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基本知识分析规范(ppt 40页)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培训ppt完整版

审计报告阶段
整理和分析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 见,出具审计报告。
常见问题和案例分析
常见问题
会计政策变更未充分披露、关联方交易 未按规定处理、虚增收入或利润等。
VS
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财务报告编制和审计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改进措 施和建议。例如,某公司因未充分披露会 计政策变更导致投资者误解,造成股价波 动;另一公司因关联方交易处理不当被监 管部门处罚。通过案例分析,强调财务报 告编制和审计的重要性和规范性要求。
信息与沟通
信息收集与传递、信息沟通与交 流。
内部环境
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 业文化等。
内部监督
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内部控制 评价、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 。
内部控制目标与原则
战略目标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经营目标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目标与原则
报告目标: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 信息真实完整。
实施计划制定
明确优化的具体目标、实 施步骤、时间表和资源需 求等,确保优化工作的顺 利进行。
优化方案实施
按照实施计划,逐步推进 优化方案的实施,确保各 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意识培养
01
在企业内部树立持续改进的观念,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
目标设定与评估
02
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和市场需求,设定合理的持续改进目标,并
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员工培 训、建立应急预案等。同时,应定期检查和调整风险应对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03
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
整理和分析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 见,出具审计报告。
常见问题和案例分析
常见问题
会计政策变更未充分披露、关联方交易 未按规定处理、虚增收入或利润等。
VS
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财务报告编制和审计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改进措 施和建议。例如,某公司因未充分披露会 计政策变更导致投资者误解,造成股价波 动;另一公司因关联方交易处理不当被监 管部门处罚。通过案例分析,强调财务报 告编制和审计的重要性和规范性要求。
信息与沟通
信息收集与传递、信息沟通与交 流。
内部环境
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 业文化等。
内部监督
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内部控制 评价、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 。
内部控制目标与原则
战略目标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经营目标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目标与原则
报告目标: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 信息真实完整。
实施计划制定
明确优化的具体目标、实 施步骤、时间表和资源需 求等,确保优化工作的顺 利进行。
优化方案实施
按照实施计划,逐步推进 优化方案的实施,确保各 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意识培养
01
在企业内部树立持续改进的观念,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
目标设定与评估
02
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和市场需求,设定合理的持续改进目标,并
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员工培 训、建立应急预案等。同时,应定期检查和调整风险应对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03
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② 风险特征是风险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表现。一般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不确定性。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未来环境认识的不充分性,导 致人们对未来事件结果不能完全确定。风险是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伴随物。不 确定性决定了风险的特定出现只是一种可能,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还有赖于 相关条件。 ●概率可预测性。风险是由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人们可以 通过经验和历史数据的分析来判断不确定性发生的概率。概率可预测性为风 险控制提供了量化的依据。 ●决策相关性。风险的发生是与行为决策密切相关的,不同的决策导致不同 的策略行为和管理手段,从而导致不同的风险结果。
观点4:风险“指特定客观情况下,特定期间内,某一结果(Outcome)发生之可能差 异程度而言,亦即指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变动程度而言,变动程度越大,风险却越 大;反之,则越小”[2]。
[1] Willims, C. Arther and Heins, Rechard M. :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Sixth Edition ),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9). [2] 宋明哲:《风险管理》,中华企业管理发行中心1984年版。
第7讲 基本规范解读、实施与操作 (风险评估1)
本讲我们重点阐述风险评估要素中的 风险评估概述和控制目标内容。
7.1 风险评估
7.1.1 风险评估
1.风险 (1)风险的定义
对风险的理解,择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观点1:根据《韦氏新国际大辞典》(Wiley Publishing第三版)的解释,风险 (Risk)有两层含义:其一,易变化的特性或状态,缺乏肯定性,即具有不确定性 (Uncertainty);其二,具有无常的、含糊的或未知性质的事物。
●不确定性。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未来环境认识的不充分性,导 致人们对未来事件结果不能完全确定。风险是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伴随物。不 确定性决定了风险的特定出现只是一种可能,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还有赖于 相关条件。 ●概率可预测性。风险是由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人们可以 通过经验和历史数据的分析来判断不确定性发生的概率。概率可预测性为风 险控制提供了量化的依据。 ●决策相关性。风险的发生是与行为决策密切相关的,不同的决策导致不同 的策略行为和管理手段,从而导致不同的风险结果。
观点4:风险“指特定客观情况下,特定期间内,某一结果(Outcome)发生之可能差 异程度而言,亦即指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变动程度而言,变动程度越大,风险却越 大;反之,则越小”[2]。
[1] Willims, C. Arther and Heins, Rechard M. :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Sixth Edition ),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9). [2] 宋明哲:《风险管理》,中华企业管理发行中心1984年版。
第7讲 基本规范解读、实施与操作 (风险评估1)
本讲我们重点阐述风险评估要素中的 风险评估概述和控制目标内容。
7.1 风险评估
7.1.1 风险评估
1.风险 (1)风险的定义
对风险的理解,择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观点1:根据《韦氏新国际大辞典》(Wiley Publishing第三版)的解释,风险 (Risk)有两层含义:其一,易变化的特性或状态,缺乏肯定性,即具有不确定性 (Uncertainty);其二,具有无常的、含糊的或未知性质的事物。
《内控知识讲座》课件

改进措施
针对过去内控存在的问题,该企业采取了优化流程、强化内部审计等措施。
持续改进
该企业建立了持续改进机制,不断审视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内控的未来发展
随着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内控将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应对,以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
风险管理导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内控将更加依赖于数字化工具和系统,实现更高效、精准的控制和管理。
风险评估
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为内部控制提供依据和支持。
内控的实践与案例
该企业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风险评估
该企业实施了一系列内部控制活动,包括授权审批、职责分离、内部审计等,以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活动
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并加强内部沟通,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数字化转型
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提高,内控将更加关注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
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将在内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自动化审计、智能识别和预警等。
内控将更加注重预防性控制
随着企业风险意识的提高,内控将更加注重预防性控制,减少事后补救的情况。
内控将更加关注企业战略目标
内控将更加紧密地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保障和支持。
总结词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贯彻执行,促进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它是一种管理机制,用于监督和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操作。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讲稿

•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 大中型企业。 •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 实施内部控制。 •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 有关规定执行。
3
企业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确保战略目标实现、 提高经营管理效果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 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 规有效遵循而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 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 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
31
第三章:内部会计控制
• • • • •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二)采购与付款控制 3、请购控制 (1)建立审批制度 (2)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
32
第三章:内部会计控制
• • • • •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二)采购与付款控制 4、审批控制 (1)建立审批制度 (2)明确审批权限
33
5
内部控制的原则
•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 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 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 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6
内部控制要素
•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 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 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 险应对策略。 •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 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 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 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 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3
企业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确保战略目标实现、 提高经营管理效果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 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 规有效遵循而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 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 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
31
第三章:内部会计控制
• • • • •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二)采购与付款控制 3、请购控制 (1)建立审批制度 (2)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
32
第三章:内部会计控制
• • • • •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二)采购与付款控制 4、审批控制 (1)建立审批制度 (2)明确审批权限
33
5
内部控制的原则
•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 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 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 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6
内部控制要素
•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 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 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 险应对策略。 •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 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 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 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 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企业内部控制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2019 17
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认识误区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案例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案例分析
2019 18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发展历程
• • • • • • • • 1978年国务院颁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提出“总会计师会签”制度 1984年财政部发布《会计人员工作规则》,要求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提出出纳人员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规范要求 198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重申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要求 1996年财政部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建立与健全包括内部牵制制 度在内的会计管理制度 1997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企业内部 控制与审计风险》,以便于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审计风险,保证执业质量 1999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000年 1月国家审计署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其中对 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当作“作业准则”予以明确 2000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 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019 7
各经理的意见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 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 效控制,是衡量内控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 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 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 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 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 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 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 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
-
9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 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 手,健全内部控制。(1)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 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 会负责。(2)注重加强内控知识的相关教育培训 。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控培 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 ,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控培训。
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认识误区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案例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案例分析
2019 18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发展历程
• • • • • • • • 1978年国务院颁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提出“总会计师会签”制度 1984年财政部发布《会计人员工作规则》,要求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提出出纳人员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规范要求 198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重申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要求 1996年财政部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建立与健全包括内部牵制制 度在内的会计管理制度 1997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企业内部 控制与审计风险》,以便于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审计风险,保证执业质量 1999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000年 1月国家审计署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其中对 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当作“作业准则”予以明确 2000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 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019 7
各经理的意见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 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 效控制,是衡量内控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 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 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 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 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 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 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 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
-
9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 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 手,健全内部控制。(1)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 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 会负责。(2)注重加强内控知识的相关教育培训 。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控培 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 ,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控培训。
企业内部控制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2019 7
各经理的意见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 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 效控制,是衡量内控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 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 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 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 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 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 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 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
2019 16
――董事长吴某:
• (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内部控制唯一目标的不恰 当。 理由: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包括经营目标,还包 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目标和合规目标。 • (2)由总会计师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集团内部控制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董事长对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负总责。 • (3)履行内控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 总经理负责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总经理也是监督的对象,监督机构应该向 董事会负责。
2019
-
10
——董事长吴某: 以上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三点意见:(1) 思想要统一。对集团公司而言,追求的是利润最 大化。一切制度安排都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 目标,包括内部控制。(2)组织要严密。我建议 由总会计师李某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 团内部控制,我和总经理全力支持和配合。(3) 监督要到位。应当成立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 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集团公司总经理负责,定 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
-
9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 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 手,健全内部控制。(1)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 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 会负责。(2)注重加强内控知识的相关教育培训 。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控培 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 ,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控培训。
各经理的意见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 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 效控制,是衡量内控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 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 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 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 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 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 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 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
2019 16
――董事长吴某:
• (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内部控制唯一目标的不恰 当。 理由: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包括经营目标,还包 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目标和合规目标。 • (2)由总会计师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集团内部控制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董事长对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负总责。 • (3)履行内控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 总经理负责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总经理也是监督的对象,监督机构应该向 董事会负责。
2019
-
10
——董事长吴某: 以上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三点意见:(1) 思想要统一。对集团公司而言,追求的是利润最 大化。一切制度安排都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 目标,包括内部控制。(2)组织要严密。我建议 由总会计师李某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 团内部控制,我和总经理全力支持和配合。(3) 监督要到位。应当成立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 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集团公司总经理负责,定 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
-
9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 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 手,健全内部控制。(1)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 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 会负责。(2)注重加强内控知识的相关教育培训 。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控培 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 ,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控培训。
企业内部控制培训课件PPT(共 128张)

专题二 企业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理论沿革和批判 2从企业治理的总体框架来理解内部控制的主
体定位 3企业集团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理论沿革和批判
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控制阶段 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阶段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一体化结构阶段 批判性思考
1.1内部牵制阶段
双人记帐制 借贷复式记帐法 柯氏会计词典的解释:
将各项经济业务按适当的货币价值计价,以使列入 财务报表;
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以便按照会计期间进行 记录;
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表述经济业务以及对有关内容 进行揭示。
1.5一体化结构阶段
19 9 2年 COSO提出了题为“内部控制——一体化结 构”的研究报告
1995年 审计准则委员会第7 8号《审计准则公告》 内部控制是一个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局和其他员工
内部牵制是指一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 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 计。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 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全部的方式进行组 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 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1.2内部控制阶段
1949年、审计程序委员会
“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
会计控制有组织计划和所有保护资产、保 护会计记录的可靠性或与此 有关的方法和程序 构成。
管理控制有组织计划和所有为提高经营效 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 执行或与此直接有关的方法和程序。
1.4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988年、审计准则委员会 第55号《审 计准则公告》
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了对实现特定
影响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为了对以下目标的实现 提供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 果;相关法律和法规的遵守。
1内部控制理论沿革和批判 2从企业治理的总体框架来理解内部控制的主
体定位 3企业集团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理论沿革和批判
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控制阶段 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阶段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一体化结构阶段 批判性思考
1.1内部牵制阶段
双人记帐制 借贷复式记帐法 柯氏会计词典的解释:
将各项经济业务按适当的货币价值计价,以使列入 财务报表;
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以便按照会计期间进行 记录;
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表述经济业务以及对有关内容 进行揭示。
1.5一体化结构阶段
19 9 2年 COSO提出了题为“内部控制——一体化结 构”的研究报告
1995年 审计准则委员会第7 8号《审计准则公告》 内部控制是一个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局和其他员工
内部牵制是指一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 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 计。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 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全部的方式进行组 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 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1.2内部控制阶段
1949年、审计程序委员会
“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
会计控制有组织计划和所有保护资产、保 护会计记录的可靠性或与此 有关的方法和程序 构成。
管理控制有组织计划和所有为提高经营效 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 执行或与此直接有关的方法和程序。
1.4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988年、审计准则委员会 第55号《审 计准则公告》
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了对实现特定
影响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为了对以下目标的实现 提供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 果;相关法律和法规的遵守。
内控5要素及流程PPT幻灯片课件

立
准 调 性 性 发报 审评 档
项
备 查 程 测 现告 计价 案
与 授
序试 及及
和 审
权
符详 计
合细 性审
建 议
测查
试
22
分析性程序及符合性测试
一、分析性程序(比较、比率和趋势分析) 二、描述和分析内部控制设计的恰当性 三、初步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23
审 计
审初 计步
分实 析质
审审 后审 审 计计 续计 计
25
审 计
审初 计步
分实 析质
审审 后审 审 计计 续计 计
立
准 调 性 性 发报 审评 档
项
备 查 程 测 现告 计价 案
与 授
序试 及及
和 审
权
符详 计
合细 性审
建 议
测查
试
26
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
1、审计发现 审计人员应用书面文字、相关图表等详细阐 述相关的审计发现,审计人员成文的审计发 现应有相关的审计证据来支持。
常 规 持 日常监督 续 的
基础 补充
有 针 专项监督 对 性
同时应当制定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对于发现的内控缺
陷,应及时制定修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
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14
15
审 计
审初 计步
分实 析质
审审 后审 审 计计 续计 计
立
准 调 性 性 发报 审评 档
项
备 查 程 测 现告 计价 案
建 议
测查
试
28
审计报告
一、审计复核与监督 二、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编写意见交换 稿 三、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四、编制正式的审计报告 五、审核并报送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课件PPT(共 108张)

(四)授权审批要有责任
授权审批要遵循权责一致原则,授权人和被授权人所拥有的 权力应当与其所承担的责任相互适应。既不能拥有权力,而不 承担责任;也不能只承担责任,而不授予权力。
(五)授权审批要有监督
绝对权力必然产生绝对腐败。因此,企业所有拥有权力的人 员和岗位都要接受有效的监督,都要实现有效的控制。
五、授权审批控制的内容
第二节 内部控制方法
第二、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 ①授权审批的范围;②授权审批的层次;③
授权审批的程序;④授权审批的责任。
一、授权审批控制的含义
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员工在办理各项 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才能实施,业 务经办人员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 担责任,并履行相关审批程序。授权审批 控制可细分为授权控制和审批控制。
1.控制实体假设
控制实体是指内部控制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部 门
2.可控性假设
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对控制客体所实施的控制
3.复杂人性假设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对人进行约束和激励的一 种机制
4.不串通假设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即不相容职务 恰当分离,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一人单独从 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的机会
表2-1 日常业务活动中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举例
业务活动
不相容职务
分离原则
1.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出纳人员 不得由一人 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 办理货币资
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 金业务的全
工作;
过程。
货币资金 业务
2.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 3.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分离; 4.支票审核职务与支票签发职务分离, 支票签发职务由出纳担任,其他会计
授权审批要遵循权责一致原则,授权人和被授权人所拥有的 权力应当与其所承担的责任相互适应。既不能拥有权力,而不 承担责任;也不能只承担责任,而不授予权力。
(五)授权审批要有监督
绝对权力必然产生绝对腐败。因此,企业所有拥有权力的人 员和岗位都要接受有效的监督,都要实现有效的控制。
五、授权审批控制的内容
第二节 内部控制方法
第二、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 ①授权审批的范围;②授权审批的层次;③
授权审批的程序;④授权审批的责任。
一、授权审批控制的含义
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员工在办理各项 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才能实施,业 务经办人员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 担责任,并履行相关审批程序。授权审批 控制可细分为授权控制和审批控制。
1.控制实体假设
控制实体是指内部控制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部 门
2.可控性假设
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对控制客体所实施的控制
3.复杂人性假设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对人进行约束和激励的一 种机制
4.不串通假设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即不相容职务 恰当分离,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一人单独从 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的机会
表2-1 日常业务活动中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举例
业务活动
不相容职务
分离原则
1.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出纳人员 不得由一人 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 办理货币资
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 金业务的全
工作;
过程。
货币资金 业务
2.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 3.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分离; 4.支票审核职务与支票签发职务分离, 支票签发职务由出纳担任,其他会计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88页PPT

2024/2/8
9
❖ 美国2001年至2002年度所爆发的各项公司丑闻事件中,企业 管理阶层无疑应当负有最主要的责任,因而,该法案的主要内 容之一就是明确公司管理阶层责任(如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 估等)、尤其是对股东所承担的受讬责任,同时,加大对公司
管理阶层及白领犯罪的刑事责任。企业会计人员以及外部审计人员 在这些事件中的负面作用,不容否定,比如,安然通过复杂的特殊 目的主体安排,虚构利润、隐瞒债务;而世界通讯则是赤裸裸的假 账,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成为该法案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法案 的要求包括:
2024/2/8
2
浏览世界经济发展史,少数企业因成功经营成为百年老店,而大部分 企业则以失败、破产而告终。
而企业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则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有 的企业来的快些罢了。下述一些企业就是如此:
(1)1995年2月,英国巴林银行由于交易员的个人行为在股指期货投 资中损失13.3亿美元;
(2)1997年日本八百半公司破产;
(8)2004年12月,长虹集团发布首次预亏财务报告,主要原因 是美国AFEX六年累计欠款4.67亿美元,预计无法收回,导致巨额 损失;
(9)2004年12月,伊利集团高管郑俊怀等5人因挪用巨额 公款谋取私利被捕,造成股价大跌;
(10)2005年1月,大鹏证券挪用客户保证金,被破产清算;
(11)2005年10月,中储铜事件爆出,中国的期货铜交易巨 额亏损达数亿美元;
❖ 1992年Treadway委员会经过多年研究,针对公司行政总裁、其他高 级执行官、董事、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内部控制进行高度概括, 发布《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报告,即通称的COSO报告。
2024/2/8
15
❖ 报告共分四部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务指南与讲解PPT文档共84页

• 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使企业健全企 业内部控制规范
• 总之,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经济社 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新形势下监管部门落实科 学发展观、服务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1.3 原则
• 企业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需要企业 内部控制规范
• 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可靠,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需要企业内部 控制规范
经营者及员工素质于一体的人文氛围的集 合,它是企业在较长期内逐步培育提炼而 形成的。
2.2.4 企业文化
•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 凝聚人心,形成共识,有利于经营目标的
实现 •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帮助企业一次次渡
过难关,促进企业长盛不衰 • 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一种无形的控制
与管理,成本低,效果好 • 激发潜能,实现企业增值
• 二、董事会有效性的判断 • 权责分明,建立制衡与问责制度 • 建立并实施独立董事制度 • 关注“内部人控制” •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 完善的信息传递与披露制度
2.1.2.1董事会
• 三、董事会的规模 利普顿建议董事会规模 限制在10人以内,最好是8-9人。
• 四、董事会构成 内部董事(公司雇员) 和外部董事(非公司雇员),外部董事又可分 为独立外部董事和关联外部董事。
1.1 .2目标
• 战略目标 • 经营目标
果上
• 报告目标 • 合规目标
制定其他目标的前提 体现在资产安全和提高企业资产经营效率与效
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 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1.2 必要性
• 企业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需要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 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可靠,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需要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 总之,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经济社 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新形势下监管部门落实科 学发展观、服务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1.3 原则
• 企业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需要企业 内部控制规范
• 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可靠,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需要企业内部 控制规范
经营者及员工素质于一体的人文氛围的集 合,它是企业在较长期内逐步培育提炼而 形成的。
2.2.4 企业文化
•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 凝聚人心,形成共识,有利于经营目标的
实现 •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帮助企业一次次渡
过难关,促进企业长盛不衰 • 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一种无形的控制
与管理,成本低,效果好 • 激发潜能,实现企业增值
• 二、董事会有效性的判断 • 权责分明,建立制衡与问责制度 • 建立并实施独立董事制度 • 关注“内部人控制” •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 完善的信息传递与披露制度
2.1.2.1董事会
• 三、董事会的规模 利普顿建议董事会规模 限制在10人以内,最好是8-9人。
• 四、董事会构成 内部董事(公司雇员) 和外部董事(非公司雇员),外部董事又可分 为独立外部董事和关联外部董事。
1.1 .2目标
• 战略目标 • 经营目标
果上
• 报告目标 • 合规目标
制定其他目标的前提 体现在资产安全和提高企业资产经营效率与效
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 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1.2 必要性
• 企业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需要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 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可靠,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需要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国企银行合规内控管理培训ppt

合规风险管理
职业银行家的工作不是躲避风险,而在 于积极地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并通过 风险管理创造价值 合规是银行安身立命之本。合规经营不 一定没有风险,但不合规一定有风险。
合规基本概念
➢ 合规管理,是银行一项核心的 风险管理活动,是银行有效识 别合规风险,主动避免违规事 件发生,主动采取各项纠正措 施和适当的惩戒措施,持续修 订相关制度及详尽描述具体做 法的岗位手册,有效管理合规 风险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我行合规管理工作实践 合规管理运行体系
合规绩效考核 综合绩效考核 平衡计分卡
我行合规管理工作实践 合规管理运行体系
合规风险识别和评估 合规审查(新制度、新产品、新流程) 合规咨询 预警 许可证照、知识产权、关联交易管理
我行合规管理工作实践
合规管理运行体系
合规问责 对于违规、违法事件,应当按照职责分工 由内审部门或者监察保卫部启动处理程序, 按照《中国光大银行问责管理办法》进行 问责处理。 对于违规、违法事件处理过程中涉及性质 论证、责任界定等需要合规管理部门协助 的工作,合规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介入。 xxcn
金库管库员马向景盗取金库5100万元。处理结果: 主犯任晓峰、马向景被判死刑,其他几名与有关的 犯罪嫌疑人也被判处有期刑期。 省分行行长引咎辞 职,省分行主管会计工作、保卫工作的副行长,邯 郸分行行长、主管会计以及主管保卫工作的副行长 等被免职,邯郸分行现金管理中心在岗员工全部下 岗接受审查。
合规基本概念
合规基本概念
合规
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相关的法律、行 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 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 操守相一致
合规管理
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 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第二部分
内部控制发展与国际趋同
一、内部控制初始阶段 ——内部牵制法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以前
内部牵制的三大要素与四个重点
职责分工
实物牵制
会计记账 人员轮换
内部牵制
机械牵制 体制牵制 簿记牵制
9
二、内部控制建设阶段 ——制度二分法
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之间,内部控制划 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的内 涵开始扩张与延伸。
2008年12月31日、2009年1月8日、 2009年1 月16日又分别以财会便[2008]60号、财会便 [2009]4号、财会便[2009]6号发出关于征求内 部控制应用指引或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意见的 通知。
4
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 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目 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 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3
征求意见正在抓紧进行
财办会[2008]7号发出“关于征求《企业内部控 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 《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意见的通知”。
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外部因素来看待,而是 将其视为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突出会计制度控制作用,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确 认、归集、分类、分析、登记和编报的方法等。
11
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要素五分法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 的由美国会计学会(AAA)、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财务 经理协会(FEI)和管理会计学会(IMA)等组织 参与的发起组织成立了美国科索委员会(简称 COSO),并提交了一分举世瞩目的研究报告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也称《内部控制综 合框架》),该报告在1994年进行了增补。
等
业分
务支
部
机
公门
构
风险评估
司
风险反应
控制活动制八要素与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内部环境 目标制定 事项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 控制活动 信息沟通 监控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沟通 监控
17
失控案例不断爆光,风险管理警钟常鸣
1994年德国MGRM集团高息筹资投资石油期货损失13亿美元; 1994年美国加州橘郡财务长雪铁龙以政府名义筹资,投资票据亏损 18亿美元导致橘郡政府破产; 1995年里森私设账外账,投资日经期货指数损失14亿美元,直接 导致巴林银行破产; 1996年住友商事有色金属业务部长滨中泰男违反公司规定,从事铜 的非法交易长达10年,造成了18亿美元的亏损; 2001年的美国安然能源公司因虚假经营、虚构利润、隐瞒亏损而导 致破产,从而引发作为世界“五大”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终结。 2002年世界通信公司被揭露涉嫌虚报巨额利润,仅2001年到 2002年第一季度,世界通信公司凭空捏造出38.52亿美元利润…… 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规操作 给银行造成了近50亿欧元的损失……
12
COSO报告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 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 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 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重大突破:一是强调风险评估在内部控制中的重 要作用;二是强调信息与沟通是强化内部控制的 重要途径;三是强调对内部控制系统本身的监控 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该研究报告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 度来认识,描述的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构成要素、 原则与概念。该框架集中关注风险管理,为董事 会与管理层识别风险、规避陷阱、把握机遇、增 加股东价值提供了清晰的指南。
15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标
标
标
标
目
目
目
目
子
略
营
告
法
公
战
经
报
合
司
内部环境 目标制定 事项识别
企业内部 控制现状
企业内部控制鉴证
内部控制评估报告
5
人需要体检是为了防范疾病与自我保健, 企业进行体检是为了防范风险与可持续发展。 《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是企业体检标准; 《评价指引》是企业进行“自我体检”
——应当具有自觉性和持续性; 《鉴证指引》属于“外部体检”
——应当更具有专业性和公正性。 企业内控规范是为企业构筑防范风险“防火墙”。
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使用“内部会计 控制”作为根除经济危机中虚假会计信息 泛滥的根本措施之一。内部会计控制作为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开始引起管理当 局的高度关注。
10
三、内部控制发展阶段 ——结构三分法
20世纪80年代之后至90年代,内部控制由偏重 研究具体的控制程序和方法发展成为对内部控制 系统的全方位研究,其突出的变化和重要成果是 日益重视对控制环境的研究。在结构上由控制环 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
13
三个层面、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内部控制框架
果靠规
效可法
率表守
效报遵
公
监控
司 部层
信息与沟通 控制活动
作 业 层
门 层 面
面
面
风险评估
内部环境
14
五、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阶段 ——要素八分法
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 理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是科索委员会于2004年9 月2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 整合框架》(又称《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
企业应以管控风险求稳健扩张。企业风险管理最核 心的目标是要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6
我国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基本目标
总结我国经验,借鉴国际惯例,有效利用国 际国内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通过三 到五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一套以防范风险和控制 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的内 部控制制度体系,以及以监管部门为主导、各单 位具体实施为基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咨 询服务为支撑、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内 部控制实施体系,推动公司、企业和其他非营利 组织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不断提高经 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新变化与新要求
•李 敏
第一部分
新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新的企业内部控制文件已经发布
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 会、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 同时设立了由86位专家组成的内部控制咨询委员会。
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规范 的征求意见稿。
第二部分
内部控制发展与国际趋同
一、内部控制初始阶段 ——内部牵制法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以前
内部牵制的三大要素与四个重点
职责分工
实物牵制
会计记账 人员轮换
内部牵制
机械牵制 体制牵制 簿记牵制
9
二、内部控制建设阶段 ——制度二分法
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之间,内部控制划 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的内 涵开始扩张与延伸。
2008年12月31日、2009年1月8日、 2009年1 月16日又分别以财会便[2008]60号、财会便 [2009]4号、财会便[2009]6号发出关于征求内 部控制应用指引或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意见的 通知。
4
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 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目 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 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3
征求意见正在抓紧进行
财办会[2008]7号发出“关于征求《企业内部控 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 《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意见的通知”。
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外部因素来看待,而是 将其视为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突出会计制度控制作用,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确 认、归集、分类、分析、登记和编报的方法等。
11
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要素五分法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 的由美国会计学会(AAA)、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财务 经理协会(FEI)和管理会计学会(IMA)等组织 参与的发起组织成立了美国科索委员会(简称 COSO),并提交了一分举世瞩目的研究报告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也称《内部控制综 合框架》),该报告在1994年进行了增补。
等
业分
务支
部
机
公门
构
风险评估
司
风险反应
控制活动制八要素与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内部环境 目标制定 事项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 控制活动 信息沟通 监控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沟通 监控
17
失控案例不断爆光,风险管理警钟常鸣
1994年德国MGRM集团高息筹资投资石油期货损失13亿美元; 1994年美国加州橘郡财务长雪铁龙以政府名义筹资,投资票据亏损 18亿美元导致橘郡政府破产; 1995年里森私设账外账,投资日经期货指数损失14亿美元,直接 导致巴林银行破产; 1996年住友商事有色金属业务部长滨中泰男违反公司规定,从事铜 的非法交易长达10年,造成了18亿美元的亏损; 2001年的美国安然能源公司因虚假经营、虚构利润、隐瞒亏损而导 致破产,从而引发作为世界“五大”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终结。 2002年世界通信公司被揭露涉嫌虚报巨额利润,仅2001年到 2002年第一季度,世界通信公司凭空捏造出38.52亿美元利润…… 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规操作 给银行造成了近50亿欧元的损失……
12
COSO报告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 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 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 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重大突破:一是强调风险评估在内部控制中的重 要作用;二是强调信息与沟通是强化内部控制的 重要途径;三是强调对内部控制系统本身的监控 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该研究报告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 度来认识,描述的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构成要素、 原则与概念。该框架集中关注风险管理,为董事 会与管理层识别风险、规避陷阱、把握机遇、增 加股东价值提供了清晰的指南。
15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标
标
标
标
目
目
目
目
子
略
营
告
法
公
战
经
报
合
司
内部环境 目标制定 事项识别
企业内部 控制现状
企业内部控制鉴证
内部控制评估报告
5
人需要体检是为了防范疾病与自我保健, 企业进行体检是为了防范风险与可持续发展。 《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是企业体检标准; 《评价指引》是企业进行“自我体检”
——应当具有自觉性和持续性; 《鉴证指引》属于“外部体检”
——应当更具有专业性和公正性。 企业内控规范是为企业构筑防范风险“防火墙”。
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使用“内部会计 控制”作为根除经济危机中虚假会计信息 泛滥的根本措施之一。内部会计控制作为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开始引起管理当 局的高度关注。
10
三、内部控制发展阶段 ——结构三分法
20世纪80年代之后至90年代,内部控制由偏重 研究具体的控制程序和方法发展成为对内部控制 系统的全方位研究,其突出的变化和重要成果是 日益重视对控制环境的研究。在结构上由控制环 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
13
三个层面、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内部控制框架
果靠规
效可法
率表守
效报遵
公
监控
司 部层
信息与沟通 控制活动
作 业 层
门 层 面
面
面
风险评估
内部环境
14
五、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阶段 ——要素八分法
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 理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是科索委员会于2004年9 月2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 整合框架》(又称《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
企业应以管控风险求稳健扩张。企业风险管理最核 心的目标是要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6
我国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基本目标
总结我国经验,借鉴国际惯例,有效利用国 际国内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通过三 到五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一套以防范风险和控制 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的内 部控制制度体系,以及以监管部门为主导、各单 位具体实施为基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咨 询服务为支撑、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内 部控制实施体系,推动公司、企业和其他非营利 组织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不断提高经 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新变化与新要求
•李 敏
第一部分
新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新的企业内部控制文件已经发布
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 会、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 同时设立了由86位专家组成的内部控制咨询委员会。
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规范 的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