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

合集下载

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分析

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分析
目录
▪ 1、环渤海经济区概况 ▪ 2、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 3、环渤海经济区的比较优势 ▪ 4、环渤海经济区的相对不足 ▪ 5、环渤海经济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环渤海经济区概况
▪ 环渤海经济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 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 经济区域。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 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 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 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 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面积 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占全国 1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 占全国28.2%。
▪ 五、区域壁垒、各自为政较为严重
▪ 六、产业结构偏重资源型和重型化, 附加值相对不高
环渤海经济区的未来发展方

▪ 一、环渤海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科技创 新为重点的战略取向
▪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科技、文化、教育、人 才信息等优势资源的最密集的地区,科研 力量雄厚,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一。科 研和人才的优势决定了环渤海区域无论在 科技的投入产出还是开发应用方面均居全 国首位。因此,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应进一步发挥环渤海的智力优势。
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 一、经济引擎
▪ 二、交通建设
▪ 三、经济特征 ▪ 四、经济增长源泉 ▪ 五、产业结构
环渤海经济区 - 比较优势
▪ 环渤海地区与全国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五大比 较优势:
▪ 一、地理区位十分优越
▪ 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 三、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 ▪ 四、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雄厚
▪ 三、在产业布局的差异化发展中推动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环渤海经济区内各地的区位优势不同,因 而在产业布局上应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 以利于区域内各地集中资源培育出优势产 业,形成有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如环渤 海经济区的天津市应将高端装备制造、新 材料、现代港口物流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北京应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 物等战略性产业做大做强。

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是指中国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这四个省级行政区域。

这一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本文将围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状况、交通网络和环保措施展开探讨。

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等。

其中,辽宁和山东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和资源基地,河北和天津则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这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增长。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投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

钢铁、石化、机械制造、能源和化工等产业在这一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

同时,环渤海地区也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沿海城市更是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区和开发区,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了加强环渤海地区的交通网络,沿海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交通建设项目。

港口和海运业的发展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

同时,铁路、公路和航空的建设也加快了区域间的联系和物流运输的便捷。

环渤海地区还十分注重生态环保。

沿海城市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海洋环保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环渤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过度的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资源利用不均衡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此外,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环渤海地区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也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社会平衡和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环渤海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contents•环渤海地区概述•经济发展现状目录•经济发展优势与挑战•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结论与建议环渤海地区涵盖了渤海、黄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为51.5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与范围范围地理位置水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这些水资源对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都非常重要。

自然环境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合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

海洋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等。

其中,渤海和黄海的渔业资源尤为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渔场之一。

矿产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油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成为了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自然环境与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概况人口经济概况总体经济状况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优势。

近年来,该地区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国内外投资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经济总量:环渤海地区的GDP和人均GDP均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增长速度: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存在波动和不稳定因素。

产业结构与特点01020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源和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区域合作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区域合作框架和协议,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

这些合作机制为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协同发展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环渤海地区应加强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和市场一体化建设。

特别是在环保、能源、交通等领域,应加强跨地区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政策上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有利于该地区的发展。

投资优惠该地区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投资,政府提供了投资优惠和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分析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分析

2009-3-25 全球品牌网?陈柳钦我要评论环渤海经济圈,是从全国、东北亚经济圈、太平洋经济圈的更大视角提出来的。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环渤海经济圈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有漫长的渤海、黄海海岸线,海洋资源、区位优势突出,港口星罗棋布,有天津、大连、青岛等大开放港口,并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科技、旅游、经济资源,沿海分布着众多的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具备了形成大区域经济圈所必需的发展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

一、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状况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可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5个阶段。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多数城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高级阶段,上海、广州、深圳、宁波、珠海、苏州、无锡、东莞等市已经开始向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迈进,而环渤海地区工业化进程还很不平衡,5省市只有北京市的“后工业化”特征明显,因而使得总体平均值降低,其余4省市的工业份额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还处于工业化初中级阶段。

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结构特点,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比例最大;区域结构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板块;工业结构上,重、化工业比重大;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经济比重高,是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聚和集中的地方。

从近 10年的统计资料分析,环渤海地区经济结构一直呈现“二、三、一”工业化结构特征,即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位居第三位。

在产业分布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产业带。

京津冀产业带是以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机械电子为主导的综合型工业带,,工业结构偏重于重工业。

辽东半岛产业带是以重型机械、造船、化工等为主体的重型工业基地。

山东半岛产业带是以电子、机械、石化、轻纺、食品等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带。

(完整版)中国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完整版)中国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 2.产业集群的成长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目前 “长三角”区域内部的产业一体化程度较高,各城市的产 业联系较密切,分工紧密,已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 业集群。
• 3.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其他城市错位竞争,共同打造世界 级制造业中心。
• 4.资源、能源瓶颈影响“长三角”产业扩张。人力资源特 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也应经演变成阻碍地区发展的巨 大隐患
• 3.在外向化程度上,黄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尚有
一定差距,但近年来,随着外商投资逐步“北上”,尤其
是日韩及欧美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京设立研发机构,该经济
2021圈/7/2对6 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
7
(二)长三角经济圈
• 基本特点:
• 1.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强力引领“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均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 特征,其核心城市上海目前处于全国最高经济梯度,已基 本走过了轻工业、重工业时代,进入到重化工业后期和现 代服务业时代。
2021/7/26
4
(二)长三角经济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8个城市和浙江省6 个城市,共计15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 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以 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 机整体。
2021/7/26
5
(三)珠三角经济区
珠三角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 区。近年来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 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 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 “9+2”。
三大经济圈虽然已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体系,但从 加强区域分工和区际联系的角度看,还普遍存在工业结构 相似、支柱工业雷同的现象。因此提高各区域工业专门化 程度任务迫切。

环渤海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

区位优势
01
地理区位
02
自然资源
04
工业和科技
06
矿产资源
03
海陆空交通
05
骨干城市群
能源储量 海洋资源
农业资源 旅游资源
地理区位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 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 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4通过了新的协议书和章程;通过了关于以市长(专员)联席会的名义牵头开展对外环保合作的议案。
5围绕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加速环渤海湾地区开放开发的战略,总结交流各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经验,探 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区域联合协作的思路,进一步推动环渤海地区的区域合作和经济发展。
合作
**从青岛港获悉,近日,青岛港和滨州港签订合资合同,共同出资设立滨州港青港国际码头有限公司,进行 滨州港的建设和运营。
此次合资合同的签署,标志着由青港国际和滨州港集团在滨州市共同投资的滨州港青港国际码头有限公司进 入实质阶段。双方还将在现代物流、临港产业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方向包括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大宗商品 交易、期货交割、保税等现代物流业务。
谢谢观看
相关
议题
合作
议题
1通过市长(专员)联席会协议书和章程,确定市长(专员)联席会是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建立起 来的一个区域性、开放型、松散式、推动经济联合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任务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从实际 出发,按照“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 跨城乡的横向经济联合,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环渤海物流经济圈名词解释

环渤海物流经济圈名词解释

环渤海物流经济圈名词解释
环渤海物流经济圈是指以中国的渤海湾为核心,辐射范围包括河北、天津、山东、辽宁、河南等地的经济区域。

它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优势和经济互补性的区域合作机制,旨在促进这些地区之间的物流、贸易、产业合作与发展。

该经济圈以渤海湾为核心交通节点,拥有便捷的海上、陆上、空中交通网络,是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连接世界的门户。

该地理位置优势为物流、贸易等经济活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环渤海物流经济圈的建立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促进各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通过建设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可以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品流通和市场的繁荣。

在环渤海物流经济圈中,各地区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特色产业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和产业协同。

例如,河北和辽宁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钢铁资源,可以与天津的港口和物流企业合作,打造煤炭和钢铁的物流运输中心,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

山东和河南则可以与天津合作,发展粮食和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和农业产业的升级。

环渤海物流经济圈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通过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物流经济圈的发展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推动区域
经济的发展。

总之,环渤海物流经济圈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通过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网络的完善,可以促进各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的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目录
[隐藏]
∙ 1 概述
∙ 2 主要组成城市
∙ 3 自然资源
∙ 4 教育状况
∙ 5 经济状况
∙ 6 面临问题
∙7 注释与参考资料
[编辑]自然资源
[1]从资源禀赋条件来看,河北省具有海洋、内陆、山区、高原等多种形态的自然资源特征。

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51种,探明资源储量的120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52种。

其中,煤、铁、石油、金以及各种石灰岩等在全国占有优势;这些资源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分布也相对集中,具有建设钢铁、建材、化工等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能够大规模地发展资源开发系列产品和现代工业及相关的配套行业。

全省海岸带总面积10364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763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2732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矿
产资源,为发展海洋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的八个地市情况看,廊坊市石油、天然气、煤炭、地热、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相对丰富;张家口市矿种近60种,其中有10多种矿产储量居全省之首。

承德市是京津唐的重要水源区,已基本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0余种,钒、钛、铁矿居全国第二位,黄金产量居河北省第一位。

沧州市仅沿海一带就有200万亩滩涂和低产盐田可以自主地改造开发。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在世纪之交,国内外普遍看好环渤海地区。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为环渤海地区更多地吸引资金和技术提供了机遇。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

要积极发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环节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速度和更高效益。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员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跨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

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

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这个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海域77000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最佳对外通道,是欧亚大陆桥主要起点。

这种特殊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区)二市,陆域面积112万平方公里,2.4亿人口。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的地区之一。

据1995年统计,环渤海地区有城市151个,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环渤海地区有13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占全国40%;其中还有一批在世界很有名气,在中国占有一定影响的中心城市。

这些城市构成了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功能的城市群体,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域的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环渤海五省(区)二市国民经济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环渤海经济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

环渤海经济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

四、环渤海经济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优劣势分析主导产业是指一地区在经济发展的某阶段有若干产业部门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的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进步能力的产业。

这些产业一般应具有发展潜力与需求较高、劳动生产率上升或技术进步速度较快、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强、进出口能力大和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等特征,选择这样的主导产业并加快其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具有重大作用。

一、现状分析4.1.1环渤海区基本情况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这个报告研究的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山西和内蒙古共七个省市区在内。

环渤海地区是全国工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北方重要的工业和制造业城市,如北京、津、青岛、大连、沈阳、鞍山等大城市基本都该区域内。

2003年,环渤海七省市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1660.3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将近8%。

环渤海经济区2007年的GDP值约占全国总量的24.6%,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力。

4.1.2环渤海区各省市主导产业概况(1)北京和天津具有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北京具有明显的科研实力优势。

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在人口中的比重较大、物质条件优越、科技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也较强等方面;另外,万人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等的人力投入以及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科技活动财力投入等都较大,科技论文、发明专利等科技资源的产出方而也占有优势;天津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化整体素质较强的优势。

随着近几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的快速发展,其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及效益等方面较北京和河北强。

河北是京津的发展腹地,随着京津产业结构的调整,河北将承接京津两市向外转移的产业。

(2)辽宁具有重工业优势辽宁是新中国的东北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支柱产业为钢铁、石化、汽车、机电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LOGO
天津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借助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重回并站稳中国北方经 济中心的位置。滨海新区和天津的发展必须要依托京冀、辐射“三北”、面 向东北亚。能否吸引环渤海范围内其他省市参与滨海新区的建设, 能否将滨 海新区的辐射和服务功能拓展到整个区域, 成为实现滨海新区和天津规划目 标的关键。因此, 天津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变现出来的姿态比北京更加 积极主动, 要在交通港口、能源、产业、科技、金融、环境、旅游和文化八 个方面推进区域合作或协作。
LOGO
从三次产业构成看, 除北京市外, 环渤海的其他省市都是以第二 产业为最大的产业部门, 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第二产业尤其是制 造业的拉动。2003 年以后, 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在第二产 业比重不断提高的同时, 出现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的趋势, 从2005 年开始, 河北、辽宁、山东的第三产业比重已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 1980 年以来, 环渤海五省市在全国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一直稳定在20%以上,而广东省 和长三角三省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投资总额中所占 的比重则呈现出明显的由稳步上升转为缓慢下的趋势。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3. 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 环渤海区域内缺乏合作的突出表现是各个地方对资源尤其是投资的恶性争 夺, 这种争夺在改革开放后因为整个国家的工作重心向经济方面的转移、中央 与地方分权以及财政分灶吃饭而表现得更为激烈。20 世纪90 年代, 当时的国 家计委曾经计划在京津地区投建30 万吨乙烯生产基地。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 乙烯生产规模在60 万吨以上才有效益,而京津两市各不相让, 最终各建一个15 万吨的项目, 这使得双方都没有收益。港口建设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协 调的突出事例。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 环渤海地区港口存在着低水平 重复建设的现象。新建中小港口货源紧张, 港口企业效益不高, 而主要港口的 专用码头和大型码头运力紧张。1989 年, 在天津港还“吃不饱”的情况下, 北 京开始在与天津港相距100 多公里的唐山市南新建与天津港功能相似的京唐 港; 辽宁的绥中港与河北的秦皇岛港只相距20多公里; 山东省临海的县市有30 个, 港口有26个, 几乎是“一市( 县) 一港”。重复的建设和对资源的争抢使区 域内的竞争大于合作, 过度竞争不仅增加了区域内每个经济体的发展成本O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属于东北、华北、华东的接合部,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已经形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

这些优势同时集中地表现为环渤海地区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开发合作的独特优势。

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优势一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内蒙古。

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

优势二环渤海地区在我国参与全球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将使加快启动该地区发展成为必要选择。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新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结构调整集中在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将与日本、韩国产业继续向外转移形成互动,其联合趋势将为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优势三日本经过十余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仍未完全摆脱困境。

当前日本更加注重把国内结构调整与中国华北结合,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把开发西海岸的列为本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

韩国卢武铉总统上任后,经济上提出重大经济举措之一就是把中国作为它的第二内需市场,同时重点开发与中国邻近的西海岸地区。

中国、日本、韩国新的开发计划同时集中于该环渤海地区,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国的相近城市在经济上存在着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关系。

因此,可以预见,中、日、韩之间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合作将呈加速趋势。

环渤海经济圈点睛之笔未来24条高速车道连京津天津代表团热议京津合作,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研究报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本文将从环渤海经济圈的现状与发展、发展战略、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和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环渤海经济圈的现状与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战略经济区之一,覆盖京津冀、山东、辽宁等地区。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极点,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1.现状目前,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总量约占全国GDP 的15%左右,区域内含有15 个省、市,面积约94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5 亿。

环渤海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度、逐步完善的产业基础、发展速度等成为各地倍受买家关注的主要原因。

2.发展在2017 年10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五个新概念,其中推进环渤海经济圈发展被列为五大重要战略之一。

二、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战略针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需要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1.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环渤海经济圈区域主要是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但当前在经济结构中,重工业和传统行业在占据比例较高。

因此,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优化结构的同时,需要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培育。

2.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是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基础,加快建设交通网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包括高速铁路、大型公路、港口、机场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促进环渤海贯通发展。

3.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是人才的集聚地,也是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创新基地,需要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经济学二班1104070207贾英秋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

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已经形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科技教育、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

这些优势助推环渤海经济圈加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

环渤海经济圈是保证我国政治和经济稳定的核心地区,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随着天津市落实“环渤海经济圈”战略计划的推进,天津已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新一轮投资热点。

全球GDP的50%产生在距海岸线50英里的范围内。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崛起了最具经济活力的三大都市圈——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都市圈,三大地区GDP的总和占全国的50%以上。

但是,长期以来,与其它两个都市圈相比,环渤海都市圈的发展都明显滞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南快北慢的局面。

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后,给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环渤海地区正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契机,加快发展步伐,与长三角、珠三角共同打造中国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

一、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

天津位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是环渤海地区的中枢部位。

是我国北方地区进入东北亚,走向太平洋的重要门户和对外通道,是连接我国内陆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起点之一,又是联结欧亚大陆桥中路途最短的海港城市,处在“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重要位置。

2、港口优势和资源优势。

具有国内一流的开发区和保税区的、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

海港与航空港距离之近为现有经济区域中罕见的,有利于整合两港的优势。

天津港能够为环渤海的经济腹地提供物流条件和发展高科技产品,并将其输往海外与内地。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就提出“环渤海经济圈”规划。

2001年10月,清华大学两院院士吴良镛主持的“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由建设部组织100多名专家通过论证,提出京津为两核、唐山保定为两翼、廊坊为腹地、涉及环渤海部分地区一体化的规划设想;2004年2月12至13日,国家发改委召集京津冀发改委在廊坊达成加强京津冀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廊坊共识》;2004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环渤海七省市区领导同志参加的“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达成三点共识:一是建立环渤海合作机制,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二是召开五省二市副省级会议,正式建立环渤海合作机制;三是鉴于河北廊坊的区位优势,将合作机构的日常工作班子设在廊坊。

作为落实“5·21”北京共识的一项重要举措,召开了这次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担任主席,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负责人、环渤海地区五省二市政府副省级领导及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商务厅、研究室负责人等参加的环渤海七省市区会议。

重点围绕建立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合作机制计划在2004年开展的主要工作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磋商,达成《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环渤海经济圈(1)

环渤海经济圈(1)

环渤海经济圈一、环渤海区域介绍1.1区域构成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

•狭义的环渤海地区包括18个城市,即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唐山、廊坊、北京、天津、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

•广义的环渤海地区则包括三省两市,即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和山东三省的广大地区。

•泛渤海地区则包括京、津、冀、鲁、辽、晋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目前常用的是环渤海地区采用广义概念,即三省两市范围。

1.2 区域定位立足于环渤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该区域要以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与社会环境,创造安全、舒适、便利、能够支撑 2.5 亿人生产与生活的良好人居环境为前提,以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带动中国北方经济,进一步辐射东北亚,成为联系国内外各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特大型经济区、世界级先进制造基地和承载更多人口的人居环境良好的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北方经济中心,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合称为中国经济的三大极。

1.3 核心指标A、土地面积环渤海地区土地面积5218.77万公顷,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5.4%;B、区域人口环渤海地区总人口约为23750万人,约占中国大陆总人口的18%;C、经济总量2009年环渤海经济总量近9万亿,约占全国GDP的26%;D、城市群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1/4,其中城镇人口超百万的有38个。

注:数据来源于2010年统计年鉴1.4 机遇与挑战发展机遇•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环渤海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北京放弃经济中心定位,北京—天津的区域龙头地位开始逐步成型; • 国际航运中心等关键性项目启动有力的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面临挑战• 环渤海地区三大相互独立的经济板块影响了区域合作的进程; • 各大经济板块内部之间的合作与一体化尚未形成; • 环渤海各个港口之间竞争大于协作,制约了区域合作; • 国有经济比重高,市场意识相对淡薄,地域性的政治原因给一体化带来了诸多难题。

中国6大区域经济圈

中国6大区域经济圈

(1)新珠三角经济圈。

根据2008年的经济发展现状,珠三角经济圈可包括沿海的福建、广东、海南,中部的江西、湖南,西部的贵州、广西、云南,以及香港、澳门。

目前,珠三角经济的产业层次低、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链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环节,后劲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珠三角经济圈可在提升服务业的基础上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通过创造品牌、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带动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增值;发展石化工业、造船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通讯设备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带动产业走向高度化。

尤其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电脑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层次。

有强大的产业支撑,珠三角经济圈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新长三角经济圈。

可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北4省1市。

采取这样的布局,可利用上海、浙江、江苏的资本市场、经济优势、创新优势,产生强大的经济能量,带动安徽、湖北经济的发展。

目前,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程度,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程度在全国最高,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发展长三角经济,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将长三角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心建设成中国的创新中心,以此提升长三角的竞争力,引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3)新环渤海经济圈。

可包括北京、天津、山东、内蒙古、辽宁、河北、河南2市4省1区。

环渤海经济圈可以京津为中心,以大连、青岛为副中心,以沈阳、呼和浩特、太原、石家庄、郑州、济南为区域中心,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联系紧密、协调发展的城市集群,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

环渤海经济圈可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和蒙古的贸易、投资、旅游合作,加快与日、韩产业链的对接,将环渤海经济圈建成世界制造业基地、国际物流中心和高科技知识经济主导区域,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4)东北经济圈。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摘要:经济圈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变化,三大经济区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三大经济圈的一些分析比较,对其发展状况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三个地区,各经济区的发展继续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

随着国内外形势和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的不断发展变化,三大经济圈发展阶段和发展历程不尽相同,因此以下我将着重从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优势条件,限制因素等方面来分析比较三大经济圈的发展状况。

1、三大经济圈的基本情况比较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紧临东海,为中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位比较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位比较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位比较内容摘要:环渤海,长三角,朱三角是我国重要的三大经济发展区域。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三大经济圈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引言:经济圈的发展是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量,依托中心城市对各地区的优势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极的发展重心。

三大经济圈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极大地影响和作用。

三大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环渤海经济圈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其陆地面积51.4万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积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亿,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

目前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1/4,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中国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环渤海经济圈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地区,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1996年,国家提出加快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以来,其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总量约占全中国的1/5,所以它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正在形成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区域经济支柱,在充分利用地域、信息、人才和政策优势的条件下将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二)长三角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及作用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省一市,包括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3、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
• 外商在我国北方投资最密集的地区集中在 环渤海地区,且走势渐强。目前全球80多 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40%以上 在北京,而天津目前拥有外商投资企业1万 余家,其中全球500强企业在此设有200余 家生产性投资企业,大连的外商投资企业 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在全国都是一流的。
2、未来IT产业的潜力大
• 信息产业部新近出台的一份研究报告,以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为 中心的三个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电子信息 产业发展的中心之一。
• 京津地区IT产业的优势:京津雄厚的科研力量。京津地区是 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北京重点高校占全国的1/4, 天津拥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研究中心。当前政府也 正推动各类研发机构与企业联合, • 其次,劳动力成本低且素质较高,适应IT产业发展要求。 目前,有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 之誉的北京中关村地区,目前已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 术的各类优秀人才,。 • 托罗拉、惠普、松下、微软、富士通等均在北京设立了研 发中心,蓄势待发; • 摩托罗拉、韩国三星等国际跨国公司进驻天津开发区早已 形成相当生产规模,其自身及辐射作用仍在扩大。
• 2001年10月,由吴良镛院士主持的“京津 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由建设部 组织专家通过论证,提出京津为两核,唐 山、保定为两翼,廊坊为腹地的环渤海地 区一体化规划设想。2004年5月,环渤海七 省市区达成“北京倡议”:建立合作机制, 推动环渤海地区一体化。鉴于廊坊的区位 优势,将合作机制的日常工作班子设在廊 坊。环渤海经济圈的轮廓日渐清晰。
五、“奥运经济”这一超级引擎” 正在为环渤海经济圈注入强大发展 动力
• 环渤海钢铁经济圈是在河北省冶金行业协 会副会长宋继军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北京 兰格钢铁信息网在推动。在2005年 11月15 日的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上,多家钢铁企 业初步表示了合作意向。环渤海钢铁经济 圈不是空想,因为在国内钢材市场上,环 渤海钢铁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2006年全国钢铁企业累计粗钢产量排名 前15位中,环渤海地区占8家,五省二市 (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北京、天津、 内蒙等)的钢铁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环渤海钢铁经济圈是在河北省冶金行业协 会副会长宋继军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北京 兰格钢铁信息网在推动。在2005年 11月15 日的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上,多家钢铁企 业初步表示了合作意向。环渤海钢铁经济 圈不是空想,因为在国内钢材市场上,环 渤海钢铁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2006年全国钢铁企业累计粗钢产量排名 前15位中,环渤海地区占8家,五省二市 (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北京、天津、 内蒙等)的钢铁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四、环渤海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 通,也已从软硬件方面加速展开
• 2006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 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首都国际机 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联合,率先实现了 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的整合;而北起山 海关、南至山东烟台的环渤海经济圈铁路 大动脉,目前已经完成约2/3的建设任务。
3、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
• 外商在我国北方投资最密集的地区集中在 环渤海地区,且走势渐强。目前全球80多 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40%以上 在北京,而天津目前拥有外商投资企业1万 余家,其中全球500强企业在此设有200余 家生产性投资企业,大连的外商投资企业 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在全国都是一流的。
环渤海经济圈面临的机遇
• 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东北亚经济区的中 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 一,新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结构调整集中在 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将与日本、 韩国产业继续向外转移形成互动,其联合 趋势将为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多的机 会。
1、可承担邻国产业结构调整扩散的 产业
• 在环渤海地区将形成曹妃甸、任丘、沧州、 石家庄、天津、燕山、齐鲁、青岛等石化 企业群与石化基地。
• “八五”期间,环渤海经济圈不仅是中国最 大的工业密集区,还因为可能承接日本、 韩国钢铁产业的转移而被广泛看好。不过, 由于种种原因,预期中的腾飞并没实现。 在珠三角率先崛起、长三角紧随其后的梯 次发展波浪中,只有环渤海经济圈显得一 时沉寂。
环渤海地区的区位优势
•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 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 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内蒙古。整个大 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大环渤海 )。
• 人口密集,资源多样,基础产业发达,是 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区、工业区、港口区 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中国两大直辖市— ——北京和天津相距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除了天津和大连之外,渤海湾还有58个港 口,其中有4个港口每年的吞吐量都超过5 亿吨。环渤海经济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集中了中国最大的钢铁和石油工业。
• 渤海湾是我国的第二大油区,共有200亿吨规模, 比100多亿吨规模的新疆塔里木还要大,仅次于 松辽盆地。这块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共有6个 油田:南堡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 田、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这6个油田历史上年产 油最多时达到了6000万吨,中石油在渤海湾(唐山 曹妃甸)发现储量达10亿吨南堡特大油田,未来五 年内将投入400亿元,用于新发现的南堡油田的 开发及投产,到2012年建成中国一个新的千万吨 油田。
2、未来IT产业的潜力大
• 信息产业部新近出台的一份研究报告,以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为 中心的三个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电子信息 产业雄厚的科研力量。京津地区是 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北京重点高校占全国的1/4, 天津拥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研究中心。当前政府也 正推动各类研发机构与企业联合, • 其次,劳动力成本低且素质较高,适应IT产业发展要求。 目前,有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 之誉的北京中关村地区,目前已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 术的各类优秀人才,。 • 托罗拉、惠普、松下、微软、富士通等均在北京设立了研 发中心,蓄势待发; • 摩托罗拉、韩国三星等国际跨国公司进驻天津开发区早已 形成相当生产规模,其自身及辐射作用仍在扩大。
环渤海钢铁
• 环渤海经济圈钢铁原料资源丰富,铁矿储 量占全国58.5%,2004年铁矿石产量22593 万吨,占全国74%,焦炭产量10578万吨, 占全国59.6%.环渤海钢铁经济圈的设想 “看上去很美”:五省二市(河北、辽宁、 山东、山西、北京、天津、内蒙等)的钢 铁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河北首倡环渤海钢铁经济圈
• 2001年10月,由吴良镛院士主持的“京津 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由建设部 组织专家通过论证,提出京津为两核,唐 山、保定为两翼,廊坊为腹地的环渤海地 区一体化规划设想。2004年5月,环渤海七 省市区达成“北京倡议”:建立合作机制, 推动环渤海地区一体化。鉴于廊坊的区位 优势,将合作机制的日常工作班子设在廊 坊。环渤海经济圈的轮廓日渐清晰。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 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 部。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总量相当于长江三 角洲经济圈的45.3%,比珠江三角洲低10%.
“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形成
• 20世纪80年代,为避免地方政府自主决策 权增强后出现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由原 国家计委牵头,全国划定了包括环渤海在 内的若干经济区域。主要集中在三省两市,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小环渤海)。
• 日本经过十余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仍未完 全摆脱困境。当前日本更加注重把国内结 构调整与中国华北结合,寻找新的发展机 遇,同时把开发西海岸的列为本国21世纪 的战略目标。
• 韩国卢武铉总统上任后,经济上提出重大 经济举措之一就是把中国作为它的第二内 需市场,同时重点开发与中国邻近的西海 岸地区。中国、日本、韩国新的开发计划 同时集中于该环渤海地区,而区域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国的相近城市在经 济上存在着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 存关系。因此,可以预见,中、日、韩之 间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合作将呈加速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