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临沂文化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临沂文化概括
【篇一:介绍临沂文化概括】
临沂柳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柳编基地,根据2005年的外贸出口统计数字,山东省的柳编工艺品出口量占全国的80%,而临沂市的出口量又占
到了全省的80%,其产业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沂沭河两岸的莒南、临沭、河东、和郯城四县区,其中临沭的规模和产值最大,占全市出
口额的40%,其它三县区各占20%。河东区的柳编产业80%以上集
中在汤河镇,汤头、郑旺、重沟和凤凰岭四乡镇各有小部分的柳条
种植和柳编户。
双旱船
“已是阳春三月天,渔妇轻歌唱华年。锣鼓敲得麦场小,树头争看双
旱船。”一首流传郯城县红花乡的民间小诗《村戏》,道出昔日旱船
歌舞在乡村的受欢迎程度。
双旱船起源于宋代,相传是古代沭河商埠———郯城县红花乡红花
埠村渔民节庆时,把各种水上行船的生活拿到地面进行夸张处理,
形成的一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演艺术。旱船船体大多用竹、木、秫秸扎制而成,外罩彩绸,船底中空。表演以两船组合,互动
游戏为主,每船各有两名女子“乘舟”对歌唱舞,一名男子执篙“撑船”表演,每逢节庆日子,旱船、高翘、狮子、锣鼓等混编成队,同时
演出,营造出浓浓节日气氛。
三官庙龙灯扛阁
三官庙龙灯的龙,用竹、木、布等物料扎糊后彩绘而成,9节或12节,节内燃烛,后来有的放置电灯炮。龙灯、扛阁是以龙舞与扛阁
结合在一起的广场舞蹈表演,粗犷豪放,气势宏大,独具风格,深
受观众喜爱。
琅琊草编
郯城琅琊草编织品,以琅琊草帽为主要产品。造型美观,工艺精巧,具有轻便凉爽、经济实用的特点。琅琊草帽在编织工艺大胆创新,
被誉为“环球所罕见”。近年来,草编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强了琅琊草制品的韧性和拉力,使草帽轻便柔软,牢固耐用。不
仅是日常用品,又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
褚庄泥塑
褚庄制造泥玩具已有340余年的历史。据传,当年村中有一村民被
征去修临沂城墙,得一泥马,甚为喜爱。回家后,反复揣摩,仿其法,塑造了八洞神仙,到市面叫卖,很受欢迎,遂成专业,影响四邻,从业者日多,时代相传,种类亦增。到20世纪30年代,以鸟
兽鱼虫、神话故事、戏剧人物和瓜果之类为题材的泥玩具,造型新
颖奇巧,富有夸张性,且制作精良,色彩绚丽,少年儿童爱不释手。由此销量大增,远销到江苏、河北等地,成为当地一大收入,从业
者十之有七。当时民间流传着贞一吴兰印票子(临沂城王贞一和吴
兰两家给官方印制流通货币),不如褚庄泥哨子;铁匠木匠强,不
如佃文家泥哨行(指制作、批发泥哨的褚佃文泥哨行)的民谣,说
明当时褚庄泥塑玩具生产十分兴旺。
临沂布老虎
沂蒙山区流行的是布老虎。民俗专家说,本地妇女缝制布老虎的风
俗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具体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明代就很兴盛,
清代后期达到高潮。开始,是官臣和大户人家保佑孩子平安吉祥的
镇物,后来就普及到平民百姓,逐渐发展成为独具风格的民间工艺品。
临沂岁时习俗概览
春节
清明节
清明的前一日为“寒食节”。旧时,家家户户到祖茔添土上坟,俗称“春祭”。素有“东(立冬)到寒食一百五,家家祭祖添坟土”之说,
以示给祖先修缮房屋和悼念之情。清明节,早饭吃鸡蛋,老人吃“荷
包蛋”。青少年男女把鸡蛋煮熟后染成红、绿、黄等色,饭后穿着红
绿新衣到野外“踏青”、“爬山”、“滚鸡蛋”,又称“春游”。也有成群
结队的青少年到村外放风筝。为纪念介子推,门口两边和磨眼里插
上柏、柳等条枝,还有的用柳柏树枝抽打各处,预防毒虫咬人。口诵:“东墙抽、西墙砸、蝎子、蚰蜒不敢爬。”此俗历久不衰。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五月端午”和“端阳节”。家家户户门
窗和屋檐上插艾蒿。小孩手足系五色线,并将艾枝夹在耳朵上,有
的将艾叶等驱虫物缝成“香荷包”戴在胸前,又“五月端午戴艾”之说,意在驱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之五毒。节日早饭吃粽子,一说
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一说是盛夏到来吃上粽子凉快。
故有“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袄扔”之谚,也有“吃了端午粽,一年不生病”之说。
【篇二:介绍临沂文化概括】
临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
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远古文明。二十万年以前
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在境内有多处发使用文字符号,现沂
河和沭河流域发现的近百处细石器文化遗存,是一、二万年前的人
类所创造。早在5000年以前,这里的人类就开始掌握了酿酒技术,
使用砭石治病等。商朝时期,这块土地上就丰存过郯、莒、费诸方国。周灭商后,鲁国和齐国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要支柱 ,临沂地域
除分属齐、鲁等国外,见于春秋的还有颛、阳、向、莒、郯、根牟、於馀丘、杞等国。
春秋时期,除上述古国外,见于春秋的有启阳,中丘、祝丘、费、防、台、东阳、武城、丘舆、向、次室、蒙、郓、堂阜、盖、艾、
纪障、密、鄢陵等20个。这些大城邑的出现,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标志。战国时期,域内诸封国先后为齐、楚所兼并,至战国末期,南
部属楚,北部属齐。
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域属琅琊
郡和郯郡。西汉时,郡国并行。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汉承西汉制度,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东安郡和城阳国。三国时期,属魏国。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国、东莞郡、
泰山郡。西晋时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晋室南渡后,地域先后属于后赵、东晋、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和北魏。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海州(东州郡)、徐州(彭城郡)。唐朝分属沂
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淮郡军等。宋室南渡后,分属于金
朝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泰安州。元朝分属兖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置附郭兰山县,降莒州为散州。属沂州府。有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6县1州。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撤州,实行省、道、
县三级制。1913年撤销沂州府,改莒州为莒县。1914年分山东省为4道,改兰山县为临沂县,临沂地域分属济宁道和胶东道。1918年
撤销。1936 年划为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