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 第一章讲义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第1章)

高电压技术(第1章)

极化、电导和损耗:在外加电压相对较低(不超 过最大运行电压)时,电介质内部所发生的物理 过程。
这些过程发展比较缓慢、稳定,所以一直被 用来检测绝缘的状态。此外,这些过程对电介质 的绝缘性能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击穿:在外加电压相对较高(超过最大运行电压) 时,电介质可能会丧失其绝缘性能转变为导体, 即发生击穿现象。
离子式结构的固体电介质的体积电导则主要 由离子在热运动影响下脱离晶格移动所形成。
影响固体电介质体积电导的主要因素 电场强度
场强较低时,加在固体介质上的电压与流过 的电流服从欧姆定律。场强较高时,电流将随电 压的增高而迅速增大。
因固体介质发生碰撞游离的场强高,在发生 游离前阴极就能发射电子,形成电子电导,故流 过固体介质的电流不存在饱和区。 温度
荷。
二、电介质极化的概念和极化的种类
极化:无论何种结构的电介质,在没有外电场 作用时,其内部各个分子偶极矩的矢量和平均 来说为零,电介质整体上对外没有极性。
当外电场作用于电介质时,会在电介质沿 电场方向的两端形成等量异号电荷,就像偶极 子一样,对外呈现极性,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 的极化。
电介质极化的四种基本形式:
温度升高时,体积电导按指数规律增大。 杂质
杂质含量增大时,体积电导也会明显增大。
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主要是由附着于介质表 面的水分和其他污物引起的。
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与介质的特性有关:
亲水性介质,容易吸收水分,水分可以在其表 面形成连续水膜,如玻璃、陶瓷就属此类。
憎水性介质,不容易吸收水分,水分只能在其 表面形成不连续的水珠,不能形成连续水膜,如石 蜡、硅有机物就属此类。
电负性相等或相差不大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相 互作用时,原子间则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 这种化学键就称为共价键。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PPT课件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PPT课件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夹层式极化:使夹层电介质分界面上出现电 荷积聚的过程。由于夹层极化中有吸收电 荷,故夹层极化相当于增大了整个电介质 的等值电容。 夹层式极化的特点:极化过程缓慢;是非弹 性的;只有在直流电压下或低频电压作用下 ,极化才能呈现出来,有能量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 极化、 电导和损耗
• 要求
熟悉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电 导和损耗等物理现象,以及它们在工程上 的合理应用。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知识点 ●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概念 ● 各类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特 点 ● 相对介电常数εr ● 电介质的等值电路 ● 介质损失角正切tanδ ● 电介质极化、电导和损耗在工程上的 意义
定义:无外电场时对外不显电性。外电场 作用下由于电子发生相对位移而发生极 化。 特点:极化过程时间极短,约10-14~10-15 s ;极化是弹性的,无能量损耗;与电源 频率、温度无关。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图1-2 离子式极化示意图
定义:发生于离子结构的电介质中。正常 对外不呈现极性,在外电场作用下正、 负离子偏移其平衡位置,使介质内正、 负离子的作用中心分离,介质对外呈现 极性。 特点:时间极短,约10-12~10-13s;极化是 弹性的,无能量损耗;极化程度与电源 频率无关,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增加。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相对介电常数εr
它是表征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 的物理量
εr的值由电介质的材料 决定,并且与温度、频 率等因素有关。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高电压技术 第一章第二节 电子崩

高电压技术 第一章第二节 电子崩
的碰撞电离次数平均值。 即是一个电子在单位长度行程内新电离出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

注意: α必须是电子发生碰撞且电离的次数,若电子只发生
了碰撞没有导致电离则不能计入α中。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EEI
We are located in CHENGDU
Sichuan University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一.气体放电的概念
气体放电——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
1. 正常状态:优良的绝缘体。
在一个立方厘米体积内仅含几千个带电粒子,但这些 带电粒子并不影响气体的绝缘。 空气的利用:架空输电线路个相导线之间、导线与地 线之间、导线与杆塔之间的绝缘;变压器相间的绝缘等。
Sichuan University
α过程的分析(电子崩的计算)
第二节 电子崩
③ 途中新增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n
n na n0 n0 (e αd 1)
na
④ 电子电流增长规律 将式 n n0e x 两边乘以电子电荷qe
式中:I0—初始电子引起的初始电流

d
I I 0e αx
λe
e e e 式中:A、B—与气体种类有关的常数; E—电场强度; e e P—气体压力。
1


xi
xi
ui E
1

ui e E
APe
e
T P 1 当气温不变时, AP , Aui B
e ∝

BP E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EEI

高电压技术全套ppt课件

高电压技术全套ppt课件
弱电场——电场强度比击穿场强小得多 会出现:极化、电导、介质损耗等。
强电场——电场强度等于或大于放电起始场强或击穿 场强:
会出现:激励、电离导致放电、闪络、击穿等。
原子的激励
激励(激发)——原子在外界因素(电场、高温等) 的作用下,吸收外界能量使其内部能量增加,原子 核外的电子将从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上跳到离原子 核较远的轨道上去的过程。
电离能(Wi)——使稳态原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 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电子伏
eV)
1eV=1V×1.6×10-19C=1.6×10-19J(焦耳)
1V电压
qe:电子的电荷(库伦)
注意 原子的电离过程产生带电粒子。
原子的激励与电离的关系
➢ 原子发生电离产生带电粒子的两种情况:
带电质点(电子、负离子或正离子)
一、带电质点的产生 二、带电质点的消失
一、带电质点的产生
带电质点的来源:游离 1.定义 游离:中性质点获得外界能量分解出带电质点的过程。 游离能(Wi) :使中性质点发生游离所需的能量。 2.游离的分类 (一)空间游离:碰撞游离、光游离、热游离。 (二)表面游离:热电子发射、二次发射、光发射、
1、电介质的分类
A:按介质形态分: ➢ 气体电介质 ➢ 液体电介质 ➢ 固体电介质
其中气体最常见。气体介质同其它介质相比,具有在 击穿后完全的绝缘自恢复特性(自恢复绝缘),故应用 十分广泛。
输电线路以气体 作为绝缘材料
变压器相间绝缘以 液体(固体)作为
绝缘材料
电缆是用 固体介质 作为绝缘
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 它复合介质。由于气体绝缘介质不存在老化的问题,在击穿 后也有完全的绝缘自恢复特性,再加上其成本非常廉价,因 此气体成为了在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绝缘介质。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第五节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第五节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
02
⑵放电时间
03
⑶阴极材料的影响
⑴放电外形
01
光子
第五节 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
返回
⑵ 正流注
条件:当外加电压=击穿电压
二次电子崩中的电子进入主电子崩头部的正空间电荷区(电场强度较小),大多形成负离子。大量的正、负带电质点构成了等离子体,这就是正流注
① 正流注体的形成
1:主电子崩; 2:二次电子崩; 3:流注
流注通道导电性良好,其头部又是二次电子崩形成的正电荷,因此流注头部前方出现了很强的电场
第五节 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
气体击穿的流注放电理论
对象:工程上感兴趣的压力较高的气体击穿,比如雷电放电并不存在金属电极,因而与阴极上的γ过程和二次电子发射根本无关。 特点:认为电子碰撞电离及空间光电离是维持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并强调了空间电荷畸变电场(使原来均匀的电场变成了不均匀电场)的作用 放电过程
均匀电场E0
电子崩头部 电场明显增强,电离过程强烈,有利于发生分子和离子的激励现象,当它们回复到正常状态时,发射出光子。
崩头内部正负电荷区域 电场大大削弱,但电子和正离子浓度却是最大,有助于发生复合过程,发射出光子。
大大加强了崩头及崩尾的电场,削弱了崩头内正、负电荷区域之间的电场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汇报人姓名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第二节 电子崩
第三节 自持放电条件
第四节 起始电压与气压的关系
第五节 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电
一旦形成流注,放电就进入了新的阶段,放电可以由本身产生的空间光电离而自行维持,即转入自持放电; 如果电场均匀,间隙就将被击穿。所以流注形成的条件就是自持放电条件,在均匀电场中也就是导致击穿的条件。

《高电压技术一》PPT课件

《高电压技术一》PPT课件

2、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中出现的电气现象: 弱电场——电场强度比击穿场强小得多 如:极化、电导、介质损耗等。 强电场——电场强度等于或大于放电起始场 强或击穿场强: 如:放电、闪络、击穿等。
强电场下的放电、闪络、击穿等电气现象是 我们本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3、几个基本概念
击穿: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由绝缘状态突变为 良导电状态的过程。 放电:特指气体绝缘的击穿过程。
电气设备中常用的气体介质 : 空气、压缩的高电气强度气体(如SF6) 纯净的、中性状态的气体是不导电的,只有气体中出现
了带电粒子(电子、正离子、负离子)后,才可能导电, 并在电场作用下发展成各种形式的气体放电现象。
辉光放 火花放电(雷闪)

大气压力下。
气压较低, 电源功率较小时, 电源功率很小时, 间隙间歇性击穿, 放电充满整个间隙。 放电通道细而明亮。
称为气体的电气强度,通常称之为平均击穿场强。
击穿场强是表征气体间隙绝缘性能的重要参数。
1、电介质的分类
按物质形态分:
➢气体电介质 ➢液体电介质 ➢固体电介质 其中气体最常见。气体介质同其它介质相比,具有在 击穿后完全的绝缘自恢复特性,故应用十分广泛。
按在电气设备中所处位置分:
外绝缘: 一般由气体介质(空气)和固体介质(绝缘子 )联合构成。 内绝缘: 一般由固体介质和液体介质联合构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2)电离的四种形式
• 电子要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则必须给予其能量。能量来源的不同 带电粒子产生的方式就不同。
• 因此,根据电子获得能量方式的不同,带电粒子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精品课件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精品课件

反映了带电质点自由运动的能力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带电质点的迁移率
正离子
电子
负极
正极
E
迁移率
V μ=
E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激励、电离和复合
原子核 基态电子 激励
复合
电离能
电离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激励、电离和复合
气体 N2 O2 CO2 SF6 H2 H2O
热电子发射
1 2
mv2
≥Wt
E
正极Leabharlann .1.2 带电粒子的产生源于电极
强场发射
E
负极
电场阈值 108V / m
真空中、高压气体中、液体中、固体中
正极
负极
1.1.3 负离子的形成
1 2
mv2
< Wt
E
气体分子要有很高的电负性
正极
1.1.3 负离子的形成
电子亲和能
元素 F Cl Br I
电子亲合能(eV) 4.03 3.74 3.65 3.30
相关学术术语
平均自由行程 带电质点的迁移率 激励 电离 复合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质点的平均自由行程
:一个带电质点在向前行进1cm距离内,发生碰撞 次数的倒数 。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质点的平均自由行程
的性质
λ∝ T P
受温度和气压影响
电子的要比分子和离子的大得多
电负性值 4.0 3.0 2.8 2.5
1.1.4 带电质点的消失
扩散

复合
负极
正极 中和
E
带电粒子消失的三条途径:复合、扩散和中和

(2021)高电压技术第一章概要正式版PPT资料

(2021)高电压技术第一章概要正式版PPT资料

第一章 气体的放电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 第二节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 第三节 空气气隙在各种电压下的击穿特性 第五节 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第六节 沿面放电及防污对策
第一节 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
主要内容: 一、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 二、汤逊理论 三、巴申定律 四、流注理论 五、强电负性气体自持放电的条件
dK
K=10.5( SF 6 )—电子崩中电子的临界值取对数
第二节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
主要内容: 一、稍不均匀电场的放电特点 二、极不均匀电场中的电晕放电现象 三、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
Dd
稍均匀 (d<=2D时) 极不均匀 (d>4D时)
一. 稍不均匀电场
当d<=2D时,稍不均匀,电晕放电不稳定,一旦出现, 气隙立即被击穿。f<2
α系数—电子崩过程(α过程) β系数—离子崩过程(β过程) γ系数—离子崩达到阴极后引起阴极发射二次电子的过程
(γ过程)
二、汤逊理论
3.均匀场中电子崩的计算
dnndxdndx
n
n ed -α过程电子崩的电子 ed 1 -β过程中产生的离子崩中的正离子数
ed1 -γ过程又在阴极上释放出二次电子数
一、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
1、非自持放电
图1-1测定气体间隙的电压和电流
其过程如下: oa-初始阶段 ab-(良好 性能) bc-(碰撞电离↑)→带电离子↑ cs-气体间隙击穿,电流急剧增加 当U<U0时I很小,需外电离因素才能维持,称其为非自持放电阶段
一、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
2、自持放电区 当U> U0 时,电流剧增,此时气隙中电流过程只靠外施电压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课件.ppt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课件.ppt
• 这些电离强度和发 展速度远大于初始
电子崩的二次电子
崩不断汇入初崩通
道的过程称为流注。
流注条件
• 流注的特点是电离强度很大和传播速度很快, 出现流注后,放电便获得独立继续发展的能 力,而不再依赖外界电离因子的作用,可见 这时出现流注的条件也就是自持放电的条件。
• 流注时初崩头部的空间电荷必须达到某一个临界 值。对均匀电场来说,自持放电条件为:
n
n0
e
dx
0
n n0ed
• 途中新增加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应为:
n na n0 n0 (ed 1)
• 将等号两侧乘以电子的电荷qe ,即得 电流关系式::
I I0ed I0 n0qe
一旦除去外界电离因子?
(三)自持放电与非自持放电
在I-U曲线的BC段 一旦去除外电离因素,
气隙中电流将消失。 外施电压小于U0时 的放电是 非自持放 电。
• 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 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 子;
• 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 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 分子。
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 汤逊理论 • 流注理论 • 巴申定律
一 汤逊气体放电理论
1. 电子崩
• 电子崩的形成过程 • 碰撞电离和电子崩引起的电流 • 碰撞电离系数
一、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一)自由行程长度
气体中存在电场时, 粒子进行 热运动和 沿电场定向运动
• 各种粒子在气体中运动时 不断地互相碰撞,任一粒 子在1cm的行程中所遭遇 的碰撞次数与气体分子的 半径和密度有关。
• 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 的倒数λ
–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 程长度。
二、带电粒子的产生

高电压技术 第一章讲义

高电压技术 第一章讲义

绪论高电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关高电压的几个著名试验•1752年6月:富兰克林&风筝•1895年11月:伦琴&X射线•1919年:E.卢瑟福&元素的人工转变(a射线轰击氮原子)1945年威克斯勒尔和麦克米伦,电子回旋加速器等•1931年:范德格拉夫起电机(1000万伏)直到20世纪初高电压技术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

当时的高电压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高压输电中的绝缘问题。

因此,可以这样说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随着高电压远距离输电和高电压设备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电力科学技术。

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中涉及过电压、耐压、绝缘等问题的技术。

如:▲雷击变电所、发电厂的过电压及防护措施▲绝缘材料的研制▲合闸分闸空载运行以及短路引起的过电压▲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一、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如何将电能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地输送,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防止过电压,提高耐压水平,保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二.研究内容:1. 提高绝缘能力电压等级提高,需要相应的高压电气设备,要对各类绝缘电介质的特性及其放电机理进行研究,其中气体放电机理是基础。

电介质理论研究——介质特性放电过程研究——放电机理高电压试验技术——高压产生、测量、检验,分预防性和破坏性2. 降低过电压雷击或操作→暂态过程→产生高电压→绝缘破坏→故障→防止破坏→恢复研究过电压的形成及防止措施高电压种类:大气过电压内部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暂时过电压3. 绝缘配合使作用电压的数值、保护电器的特性和绝缘的电气特性之间相互协调以保证电气装置的可靠运行与高度经济性。

三.学习要求与电工及物理的基础理论,如电介质理论、电磁场理论、电路中的瞬变理论相关。

内容涉及面广,经验公式多,文字叙述多,试验数据、图表多,实践性强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1 — 1 电介质的极化一、电介质简介定义:电介质是指.通常条件下导电性能极差的物质,云母、变压器油等都是介质. 电介质中正负电荷束缚得很紧,内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极少,因此导电性能差。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第三节自持放电条件完美版PPT资料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第三节自持放电条件完美版PPT资料
物理意义:一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途中因电子崩(α过程)而造成的正离子数为 eαd-1 ,这批正离子在阴极上造成的二次自由电子数
极上造成的二次电子发射所产生 (γ过程)应为γ (eαd-1 ) ,如果它等于1,就意味着那个初始电子有了一个后继电子,从而使放电得以自持。
电子数目迅速增加,如同冰山上发生雪崩一样,形成了电子崩
产生正离子 和自由电子
原来的电子和新产 生的电子继续移动, 不断发生电子碰撞 电离
电子数目迅速增加,如同 冰山上发生雪崩一样,形 成了电子崩
返回
第三节 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
电子崩——电子数按几何级数不断增多,像雪崩似的发展。从而形成的急剧增大 的空间电子流。
电子崩的形状:“崩头大、崩尾小。” 电子发生电子碰撞后,电子的速度快,所以会大量的集中在崩头; 正离子移动速度较慢,所以缓慢的移向崩尾。
第七节 第二节
电放子电崩时的间和电冲击子电压数下—的气γ隙n击c穿(eαd-1)
d
提第出八气 节隙二放沿电次面电放流电电和和子击污穿发闪电事压射故的计的算公形式 成过程
设阴极表面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电子数为nc
- 理第论一认 节产=为n,生nc电c个带e总子α电电d的粒电碰子子撞子的电到产数离生达(和α为过消阳程:失,极n即a后第二,节所说的电子崩)为和产:正离生n子ce的撞α击d新阴极电n造c子成的数表面电每时离(产,γ过生会程一产)起个生主自一要作由个用电正子离的子同
⑵由外α过电程离和因电γ素过产子程生引一起崩个的初电)始流电子和正离子撞击阴极造成的表面电离(γ过程) 起主要作用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当自持放电条件得到满足时,就会形成图解中闭环部分所示的循环不息的状态,放电就能自己维持下去。

长沙理工大学《高电压技术》讲稿

长沙理工大学《高电压技术》讲稿

高电压技术讲稿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第一章 气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4学时)1.1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1.1.1 气体电介质中带电粒子的产生气体中的原子通常处于正常状态,原子在外界因素(强电场,高温等)的作用下,吸收外界能量使其内部能量增加,其电子可由低能级跃迁到能级较高的轨道运行,这个过程称为原子激励。

此时原子的状态称为激发态。

此时的电子还未摆脱原子核的束缚。

激励过程所需能量称为激励能。

气体原子的电离可由下列因素引起:①电子或正离子与气体分子的碰撞;②各种光辐射;③高温下气体中的热能。

强电场根据不同的电离因素,电离有以下几种形式: 碰撞电离当具有足够能量的带电粒子与中性气体分子碰撞时,就可能使气体分子产生电离。

这种由碰撞而引起的电离称为碰撞电离。

电子从电场中获得的能量为:λEq mv W ==221 (1-1) 式中:m ——电子的质量;v ——电子的速度; E ——电场强度; q ——电子的电量;λ——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

当电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气体分子的电离能时,就有可能因碰撞引起电离,因此产生电离的条件为:i W Eq ≥λ (1-2)式中: W i ——气体分子的电离能。

(1) 光电离由光辐射引起的气体原子的电离称为光电离。

光辐射的能量与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能量越大。

光辐射的能量为:νh W = (1-3)式中:h ――普朗克常数,h =6.62³10-27尔格²秒。

ν――光子频率。

当气体分子受到光辐射作用时,如果光的能量大于气体原子的电离能,就有可能引起光电离。

因此产生光电离的条件为:i W hv ≥ (1-4)由光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称为光电子。

光电离在气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对所有气体,在可见光作用下,一般不能直接发生光电离。

(2) 热电离因气体热状态引起的电离过程,称为热电离。

在常温下,气体质点的热运动所具有的平均动能远低于气体的电离能,因此不产生热电离。

高电压技术讲义

高电压技术讲义

高电压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智能电网和数字化转型
数据分析 大数据应用和分析
可再生能源 与可再生能源的集成
环保节能 环保与节能技术创新
高电压技术未来展望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高电压技术将继续担当重要 角色。未来的高压电网将更加智能化和可靠,支持更多可再生能源的接入, 同时也会注重环保和节能。
THANKS
感谢观看
高电压技术的重要性
能源传输和转换 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科技进步 重要推动作用
提高电力系统效率 关键意义
提高系统稳定性 不可或缺
高电压技术的应用领域
电力输配电系统
01 主要应用领域
电力电子设备
02 广泛应用范围
高压设备
03 技术要求高
高电压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场概念
电场强度 电势差 电场线
配电系统结构
开关设备 变压器 电容器
定期维护和保养措施
定期巡检线路 清理杆塔及绝缘子
高电压输电线路技术的未来趋势
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01 高压输电线路智能化发展方向
城市化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
02 如何在城市中布设高压输电线路
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创新方向
03 高压输电线路在可再生能源传输中的角色
总结
高电压输电线路技术的发展不仅涉及传统设备的优化,还需要结合新技术 的应用,以适应未来能源发展的需求。监测与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才能保障高压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
新能源领域应用前景
01 太阳能、风能、核能
智能电网发展机遇
02 智能化、信息化、互联互通
电气设备创新方向
03 节能环保、智能化设计、高效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高电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关高电压的几个著名试验•1752年6月:富兰克林&风筝•1895年11月:伦琴&X射线•1919年:E.卢瑟福&元素的人工转变(a射线轰击氮原子)1945年威克斯勒尔和麦克米伦,电子回旋加速器等•1931年:范德格拉夫起电机(1000万伏)直到20世纪初高电压技术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

当时的高电压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高压输电中的绝缘问题。

因此,可以这样说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随着高电压远距离输电和高电压设备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电力科学技术。

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中涉及过电压、耐压、绝缘等问题的技术。

如:▲雷击变电所、发电厂的过电压及防护措施▲绝缘材料的研制▲合闸分闸空载运行以及短路引起的过电压▲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一、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如何将电能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地输送,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防止过电压,提高耐压水平,保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二.研究内容:1. 提高绝缘能力电压等级提高,需要相应的高压电气设备,要对各类绝缘电介质的特性及其放电机理进行研究,其中气体放电机理是基础。

电介质理论研究——介质特性放电过程研究——放电机理高电压试验技术——高压产生、测量、检验,分预防性和破坏性2. 降低过电压雷击或操作→暂态过程→产生高电压→绝缘破坏→故障→防止破坏→恢复研究过电压的形成及防止措施高电压种类:大气过电压内部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暂时过电压3. 绝缘配合使作用电压的数值、保护电器的特性和绝缘的电气特性之间相互协调以保证电气装置的可靠运行与高度经济性。

三.学习要求与电工及物理的基础理论,如电介质理论、电磁场理论、电路中的瞬变理论相关。

内容涉及面广,经验公式多,文字叙述多,试验数据、图表多,实践性强E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1 — 1 电介质的极化一、电介质简介定义:电介质是指.通常条件下导电性能极差的物质,云母、变压器油等都是介质. 电介质中正负电荷束缚得很紧,内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极少,因此导电性能差。

电介质的作用:1、 使导体与其他不同电位导体隔离;2、 提供电容器储能条件;3、 改善高电电场中的电位梯度。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主要发生哪几种物理现象?常用哪些参数表示其相应的性能?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主要发生下列4种现象:极化、电导、损耗和击穿。

常用相对介电系数r ε、电导率γ、介质损耗角正切δtg 和击穿电场强度j E ;分别表示其极化性能、导电性能、损耗性能和耐电性能。

二.电介质极化的基本类型1 .电子位移极化(原子,分子)2. 离子位移极化(离子结构的分子)3 .转向极化(偶极子)4.空间电荷极化(多层介质的夹层极化)1 .电子位移极化:定义: 就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粒子中电子与原子核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而引起了感应电矩。

特点:(1)此种极化存在于一切电介质中(2)完全弹性,不引起能量损耗,正负电荷作用中心立即重合,整体恢复中性。

所以这种极化不产生能量损耗,不会使电介质发热 (3)是瞬时建立的(约10-14 ~10-15 s),即与外加电场的频率无关粒子半径);温度可改变介质密度,使介质的电子位移极化率随之变化。

图1-1 电子位移极化原理图2.离子位移极化:定义:固体化合物大多数属离子式结构,如云母、陶瓷等。

无外电场时,各个离子对的偶极矩互相抵消,平均偶极矩为零。

出现外电场后正、负离子将发生方向相反的偏移,使平均偶极矩不再为零,介质呈极化,这就是离子式极化或称离子位移极化特点:(1)该极化多存在于固态无机化合物中(2)电场消失,极化也消失,伴有微量的能量损耗可忽略(3)极化过程也非常快,(约10-13 s),所以与外加电场的频率无关(4)温度上升,极化程度增加,故εr 有正的温度系数。

3.转向极化:图1-2 转向极化原理图 定义:极性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每个分子的固有偶极矩有转向与电场平行的趋势,受分子热运动的干扰,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对外呈现宏观电矩。

特点:(1)存在于偶极电介质中,如:液体(水,乙醇),固体(纤维,涤纶)(2)极化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约10-6 ~10-2s,f很高时→转向不充分(跟不上电场的变化)→极化率↓,即εr 也会下降。

(3)偶极分子的转向需要消耗能量,故伴有能量损耗(电场能→热能)(4)与温度的关系过高或者过低时都会影响偶极子的极化。

1、低温时,分子间吸附力强,转向困难,转向极化对极化总体极化贡献小;升温时,可以改变这一情况;2、温度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干扰了分子定向排列,减弱了转向极化。

4.空间电荷极化(夹层极化)上述三种极化都是由于带电质点的弹性位移或转向而形成的定义:空间电荷极化是由自由电荷(通常为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所形成的。

在不均匀电介质中或电介质中有晶格缺陷时,电场的作用使带电质点在电介质中移动,可能被晶格缺陷俘获或在两层电介质的界面上堆积,造成电荷在介质空间中新的分布,从而产生电矩。

实际意义:高压设备绝缘中往往采用不均匀介质材料或复合型电介质其本质可用夹层极化来说明。

现以两层电介质模型为例等效电路如右图:分析:(1)在合闸瞬间,电流流过电容,电阻相当于开路(2)经过一段时间达稳态后,电流流过R 1、R 2,电容相当于开路 C1和C2分界面上堆积的电荷量为+4-1=+3 图1-3 两层电介质等效电路结论: 夹层的存在将会造成电荷在夹层界面上的堆积和等值电容的增大,这就是夹层极化效应。

特点:(1)极化过程很缓慢(1/几十秒~几分钟~几小时) 夹层介质界面上电荷的积累通过介质电导G完成,高压绝缘介质电导G小所以极化慢。

只在低频下有意义。

(2)此种极化伴随着能量损耗(3)夹层极化效应:电荷堆积、等值电容增大。

UU 电极E§ 1 —2.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一、介电常数的物理意义(又称为电容率)定义:同一电容中用某一介质为介电体,和真空中的电容的比值,表示该电解质在电场中存储静电能的相对能力。

真空中的介电常数:P E D +=0ε依次是表示为电位移矢量、真空中的介电常数、场强矢量、介质极化强度。

介质中则为:P E D r +=0εεεr 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是一个没有量纲单位的数值。

相对介电常数εr =C/C0二、气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气体介质的密度很小,其极化率也就很小。

εr ≈1。

变化规律为随温度的上述减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三、液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中性液体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不大,εr=1.8~2.8;如石油、苯、四氯化碳等。

极性液体介质: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εr=4~102,如果作为电容器的浸渍剂,可增大电容比。

缺点是转向极化导致介质在交变电场中能量损耗较大,故在高压绝缘中较少采用。

受频率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四、固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分为中性固体介质和极性固体介质,中性固体介质,基本上只有电子位移极化和离子位移极化两种形式,其介电常数较小。

极性固体介质,由于分子具有极性,所以这类介质的介电常数与温度和频率的关系,类似于极性的液体介质 。

影响εr 的因素:极性介质的εr 受温度、频率影响较大频率影响:电场交变的频率过高,偶极子将来不及转动,打乱了分子定向排列,最严重的情况是使得转向极化对总体极化贡献为0。

温度影响:1)、低温时,分子间吸附力强,转向困难,转向极化对极化总体极化贡献小;升温时,可以改变这一情况;2)、温度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干扰了分子定向排列,减弱了转向极化。

图1-4 介电常数与频率关系曲线 图1-5 介电常数与温度关系曲线 3.εr 在工程实际上的意义(1)不同应用场合,对εr 大小的要求不同(2)在交流及冲击电压作用下,多层串联介质E与εr 成反比相对介电系数在工程上的意义事例:1、在电机、电气的结构中,由于不同绝缘材料的合用会影响到整个绝缘系统的电压分布,r ε小的绝缘材料承受较大电压,r ε大的绝缘材料承受的的电压较小。

因而在工程设计的时候,可选用适当的r ε的材料和结构,使各种电介质上的电压分布与其耐电强度相配合。

2、在电容器中,为了减小体积和重量,增大电容量,可选用r ε大的电介质,如氯化联苯5=r ε代替石油制成的电容器油2=r ε,在同样体积的情况下,可使得电容量增大。

而在电缆中,为了防止产生过大的电容电流,则需要选用较小的r ε的电介质。

3、电介质受潮或脏污后,其r ε将会增大,r ε对温度及频率的变化呈一定的规律,工程上利用这些规律来判断材料的受潮或脏污程度,从而决定是否投运。

§1-3电介质的电导电导:反映电介质导电强弱的物理量 。

任何电介质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金属不是电介质,它的电导是由金属原子中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造成的。

按载流子的不同,电介质的电导可分为离子电导和电子电导两种,前者以离子为载流子,后者以自由电子为载流子。

在正常情况下,电介质的电导主要是离子电导,这是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

一、 气体电介质电导无电场时:由于因素产生一定量的电子和离子,但是出于平衡中。

有电场存在:Ⅰ:紫外线造成气体介质中保持500-1000对/cm3,这些离子在不断增强的电场的作用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定向移动中来。

(电子迁移率)Ⅱ:所有外因离子都参与到定向移动,电场增加,电流取向饱和,此时,电导还很小。

Ⅲ:当场强超过E2时,电流迅速增加,此时,电导变大,场强也随之增加。

Ⅳ:当场强超过E3时,气隙被击穿。

ε0ε气体介质的电导载流子是:电离出的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二、液体电介质电导1、中性液体:由杂质离子和荷电粒子(电泳电导)的定向移动形成电导。

(注释:电泳电导,其载流子为带电的分子团,通常是乳化状态的胶体粒子或小水珠,它们吸附电荷后变成了带电粒子。

)2、极性液体:除了上面两种因素外,还有自身分子的分解,因此,其电导率较大。

3、影响因素与温度的关系:具有正的温度系数(注释:温度升高时,分子离解度增大、液体粘度减小,所以液体介质中的离子数增多、迁移率增大,可见其电导将随温度的上升而急剧增大。

)与电场强度关系:极纯净液体介质其电导与气体介质类似;工业用液体介质的电导随电场强度变化如图三、固体介质的电导具有中性分子的固体介质的电导主要是由杂质离子引起的,只有当温度较高时,中性分子本身才可能发生分解,产生自由离子,形成电导。

具有离子结构的固体介质的电导主要是由离子在热运动影响下脱离晶格而移动产生的,当然杂质在离子式结构的固体介质中也是造成电导的原因之一。

在相同温度下杂质离子更容易脱离原位而发生迁移了。

影响因素:温度、电场强度、杂质有关。

123J J I§1-4电介质中的损耗一.定义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会产生电导电流和位移电流,电介质的部分电能将转变为热能,这部分能量损耗称为介质的损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