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动物克隆效率因素的研究进展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83d527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f.png)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近年来,动物克隆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克隆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还可以为畜牧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的工具。
然而,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挑战。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动物克隆技术自从达芬奇在16世纪的笔记本中首次提出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20世纪90年代,多利羊“多莉”成为了第一个被成功克隆的哺乳动物,标志着动物克隆技术的突破。
此后,越来越多的物种被成功克隆,如猫、狗、驴、马等。
克隆技术的发展正朝着以下几个趋势发展:首先,技术不断成熟和先进。
随着科技的进步,克隆技术的效率和成功率正在逐渐提高。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改进克隆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手段,以便更好地实现克隆过程中的成功率。
其次,克隆技术正向着更广泛的物种扩展。
目前,克隆技术主要集中在哺乳动物的克隆上,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种可能会成为克隆的对象。
例如,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克隆技术正在研究中。
第三,纳米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克隆技术的发展。
纳米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控制克隆过程中的细胞操作和遗传信息传递,从而提高克隆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有望实现在克隆过程中对基因的精确编辑和改变,其在克隆技术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动物克隆技术面临的挑战虽然动物克隆技术带来了许多惊人的突破,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挑战:首先,克隆过程中存在的健康问题。
克隆动物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过早衰老、器官缺陷、免疫系统异常等。
这些问题可能与克隆动物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有关,也可能是由于细胞操作和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错误导致的。
其次,伦理和道德问题。
动物克隆技术引发了许多伦理和道德上的争议。
人们担心克隆技术可能导致动物的滥用、剥削和不尊重生命的态度。
此外,一些人还担心克隆技术可能导致人类的滥用和伦理道德的滑坡。
影响克隆牛生产效率之因素研究
![影响克隆牛生产效率之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b11f5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6.png)
影响克隆牛生产效率之因素研究张家新;孟昭霞;张向利;郭丽丽;李继成;吴亦芳;孙青原;陈大元【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07(23)12【摘要】为了提高牛体细胞克隆的效率,比较了不同融合电压对核移植胚发育的影响,其中1.7kv/cm电场强度,获得了较高的融合率、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67.14%,76.59%和29.16%。
比较了血清饥饿处理体细胞对核移植效率的影响,血清饥饿处理体细胞后,融合率、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68.91%,74.79%和28.26%,与非血清饥饿处理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分别为60.96%,71.91%和20.31%,P>0.05)。
而且胚胎移植后的怀孕率和产犊率也没有差异(分别为29.17%,8.33%和33.33%,16.66%,P>0.05)。
另外,通过加强克隆牛的产后护理,可以提高克隆牛的成活率。
总之,优化生产克隆牛的各环节因素,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克隆牛的生产效率。
【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牛;克隆;核移植;胚胎【作者】张家新;孟昭霞;张向利;郭丽丽;李继成;吴亦芳;孙青原;陈大元【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胚胎中心,北京100039;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8;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胚胎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4.8【相关文献】1.体细胞克隆牛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 [J], 王爱兵;张胜;王金柱;李武;唐博;张学明;李子义2.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及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 贺志亮;刘成玉3.广西蚕桑产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r——基于超效率SBM-Tobit模型 [J], LUO Mingzhi;HUANG Hongyan;ZHANG Peifen;LI Li;WANG Dongmei;LI Biao4.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 [J], 熊鹰;许钰莎5.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 [J], 熊鹰;许钰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克隆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研究
![克隆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4cd0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8.png)
克隆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研究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复制与原个体基因相同或高度相似的个体。
自从克隆羊多莉(Dolly)在1996年成功诞生以来,克隆技术在动物繁殖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克隆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畜牧业、科学研究、保护濒危物种等。
本文旨在综述克隆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研究,并探讨其潜在的影响和挑战。
一、动物特异性克隆技术的应用1. 畜牧业领域的应用克隆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提高优质牲畜的繁殖效率和品质上。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复制高产、抗病性强的优质牲畜,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例如,美国的Holstein克隆牛Liberty和Valor是两个成功的案例,它们具有良好的乳制品性能和繁殖能力,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 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克隆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克隆技术,科学家可以获得大量基因相同的动物模型,加速研究进程。
例如,克隆小鼠模型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等领域的研究,为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3. 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克隆技术在濒危物种保护中具有巨大潜力。
通过克隆技术,科学家可以复制濒危物种的个体,增加其数量,提高种群的生存概率。
例如,2001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中国白海豚的第一代克隆仔海豚“小华华”,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开创了新的篇章。
二、克隆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影响和挑战1. 增加种群数量的潜在影响克隆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复制大量基因相同的个体,加速种群数量的增长。
然而,过量克隆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的超负荷。
因此,在应用克隆技术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数量管理策略,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2. 基因复制导致的遗传多样性缺失克隆技术的一大局限在于,复制个体的遗传信息与原个体完全相同,导致基因多样性的缺失。
缺乏基因多样性将使得克隆个体在面对新的环境压力或疾病时更加脆弱。
因此,克隆技术的应用应该考虑到基因多样性维护的问题,避免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提高哺乳动物克隆效率的研究进展
![提高哺乳动物克隆效率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53f0b5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9.png)
提高哺乳动物克隆效率的研究进展许卫华;吴珍芳;石俊松【摘要】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又称为体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医学、遗传修饰动物研究及大家畜的育种和良种扩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但目前该项技术依然存在如克隆效率低下、克隆动物表型异常等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小分子药物、选择优势供体细胞系(包括iPS细胞)、优化传统核移植参数、对发育关键基因(如XIST及H3K9me3去甲基化酶等)的靶向遗传调控等途径,探索提高克隆效率的新思路、新工艺和新方法,作者着重对上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8(045)009【总页数】8页(P2516-2523)【关键词】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CNT);克隆效率【作者】许卫华;吴珍芳;石俊松【作者单位】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龙岩364012;福建省家畜传染病防治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龙岩364012;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642;广东省温氏集团研究院,新兴527400;广东省温氏集团研究院,新兴527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4.81997年克隆绵羊“Dolly”的诞生[1],首次直接证明了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核可以通过卵母细胞质重编程获得全能性。
随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迅速发展,先后在包括牛、猪、山羊等23个不同物种上获得成功[2-6]。
最近,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报道了中国科学家首次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物种又添加了新的重要成员[7]。
SCNT也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可广泛使用的无性繁殖技术。
当前,SCNT在牛、马和猪几个物种上已经进入了商业应用,许多优良种畜用SCNT来扩群[6],此外,SCNT基因编辑动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统计,2002~2016年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已经生产了超过300种不同的基因编辑猪、牛、绵羊和山羊[8]。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4dee30b31a37f111f1855b89.png)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8 3项 目 (0 5 2 6 3 ) 6 20 AA 0 1 0 。
作者简介 :黄雅琼 (9 9 ) 1 6 一 ,女 ,江 苏徐 州人 博士研究生 ;E ma :h q 0 2 7 8 iacr。 - i y2 0 0 0 @s . o l n n
HUANG - in , YANG u fn Ya qo g S -a g,NONG e ,W ANG i , W i Jn
L U a g, TAN h-in,SHIDes u I Ch n Sia j -h n
( i l erd cinIsi t,G a g i ies y Anma R po ut t ue u n x v ri ,Nann 3 0 5 hn ) o n t Un t n ig50 0 ,C ia
Ab ta t Th n ma co i g t c n l g e , p i cp e r s a c r c s , a d p o l ms we e sr c : e a i l lnn e h oo is rn i l , e e r h p o e s n r b e r s s e a ia l e i we n t i r i l , a d t e h g p l a i n v l e a d p t n i l d v l p e t l y t m tc l r v e d i h s a tc e y n h u e a p i t a u n o e ta e e o m n a c o p o p c n r l t n l r a r r s n e . r s e ti e a i a e s we e p e e t d o a Ke r s n m a l n n e h o o y d v l p n o t o ; p o l m s p o p c y wo d :a i l o i g t c n l g ; e e o me t c n r l r b e  ̄ r s e t c
哺乳动物克隆的现状和研究进展概要
![哺乳动物克隆的现状和研究进展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1c99db3a964bcf84b9d57bf3.png)
哺乳动物克隆是近十几年来生命科学领域最引人注意的高新技术。
1996—1997年英国科学家开创性的连续用胚胎成纤维细胞、成年动物乳腺上皮细胞获得了克隆绵羊。
Dolly 羊的出生为体细胞克隆时代的来临拉开了序幕。
近年来,动物体细胞克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牛、山羊和猪等动物相继克隆成功,而且克隆技术也不断完善,克隆方法不断优化。
但该技术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克隆效率极低,表现为孕期流产率高,以及出生后生长异常等,在理论和技术上也还很不成熟,如基因组重新编程的机制尚不清楚,选择合适的施主细胞和实现核质同步协调性的问题尚没有完全解决,异种克隆动物有很大的困难等。
鉴于体细胞克隆技术对抢救珍奇濒危动物、复制优良家畜个体、扩大良种动物群体、提高畜群遗传素质和生产性能、提供足量试验动物、推进转基因动物研究、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生产可供人移植的内脏器官等方面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及现实应用意义。
本文对动物克隆技术中涉及的应用方法,动物克隆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哺乳动物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旨在阐明国内外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哺乳动物克隆的现状和研究进展盛鹏程1,2,苗向阳1,朱瑞良2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2.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收稿日期:2010-03-26基金项目: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8AA10Z140;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8008-004B ,2008ZX08008-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339;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基金项目(2004-院-1作者简介:盛鹏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与免疫及转基因动物,电子信箱:spc198696@ ;苗向阳(通信作者,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基因工程与功能基因组学及转基因动物,电子信箱:myx32@摘要哺乳动物细胞克隆是20世纪末生命科学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高新技术,该技术对于优良种畜的复制、减少试验用动物数目、动物遗传多样性保存及濒危动物挽救、转基因动物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效率因素的研究进展
![影响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效率因素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47b2b6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5.png)
影响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效率因素的研究进展
毕春明;文端成;陈大元
【期刊名称】《自然科学进展》
【年(卷),期】2003(013)010
【摘要】动物克隆技术的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克隆过程的多步骤决定了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综述了体细胞核的重编程、供体细胞的选择、受体胞质、活化方法、培养条件等对克隆效率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将有利于对克隆机理
的研究.
【总页数】6页(P1009-1014)
【作者】毕春明;文端成;陈大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
【相关文献】
1.影响哺乳动物克隆效率因素研究进展 [J], 袁树楷;谢和芳;王金勇
2.影响哺乳动物睾丸下降的若干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J], 李芳芳;张树山;吴彩凤;戴
建军;张德福
3.影响哺乳动物胚胎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因素 [J], 王永胜;张忠诚
4.影响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因素 [J], 杨春荣;窦忠英
5.影响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去核效率的因素 [J], 林涛;方南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物细胞克隆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克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973120ee53a580216fcfefb.png)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包括 五个步骤:
(1)供体核的准备 (2)受体细胞质的选取 (3)核质重组融合、激活技术 (4)重组胚的体内或体外培养 (5)重组胚胎的移植
.
1 供体核的准备
• 实验证明:在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中,并
非 一切体细胞都可作为供核细胞进行核移 植。 胎儿成纤维细胞因在克隆前能进行基 因修饰,故目前大多数家畜的克隆都以它 为供核细胞。另外,输卵管及子宫上皮细 胞、卵丘细胞、颗粒细胞、耳细胞等也可 作为供核细胞。
.
3) 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 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失败率 非常高。 4) 克隆技术应用于人体将导致对后代遗传 性状的人工控制。克隆技术引起争论的 核心就是能否允许对发育初期的人类胚 胎进行遗传操作。这是很多伦理学家所 不能接受的。
.
克隆的前景展望
• 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还
存在技术缺陷,有待改进。但其发展前景 是十分广阔的。第一,体细胞克隆技术可 被广泛的运用于畜牧业生产,加速优良品 种的繁育。第二,异种体细胞克隆讲作为 挽救濒危物种的主要手段。另外,细胞克 隆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 前景。比如器官的克隆等应用。
.
谢谢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方式。
• 体内培养是将激活的重组胚胎植入同种或
异种动物输卵管中,经数天后检测发育正 常的囊胚,然后进行胚胎移植。
• 体外培养是将激活后的重组胚在培养液中
培养至囊胚,再挑选优质的胚胎移入到同 步发情的同种雌性动物输卵管中。
.
5 重组胚胎的移植
• 在早期的研究中,为了提高胚胎的发育成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bc08272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9.png)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一、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动物克隆技术是一项备受关注的前沿科技,自从1996年达利草泥马成为世界上第一头被成功克隆的动物以来,动物克隆技术一直备受瞩目。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动物克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生殖医学领域,动物克隆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提高优质种畜数量、改良畜牧业品种、传递基因和遗传疾病等方面。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动物克隆技术被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模型。
动物克隆技术还被应用于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繁育工作中,为物种保存和生态平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存在问题然而,尽管动物克隆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研究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重要的存在问题。
动物克隆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失败率,如胚胎发育异常、早产等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由于基因组克隆过程中存在着个体表现型可能与原始个体不同的不确定性,这对于优良品种的保持和改良提出了挑战。
动物克隆技术还带来了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争议,如是否会对动物福利产生负面影响、是否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
三、应用前景尽管动物克隆技术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其在农业、医学、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在农业生产方面,通过优良种畜克隆繁育,可提高畜牧业品种的优质数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食需求;在医学研究中,动物克隆技术可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模型;在生态保护方面,通过动物克隆技术可提高濒危动物的繁育效率,推动物种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实现。
个人观点对于动物克隆技术,我持积极的态度。
它不仅在农业生产和医学研究中有着显著的应用前景,更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我们也要正视动物克隆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加强相关研究和监管,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减少其负面影响。
总结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
克隆动物研究进展
![克隆动物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ba458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2.png)
克隆动物研究进展克隆动物研究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旨在通过复制现有的动物个体,拓展人们对生命科学的认知和实践。
自从1996年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成功克隆出多莉羊以来,克隆技术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就克隆动物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克隆动物研究是通过复制动物体细胞来获得与原个体基因相同的新个体。
传统繁殖方式中,新生动物的基因来自两个亲本的组合,而克隆则使得某一动物的复制个体具备与原个体完全相同的基因信息。
二、克隆动物的方法1. 基因克隆法基因克隆法是通过提取和复制动物个体的DNA,再将其嵌入到其他动物的胚胎中,使这个胚胎发育出拥有与提供DNA的个体相同基因的新个体。
2. 核移植法核移植法是通过将捐赠个体体细胞的DNA核置于一个没有DNA的细胞中,通过合适的刺激重新启动细胞分裂和发育,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三、克隆动物研究的意义1. 增强繁育效益克隆技术可以提高繁殖效率,使得优秀动物个体的遗传特性得以延续。
通过克隆,科学家可以繁殖出数量众多、优质优良的动物个体,促进物种的传承和保护。
2. 医学应用克隆动物研究对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基因编辑和修复,研究人员可以培育出带有特定基因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人类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3. 研究进化和基因功能克隆动物还可以用于研究进化和解析基因功能。
通过对不同种类克隆动物的研究,科学家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推测物种进化的路径。
同时,克隆动物也为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制造基因敲除或荧光标记的克隆动物,研究各种基因在发育和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四、克隆动物研究的局限性和争议虽然克隆动物研究展示出巨大的潜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首先,克隆技术的成功率较低,导致克隆动物的产量有限。
其次,由于克隆动物与原个体基因完全相同,容易受到同一种遗传疾病的影响。
此外,克隆动物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可能引发伦理和道德争议,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851bf8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b.png)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前言胚胎发育过程是核质之间、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胞外基质按严格的时空秩序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全能或多能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具有独特功能的体细胞,完全取决于基因在时间与地点上的选择性表达。
对细胞分化和发育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个别基因的表达,而是整个基因网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紧密联系和配合。
组成包括人体在内的高等动物机体的亿万个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像胚胎干细胞一样,分化了的体细胞仍然具有一整套完整的遗传信息。
过去人们认为,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它指导早期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能力就越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甚至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
近几年体细胞动物克隆技术上取得的突破,不仅给人们的观念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而且由于它所蕴藏的商业和社会价值,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正文一、克隆的概念克隆一词是由clone音译而来,在音译名出现以前曾有一个意译名-无性繁殖系。
克隆是指由一个细胞祖先经过分裂、增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这个细胞系中的每一个细胞含的遗传特性都是相同的,亦称为无性繁殖细胞系。
单个细胞的无性繁殖细胞系叫克隆。
动物体克隆是指将一个体细胞的细胞核转移植入去核卵中在母体子宫或其它环境中发育成新个体。
二、动物克隆的理论基础在许多人眼里,体细胞克隆羊多莉(Dolly) 的诞生是克隆技术的开始。
其实不然。
“克隆(clone)”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用于扦插的枝条,也就是指无性繁殖。
克隆在植物界的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理论上的突破则是本世纪的事。
1902 年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指出,植物的体细胞具有母体全部的遗传信息,并具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潜能,因而每个植物细胞都可像胚胎细胞那样,经离体培养再生成为完整植株。
这就是所谓的细胞全能性。
许多科学家为证实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958 年,Steward成功地将一个胡萝卜细胞试管培养,长成了一株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完整植株。
1964年Guha 和Maheshwari利用毛叶曼陀罗的花药培育出单倍体植株。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文献综述)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975d5a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4.png)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克隆的概念,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动物克隆技术及其原理、研究进展和现状,并根据当前克隆技术理论和实践,对该技术的应用和价值进行综述和讨论。
关键词:动物克隆;核移植;体细胞克隆动物克隆技术,又称动物核移植或无性繁殖技术。
它是通过特殊的人工手段,对动物特定发育阶段的核供体(如胚胎分裂球或体细胞核)及其相关的核受体(如去核的原核胚或成熟的卵母细胞),不经有性繁殖,进行体外重构,并通过胚胎移植,从而达到扩大同基因型动物种群的目的。
动物克隆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医药生产和疾病治疗、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及野生濒危动物的拯救和保护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1、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1.1国外克隆技术的发展:早在1938年,Spemann就通过蝾螈胚胎分割实验证明了自己的核移植设想。
1952年,Briggs和King将青蛙卵进行核移植,获得重组胚并发育形成小蝌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栖类、鱼类也相继克隆成功。
1996年,Hoppes克隆小鼠成功标志首例哺乳动物克隆成功。
随后,他采用显微去核和病毒介导相继获得克隆羊、克隆兔、克隆猪。
1996年,美国克隆猴获得成功,这是人类首次灵长类克隆成功,并引发克隆人与伦理争论。
1997年,克隆绵阳“多莉”的诞生,标志体细胞克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998年,Wilmut等利用核移植和转基因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克隆绵阳。
1999年,华裔科学家赖良学等通过基因敲除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相结合,成功获得“基因敲除”克隆猪。
2002年,华裔科学家杨向中宣布成功获得具有两种人类凝血因子的“双基因”克隆猪。
1.2国内克隆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动物克隆技术相对发展比较晚,但几年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无论是在同种动物的胚胎细胞克隆、同种动物的体细胞克隆还是异种动物的克隆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同种动物胚胎细胞克隆:1972年,童第周利用核移植技术首次获得了克隆黑斑鲤鱼。
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d93cc1060242a8956aece414.png)
2018年第10期1动物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克隆动物克隆(clone)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
这门生物技术叫做克隆技术。
克隆动物的基本过程: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通过融合、激活和体外培养等方法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融合体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将其植入到动物子宫中使该动物怀孕,就可产下与供体细胞基因相同的动物。
在20世纪50年代,非洲爪蟾(两栖动物)成功地克隆,揭开了细胞生物学的新篇章。
绵羊多利的克隆成功震动了整个世界,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
目前全世界已经成功克隆的动物有以下几种:蛙(1952年);鲤鱼(1963年);绵羊(1996年);鼠(1998年);猕猴、猪(2000年);牛、猫(2001年);兔、骡、鹿、马(2003年);狗(2005年);灰狼(2007年);骆驼(2015年)。
克隆人即通过克隆技术繁育的人类。
首先提出“克隆人”思想的是英国生物科学家霍尔丹:“克隆人类不仅可能,而且能成为人类控制自身进化的有效手段。
”国际上有多个团队进行了人类克隆胚胎研究,不过都在发育早期予以销毁,而人类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辅助繁殖技术已非常成熟,克隆人所需的技术储备已经具备,克隆猴的成功证明克隆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哺乳动物核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现在一般采用未激活的MⅡ期卵母细胞作为核受体。
去核方法有盲吸去核法、半卵去核法、切割去核法、高速离心去核法、功能性去核法和挤压去核法,其中经常使用的是切割去核法,这种方法的去核效率高,可达90%以上。
利用化学诱导去核法目前只得到了小鼠和猪两种克隆动物。
一般选择体细胞作为供体,首例克隆成功的绵羊多利,使用的供体细胞是乳腺上皮细胞。
核移植的方法多采用细胞融合法。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4f43380114791711cc79176d.png)
第2期黄雅琼等: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167长短造成的。
这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克隆后代端粒长度有差别。
端粒长度可能不是造成克隆动物高死亡率的原因。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端粒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3重新编程的问题重新编程的机制不明,缺乏基础理论支撑。
有些学者认为卵母细胞内有重编程因子存在,也有学者认为,MPF(maturationpromotingfactor)和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的活性与重编程没有直接调控关系H副。
重编程程度尚不足以支持着床后胚胎的发育,需进一步探索核移植后重编程对克隆成功的影响因素。
最近的研究表明,重编程可能在核移植后的早期就已经启动,随着胚胎发育逐步深入会造成发育阻断或抑制,对不同阶段胚胎发育所需的最佳环境培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重编程机制[4引。
研究表明核移植后细胞核激活与早期胚胎原核发育类似,但基因组重新编程的机制详细信息尚不清楚。
其中,MPF、核膜破裂(nuclearenVelopebreakdown,NEBD)和早熟染色体凝集(prematurechromosomecondensation,PCC)在基因组重编过程中的作用还需明确。
3.4基因印迹机理不清基因印迹(imprinting)是同源染色体上基因表达活性不同的遗传现象。
基因印迹现象在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它与胚胎的生长发育和胎盘功能等都有关系H钉。
有研究表明被检测的核移植胚胎基因表达不正常,也有报道H63核移植胚胎均有几百个非印迹基因表达异常。
印迹基因异常表达是造成克隆动物不正常的原因。
由此看来,合子前不完全重新编程影响着印迹基因和大多数非印迹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克隆动物异常。
基因印迹对核移植后基因组重新编程的影响不明确。
基因印迹与动物克隆技术的成功及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克隆动物种属及其细胞的差异,不同种属动物的克隆难易不同,其中的原因目前人们还不清楚。
动物克隆及其研究进展摘要(华南师大版)
![动物克隆及其研究进展摘要(华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97801ca8114431b90dd8a7.png)
动物克隆及其研究进展克隆(clone)是指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从一个细胞或个体产生一组遗传上完全相同的细胞或个体。
在自然界中,植物和低等动物的克隆较常见,如植物的插枝、嫁接和低等动物(如昆虫)的无性繁殖都属于克隆;甚至在高等动物上也出现克隆现象,如一种无齿的哺乳动物——犰狳在自然情况下每次出生8个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后代,这些个体属一个克隆系;高等哺乳动物的同卵双胎也属于动物的克隆,但自然发生的频率较低,故高等动物的克隆主要是通过人为的方法产生。
广义讲动物的克隆技术包括卵裂球分离、胚胎分割和细胞核移植 (nuclear transfer)。
用卵裂球分离和胚胎分割技术只能从一个胚胎获得有限数量的克隆后代,目前通过这两种技术从一个胚胎得到的后代数不超过4个,在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上意义有限;而以胚胎细胞和体细胞作供体进行的核移植可以从一个胚胎和一小块组织得到理论上无限个后代,因此动物的克隆主要指细胞核移植技术。
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胚胎干细胞核移植体细胞核移植一、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简介1. 受体卵母细胞的准备2. 供体细胞的准备3. 卵母细胞的去核与供体细胞注射4. 重组胚的融合5. 重组胚的激活6. 重组胚的培养与胚胎移植1. 受体卵母细胞的准备:卵母细胞的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超数排卵:人为注射外源促性腺激素,促使卵巢排出更多卵母细胞,通过手术从超排动物的输卵管内回收刚排出的成熟卵母细胞;活体采卵:借助超声波探测仪、腹腔内窥镜等观察体内卵泡发育状态,然后从卵巢上直接吸取2~6mm的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使之成熟;屠宰后母畜卵巢上采卵(体外成熟):从屠宰场回收母畜卵巢,从卵巢上采集一定直径卵泡中未成熟的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使之成熟。
5. 重组胚的激活:电激活:电激活是目前最常用的激活方法之一,其原理是细胞在短暂高压直流电脉冲作用下细胞膜上形成瞬时微孔,细胞外的Ca2+通过微孔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从而引起卵母细胞的激活。
核供体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对猪克隆胚生产效率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核供体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对猪克隆胚生产效率的影响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965440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7.png)
核供体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对猪克隆胚生产效率的影响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及意义:目前,动物克隆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农业等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尤其是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更让人们对于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通过使用克隆技术,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进行动物基因改造,以满足人类对于肉类、乳制品等农业产品需求,同时也可以研究动物基因功能和疾病机制等。
然而,动物克隆技术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克隆效率较低。
特别是在猪克隆中,由于种系的影响,克隆效率更是低下。
因此,如何提高克隆效率成为了该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
核供体细胞的质量和培养条件是影响克隆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核供体细胞的体外培养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胞的质量和功能,从而影响克隆效率。
因此,本研究将探索如何优化核供体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以提高猪克隆的效率,为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使用体外培养方法培养猪核供体细胞,并通过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细胞增殖和形态的影响,优化细胞的培养条件。
同时,借助体外培养技术,对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的核供体细胞进行繁殖潜能、凋亡率、细胞周期等生物学特征的分析,以评估细胞质量的提高程度。
基于优化后的核供体细胞体外培养条件,本研究将进一步进行猪克隆胚生产实验,并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胚胎发育、成活和畸变率等方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评估所优化的培养条件的效果。
3.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得到如下结果:1)优化体外培养条件,提高核供体细胞的繁殖潜能和质量。
2)验证优化后的核供体细胞对猪克隆胚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用,明确不同培养条件下对猪克隆胚生产效率的影响。
3)为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研究支持,为提高猪养殖效率、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
克隆动物产生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克隆动物产生机理及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91d140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9.png)
克隆动物产生机理及其研究进展克隆技术是一项引人注目的科学成就,它允许科学家复制出与原始个体完全相同的新个体。
过去几十年来,克隆动物的产生机理及其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我们理解生命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克隆动物是通过某种方式复制出与其原始个体完全相同的新个体。
这种复制方式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通过人工手段实现的。
自然克隆包括无性繁殖和胚胎分裂。
无性繁殖是指个体通过二分裂、多裂或芽生来繁殖,这样的后代与原个体完全一样。
而胚胎分裂则是指一个早期胚胎分裂成多个胚胎,这些胚胎最终会发育成与原胚胎完全相同的个体。
人工克隆则是通过在实验室中控制和模拟自然的克隆过程来实现的。
最早成功实现人工克隆的是达利羊,“多利”成为了第一个被克隆的动物。
在达利羊的克隆过程中,科学家将成熟细胞核转移至一个去核的受体细胞中,然后植入到母体中发育。
这样,克隆出与捐赠细胞一模一样的个体。
这一技术被称为细胞核移植。
细胞核移植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人工克隆的发展,并为克隆动物产生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尽管从达利羊的克隆成功,人们对克隆技术非常感兴趣,但总体来说克隆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
在动物克隆研究中,克隆胚胎的发育效率通常只有1%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克隆动物的发育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细胞核移植可能对细胞核的完整性和功能造成损伤,对捐赠细胞原有的表观遗传修饰和染色质结构可能造成改变。
此外,人工操作过程中还可能引入其他的错误,如细胞损伤、细胞内环境的扰动等。
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克隆动物成功率的提高。
为了提高克隆技术的成功率,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例如,在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改变细胞功能状态和外界环境可以提高克隆胚胎的发育效率。
研究发现,核供体的选择以及供体细胞处理和保存方法对克隆成功率都具有很大影响。
此外,近年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还成功地实现了CRISPR/Cas9在克隆动物中的应用,通过对DNA序列的精确编辑,使克隆胚胎的发育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2024年羊体细胞克隆技术的优化及其应用研究》范文
![《2024年羊体细胞克隆技术的优化及其应用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d2e4d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4.png)
《羊体细胞克隆技术的优化及其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克隆技术成为了动物遗传资源保存和动物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众多的动物克隆技术中,羊体细胞克隆技术因其实用性及可行性,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羊体细胞克隆技术的优化及其应用研究,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羊体细胞克隆技术的优化1. 细胞来源的优化羊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细胞来源。
目前,常用的细胞来源包括皮肤成纤维细胞、乳腺细胞等。
为了优化克隆效果,研究者们尝试使用胚胎干细胞等具有高增殖能力和多能性的细胞。
此外,对细胞的生长环境进行优化,如调整培养基的成分、温度、pH值等,以提高细胞的活力和克隆效率。
2. 核质重组技术的优化核质重组是羊体细胞克隆技术中的关键步骤。
为了优化这一步骤,研究者们尝试采用不同的电击、化学刺激等方法来促进核质重组的成功率。
此外,对供体细胞和去核卵母细胞的配对、处理时间等进行精确控制,也有助于提高克隆成功率。
3. 胚胎培养与移植的优化胚胎的培养与移植是羊体细胞克隆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为了优化这一过程,研究者们对培养基的成分、温度、湿度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提高胚胎的发育率和存活率。
同时,对胚胎移植的时间、方法等进行精确控制,也有助于提高克隆羊的出生率和健康状况。
三、羊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应用研究1. 动物遗传资源保存羊体细胞克隆技术为动物遗传资源的保存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将珍稀动物的基因信息进行保存,以防止其灭绝。
同时,对于一些患有遗传性疾病的动物品种,可以通过克隆技术进行基因修复,以获得健康的后代。
2. 动物品种改良羊体细胞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动物品种的改良。
通过将优良品种的基因信息导入到其他品种的细胞中,再通过克隆技术进行繁殖,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这有助于提高动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3. 医学研究与应用羊体细胞克隆技术在医学研究与应用中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dbc7ac45fbfc77da269b153.png)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 动物克隆技术是一种动物的无性繁殖技术,它是将胚胎细胞的核植入未受精的去核细胞中,该卵细胞的胞质可刺激被植入的核在分化,结果重组成一个新的胚细胞(即胚胎),这个重组的胚胎的遗传特征与供核体胚胎或供核动物的遗传特征一致,从而实现动物的无性繁殖。
目前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胚胎分割,胚胎细胞核移植,胚胎干细胞核移植,胚胎嵌合,体细胞核移植等。
本文通过对当前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做出分析,以探讨当前转基因动物的发展方向和展望未来转基因动物的前景关键词: 动物克隆; 克隆技术; 研究进展动物克隆就是指通过无性繁殖由一个细胞产生一个和亲代遗传性状一致,形态非常相像的动物。
如用未分化的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称为胚胎细胞克隆;用已分化的体细胞。
科学家们很早就尝试进行动物克隆的研究。
1938年,德国胚胎学家Spemann即认为,如果能用细胞核移植的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核,转移到除去了核的卵子中,对研究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962年,英国剑桥大学的Gurdon进行了蛙胚胎核移植,获得成年蛙[1]。
1.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概况根据供核体细胞的不同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可将动物克隆研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1 胚胎细胞克隆阶段胚胎细胞克隆阶段1981年,IIImensee和Hoppe报道他们用小鼠的正常囊胚或孤雌活化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作为供核体,直接注入去掉雌雄原核的受精卵胞质中,重构胚体外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后移植寄母子宫,获得了克隆小鼠,这是在哺乳类第一次用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获得成功,但别的实验室一直无法重复此项实验。
1983年,美国科学家利用核移植技术结合细胞融合方法获得了克隆小鼠,此项工作真正拉开了哺乳动物克隆的序幕。
1986年,英国的Willadsen 用绵羊的8-16细胞阶段的胚胎细胞作供体进行核移植,首次应用电融合的方法克隆出一只小羊[2]。
此后,其他科学家也相继成功地克隆出小鼠、绵羊、牛、兔猪和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J . i nt 0 2 3( ) 4 —4 . [3 Ant Ge e,2 0 ,3 3 :2 42 5 a
[9 2 3李碧侠 , 明星, 储 王金玉. 羊 G 9基 因 P R S C 绵 DF C —S P分析 E3 遗 J.
传 学 报 ,0 3,0( ) 0 — l. 20 3 4 :3 73 0
和 多 浪 羊 的 多 胎 主 效 候 选 基 因 的 研 究 E3 草 食 家 畜 。 0 7 2 : — J. 2 0 ( ) 1
4 .
[ 4 于佐 卿 , 博 辉 , 健 , . 种 绵 羊 杂 种 GDF 3] 杨 郭 等 两 9基 因 和 F c 基 因 eB
的多态性及 其 与产 羔 数 和体 重 关 系 的研 究 [ ] J .中 国草 食 动物 ,
15 - 3王 公 金 , 德 宇 , 卫 华 , . 3 窦 花 等 5个 绵 羊 群 体 的 B MPR I 基 因 多 态 -B
o i e g o h d f e e ta i n f c o ( v n r wt if r n ito a t r 9 GDF 9)t h e h o o s e p c r mo ̄m e
[ 2 l wa , Nat , a r g - 3Gal ySM Mc tyK P C mb i eI , t 1Muain 2 o d M e . tt si a o n
,
和 GDF9的研 究 [2 遗 传 学 报 ,0 5 3 1 :84 . J. 2 0 ,2( )3 —5
[ 8 S dg i ,o e senrKJ B at E, t 1Ge ei ma pn f 2 ] aih B d ntie , etiA e . nt p igo M e a c
- "储 1 0] 明 星. 羊 高 繁 殖 力 主 效 基 因 的 研 究 及 应 用 [ ] 农 业 生 物 技 术 3 绵 J.
学 报 ,0 8 1 ( )19 20 ,6 1 :-.
- 2刘 守仁 ,邵 长 发 , 凤 林 , . 国美 利 奴 羊 ( 疆 军 垦 型 ) 胎 品 11 3 张 等 中 新 多
7 ( ): 0 — 0 . O 4 9 0 9 9
[2 3 2刘 金祥 , 前 兆 , 树 清 , . ×寒 X滩 羊 三 元 杂交 羔羊 育 肥 效 果 高 姚 等 多
研 究 初 报 [] 中 国 草 食 动 物 , 9 91 3 :72 . J. 19 , () 1—0
[ 4] 启 贵 , 发 刚 , 辉 , . 羊 产 羔 性 状 主 效 基 因检 测 研 究 [ ] 遗 2- 王 钟 李 等 绵 J.
[3 NaueGe eis2 0 , 5 2 92 3 J . tr nt ,0 0 2 :7 —8 . c [ 3 n aa Grgn SM, la tP ta.Muain n te 2 3Ha rh nJP, e a Musn ,e 1 tt si h o
g n s f r o c t e i e r wt a t r e e o o y e d rv d g o h f c o s GDF9 a d BM P1 r s o n a ea s — 5 ea e t o h i c e s d o ul t n r t n t rl y i m b i g i t d wih b t n r a e v a i a e a d s e i t n Ca o i rd e
2 0 2 2 5 8 0 8, 8( ): - .
[ 6杨 晶 , 明 星 , 丽 , 小 尾 寒 羊 B P1 2] 储 方 等. M 5基 因 多 态 性 及 其 与 高 繁 殖力 关 系 的研 究 [2 农 业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0 6 1 ( )8 08 4 J. 20 ,46 : 7—7 . E 7储 明星 , 林 华 , 金 玉 , . 尾 寒 羊 高 繁 殖 力 候 选 基 因 B 23 桑 王 等 小 MP1 5
传 ,0 5 2 () 8 -4 2 0 ,7 1 :08.
[ 3 王元 兴 , 3] 杨若 飞 , 张有 法 , . 用 绵 羊 与 湖 羊 杂 交 产 羔 性 能 的 研 究 等 肉
E- 畜 牧 与 兽 医 ,0 3 3 (2 :81 . JI . 2 0 ,5 1 )1 —9
[ 5 白杰 , 2] 史洪才 , 刘明 军 , B 1 和 G F 基 因作 为 策勒 黑 羊 等. MP 5 D 9
a o y e d r v d g owt if r n ito f c o e e BM PI c u e n o c t- eie r h d f e e ta i n a t r g n ( 5) a s i c e s d o u a i n r t n n e tl y i os g — e ii a ne n r a e v lto a e a d i f r ii n a d a e s nst t ve m n r
中国草食 动物
raepoicc e elctdo h ho sme[] ilg f d l rli yg n ae nt ex c rmoo fa o J .Boo yo
Re r d c i n,1 9 , 6 6 — 4 . p o u to 9 2 4 : 36 6 0
21 0 0年
系 的选 育研 究 E2 畜 牧 与 兽 医 , 95 2 () 2 62 8 J. 19 ,7 6 l4 —4 .
adB llr sep( u5 re)E2 Boo yo po ut n 2 0 , n e ae h e O' ais J. ilg f e i Re rd ci , 0 4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