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经典的镜像理论对我的启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康经典的镜像理论对我的启发

--- 江西景德镇胡俐萍

一、介绍拉康的"镜像理论":

拉康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的前语言期的一个

神秘的瞬间,此即为"镜像阶段", 儿童的自我和他

完整的自我意识由此开始出现。拉康对镜像阶段的

思考基本上是建立在生理事实之上的:当一

个 6-18 个月的婴儿在镜中认出自己的影像时,婴

儿尚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还需要旁人的关照

与扶持,这时的婴儿尚不具备肢体协调能力,非常

无助,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然而,一个关键时刻却发

生了:这个处于 6-18 个月的婴儿却能够认出自己

在镜中的影像,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完整性。镜子中的

形象为婴儿展示了一个视觉存在,它不仅看起来是

完整的,而且能够用一种较一致,较协调,较连贯的

姿态运动。镜子中的这一完美形象不仅与婴儿的实

际肉体存在不同甚至相反。在这个阶段中,婴儿能

从镜子中认出自己,他虽然还不会说话,却会以不同

寻常的面部表情和兴奋状态来表现他对这一发现

的喜悦。这样一种反应,标志着婴儿认出自己的开始,

拉康把这个过程命名为"一次同化",即婴儿与镜像的"合一" 。

拉康指出,这个自我认出的过程大约经历三个步骤:

(一)最先婴儿与大人同时出现在镜前,这时

婴儿对镜像与自己,对自己的镜像与大人的镜像还

不能区分;因此,人必须把镜像阶段理解为一种同化,即当他承接一个镜像时在主体内发生的那种

转化。这一转化使婴儿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自己,

如拉康言:镜像阶段是一出戏文,为主体制造了那

一系列幻影,把支离破碎的身体—形象转变为他的

一个完整的形式。但是另一方面,在镜像阶段,婴

儿与其映像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一种想象的关系,镜

中之我既是又不是婴儿自己,当婴儿企图触摸镜

像时发现它并不存在,因此发生了自我与镜中之我

的对立,这个对立用拉康的话说,就是“自我的

异化”,镜像不过是婴儿在接触社会和进入语言

之前的一个“理想的我” , 或者说虚构的自我。

(二)此后这个特殊的自我将面对他人,社会和语言,纯粹主体也将很快进入知识和经验的世界,但镜中的自我意象依然将一直影响着主体的全部心

理发展过程。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婴儿不仅克服了周围的障碍,而且能够重新忆起镜中影像;其二镜中影像不仅是完整的,而且能够随着婴儿的动作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婴儿对镜中影像的掌控使婴儿充满快乐和胜利感。由于镜中影像所反映的婴儿对自己身体的掌控,并不是婴儿自身所客观取得的,这一影像毫无疑问是虚幻的,不真实的。然而,镜中影像却赋予婴儿一种连贯的、协调一致的身份认同感,于是,婴儿开始迷恋自己的影像,把自己的影像当作爱恋倾慕的对象。

(三)如此,婴儿与自己在镜中看似协调完整,但实际上却并不成熟的自己的身体建立起一种欲

望关系。与此欲望关系紧密相连的是自我的自恋本质。镜像阶段的自恋不仅表明婴儿与自己身体的关系,而且建立起一个新的模型:婴儿与作为“他者”存在的自己的影像建立起认同关系,从而使这个“他者”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或敌手。婴儿与自我影像,婴儿与他人之间一方面表明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依恋的关系,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同时存在着攻击性和竞争性。因此,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婴儿与他人之间必然会陷入一场极富侵略性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指向他人的侵略性只不过

是自我本质的自然流露。这里,侵略性与自恋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看,侵略性实际上变成了自恋无法摆脱的伴侣:“在任何与他者的关系中”都会产生侵略性。基于他的异化和误认观念,拉康进一步表达了他与自我心理学的分歧与不同。在自我心理学看来,自我是心理平衡的根源和基础;但在拉康看来,自我并不是它自己的主宰。我们苦苦寻找自我,而当我们找到它时,它却外在于我们,总是作为一个他者而存在。

拉康的"镜像阶段"其理论意义远远不止在心理分析的小圈子。对拉康来说,他要更进一步对自我的本质,人类身份的建构以及人类知识的特征做些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同时他认为,镜像阶段在他看来,人类知识"就其最一般的结构"来讲,先天具有偏执狂特征。其实,当他讨论镜像阶段中婴儿的肉体存在与想像性身份认同时,拉康就已经点明了这种偏执狂特征的存在。然而,镜像阶段的意义和启示在于:婴儿与镜像的想像性认同与人类知识同构,具有相似性。虽然从镜中的影像中婴儿得到了所期待的完整性和协调一致性,进而感到欢欣鼓舞,但是,婴儿与镜中影像的认同本质上却是一种误认。

同样,人类知识也可以看作是类似于镜像的努力和

尝试。对拉康而言,知识系统也试图寻找并得到某种

终极的一致而不是与此相反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的

破裂和崩溃。正是这种统一、和谐一致的理想,希

望和期待强烈地吸引了人类的注意和努力。但所

有这些努力最终都将被证明只不过是“偏执狂式的

知识”。最后,拉康及他的镜像理论表明:笛卡

儿式的主体不再能够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相反,

该主体反而要受制于主体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二.启示:

(一)拉康镜像理论的核心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欺关系:瑜伽课程的教学上:(1)国外流行一种较先进的“镜像教学法”,真的非常感谢贺连津老师在精分班上的授课,每一讲都会给我们学员打开一扇门、推开一扇窗,用心理学语言表述的“阉割”原理,简单介绍了拉康的镜像理论、无意识的杠杆理论、新动力学理论等,我比较感兴趣,课后抽空找相应的书及杨凤池曾奇峰等人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个案讲座学习,发现心理学博大精深,得益于镜像理论的学习,我买的大量的国外教练的教学光盘都是利用“镜像教学法”,以前不知天高地厚,竟然说“国外的瑜伽教练怎么左右不分呢?”深知自己的孤陋寡闻了,学无止境,我要继续努力。(2)国内普遍实行的不是“镜像教学”,其弊端就是初学者左右不分,和谐关系的建立:透过身体达到同步,透过身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