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地理案例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合集下载

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摘要】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创造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

本文首先介绍了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性和地理课堂教学的挑战。

接着探讨了如何充分挖掘乡土地理资源的潜力,设计符合资源特点的教学内容,运用资源丰富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和调研,以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总结了乡土地理资源与地理教学的密切关系,强调了创新教学模式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效果的重要性。

通过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高效地理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乡土地理资源、地理课堂教学、挑战、潜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地考察、调研、科技手段、教学效果、密切关系、创新教学模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1. 引言1.1 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性乡土地理资源是指特定地区所具有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这些资源既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深入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文景观的特色,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乡土地理资源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资源。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理知识的现实应用和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我们有必要认识到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资源的融合,打造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

1.2 地理课堂教学的挑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

乡土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改革的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课教学的首要重任。

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而乡土地理案例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意识。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判断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目的是通过有限的精选过的地理知识实例,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概念,进行解决新问题的活动。

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贯彻“地理教学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已学会学习地理,同时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

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那些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乡土地理案例,与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相结合,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既能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公民地理素养。

对于实践新课程理念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乡土地理案例的选择编写地理教学案例的选编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选编恰当的案例,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那么选择恰当的乡土案例更能提高学生的认知与理解。

案例如何选编,有哪些获取途径呢?1、选择与教学内容吻合的案例(加强乡土案例的选编)案例功能之一是用来论证和检验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的。

作为地理知识的一种载体,它必须包含重要的地理信息,体现地理原理和规律;作为地理知识的一种呈现方式,它必须切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受各种教学原则约束,促进教学过程的和谐发展。

巧用乡土地理助力高效课堂

巧用乡土地理助力高效课堂

兴趣 ,降低 新知识 的教学 难度 。这样 学
生对地 理的兴趣浓 了 ,对家乡 的情 感深
整治 方案 ,有 的用表格 比较 连城文川河
流域 的组成部 分和不 同的环保侧重 点。
学生在实践 活动 中所涌现 的潜能是课 堂 教学 中无 法 比拟 的。在实践 中 ,哪怕是 没有解决 什么具体 问题 ,没有 围绕 一个 明确 的主题 ,只要是 经历 了、感受 了、
分类 举例 地壳运动 冠豸山成为山地 岩浆活动 文亨汤头 ( 天一温
夜现象 ?④ 7月份昼夜 长短情 况如何? 连城一 中作息时 问变化的依据是 什么 ?
⑤连城 县南北距离 和东西距离 各是多少 公里 ?⑥为 了不影 响在美 国纽 约工作 的 表哥 ,什么时 间给他打 电话适 宜?⑦根 据 地理坐标判定 连城气候 类型?气候特
花石或华安玉 )
地 震
点 ?气 候成 因?植 被和土壤类 型?⑧ 如 何 调节太 阳能热水器倾 角?连城县适 宜
的楼问距应 当是多少 ?调查 连城县城 主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外力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赖源溶洞
要 住宅小 区的楼 间距 ,哪些是合理 的? 在 对乡土地 理问题 的探 究中 ,引导学 生
园平面 图印发给学生 ,学生第一次 看到 标有 自己乡镇 、村庄 的家 乡地 图 ,亲切
歹 用 乡土地 理 助 力高效课 堂
谢 健 辉
三 、乡土 地 理探 究 ,开展 研 究性学习
地 理研 究 性 学 习也 是 地 理新 课 程 改革 的亮点之一 。 乡土地理是 学生所熟 悉 的 、易 被 接 受 的、学 生 乐 于 发 现 的
交流。二是教 师根据教学需要 布置学 生 进 行的社会 调查资料 ;j是 学生地理研 究性学 习小 论文 。如 : “ 地壳变动 与地 表形态 ”的国家教材 ,距 离学生 的认 知 较遥远 ,本 乡本土 的丹 霞地貌冠 豸山 、

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高中地理课堂魅力

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高中地理课堂魅力

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高中地理课堂魅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地理的教学也日趋多元化和实践化。

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社科课程,地理学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案例资源,其中又以乡土案例资源尤为重要。

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课堂魅力呢?一、了解地理知识与乡土案例的结合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地理知识与乡土案例的结合,这也是提升课堂魅力的前提。

地理学科是一门涉及广泛、内容多样的人文社科课程,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授规范化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关注现实生活和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乡土案例是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可以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关注和认识,如果能够将乡土案例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就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对于地形地貌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当地特色的山、水、田园为基础,探究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与规律。

同时,也可以通过解析当地显著的地貌景观,如村庄、居民区、公共建筑等,以此展现地貌变形和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环境变化,让学生体验到当地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的特色之美。

二、构建鲜明的地理特色课程体系其次,教师还需要构建鲜明的地理特色课程体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当地地理特征和乡土文化内涵。

地理课程体系包括基本模块、主题模块和应用模块三个方面,其中基本模块是教学的基础,主题模块是重点,应用模块则是实践的体现。

基本模块主要包括地球的形态、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经纬度、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点,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该能够基本熟练掌握。

主题模块则是据地理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的,探究不同的地理问题。

例如,农业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水资源的不足与管理、气候的变化与环境保护等等。

最后,应用模块则需要通过当地的乡土案例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地理知识的实际用途,进而增加学科的实际价值。

三、注重选取乡土案例资源要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魅力,注重选取乡土案例资源十分重要。

乡土资源是地理教育的重要源泉之一,具体集中在地域特色、地质地理特性等方面。

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摘要】本文探讨了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问题意识,接着分析了挖掘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然后探讨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打造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的方法。

最后提出了实现高效地理教学的方法。

结论部分总结了乡土地理资源的价值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未来发展。

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地理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地理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学、乡土地理资源、高效课堂、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方法、教学应用、教学资源、地理教育、教学价值、未来发展、地理知识、地理课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乡土地理资源是指乡村地区所具有的地理特色和资源,例如山川河流、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乡村地理资源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而地理课堂作为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地理素养的重要场所,如何更好地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来进行教学,已成为地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教师往往只依靠书本和幻灯片来进行教学,而忽略了乡土地理资源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打造生动有趣、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已成为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只有深入挖掘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水平不尽如人意,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觉得地理知识学习枯燥乏味,对于地理概念的理解也呈现出表面化的状况。

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地理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地理概念的脱离现实,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缺乏对地理实践的深度理解和感悟。

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高中地理课堂魅力

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高中地理课堂魅力

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高中地理课堂魅力基础地理教育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掌握“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为此把学生身边的乡土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能自己主动的投入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更能体现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平时可以多搜集一些乡土案例,为地理课堂做好准备,教学中成功利用这些乡土案例,从而增添了地理课堂的乡土情,提升了地理课堂的魅力。

标签:乡土案例地理课堂情景基础地理教育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掌握“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现在很多地理老师和学生抱怨地理课堂的枯燥无味,可能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组织的脱离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使我们的地理课堂索然无味。

地理课堂要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投其所好,从而吸引学生。

地理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生活贴近或者密切相连的乡土案例很多,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这些教学素材并且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中把学生身边的地理素材引入课堂,利用这些学生熟知亲切的教学素材,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一、关注家乡大事,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关心身边发生的地理事件,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思考家乡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和家乡有密切联系的大事件作为教学素材,学生对家乡重大事件的发生都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发挥他们的作用。

例如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中,我选用近期在我市交通方面的大事,如:金建铁路建成后,我市将一步跨入高铁时代,短短60多公里的铁路,可以串起4条高铁。

金建铁路是以中长途客流为主,兼顾城际旅游客流的客运专线,同时也是集名山、名水、名胜为一体的黄金旅游线路。

浅谈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高中地理课堂魅力

浅谈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高中地理课堂魅力

运用乡土案例资源提升高中地理课堂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学科在我国的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地理课程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和客观事实,而且还能让学生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地理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概念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运用当地的乡土案例资源提升高中地理课堂魅力,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地理知识。

一、什么是乡土案例资源乡土案例资源是指在地理教育过程中利用当地的地理资源所形成的学习材料。

乡土案例资源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本地气候、地貌、植被、动物、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乡土案例资源将地理概念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更能使同学们理解概念并提高学习效果。

故运用乡土案例资源,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和深入。

二、乡土案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地理实地考察。

地理实地考察是应用乡土案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加深同学对当地地理资源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是激发同学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所必需的手段之一。

高中地理学的重点在于掌握基本概念的同时能通过实地观察来更深入地了解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特征。

在我们所熟悉的地理中,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这些情况让人们对于地理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

以景区为例,同学们往往可以到当地观察当地景观并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在实地探索过程中深入了解各种自然现象、人文景观特征并进一步地认识它们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2.乡土案例教学法。

乡土案例教学法是利用乡土案例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有力手段。

在乡土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区域的性质,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通过当地的某个人文景观进行规划理论的说明,这将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并且更好地吸收相关知识。

通过乡土案例教学法,学生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增加他们的自我认知体验并更好地应用这些经验。

用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用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两个案例的教学,有同学们熟悉的地理事物的分布,有的是亲身感受。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而且学生积极参与也活动起来。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
四、引用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有“情”
“情”,即学生热爱国家热爱家乡之情。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熟悉的地方。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变化等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乡土地理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的热情。例如,在进行“旅游业与地理环境”教学时,我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先播放一段家乡沛县的视频‘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看完后,同学们为生活在这么美好的家乡而自豪。教师总结:“同学们,沛县是煤电之都、肉鸭之乡、全国园林城市、文明县城、全国武术之乡、唢呐之乡……悠久的汉文化资源,如汉城、汉街、高祖原庙、歌风台等;优美的自然景观:如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微山湖、大沙河等,为什么我县的旅游业发展不起来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上的地理基本原理,联系实际写一篇调查报告。在交上的调查报告中,一个学生对汉城公园的评述具有独到的见解:“这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公园,然而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其经营状况却不能与它的投资成正比。在徐州至曲阜、泰山旅游线上,沛县汉城是一个较大的旅游点,但是它却没有徐州汉城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旅客多。与沛县汉城相比,徐州汉城则投资少,规模小,但是其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旅客却远远大于沛县的汉城,到底什么原因使然?我们通过网上和书面的调查发现:
二、采用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变“易”
“易”,就是容易理解的意思。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抽象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规律。这些专业性太强,书面语言远离学生感性基础,就是教师讲述再到位,也只能是美丽的海市蜃楼,令学生可望而不可及,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乡土地理知识,就可收到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由难变易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锋面与天气”的教学时,“锋面”的概念是教材中的难点,“冷锋与天气”“暖锋与天气”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这些概念书面语言晦涩难懂很难给学生讲明白。每年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正是沛县秋末冬初季节,不断有冷锋过境的天气过程。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过程(刚好这些天经历了一次冷锋过境过程),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先是天气晴好,气温较高;接着天气转阴,且同时伴有刮风、下雨现象;再后来,雨过天晴,天气变冷了,气温下降了。”我顺势先总结:“这就是冷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同学们没有学就会了,真是了不起!”然后教师再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锋面、冷锋、暖锋示意图。由于冷锋过境的天气过程是学生们刚刚经历过的,有亲身体验,所以教学效果特别好。教师再扩展总结提出问题:“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各是什么天气过程?”同学们齐声回答:“前者为冷风过境,后者为暖锋过境。”再如,在讲授“城市热岛效应”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同学们大都生活在城区,对“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出在高空风从城市吹向郊区,而在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这个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我就利用我校所在校区位于城乡结合部这个有利位置,和学生共同回忆暑假前那段时间,同学们晚上下晚自习在回家的路上的气温变化情况。在学校已凉风习习,而进入城区越往里越感到空气燥热。同学们纷纷点头,是有这个感觉,而且很明显。城市的热岛效应很容易就理解了。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板图城市风形成示意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5篇

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5篇

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5篇第一篇: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为例《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这堂课选自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的陆春芳老师,是一堂高三地理复习课,主要讲述农业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在这堂课的讲述中,教师以乡土地理材料导入课堂,并以乡土地理结束本节课,从而我将以乡土地理为视角,以本堂课为案例,进而阐述乡土地理材料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

一、课堂教学过程简述本节课教师引用乡土地理的知识“太湖平原的种植业”导入,以“苏湖熟,天下足”到现在的“消失的商品粮基地”引起学生的思考: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变化会对今后的无锡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随后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忆“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依此开始一一分析。

教师采用三个探究活动,分别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其案例分别为我国东北地区、昆明周边地区的农业布局、新疆地区的农业。

在自然因素中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主要阐释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因素中以昆明周边地区的农业部局为例主要阐述科技、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农业区位因素变化中以新疆地区的吐鲁番葡萄和红色产业为案例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到这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介绍,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行了总结延伸。

回到新课导入时的问题:太湖平原,从“鱼米之乡”到“无米之乡”,原因何在?未来发展?引起学生的大讨论,使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再以阅读资料从“无米之乡”到“鱼米之乡”完善知识体系,教师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

最后教师再次回到无锡市的农业发展,讲述未来无锡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二、乡土地理乡土地理材料是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

利用乡土案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区域地理之广西”为例

利用乡土案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区域地理之广西”为例

利用乡土案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区域地理之广西”为例摘要:本文响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广西乡土案例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知识,通过实践检验、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发挥全体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乡土地理案例的依托下感受地理知识的生成,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课堂有效性一、案例实录1.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前,我们先观看一则央视新闻。

大家要注意,能上央视新闻联播的那绝对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所以请大家认真观看。

(观看“央视关于2017年广西三月三报道”视频)从新闻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广西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已经成为宣传广西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加,但这跟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关系呢?(生略)当然有,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就是我们的家乡广西。

咱们广西可以说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啊!这么美的地方,不仅吸引着国内外的众多游客,还吸引了一些特殊人物。

同学们知道是谁吗?是高考的考官们。

那高考广西这一区域能考什么内容呢?我们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1)激起学生兴趣观看视频;(2)利用我们广西学生所熟悉的本土传统节日“三月三”导入,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从而切入正题;(3)用幽默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2.目标展示。

考纲考点:第一,以区域为平台考查相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第二,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尤其是高考考点,增强学习目的性。

教师(过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结合高考的考纲进行设置的,重点是(略),难点是(略)。

我们在之前就已经学习过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那请同学们告诉我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呢?3.讲授新课。

让学生回顾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重构知识框架。

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有:板书:区域地理专题之广西(1)微课学习。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关于广西简介微视频,完善导学案中自主预习的基础知识构建。

用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用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用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教学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而乡土地理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贴近学生生活、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等特点。

将乡土地理融入地理课堂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乡土地理是指学生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等。

它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如地形、气候、河流、土壤、人口、产业等。

乡土地理素材丰富多样,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

这些素材就在学生身边,学生熟悉且容易感知,是地理教学中非常宝贵的资源。

乡土地理能够激活地理课堂教学,首先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侧重于抽象的理论和遥远的地区,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

而乡土地理则不同,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家乡的气候变化、河流的涨落、农作物的种植等。

当学生发现所学的地理知识能够解释身边的现象和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气候类型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四季变化、降水分布等,让他们自己总结家乡的气候特点,并与教材中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气候类型的概念,还能增强对家乡的了解和关注。

乡土地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

地理学科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大气环流、水循环等。

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可能很难真正理解。

而通过乡土地理中的实例,这些抽象的概念可以变得更加具体和直观。

以水循环为例,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乡的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变化,了解降水如何形成地表径流,地表水如何渗入地下,地下水又如何补给河流等。

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水循环的过程,从而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此外,乡土地理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强调实践和综合分析,乡土地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家乡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土地利用等。

渗透乡土地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渗透乡土地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创新课堂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

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

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

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2003年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3.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总主编:刘芳4.嘉兴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教学改革与创新》主编:阮望兴、朱建人5.《人民教师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主编:刘凤梧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一般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即县域内自然、人文地理事物的分布、形成及其它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2024年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2024年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实践性和地域性。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价值,并探讨其实施策略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概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的是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发展等相关的地理信息资源和教学活动。

这些资源具有地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

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应用价值1. 提高学生兴趣: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掌握地理观测、调查、分析等实践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涉及当地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地地域文化,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

4. 促进地理知识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实施策略1. 整合乡土地理资源:教师需要整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发展等资源,形成乡土地理教学材料。

2. 设计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设计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掌握实践技能。

3. 结合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乡土地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4. 引导学生参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乡土地理资源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地区缺乏相关资源。

利用乡土地理案例 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利用乡土地理案例 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利用乡土地理案例激活地理课堂教学摘要:随着教育观念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更新,以“育人为本”、“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内涵已成为当今教学舞台的新理念。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乡土地理材料中的一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把它引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关键词:乡土地理;案例;课堂教学随着教育观念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更新,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出台实施,以“学科为本”、“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正被逐步淘汰,以“育人为本”、“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内涵已成为当今教学舞台的新理念。

地理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需要从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内容中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为地理学科注入新活力,为21世纪培养具有一定地理意识和学习能力的素质人才。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乡土地理材料中的一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把它引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法,从分析某一典型的地理事实材料入手,探究地理事物时空演化规律,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促使地理原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了学生进行实际工作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如何加强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教学组织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的目的,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使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巧用乡土地理案例激活中学地理课堂——以《水循环》课堂教学为例

巧用乡土地理案例激活中学地理课堂——以《水循环》课堂教学为例

144中学教育一、乡土地理案例导入课堂情境虽然乡土地理讲的是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学生熟识的,但并不代表学生已认识和理解了家乡的地理环境特征,因为还有一个将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就能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过程[1]。

为了加深学生对家乡水文水系特征的认识,实现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水循环》教学导入环节就直接用乡土地理案例导入。

六盘水市地处长江、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境内长10公里以上或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1条,其中乌江水系14条,珠江水系57条。

乡土地理案例可选的河流众多,由于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六枝特区,因此我选择学生熟悉的牂牁江作为乡土地理案例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歌曲《牂牁江恋歌》视频导入课堂教学,视频中牂牁江的山水景观配合着优美的歌词快速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加深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牂牁江的美离不开牂牁江的水,牂牁江的水参与了自然界的水循化直接引入教学情境,同时也为接下来分析水循环的环节、类型以及地理意义留下铺垫。

二、乡土地理案例与教材知识有机整合高一学生在已有“水资源”的初步知识,了解了水圈知识,对降水,蒸发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

但这仅仅是感性认知,没有实现地理规律与个人经验、地理客观实际的结合,总结归纳能力也弱。

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践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水循环,探究水循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在学习该部分时,要充分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探究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例理解意义;能够分析案例,得出意义;能够通过原理,推断实际影响,这是学习中的难点。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选用北盘江流域地图和珠江水系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北盘江流域地图的过程中认牂牁江属北盘江流域,发源于云南省,流经贵州省六盘水市等地。

巧用乡土生活实例 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巧用乡土生活实例 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理 基 本原 理 时 , 虑 到 地 理 事 物 的 整 体 考
作为背景资料 简单介 绍 , 告诉 学生在 平 时 的 学 习 过 程 中 如何 去查 找 。 利 用 图 文
材 料 和 历 史 档 案 , 明 家 乡 主 要 地 理 事 说
容为例 , 探讨 如何在 课堂 教学 中充 分发 挥乡土地理 的优 势 , 密切 结合 学生 生活
程 标 准 中 目标 及 内容 的 比较 [ ] 比 J. 较教 育研 究 ,0 1 1 . 20 ( )
同学们 : 成渝 高等级公路 修建之前 , “ 从
渡, 从海拔数千米的大山 , 一路 狂泻到海
拔 60 米 左 右 , 马 迎 来 是 千 里 平 原 。 0 立
成都坐长途 汽车去重 庆 , 中途 大家 都要 下车吃饭休 息 , 车上并无一人 , 但重 新上
实 际 , 生学 习 “ 让学 对生 活有 用 的地理 ” 。
物的变迁及原 因 , 在进行 此项 内容 的教
学 中 , 师 可 按 活 动 建 议 中 “ 阅 以前 的 教 查 乡 土地 图 , 论 家 乡 有 哪些 变 化 , 以适 讨 并
联 系 生 活 经 验 , 成 情 促 感共鸣
新课程实施 的关 键是 课堂 教学 , 课 堂教 学 也 是 学 生 最 主 要 、 经 常 、 大 量 最 最 地 获 得 教 育 的途 径 , 何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如 活 力 的 城 市 的 自豪 感 , 以及 对 美 好 未 来 的 向往 , 效 地 激 发 起 学 生 们 热 爱 家 乡 、 有
类活动和 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新课
程 理 念 指 导 下 , 师 应 将 乡 土 地 理 知 识 教
热爱祖国的情 感共鸣。

运用乡土地理资源,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运用乡土地理资源,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广泛结合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中的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课的效益。

一、借用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课堂教学“生趣”“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乡土地理资源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的素材,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经教师点拨,便可言传,所以乡土地理资源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可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的进程,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地理问题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中“多样的地域文化”一节时,正好春节刚过,我借用英都每年都会举行的“拔拔灯”民俗活动,提问:“今年春节,哪些同学亲身参加过拔拔灯活动?”(每一个班级都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参加过拔拔灯活动)接着拿出课前准备好绳子,问,“参加过的同学中,有没有人愿意到台上来表演一下呢?”学生异常兴奋,争先恐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表演完后,问:“这项民俗活动与古代哪一种劳动方式相似呢?”生答:“纤夫拉船。

”问:“为什么古代英都会有纤夫拉船呢?”接着讲解古代英溪流量大,英都的丝绢、藤艺等通过英溪运往泉州再远销东南亚各国。

由此导出当地文化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的关系。

可见,乡土地理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不仅把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形象化,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使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不再枯燥、死记硬背,而是在旺盛的求知欲、饱满的兴趣激情中进行学习。

乡土地理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

乡土地理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

乡土地理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能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因此,在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中,应当紧密联系当地实际,充分发挥本地教学资源优势,选取典型的乡土地理案例,使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利用乡土地理,可使学生产生生活在家乡的自豪感。

讲乡土发展的历程,可使学生坚信家乡有美好的未来;讲乡土建设的不利条件,可使学生了解家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从而产生责任心。

在课外,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能够使学生动情,在实实在在的地理事物面前,爱乡土、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会萌发、生长。

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产业转移》为例,课文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得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这时联系校区所在的兰州新区的产业转移,合理分组,对产业转移知识展开探究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第一组:装备制造业。

兰州已经有很好的工业基础,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本身在兰州市就具备,利用这样一个新区,重点发展像汽车的装备制造、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的装备制造业,这些装备制造业在新区发展都没有大的污染。

思考:谈谈兰州新区具有哪些接受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第二组:石化工业。

兰州新区的建设要把在兰州市老城区的1000万吨的炼油搬到新区,这样大大改善老城区的城市环境质量。

有这样一个基础,再加上甘肃,特别是从河西走廊有六条输油、输气管道通过,有老的石油炼化的基础,又有石油、天然气的储备基地和输转基地的基础,充分利用这样的比较优势,利用中石油在甘肃的分公司大企业的作用,来延长产业链。

下一步打算是往下游发展,成为我们国家战略性的石化工业基地。

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激活高中地理课堂——以农业区位为例

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激活高中地理课堂——以农业区位为例

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激活高中地理课堂——以农业区位为例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效学习成为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教育方向。

地理教学开始重视课堂学习的适用性,着眼于地理发展的社会适应性,并将乡土地理纳入课程教学,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分支。

在高中乡土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对国家和世界地理有深刻的认识,对当地的乡土地理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更应在地理学习中培养保护环境、爱护国家的优良品质,有效增强自身的乡土人情味,在知识的夯实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案例;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从乡土地理出发,以此为教学中心进行知识点的发散教学,并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采取同类对比、综合分析以及图表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

地理的学习不仅关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积累,也对激发和培养他们乡土情怀和爱国情谊有着重要的推助作用。

学习地理不只死记硬背教材中的条条框框,也不只是一股脑地刷题来应对大大小小的考试,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去体会和运用地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才是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

通过课堂内高效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课外丰富的实践调研,学生定能在高中乡土地理的学习中取得巨大进步,同时有效探索农业区位发展的优越前景,从而激活课堂,深化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一、以乡土地理为教学中心,开展发散式教学,扎实学生基础高中地理教材的编排具有宏观视角这一特性,涉及的教学内容都是从国家或是世界的角度来展开的,并且所筛选作为教材案例的地理知识皆是知名度较高的,虽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参考价值,但对于学生来说,终归是脱离了他们的基础认识。

而乡土地理就不同了,它就存在于学生的身边,日常生活中就能明显地感知到它的存在,所以,从乡土地理入手开展系列教学工作无疑是最合适的教学方向。

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乡土地理为教学中心,开展发散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乡土地理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自己土生土长之地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乡土民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论文利用乡土地理案例激活地理课堂教学温岭市第八中学陈顺富黄美平摘要: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对乡土地理教育在课程目标和活动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求。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文提出了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挖掘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案例,加强乡土地理案例教学。

关键词: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在课程目标中又要求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地理知识的途径。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目标,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采用案例分析这一流行的教材编写方法。

这种方法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挖掘乡土地理案例,更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实践能力和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所以高中地理课堂应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探索乡土地理案例教学,以便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如何加强乡士地理案例教学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促成情感共鸣课堂教学组织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使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例如,在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章节中时,教材以扬州的变迁这一案例来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城市的影响”;用上海的一些购物超市的例子来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但是笔者在备课时发现,用温岭市区形态和商业网点发展的案例完全能够深刻地说明问题。

于是笔者决定这一节就以本市为例,仅保有教材原有的框架结构。

笔者先列举温岭市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段商业中心所在地,并示图说明。

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解释为什么有此变化,这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又有何关系等。

然后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论证交通条件对本市的“农工商超市”、“三和超市”两个超级市场发展的利与弊。

这类扩展性的思考、想象、讨论,将学生对家乡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有效的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激发了学生为家乡的建设成就而自豪的情感,也引发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对温岭城市建设的密切关注。

又例如在讲解高中地理教材中“专业化产业区”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在使用教材中案例的同时,也使用了温岭横峰街道的鞋业生产这一在当地人人皆知的乡土案例。

具体实施过程以图片、新闻的教学情景呈现:案例:横峰鞋踏遍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横峰街道坐落于温岭市区北侧,区域面积仅16平方公里,却拥有制鞋企业2600多家,产品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街道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注塑、注浇皮鞋生产基地之一,是浙江省著名的鞋乡。

教师以此材料为背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思考:1、形成横峰街道制鞋企业专业化产业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这种区域经济格局有什么优越性?3、除横峰街道外,在温岭是否还有其他的专业化产业区?4、专业化产业区是如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这样的乡土地理案例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生活在这样快速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的自豪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共鸣。

二、利用乡土地理时空上的近距离性,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中地理教材在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时,考虑到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典型性,所选的事例和材料全球性、全国性的较多。

但从学生的角度讲,他们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适时恰当的选择乡土地理案例加以举例说明,则更有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之间的距离,从而加深他们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把地理知识与当地日常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评价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到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乐趣。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变成将来参加家乡建设的基本技术,学以致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例如,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时,笔者把“温黄平原的农业发展”作为一个案例应用到课堂中。

先向学生介绍了温黄平原的概况:案例:温黄平原——鱼米之乡温黄平原原来属太平、黄岩两个县管辖。

太平县就是现在的温岭市,而黄岩县就是现在的台州三区——椒江、黄岩、路桥。

相对于黄河流域的中原,这里一直被鄙视称为“蛮夷”。

“温黄平原”不是靠河水冲刷堆积泥沙而成,而是靠无数双粗手,垒泥巴成海堤,挡海水于外,逐代围垦而成。

这里交通十分便利,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人多地少、农耕历史悠久,塌陷地广布;这里的农产品比较有名,如黄岩蜜桔,温岭的西瓜和甘蔗;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水生动物,如泥鳅、鳝鱼、螃蟹、虾、草鱼、鲫鱼等等。

根据上述条件,提供了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1、温黄平原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2、温黄平原在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上可划分为那几类?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3、根据温黄平原人多地少,农业历史悠久,生产条件好等特点,发展农业现代化应侧重哪些方面?4、加入WTO后,对温黄平原农业发展有何影响?你认为该如何应对?请为温黄平原农业发展提几条建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这些话题紧紧围绕着台州的农业发展,贴近实际,为学生所关注,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笔者也适时加入到讨论的行列。

这时,答案的正确与完整与否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已认识到地理知识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地理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这样的案例教学有效的拉近了学生与地理课堂之间的距离,强化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淡化乡土地理知识点,着重培养学生综合性地理思维和地图能力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揭示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教师应将乡土地理知识作为背景资料简单介绍,告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去查找。

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认识和分析各种地理要素对居民的生活习惯、独特的地理景观、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的影响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以整合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多角度地综合分析、判断地理现象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采用“温黄平原成为浙江省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一案例来讲解过度抽取地下水带来的后果时,对于温黄平原的形成历史,具体沉降幅度等等都仅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不要求学生记忆,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讨论沉降的原因、后果以及措施等。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既是地理学习的工具,也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家乡的地图独具抽象的地图语言,在课堂上教师无须多讲,学生就可以通过家乡地图感性地认识到所对应熟知的地理实物的地理位置等。

因此在乡土地理案例教学中,如果经常设计一些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地图,使学生认识到地图的实用价值,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的兴趣,主动学习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问题的设计包括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学校所在的镇区图、市区图、省级图上查找学生熟悉的地方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如学校、车站、标志性建筑、学生家庭所在的街道、乡镇、城市等。

例如在讲解“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节课前,笔者是这样做的:先给每位同学发一张温岭市交通图,然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以下读图活动:1、让学生在《温岭市交通图》上标出学校、住所的位置;2、画出每天学生自己上学的行走路线,并标明方位;3、设计以学校为起点,目的地分别为温岭市体育馆、杭州、北京和洛杉矶的快捷、经济的多条出行线路。

要求注明选用的交通工具、主要线路、中转的港口和车站站点的名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交通图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以后出行,选择便捷、经济的出行路线的生活能力。

四、重视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乡土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的重点包括学生在课前进行的的地理实践活动、课堂交流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运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对家乡的情感态度等等。

学生学习的结果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如学生设计多种以学校为起点的出行线路时,让各小组自主选择最为擅长的一种或几种呈现方式:口头讲解、文字表述、画线路图、演示、表演等,鼓励学生各展所长,同时请其他小组代表为该小组的合作程度进行打分评价,可以设立具体奖项,如笔者设立了以下奖项:最佳组合、分工明确组合、讨论热烈组合、需磨合组合等。

评价的导向以认同、表扬、鼓励为主,保护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如讨论时,胆子大一些的学生,尽量让他们畅所欲言;比较羞怯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让老师和同学代为陈述。

学生发言后,老师不是简单地以“很好”、“不错”等一语带过,而是要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他的回答和表现具体好在哪里,是举例贴切,还是表述生动?设计的线路是方便舒适还是经济快捷,使学生由衷地产生被认同、被重视的感觉,从而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总之,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不可替代。

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使之社会化,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的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激活了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1、吴效锋《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3、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福建教育出版社5、袁书棋《基于新课程的地理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