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论文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在设计、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以及应用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工业机器人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机器人的结构紧凑性和性能稳定性;在动力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和更可靠的动力传输;在控制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机器人的运动更加精准和灵活;在传感器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和反馈。
未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将会变得更加高效、智能化,展望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设计、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应用领域、高效、智能、发展方向、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是指将机械、电气、控制等领域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工业机器人的高效、智能化运行。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设计、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更精准、更稳定的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让工业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高效,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将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2. 正文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设计中的重要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将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和信息处理相结合,实现机器人的高效运行。
通过一体化设计,可以减少机器人的体积和重量,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速度,增强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
通过集成传感器系统和控制系统,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决策和自主执行任务,从而提高机器人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摘要】工业机器人在现代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则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本文首先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研究的背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述。
接着分别探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设计、生产、运行控制和维护保养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总结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工业机器人的推动作用,并展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够更深入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技术,设计,生产,运行控制,维护保养,发展潜力,推动作用,未来发展,领域展望1. 引言1.1 工业机器人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也得到了大幅度拓展。
如今,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完成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还可以进行复杂的装配、焊接、搬运等任务。
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生产线上的主力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研究背景的发展历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革新和完善的过程。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工业机器人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工业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推动制造业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1.2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技术体系。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和精度,还提升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使得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和维护更加便利。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化。
传统的机械设计与电子控制是相对独立的,而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二者之间的交互更加紧密,同时也降低了整体系统的成本。
机电一体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分别论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当前研究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然后,通过三个具体的应用案例——机器人、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
最后,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未来智能制造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提升其应用水平的相关建议。
总的来说,本文旨在展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应用案例;前景展望;机器人;数控机床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1)1.2 智能制造概述 (1)1.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背景和意义 (1)第2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2.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2)2.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特点 (2)2.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2)2.4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第3章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3)3.1 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 (3)3.2 智能制造的主要特点 (3)3.3 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 (3)3.4 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3)第4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4)4.1 案例一: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4)4.1.1 机器人概述 (4)4.1.2 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4)4.2 案例二:数控机床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4)4.2.1 数控机床概述 (4)4.2.2 数控机床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4)4.3 案例三:自动化生产线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4)4.3.1 自动化生产线概述 (4)4.3.2 自动化生产线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4)第5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前景展望 (5)5.1 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智能制造的影响 (5)5.2 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在智能制造中的发展趋势 (5)5.3 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应用水平的建议 (5)致谢 (6)第1章绪论1.1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应用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理论等多种学科知识,以实现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高效化和精确化的技术。
工业机器人论文8000字
工业机器人论文8000字一、机电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一)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在定程度上可替代人的劳动,对于高辐射、高噪声污染、高浓度有害气体的工作场合来说,工业机器人是个理想的选择。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较低,只能通过预设的程序进行简单的重复动作,无法应对多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第一代机器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使其可通过对环境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并反馈给动作单元,从而进行些适应性的工作,这种机器人虽然智能化程度较低,但已经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得以成功应用。
在机电体化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第三代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可以通过强大的传感原件收集信息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类似于人脑的判断,因此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独立作业,但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际应用。
(二)分布式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是通过台中央计算机对负责现场测控的多台计算机进行控制和指挥,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和安全性,使其成为当前大型机电体化系统的主流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层级可分为两级,三级或更多级,通过中央计算机完成对现场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管理和操作控制等,同时,随着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分布式控制系统还可以对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在线最优化、生产计划统计管理等功能,成为一种集测、控、管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具有功能丰富、可靠性高、操作方便、低故障率、便于维护和可扩展等优点,因此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幅提高。
二、机电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一)人工智能化。
人工智能就是使工业机器人或数控机床模拟人脑的智力,使其在生产过程中具备定的推理判断、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可大幅提升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甚至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对于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因此可预见机电体化技术将向着人工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摘要: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地用于工业生产,并使我国的机械生产更加有序地发展。
其中,机电一体化是工业机器人的关键,以机电一体化为突破口,将其与工业机器人融合在一起,促进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在本文中,重点探讨了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将其应用于工业机器人,从而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决定世界科技进步的关键。
而在2019年,新的工作岗位被公布,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工业机器人的系统操作者和维护人员,这也就意味着,工业机器人将会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和源泉,在新常态下,将机电集成技术引入到工业机器人中,既是新常态下的基本需求,又是促进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从原理上来看,机电集成涉及的领域更广,例如,电子技术;机械学、其他学科,都是综合学科。
作为一门新的综合的技术,它已经从微型到了机械系,已经发展到了现代工业的核心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的体系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机械的结构成分;劳动构成要素、感知要素等。
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机电结合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这将会促进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甚至可以为现有的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一定的支持,从而达到新的时代对机械制造的需求。
二、基于新时期工业机器人的运用要求2.1机械零部件的精度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机械生产厂家采用的是微型、精密的工业机器人,因此对其进行精密加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必须满足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基本需求,并确保其准确性。
另外,如果电机和机械臂的零件的精度不符合要求,很可能会造成机械臂的移动,从而影响到机器人的工作性能。
2.2转动系统的精准度目前,六轴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包括六向回转和直立行走,六轴式回转机械手是以六向转动为主,是回转式,而线性机械手是用于上下料的。
机电一体化2024字论文汇编3篇
机电一体化2024字论文汇编3篇【篇一】机电一体化2024字论文【摘要】目前,以现代水平所包含在内的工业加工以及生产和机电一体化设备是密切相关的,生产部门对机电一体化的加工需要和电机设备控制保护之间的问题也日益清晰化,所以需要更加注重机电一体化中电机设备的控制及保护措施.在分析机电一体化应用设备时,应增强对电机设备控制和防护.【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机设备控制保护问题分析伴随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工业技术也在日渐创新,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生产要素供给量和产品市场需求量对机电一体化应用范畴的扩增使电子机械设备的投置运用率大领域提高,但是却忽略了电子机械设备的控制及相关保护措施.机电一体化中电机设备的控制及保护措施主要以电子装置来延伸机械工作时间,而在控制方面及保护方面有技术以及工作人员技能等相关问题的阻碍,所以需要我们采取相关措施来针对现有问题去解决.一、關于机电一体化发展路程的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有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融合而成的新型科学技术,是现代自动化生产设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机电一体化的理念在我国现代化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推进作用,引领工业化企业走向发展巅峰.但是,由于技术设备缺乏专业性管理,导致机电一体化电机设备在控制和保护方面都存在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相关事业经营场所对机电产品的功能特性也在不断进行完备.在经历过两次世界性战争以后,人们发掘出了电子产品的应用价值,此次战争的发生扩大了机电产品的使用范围,而且在经济繁荣层面上也起到了推进效果.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产品的不断研发,控制技术产品以及电子技术产品也在日益走向发展趋势.这种发展形式为现代科技产品机电一体化的成长铺垫了稳定基石.二、电机设备的控制和保护问题(一)电机设备控制保护装备问题在机械电子一体化中,关于电机控制和保护措施需要我们不断探究问题来研究相关解决方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给电机设备也会带来相关阻碍.例如电机控制保护设备中电机多次发生技术故障,其中以井下电机为例,它是对井下工作人员安全问题的窥测,从技术层面探究,电机出现技术故障的主要因素在于电机的磁电功能以及热电功能存在故障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推移,电子机械化设备逐渐代替了廉价劳动力,一些生产过程都离不开电子机械产品的辅助,所以关于机械电子设备的安全要素应引起相关管理部分的重视并对相关保护工作做到完善处理.如果机械设备中的电流以及电压出现变动时,就会引发电子机械设备相关安全隐患问题,这样就减少了设备的使用时间值.(二)电机设备耗电问题在现代化工业生产及加工中所采用的自动化电子机械设备比较容易存在设备线路中断以及电子机械设备功率过大而导致出现超负荷工作的相关故障问题.而这种故障问题,在大部分工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缺乏相关重视程度,只是关注电子机械运作过程中的受损程度,而忽视电子机械的耗电功能作用.在工业化加工生产过程中对电子机械耗电量的忽略会造成大量电能的耗损,这样使企业生产利润遭受损失,对企业的发展进步是有阻碍性的,因此关于企业电子机械设备耗电问题应得到企业相关注重,例如企业安装一些节约电能的设备或者利用技术改革在电子机械设备中得到运用研发节电设备从而降低电能消耗,保证公司及企业生产利润的问题.三、电机设备的控制和保护措施(一)电机开关和速度控制电子机械设备的控制部分包含单片工作机、波声发生器、输入输出通道、整流板块以及转换板块、检测故障设备和警报电路设备组合而成的.在电子机械设备一体化形式中,关于设备应用过程,是需要以电压和开关的地方将三相电子路径通过转换板块转化后,由单片机输出才能够正常使用,在此过程中,电流需要经过波声发生器来控制电流进入的过程,使波声在光电作用中向外输出,来达到对应板块中.对此电机开关和速度需要相关措施进行控制,例如电机的双环是指速度以及位置.速度方面主要以电子机械设备的运作速度和位置定位预想速率进行的相关比对,并依靠速度转换器来对波音发生器的频率进行控制,来实现对电子机械转动速度进行控制并和转换;位置方面是以电子机械设备的位置速率进行调节,并依靠波音发生器对预测的速率进行调节.由于电子机械设备中流量开关在正常运作形态中分为速度下降、速度均匀以及速度增加这三个阶段,而且在每个过程中关于速度及速度时间和速度位置的调节都有变动特征,所以关于电子机械设备的开关机速度的相关调节,需要对现实开关和预测开关进行横向方位的对照.这种方式方法对电子机械设备中固定速度和下降速度进行调节,从而增强电子机械设备的运行速率.(二)电机设备保护装备的控制依照安全问题来考虑电子机械设备的装置,需求安装电子机械一体化设备中的电子机械保护装备.例如机械电子设备在运用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机械损坏等相关故障问题,其主要因素在于变频器的输出电流以及电压的变换移动.在正常情况下电流和电压调节都不足以适应机械电子设备一体化当中对于保护措施的需求,所以装置需要运用机械电子一体化设备中的保护性能作用,并要依靠其对电子机械设备中电流的流动大小值来应对反应效果.例如使用电流感应器对三相电流做检验和测量,并依靠输出电压对电子机械的控制和保护装备做出检验和测量,来实现对电压和电流频率的高效调节,从而加强电子机械设备的工作效果.四、结语通过本文的分析,现代科技水平中的工业化加工及生产是以机电一体化为主的,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机电设备的防护及控制.为了能够高效的体现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效果,我们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指导对机电一体化电子机械设备不断进行改革并加以完备,以避免电子机械出现安全隐患,价值应用不足,能量消耗过大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注重机械设备保护控制问题,有利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施和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的成长,对社会利益也有所关联.所以希望相关企业要广泛重视对机电一体化的控制及保护问题,也希望本文所提出的相关针对性对策能够对企业发展有所帮助.【篇二】机电一体化2024字论文一、行业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伴随工业自动化的提高,机电产品技术日新月异,加之机电产品的普及和科技含量的提高,机电技术应用行业从业人员势必从数量上有很大的增长和素质上有更高的要求,当然机电技术应用行业从业人员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市场呼唤更多高素质的机电技术应用人才。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8000字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8000字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8000字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与电气控制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在现代工业中,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本文将从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和电气控制两个领域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机械部分负责完成物理运动,而电气控制部分则负责对机械部分进行控制和监测。
通过机械和电气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控制。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机电一体化逐渐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到了21世纪,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兴起,机电一体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实现了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三、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机电一体化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医疗等。
在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交通运输领域,机电一体化可以应用于轨道交通、船舶和航空器等,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在能源领域,机电一体化可以应用于发电、输电和储能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在医疗领域,机电一体化可以应用于医疗设备和机器人手术等,提高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四、机电一体化的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机电一体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其次,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智能化控制,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再次,机电一体化可以应用于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生物医学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机电一体化可以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各种生产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在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在机器人中将机械、电子、控制、传感器等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机器人的高效、精准、灵活等特点。
本文将对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眼睛”和“耳朵”,它可以实现工业机器人的精准感知和控制。
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机器人对物体的精准抓取、位置的精准控制等功能。
比如机器人在装配线上进行零件的抓取,需要传感器技术精确控制机器人的抓取位置和力度,这就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2. 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机电一体化中的核心部分。
控制系统包括了电子控制器、程序控制器、运动控制器等多个部分,这些部分的融合使得机器人能够实现高速、高精度的运动控制。
控制系统中的电子控制器负责信号的输入与输出,程序控制器则是负责机器人的动作控制。
这些控制系统的融合实现了机器人的高效运动,提高了生产效率。
3. 电机技术电机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机器人通常会使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多种类型的电机,来实现机器人的精准运动控制。
伺服电机具有高精度、高速度等特点,步进电机则具有分辨率高、音量小等特点。
这些电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业机器人在各种生产场景中能够实现高效、精准的运动。
4. 机械结构设计在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机械结构设计要考虑到机械性能、结构强度、重量轻、刚性强等多种要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使得机械结构设计更加符合实际生产需求,提高了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工业机器人能够实现高速、高精度的动作控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各种生产任务,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机电一体化论文应用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技术应用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技术的结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征1、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一旦电力发生了超载与过流等故障时,可以采取自动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机械设备出现事故,加强了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此外,机电一体化有关产品具备了自动化监控、自动化诊断、警报与自动化保护等功能。
2、机电一体化具备了较强生产能力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自动化监控目的,所以提高了设备的生产能力。
此外,机电一体化产品多数具备自动处理信息和信息控制等能力,其检车控制的精确度、灵敏性和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保障机械设备的执行情况能够根据相关的设计要求进行,从而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3、机电一体化具备了较高的使用性能机电一体化产品采用了数字显示和程序控制,这使得手柄和按钮的数量得到很大程度的减少,方便了操作过程。
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重复大量的动作,更先进的产品还能够筛选工作程序。
4、机电一体化具备了较大的适用范围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复合技术和功能,不具有单技术、单功能的局限性,这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得到很大提高,也深化了自动化的程度。
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的自动和智能功能可以轻松应对用户的需求。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1、数控机床数控技术已经有40年的发展史了,它在多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比如结构、功能和控制精度,具体表现为:1)结构为多CPU、多主总线形式,具有紧凑、模块化的特点。
2)设计具有开放性,硬件系统和功能模块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户受益。
3)系统可以实现动态仿真二、三维加工过程,通过在线诊断和模糊控制等向车间提供编程技术。
4)存储器采用了大容量同时软件设计为模块化,这种改变使得数控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也使得CNC系统具有更强大的控制功能。
有关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
有关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篇一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与由来,综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概念;现状;发展趋势一、机电一体化的概念与由来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
回顾过去的20世纪,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成果超过了过去所有世纪的总和。
传统的学科正在脱胎换骨,新的学科不断问世,技术的融合程度比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产生于这一背景之下,自然符合科技发展的规律,也是机械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机电一体化”这一技术术语最初来源于日本学术界,他们根据英文的Mechanics(机械学)和Electronics(电子学)两词,组合出Mechantronics一词,日文谐音记作“夕力卜口二少又”,其表意汉字为“机电一体化”,Mechantronics一词从学科角度可以翻译为“机械电子学”,我国科技界也经常直接使用“机电一体化”作为汉语的表达词汇。
一般认为,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为主的多门技术学科在机电产品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技术学科。
这里面包含了三重含义:首先,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学、电子学与信息科学等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学科。
其次,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早期的机电一体化就像其字面所表述的那样,主要强调机械与电子的结合,即将电子技术“溶入”到机械技术中而形成新的技术与产品。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渗透”到机械技术中,丰富了机电一体化的含义,现代的机电一体化不仅仅指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还包括光(光学)机电一体化、机电气(气压)一体化、机电液(液压)一体化、机电仪(仪器仪表)一体化等;最后,机电一体化表达了技术之间相互结合的学术思想,强调各种技术在机电产品中的相互协调,以达到系统总体最优。
机电一体化论文5000字
前言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新概念,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
机电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的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信息工程、控制工程等旧模块的划分,形成了融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目前,国内对机电一体化的涵义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及各自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不尽相同,再加上机电一体化本身的涵义还在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到目前为I 上,较为人们所接受的涵义是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1981年3月提出的解释: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随着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微型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
以机械为主体的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不断采用诸学科的新技术,在机械化的基础上,正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内容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但英基本特征可槪括为:(1)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技术群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岀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疑、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左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摘要】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及发展开始,探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传感器系统、安全系统和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应用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高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精准度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的发展趋势,为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系统,运动控制,传感器系统,安全系统,网络通信,重要性,发展趋势1. 引言1.1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工业机器人开始在汽车制造、电子产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
在21世纪,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融合,工业机器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机器人不再只是简单的执行机械操作,更具备了感知、认知和学习能力,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不仅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方式。
未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机协作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工业机器人将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及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电子、计算机以及控制工程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相互协调、配合工作的技术。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精准控制和监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多轴同步控制,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速度。
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3. 结论
3.1 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一、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工业机器人的运行控制更加精准高效,能够完成更复杂的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机器人的操作速度快、精度高,可以持续不断地工作,避免了人工操作中的疲劳和错误。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的维护和保养中能够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并保障机器人的安全稳定运行。这些优势使得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能够更加可靠地发挥作用。
2.5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安全保护中的应用
首先是安全传感器和系统的应用。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实现对机器人工作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当检测到异常情况时,系统能够及时做出响应,保证机器人和人员的安全。
其次是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技术,保证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比如通过编程设定工作速度、半径范围、作业时间等参数,避免机器人与人员或其他设备发生意外碰撞。
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安全防护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比如安装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现对防护门、安全栅、紧急停止按钮等安全设备的自动开关控制,确保机器人在出现危险情况时能够立即停止工作。
二、降低生产成本: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业机器人在运行中更加定可靠,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人为损耗和浪费。机器人的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了竞争力。
三、提高产品质量: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保持稳定的工艺参数和精准的操作,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5篇)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5篇)【easures1引言毕业设计是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对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的一次综合性实践训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系统的必要环节。
它是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毕业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1]。
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从选题、开题环节、毕业设计指导,论文答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
2立足实际,科学选题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当前选题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1、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2、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3、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4、有的选题虽然取自实际生产,但学生并不能完全弄明白生产实际的具体情况,设计就有脱离实际的情况出现;5、有的选题虽然很好,但是学生都选同一类型的题目,相互之间,互相借鉴的比重太大,使的设计变相的成了一种具体的形式,另外,不同指导教师之间和不同的学生之间设计题目在难度和份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相互之间的共性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引用,让他们能够真正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锻炼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这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意义。
(2)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的研究。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去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我们在为____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20Kg铝锭自动装箱系统的设计,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简易倪红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电子抢答器的设计等新颖的又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设计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而且能够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把握国内外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课题的研究中来。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1. 引言1.1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背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自动化的深入发展,工业机器人开始逐渐兴起。
最早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重复性的简单工作,如焊接、搬运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效率的不断追求,工业机器人逐渐从简单的机械装置发展为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为一体的智能化装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不仅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还逐渐进入医疗、服务业等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工业机器人变得越来越灵活和智能化,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价值。
1.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在机械系统中集成电子控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各种技术,实现机械与电子的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机器人的性能、效率和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工业机器人的精度和稳定性。
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和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机器人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姿态,保证其精准执行任务。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集成人工智能算法和自适应控制技术,机器人可以不断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实现高效的生产和操作。
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提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集成安全控制系统和应急停止装置,可以及时预警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保障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升机器人的性能和效率,还能够推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未来将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业机器人论文(机电一体化)
一、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与开展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开展,另一原因主要是因为机器人涉与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
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编程操作机。
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尽管各国定义不同,但根本上指明了工业机器人所具有的三个特性:1)是一种自动机械装置,可以搬运材料、零件或完成多种操作和动作功能;2)可以再编程,程序流程可变,即具有柔性(适应性〕。
3)可以在无人参与下,自动完成多种操作或动作功能,即具有通用性。
1954年,美国人George C. Devol提出了第一个工业机器人方案并在1956年获得美国专利。
1960年,Conder公司购置专利并制造了样机。
1961年,Unimation公司〔通用机械公司〕成立,生产和销售了第一台工业机器“Unimate,即万能自动之意。
1962年,A.M.F.〔机械与铸造〕公司,研制出一台数控自动通用机,取名“Versatra'h,即多用途搬运之意并以“ Industrial Robot为商品广告投入市场。
日本、西欧各国、前联也相断引进或自行研制工业机器人。
60〜70年代是机器技术获得巨大开展的阶段。
80年代,机器人在兴旺国家的工业量普与应用,如焊接、喷漆、搬运、装配。
并向各个领域拓展,如航天、水下、排险、核工业等,机器人的感知技术得到相应的开展,产生第二代机器人。
90年代,机器人技术在兴旺国家应用更为广泛,如军用、医疗、服务、娱乐等领域,并开始向智能型〔第三代〕机器人开展。
二、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工业机器人一般由主构架〔手臂〕、手腕、驱动系统、测量系统、控制器与传感器等组成。
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
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制造业、航空航天、医疗设备、家庭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在于将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紧密结合,通过电子控制来实现对机械系统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设备能够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时,工程师需要考虑机械部分的设计,包括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动力系统等,同时也要设计电子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这些系统的设计需要相互协调,以确保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构建,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的配合,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整。
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机器人手臂可以自动完成焊接、装配等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医疗设备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精确的控制,辅助医生进行微创手术,减少手术风险和病人的恢复时间。
在家庭自动化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家庭设备更加智能化。
例如,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光线和用户需求自动调节亮度,智能安防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家庭安全,并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进步,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探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探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摘要:工业机器人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代表,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如汽车制造、电子制造、航空航天、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应用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未来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一体化;应用前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出现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种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智能化、自适应性、高效率等特点,从而提高工业机器人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应用的重要性1.1提高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程度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将机械、电气、传感器等各个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实现对工业机器人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例如,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装配、加工等工作,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人力成本。
1.2提高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机械和电气系统进行有效的协同优化,使得机器人的运动更加准确和稳定,同时还可以通过机器视觉系统的应用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和分拣,从而提高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增加机器人的灵活性和智能性,从而使机器人能够更加适应不同的操作场景和任务。
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将传感器与控制算法相结合,实现对机器人的实时控制和监测,从而使机器人能够快速地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
1.3提升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工业机器人进行各种复杂动作需要高精度的控制才能实现,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协同控制系统,从而可以实现对工业机器人的高精度控制,提高其运动精度和可靠性。
此外,传统的工业机器人需要在生产过程中由人员进行手动控制,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工业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能力,使其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自主完成各种任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稳定性。
探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探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生产活动中,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工业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要求更高。
因此,论文结合多年实践调查,以论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切入点,阐述现代工业发展对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要求,最后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具体应用,以此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引言软件以及硬件属于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组成部分,硬件属于工业机器人的硬件结构,软件属于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制造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传感器反馈。
由于纺织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具有固化的特性,因此主要采用教学方法。
机器人可以依据设置的运动轨迹执行相应的手势。
因而,用作制造业机器人的某个控制链接不仅简单也方便。
然而,倘若相应运动控制的精确度及对于精确度的要求非常低,亦应当选用相应的传感来促使机器人控制闭环控制系统。
能有效地保障机器人的运动轨迹的精确性,提升运动的精确性。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实现了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的整合,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并正日益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工业化生产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高新技术。
在一个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主要包括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以及智能组成要素。
随着我国智能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呈现网络化、智能化以及虚拟化的发展趋势发展。
实践证明,随着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地位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价值将会越来越突出。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典型装备,其基本功能就是提供作业生产的必须动力,基本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操作机上各运动构件的运动,自动地实现手部作业的动作功能及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及发展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发展,另一原因主要是因为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
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编程操作机。
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尽管各国定义不同,但基本上指明了工业机器人所具有的三个特性:1) 是一种自动机械装置,可以搬运材料、零件或完成多种操作和动作功能;2) 可以再编程,程序流程可变,即具有柔性(适应性)。
3) 可以在无人参与下,自动完成多种操作或动作功能,即具有通用性。
1954年,美国人George C. Devol 提出了第一个工业机器人方案并在1956年获得美国专利。
1960年,Conder公司购买专利并制造了样机。
1961年,Unimation公司(通用机械公司)成立,生产和销售了第一台工业机器“Unimate”,即万能自动之意。
1962年,A.M.F.(机械与铸造)公司,研制出一台数控自动通用机,取名“Versatran”,即多用途搬运之意并以“Industrial Robot”为商品广告投入市场。
日本、西欧各国、前苏联也相断引进或自行研制工业机器人。
60~70年代是机器技术获得巨大发展的阶段。
80年代,机器人在发达国家的工业中大量普及应用,如焊接、喷漆、搬运、装配。
并向各个领域拓展,如航天、水下、排险、核工业等,机器人的感知技术得到相应的发展,产生第二代机器人。
90年代,机器人技术在发达国家应用更为广泛,如军用、医疗、服务、娱乐等领域,并开始向智能型(第三代)机器人发展。
二、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工业机器人一般由主构架(手臂)、手腕、驱动系统、测量系统、控制器及传感器等组成。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由主构架和手腕完成。
主构架具有三个自由度,其运动由两种基本运动组成,即沿着坐标轴的直线移动和绕坐标轴的回转运动。
不同运动的组合形成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形式有:直角坐标型(a中有三个直线坐标轴);圆柱坐标型(b中有两个直线坐标轴和一个回转轴);球坐标型(c中有一个直线坐标轴和两个回转轴);关节型(d中有三个回转轴关节,e中有三个平面运动关节)。
三、机器人机械设计的步骤1、作业分析作业分析包括任务分析和环境分析,不同的作业任务和环境对机器人操作及的方案设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方案设计(1)确定动力源(2)确定机型(3)确定自由度(4)确定动力容量和传动方式(5)优化运动参数和结构参数(6)确定平衡方式和平衡质量(7)绘制机构运动简图3、结构设计包括机器人驱动系统、传动系统的配置及结构设计,关节及杆件的结构设计,平衡机构的设计,走线及电器接口设计等。
4、动特性分析估算惯性参数,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其结构固有频率和响应特性。
5、施工设计完成施工图设计,编制相关技术文件。
四、工业机器人的驱动与传动系统结构工业机器人的驱动与传动系统结构在机器人机械系统中,驱动器通过联轴器带动传动装置(一般为减速器),再通过关节轴带动杆件运动。
机器人一般有两种运动关节——转动关节和移(直)动关节。
为了进行位置和速度控制,驱动系统中还包括位置和速度检测元件。
检测元件类型很多,但都要求有合适的精度、连接方式以及有利于控制的输出方式。
对于伺服电机驱动,检测元件常与电机直接相联;对于液压驱动,则常通过联轴器或销轴与被驱动的杆件相联。
驱动—传动系统的构成1—码盘;2 —测速机;3 —电机;4 —联轴器;5 —传动装置;6 —转动关节;7 —杆8 —电机;9 —联轴器;10 —螺旋副;11 —移动关节;12 —电位器(或光栅尺)(1)驱动器1.电动驱动器电动驱动器的能源简单,速度变化范围大,效率高,速度和位置精度都很高。
但它们多与减速装置相联,直接驱动比较困难。
步进电机驱动多为开环控制,控制简单但功率不大,多用于低精度小功率机器人系统。
2. 液压驱动器液压驱动的优点是功率大,可省去减速装置而直接与被驱动的杆件相连,结构紧凑,刚度好,响应快,伺服驱动具有较高的精度。
但需要增设液压源,易产生液体泄漏,适合高、低温场合,故液压驱动目前多用于特大功率的机器人系统。
3.气动驱动器气压驱动的结构简单,清洁,动作灵敏,具有缓冲作用。
但与液压驱动器相比,功率较小,刚度差,噪音大,速度不易控制,所以多用于精度不高的点位控制机器人。
驱动器的选择应以作业要求、生产环境为先决条件,以价格高低、技术水平为评价标准。
一般说来,目前负荷为100 kg 以下的,可优先考虑电动驱动器;只须点位控制且功率较小者,可采用气动驱动器;负荷较大或机器人周围已有液压源的场合,可采用液压驱动器。
对于驱动器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求起动力矩大,调速范围宽,惯量小,尺寸小,同时还要有性能好的、与之配套的数字控制系统。
机器人几乎使用了目前出现的绝大多数传动机构,其中最常用的为谐波传动、RV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和滚动螺旋传动。
(2)机器人的常用传动机构机器人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结构紧凑,即同比体积最小、重量最轻;传动刚度大,即承受扭矩时角度变形要小,以提高整机的固有频率,降低整机的低频振动;回差小,即由正转到反转时空行程要小,以得到较高的位置控制精度;寿命长、价格低。
四、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机械结构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由机座、立柱、手臂、手腕和手部等部分组成,一、手臂手臂是操作机的主要运动部件,它用来支承手腕和手部,并用来调整手部在空间的位置。
手臂一般至少应有三个自由度。
手臂的直线运动多数通过液压(气)缸驱动来实现,也可通齿轮齿条、滚珠丝杠、直线电动机来实现。
回转运动可通过蜗轮蜗杆、液压缸活塞杆上齿条驱动齿轮的方式等。
PUMA型工业机器人是由直流伺服电动机驱动的六自由度关节型工业机器人,7二、手腕手腕是联结手臂和手部的部件,其功能是在手臂和腰部实现了手部在空间的三个位置坐标的基础上,再由手腕来实现手部在作业空间的三个姿态坐标,即实现三个旋转自由度。
通过机械接口联接并支承的手部。
手腕一般由弯曲式关节和转动式关节组成。
三、手部手部装在操作机手腕的前端,它是操作机直接执行工作的装置,分为机械夹持器、专用工具和万能手三类。
五、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和力学分析一、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坐标系的建立原则坐标系的建立原则杆件坐标系间的变换过程杆件坐标系间的变换过程-((1 1))旋转矩阵旋转矩阵7.3 7.3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和力学分析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和力学分析工业机器人力学分析主要包括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静力学分析是研究操作机在静态工作条件下,手臂的受力情况;动力学分析是研究操作机各主动关节驱动力与手臂运动的关系,从而得出工业机器人动力学方程。
1 静力学分析632 动力学分析一个刚体的运动可分解为固定在刚体上的任意点的移动以及该刚体绕这一定点的转动两部分。
同样动力学方程也可以用两个方程来表达:一个用于描述质心的移动,另一个描述绕质心的转动。
前者称为牛顿运动方程,后者称为欧拉运动方程。
677.3 7.3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和力学分析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和力学分析一、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工业机器人的特点:1)工业机器人有若干个关节,每个关节由一个伺服系统控制,多个关节的运动要求各个伺服系统协同工作。
2)工业机器人的工作任务是要求操作机的手部进行空间点位运动或连续轨迹运动,对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需要进行复杂的坐标变换运算,以及矩阵函数的逆运算。
3)工业机器人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和变参数的复杂模型,各变量之间还存在着耦合,因此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中经常使用前馈、补偿、解耦和自适应等复杂控制技术。
4)较高级的工业机器人要求对环境条件、控制指令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计算机建立信息库,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控制、决策、管理和操作,按照给定的要求,自动选择最佳控制规律。
697.4 7.4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对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1)实现对工业机器人的位姿、速度、加速度等的控制功能,对于连续轨迹运动的工业机器人还必须具有轨迹的规划与控制功能。
2)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操作人员采用直接指令代码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作业指示。
3)具有对外部环境的检测和感觉功能。
4)具有诊断、故障监视等功能。
707.4 7.4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分类1 程序控制系统绝大多数第一代机器人属于程序控制机器人。
2 适应性控制系统适应性控制系统多用于第二代工业机器人。
71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3 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是最高级、最完善的控制系统,在外界环境变化不定的条件下,为了保证所要求的品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能自动改变,框图如图7-28。
727.4 7.4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三、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目前大部分工业机器人都采用二级计算机控制,第一级为主控制级,第二级为伺服控制级。
系统框图如图7-29所示。
主控制级由主控制计算机及示教盒等外围设备组成,主要用以接受作业指令、协调关节运动、控制运动轨迹、完成作业操作。
伺服控制级为一组伺服控制系统,其主体亦为计算机,每一伺服控制系统对应一个关节,用于接收主控制计算机向各关节发出的位置、速度等运动指令信号。
73系统的工作过程是:操作人员利用控制键盘或示教盒输入作业要求,如要求工业机器人手部在两点之间作连续轨迹运动。
主控制计算机完成以下工作:分析解释指令、坐标变换、插补运算、矫正计算,最后求取相应的各关节协调运动参数。
坐标变换用坐标变换原理,根据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计算工业机器人与工件关系、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关系;插补运算是用直线的方式解决示教点之间的过渡问题;矫正计算是为保证在手腕各轴运动过程中保持与工件的距离和姿态不变对手腕各轴的运动误差补偿量的计算。
运动参数输出到伺服控制级作为各关节伺服控制系统的给定信号,实现各关节的确定运动。
控制操作机完成两点间的连续轨迹运动,操作人员可直接监视操作机的运动,也可以从显示器控制屏上得到有关的信息。
这一过程反映了操作人员、主控制级、伺服控制级和操作机的关系。
741 主控制级主控制级的主要功能是建立操作和工业机器人之间的信息通道,传递作业指令和参数、反馈工作状态、完成作业所需的各种计算、建立与伺服控制级之间的接口。
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主控制计算机主要完成从作业任务、运动指令到关节运动要求之间的全部运算,完成机器人与所有设备之间的运动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