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印刷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印刷版

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 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4章光现象(实验)

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4章光现象(实验)

4章光现象(实验)1.(1)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圆筒的 A 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景物时,在半透明薄纸上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立、倒立、实像、虚像).(2)如图,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 10mm 的正方形的“孔”.把这块挖有方孔的纸板正对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________(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亮斑,适当增加离地面的距离,亮斑大小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亮斑的亮度________(变亮/变暗/不变).再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最后你会发现在地面上能看到________(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亮斑,此时再适当增加离地面的距离,亮斑大小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亮斑的亮度_________(变亮/变暗/不变).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2)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并标出A'B'(_____)(3)该同学将一根高3cm的蜡烛固定在小孔前6cm处,改变像到小孔的距离,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 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 成________(选填 “正比”或“反比”),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 或“等大”)的,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________(选填:“倒立的”、“放大的” 、“等大的”、“缩小的");(4)该同学还想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接下来的操作_______3.小明发现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所示,他猜想: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发光体AB 到小孔的距离、发光体AB 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个发光体AB 实验,且保持发光体AB 到小孔的距离为8cm 不变,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1)小孔成像的原理与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现象不相同_____A.林间笔直的光柱 B.月食 C.彩虹的形成 D.手影的形成(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 2 中画出 h 与s的关系图象_______.(3)当半透明纸距小孔 12cm 时,像的高度是__cm.(4)在第④次实验时,半透明纸上像的高度与发光体AB的高度_________(相等/不相等)(5)为了进一步探究“像的大小与发光体离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_________、_________不变4.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1)小红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 A 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面 5cm 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若要在地面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地面;前者光斑是由于光的_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色散”)形成,后者光斑是_________的像.(2)为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开有三角形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B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卡片乙的过程中(孔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不变),小华将观察到的光斑形状和大小变化情况在图C中方格纸内画出(分别用序号甲、乙、丙、丁表示),其中最左边的光斑为移动卡片乙前出现的真实情况.根据观察,小华所画光斑中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有___________填序号).5.如图为一位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对“立竿见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1)首先,老师请小明同学在图中画出清晨7点和上午10点,同一根竹竿同一地点在太阳下的影子(要求将影子用L标出),请你完成(“•”表示太阳).(2)从这两张图比较来看,你发现影子的长短与___________有关.古代人利用这个规律创造发明了日晷,并以此来粗略测量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课后和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①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减少的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②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答: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不变以及_________不变,改变__,测量相应的影子长度L并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6.利用如图所示甲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解析】【分析】(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他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然后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则()A.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是为了看到蜡烛A的像更清晰B.实验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将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蜡烛B位置上,光屏上没有像2.城市洒水车在夏天洒水时常常拖着彩虹尾巴,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光的漫反射B.光的色散C.光的镜面反射D.光沿直线传播3.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B.C.D.4.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

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

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图中的4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A.B.C.D.5.发生雷电时,雷声与闪电同时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总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是因为雷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传播得快B.人们总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是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雷声传播得快C.人们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雷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传播得快D.人们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雷声传播得快6.如图是小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与光现象有关的实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钱币真伪B.乙图: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现象C.丙图:雨后天边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丁图: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7.在湖边游玩的人看到湖水中的鱼,下列光路图能描述这一现象的是()A.B. C.D.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小孔成像实验中,烛焰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倒像”是实像B.一束光线与镜面夹角是40°,则反射角是40°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0cm,则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0cmD.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变小9.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蜡烛A需5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低且倾斜,在右边三图中,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直径与蜡焰大小相当的圆形挡光板则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D.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将变小θ=︒从空气10.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水平放置,一束光以与上表面夹角30射到玻璃砖上表面的A点,在A点一部分光反射,另一部分光折射,折射光线照射到玻璃砖的下表面的B点。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

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后速度变小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D.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2.小强对光现象很感兴趣,通过学习,他对光现象有以下一些理解,正确的是()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前端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光,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B.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首次将太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C.使用验钞机时,我们看到的验钞机发出的淡紫色的光就是紫外线D.雨后天边的彩虹门是半圆形,说明光在空气里不是沿直线传播3.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光学规律。

以下实例不涉及这个规律的是()A.三棱镜分解白光B.自行车的尾灯格外亮C.雨后的彩虹D.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又到鱼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质只存在固态、液态、气态C.人眼看不见的光线就是紫外线D.宇宙中存在静止不动的物体,我们将之看作参照物5.生活中常见到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透过树丛的光B.海市蜃楼C.手影D.水中倒影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仍在原来位置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C.向右移动D.向左移动7.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汽车观后镜是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黄C.湖中出现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D.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8.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与文中词句相关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渔歌互答”,歌声要靠空气传播,水中的鱼是听不到歌声的B.“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湖中月是因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薄雾冥冥”,湖面的雾是湖水汽化形成的D.“锦鳞游泳”,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透过湖水看到的位置更深些9.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光现象 习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光现象 习题(解析版)

第4章光现象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小虎站在岸边看到平静的湖面倒映出一轮明月,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中的月亮看起来比天空中的月亮要暗B.月亮在湖水中的像是放大的虚像C.月亮在水中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岸边的树在地上的影子和在水中的倒影一样大2.下列光现象可以解释“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光学原理的是()A.小孔成像B.筷子弯折C.水中倒影D.雨后彩虹3.“五一”期间,爸爸开车带者小丽出去旅游,小丽对汽车内后视镜(如图)很感兴趣,查阅了相关知识后,小丽了解到汽车内后视镜是平面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丽在镜中成的像是实像B.小丽在汽车内后视镜中成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C.小丽靠近镜子,则像也靠近镜子D.爸爸能从镜中看到小丽,小丽从镜中看不到爸爸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A.后视镜中的汽车B.夜空中的光柱C.池底变浅的游鱼D.湖水中的夕阳5.“潭清疑水浅”,清澈的潭水看起来浅.实质可能不浅,为安全起见,不要轻易涉足。

下列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B.C.D.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防止饮料变质,可以加入过量的防腐剂B.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是为了吸附水中的所有杂质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实像,比实际位置偏高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8.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竖直向上移动B.竖直向下移动C.水平向左移动D.水平向右移动9.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个大平面镜,当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北行驶到十字路口向右转弯,这辆车实际上是()A.向东行驶向右转弯B.向西行驶向右转弯C.向东行驶向左转弯D.向南行驶向左转弯10.下图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中,水中倒影是桥的实像C.图中,叉鱼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D.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二.填空题(共6小题)11.如图所示是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刘充国印”的展台,透过上方镜能看到放大的印章,这属于光的现象;通过下方镜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这属于光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4讲光现象(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4讲光现象(解析版)

第4讲光现象——划重点初二期中期末之复习讲义考点1:光源及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做光源.分类:按其来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电灯、蜡烛是人造光源.但像月亮表面、镜面等依靠它们反射外来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光线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线: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人们为了表征光的传播而引进的一个抽象工具,它是一个理想模型,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光线的定义,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事例: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①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不透明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相对黑暗的部分就是物体的影子。

影子部分并非没有光照到,而是光相对比较少。

②日食、月食:日食: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看到的是月球的影子,日食现象印证了光的直线传播。

月食: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看到的是地球的影子。

月食也印证了光的直线传播。

③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成像特点:倒立、实像,像的形状只跟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所有实像都是倒立的)。

成像大小: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可大可小可等大。

小孔成像的一个常考的经典案例:太阳穿过树叶缝隙,在地上留下的圆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①利用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机直线前进;②排队时看齐;③射击瞄准,瞄准点、准星、缺口三点一线;④影子的形成,包括日食、月食、皮影戏、立竿见影等等;⑤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⑥小孔成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大单元设计第四单元《光现象》3.平面镜成像(双基过关)(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大单元设计第四单元《光现象》3.平面镜成像(双基过关)(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一、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可能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而可能垂直。

【设计并进行实验】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平面镜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这两支蜡烛的位置。

3.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4.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将所测数据及蜡烛与它的像的大小关系记录在下表中。

5.当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与它的像重合时,移去玻璃板后的蜡烛。

在同样的位置放上一个光屏,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有没有像。

【分析与论证】1.玻璃板所成的蜡烛像的大小与蜡烛的大小相等;2.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蜡烛的像与蜡烛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4.玻璃板所成蜡烛的像是虚像;5.像与物上下一致,左右颠倒。

【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评估交流】1.实验时,玻璃板与桌面一定要垂直,如果不垂直,像与物无法完全重合。

2.实验过程中降低周围环境的明亮程度,便于寻找蜡烛的像。

3.实验中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避免因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所成像不重合,而使像与物也不重合。

4.本实验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出普遍结论,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5.利用光屏的目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屏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

6.利用数学中对称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基础自测:1.(2023·北京·北京二中校联考三模)小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竖立一块薄玻璃板,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总复习(八)光现象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总复习(八)光现象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总复习(八)光现象实验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①让一细光束沿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②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③改变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交流讨论:(1)纸板的作用:对光起漫反射作用,显示__光路__;(2)光线位置的确定:在纸板的光线上描两点,再连接并标上__方向__;(3)纸板和镜面的放置:纸板与镜面__垂直__;(4)“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将一纸板__后折__,观察其上是否有光线;(5)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的目的:__保证结论的普遍性__;(6)验证光路可逆的方法:让__入射光线__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1.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20°70°2 30°60°3 50°40°(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垂直__(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漫__反射.(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__.(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不合理.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__.(4)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显示光路__.(5)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__在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上.(6)接下来,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__让光线沿着纸板上已经画出的一条反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与原入射光线重合;选择其他反射光线,重复上述步骤__.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除如图所示的装置外,还需要刻度尺和火柴.实验过程:(1)玻璃板应与__白纸垂直__放置.(2)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用另一支蜡烛B在另一侧移动,直至另一支蜡烛B看起来也像点燃了,此时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__A的像__的位置,同时也说明蜡烛B 与蜡烛A的像的大小是__相等__的;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3)要探究像的虚实,可用__光屏__在像所在的那一侧去接收像.交流讨论:(1)选择较暗的环境:使__像__看起来更明亮;(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__像的位置__;(3)选择薄玻璃板:防止重影的影响;(4)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应用了__等效替代__法;(5)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否则水平桌面上蜡烛B__无法__与像重合;(6)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测量物和像到__平面镜__的距离;(7)多次改变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2.(滨州中考)小滨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甲乙(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__相同__(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便于确定像的位置__.(3)实验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 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60__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__平面镜成的是虚像__.(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__.(6)小滨应在玻璃板__前面__(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反射__(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7)在实验过程中,小滨应拿一支外形相同但__不点燃__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 的像__完全重合__.(8)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B侧的镜面,将__能__(填“能”或“不能”)继续在镜中观察到烛焰的像.(9)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__向上__移动.(填“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或“不”)实验三:探究光折射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1)让激光斜射入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观察折射光线的位置,记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结论:(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3.(安徽中考)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所发生的光现象.(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__由小变大__(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γ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__90°__.(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__折射__光线,而只存在__反射__光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棋子A 的像.国乙〔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棋子B在玻璃板后的纸而上往返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棋子A 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2〕解决上方的问题后,棋子B与棋子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对应点到镜而的距离,分析得出结论: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的距离相等.【解析】【分析】〔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管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A 口•〔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详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所成的像不在桌面上,所以不管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拟像与物的大小.〔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而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而是否垂直,像距和物距是否相等: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而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中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腌.⑴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举措是: ⑵小杰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而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而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上.方向入射,如图丙所示,小杰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填“A〞或"B" 〕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点〔如图丁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而镜垂直,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答案】A减小水的质量B在【解析】【分析】⑴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遇低温液化,气泡减小.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产生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举措是减少水的质量、加盖或者提升水的初温.⑵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始终在同一平面内.【详解】⑴田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产生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所以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A 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2]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举措是减小水的质量.⑵⑶小杰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而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方向入射,如图丙所示,小杰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B绕OV向前或向后弯折,观察纸板 B上有没有反射光线.⑷任何反射现象都要遵循反射定律,所以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也在同一平而内.3.小科同学在学习了平面镜的知识后,回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支铅笔和平面镜平行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而上,平而镜PN高30厘米,铅笔长20厘米,它们之间相距20厘米.⑴倘假设要使铅笔与其像垂直,那么小科可将铅笔转过__ 度.⑵如果铅笔不动,小科把平面镜绕N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他发现8点在平而镜中的像8"与之前的像〕相距 ________ 厘米.【答案】45 40【解析】【分析】【详解】⑴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是对称的,所以当铅笔的物和像垂直时,铅笔与镜成45度夹角.⑵⑵原来铅笔的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和8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都是20cm:假设铅笔不动,平而镜绕N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 ,那么相当于平面镜中的像转过180度,此时铅笔尖底部8与镜面在同一平面上,所以8的像关于镜而对称,即都在镜而上,即8"与8 点重合,所以8"与之前的像8 ’的距离是20cm+20cm=40cm.4.小东利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小东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由于这样:实验时,小东在玻璃板交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2〕实验中,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如果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东在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后,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m.他用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便于确定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玻璃板与桌而不垂直4.6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析】〔1〕平面镜是不透明的,只能在平而镜中看到平面镜前物体的像,不能看到平面镜后而的物体,所以实验时不采用不透明的平面镜.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楚,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探究实验中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主要是便于比拟像与物体的大小;〔2〕如果玻璃板与桌而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而B蜡烛在桌而上,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视力表与镜距离为2.5m,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 2.5m,即视力表与它的像的距离为2.5m+2.5m = 5m,又由于人在视力表前0.4m,所以人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0.4m=4.6m,即人离视力表的像距离为4.6m.点睛: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而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下图.〔1〕现有厚度分别为5曲和2s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3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防止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3〕实验所用刻度尺是为了〔4〕玻璃板要和水平桌面〔5〕假设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加,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刖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6〕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和A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探究〔8〕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下图,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A/B〕处.【答案】2mm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测量物距和像距垂直30不能虚像不变前比拟物与像大小的关系A【解析】【详解】〔1〕由于厚玻璃板的两个而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防止出现两个像.〔2〕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能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 又能透光看到后面的蜡烛,所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为了证实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实验中要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物体到镜而和像到镜而的距离,即测量物距和像距.〔4〕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称,只能当镜而与水平桌面垂直时,成像的位置才在水而桌面上,否那么会偏高或偏低,影响实验的进行,所以玻璃板一定要和水平桌而垂直.〔5〕由于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故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玻璃板15cm处,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cm,故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15cm+15cm = 30cm:由于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用白纸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6〕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7〕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和A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由于是点燃蜡烛A的反射成像,只能在A的一侧看到此像,所以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那么可以说明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这个步骤为了探究:比拟物与像大小的关系.〔8〕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而垂直,所以像和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的,由图知,像A与物体是对称的,符合成像规律,所以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A处.【点睛】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除了熟练掌握成像规律外,还有很多细行问题要注意,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腐板与桌而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那么手到擒来.6.如下图,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 然后在中间画一横线,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沿此直线放好,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根蜡烛B在玻璃板的前方往返移动.⑴该实验采用半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侧观察.⑶找到A的像的位置后,连结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平而相,两段蜡烛等长是为了比拟像与物的关系.⑷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往返移动,发现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⑸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假设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 那么像将〔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⑹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O【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A;垂直:大小;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成像:靠近:不变:寻找普遍规律,防止实验具有偶然性.【解析】【详解】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⑵⑵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⑶[3]连接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垂直,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而垂直平分:[4]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⑷⑸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也可能是玻璃板太厚,两个而都能反射成像,题干中已经说明玻璃板竖直放置,故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⑸⑹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高相等,假设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那么像将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⑺平而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而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⑹⑻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屡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7.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忆和思考:〔1〕如图A是“探究平而镜成像特点〞的装置.两支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①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适宜.②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李红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2〕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①李红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B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而5cm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假设要在地而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填“靠近〞或“远离〞〕地而:前者光斑是由于—〔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色散〞〕形成,后者光斑是______ 〔选填“太阳〞或“孔〞〕的像.②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李红设计了开有三角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C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卡片乙的过程中〔孔到地面的距离使终保持不变〕.李红将观察到的光斑形状和大小变化情况在图D中方格纸内画出〔分别用序号甲、乙、丙、丁表示〕,其中最左边的光斑为移动卡片乙前出现的真实情况.根据你的观察,李红所画光斑中不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序号〕.【答案】相同2mm虚远离直接传播太阳乙【解析】【详解】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便于判断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我们应该取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一支作为成像物体,一支用来靠近像与像重合:⑵为了能够判断像与物之间的关系,我们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做实验.玻璃板的两个而都会成像,为了使像不会出现重影,我们选择比拟薄的玻璃板,所以选用2mm厚的玻璃板:⑶光屏能够承接的是实像,承接不到的是虚像,李红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用光屏接收到燃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4]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时,当孔足够靠近光屏时,光屏上成的是与孔形状一样的光斑,而孔离光屏足够远时,成的是成像物体的像,所以假设要在地而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远离地面;[5]前者跟方形孔形状一样的方形光斑是由于孔离地面足够近,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的方形光斑:⑹后者是方形孔离地而足够远时,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孔形成的像:⑺在卡片到地而〔孔到光屏〕的距离一定时,当孔较大时,在地面上形成的是孔的像,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孔成的像〔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相同,是圆形的,随孔的减小,光斑而积减小,圆形光斑减小,由图可知,不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是乙.8.如下图,是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2〕实验放在〔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3〕为了比拟像和物的大小关系,该实验选择两个外形〔“相同〞或“不同〞〕的蜡烛A和B做实验.〔4〕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它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将〔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前后移动,直到它与蜡烛A的像.〔5〕如果将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为了研究实验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较暗相同不点燃完全重合不变在蜡烛B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看看屏幕上是不是有蜡烛A的像【解析】【分析】【详解】〔1〕[1]实验时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在察到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另一侧的蜡烛,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蜡烛点燃时比拟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比照度比拟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⑶网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像大小关系;⑷⑷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它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前后移动,直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A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⑸⑸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故将蜡烛向靠近镜而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⑹⑹为了区分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可以拿白色的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如果光屏上承接不到像,平而镜成虚像.【点睛】〔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楚,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拟物像大小关系.〔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比照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的像越清楚.〔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而的燃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拟物像大小关系:〔4〕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而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5〕平而镜成像的特点是:虚像,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6〕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9.小童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面是他其中的几个实验操作:a.移去蜡烛8,在8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b.点燃一支小蜡烛人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将没有点燃的同样的始烛8放到玻璃板后而,移动至与燃烛八的像完全重合c.记下蜡烛4和8及玻璃板的位置d.移去玻璃板、蜡烛4及光屏,用直线连接八和8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1 〕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2 〕步骤a中,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3)小童在某次改变蜡烛位置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4 )小童将显示时间为10:21的电子手表放在平面镜前,那么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5 )小组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列图乙: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蜡烛的位置屡次实验:【答案】bead探究平而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5:01为了屡次实验防止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解析】【分析】【详解】(1)由于实验目的:探究平而镜成像特点,因此合理的顺序是:b.点燃一支小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而,移动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c.记下蜡烛A和B以及玻璃板的位置;a.移去蜡烛B,在B的位置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d.移去玻璃板、蜡烛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2)由于光屏不能接收虚像,只能接收到实像,所以步骤a中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 这样做的目的是看是实像还是虚像.(3)当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即玻璃板与桌而不垂直时,成的像不在桌面上,所以在改变蜡烛位置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始烛B的位置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4)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0:21 ,与“15 : 01〞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15 : 01 .(5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征,要得出一个规律性的结论,因此不能只进行一次实验,而应多次实验,防止偶然性,即为了屡次实验防止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要屡次实验.10.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窕“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而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销而上.甲乙丙〔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0方向射向镜而,反射光沿0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屡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_____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2〕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那么反射角是____ o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上,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假设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纸板沿A0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上的反射情况与图丙中相符的是〔选填序号〕.【答案】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显示光的传播路径0°可逆的不在③ 【解析】【详解】〔1〕①入射光线A.和反射光线.见屡次改变光的入射角度,测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并比拟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因此该实验探究了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而,入射角是0.,那么反射角是0.,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而内,因此假设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而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假设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由于物像关于镜面对称,那么看到的图象应为丙图中的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4.5光的色散(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4.5光的色散(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色散现象★ 2 2二物体的颜色★ 1 112三看不见的光★ 3 3一、色散现象:1.色散: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1)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是英国牛顿发现的);(2)红光偏折程度最小(最上面),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最下面)。

2.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和海市蜃楼一样也都是光的折射现象);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4.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例题1】4月30日,桂林出现日晕天象奇观如图所示,其彩色光环与彩虹的成因相同,都属于()A.光的色散B.平面镜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答案】A【解析】解:日晕”光环颜色由内到外的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与彩虹相同,是光的色散现象。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变式1】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

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光带,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或本实验不包含的内容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D.反射出来后的光不再有红外线【答案】D【解析】解: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太阳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水中的光线通过水中的平面镜会发生反射现象;被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偏折情况不同,所以光线照射到白墙或白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光带,在红光的一边有红外线;综上所述,该实验包含了ABC,没有包含D。

故选:D。

【例题2】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绿光 B.黄光 C.紫光 D.橙光【答案】A【解析】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专题13 实验探究:光现象相关实验(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

专题13 实验探究:光现象相关实验(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专题13 实验探究:光现象相关实验类型一探究光的直线传播1.(2021•淮安期中)如图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小实验:(1)图甲中,为了显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光的传播路径下点蚊香。

图乙中,为了显示激光中水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B,可以得出光在均匀的液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A.食用油或牛奶B.牛奶或咖啡C.咖啡或食用油(2)要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普遍结论,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B中传播的实验。

A.酒精B.玻璃砖C.木块(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丙所示,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解:(1)由于食用油和水是不相溶的,所以不能加入食用油;将激光射入混有少量牛奶或咖啡并搅拌均匀的水中,可利用光的漫反射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故选B;(2)前面已经用气体和液体做了实验,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还需要研究光在固体中的传播路径,由于玻璃砖是透明的,故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实验;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不适合再实验,而木块不是透明的介质,无法进行实验;故选B;(3)当向盛有清水的玻璃缸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时,玻璃缸内的液体就变的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形成如图所示的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玻璃缸内的液体就会变得均匀了,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答案:(1)B;(2)B;(3)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2.(2021•西安期中)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小制作活动:(1)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将一端用塑料薄膜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A(选填“A”或“B”)端蒙上塑料薄膜作为光屏。

(2)现在此观察仪前放置一点燃的蜡烛,则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选填“实像”或“虚像”);若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塑料薄膜与小孔之间距离,塑料薄膜上的像的大小变大,若用一挡板将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挡住一半,像的大小不变(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大单元设计第四单元《光现象》3.平面镜成像(分层训练)(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大单元设计第四单元《光现象》3.平面镜成像(分层训练)(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3.平面镜成像[基础达标练]知识点1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2023·湖南长沙·校考二模)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小明实验过程如下:(1)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b.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c.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这说明物和像的大小,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d.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图乙所示)(2)图乙中,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且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答案】相等相等【解析】(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2]图乙中,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且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2023·陕西榆林·校考模拟预测)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如图所示,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的大小;(3)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光屏上无法承接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答案】位置竖直相等虚【解析】(1)[1]玻璃板透明,可以进行光的反射,也可以透光,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大单元设计第四单元《光现象》2.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分层训练)(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大单元设计第四单元《光现象》2.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分层训练)(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2.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基础达标练]知识点1 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2023·北京·校联考模拟预测)在光反射的学习过程中,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使用纸板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

实验时在纸板B上下两部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A.都能看到反射光线B.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C.上半部分能看到反射光线,下半部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D.上半部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下半部分能看到反射光线(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显示光路 D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解析】(1)[1]实验中的纸板凹凸不平,不仅可以显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还可以从各个方向观察到光线。

(2)[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纸板向后折时接收不到反射光线,故图乙中上半部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下半部分能看到反射光线。

则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3]由(2)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2023·湖南长沙·湘府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水平面上放置一面平面镜,其上方立一块光屏,将光沿光屏照射到镜面上。

(1)光屏应选择比较(选填“粗糙”或“光滑”)的材料;(2)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使入射光逆时针转动,则反射角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粗糙变小【解析】(1)[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需要从不同方向观察纸板上的光线,纸板应该发生漫反射,因此表面应该是粗糙的。

(2)[2]入射点位置不变,入射光线逆时针转动,则入射角变小,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变小。

3.(2023·河南驻马店·统考三模)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质只存在固态、液态、气态C.人眼看不见的光线就是紫外线D.宇宙中存在静止不动的物体,我们将之看作参照物解析:AA.一切发声体在振动是正确的,因为振动产生声音,故A选项正确;B.物质不仅仅存在固态、液态、气态,还有固液共存态等,故B选项错误;C.人眼看不见的光线除了紫外线还有红外线,故C选项错误;D.静止是相对的,宇宙中不存在静止不动的物体。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2.(0分)下列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光现象相同的是()A.教室里的同学能看到黑板上的字B.看到游泳池中水的深度比实际浅C.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D.湖面上映出白云的“倒影”解析: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A.教室里的同学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照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B.看到游泳池中水的深度比实际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比实际浅,故B符合题意;C.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来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D.湖面上映出白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来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岸上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们吸收了红光C.能看清电影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折射现象解析:CA.河岸上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们吸收了其它色光,反射红光,故B错误;C.由于光在凹凸不平的屏幕上反射的光线不再平行,发生了漫反射,所以能看清电影屏幕上的画面,故C正确;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 错误。

故选C。

4.(0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光在真空中2s 内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86.010m ⨯B .全新的初三物理课本宽约18 dm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 .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 Hz~2 000 Hz解析:AA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那么在2s 内传播的距离s =ct =3×108m/s×2s=6.0×108m故A 符合题意;B .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 ,故B 不符合题意;C .人体正常温度约为37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6℃,故C 不符合题意;D .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故D 不符合题意。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4光现象作图(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4光现象作图(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4 光现象作图(解析版)类型一光的反射作图【方法技巧】准确作图要求:(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像物到镜面等距。

(相等)(2)法线与反射面垂直,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垂直)(3)实际光线、实像、反射面用实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法线、虚像用虚线。

(虚实)【专项训练】1.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答案】如图所示【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作图.先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反射角的度数为90°−60°=30°.2.用一平面镜将与水平面成30°角的阳光竖直照射到深井内,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解:因为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所以反射光线竖直向下,由此画出法线,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而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90°=120°,则入射角、反射角为60°.如图所示:【解析】首先根据反射光线的方向(竖直向下)作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法线是与平面镜是垂直的关系画出平面镜,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首先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然后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最后根据图中角之间的关系计算反射角的大小。

3如图所示,一小球放在桌子的右侧,请画出人通过平面镜看到球的光路图。

【答案】解:作出球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沿OP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解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球的像点,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眼睛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无锡滨湖区河埒中学物理光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无锡滨湖区河埒中学物理光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军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1)应选择_____(选填“明亮”“黑暗”)的环境;(2)实验时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为_____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3)小军选用了两只大小完全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选填“不能”“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虚”或“实”)像.(5)小军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_____(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6)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多次实验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求平均值减小误差”).(7)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选填“亮”或“暗”);如果实验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cm.【答案】黑暗 D 等效替代法不能虚不会寻找普遍规律暗 0.4【解析】(1)应选择在黑暗的环境进行实验,像看起来更清晰。

(2)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A的像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光在穿过玻璃时发生折射,透过玻璃看到B是光的折射,故D正确。

(3)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像与物大小,用B替代A的像,此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最新光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光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________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________ ;(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3)如图1,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________;(A/B/C/D),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________(能/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像;(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此时成两个像对应的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3mm,则两个像的中心距离为________mm.(5)如图2,小丁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6)小丁同学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案】茶色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B 不能虚玻璃板太厚 6 C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为竖直放置)【解析】(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研究平面镜的成像实验时,因为用平面镜不能看到后面的物体,所以不能用,为了减小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干扰,提高成像的对比度,应选茶色玻璃板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实验时像和物体可以完全重合,所以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3)如图,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根据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的特点,可知像的位置在B处;因为平面镜成虚像,由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不能承接到像.(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面都能成像,即会成两个像,此时成两个像对应的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3mm,则后面的像物距和像距都大了3mm,所以两个像会相距6mm.(5)要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如图中的字母:ATV都是左右对称的,所以不能达到目的,C字母左右不对称,所以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C图;(6)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此时像不在桌面上,所以不能重合.点睛: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则手到擒来.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_________;(2)记录_____________;(3)量出________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_______。

【答案】自己的像和广告牌重合时自己站的位置自己站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门刻度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析】【分析】【详解】(1)[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像与广告牌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广告牌在小明像的位置。

(2)[2]根据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和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并记录此时自己站立的位置。

(3)[3][4][5]实验时要用刻度尺测量小明到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测量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间接知道广告牌和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根据是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解析】【分析】(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3.小红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1)实验一: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将灵敏温度计放在________(选填“Ⅰ” 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是因为________;(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________色,裙子呈________色;(3)实验三: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________、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自身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________光.【答案】色散Ⅲ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蓝黑绿不能白【解析】【详解】(1)实验一: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七色光的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红光的折射较小,紫光的折射较大,所以图中Ⅲ区是红外线,且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所以将灵敏温度计放在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白上衣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即白上衣反射蓝光,所以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蓝色;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所以蓝光照在红裙子上,洋娃娃身上裙子呈黑色.(3)实验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自身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白光.4.如图是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小红的实验装置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

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

(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大小较黑暗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重合相等垂直相等不能虚不变 B【解析】(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2)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是来测量像到镜的距离和物到镜的距离,从而得出二者的关系。

(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4)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

也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6)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因此移走后面的蜡烛B,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

(8)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所以应采取B操作。

点睛: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成像越清晰。

5.如图甲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纸板A、B的作用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让入射光线沿FO方向射入,则发现反射光线沿______方向射出;(3)实验结束后,小明想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装置如图乙,却发现点燃蜡烛A,在平面镜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根本无法透过平面镜看到蜡烛B。

小明可用______代替平面镜,让实验顺利完成;(4)实验结束时,小华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如图丙。

现将平面镜移至图丁位置,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答案】显示光路(或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径迹或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OE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A【解析】【分析】【详解】(1)[1]实验中纸板A、B上可以显示出光路。

(2)[2]让入射光线沿FO方向射入,则反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因为光路是可逆的。

(3)[3]实验中直接用平面镜探究,无法观察到点燃蜡烛所成的像是否与未点燃的重合,因为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通过平面镜来观察其成像情况,所以实验中可用薄琉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4)[4]先将硬币放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在a处,然后移动平面镜至丁位置处,则硬币的像仍然在a处,因为硬币的位置没有变化,则其像的位置也不变,故A选项正确。

6.如图所示,是小林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 点.(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由(1)(2)可得出结论:________.(4)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30º,这时反射角________,使入射角45º,这时反射角________,使入射角65º,这时反射角________,说明________.【答案】能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0º 45º 65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析】【分析】【详解】(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能看到反射光线;(2)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否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就不在同一个平面内了;(3)所以由(1)(2)可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4)入射角为30º,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也是30º,同理,使入射角为45º,这时反射角也为45º,使入射角65º,这时反射角65º;通过实验可以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