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学院《数据库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4117d1803d8ce2f006623b7.png)
《数据库系统》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英文名称:Database system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72 课程总学分:4实验课学时:18 实验总学分:1开设学期:3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等。
二、课程简介《数据库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本实验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本实验课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学习使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SQL Server 2000建立数据库、关系表、数据完整性、索引、视图,进行数据查询、数据更新、用户权限管理、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具备数据库设计和使用的基本技能。
第二部分是学习、掌握概念数据模型设计的方法,实现概念数据模型与物理数据模型之间的转换。
第三部分是通过对具体题目的设计、开发来理解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1.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设计基本知识和技术。
2.了解SQL Server安装和配置,能用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和实用工具创建、使用和管理数据库和数据库对象。
3.熟练掌握课程中涉及到的专业词汇。
4、学生能掌握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1、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2、熟练使用SQL语言在某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进行数据库操作。
3、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具有应用和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4、实验最后给出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内容及要求,实验设计方案及原理图,实验中问题的出现及分析,实验环境,实验结论,参考资料等)。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616367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c.png)
系统架构与数据库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前端、后端、数据库等各个部分的组成和交互方式。
数据库设计
依据系统架构和业务需求,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包括表结构、索引、存储 过程、触发器等的设计和实现。
系统实现与测试
系统实现
根据系统架构和数据库设计,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实现,包括前端界面开发、后端业务逻辑 实现、数据库操作等。
数据库设计
评价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以及是否满足实际需求。
数据库实现
评价代码的可读性、规范性以及实现的正确性。
数据库性能
评价查询效率、数据一致性以及并发性能等。
文档与报告
评价文档的规范性、详细程度以及报告的清晰度和准确 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介绍大数据的概念、特点 、处理流程和技术体系。
阐述分布式数据库的基本 概念、体系结构、数据分 布和复制技术。
讲解Hadoop的基本原理和 MapReduce编程模型,以 及其在大数据处理中的应 用。
介绍Spark的基本原理、内 存计算技术和在大数据处 理中的优势。
分析典型的分布式数据库 应用案例,如Google Bigtable、Amazon DynamoDB等。
0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数据库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拓宽学生的
03
知识面和视野。
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关系数据库、数据库设计、SQL语言 、数据库安全与保护、数据库新技术 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数 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备独立设计和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 的能力,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 和前沿技术。
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d9808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1.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是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而独立开设的实践性课程。
数据库课程设计对于巩固数据库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十分必要。
通过本实验,培养学生具有C/S和B/S模式的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熟练掌握一种数据库系统(如SQL SERVER)的使用,熟练掌握一种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工具(.NET,JAVA,JSP)的使用;通过设计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应用课题,进一步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要求掌握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法;大型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的使用和维护;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如.NET,JAVA,JSP)的使用;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的小型的数据库应用软件。
学会ODBC (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连)的配置和使用:要求学生在理解ODBC 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能熟练配置ODBC数据源,并利用某些前台工具存取ODBC 数据源,完成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及增、删、改操作。
1)基本要求:①.根据给定问题的要求,进行需求分析,画出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绘制E-R图表示的概念模型,并能根据概念模型,设计出至少满足3NF的逻辑关系模型。
②.将关系模式转换为SQL SERVER2005数据库中的TABLE,针对各个表能设计出合理的完整性约束。
③.设计必要的视图(View)、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触发器(Trigger)④.利用JAVA,C#等作为前台工具,完成界面的设计,后台的数据存取。
2)平台要求:①.装有WIN2000、WINXP或WIN2003的电脑②.数据库管理系统为SQL Server 2005企业版或开发版。
③.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JAVA、C#或选择其它语言。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4dc6950011ca300a7c39023.png)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它对于巩固数据库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十分必要。
本课程分为系统分析与数据库设计、应用程序设计和系统集成调试三个阶段进行。
(1)系统分析与数据库设计阶段:通过社会调查,选择一个实际应用数据库系统的课题;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写出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报告;设计数据模型并进行优化,确定数据库结构、功能结构和系统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2)应用程序设计阶段:完成数据库定义工作,实现系统数据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录入;实现应用程序的设计、编程、优化功能,实现数据安全性、数据完整性和并发控制技术等功能,并针对具体课题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系统集成调试阶段:对系统的各个应用程序进行集成和调试,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改善系统用户界面。
2.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是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及程序设计课程的后续实验课,它对于巩固数据库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十分必要。
二、课程目标1.加深对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2.通过设计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应用课题,进一步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doc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454582e755270722182ef734.png)
总学时数总学分数课程性质适用专业20431110322选修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课程编号《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综合应用课程,也可称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课程的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领会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思想;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具有初步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为今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要求: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2、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能够编写各阶段的主要文档;4、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1、管理信息系统概论(1)管理、信息、数据、系统、信息系统的概念(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3)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论(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2)生命周期法(3)快速原型法(4)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5)其它开发方法及开发策略3、系统分析(1)系统调查的原则、方法和步骤(2)可行性研究(3)详细调查与需求分析,包括:组织结构调查、管理业务调查和数据流程调查等; 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管理模型等。
(4)新系统的逻辑模型(5)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4、系统设计(1)系统的总休设计(2)结构化设计方法等(3)代码设计:代码的功能和分类;代码设计的原则、步骤;代码设计举例(4)数据库设计(5)输出与输入设计(6)其它设计(7)系统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及系统设计的评审(8)系统设计实例介绍5、系统实现(1)程序设计(2)系统调试(3)编写系统使用说明书(4)系统环境的实施(5)系统的转换(6)系统维护与评价6、典型案例分析选择若干案例,结合课程内容,介绍其具体的系统分析、设计以及开发实现。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01b01b70508763230121220.png)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8120 版本号:DBMSV1.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语言总学时数:1周学分:1 讲课:实验:上机:课外实践: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课程目的和任务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以后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学过的数据库技术知识,另外还应使学生学会运用系统原则,从系统开发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掌握利用结构化方法对应用系统进行数据库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为以后搞好其他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做一次综合训练。
通过设计一个实际的或者虚拟的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实例,使学生在下述方面得到锻炼。
1.通过对应问题所处环境的调查,掌握数据库系统调查的方法,了解问题定义和确立系统目标的过程;2.通过详细调查,描述业务流程,掌握功能分析,数据分析的基本要求(DFD,数据字典),建立逻辑模型的概念;3.根据抽象的业务功能和系统设计的原则,绘制E-R图,完成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4.通过将E-R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完成逻辑结构设计;5.通过物理设计并实施,将调查到的系统在某中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现并运行维护;5.通过设计简化的数据库实例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学生按照事先确定的××系统功能模块的数量和数据库表的大致数量进行分组,每组大约3-4人,要求每个人至少完成8个功能相异的数据库表和至少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题设计大题目一律定为:××系统的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每个学生按照分组在大题目后加××模块的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学生的设计题目可由学生自选题目,经指导教师审定后执行,也可由指导老师拟定。
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如下:1.业务环境设定与系统目标的确立可以不形成文字说明或组织机构图或业务流程图,但要求有相应的实际系统调查记录和组内讨论记录;虚拟的系统应该有实际系统的调查背景支撑。
《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297af3d9ec3d5bbfc0a7488.png)
《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数据库系统》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的高年级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数据库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的应用技术,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理解常用的数据模型;理解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理论及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练掌握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的使用;掌握数据库的恢复技术、并发控制、安全性和完整性;掌握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的应用技术;熟悉数据库应用的开发环境。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与案例讨论再加上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手段拟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涉及到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程序语言设计等知识,因而在开设本课程之前需要为学生开设预备课程: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程序语言设计。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何玉洁编著,《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2月第2版教学参考书:苗雪兰等编箸,《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10月第3 版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如下以何玉洁编箸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教材说明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1章数据库概述内容:数据管理的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使用数据库系统的考虑及数据库应用的未来。
重点:文件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管理上的差别、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难点:文件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管理上的差别。
第2章数据库系统结构内容:数据和数据模型、概念层数据模型、组织层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3c8cc6602768e9951e738df.png)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教学大纲(Database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制定单位: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制定人:课程组编写时间:2016年01月06日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基本信息(一)课程代码课程代码:07110640(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模拟实习、独立实验、2学分、40学时(三)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的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C/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Net编程》,《软件工程》二、实验简介《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以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主要目标,结合本专业的多门专业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Net编程》、《软件工程》等开展专业模拟实习。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将针对一个现有的数据库应用领域,遵照《软件工程》课程中的生命周期法和软件开发规范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按照《数据库原理》中的关系规范化理论进行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并结合《.Net编程》所学基于C#语言及.Net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系统编码与调试,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任务。
最后,通过提交实习报告,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
通过这一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并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人才。
三、实验项目实验一:系统需求分析(4学时)(一)实习(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二)实习(实验)目的和要求1.理解需求分析在软件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2.熟悉数据库建模的方法3.掌握如何将客户的实际需求转化为描述性设计语言(三)实习(实验)内容为将要开发的系统作出一份明确、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
需求分析报告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1.系统的名称;2.系统概述;3.系统要实现哪些功能,每个功能的具体描述。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b9ef42c580216fc700afd33.png)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从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黑体小四号)《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所学的数据库、数据结构、C/C++语言等相关知识,从底层做起,实现数据库的组织、存储、检索、更新和索引等功能。
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关系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和元数据的组织方式、存储方式、检索方式、更新方式和索引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锻炼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
二、课程设计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黑体小四号)课程设计教学基本内容(1)设计特定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数据表、视图、索引等数据库对象的信息,即建立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字典;(2)设计特定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数据表中的数据;(3)设计特定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索引数据;(4)设计特定的数据结构,分别用于存储用户和访问权限的信息;(5)输入“help database”命令,输出所有数据表、视图和索引的信息,同时显示其对象类型;输入“help table 表名”命令,输出数据表中所有属性的详细信息;输入“help view 视图名”命令,输出视图的定义语句;输入“help index 索引名”命令,输出索引的详细信息;(6)解析CREATE、SELECT、INSERT、DELETE、UPDATE等SQL语句的内容;(7)检查SQL语句中的语法错误和语义错误;(8)执行CREATE语句,创建数据表、视图、索引等数据库对象;创建数据表时需要包含主码、外码、唯一性约束、非空约束等完整性约束的定义;(9)执行SELECT语句,从自主设计的数据表中查询数据,并输出结果;在SELECT语句中需要支持GROUP BY、HAVING和ORDER BY子句,需要支持5种聚集函数;(10)执行INSERT、DELETE和UPDATE语句,更新数据表的内容;更新过程中需要检查更新后的数据表是否会违反参照完整性约束。
如果是,则提示违反哪一条完整性约束,并拒绝执行更新操作;如果否,提示数据表更新成功,并说明插入、删除或修改了几个元组。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387072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c.png)
课程名称
数据库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
Database of curriculum design
课程编号
0800038
开课学期
1/2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
课程属性
实践课
课程学分
2
课程周数
2周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单位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计算机系
课程名称
《Java 程序设计》 先修课程
【本章要求】
1. 了解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及各个阶段的任务。 2. 理解实体-联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从需求得到实体-联系模型的方法。 3. 掌握从实体-联系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难点是联系向关系模式的转 化。 七、数据库安全性(支撑课程目标 1、2、3)
【本章要求】
1. 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及其重要性。 2. 理解 SQL Server 对安全性的支持。 3. 掌握 SQL Server 的两种身份验证方式及其区别,掌握登录帐户的创建方法, 理解服务器角色的概念。 4. 掌握用户的创建方法,注意两个特殊的用户 dbo 和 guest,理解数据库角色 的概念。 5. 掌握 GRANT 和 REVOKE 语句的作用及用法。
教材选用 标准
《Java语言及其应用(第二版)》,董佑平、夏冰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7 月出版。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沈祥玖,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上机实验指导与课程设计》,司冠南,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6年8月出版。
达成途径(考核方式)
评分方式
评价与 指导成绩(30%) 考核 答辩成绩(50%)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教学大纲资料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教学大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e92131a19e8b8f67d1cb903.png)
江西服饰学院《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的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12040803042、课程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database system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4、课程学时:64 学时(此中理论44 学时,实验20 学时)5、合用专业:本科软件工程专业6、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7、开课单位:江西服饰学院服饰商贸分院二、课程任务和目的《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课目标是:学生需对以下知识进行系统学习:数据库知识、SQL Server 2008 的安装、数据库和表的成立、用户和帐号设置、SQL语言、数据查问、索引、视图、触发器、储存过程、游标等内容。
让学生经过学习有关的知识可以有助于迅速了解并掌握 SQL Server 的基本和常用操作。
三、理论教课的内容及基本要求第 1 章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系统基本观点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模型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型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数据库系统的系统构造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构造数据库的二级映像与数据的独立性数据库系统设计简介本章要点难点:数据库系统基本观点、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数据库系统的系统构造。
教课目标和要求:1.认识数据库的发展,数据库的设计和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2.掌握关系数据库的主键、外键以及数据完好性的等关系型数据库观点3.领悟数据库系统的特色、数据库的 3 种模型、数据库系统的用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第 2 章 SQL Server 简介概括SQL Server 的发展SQL Server 的客户机 / 服务器系统构造SQL Server 2008 的安装SQL Server 2008 的版本SQL Server 2008 的系统要求SQL Server 2008 的安装SQL Server 2008 的管理工具简介SQL Server 的数据库系统构造SQL Server 2008 的系统数据库简介SQL Server 2008 的系统表简介本章要点难点:客户机 / 服务器系统构造、 SQLServer 2008 的安装、SQLServer 2008 的管理工具简介、 SQL Server 的数据库系统构造。
2024版《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2024版《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aca48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4.png)
查询设计视图和SQL视图使用方法
查询设计视图 使用查询设计视图可以直观地创建和修 改查询,通过拖拽字段和设置条件来构
建查询语句。 查询参数设置
在查询设计视图中,可以设置查询参 数,以便在运行查询时动态输入查询
条件。
SQL视图
在SQL视图中,可以直接编写SQL语 句来创建和修改查询,具有更大的灵 活性和控制能力。
查询结果处理
可以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分组、汇 总等操作,以满足不同的数据分析需 求。
04
窗体设计与应用
窗体类型及作用介绍
纵览Access中的窗体类型
包括标准窗体、数据表窗体、分割窗体等。
阐述各类窗体的作用
标准窗体用于数据输入和编辑,数据表窗体便于浏览多条记录,分割窗体结合数据表与 表单视图等。
分析窗体在数据库应用中的重要性
学生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部分学生在SQL语言学习上遇到困难,通过请教老 师、同学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得以解决。
教师点评及建议反馈
01
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 价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认真,能够积极参 与课堂讨论,完成课程任务。
02
教师对课程的反思与 建议
课程内容较为丰富,但在时间安排上略 显紧张,建议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增加 实践环节。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展示实际应用案例
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窗体设计案例, 分析其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和优缺点。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针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提出改进意见或解决方案。
拓展学生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 中,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窗体设计能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05
报表生成与打印输出
数据库系统的定义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https://img.taocdn.com/s3/m/ce5e1b3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f.png)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110363课程名称: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课程英文名称:Database Apply System Design课程所属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信息系统教研室课程面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数据库系统概论学分:2总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20 实验学时:28)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选修课,它介绍了C/S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思想,介绍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
分别介绍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和前台开发工具的常用操作方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等。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2)熟悉数据库开发的工具的使用;3)学会构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整体思维框架;4)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数据库基础知识1、教学内容与要求:本章以概念为主,主要是回顾有关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教学重点:(1)数据库基础(2)关系数据库(3)建立数据库3、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等基本概念。
(二)系统分析与设计1、教学内容与要求: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了解开发过程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2、教学重点:(1)需求分析(2)结构设计(3)物理设计(4)系统设计(5)程序设计及调试3、教学难点: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三)数据库集成开发环境1、教学内容与要求:学会使用Visual 集成开发环境;了解Visual 的新特性;掌握Visual 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2、教学重点:(1) Visual 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Visual 的新特性(2) Visual 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4)实例3、教学难点:了解Visual 集成开发环境的特点,了解Visual 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学会使用Visual 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系统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学院《数据库系统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统一编)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设计英文名称:Database System Design学时:48(+32实验)学分:4(+1实验)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数据结构、高级程序设计一、课程教学目标数据库系统设计课程是四年制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数据库系统设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数据库设计的理论知识以及设计数据库的方法,并能使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最新技术以及主要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课堂教学部分:第一部分背景知识∙重点了解数据库管理的概念。
主要阐述了早期各种系统,如基于文件的系统之不足及数据库方法所具备的优势。
∙总览数据库环境。
重点讨论了三层ANSI-SPARC体系结构的优点,介绍目前最通用的数据模型,列出多用户DBMS应提供的各种功能.同时还分析DBMS的基本软件体系结构,这一部分内容在数据库管理初级课程中可以略去。
第二部分关系模型和语言∙介绍关系模型,包括术语并说明其与数学上的关系的联系,然后重点讨论关系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和引用完整性。
难点是说明其与数学上的关系的联系。
∙重点介绍关系演算和关系代数,并用示例加以说明(这部分内容在数据库管理初级课程中可以略去)。
∙重点了解SQL的数据操作语句:SELECT,INSERT,UPDATE和DELETE。
介绍SQL的数据类型、数据定义语句、完整性增强特性(IEF)和数据定义语句中更高级的特性,包括访问控制语句GRANT和REVOKE。
难点是如何正确使用。
∙重点了解交互式查询语言QBE,这种语言被誉为非技术型的计算机用户访问数据库信息最容易的方法。
∙通过介绍Oracle这种典型的商业关系DBMS来结束本书的第二部分。
在后续的讲授中,我们将查看该DBMS如何实现各种数据库机制,如安全和查询处理等。
第三部分数据库分析与设计技术∙特别强调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并说明这个过程如何被分为三个阶段:概念、逻辑和物理数据库设计。
此外,还将描述应用程序的设计(功能方面)对数据库设计(数据方面)的影响。
数据库应用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是选择合适的DBMS。
同时讨论对DBMS的选择过程,提供了一系列方针和建议。
最后讨论数据管理和数据库管理的重要性。
∙重点讨论数据库开发者何时使用实况发现技术及捕获何种类型的实况(可跳过该节)。
∙重点介绍实体联系模型和扩展的实体联系模型(EER),难点是在扩展的实体联系模型中,如何使用更多、更高级的数据建模技术。
如子类、超类和分类。
∙重点阐述规范化背后的概念,它是逻辑数据库设计方法学中另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从一个完整的案例中抽取的几个有效部分,说明如何从一种范式转换到另一种范式(难点),以及使数据库逻辑设计转换为某一更高范式(至第五范式)的优点。
第四部分方法学∙为概念数据库设计给出逐步指导的方法学。
重点说明如何将设计分解成多个基于各自视图的易于管理的部分,难点是给出识别实体、属性、联系和关键字的方法。
∙重点是为关系模型的逻辑数据库设计给出逐步指导的方法学。
难点是阐述如何将概念数据模型映射到逻辑数据模型,以及如何针对所需的事务使用规范化技术来验证逻辑数据模型。
∙重点是为关系系统的物理数据库设计给出逐步指导的方法学。
难点是阐述如何将逻辑数据库设计阶段开发的全局数据模型转换成某关系系统的一个物理设计。
第五部分可选的数据库专题∙重点讨论数据库的安全问题。
这里将通过检查Oracle提供的一些安全保障,阐述在Web环境下的一些安全问题,并给出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难点)。
∙重点讨论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提供的三种功能,即事务管理、并发控制及故障恢复。
难点是如何使这些技术用于确保当多个用户访问数据库时或出现硬件/软件组件错误时数据库是可靠且一致的。
∙重点阐述查询过程和查询优化。
难点是讨论查询优化的两种主要技术:一种是使用启发式规则排序查询中的操作,另一种是通过比较不同策略的相对代价选择资源耗费最少的策略。
通过介绍Oracle中的查询处理来进行具体描述。
∙借助C语言示例程序说明嵌入式和动态SQL(重点)。
难点是介绍开放数据库互连(ODBC),这一标准现在已经成为访问异构SQL数据库的业界标准。
第六部分当前趋势∙重点讨论分布式DBMS的概念与问题。
用户可以通过分布式DBMS访问位于本结点的数据库及存储在远程结点上的数据∙重点阐述与分布式DBMS相关的各个高级概念。
具体地说,重点阐述与分布式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死锁管理以及数据库恢复相关的协议。
此外,还讨论X/Open分布事务处理(DTP)协议,利用复制服务器替代分布式DBMS的方案。
最后分析Oracle中的数据分布和复制机制。
∙前面的内容都基于关系模型和关系系统。
其原因在于该类系统在当前传统的商业数据库应用中占主导地位。
不过,关系系统并不是没有缺陷,而面向对象DBMS就是数据库系统中试图克服这些缺陷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作为面向对象DBMS的引言,首先归类已出现的各种新兴的数据库应用,说明关系数据模型因其种种弱点对这些新兴的数据库应用无能为力。
此外,重点介绍面向对象的一些主要概念及在关系数据库中如何存储对象。
∙阐述面向对象DBMS。
首先重点介绍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及持久性编程语言。
分析通常DBMS所用的两层存储模型与面向对象DBMS所用的单层存储模型的区别及对数据访问的影响。
同时,还讨论提供编程语言持久性的不同方法、指针混写的不同技术、版本控制、模式进化和面向对象DBMS体系结构等问题(难点)。
最后,简要介绍如何将第四部分介绍的方法学推广到面向对象DBMS中∙重点介绍面向对象管理组推荐的新的对象模型,这一模型已成为面向对象DBMS的事实标准。
∙重点介绍对象关系DBMS,并对添加到SQL新标准—SQL3中的各种对象管理特性进行详细描述。
同时,还讨论如何扩展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机制,以高效处理扩展数据类型(难点)。
最后通过检查Oracle中对象关系特性来进行具体描述。
第七部分新兴研究方向∙重点阐述将DBMS集成到Web环境的问题。
首先简单介绍Internet和Web技术,然后说明Web作为数据库应用平台的适宜性,并讨论这种方法的优缺点。
讨论将DBMS集成到Web环境的几种不同方法,包括脚本语言、CGI、服务器扩展、Java、ASP和Oracle的InternetcPlatform(难点)。
∙重点阐述半结构化数据并讨论XML及XML如何成为Web上数据表示和交换的流行标准。
讨论XML相关技术如名字空间、XSL、XPath、XPointer和XLink。
A同时,还阐述怎样用XML模式定义XML文档的内容模型,以及怎样用资源描述框架(RDF)为元数据交换提供框架(难点)。
∙重点讨论数据仓库,包括它的定义、进化过程及潜在优缺点。
阐述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主要组成部分和相关工具与技术。
同时,还讨论数据集市及其开发和管理的有关问题。
最后分析DBMS中的数据仓库机制。
∙提供为决策支持所用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中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重点描述维度建模技术的基本概念并将其与传统的实体联系(ER)模型技术做比较。
关于数据仓库的设计,给出逐步指导的方法学并通过扩展的案例说明如何实际使用该方法学(难点)。
最后说明如何用Oracle的Warehouse Builder设计数据仓库。
∙重点了解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
首先讨论多维数据库的相关概念,重点分析三类主要的OLAP工具:多维OLAP(MOLAP)、关系OLAP(ROLAP)和可管理查询环境(MQE)。
此外,通过实例,分析如何扩展SQL用于提供复杂的数据分析功能。
这里也给出与数据挖掘有关的概念,指出数据挖掘的操作、技术和工具的主要特点,以及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的联系(难点)。
说明参考所推荐的教材,该课程基本涵盖了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所有概念,内容全面且丰富,要想在48个课时中讲述教材中的所有内容,会有很大的难度,而效果也只是‘走马观花’,因此,在课程安排时,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节选,使学生掌握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适用的知识。
实验部分:见数据库系统设计实验教学大纲四、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课程实验、听课情况。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英]Thomas Connolly & Carolyn begg著Database System: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Third Edition) 电子工业出版社参考书:[1] Peter Rob & Carlos Coronel著,陈立军等译,数据库系统设计、实现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3月[2] 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 Ekorth S.Sudarshan著数据库系统概念杨冬青唐世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