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概要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ca9d8cea1c7aa00b52acbdd.png)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2年1月修订)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号:040202B05(五)学时数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知识点: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运动训练的概念、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在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知识点:项群训练理论概念、基本内容,各项群训练特点,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知识点: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能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技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体能类速度性项群、体能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知识点:运动成绩的概念、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第二节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知识点:竞技能力概念、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的建立知识点:状态诊断的作用、建立训练目标的作用、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训练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训练控制环节及条件、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节系统训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竞技状态及其形成与发展、训练周期类型第六节适宜负荷原则知识点:运动负荷、生物适应现象、机体的劣变现象、渐进增加负荷的形式第七节区别对待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八节直观教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九节适时恢复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疲劳程度的判别,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知识点:训练方法概念、意义结构及特点,训练是手段概念、意义及基本结构第二节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知识点:模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程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第三节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知识点: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第四节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的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知识点: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体能训练的意义、体能训练的要求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知识点:身体形态及其结构、各项群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身体形态的训练方法及基本要求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力量素质概念、力量训练方法、力量训练手段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速度素质概念、速度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手段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耐力素质概念、耐力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手段第六节柔韧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柔韧素质概念、柔韧训练方法、柔韧训练主要手段第七节灵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灵敏素质概念、衡量灵敏的标志、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第七章运动员技术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技术和运动员技术能力知识点:运动技术概念、运动技术原理、动作要素、技术结构第二节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知识点:主体因素、客体因素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知识点:选择技术训练方法的要求,直观与语言、完整与分解、想象与表象、减难与加难训练法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技术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技术内部机制与外部形态的关系、技术风格、“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技术结构及技术组合的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创新第五节运动技术评价知识点: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标准、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及方法、不同项目运动技术评价的特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知识点:竞技战术概念、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能力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知识点:分解与完整、减难与加难、虚拟现实、想象、程序、模拟、实战训练法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知识点: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制胜规律、战术意识的培养、战术能力的培养、个人与集体战术的配合、战术组合、战术创新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员心理能力概念、心理训练的作用、心理训练类型、心理训练常用方法第二节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智能的概念、作用、运动智能的基本训练方法和基本要求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第一节多年计划的必要性知识点:竞技状态转移长期性、竞技状态转移阶段性、遗传性竞技能力与获得性竞技能力的最佳组合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及负荷特点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基础、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竞技保持训练阶段的年龄、负荷、竞赛特征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知识点: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知识点: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步骤、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知识点:比赛系列的安排、年度训练过程负荷的动态变化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知识点:中短期集训计划的结构、负荷特点、训练计划的表述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小周期的类型,各种小周期的任务、内容、负荷特点,周期训练计划的一般格式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训练课的不同种类及特点、训练课的结构、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三章运动队伍的管理第一节我国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基础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思想基础、组织保障、法规依据、经济基础、人本原则第二节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运动队管理的各种关系第三节教练员与运动员知识点:教练员在管理中的作用、教练员的素质、运动员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四、考试方法与要求(一)考试形式:本课程的结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作业和平时成绩考核,理论考试采取闭卷方式,作业以训练计划的设计为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以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4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
![2024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https://img.taocdn.com/s3/m/a56b37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1.png)
2024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一、招生专业本招生简章是针对2024年度运动训练专业招生而制定的,该专业是我校体育学院的重点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有较高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学生将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掌握基本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以及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招生计划2024年度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招生计划为100人,其中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计划为80人,本科第二批次招生计划为20人。
欢迎符合条件的考生积极报名参加。
三、报名条件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品行端正,无不良记录;2. 具有我国公民身份,芳龄在18-25周岁之间;3. 符合招生考试及录取的专业要求;4. 高中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应届毕业生;5.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无运动损伤及疾病。
四、报名方式1. 招生办公室全球信息站上线报名;2. 到学校招生办公室报名;3. 邮寄报名材料至学校招生办公室。
五、招生考试科目和时间1. 招生考试科目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两部分,文化课考试时间为2023年7月,专业课考试时间为2023年8月;2. 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相关科目,考试形式为笔试;3. 专业课包括体育理论课和运动训练实践能力测试等内容,考试形式根据具体考试安排而定。
六、录取办法1. 按照招生计划和综合成绩进行录取;2. 合格考生将收到录取通知,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入学手续。
七、学习费用学习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具体标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八、奖学金和助学金学校设有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和资助优秀学生,具体评定和发放办法学校将会另行公布。
九、毕业去向毕业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运动训练相关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或者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等。
十、注意事项1. 报名须知中的内容一经发布即刻生效,具体政策以学校相关文件为准;2. 考生在报名前务必详细阅读招生简章,并按照规定提交相关报名材料,否则视为无效报名。
本科专业教育学之体育学类介绍
![本科专业教育学之体育学类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faf8c1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c.png)
本科专业教育学之体育学类介绍本期介绍体育学类。
二、体育学类(专业代码0402)体育学类,下设有体育教育(专业代码040201)、运动训练(专业代码040202K)、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代码040203)、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代码040204K)、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代码040205)、运动康复(专业代码040206T)、休闲体育(专业代码040207T)、体能训练(专业代码040208T)、冰雪运动(专业代码040209T)、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代码040210TK)、智能体育工程(专业代码040211TK)、体育旅游(专业代码040212TK)、运动能力开发(专业代码040213T)。
运动康复、休闲体育、体能训练、冰雪运动、运动能力开发为特设专业,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智能体育工程、体育旅游同时为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一)体育教育1.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部分高校2.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排名前十高校8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9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10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3.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方向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校、体育指导部门、运动健身俱乐部等从事相关工作。
(二)运动训练1.开设运动训练专业的部分高校2.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排名前五高校5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运动训练专业就业方向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运动训练、运动教练、赛事裁判、赛事管理等工作。
(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1.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部分高校2.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排名前五高校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健身教练、健身指导等工作。
(四)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1.开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部分高校2.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排名前五高校3.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武术教练、武术指导等工作。
2023年度拟新设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运动训练
![2023年度拟新设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运动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53f848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0.png)
2023年度拟新设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运动训练【2023年度拟新设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运动训练】序运动训练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在当今社会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指导着专业运动员的成长与进步,还涉及到越来越多的人群。
然而,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运动训练专业却相对稀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为了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崛起,提高我国运动训练水平,以及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我们建议在2023年度新设本科专业中加入运动训练专业,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背景介绍1. 运动训练的定义运动训练,简而言之,是以科学的方法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提高其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活动。
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训练方法学等。
在运动训练的指导下,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更好的竞技成绩。
2. 运动训练的重要性运动训练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运动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对于社会来说,运动训练可以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竞技水平,增强国家形象。
3. 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现状及问题虽然运动训练在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运动训练专业却相对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体育专业更加注重传统的教学内容,对于运动训练这一领域的覆盖较少。
这导致了我国运动训练人才的严重匮乏,同时也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运动训练专业的设立意义1. 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崛起运动训练专业的设立可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培养优秀的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可以提高我国竞技水平,使我国在国际体育赛事中更具竞争力。
这也有助于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崛起,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 培养高素质的运动训练人才运动训练专业的设立将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运动训练人才。
这些专业人才将具备深厚的运动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为运动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武汉体育学院(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版本
![武汉体育学院(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54c309e9b0717fd5360cdc80.png)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6月修订)一、专业介绍体育教育专业(代码040201)是我校最早设立的专业,创办于1953年。
本专业现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
本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专业特色突出,师资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硕。
六十年来,在人才培养上,本专业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德行为先、技艺为本、多能一专、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各类学校体育师资。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体的体育教育训练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
本专业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具有较强的人才市场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人文素养,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学生健康教育、课外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和体育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学校体育师资。
(二)具体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教育学及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健康教育、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学校体育教学组织、运动训练和竞赛的策划与组织、体育教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人文素养,积极向上的品格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系统掌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具备现代化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3.专项运动等级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裁判等级达到国家二级裁判员标准;具备从事学校体育教育、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4.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2021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
![武汉体育学院2021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https://img.taocdn.com/s3/m/aac50bd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5.png)
武汉体育学院2021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武汉体育学院2021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2001年调整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
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武汉体育学院2021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招生专业(一)运动训练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专业的代码040202K)是教育学门类下设体育学中的一个专业,以体育学和教育学为学科基础。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创办于1972年,198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被确定为湖北省品牌建设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成为第六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5年获批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成功入选国家级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是武汉体育学院办学的主体专业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本专业教学、训练、科研、实习实训及对外交流条件优越,拥有一支教学实力强、训练水平高、科研能力突出、管理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
培养的学生如吕会会、尹成昕、李根等曾多次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全运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摘金夺银。
目前,本专业正以回应新时期国家对不同层面体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引领,不断深化专业改革,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项技能突出”的应用型人才。
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养与科技人文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现代体质健康理念与创新意识,能够系统掌握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与方法、运动项目技能及其教学、训练方法,初步具备运动专项科学研究能力,服务于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学校、运动队及俱乐部等部门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与管理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
体育本科的学科门类
![体育本科的学科门类](https://img.taocdn.com/s3/m/049a498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6.png)
体育本科的学科门类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1. 体育教育学:主要研究体育教学理论、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
2. 体育训练学:主要研究运动员的训练理论、方法和训练技术等相关知识,培养运动训练师和教练员。
3. 体育竞技学:主要研究体育竞技项目的规则、技术和战术等相关知识,培养运动员和教练员。
4. 体育科学:主要研究人体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知识,培养运动科学研究人员和运动康复师。
5. 体育管理学:主要研究体育组织管理、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培养体育管理人员和体育市场营销人员。
6. 休闲体育与健康管理学:主要研究休闲体育和健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休闲体育管理人员和健康管理师。
以上是常见的体育本科学科门类,不同学校可能会有略微的差异。
体育与运动科学专业基础知识
![体育与运动科学专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c1d37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2.png)
体育与运动科学专业基础知识体育与运动科学专业是研究运动及其相关领域的学科,旨在培养专业人才,从事运动训练、体育教育、运动康复等工作。
本文将介绍体育与运动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学科概述、专业课程、职业发展等方面。
一、学科概述体育与运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康复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它以人体运动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手段,探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提高运动表现,促进人体健康。
二、专业课程1. 运动生理学:该课程主要研究人体运动时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变化。
学生将学习肌肉、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以及运动能力的评估方法。
2. 运动训练学: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案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训练计划的制定、运动技能的提高以及运动员的竞技准备等内容。
3. 运动心理学:该课程研究运动对个体心理状态及行为的影响,包括运动动机、运动焦虑、心理调节等方面。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提高运动表现。
4. 运动康复学:本课程将介绍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和康复技术。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运动损伤,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帮助运动员尽快康复并恢复运动能力。
三、职业发展体育与运动科学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多个领域的工作,如以下几个方向:1. 运动训练师:负责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训练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竞技水平。
2. 体育教师:在学校担任体育教师,负责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管理。
3. 运动康复师:在医疗机构或康复中心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帮助运动员康复并恢复运动能力。
4. 运动管理:从事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运动场馆管理等工作。
5. 科研与教育:从事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培养更多的体育与运动科学人才。
总结体育与运动科学专业是一门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运动和人体的关系,致力于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人体健康。
学生将在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并可选择不同的职业道路。
运动训练专业建设特色与优势探析
![运动训练专业建设特色与优势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985e5a844769eae009eda7.png)
运动训练专业建设特色与优势探析作者:雷先良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32期摘要本文根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专业办学经验,对我院在专业建设的特色与优势方面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实践教学、开放办学、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优势特色运动训练专业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Characteristics Building and Advantage Analysis ofSports Training Professional——Take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LEI Xianliang(Sports Training Academy of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Abstrac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ports Training Academy of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summary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 educ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education,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practice teaching, open schools,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conduct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China's sports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reference.Key wordsadvantage; characteristics; sports training professional0 前言武漢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自1972年创办,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运动训练专门人才、“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cd3b622eccbff121dd3683ad.png)
绩 的提 高做 出了重 大 的贡献 。1 9 9 8年 , 育部 高 等教 教 育 司发 布 了我 国高 校运 动训 练专业 的培养 目标 :培养 “
具 有竞技 运动 方 面的基 本理论 、 本知识 和基本技 能 , 基
ZHOU a —a g,LONG i Xinj n i Bn,FENG a ~ o s Xiod n
( p rs Tr i i g C l g ,W u a n t S o t a n n o l e e h n I s .0fP. ,W u a 4 0 7 E. h n 3 0 9。Ch n ) i a
i gM ao s( 0 6I s e n d me d n o t e s l b so h a i o x e in e ft eo h r n j r 2 0 s u )a d ma ea n me tt h yl u n t eb ss f p re c so h t e a e s h os c o l.Ch n e r d t e a d t h be tv s e h n o tn n u rc lrs se S a g swe ema e wih r g r o t eo j cie ,t c ig c n e ta d c r iua y tm O t a h p rstann j rc u d b te e h e u rme t ft e2 e t r . h tt es o t r ii g mao o l e trme tt er q ie n so h s cn u y 1t
s iue o tt fP.E.,s r s ta n ng e e t r m he t e s h lr xa i d t la po t r i i xp r sf o t h c oo e e m ne heSy lbusf rSp r sTr i o o t a n
运动训练品牌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
![运动训练品牌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0f3b3224b73f242336c5f9d.png)
运动训练专业是培养德 、 、 智 体全 面发 展的 、 以竞技运动
为 办 学 特 色 , 学 生 为 本 , 培 养 学 生 能 力 和 提 升 学 生 素 质 以 以
我校体操项 目被 国家体 育总局 评为 国家体操后 备人 才共建 基地 , 划船 、 田径 、 篮球项 目被评为 国家体育 总局 重点运动项 目。在历次全 国体育院校重 点学科评估 中, 在学 校运 动训练 专业 的各个博 、 士点 和学科 建设 、 研成果 、 才培养 、 硕 科 人 运
(p r rii et u a s fP E,W h nH bi 4 0 7 ) Sot Tann D p ,W h nI t s g n .o . u a u e, 3 0 9
Ab t a t t e c n t cin o r n p c at a h n rsr c u e a d t e b sc w r s frt e s o c d - s r c :h o sr t fb a d s e il w s t ei f t t r n h a i o k o h p ts a a e u o y a u mi s L n ig t h r cie e p r n e d y W u a n t u e o E a o tt e b a d s e il f e . i k n o t e p a t x e e c s ma e b h n I si t fP. . b u h r n p cat o c i t y s o stan n ,t e s e i l o sr c in s o l e o h e te o e p ro sc l v t n,fr te am f p t r ii g h p c at c n tu t h ud b n t e c n r ft e s n" u t a i y o h i o o h i o
运动训练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构想——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
![运动训练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构想——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980370776c66137ee06197e.png)
作者简介 :雷先 良 (9 7一 ,男 ,湖北麻城人 ,硕士 , 师,研究方向 : 17 ) 讲 体育教育训练学 。
第 6期
运 动训练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构想
4 7
原则和办法 。一 方面 侧重在 本 院挑选 基础理论 较好 、专 项 能力 强的硕 士生 ,有 计划 地进行 重点 培养 ;另 一方 面 ,根
人的发展 规模 ,成 为武 汉体 育学 院办学 的支 柱 专业 之一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 0 0年
业建设项 目。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 目标 :进一步优化高校专 业设置 ,提升专业建设 的整体水 平 ,提高人 才培养 的质量 、 效益和人才竞争 的重要手段要求 ,及运动训 练专业人才需求
培养 为方 向,以课程建设为中心 ,全面开展 运动训练专业全 方位 、综合性改革 ,力求特色鲜 明,同行领先 ,培养 出高水
质量 , 使运动训练专业 能够适应 我 国竞 技体 育 的发 展 和社
会对专 门人才 的要求 。
2 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完善梯队建设
平 、高质量的竞技体育人才 ;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德技 双馨、教学 、训练 与科研 密切结合 的运 动训练 专业 综合 团
努 力打造 品牌 专业 ,加 强师 资队伍、学科和精品课程 建设 ,优 化课 程设置 、健 全和 完善运 动项 目,提 升 教 学研 究和科研 管理 ,突出竞技特 色,提 高运动训练水平 ,加 大开放 办学力度 ,希望对我 院特 色专业建
设 与 我 国 高校 运 动 训 练 专 业 的 改革 、建 设 有 所 启 迪 。
第3 O卷 第 6期
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
![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dae90b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e.png)
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
陈少坚
【期刊名称】《中国体育科技》
【年(卷),期】2003(039)011
【摘要】通过对体育学院运动专业办学目标、办学现状的研究,认为,竞技特性尚需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培养基地应落在体育学院.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陈少坚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4
【相关文献】
1.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教育实习思考 [J], 雷先良
2.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为例 [J], 成聪聪
3.对我国省属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审视与思考 [J], 宋信勇
4.对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再思考 [J], 肖尔盾
5.对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 [J], 鹿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整合研究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整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1bb222915f804d2b16c1e1.png)
法对我 国运动训 练专业的培 养 目标进行 了审视和 思考 , 认为 以培养初级教 练 员为本 位 , 教练 员、 动 员、 使 运 专项教师 等 多元 目标并 存, 是运动训练专业培养 目标整合的理性抉择 ;初 级 专 门人 才” 才规 格 的定位是适 应 高等教 育的 改革趋 势的 ; “ 人 培养 身心全 面发
( .nt o E, et l hn o a nv sy W hn,3 09 2 Dp . P Z i n o eei Z ea gI ut n— 1 Is. fP Cnr i N r l i rt , ua 4 17 ; . et o E, h i gC lg h i d syU aC a m U ei 3 f j a l n jn n r i e i , u nzo 104 C n v sy H agh u30 2 , i ) rt ha
我 等体 育 院校 运 动 训 练 专 业培 养 目标 , 健‘
40 7 ; . 3092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 院体军部 , 江 杭州 浙 302 ) ]0 4 ( . 中师范大学体育学 院 , 1华 湖北 武汉 摘
要: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 目标的模糊与混乱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 因素之一。 以整合理念为主线 , 用文献 资料研 究法 、 采 分类比较
目前各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一览表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北京体育大学上海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专业培养中高级专项教练员及教师从事国际体育工作的专门人员本专业培养具有竞技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从事运动训练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运动竞技训练教学管理和竞技运动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畏掌握竞技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能力能够从事并胜任运动训练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教练员专项教师及相关体育人培养具有优良思想品德科学的运动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竞技体育教育基本理论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从事学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体育产业经营公安防卫和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和各级体校中小学教练员和高水平运动员为主培养从事运动训练实践与科学研究的教练员体育管理干部及其他体育人才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运动训练实践与科学研究的各主修项目的教练员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以及体育管理干部培养中等学校和运动俱乐部所需的具有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能力的各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和教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专业或职业运动队各类体育院校高等院校运动队和体育传统学校等单位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培养具备竞技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从事运动训练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中级专门人才12教练员运动员专项教师适用范围的确定适用范围的确定首先要考虑体育价值赖以产生和实现的体育实践本身及其历史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篮球(专修)Ⅰ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的定义:本课程是针对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篮球专修学生开设的课程。
该课程是系统完整地向学生传授篮球运动理论与实践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与篮球运动训练、专项研究、竞赛组织及裁判工作综合能力的一门课程。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根据《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概览》(2002-2003)学年中的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定。
(三)目的与任务:1、培养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祖国的体育和教育事业;具备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作风;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使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深刻理解篮球运动的现状、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学会应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篮球运动发展的问题。
3、使学生全面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全面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专项身体素质、技战术运用与实战能力,达到篮球项目一级运动员水平。
4、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方法,学会制订各种教学训练文件,并具备从事篮球运动训练、带队参赛、社区辅导等各种实际工作能力。
胜任中等以上学校教学、训练工作。
5、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与运用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具有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编排能力、临场裁判工作能力、记录台工作能力,通过篮球运动竞赛裁判工作实践,达到二级裁判员水平。
6、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具有独立撰写运动训练专业学士学位论文的科研能力。
(四)课程类别: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选必修课。
(五)学时与学分:篮球运动训练本科专修教学计划规定正常修业年限为四年,总学时为848课时。
其中第一学期篮球上课为12周,每周6学时;第二至第六学期篮球上课周为18周,每周为8学时;第七和第八学期为9和14周,每周为4学时。
凡参加教学训练学时数超过三分之二以上,并通过篮球专项考试合格,即可获得本课程31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形式(一)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二)技术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一)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一章篮球运动概论第一节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起源时间、地点、创始人、规则概况、国际篮联成立、统一规则、篮球运动进入奥运会、规则与技术相互促进、技术促进战术发展、奥运会与周期训练、篮球运动发展的哲学基础第二节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与价值知识点:篮球运动的概念、集体性规律、对抗性规律、攻守转换性规律、动态性规律、统一性规律、篮球运动的健身价值、篮球运动的社会价值、篮球运动的经济价值第三节世界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知识点:现代篮球运动状况的概述、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特点、国际优秀队伍的现状、世界强队必备的条件、21世纪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概论、智谋领先、积极快速、身高体壮、凶悍拼搏、机敏多变、全面准确第四节中国的篮球运动知识点:发展概述、传入时间、地点、传入者、旧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解放区的篮球运动、新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2个阶段4个时期、3大法宝、双严方针、三从一大原则、16字技术风格、篮球学科兴起、篮球理论科研发展、篮球人材培养、竞技水平历史性突破、体制改革、职业化进程、发展中国篮球运动的战略性对策第二章篮球运动技术原理与教学训练第一节篮球技术概述知识点:篮球技术概念、篮球技术基本特征、篮球技术发展概略、概况、影响篮球技术发展的因素、篮球技术风格和流派第二节篮球技术结构原理知识点:篮球技术结构的依据、篮球技术形式成的基本原理、生理机制、球感的训练、人文社会学与篮球技术第三节篮球技术分类体系知识点:篮球技术分类方法、篮球技术分类的依据、按攻守目的的分类、按动作结构分类、篮球技术分析方法、技术分析的概述、技术观察法、结构分析法、控制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第四节篮球技术运用知识点:篮球技术运用的基础、篮球技术运用的特点、快速性、组合性、多变性、对抗性第五节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的任务知识点:教育过程、主要任务、全面正确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组合成实用的技术、提高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用理论指导实践去改进与创新、全面发展基础上形成特长、相关的规律、动作模式与相对特点第六节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的内容知识点:移动、接球、传球、运球、持球突破、抢球、打球、断球、进攻组合、防守等技术的简述与分析第七节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的原则与方法知识点: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原则简述、认知规律、反馈与强化原理、抓主要矛盾举一反三、贯彻三从一大精神、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方法与要求简述、技术教学的步骤、技术训练的要求第三章篮球运动战术原理与教学训练第一节篮球战术概述知识点:篮球战术的概念、篮球战术的特征、篮球战术的相关因素第二节篮球战术的结构原理知识点:篮球战术结构简述、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技术、阵型、方法第三节篮球战术的分类体系知识点:篮球战术体系简述、篮球战术体系的结构、篮球战术体系的内容第四节篮球战术设计与运用知识点:篮球战术设计简述、篮球战术设计依据与原则、篮球战术设计的程序、篮球战术运用的步骤第五节篮球战术的教学与训练知识点:战术性质简述、目的任务、相关因素、明确要素第六节篮球战术教学与训练的内容知识点:基础配合、快攻、人盯人防守、进攻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进攻区域联防、区域紧逼、进攻区域紧逼、综合防守、进攻综合防守、固定进攻战术等配合的简述与分析第七节篮球战术教学训练的原理与方法知识点:简述、战术教学训练的基本要求、步骤与方法、个人战术行动的教学与训练、基础配合行动的教学与训练、全队战术行动的教学与训练第四章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第一节力量素质知识点: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类型与技术、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第二节速度素质知识点:篮球运动员的专攻速度与特点、篮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方法第三节耐力素质知识点: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特点、篮球耐力训练方法的不同手段对运动员的身体恢复的影响第四节灵敏素质知识点:篮球运动灵敏素质的构成因素、灵敏素质训练注意的问题第五节柔韧素质知识点:发展柔韧素质的练习方法、柔韧素质练习中的注意问题第六节弹跳素质知识点:弹跳素质的构成因素、发展篮球运动员弹跳的有效方法、进行弹跳素质训练注意的问题第五章儿童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第一节儿童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知识点:选材工作步骤:家系调查;生长发育状况调查;专项选材指标调查;综合评估与分析;选材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儿童少年篮球运动训练知识点:儿童训练的目标、任务和内容、少年训练的目标任务和内容、儿童少年训练的特点、训练比重安排、教学训练法指导、儿童少年篮球训练常用方法第五章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第一节篮球竞赛的种类与组织知识点:、篮球竞赛目的、起源与组织、篮球竞赛的组织方法第二节篮球比赛制度、编排方法与名次评定知识点:赛季制、赛会制、淘汰制、循环制、混合制、计分方法、名次排列第六章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第一节篮球教学概述知识点:篮球教学概念、目的与作用、发展与现状第二节篮球教学任务与内容知识点:篮球教学基本任务、基本内容(技术动作;战术方法;理论知识的教学)第三节篮球教学理论与原则知识点:认知的理论、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的理论、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篮球运动技能有效性与对抗性的理论、教学原则(简述、一般教学原则、专项教学原则)第四节篮球教学步骤与方法知识点:技术教学的步骤、战术教学与步骤、教学方法及运用简述、常规方法、现代方法、练习手段的设计方法第五节篮球训练概述知识点:篮球训练概念、篮球训练的目的和作用、篮球训练任务与内容第六节篮球训练理论与原则知识点:篮球训练:简述、周期训练理论、训练适应原理、竞技状态形成原理、训练调控理论、超量恢复原理、应淑性原理、恢复性原理、运动负荷训练原理、篮球训练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一般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全队训练与个人训练相结合原则、训练与比赛相结合原则)第七节篮球训练步骤与方法知识点:技术训练步骤、战术训练训练步骤、训练方法第八节篮球训练文件的制定知识点:简述、全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格式范例、阶段训练计划、赛季制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第九节篮球训练下负荷的构成因素及特点知识点:构成因素、负荷特征、合理安排训练负荷第十节训练水平的测定与评价知识点:测定与评价的基本内容、测定与评估的基本要求、训练水平测定和评价的基本手段与方法、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水平、技术水平、战术水平、心理机能水平的测定与评定第七章篮球比赛的指导工作与竞赛组织第一节比赛前准备工作知识点:组织思想准备、技术战术准备、开好准备会第二节临场比赛的指挥工作知识点:指挥比赛的基本观念、指挥比赛要处理好的五大关系、掌握好几个重要阶段、开局阶段、相持阶段、上半时结束前阶段、下半时进入高潮阶段、最后3分钟的掌握、比赛后的总结工作、典型战例介绍第三节竞赛的意义和种类知识点:意义(竞赛的社会性、竞赛的经济性)、种类第四节竞赛的组织管理知识点:组织竞赛的要求(时间;规模;地点的确定)、组织竞赛过程的管理第五节竞赛的方式和方法知识点:竞赛方式(赛会式;赛季式)、竞赛方法(淘汰法;循环法;混合法;赛会制常用方法;赛季制常用方法)第八章篮球重点规则与裁判法分析第一节篮球规则的起源与演变知识点:规则起源、规则制订与修改原则、规则演变的基本规律与效用第二节国际篮联(FIBA)规则与裁判法知识点:规则要点简述、比赛通则、违例及其处理、犯规及其罚则(侵人犯规、技术组织)、裁判法要点(占位与责任;行动与配合;宣判手势和程序;记录台工作)第九章篮球运动的科研工作第一节篮球运动的科研概述知识点:国外概况、我国概况、历史回顾、现状与展望第二节篮球科研的基本程序知识点:选题、建立假说、验证和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撰写科学论文第三节篮球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逻辑方法(比较法;分类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方法(数理统计;模糊数学;运筹学;预测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第四节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知识点:评价的原则、评价的标准、学术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二)技术课教学内容第一章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第一节移动技术点:起动、跑、跳、急停、转身滑步、后撤步、交叉步、攻击步、绕步、碎步、平步第二节传接球技术点:双手胸前传球、双低手传球、双手低手向后传球、双手头上传球、单手肩上传球、单手胸前传球、单手低手传球、单手体侧传球、单手低手向后传球、单手肩上向后传球、单手背后传球、勾手传球、单双手反弹传球、双手接球、双手接反弹球、双手接地滚球、单手投球。
第三节运球技术技术点:原地高运球、原地低运球、原地左右运球、原地前后运球、行进间高运球、急停急起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体前变向不换手运球、跨下运球、背后运球、后转运球、单手跨下运球第四节投篮技术点:原地投篮(双手胸前双手头上单手肩上单手头上)、行进间投篮(单手肩上跑投、上篮、单手低手、单手篮下反手、双手低手、单手勾手)、跳起投篮(单手肩上双手肩上前转身跳起后转身跳起运球急停跳起接球跳停投篮跳起转身投篮)第五节持球突破技术点:顺步持球突破、原地交叉步持球突破、跳步持球突破、后转身持球突破第六节个人防守技术点:防不持球队员、防持球队员(防投篮防突破防运球防传球)、断球(横断球纵断球)、打球(持球队员手中的球、运球时的球、突破中的球、投篮中的球)、抢球抢持球队员手中的球、抢地面上的球、抢空中的球第七节抢篮板球技术点:抢篮板球的动作、堵位动作、起跳动作、落地后的动作第八节中锋技术技术点:中锋的移动、中锋传接球、中锋投篮、中锋抢篮板球、个人防守与配合第二章篮球战术教学与训练第一节篮球基础配合技术点:篮球进攻基础配合(传入、突分、掩护、策应)、篮球防守基础配合(挤过、穿过、绕过、关门、夹击、补防、交换、防守配合)第二节篮球快攻配合技术点:快攻发动与接应、快攻推进、快攻二打一、快攻三打二、快攻四打三、快攻数相等时配合、快攻的防守配合第三节人盯人防守与进攻人盯人防守技术点:半场缩小人盯人防守、半场扩大人盯人防守、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单中锋双中锋和无中锋进攻法)、8字进攻法、综合进攻法第四节全场紧逼防守与进攻全场紧逼技术点:前场紧逼中场夹击后场抢断与补位、运球破全场紧逼、传球策应破全场紧逼、掩护与反跑破全场紧逼第五节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技术点:联防队形的特点与作用、“二三”联防一般移动站位,配合方法与夹击方法、“三二”联防一般移动配合与夹击方法、“1—3—1”配合的一般站位与夹击配合方法、“1—3—1”双中锋破“2—3”联防、单中锋破“2—3”联防、双中锋破“3—2”联防、移动进攻破“1—3—1”联防第六节区域紧逼与进攻区域紧逼技术点:、“2—1—2”区域紧逼、“1—2—1—1”区域紧逼、三分之二场地“1—2—2”区域紧逼、进攻区域紧逼第七节混合防守技术点:“一盯四联”、“二盯三联”、“三盯二联”、“四盯一联”、进攻一盯四联防守的战术第三章篮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第一节力量素质训练技术点:提高学生最大力量的方法、增大肌肉横截面的方法、提高肌肉爆发力的方法第二节速度素质的训练技术点:一般速度素质的基础训练、专项起动速度训练、专项综合速度训练第三节耐力素质训练技术点:持续耐力训练法、变速耐力训练法、无氧域耐力训练法、间歇无氧耐力训练法第四节灵敏素质训练技术点:发展速度灵活性、发展力量的协调性、发展身体伸展性和弹性、发展篮球专项技术的熟练性,提高反应第五节柔韧素质训练技术点:被动发展静力性柔韧性、主动柔韧性练习、重力性柔韧性练习第六节弹跳素质训练技术点:协调发展全身肌肉力量、提高“人体爆发力”、加强人体的伸展和协调性第四章篮球教学比赛与实践技术点:篮球技、战术应用与裁判工作实际能力第五章教法实践技术点:准备部分实习四、考核方法与要求(一)学期考查:1、理论部分:30%(闭卷或开卷作业),各学期末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