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传事迹简短
闻一多传事迹简短闻一多传事迹简短如下:1、闻一多酷爱读书闻一多酷爱读书,并且读起来就会“成瘾”,一看就“醉”。
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娶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找不到。
大家只有分头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而当时的闻一多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正看得入迷,竟然忘记了举行婚礼的事。
2、最后一次演讲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追悼会上,闻一多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
并握拳宣誓说:“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
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3、怒写“七子之歌”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
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4、身处异乡却心系祖国1922年,闻一多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的行囊里装的还就是薄薄的一本杜甫诗集。
美国的发达他看在眼里,中国的贫穷和战乱他刻在心里。
在家书中,他说:“一个有思想的中国青年,留居美国的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
”在美国,有的中国同学去理发,却因为就是有色人种,门都没进去。
告到法院虽然胜诉,可就是店老板还就是要求中国学生只能偷偷地来理发。
毕业典礼上,惯例就是男女生成对上前接受毕业文凭。
但六个中国男生只能自己结成三对走向讲台,因为没有美国女生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
每每耳闻目睹这些事,闻一多都会痛苦地折断手中的笔。
初中关于闻一多的课文
初中关于闻一多的课文闻一多,原名文一,字大钧,号湘生。
他是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翻译家、文化名人。
闻一多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也是五四运动的杰出代表。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英雄色彩,他的诗歌、散文、翻译和教育理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闻一多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豪放为特点,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代表作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夜泊牛渚怀古》等。
这些作品中表现了闻一多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闻一多的散文作品也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散文多以游记、随笔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
他的散文作品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黄山记》等,也有关于人生哲理的《梅妻鹤子》、《谈艺录》等。
他的散文语言优美,观点独到,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闻一多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
他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他的翻译作品准确、流畅,保持了原著的风格和韵味,为中国读者带来了世界文学的精华。
闻一多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教育要有自由”、“教育要有人格”等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倡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
他的教育理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中国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闻一多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荣耀,他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他的诗歌、散文、翻译和教育理念都体现了他对美和真理的追求,他的作品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闻一多的精神和思想将继续激励着后人,他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中国文化的史册上。
关于闻一多先生的细节描写
关于闻一多先生的细节描写1. 外貌形象细节闻一多先生常常身着一袭长衫,那长衫或许有些陈旧,但却干净整洁,透着一种学者的儒雅气质。
他的头发可能是那种中分式,一丝不苟地梳理着,显示出他的严谨。
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对真理的渴望。
当他专注地思考问题时,眉头会微微皱起,眼神更加凝重,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
2. 行为举止细节闻一多先生在课堂上的举止令人印象深刻。
他总是挺直了腰板,站得笔直,声音洪亮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学生们的耳中。
他讲课时,会用丰富的手势来辅助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而挥动双臂强调重点,时而用手指指向黑板上的关键内容。
他在校园里行走时,步伐稳健而有节奏,他不会匆忙赶路,而是带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仿佛他是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问题,而周围的喧嚣都不能干扰他。
3. 性格特点细节闻一多先生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
他在面对学术研究中的困难时,从不退缩。
他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阅资料,深入思考,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
他的正直也是出了名的,他敢于对不公平的事情说“不”,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社会生活中。
他对学生们非常关爱,他会耐心地解答学生们的问题,鼓励他们追求真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的热情也感染着身边的人,他对学术的热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都让他身边的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4. 学术研究细节闻一多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投入是巨大的。
他的书房里可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和资料,他会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
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非常深入,他会仔细地研读古代文献,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他的研究方法严谨而科学,他会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结合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得出准确而有价值的结论。
他在学术研究上的成果也是丰硕的,他的著作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社会活动细节闻一多先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闻一多红色故事800字
闻一多红色故事800字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闻一多的红色故事,希望能够给您一些启发。
红色故事一:潜心学术挥斥方遒闻一多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他的祖父是清朝的官员,父亲是一名诗人兼画家。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闻一多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天资聪颖,特别用功,很小就显示出了在文学方面的天赋。
闻一多曾考入清华大学,后因不满学校的封建管理,愤然离校。
这段时间里,他曾用“多”的笔名在校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进步文章,宣传新思想,抨击封建礼教。
这段时间的闻一多,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充满着热情与斗志。
红色故事二:英勇斗士烽鼓不息在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不畏强敌,坚持斗争。
他经常在公开场合痛斥国民党的腐败和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因此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
然而,闻一多并没有退缩,他带领着学生们进行抗日宣传,组织义演等活动,积极为抗战贡献力量。
在昆明期间,闻一多还创办了一所名为“南屏高级中学”的学校,为当地穷苦家庭的子女提供教育机会。
他还亲自编写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故事三:献身民主舍生取义闻一多一生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定地站在了民主的立场上。
在抗战胜利后,他积极投身于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斗争中。
他组织了“闻一多委员会”,起草了《告全国人民书》,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罪行。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参加记者招待会回来的路上被暗杀。
他的去世让全国人民都感到非常悲痛和震惊。
毛泽东同志专门写了文章悼念闻一多,称他是“英勇的民主战士”。
闻一多的红色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奋斗历程,更是一段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缩影。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正义、追求真理的人才能永垂不朽。
闻一多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理想而奋斗!。
现代诗人闻一多的故事
现代诗人闻一多的故事闻一多,汉族,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
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斗士。
下面是关于闻一多的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家学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与美术。
五岁时即进入私塾学习,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
1912年,闻一多十三岁的时候,便以鄂籍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大学前身)。
清华是美丽的,但是恰恰是令中国人感到耻辱的庚子赔款办的。
民族的遭遇与命运,似乎已注定了他要承受这种煎熬。
在这样的煎熬里,闻一多将自己沉浸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在那里找到了心灵的呼应与慰藉。
他在读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的时候种下了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种子;他在品味屈原的冤郁绝望中,感受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责任与豪情。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远离城中心的清华园还处于平静之中。
但这个平静第二天就被打破了。
5月5日清晨,悬挂在食堂门口墙上的一幅手书的岳飞的《满江红》,吸引了清华师生的眼睛。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与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手抄这首诗激励清华师生的正是闻一多。
数日后,他与其他同学一起,从清华园徒步入城,发表街头演说,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那年5月17日,他在家书中写道:“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这时的闻一多年仅21岁,国家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个人的一切相比,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身处异乡却心系祖国1922年,闻一多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的行囊里装的还是薄薄的一本杜甫诗集。
美国的发达他看在眼里,中国的贫穷与战乱他刻在心里。
在家书中,他说:“一个有思想的中国青年,留居美国的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
”在美国,有的中国同学去理发,却因为是有色人种,门都没进去,告到法院虽然胜诉,可是店老板还是要求中国学生只能偷偷地来理发。
关于闻一多的诗歌5篇额
关于闻一多的诗歌5篇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闻一多的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红烛朝代:现代作者:闻一多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孤雁朝代:现代作者:闻一多不幸的失群的孤客!谁教你抛弃了旧侣,拆散了阵字,流落到这水国底绝塞,拼若寸磔的愁肠,泣诉那无边的酸楚?啊!从那浮云底密幕里,进出这样的哀音;这样的痛苦!这样的热情! 孤寂的流落者!不须叫喊得哟!你那沉细的音波,在这大海底惊雷里,还不值得那涛头上溅落的一粒浮沤呢!可怜的孤魂啊!更不须向天回首了。
天是一个无涯的秘密,一幅蓝色的谜语,太难了,不是你能猜破的。
也不须向海低头了。
这辱骂高天的恶汉,他的咸卤的唾沫不要渍湿了你的翅膀,粘滞了你的行程!流落的孤禽啊!到底飞住哪里去呢?那太平洋底彼岸,可知道究竟有些什么?啊!那里是苍鹰底领土-- 那鸷悍的霸王啊!他的锐利的指爪,已撕破了自然底面目,建筑起财力底窝巢。
那里只有钢筋铁骨的机械,喝醉了弱者底鲜血,吐出些罪恶底黑烟,涂污我太空,闭熄了日月,教称飞来不知方向,息去又没地藏身啊!流落的失群者啊!到底要往哪里去?随阳的鸟啊!光明底追逐者啊!不信那腥臊的屠场,黑黯的烟灶.竟能吸引你的踪迹!归来罢,失路的游魂!归来参加你的伴侣,补足他们的阵列!他们正引着颈望你呢。
闻一多的名人事迹故事
闻一多的名人事迹故事闻一多,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思想家,他的名字常被人们记住,而他的人生也注定不凡。
接下来,我将与您分享关于闻一多的名人事迹故事。
闻一多的家庭背景闻一多于1899年2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他的家庭背景十分显赫,他的祖父早期曾任清朝的武举人,从事过许多重要的政府职务,而他的父亲则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商人。
虽然如此,闻一多却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自豪和骄傲,相反,他非常谦虚和低调,对人特别友善。
闻一多的求学之路闻一多在上海法商学院主修外语,这也是他非常喜欢语言和文学的原因之一。
在他大学期间,他愿意与当时的一些名人交往,并广泛涉猎各种学术领域。
他一直非常努力和勤奋,在学校期间就已经掌握了10多种语言,其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法语等。
在1922年,闻一多毕业后得到了一份国家教育部的研究工作。
他成为了教育部的官员和教师。
在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都憧憬着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做出贡献。
而闻一多也如此。
他意识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参与研究和翻译工作。
他经常与外国文学作品相处,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学水平。
闻一多翻译文学作品闻一多把自己的生命倾注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中。
他是中国第一位翻译十分重要的外国文学作品的人物之一。
他将许多经典世界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和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翻译成中文,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闻一多的文学成就闻一多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作品清新、有趣、深刻。
他从30年代开始,在全国性的刊物和报纸上发布他的文学作品,如《白玉苦草》、《沙堆》、《南柯记》、《世界文学新论》等。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他的才华被广泛传播,且得到了大量的荣誉和奖励。
闻一多的人生晚年闻一多的一生非常坎坷,晚年生活阴影密布。
1949年后,闻一多多次遭到政治迫害,十多年流落异乡,并一度被推上了媒体。
然而,他的心灵如此开放和真诚,他对人如此尊重和怜悯,使得他的理念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让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位伟大人物。
我眼中的闻一多作文(精选6篇)
我眼中的闻一多作文(精选6篇)我眼中的闻一多作文(精选6篇)闻一多,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爱国民主战士。
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闻一多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我眼中的闻一多作文篇1他其貌不扬,黯淡无光的眼睛木讷地呆视着周围的世界;他不修边幅,枯褐色的头发被风吹得蓬松,一片片白色的头皮沾在灰色的肩上。
他一生不得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道道沟壑;他被人追杀,亲戚朋友见了他恨不得脚底抹油,他是“扫把星”一个……他活得不精彩,他活得很苍白。
但是,他有一个在全中国都响当当的名字。
他叫闻一多。
让岁月的时针回转到上个世纪初叶,让我们翻开历史的书卷,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
那个时候的闻一多先生一个普通的学者,他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兴趣浓厚。
时局动荡,军阀混战不休,纵使周围的环境如此恶劣,闻一多先生依然能保持一颗静心,心全神凝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在他人看来,闻一多的生活糟糕透了。
别人天天生活在灯红酒绿的世界中,闻一多却独守着一大摞发了黄的古籍奋笔疾书,这样的生活精彩吗?闻一多先生笑了,因为事实证明了一切。
埋头苦干的几年辛苦,终于凝结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累累硕果,为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原来,闻一多先生的生活是如此精彩!后来时局发展到了最危急的时候,社会更加动荡,军阀斗争愈演愈烈。
闻一多不再埋头苦干,他挺起胸,勇敢地站了出来,站在了反对反动派战斗最前沿!他不顾生命受到威胁,起草了一份又一份政治传单。
他的付出是在用生命做赌注的啊!他在大礼堂里慷慨陈辞、唾沫飞溅,大骂特务、叛徒,大骂在人民头上做威作福的军阀头子,骂得酣畅淋漓,骂得大快人心,骂得精彩极了。
他昂起头,挺起脸,慷慨激昂,长须飘飘走在了游行队伍的最前头!原来,闻一多先生是如此的精彩!他其貌不扬,但眼睛里透着睿智;他衣着不整,是因为他为了人民在怒吼!所以,我想对闻一多先生说:“闻一多先生,你的生活其实很精彩!”我眼中的闻一多作文篇2今天是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因为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要去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的故乡——浠水,去参观闻一多纪念馆。
闻一多爱国事迹(十篇)800字1秘书
闻一多爱国事迹(十篇)800字闻一多爱国事迹800字篇1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我眼中的闻一多,是一个从小就酷爱读书、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人。
他五岁入私塾读启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学前班,十岁到武昌就读于小学。
十三岁的时候他就以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清华度过了十年的学子生涯。
由此可见,闻一多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诗人,这绝非偶然,这跟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刻苦学习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我眼中的闻一多,是一位爱国诗人。
1919年五四运动时,闻一多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成为“五·四”运动中的开荒者之一,并代表清华学校出席全国学联大会。
1937年抗战开始,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决不剃去胡子,以此明志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后,他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是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他曾出版了诗集——《红烛》和《《死水》,在这两部诗集中,在他尖锐的文笔下,都深切表达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
由此可见,闻一名是一位爱国诗人也就足可见一斑了。
我眼中的闻一多,是一位视死如归的勇士。
1976年7月11日,著名教育家李公朴在昆明被特务暗杀,在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闻一多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
但闻一多毫无畏惧,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他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读到闻一多先生的这一句话,我不禁暗暗地替他捏了一把汗,一股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他明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相当危险的,最后的结果可能就像李公朴先生一样会被国民党杀害,但是他不怕,他视死如归,他跟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一样,身上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境界。
关于闻一多品格的演讲稿
关于闻一多品格的演讲稿闻一多,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品格是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榜样。
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对人性的思考,而他高尚的品格更是他作品的精神支柱。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闻一多品格的一些思考。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极具爱国情怀的文学家。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他的诗歌《再别康桥》中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种对祖国的眷恋和离别之情,让人感受到他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在他的散文作品中,也不乏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思考和关怀。
他的爱国情怀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懂得了作为一名文化人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
此外,闻一多先生还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家。
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执着让人钦佩。
他在教育理念上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能力。
他提倡“教学相长”,主张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他的这些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闻一多先生在教育事业上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教育典范。
闻一多先生的品格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他的一生坚守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他的品格高尚、正直、坚毅。
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秉持着对艺术的忠诚,对民族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关爱,对真理的追求。
他的品格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精神楷模,激励着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总之,闻一多先生的品格是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榜样。
他的爱国情怀、人文关怀和高尚品格,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学习闻一多先生,传承他的品格,让他的精神永远闪耀在我们心中。
谢谢大家。
关于闻一多的故事大全
关于闻一多的故事大全关于闻一多的故事大全导读:闻一多先生是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之一,是坚定的民主革命战士,他以短暂的一生,一拍震山河的豪气,谱写了一首“最完美、最伟大”的史诗。
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一个民主的斗士。
本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闻一多的故事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故事一闻一多是湖北省浠水县人。
他在私塾读书时,由于手不释卷,废寝忘食,还得了一个“书痴”的雅号呢!有一次,闻一多在室外看书,一条大蜈蚣沿着天井边缘爬到他的脚边,又爬到他的鞋上,眼看就要咬着脚了。
从旁经过的嫂子看到这种情景便惊叫起来:“蜈蚣咬你的脚啦!”闻一多以为是开玩笑,毫不在意,仍埋头读书。
幸亏侄儿眼疾手快,抓过一把笤帚把蜈蚣扫到了地上,接着又狠狠踩了两脚。
这一下可惹恼了闻一多。
他“呼”地站起来,责怪侄儿不该“胡打乱闹,扰乱他读书”。
家里人看到他那认真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起来,指着那条被踩死的毒虫说:“要不是这小鬼,你的脚早肿起来了!”闻一多低头一看,恍然大悟,他不好意思地自我解嘲说:“一条小虫,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说着,又捧著书钻进屋里读去了。
【感悟】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了闻一多读书时的专注。
故事二闻一多教子的故事曾经跟闻一多先生一起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的马学良先生曾经回忆起和闻一多教育子女时的“脚皮”事件。
那时每天记录完毕以后,回到宿营地,稻草铺在地上,闻一多先生老叫马学良同他一起整理文献。
他们点着蜡烛,整理完才睡觉。
闻一多先生总是支着一只脚,挑脚上的水泡。
挑完了,他把挑下来的脚皮,用一个小袋子装进去。
马学良很不解,从水泡上挑下来的脚皮可谓登不得大雅之堂,一般人避之而惟恐不及,可为什么闻先生却视之如珍宝呢?后来,马学良才知道闻一多先生这些脚皮的用处:等到它们集到满满一袋的时候,就将他们寄给自己的夫人和孩子。
为的是让孩子们记住闻先生所受的苦。
这苦既是国难当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所受的非人的煎熬,也是一个真正学者所必须具备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灯红酒绿奈我何”的优良素质。
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个人资料_闻一多人物评价
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个人资料_闻一多人物评价闻一多是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
下面就不妨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关于闻一多先生的生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闻一多的人物生平介绍青少年时期闻一多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今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
1912年十三岁时以复试鄂藉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
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入校时他的姓名是闻多,同学就用谐音的英文词widow(寡妇)给他起了绰号。
那时候,闻一多的革命主张是废姓,朋友间直呼其名,潘光旦便建议他改名为一多,他从善如流,立刻笑领了。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闻一多紧随校园运动的潮流。
他激清难捺,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8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
1922年3月,写成《律诗的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赴美留学1922年7月,他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进行学习,在专攻美术且成绩突出时,他更表现出对文学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对诗歌的酷爱。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关于闻一多的作文
《了不起的闻一多》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他叫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特别爱学习,他读了好多好多的书,懂得可多啦。
他还很勇敢,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他不怕困难,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敌人不让他说话,可他一点儿也不害怕,还是坚持表达自己的意见。
他写的诗也特别棒,那些诗就像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路。
闻一多先生真是太了不起啦,我们要向他学习。
《我知道的闻一多》
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讲讲闻一多。
闻一多是个很厉害的人哟!他很聪明,总是在思考怎么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他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爱,看到不好的事情,他就会站出来说。
比如说,当时社会很乱,很多人不敢说话,但是闻一多不怕,他勇敢地发声。
他还在教室里给学生们讲课,告诉大家要努力,让国家变得强大。
虽然有坏人想害他,可他一点儿也不退缩。
闻一多真的很棒,是我们的榜样!
《勇敢的闻一多》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讲的是勇敢的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他为了让大家知道真相,不停地努力。
哪怕有人威胁他,他也不害怕。
有一回,他在台上大声讲话,台下的坏人想捣乱,可他一点儿都不慌张,继续把想说的话说完。
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让我们的国家变好。
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着大家。
我们要记住闻一多先生,学习他的勇敢和坚持。
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诗词
闻一多先生的诗词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诗词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闻一多先生的诗词篇1也许(葬歌)闻一多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蔽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地飞。
【作者作品及背景】作者作品: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字友三、友山。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背景:在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南浠水,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
不久得知其妻子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匆匆返回家乡。
立瑛病情严重,不幸夭亡。
闻一多含悲写下这首诗。
【作品赏析】一落笔,诗人即用“也许”,虚化爱女夭亡的事实。
本着对女儿平日活泼娇憨情态的清晰记忆,诗人不忍接受女儿亡故的冰冷现实,他但愿爱女一如平日,只是娇哭既倦,香甜酣眠;本着对女儿的悉心呵护,诗人不许鹰啼蛙鸣、蝙蝠乱飞,以免搅扰女儿酣眠。
但臆想毕竟抹不掉事实,鹰啼蛙鸣、蝙蝠翻飞这些景象,还是把事实的冰冷浇入了诗人的心。
在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诗人强忍悲哀,张开温暖的臂膀,像以往呵护女儿的生一样,呵护着女儿的死,保其天真,护其安详。
第二节,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父爱,为女儿守望彼岸的宁静。
连阳光、清风,他都嫌怨;他要用一伞青松蔽护女儿的安眠。
但同时,阳光,清风,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反衬着死亡的冰冷沉寂;那一伞松荫,恰是爱女长眠于斯的标志。
关于闻一多相关的事例、挽联、人物评价
关于闻一多相关的事例、挽联、人物评价
闻一多的主要事迹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字友三。
他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在国内发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闻一多南迁,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并于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翌年出任民盟中央执委。
1946年7月15日,他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怒斥国民党特务,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暗杀。
他的主要著作有《红烛》《死水》等。
2009年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人物评价
毛泽东: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郭沫若:他(闻一多)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
散文家朱自清:抗战以前,他(闻一多)差不多是唯一有意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
瑞典汉学家马悦然:闻一多不光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是五四运动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
闻一多挽联:
闻道无论先后,先生皆楷模,乾坤天地一大儒
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
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
拍案而起激活千年似水
仗义无畏点燃树枝红烛
严谨地做却低调地说,以文为药.
高调地说更无畏地做,舍己为国.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名人评价闻一多的句子简短
名人评价闻一多的句子简短以下是 7 条关于名人评价闻一多的句子及例子:1. 闻一多先生,那简直是学界的璀璨之星啊!正如鲁迅是文学界的旗手一样,闻一多在学术领域熠熠生辉。
想想看,他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是多么令人敬佩!例子:那天我给朋友说闻一多先生,朋友立刻说,那可不是一般人啊,就像星星照亮夜空一样了不起!2. 郭沫若说闻一多是个伟大的学者,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呀!就好像说牛顿是物理学的巨人一样那么确凿。
他的贡献,谁能忽视呢?例子:大家讨论学者的时候,有人提到郭沫若对闻一多的评价,都纷纷点头认可,那就是铁一般的事实呀!3. 闻一多,那是怎样一种精神的象征啊!犹如贝多芬之于音乐,他在文化领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难道不是吗?例子:老师给我们讲闻一多的时候,激动地说,那简直就是和贝多芬一样牛的存在呀,我们也深受感染。
4. 朱自清对闻一多的赞誉那是发自内心的呀!好比夸赞自己最亲密的战友。
闻一多的才华和品格,不正是让人赞叹不已吗!例子:我读朱自清写闻一多的文章,那字里行间的敬佩之情,就跟夸赞贴心朋友一样真诚热烈!5. 闻一多先生对真理的追求,让人惊叹!就像夸父追日一样执着。
这样的人,能不让人敬仰吗?例子:大家在聊起那些为真理拼搏的人,有人就说,闻一多不就是像夸父一样的人嘛,太对了!6. 闻一多的影响力,那是深远的呀!可以类比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行动,真的太震撼了!例子:学者们探讨时说,闻一多的影响力,就跟孔子似的,那可不是说说而已呀,影响了好多人呢!7. 闻一多,他真的是时代的英雄啊!类似于谭嗣同为变法所做出的牺牲。
他的勇敢和坚定,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例子:在讨论英雄人物的时候,有人提到闻一多,马上有人回应,对呀,就像谭嗣同一样是大英雄呢!我的观点结论:闻一多先生以其卓越的才华、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赢得了众多名人的高度评价,他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的楷模。
关于闻一多的诗作
关于闻一多的诗作
闻一多,那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诗作,
就像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你想想看,他的,难道不像是一团燃烧着的、永不熄灭的火焰吗?
那热烈的情感,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点燃。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
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这一句句,不就是诗人在
向我们倾诉他内心最深处的激情吗?这就好比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突
然看到了一束希望的光。
再说,那简直是对黑暗社会最犀利的批判!“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这哪里是在写死水,这分明是在痛斥那腐朽不
堪的旧世界啊!这不就像一个愤怒的战士,挥舞着手中的剑,向着敌
人发出最勇猛的冲锋?
我觉得,闻一多的诗作不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他灵魂的呐喊,是
他对美好未来的热烈期盼。
他用诗歌做武器,为我们开辟出一条充满
光明的道路。
难道我们不应该铭记他、传颂他的诗作吗?
总之,闻一多的诗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
我们反复品味和学习。
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摘抄中关于闻一多
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摘抄中关于闻一多
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摘抄中关于闻一多的内容如下: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闻一多先生以生命为代价,庄严地捍卫自己的学术观点和信仰。
他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祖国。
他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将永载史册!
闻一多先生在1946年7月15日被暗杀后,举国震惊,举世悲痛!这是对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残害,这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这是蒋介石反动政府向全国人民宣战的罪恶暴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huá),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
同时创作旧体诗。
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一多先生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
他一开头便愤激地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
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接着,他详细地叙说了闻一多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
首先告诉人们,闻一多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
又详尽地介绍闻一多对神话、《楚辞》、《周易》、《诗经》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
他突出强调闻一多在学术上的伟大功绩,目的就在告诉人们国民党反动派残杀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学者,摧残了中国学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们对敌人更大的愤恨。
最后他悲愤地说: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们说要活到80岁,现在还不满48岁,竟惨死在那卑鄙恶毒的枪下!有个学生曾瞻仰他的遗体,见他“遍身血迹,双手抱头,全身痉挛”。
唉!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闻一多的全部遗著整理出版,这是对敌斗争的一种方法。
他在给学生王瑶写信说: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愤。
其遗稿拟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编成,设法付印。
后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闻一多的两次转向:1.由狂放归于沉静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从湖北乡间一户富裕人家来到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
1922年他赴美留学专攻美术。
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对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国近两年的时间里,闻一多耳闻目睹的都是阴谋、战争、屠杀,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他再也难抑悲愤,发表了《贡献》、《罪过》、《收回》、《你指着太阳起誓》、《心跳》、《一句话》等充满爱国激情和痛挞社会现实的诗歌。
但火山喷发之后,他又备感无奈,最终走了一条文人的传统老路,躲进书斋,钻入故纸堆,成了对世事过问无多仅求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
2.由“自由学者”转为斗士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
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
同时他本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迅速贫困化,使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
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
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
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
闻一多这样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
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
同时他急切地阅读各种左倾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
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中关于全延安只有“四个警察”的记述使他印象极为深刻,认为“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
他于1944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
从此,他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民主的运动中去。
当然在内心深处他对学术并不能完全忘怀,曾多次对人说自己感到有些空虚,希望实现政治民主之后便回到书房好好读十年、二十年书。
但这已无法实现了,1946年7月15日,他在勇敢地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后,便被暗杀于昆明街头。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留学。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
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
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
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
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
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
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著作书目《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899年11月24日出生。
1910年到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级小学读书。
1912年冬,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 22年7月,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学院美术系和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接受西洋美术教育。
其间对新文学特别是新诗产生浓厚的兴趣,1923年9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红烛》。
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
闻一多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
1944年初夏,向共产党人周新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周新民请求党组织后告诉闻一多,认为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运动中发挥作用。
1945年10月,蒋介石集团在昆明发动军事政变,从此,在昆明国民党反动派与爱国民主力量之间的斗争更为激烈。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6000余人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讲演晚会。
国民党反动当局动用武力包围校园,。
次日,国民党中央通渡缇谷槐嘣旒傩挛牛苤刚獯渭崾峭练松摇?6日,经民青、民盟和学联商定,发动昆明市3万学生举行总罢课,抗议国民党当局破坏群众集会的罪行。
12月1日,国民党云南地方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4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
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已极。
带领家属子女赴烈士灵堂祭奠,并亲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挽联。
他同罢联、民青负责人密切合作,全力支持罢联工作,对举行烈士入殓仪式、灵堂布置、成立治丧委员会、法律申诉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