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生态源”和生态安全制高点,其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三江源区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抑制生态恶化的状况,必须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对本地区以及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三江源区生态的战略地位三江源是我国乃至东南亚的江河之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最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区,其中黄河总水量的42%、长江总水量的25%、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该地区。
“在三江源区,仅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的大小河流就有180条,有大小湖泊16337个,总面积达2350.77平方千米,其中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自然湖泊就有226个。
三江源区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其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2.32%,是全国湿地所占比重最高的地区。
”这些河流、湖泊、沼泽湿地是三江源区重要的水资源蓄积调节器。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影响全球天气,作为青躲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洲大陆对流层中部的“热岛”和“中流砥柱”,它以强大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改变了大气环流,形成了亚洲季风,使南起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北至中亚、西伯利亚平原,东至阿留申群岛、日本的广阔范围内的天气和天气都受其影响而发生巨大变化。
夏季,青躲高原的荒漠草地、戈壁具有很强的反射太阳光的能力,成为巨大热源,使其上空形成强大的大陆性环流系统,即青躲高压,它引导印度洋和孟加拉湾上空的部分热湿气流(即西南季风)北上,给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带来丰沛降雨,使其成为风调雨顺、广种禾黍的鱼米之乡。
论藏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doc
论藏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今天,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的物质生活也极大丰富,随之带来的是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物多样性锐减,冰川融化,极端灾害天气越来越频繁,这一切都在警告我们: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将无法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继续生存繁衍下去。
当然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早在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就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
由于此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此后,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热潮开始兴起。
虽然如此,地球的生态环境仍在一天天变差,未见好转迹象。
一、近五十年来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些典型事例1.环境恶化对中国冻土的影响。
中国的多年冻土总面积为2.15 106km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冻土区之一,过去四十年来该区冻土显著退化,主要表现在:(1)冻土南界及不连续多年冻土各分区边界北移而导致总面积减小、空间分布破碎化;(2)活动层加深,融区扩大,局地冻土岛消失;(3)冻土温度升高、厚度减薄、热稳定性降低等。
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寒区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这具体表现为以兴安落叶松占绝对优势的天然林带锐减,整个北方森林带北移,沼泽湿地面积减小等,寒区生态系统和环境已出现恶性循环[2]。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边缘地带,是季节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和在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并存地带。
据研究[3],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源区冻土呈区域性退化。
多年冻土下界普遍升高50m~80m。
冻土退化总体趋势是由大片状分布逐渐变为岛状、斑状分布,多年冻土层变薄,冻土面积缩小,融区范围扩大。
三江源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三江源地区环境现状 • 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 三江源地区环境保护措施与政
策建议 • 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治理成效
与展望
01
三江源地区环境现状
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地理位置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 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
人为因素影响
不合理的资源开发
过度开采水资源、乱砍滥伐、无序放牧等行为导 致植被破坏和土地退化。
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等污染源对水源和土 壤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环境质量。
非法捕猎
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 平衡造成严重影响。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气温上升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三江源地区气温持 续上升,冰川融化、冻土解冻,影响 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源供给。
护,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03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工
作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
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恢复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 湿地生态功能。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野生动 物等行为,维护生物多样性。
推进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 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 工作,提高全球生态保护水平。
守护三江源
江源 地区 自然生态环境 的保护 ” 他们 以人与 自然和谐 ,“
为信念 , 以真情为动力 , 以感悟为手段 ,同有缘之人携手 , 与 乡村百姓 并肩 ,孜孜 不倦且持 之以恒 地致力 于三江源
地 区 自然 生 态 环 境 的 保护 ” 。
oo 绿色中一 Fb a er r uy
G怕 en NG。
为某 区域提供 社区发 展的帮 助 ,而该 区域土 地所有 者承诺 区域 内居 民减少
还设法 为他们 配备 了现代化 的数码 相
机 、望远镜等工具。
扎西 多杰认 为 ,当地藏族 牧 民传 统 的生 活 方式 其 实是 对 自然 有益 的 ,
他们在这 里生 活了 几千年 ,什 么都 没 有 发生变 化。把 人移 出去未必 是最好
都会 自觉 参加监 测。如今 ,每个 村 民
监测 工作 ,三 江源 生态环 境保护协 会
多杰 在接受所 有媒体 采访 的时候总 要 都配 备了 一个记 录本 ,来 记录 日常的
放 式保护 ”方式 ,由保护机 构以 签订 协议 的方式介 入某个地 区 的保护工 作 的环 保工具 。协 议 中由保护 机构承诺
牛守 望者 协 会成 立后 ,“ 别 于 2 0 分 06 就是 “ 保护 区下放给 村 民,与 村 民 年 1 、5月 、7月 、l 把 月 O月进行了 四次 签订保 护协议 ,村 民仍 旧住在 保护 区 野 生动物 调查 。全 村三个 生产 队均有 里 ,但 同时肩负 着保护 自然 的相应责 牧 民参与 到野牦 牛守 望者行 列 中,主 任” 。在 中国环保界 ,措池村被认为是 要工 作是观 察记 录野生动 物活 动的所 协 议保护方式施行得最威功的地区 。 有状 态 ,其 中包括 用望远 镜观 察野生 措池村 地处 长江源 头三江源 国家 动物 ,携带 l:l∞0 0 0地形 图和 G P 级 自然保护 区核心 区 ,是 雪豹 、野牦 S,帮 助定位 和识 别地形 。沿途 记录 牛 、岩 羊 、藏 野 驴 等 多 种 青 藏 高 原 所有 能观察 到的野 生哺乳 动物和 大型 特 有和 濒危 物种 的栖 息地 。2 0 0 3年 , 鸟类 ,记录植 被类 型和草 场状 况 ,同 青 海三 江 源 国家 级 自然 保护 区成 立 , 时记录 家畜 的种类和 大致 数量 ,以及 成立 后的一项 重要工 作就是 负责实施 居民点的位置 ” 。这些 观察信息汇总到 “ 态移 民” 生态 移 民 ”是 在 认定 生 ,“ 三江源生 态环 境保护 协会 ,可以为 科 人是草 原生态 的破坏 者的基础 上 ,将 研部 门提供第一手的详实资料 。 世代生 活在那里 的牧 民从 野生 动物重
三江并流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江并流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中国,有一个地区被称为三江并流地区,这里是许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中华文化的宝藏所在。
这片区域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其成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
一、三江并流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三江并流地区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如傣族、景颇族、拉祜族等。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这个地区,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舞蹈、民间戏剧等表演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既是少数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他们与世人交流的窗口。
三江并流地区的少数民族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尼克楞节等。
每年的这些节日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
人们通过这些传统习俗和节日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加深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二、三江并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区域,三江并流地区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里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草原,栖息着许多珍稀的动植物。
例如,金丝猴、大熊猫、白颈长尾雉等都是三江并流地区的珍稀物种。
同时,这里还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如长江鲟、黄鳝等。
保护这些珍稀动植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三江并流地区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禁止乱砍滥伐和破坏栖息地的行为。
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和保护,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三、保护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联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信仰和习俗都与自然界有着深刻的联系。
人们通过传统儿童歌谣、祭祀仪式等方式,传承着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同时,少数民族的传统智慧也给予了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
保护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许多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消失会导致人们对自然的冷漠和对环境的破坏。
三江源生态现状分析
一
、
四 季及 年 平 均 气 温普 遍 升 高 。年 平均 气温 的升 幅 , 自南 向北 、 由西 向 曾 经 水 草 丰 美 , 狐 狸 、 、 羊 等野 生动 物 以及 众 多 鸟 类 的 乐 园 , 是 狼 黄 东 、 海拔 高度 的 降低 而增 大 。三 江源 地 区 的 各组 成 单 元 一 黄 河 源 时至今 日, 随 它们数量锐减 , 很多甚至 已经绝迹。源年平均气温上升的速率分别为每 1 O年 03 .2摄 氏度度、 .4摄 氏度和 O2 02 .8摄 氏度。其中 , 黄河源区是整个 三江源地区气温升 幅最 大的区域 , 中以青海省黄南藏族 自治州泽 其 库县增幅最 大, 其温度上升的速率达到每 1 0 2 0年 . 摄氏宦。三江源地 4 区年 平 均 气 温 的升 高 , 由 全 球 气候 暖 干 化 的 自然 因素 为 主 、 类 是 人 活动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 室效应加剧的原 因为辅造成的。 2 冰 川 退缩 、 地退 化 、 地 荒漠 化现 象严 重 。 川 水 是 三 江 源 、 湿 土 冰 地 区的 主 要 补 给 水 源 , 冰川在 急剧退 化 , 1 9 1 9 但 仅 9 3— 9 5年两 年 因表 面减 薄和 末端退缩 , 导 致 冰 川 下 流 水 量 减 少 7亿 立 方 以 上 , 后 情 就 其 况还在 发展 。冻土也在继续退化, 现在比九十年代减少了 1 成约 1 6万
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摘要介绍了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其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未来治理保护对策,以期促进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
关键词生态环境;现状;恶化原因;治理对策;青海三江源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
这里作为全球大江大河、冰川、雪山及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和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了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寒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随着人口增加和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进程加速,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更加严重,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退。
1 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1.1 草地退化和沙漠化程度日益严重据统计,青海省玉树、果洛两州目前中度以上退化草地1 000万公顷,占区域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4%;沙化面积达253.33万公顷;荒漠化平均增加速度由20世纪70~80年代的4%增至90年代的20%。
1.2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年平均输沙量分别达到8 800万吨和1 300万吨。
1.3 源头水量逐年减少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年平均流量分别减少了27%、24%和13%,黄河上游连续7年出现枯水期,1997年源头首次出现断流。
1.4 草原鼠害严重目前,最严重的地区已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0%以上,鼠害使本已十分脆弱的高原高寒自然生态面临毁灭的边缘。
2 三江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关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无论是法学学者还是其他自然学科学者均曾做过大量调查、研究,并得出较多理论成果。
但是,综合各家学说及理论成果,其恶化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历史成因,二是自然条件客观原因,三是人为因素。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欧阳歌谷创编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欧阳歌谷(2021.02.01)结课论文题目:谈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院系:管经学院班级:2016146班学号:201614617姓名:杨文珍三江源论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位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行政区域设计省内玉树、果洛、海南和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
区域面积占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50.4%;人口近71万,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有些山峰海拔甚至高达6000米以上。
这些高耸的高原山峰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极大地改变了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形势,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仅如此,三江源地区还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拦截了西南气流带来的大量水汽而形成充沛降水,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提供了丰富水源,并用此孕育形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另外,三江源地区气候环境独特,人类活动稀少。
许多地区至今还是无人区,即为吸血古老物种躲避第四纪冰川提供了天然避难所,也为近代一些物种免受人类的毁坏创造了条件,该地区因此成了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中心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之一。
由此可见,三江源地区不仅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而且对整个中国及东南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华大地的生态屏障,是孕育华夏民族的生命之源具体来看,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地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三江源是中国及东南亚的江河之源三江源地区因其位置独特,海拔高峻,成为全球现代冰川集聚地之一,冰川总面积达1812.74平方千米。
其中,长江源去冰川面积1496.04平方米,澜沧江源区冰川面积124.75平方千米,黄河源曲冰川面积191.95平方千米。
这些冰川年均融水量约17.02×108立方米,是三江源地区干支河的重要补给水源。
三江源地区岁整体海拔很高,但区内地势平坦,水资源储蓄能力较强,有利于河网、水系的形成发育,在三江源地区,仅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的大小河流就有180条,有大小湖泊16337个之多,总面积达2350.77平方千米,其中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26个。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点总结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点总结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点总结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地之一,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被誉为“中国水塔”,其三大江源涵盖了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这片地区独特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和管理挑战。
本文将针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涉及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三江源地区概况三江源地区地处于青藏高原的中心部位,海拔在3500米以上。
其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之一提供了绝佳条件。
三江源地区不仅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还拥有丰富的湿地、森林、草地等生态资源,是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高原牧区的天堂。
二、生态系统特点1. 高山湿地景观三江源地区由河流、湖泊、沼泽、草原等湿地组成。
崇山峻岭交织,湖泊星罗棋布,湿地纵横交错。
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高山湿地景观,如玛多湿地、重要湿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2. 物种多样性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有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
例如,森林区域有黑颈鹤、斑头雁等候鸟;草原区域有野牦牛、藏羚羊等高原草原动物。
这里还分布着许多特有的动植物种类,为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三、生态保护挑战1. 水资源管理作为中国的水塔,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的湖泊干涸、河流水位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是生态保护的关键。
2. 物种保护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其中,藏羚羊、藏野驴、棕熊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保护措施,加大对这些物种的保护力度。
3. 发展与保护的平衡三江源地区既是生态保护地,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根据地。
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
需要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并加强科技支撑,推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
保护三江源措施
保护三江源措施引言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项重要的保护三江源措施。
1. 生态修复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修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
该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森林恢复: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管理等方式恢复和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增加土壤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湿地保护: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水生态修复:采取合理的水管理措施,恢复和改善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自然保护区建设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建设自然保护区是必不可少的。
自然保护区是一种特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法律保护的地区。
•设立核心保护区:在三江源地区设立核心保护区,禁止一切开发和人类活动,保护该地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
•建立合理的管理机构: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和环境,制定管理规定和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意义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识和参与程度。
3. 生态补偿机制为了鼓励和支持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补偿是指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对生态服务提供者进行补偿,以促使其继续提供生态服务,保护生态环境。
•政府补偿: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对从事生态保护工作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补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建立生态市场:建立生态市场,通过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支持生态保护工作,同时激励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环境和参与生态保护。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4. 法律法规保护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
守护三江源地区精神家园
多年前,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就进入了政府、学者、社会有识之士的视野。
近年来,随着各方资源实现有效对接,三江源地区民族传统村落保护的星星之火发展呈现出燎原之势,一场浩大而持久的保护行动正在开展。
在拉布乡拉司通村,中国民族传统村落三江源峰会通过了《拉司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宣言》称,藏族建筑文化是中华民族建筑体系中山地建筑的典范,凝聚着人类极地建筑经验和生态建筑智慧。
三江源地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族传统村落捍卫着自然,孕育着文化,铭记着乡愁,承载着明天。
《宣言》倡议,发扬玉树重建家园的精神,铭记生态报国的责任,勇担玉树发展的使命。
保护三江源地区民族传统村落,为藏区传统村落保护树一个典范,为藏区人文生态和谐扬一面旗帜,为世代生活在如诗田园中的藏族人民耕一片民生福田。
据了解,此次会议是在中国西部召开的最大规模的传统村落保护会议。
它从一个侧面呈现出社会各界对三江源地区民族传统村落保护高度重视、群策群力的生动局面。
据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藏式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藏族建筑文化保护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有近50个传统村落,其中23个是具有保护利用价值的村落。
图为尕朵乡科玛村中的儿童江源地区做田野调查,为当地牧民脱贫及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出谋划策。
西北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军带领研究团队常年研究民族传统村落保护问题,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思路,但仍面临许多现实难题,迫切需要学界把脉支招。
专家学者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为我们开展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称多县委书记尼玛才仁说。
打造体验区、示范区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需要守护三江源地区精神家园。
千百年来,三江源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持,与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同胞密不可分,与藏族同胞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观及文化创造息息相关。
本次峰会期间,确定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三江源地区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科研实践示范区,标志着三江源地区民族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迈出了重要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传统文化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作者:冶青措
来源:《群文天地》2008年第10期
三江源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西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素有“江河源”,“亚洲水塔”之称。
这里有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69种;有虫草等一些珍贵的国家级保护植物数10种;这里也是英雄史诗《格萨尔》流传最广的地区。
世居于此的藏民族不仅适应了这里独特的高原环境,还创造了悠久的藏文化。
他们因受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影响,形成了有别与其他民族的信仰、禁忌等习俗,在这些独特的习俗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习俗和环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
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是“天人合一”,认为天地、山川、江河都是神灵,只可敬畏爱护,不可污染亵渎;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包括花草树木,与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因而也是有灵魂的。
主张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古代藏族人民的这种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引导人们热爱生他养他的土地,热爱雪域之邦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要去破坏或伤害自然界的一切生物。
在藏区,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首先表现在对大山、大河、大湖的敬畏。
他们认为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青海湖以及包括各个地区的著名山川湖泊,都赋有神的性格,神山、圣水的一草一木、一鱼一虾都不可随意损折或打捞,否则会遭受天谴。
对一切生物的杀戮残害,都是有悖天理的罪过。
因此,当捕捉到良禽益兽时,往往采取“放生”的办法,让其回归自然。
在藏区的民宅、各寺院的壁画中,都悬挂有传统的卷轴画即“唐卡”,其中有一幅叫“六长寿图”,即:岩长寿、水长寿、树长寿、人长寿、鸟长寿、兽长寿。
这幅图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类应该与一切生物和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能健康长寿,颐享天年。
此外,藏族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四兄弟图”的故事,即:大象、猴子、小兔和羊角鸡,又称之为“和气四瑞”。
按照传统的说法,这四种动物互相尊重,互救互助,和睦相处,象征着地方安宁,人寿年丰。
在藏民族的传统意识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即戒“杀生”。
按照藏族传统的观念,杀生是有罪的,是万恶之首。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是有生命的,践踏一棵小草,踩死一只幼虫,也等于是犯了“杀生”之罪。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举一例子。
如在西藏、青海许多寺院,从农历的六月十五日起,分别有半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为禁止喇嘛出寺门的日子,名叫“夏令安居”或“住夏”。
因为此时正是百虫生长盛期,外出行走,“有伤上天好生之德”。
在这些日
子,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念经修行,期满后,才能走出寺门,有些地区把这种习俗又称为“禁春”。
这种习俗,对于保护植物的生长,客观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和土。
生活在世界屋脊之上的藏族人民,更知道水和土的珍贵,这从民间习俗和节日文化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
在藏区,每到藏历大年初一,人们的第一个活动是到河边取水,叫作“大年新水”,黎明时分,家家户户的妇女都要背着水桶到河边去背水,当红日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桶里的水刚好要舀满,叫“日出新水”,那是被认为最吉祥的圣水。
“新水”背回来,首先要供奉在佛龛上敬神,然后烧茶,全家人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喝新的一年中的第一碗香喷喷的酥油茶。
有些藏区的人们对名山大川的水十分崇敬,常用小瓶盛回家中供奉。
他们对水域的爱护十分认真虔诚,每条溪水、每眼泉水的使用区域都有严格的限定,决不在水中从事不洁行为。
在背水的同时,家中的另一些成员要到附近的“神山”上去焚香祭神。
当太阳刚刚升起时,点上松柏,冉冉升起的烟岚也被认为是最吉祥的,然后从“神山”捧回一把“神土”,供奉在神龛上。
一般情况下,总是女的去背水,男的去烧香敬神、捧“新土”。
这就是说,藏族的百姓在新年第一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敬“新水”和“新土”,而不是去敬神佛、朝拜喇嘛活佛,更不是去访亲问友,祝贺新年。
同时也说明藏族人民对他们赖以生存的水和土地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多么热爱并珍惜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
此外,在藏区的有些地方,历年的转山会或祭峨博的节日,都严禁猎杀、砍伐、采挖周围及其靠山的草木及砂石等,此时,它不单纯是一种佛教活动,也是一种人们的不自觉的环保行为,人们崇拜神山圣湖的理念无疑对高原的生态环境起了巨大的维护作用。
从中也可看出,虽然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并不一定有保护“生态环境”这样的环保意识,但是,他们从自身的生活经历,自身的生活需要中,深深懂得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活状况取决于所处生态环境的优劣,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从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基本知识。
三
关于藏民族这种不自觉的“环保意识”,在他们的饮食习俗中也有所体现,比如,藏族禁食鱼蛙与水生动物和蛇,视他们为“龙神”的同宗或化身。
“龙神”,即源自苯教经典中的三大神山
之一,是天、地、水世界三大部分中水的主人,藏语称其为“鲁”,“龙神”掌管着世间所有疾病的释放大权,所以绝对不能去吃“龙神”。
在此我们姑且不论它是不是真的“龙神”,但是从环保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很好的环保举措。
栖息于高原的鸟类都普遍得到当地人的保护。
如国家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玉树高原的牧人们称它们为“神鸟”。
据说,黑颈鹤曾向人们许愿,在藏区不喝清明的水,不吃清明后播种的庄稼。
所以,人们很崇敬这种动物,同时也严禁外人加以伤害。
由此玉树龙宝滩便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黑颈鹤繁殖基地。
秃鹫,被称为天葬场上的“清洁工”,也是“空行母”的化身。
作为“空行母”的禿鹫,藏族人认为它不仅能加速亡灵的转生,而且有助于投生到“六道轮回”中理想的境地。
所以,在天葬场上,尸体被秃鹫快速吞食殆尽,那可是十分吉祥的。
正因为秃鹫与藏族之间这种浓厚的情结,人们从不愿更不许他人伤害秃鹫。
此外,藏族还禁食驴、马、骡等家畜以及鹿、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
据《唐书·吐蕃传》中记载,说吐蕃人“不食驴马肉”,可见这种习俗由来已久。
故此,才使众多的野生动物得以在三江源地区繁衍生息,这里也由此成为野生动物生活的乐园。
四
美好的愿望与严峻的现实之间,总是有距离的。
按理说,藏族的传统文化中包括如此繁多的环保习俗,三江源地区真应该视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
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近几十年来,由于许多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明显恶化,形势日益严峻。
日前,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高原生态脆弱而敏感,这里每一种动植物物种的增加或减少都表达着生态水准的基本状况。
据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提供的数字,目前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地人类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
从三江源目前的状况,使我不由地联想到了近半个世纪前的罗布泊,众所周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罗布泊在半个世纪前曾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但是由于塔里木河常年断流、过度放牧、垦荒、建坝和无截止的农田灌溉,加上气候变化等原因,使这片高原湿地过早地被沙漠吞噬,现在早已干涸了。
著名藏族学者降边嘉措先生曾不无忧虑地说:“如果再不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保护措施,这块宝贵的高原湿地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所以如何不蹈罗布泊的后辙,因地制宜地搞好三江源地区的环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湿地专家刘海棠博士针对三江源目前的环保曾说,应当停止在高原河流上修建水坝、拦截河流取水、调水和不负责任的旅游、开矿以及人为因素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这些都会打乱高原原有的生态平衡,同时更要防止生态旅游给高原地区带来的环境破坏,要保留三江源原有的美丽。
是啊,三江源原本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地,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令人神往的地方,但是如果美丽的三江源因为环境的破坏而变得不再美丽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并且,三江源地区的环保并不仅仅是依靠藏族人民去维护它,我们应动员全社会的一切力量去爱护它、关心它。
目前当地政府已开展包括退耕造林、退牧还草、禁止渔猎、采金和生态移民等多项保护工程,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响应。
但为了把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坚持下去,我认为还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动员包括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公民个体等在内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为了使被破坏的草场得以休养生息,使恶化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应该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与过渡区。
并在该区域内实行禁牧,远期实行限牧的保护措施。
第三,在加强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度和行政措施,以确保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和强度。
总之,保护和建设好三江源生态环境,这不但对我国的水源保护以及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保护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兴旺发达也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作者单位:青海省艺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