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背景下桐城市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公共图书馆与传统文化9篇

公共图书馆与传统文化9篇第1篇示例:公共图书馆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的积淀,是精神的脉络。
而公共图书馆正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公共图书馆中,我们可以找到古代经典著作、名人手迹、传统戏剧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的文化成就,也可以启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理解。
公共图书馆通过展览、讲座、读书会等形式,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公共图书馆还是传统文化与社会互动的重要平台。
传统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而公共图书馆正是传统文化与社会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在公共图书馆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阅读、学习、交流中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公共图书馆通过与社区、学校、企业等组织合作,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和共生。
公共图书馆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传统文化的创新者和推动者。
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动力。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弘扬传统文化,共同努力保护和推广公共图书馆这一传统的文化瑰宝。
【文章内容已经达到2000字要求】第2篇示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历史积淀的结晶,是一种精神财富,是民族的魂牵梦绕。
公共图书馆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在公共图书馆这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中,读者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书籍,从古代经典到现代文学,从历史研究到科学知识,无所不包,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在公共图书馆中,不仅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书籍,还可以参加各种传统文化活动。
比如举办文化讲座、古典音乐会、书法展览等,给喜欢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
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优化建设

公共 图书馆 纸 质文 献 较 为 丰 富 , 年 的文 献 常
累积使馆藏数量较多, 图书 的剔 旧少。由于购 但
书经费或 是其他 原 因 , 共 图书馆 购进 新 书迟缓 , 公 形成 新 书少 , 旧书多 , 文献资 源学科 结构 老化 的现
象, 不能满足读者对知识时效性和系统性 的需求。
11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读者获取信息提供 了 . 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 图书馆不再是读者获取信息 的唯一途径 , 其存在价值 面临着社会信息化和可
持续发 展 的挑 战 , 以公 共 图书馆 面 对 现状 就 必 所
注重学科的广泛性。很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没 有做好 自 身的合理馆藏资源建设原则和规划的情
・
图书馆 工作 ・
21 0 2年
第 3期
公共 图 书馆馆 藏 资 源的优化建 设
刘玉静 闫春燕2 ( 霸 州 市 图书馆 河北 霸 州 0 5 0 ) 1 67 0
( 海军蚌埠 士官学校 图书馆 安徽蚌埠 2 3 1 ) 2 30 2
[ 摘要】 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是其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 但是在传统的管理模 式下馆藏 资源建设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现代 图书馆发展的障碍 , 所以公
公 共 图书馆 藏 书结 构 多 以 印刷 型 文 献 居 多 ,
由于信息技术 的快速发展 , 现今读者通过 网络获 取的信息愈来愈多 , 电子文献 的重要作用 日益显
现 , 客观地促 使 图书 馆要 加 大 电子 文献 的 收藏 并 比重 。 因此 各个公 共 图书馆必 须依 据本地 区读 者
共 图书馆 要根 据社 会发展 和读 者的 需求 , 定科 学的馆 藏 资源 建设 策略 , 效地 保证 馆 藏 建设 的质 量 , 制 有 构 建 完整 , 系统 的馆 藏体 系。
公共图书馆与传统文化

公共图书馆与传统文化公共图书馆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承与推广工作,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
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藏书和文献整合,搭建推广传统文化的平台。
公共图书馆是一大信息库,其中涉及到历史、地理、哲学、文学、戏曲、音乐、美术等各个领域,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图书馆可以在这些领域中整合出一些有价值、有性质古代文献,便于读者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历史和传统文化。
另外,公共图书馆也可以组织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文化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在这些活动中,公共图书馆可以邀请专家和学者,为读者讲授传统文化的源流和脉络,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也可以通过文化产品的研发与出版,来推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作为无形文化遗产,难于直接传承。
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从文化产品入手,将传统文化进行量化和实物化,便于读者的学习和传承。
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以编纂出版传统文化电子书、手机APP、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使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通过这些文化产品,公共图书馆可以让传统文化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
此外,公共图书馆也可以通过打造社区文化中心,加强和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实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
在社区文化中心中,公共图书馆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如利用传统文化的元素举办比赛和展示活动、合唱、话剧、舞蹈等演出。
这样,有些爱好各异、信息来源不同的社区居民,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认识新朋友、分享新知识,让传统文化在社区中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扬。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藏书、文献整合,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产品研发与出版,以及打造社区文化中心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扬。
图书馆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图书馆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图书馆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分析它们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一、传统文化传承1.文献保护与修复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的保管者,承担着文献保护和修复的重要职责。
传统文化中许多重要的手抄本、古籍等文献资源需要经过修复才能得以保存和传承。
图书馆利用各种先进的修复技术,如纸张酸碱中性化、补丁修补等手段,确保了这些珍贵文献的保存,并向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体验。
2.传统文化活动举办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图书馆会定期举办各种相关活动,如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读者可以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3.文化讲座与研讨会图书馆还会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文化讲座和研讨会,介绍和探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讲座和研讨会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可以通过参与讨论的方式增进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创新发展1.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逐渐向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广泛的文献服务。
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和查询图书馆的资源,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进行学习和研究。
2.创新服务模式图书馆在服务模式方面也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已经逐渐被数字化借阅和线上预约代替。
图书馆还加强了社区服务,主动走出馆址,开展流动图书馆、书屋等活动,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带给更多的人群,提高了服务的可及性和受众范围。
3.文化创意活动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和社区参与,图书馆会组织一些创意活动,如读书分享会、书展、文化节等。
通过这些活动,图书馆可以与读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三、传承与创新的意义1.文化传承的意义图书馆通过传承传统文化,使读者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使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公共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里,读者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书籍、资料,包括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内容。
公共图书馆汇聚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讲座、讨论会等活动,不断地向读者传递、普及文化知识,帮助读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公共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在公共图书馆里,读者可以通过大量的书籍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可以深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无论是古代的经典著作,还是现代学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在公共图书馆中找到。
这样的环境和资源,有助于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公共图书馆也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持平台。
公共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推广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传统文化。
公共图书馆还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吸引了大批学者、专家和文化传承者参与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公共图书馆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保护机制。
在公共图书馆中,保存有大量的古籍善本和珍贵文献,这些古籍善本和珍贵文献,经常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爱护与保护。
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脱酸处理等手段对这些文献进行有效保护,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专题研究,推动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保护。
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至关重要。
公共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公共图书馆的努力,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更多的人了解了传统文化,也更加珍视和爱护传统文化。
公共图书馆将继续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的人因为公共图书馆而热爱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公共图书馆与传统文化

公共图书馆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诸如诗词、曲艺、传统音乐、书法、绘画等,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象征。
公共图书馆应该收集、整理和展示传统文化资源,帮助大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例如,图书馆可以组织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文化娱乐活动,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展览等形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并且让更多人知道和喜爱传统文化。
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应该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各类文化活动、文化研究、文化教育、文化推广中。
在图书馆的文化活动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拓宽大众的文化视野,扩大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图书馆的职能既包括阅读和借阅服务,也需要为读者提供文化创意产品的展示和借阅。
例如,运用图书馆的多媒体设备让传统文化相关的短片、动画、纪录片等内容与读者碰撞融合,帮助大众更深层次地感受传统文化。
此外,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文化交流平台,增强社区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大众更加真切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例如,图书馆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官员等人做传统文化的讲座、展示等活动,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传统文化深人心灵的力量,加强社区与图书馆之间的文化互动。
总之,公共图书馆是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机构,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保护、研究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接受和爱上传统文化。
公共图书馆应该以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更加多样的文化服务为手段,为社会、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关于图书馆服务地方旅游业途径的思考——以桐城市图书馆为例

币, 旅游业总产值可望 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 1 %以上 , 0 成为国民经济新 的增长点【 l j 。因此 , 地方图书馆面临 如此良好的形势 , 应紧抓机遇 , 充分利用 自身拥有的 信息资源优势,促进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 进 而推 动地方经济 的持 续高效 增长 。
K e r s irr ; fr t ns rie ; uim y wo d :l ay i omai evc s t r b n o o s
1 引 言
旅游业 是一种低 消 耗 、 污染 、 低 多关 联 、 可持 续 、 投入少 、 出高 的产业 。 产 据相关 资料显示 : 国旅游 业 我 的投入产 出比是 14 , 游收 入每增 加 1 , :. 旅 6 元 相关 产 业产值相 应增加 1 0至 2 0元 , 在就 业 上 , 游业 每增 旅 加一个直接 从业 人员 , 间接增 加相关 产业 的就业人 可 数 5 以上 。 个 根据世 界旅游 组织预测 , 22 中国 到 00年 将 成为全球最大 的旅游 目的地 和第 四客源输 出国 。 据 国 内专家估计 , 22 到 0 0年 , 国国际旅游创 汇有望达 我 到 6 0 美元左 右 ,国内旅游 收入 高 达 2亿元 人 民 0亿
— —
A c s t d fTo g h n i r r a esu y o ZHANG n, AN a g z o g Ha F Xi n - h n
( n u U i r t H fi 3 0 9 C ia A h i nv sy ee 2 0 3 , hn ) e i,
e o o rs c —tu m a d p o a t h nvr n na r tc in i n r p ga ng t e e io me tl p oe t , t e ril p o e n o he e ve c a n l o o a i o h a t e r b s i t t s r ie h n es f l c l c l r re o t o a o rs idu ty a d r ie o ue t n n t e p o e s o i i fs r iewh c h u d i ai st hel c ltu m n sr , n as s s me q si s i r c s ft sk nd o e vc ih s o l b i o h h b ad at n o o ep i t t nt. ei
浅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如何加快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浅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如何加快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县级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级图书事业的中心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中心,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
本文笔者针对县级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如何改进服务,创新图书馆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发挥基层图书馆导向和辐射作用,做出了以下探讨。
一、县级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1.县级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局限,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镇赉县图书馆成立初期,由于购书经费有限,各种文献载体形式单一,很难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的人甚至不知道镇赉县有图书馆的存在;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局限于单位附近的一些学生和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及周边部分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式只是手工登记借还,自动化建设水平太低。
2.体制僵化阻碍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需要解决,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的眼中对图书馆的印象是比较清闲的单位,上班基本没什么事,喝喝茶看看报就下班了。
图书馆仍是政府部门的附属物,缺乏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制。
工作岗位不挂钩,工作业绩也无关紧要,具体表现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单位一把手无法行驶职权。
3.事业经费不足图书馆是国家兴办的文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它以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为目的,长期以来一直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在计划经济时代时,图书馆还可以勉强正常工作,如今在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背景下,图书馆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图书的采购、编目,流通管理、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等等。
4.馆员的综合素质低,阻碍图书事业单位发展图书馆是一个服务部门,要求馆员应从服务读者的实际要求出发,提高自身素质,主动的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更好的实现其图书馆职能。
镇赉县图书馆目前从业人员17人,大专以上学历7人,没有一个是图书馆专业学历的。
严重缺乏网络信息专业人才。
二、读者服务的创新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读者服务的创新,就是要让图书馆活起来、动起来,以人为其核心读者第一。
桐城文化资源利用状况 (1)

桐城文庙全景图
状元桥
桐城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 园之间。巷道南侧原为清大学士 张英府邸,北边为吴氏宅。因吴氏占用宅旁空地,张氏家 人驰书于都求助。张英批诗一首寄归。诗云“一纸书来只 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 皇。”家人遂退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让三尺,故成六尺 巷。八十年代以来,六尺巷旧址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的高度重视。1985年,桐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安徽省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部分 修复;1999年,桐城市人民政府拨款在其遗址进行复建与 扩建。现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西石牌坊、休闲广 场、诗画照壁、假石等,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旅游景点。
桐城中学
安徽省桐城中学坐落在桐城派故乡,校园现 占地97,600m2,现有教学班57个,在职教职工 181人,在校学生3,600余人。 桐城中学历史悠 久,与时俱进。学校由桐城派后期大师、京师大 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先生于1902年创办。自创建以 来,学校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晚清时期, 被称作“安徽革命教育的策源地”;民国时期, 又被誉为“安徽省最优秀的中学”。新中国成立 后,于1958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首批七所重点中学 之一,1999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产业总量不大,在全市经济发展所占 比重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二是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规模偏小, 档次偏低,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 三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文化与经济 融合不密切,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发展观念存在偏差。人们普遍对文化的产业意识不强, 一些部门和地方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 足,主要负责人热衷于“政绩工程”、片面追求GDP,发展 文化产业的主动性不够,政策支持相对滞后。一些企业家 小富即安、不思进取。 二是体制机制不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滞后, 缺乏创新,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文化经营单位 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三是经营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高新技术人 才匮乏,远远满足不了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和现代化管理 的需要。由于待遇和发展条件较发达地区有差距,即便一 些岗位锻炼出经验丰富、出人头地的演艺人才、营销人才, 也有外流的倾向。
公共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首先,公共图书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了便利。
公共图
书馆汇聚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古籍、文化经典、民间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
既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公共图书馆将这些珍贵资源进行合理挖掘、
整理分类、数字化存储和保护,对读者进行分类指导,不仅方便读者的查询和获取,也保
障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度了解和研究。
最后,公共图书馆可以扩大传统文化的受众范围,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继承的热情。
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到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中,通过人性化、便捷的服务,激发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扩大中小
学生、农村居民等群体的传统文化受众,也鼓励他们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深入了解中国
传统文化的真谛,为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和传承打下坚固的基础。
总之,公共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提供丰
富的文献资料、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扩大传统文化的受众范围,公共图书馆为传
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期望公共图书馆在未来能够不断创新发展,拓
宽和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让更广泛的人们深入了解、热爱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
传统文化。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1. 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
通过建设总分馆,可以将资源整合,提高服务能力,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需求。
总分馆建设可以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实现资源共享,让每个分馆都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 促进文化传承。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将优秀的文化资源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让更多的市民接触到传统文化和优秀作品。
这有利于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3. 拓展服务范围。
总分馆建设可以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满足更多市民的需求。
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市民,他们通常的图书馆资源较为匮乏,利用总分馆建设可以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图书馆服务,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4. 促进学术交流。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吸引更多的学者、专家和爱好者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中来。
这有利于促进知识交流,激发学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二、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具体做法1. 资源整合。
总分馆建设需要将各分馆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机制,确保每个分馆都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
这需要建立完善的图书馆信息系统,提供全面的资源查询和共享服务,让每个分馆都能够充分享受到全市范围内的资源优势。
2. 基础设施建设。
总分馆建设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包括图书馆建筑、馆藏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
需要根据每个分馆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确保每个分馆都具备良好的服务环境和设施设备,为市民提供便捷的阅读和学习空间。
3. 人才培养。
总分馆建设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图书馆工作队伍,这包括图书馆管理员、服务人员以及图书采购和整理人员等。
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增强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4. 服务创新。
总分馆建设需要推动服务创新,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方式。
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技术手段,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市民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
浅谈图书馆服务地方旅游业——以桐城市图书馆为例

遇 ,充分利用 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优势,促进当
地 旅 游业及 相关 产业 的发 展 ,进 而推 动地方 经济 的持续 高效 增 长 。
2 图书馆 服务 地方旅 游 业的途 径 2 1 图书馆 为 当地旅 游 业提 供 文献信 息 支持 .
板鸭 、卅铺 珍珠米 、胡 埠香糕 、歧 岭粉 丝 等特 色
有螃蟹 、青 虾 、甲鱼 、淡水 白鲳 等 “ 子 湖”牌 嬉 淡水 鱼类 土 特 产 品 ;本 地 区还 盛 产 板 栗 、油 茶 、
性的藏书信息,为本地 区的各种风景名胜提供详
实 的考 察报告 、历史 资料等 ,以促 进 当地旅游业 的发展 。例 如 ,桐城市 图书馆将桐 城地 方文献 的
持续、投入少 、产 出高 的产业。据 相关资料显
示 :我 国旅游 业 的投入 产 出 比是 1 .6 :4 ,旅游
务现代化水平 ;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与传 承 ,为桐 城 的旅 游业 注入 新 的文化 内涵 ;还
可 以利 用地方 文献 的开发 ,开 辟 以历史 文化 为 主
收入 每 增 加 1 ,相关 产业 产值 相应 增 加 1 元 0至 2 0元 ;在 就业 上 ,旅 游 业 每 增 加 一 个 直 接从 业
蚕茧等 土特 产 ,有桔 梗 、枣皮 、银 杏 、贝母 、柴 胡等 名 贵 药 材 ,有 笋 干 、蕨 菜 、金 针 菜 、花 儿
旅游资料进行专题汇编,建立地方文献中心 ,利
4 2
菜 、马齿苋等 山野菜 ;2 0 年 当地还研制 了地 09
・
图 书馆 工作 ・
21 0 0年
第 3期
和 自然资 源 的持续 发 展和永 久 利用 ,不 以牺牲 环
分众化背景下的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以桐城派文献为例

其核心内容是为受众提供量身定制的信息 。 在图书 、 报刊 、 广播 、 电视等传统媒体流行时 代, “ 大众阅读 ” 成为主流 , 个性化需求 的选择余地 非常有限。当手机 、 网络等新媒体诞生 , 大众 阅读
逐渐地 走 向分众化 和专 向化 , 这就意味着人们有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3 — 1 2
着“ 门槛 ” 。客 观 上 , 原典文献少 , 造 成 原 数 据 不
( 一) 地 方特 色文献 资源建设现 状及 存在的 问题 目前 , 我 国各 级 各类 图 书馆 地 方 特 色 文 献 资 源 建设 的现状 是 : 文献 建 设 意识强 烈 、 文 献 收集 成 效显著 , 文献 馆藏 规模 初 具 , 数字 化 和共 享平 台建 设 进 展可 喜 , 文献 资 源服 务较 为 开放 。但 是 “ 资 源 建 设 和 利 用 与 社会 需 求 存 在 明显 差距 , 缺 乏 必 要 的规划 和指 导 。 ” [ 3 1 存 在 的问题具 体 表现 为 :
文献 资源建 设 中 的 问题 , 重新 定位 方 向和 目标 , 显 得尤 为 重要 。
本 上 采 取 两 种 路径 。一 是 有 限点 校 出版 古籍 , 二 是 对 文献 数 字化 处理 。前 者基 本 选用 的 是时 间较 近 的版 本 , 且 每年 计 划 只 限屈 指 可 数 的几 种 , “ 镇 馆 之宝 ” 均 束 之 高 阁 。后 者 也 主观 或 客 观 地设 置
二、 地方 特色 文 献资 源
( 一) 分众化
分众 化 ( C u s t o mi z a t i o n ) 是 顺 应 市场 分 流 、 以读
者信息需求差异为变量 , 对市场进行细分 的一种 营销手段 , 最先成为媒体成功的运作理念和方式 ,
分众化背景下的桐城派特色文献资源建设

想 、新格 局 。
一
人们有了更多选择 ; 而读者 自主性越强 、自由度 越高 , 阅读 效度 相应 提高 , 社 会效 益也 显 著提升 。
( 二 )桐 城派特 色文献 资 源
地 方 特 色 文献 是 以一个 地域 内 的 自然 社会 基 本情 况 为主要 内容 , 从不 同侧 面反 映本 地历 史 与 现实 ,并记 录地 域 内历史 沿革 、地理 风貌 、 经 济 发展 、民俗风 情等 文献 的统 称 。【 2 J 桐 城派 是 清代最 大 的散 文流 派 , 诞 生 了卷 帙 浩 繁 的文学 作 品 ;与其 共 生 的桐 城 学派 、 桐 城诗
第 3 6卷 第 4期 2 0 1 4年 7 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 教 育 科学 版)
、 , o 1 . 3 6 NO . 4
J OURNAL 0F NI NGBO UN1 VE RSI TY ( E DUCA TI ONA L S CI E NCE EDI TI ON )
同 ;读者难 以尽 用 ;开发进程缓慢 。结合分 众化 时代背景 下读 者的需 求,提 出建设统一管理体 制、形成 差异化馆藏特色、建立信 息 中心和共享机 制、进行 有效转化和适 度开发等策略 。 关键词 :地方特 色文献 ;资源建设 ;分众化 ;桐城派 中图分类号 :G 2 5 0 . 7 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 0 6 2 7( 2 0 1 4)0 4 — 0 0 5 2 — 0 5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2 — 1 0
桐城派特色文献资源最大的特点 是 “ 地方 性”, 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地域性。地方特色
《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刍议

东方阅读书院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年第4期㊃馆志馆史㊃‘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刍议程大立1㊀吴苏琴2(1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900;2安徽省桐城市图书馆,安徽安庆231400)[摘㊀要]㊀安徽省桐城市(县级市)图书馆是桐城派文献资源产生地㊁聚集地和保护地,对保护㊁传承㊁利用桐城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㊂县级图书馆志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记载,也是县域政治㊁经济㊁教育㊁科技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缩影,更是爱馆敬业㊁无私奉献图书馆精神的写照㊂‘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要以人民为中心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全面㊁真实㊁客观的基本原则,以县级图书馆职能㊁作用㊁贡献为主线,以重大和重要事件为中心,系统展示桐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进程,突出服务 三农 的县域特色㊁传承优秀文化的地方特色㊁开展技术创新的时代特色,为县级图书馆和文化事业发展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㊂[关键词]㊀图书馆志㊀编写㊀县级㊀桐城市[中图分类号]㊀G259.29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1㊀县级图书馆志编写现状地方志有地域志㊁专志两种类型,分别以地域㊁专项事物或人物为记述对象㊂图书馆志属专志,县级图书馆志即记述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历史的专志㊂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地方志编纂工作,1985年㊁1997年和2006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㊁国务院分别发布‘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和‘地方志工作条例“㊂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 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 ㊂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地方志编纂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㊂然而,作为文化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志编纂却是一个弱项㊂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中国图书馆史(志)的专门论著 处于空白状态 ㊂[1]改革开放后30年,除一些省级大型公共图书馆㊁极少数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市级图书馆外,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没有自己的馆志和馆史㊂尤其是县级图书馆史(志)的编纂和研究还相当薄弱㊂笔者在CNKI 中 期刊 论文中,以 图书馆志 为题名进行检索,获得论文29篇,其中以县级图书馆志为研究对象的仅4篇;而在 硕博 论文中,有关 图书馆志 研究论文为0㊂同样,笔者通过多种渠道搜索统计,自1982年至2018年37年间,全国共有18个县级图书馆编纂了馆志,大部分为非正式出版物;正式出版发行的仅1种,为2012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南省‘石屏县图书馆志“㊂由此可见,我国图书馆志编纂和学术研究还相当薄弱, 尤其是对区域性㊁高校类 图书馆史(志)的系统研究,更是 亟待深入展开㊂ [2]㊀㊀㊀㊀县级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中的基层图书馆,不仅承担着县域政治㊁经济㊁社会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文献资源保障职能,还承担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㊁中国革命红色文化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保护和传承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㊂安徽省桐城市(县级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 文都 美誉㊂成立于1935年(民国24年)的桐城市图书馆,是安徽省最早的县级公共图书馆之一㊁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更是清代散文流派 桐城派和明清以来鼎盛于全国的桐城文化的文献资源主要产生地㊁聚集地和保存地,对保护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正在并将继续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起到重要作用㊂桐城市图书馆发展历史和经验总结,仅见于1995年㊁2012年编纂出版的‘桐城县志“和‘桐城市志(1978 2000)“,该二志均未全面㊁深入㊁清晰地记录桐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㊂‘桐城县志“仅在‘第十八章文化“‘第五节图书馆档案“‘二图书馆县图书馆“简介了自1949年至1987年县图书㊃701㊃馆体制沿革㊁馆舍㊁人员㊁部门和馆藏情况㊁读者人数和日接待量,仅300余字㊂[3]‘桐城市志(1978-2000)“的‘第二十一章文化“‘第五节图书“‘二图书收藏与利用市图书馆“中,接续‘桐城县志“对1964年至2000年县图书馆进行了简介,增加介绍桐城文库㊁新馆建设㊁图书下乡服务以及古籍整理和编目等情况㊂除了县(市)志,桐城市图书馆网站上仅查到自2009年以来的 工作动态 ㊁2013年以来的工作计划㊁总结和大事记㊂这些资料只能片断地㊁不完整地反映桐城市图书馆自上世纪末以来的部分情况㊂因此,编纂‘桐城市图书馆志“非常必要㊂2㊀‘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意义地方志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资治㊁教育㊁存史三个方面,其意义为传承文明㊁史存资政㊂县级图书馆志既是县域文献发展史的真实记录,也是地域社会文化建设重要缩影,对于传播图书馆精神㊁激发县域人民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㊂编纂‘桐城市图书馆志“既是对流传古今㊁绵延千载的桐城文化资源脉络的全面梳理,也是对桐城文化传承历史和经验的系统总结, 贵在史实,重在致用㊂ [4]既可以 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 ,又可以 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㊂[5]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2.1㊀揭示规律,资政辅治桐城市图书馆起源于民国时期桐城县民众教育馆图书室,设立初衷是保存地方文献㊁服务民众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需求㊂新中国成立以后,桐城县图书馆前身 桐城县人民教育馆一度成为安徽省安庆地区中心文化图书馆,积极发挥着图书文献服务功能,在扫盲脱盲㊁文化教育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㊂1964年桐城县图书馆单独建制,成为名符其实的县级图书馆㊂1968年桐城县图书馆并入文化馆; 文化大革命 期间,古籍被焚毁近10万册㊂1978年,桐城县图书馆重新恢复建制,图书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逐步进入专业化阶段㊂1996年8月,桐城县撤县建市,桐城县图书馆改建制为桐城市图书馆㊂随着2007年新馆落成,桐城市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建设㊁古籍整理㊁自动化建设㊁读者服务等工作上迅速进展,发展成为安徽省规模最大㊁设备最先进的县级图书馆之一㊂ 十八大 以来,桐城市图书馆在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㊁信息自动化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㊁全民阅读活动开展㊁ 文都讲坛 开设㊁免费开放㊁评估定级㊁图书下乡与分馆建设㊁少儿与残疾读者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出色成绩㊂桐城市图书馆史是桐城市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缩影㊂新中国成立后㊁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 十八大 以来,桐城政治昌明㊁经济发达,则文化兴盛㊁图书馆兴旺;反之,战争时代㊁ 文革 时期,桐城社会动乱,经济萧条,则文化衰败,图书馆遭殃㊂优秀志书 不仅要求史料丰赡翔实,而且还应能够对其叙述对象的现实发展起到借鉴与教育等方面的推动作用㊂ [6]县级图书馆志,可以描绘县域图书馆事业发展进程和现状, 探求其历史轨迹,观察其发展脉络,揭示其运行规律㊂ [7]既能对图书馆资源开发利用㊁图书馆事业史研究具有理论和实用意义,也能让人们感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启示地方政府重视图书馆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提升文化水平与文明程度㊂2.2㊀凝炼精神,发展创新作为基层图书馆,县级图书馆发展条件受国家政策㊁地方经济和行政观念影响㊂尽管如此,县级图书馆仍有一支理想远大㊁志向坚定㊁甘于奉献㊁久久为功的馆员队伍,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图书馆和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贡献㊂桐城市图书馆走过的80年历史生涯中,有多位默默无闻的 守望人 ,无论是独立建制的桐城县图书馆,还是与文化㊁广播㊁影视㊁科技等部门合并后的图书室,他们一直坚守在本职岗位上,低廉的待遇㊁不被重视的地位和清贫的生活,从未让他们有过改弦易辙的想法㊂这些 老 馆员的坚守和努力,体现了图书馆人 爱馆敬业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团结协作的凝聚精神 ,这就是图书馆精神㊂[8]县级图书馆志的编写,就是要书写图书馆灵魂和精神㊁图书馆人初心和使命㊂这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新时代图书馆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㊂2.3㊀传承文化,增强自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资源高地,桐城市图书馆一直把传承优秀地域文化㊁弘扬当代先进文化作为使命㊂‘桐城市图书馆志“可以真实㊁全面㊁完整地记述80多年桐城文化典籍创造㊁收藏㊁保护的历史,记述桐城人对典籍的热爱㊁利用㊁创新的历史,记述文献资源对桐城经济社会㊁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贡献㊂ 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㊂ [9]启示当代桐城人,增强文化自信,接续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工作,为新时代桐城经济腾飞㊁文化㊃801㊃总第174期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年8月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努力㊂3㊀‘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思想与原则县级图书馆志编写要在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学术理论指导下,坚持志书编写的基本原则,体现地方性专志的特色㊂3.1㊀人民中心,时代主题县级图书馆志编写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㊂ [10]认真总结县域文化事业成就,积极宣传图书馆人奉献精神,大力弘扬科学思想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㊂3.2㊀尊重史实,全面客观以 史 为据㊁以 事 为实是地方志编写的基本原则㊂县级图书馆志记述县域图书馆发展史实时,既要 贯彻求真存实的方针 ,做到 思想性㊁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也要 强调全面客观 ㊂[11][12]作为桐城派文化古籍基地的桐城市图书馆,既有文化典籍汗牛充栋的骄傲,有成功申报国家级古籍珍藏名录的荣耀;也有 文革 时期古籍被焚毁㊁以废纸出售的屈辱历史,还有旧馆易主搬迁㊁新馆迟迟未成前古籍尘封的辛酸历史㊂因此,在涉及有可能影响图书馆声誉和形象的细节和重要事件时,也要据实直书,不能避讳粉饰,隐短显长㊂真实地记录图书馆荣辱,正是为了让后来人了解桐城市图书馆历史原貌,既为文化盛世庆幸,也要防止历史悲剧重演㊂3.3㊀述而不论,意蕴其中图书馆志的功能是通过记述历史和现状,为图书馆理论研究提供事实材料㊂因此,县级图书馆志 本身并不具备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功能 ,也就没有必要对所写事物进行评价㊁议论和阐释㊂[13]编写过程中不必对桐城市图书馆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文化功用和历史价值进行揭示,包括 文革 时期大量古籍被毁,也没有必要对其历史原因和社会影响进行剖析㊂图书馆志编者大多是图书馆员,对亲身经历的事有自己的看法,但作为资料性著述,编者仅仅是一个 局外人 ,不可以直白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只能将著述态度隐含在文字中,或体现在史料选择㊁剪裁之中,还要保证 这种态度和倾向性要源于事实㊁客观公正㊂ [14]2008年4月桐城市图书馆申报的三部古籍均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为全国县级图书馆所不多见,这不仅体现了图书馆员的慧眼识 珍珠 ,也是对桐城市图书馆文献水平和价值高度肯定㊂编写者只要写清楚这件事就可以了,贡献㊁价值和情感只能蕴藏于文字之中㊂4㊀‘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内容与方法县级图书馆志编写要以图书馆事业发展为主要内容,以‘公共图书馆法“对公共图书馆职能㊁运行㊁服务目标的界定为中心,以志书编写通例为规则,保障馆志内容的系统性㊁完整性,体例和方法的科学性㊁合理性㊂同时,根据县级图书馆工作重心和特色服务,县级图书馆志在内容写作上应该有个性化重点选择㊂4.1㊀体例安排,内容设计县级图书馆志编写既要遵循图书馆志编写通例,又要根据县级图书馆功用和特色有个性化的体例安排和框架设计㊂ 有义法,有条贯㊂ [15]分别从思想和内容两个方面对地方志写作提出要求㊂章节设置要 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 ,馆志体例包括述㊁记㊁志㊁传㊁图㊁表㊁录㊁照片等㊂ 要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即结合县域政治㊁经济尤其是文化特色来设置,以彰显县级图书馆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影响和作用㊂总的来说,要 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 ㊂[16]‘桐城市图书馆志“可以作如下设置:一㊁综述(介绍特征和成就)二㊁沿革(成立时间㊁隶属关系变化㊁馆名变更)三㊁机构㊁人员(机构设置及其变化㊁工作人员增减)四㊁经费㊁馆舍(历年拨款数㊁文献资源建设费用㊁馆舍地址变更㊁主要工作设备和设施)五㊁运行(1)规章制度(图书馆章程㊁管理制度㊁安全应急制度㊁重大改革措施㊁免费开放制度) (2)文献资源建设(图书文献资源采购㊁分类法使用㊁目录系统㊁藏书增量㊁古籍整理㊁桐城文库㊁桐城派研究资料中心㊁民国古籍图书目录电子化) (3)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建设(自动化系统㊁公共电子阅览室㊁共享工程设备㊁电子借阅系统)(4)总分馆建设(乡镇㊁社区分馆)(5)馆际交流与协作(安徽省图书馆联合编目㊁馆际互借,与安庆市及区(县)图书馆㊁桐城师专图书馆的资源共享)(6)图书馆评估(7)业务辅导与指导(对乡镇图书室㊁在城机关㊃901㊃程大立㊀吴苏琴:‘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刍议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和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六㊁服务(1)读者服务(办证人数㊁年入馆量㊁流通量㊁流通率㊁上机人数,读者联谊会)(2)文献资源借阅(通借通还,入馆量㊁借还量㊁借阅率,流动借阅网点,桐城派研究等古籍资料查阅量)(3)空间和数字网络服务(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㊁数字图书馆在线服务㊁图书馆网站建设㊁官方微信公众平台㊁移动图书馆AAP)(4)公益性讲座㊁培训㊁展览(文都讲坛,面向市民㊁农民和行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各类展览)(5)阅读推广活动(全民读书月㊁文化共享助春耕㊁绿书签行动㊁ 书香桐城 读书会㊁4㊃23经典诵读之夜)(6)儿童和残障人员的服务(少儿阅览室㊁残障人士阅览室)七㊁附录(1)大事记(2)历任馆长(3)古籍珍藏本名录(4) 文都讲坛 名录上述设置,紧密结合县域图书馆服务城镇社区㊁农业和农村的基本文化职能,突出了桐城市图书馆在古籍保护㊁整理和利用以及优秀地域文化传承和服务上的杰出贡献㊂4.2㊀事以类聚,横排竖写图书馆专志编写要根据图书馆职责㊁功能和作用,将图书馆工作特征进行分类归聚,确立 章 的名称(下称:章目)㊂章目采用横排原则,即章目名称之间是并列关系㊂每章之中应包含若干个独立的事物,还可以进行二㊁三级分解,形成 节 ㊂最后一个层次的 节 便是竖写单元, 要抓住事物的发端,纵叙事物发展变化过程㊂ [17]县级图书馆志编写,既要遵循图书馆发展规律,又要结合办馆特色有所侧重㊂横排章目不必过细,除常规的综述㊁沿革㊁机构㊁人员㊁馆舍㊁经费外,可以用借用‘公共图书馆法“ 运行 和 服务 等章目,将图书馆基本职能和服务囊括其中㊂横排门类,纵写史实㊂县级图书馆志竖写 节 的内容也可以有侧重和个性化㊂桐城市图书馆则可以将评估定级㊁古籍整理与服务㊁公益性讲座等最能体现特色和成就的内容列入竖写重点㊂4.3㊀隐时显事,详今略古图书馆史的写作强调有明晰的时间起讫,图书馆志则不同,除了综述部分以时间为标志概述图书馆发展脉络,各 章 下面竖写 节 的内容则是以写事为主㊂桐城市图书馆在1998年㊁2009年㊁2013年㊁2018年全国市㊁县公共图书馆评估中先后被评为 三级图书馆 一级图书馆 一级图书馆 一级图书馆 ㊂ 评估定级 一节重点是记述桐城市图书馆由三级馆蜕变升级为一级馆的积极举措和努力工作,重点描述一级图书馆在基础设施㊁先进设备㊁文献资源和特色服务上的亮点和成就㊂没有必要以时间为节点,逐一记述四次评估过程和结果㊂这就是志书 隐时显事 的编写原则㊂隔代修史,当代修志㊂ 编纂志书强调厚今薄古,就是要掌握详今略古㊁古为今用的原则㊂ [18]其目的通过对历史线索的梳理,突出当下事业进展和贡献,以利于后续发展㊂桐城市图书馆有80多年的发展史,应重点写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 十八大 以来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新时代在 以人民为中心 思想指导下,在经济发展㊁文化繁荣㊁公民素质提升的社会背景下,桐城市图书馆飞速发展并取得三次蝉联 国家县(市)级图书馆一级馆 的突出成就㊂4.4㊀广集材料,精心剪裁县级图书馆志编写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㊂要依据篇目范围着手搜集资料,要求做到 全㊁实细 ㊂[19]材料来源有三类:一㊁出版物:包括著述㊁新闻报道㊁回忆录㊁县志等㊂二㊁官方或私人档案:文件㊁会议文集㊁原始账单㊁年鉴㊁图表㊁日记㊁信函㊂三㊁调查材料:口碑资料㊁访谈记录等㊂要特别关注口述历史和图片资料㊂口述历史(简称:口述史)就是储存在当事人㊁知情人记忆之中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和事,通过访谈整理记录的㊂口述史 可以成为正史资料的重要裨补,通常被称为 活的历史 ,因此有着独特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㊂ [20]桐城市图书馆有多位健在退休老馆员,还有不少新中国成立以来㊁不同时期的热心读者,他们的口述史,是经过时间沉淀能的非常重要和珍贵历史资料,不仅能还原当时的真实原貌,还能通过多份口述材料的互补,完善重大事件发展进程和细节,体现事件的性质㊁价值和意义,是官方资料难以表现的㊂图片也是历史证据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最直观的历史记录㊂[21]来自官方媒体㊁档案多从正面记录,来自个人收藏更能体现事物的侧面,两者互证能增强馆志的 真实性㊁地域性㊁时代性㊁可读性 ㊂[22]桐城市图书馆历届馆员中的摄影爱好者,在每一个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中都曾用相机记录;还有报社记者,他们记录一些大㊃011㊃总第174期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年8月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场面图片已公开发表,保留的都是细节和幕后图片,征集过来,是非常有价值的㊂丰富的材料是基础,编写的 功夫 却在于是材料选择和组织㊂ 如把征集资料比作 增肥 的话,整理资料便是 减肥 了㊂ [23]减去与编写思想㊁原则不相关的材料,减去与重大事件㊁重要特色不相关的细枝末节㊂‘桐城市图书馆志“要抓住各 节 之事,有效选择和组织材料,比如阅读推广活动,重要写好改革开放㊁尤其是免费开放以来倾力打造的全民读书月㊁文化共享助春耕㊁绿书签行动㊁ 书香桐城 读书会㊁ 4㊃23 经典诵读之夜等活动,写出活动的组织策划㊁读者的热心参与以及活动产生的阅读效应㊁社会反响等㊂4.5㊀重点展示,特色彰显4.5.1㊀县域特色:服务 三农 文化建设县级图书馆是离农村和农民距离最近的图书馆,其主要使命是服务 三农 ㊂县级图书馆志应重点介绍以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为立足点开展文献资源建设,深入农村零距离服务农民阅读文化需求,重点介绍乡村振兴事业中县级图书馆发挥的文献支持和文化服务功能㊂桐城市图书馆1996年在8个乡镇建立图书借阅点,是较早尝试建立乡镇分馆的县级图书馆㊂2008至2012年相继开展 全民读书月 向乡镇图书馆捐赠图书㊁ 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 中心机房和电子阅览室村级基层点全覆盖㊁村级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基层服务点共建㊁ 文化共享助春耕 送科技文化光盘到村庄㊁农家书屋图书联采㊁图书流动和管理联动等服务 三农 品牌活动和突出成效,‘桐城市图书馆志“要通过重点工作㊁中心事件和翔实数据来介绍县域图书馆特色㊂4.5.2㊀地方特色:传承优秀地域文化优秀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县级图书馆有责任㊁有义务通过保护㊁整理㊁利用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优秀地域文化㊂桐城市图书馆藏有古籍1万余种,是安徽省古籍藏量最多的县级公共图书馆㊁全国桐城派研究资料中心㊂2008年申报的三部古籍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同年参加全国‘中华古籍总目㊃安徽卷“编纂工作,整理古籍经部300余部;2014年朱红副馆长等主编‘桐城古代散文选“,对桐城古籍进行现代性阐释;2015年民国古籍图书目录电子化,4部古籍文献入选‘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㊂2018年分别参与中央电视台‘中国地方影像志桐城篇“㊁安徽省图书馆‘中国茶文化资料集成-安徽卷“拍摄和编纂工作㊂在古籍整理和保护的同时,加大桐城派及桐城文化资源建设和社会服务工作㊂1994年建立 安徽桐城文库 ,2010年建立 桐城籍名人长廊 ,2011年开设 文都讲坛 ,2019年编排选送男声独唱‘六尺巷“参加省级表演等㊂基于上述工作,‘桐城市图书馆志“要以古籍保护和利用为线索,写出县级图书馆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的地方特色㊂4.5.3㊀时代特色:积极开展技术革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县级图书馆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保证㊂自本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数字化发展促进县级图书馆自动化建设㊁电子文献资源建设和共享服务, 极大地改变了现代图书馆的运行方式与整体面貌 ㊂[24]桐城市图书馆也不例外,2007年完成馆内局域网构建,采用IL-AS管理软件实现了图书馆业务工作自动化管理; 2008年重要部室安装视频监控㊁设置烟感探测器和红外线报警器㊂2009年门户网站正式运行服务; 2010年完善报刊书目数据库的构建,实现图书㊁期刊一卡通借阅;2012年完成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任务,更新 力博图书管理 系统,实现电子文献检索㊁视听服务㊁网上自助查询等便捷服务;2015年新置歌德电子书借阅机,手机扫一扫,电子书带回家; 2017年启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和 移动图书馆AAP ,实现图书馆网络服务到移动终端服务的无缝对接㊂‘桐城市图书馆志“要精准记录每一个有质的飞跃的新技术㊁新设备应用历史,让人们看到一个县级图书馆从 人工 自动 到 智能 服务的美丽蜕变过程㊂县级图书馆及其分馆是党的富民政策㊁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在新农村的加油站,是服务当代新型农民学知识㊁学文化的 最后一公里 ,必将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大业中起到文献支持和知识服务作用㊂‘桐城市图书馆志“要以 自觉的专业精神㊁责任意识,严谨的治史态度㊁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25]为县级图书馆志的编写提供成功范例;也要通过对桐城市图书馆历史记述和发展规律揭示,为当代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提供借鉴和参考㊂参考文献1 ㊀谢灼华.评建国以来中国图书馆史研究[J].图书与情报,1989(3):5-142 6 12 14 22 24 ㊀原小平.区域图书馆史研究的新开拓 评‘河南省师范院校图书馆志略“[J].图书情报研究, 2012(2):58-62㊃111㊃程大立㊀吴苏琴:‘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刍议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
关于图书馆服务地方旅游业途径的思考——以桐城市图书馆为例

关于图书馆服务地方旅游业途径的思考——以桐城市图书馆为例吴昌合;章翰;范祥中【摘要】文章从提供信息支持、开发土特产品、发展生态旅游、开展环保宣传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服务地方旅游业的途径及服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期刊名称】《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年(卷),期】2010(028)004【总页数】3页(P21-22,44)【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服务;旅游业【作者】吴昌合;章翰;范祥中【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合肥,230039;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合肥,230039;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合肥,2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2.621 引言旅游业是一种低消耗、低污染、多关联、可持续、投入少、产出高的产业。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旅游业的投入产出比是1:4.6,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相关产业产值相应增加10至20元,在就业上,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从业人员,可间接增加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5个以上。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客源输出国。
据国内专家估计,到2020年,我国国际旅游创汇有望达到600亿美元左右,国内旅游收入高达2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产值可望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
因此,地方图书馆面临如此良好的形势,应紧抓机遇,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优势,促进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高效增长。
2 图书馆服务地方旅游业的途径2.1 图书馆为当地旅游业提供文献信息支持图书馆可以配合当地旅游局,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设立各种相对专业的情报资料中心,根据服务对象和研究角度,搜集具有针对性和专指性的藏书信息,为本地区的各种风景名胜提供详实的考察报告、历史资料等,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例如,桐城市图书馆将桐城地方文献的旅游资料进行专题汇编,建立地方文献中心,利用地方文献挖掘桐城地方文化;加强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以提高旅游服务现代化水平;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为桐城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利用地方文献的开发,开辟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专线;利用地方文献的开发,协助地方土特产品的开发,促进地方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以自然风光为龙头,发掘地方文献中的民俗风情史料,开辟以民俗风情为主的旅游专线[2]。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桐城模式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桐城模式
陶善才
【期刊名称】《决策》
【年(卷),期】2022()4
【摘要】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根脉。
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一些地方却成了“包袱”,常常慨叹“有说头、没看头!”如何打破这样的“资源困局”?近年来,
安徽桐城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和“文物保护全民参与、保护成
果全民共享”的理念,统筹推进全市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工作,建立全社会参与文物保
护利用的新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
探索出一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桐城模式”。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陶善才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
2.景观资源在保护规划中的保护和利用--以浙江南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为例
3.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魅力无锡建设——兼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绍兴模式”的启示
4.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以北京南新仓历史文化街区
为例5.加快模式创新促进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桐城文化的书

桐城文化的书一、引言桐城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桐城文化的书是指与桐城相关的图书、文献和出版物,记录了桐城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本文将介绍桐城文化的书籍特点、出版发展以及对于保护和传承桐城文化的重要意义。
二、桐城文化的书籍特点1.多元而丰富:桐城作为一个历史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相关书籍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历史、艺术、建筑、风俗民情等。
2.珍贵而稀缺:由于桐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性,相关书籍往往具有珍贵性和稀缺性。
一些早期出版物甚至成为了收藏家们争相追捧的宝贝。
3.系统而全面:桐城文化的书籍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历史事件和事实,更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
这些书籍往往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桐城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背景,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三、桐城文化书籍的出版发展1.早期阶段:早在明代,桐城就有了一些与该地区相关的书籍出版。
这些书籍主要记录了当地的历史事件和名人事迹。
2.清代兴盛:清代是桐城文化书籍出版发展的黄金时期。
当时许多学者和文人纷纷著述,涉及范围包括历史、诗词、戏曲等。
例如《桐城志》是当时最著名的一部桐城地方志书,详细记录了桐城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
3.近现代: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桐城文化书籍的出版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不仅有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还有电子图书、网络平台等新形式的推广。
四、保护与传承桐城文化的重要意义1.文化遗产保护:桐城文化的书籍是对桐城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记录和保护。
通过这些书籍,人们可以了解到桐城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2.文化自信建设:桐城文化的书籍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力。
通过出版和传播这些书籍,可以增强人们对于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旅游推广:桐城作为一个历史名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相关书籍的出版可以提供游客更多关于桐城历史和文化的信息,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背景下桐城市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近年来,各地区都在着眼于建设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
具体在涉及到全面构建公共图书馆的有关举措中,应适当融入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
渗透传统文化底蕴以及文化内涵,有利于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因此,在创建公共图书馆的实践中有必要融入传统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建设多种多样的文献资源。
标签:传统文化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在现阶段的图书馆建设有关实践中,桐城市图书馆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是首批“安徽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也是全国桐城派研究资料中心,一直以来着眼于逐步构建自身特有的文献资源模式,而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源建设举措也实现了全方位的优化。
从根本上来讲,文献资源建设应当被涵盖在公共图书馆现有的体系架构内,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来健全现有的经费投入模式与其他馆藏机制。
目前桐城市针对现有的文献资源建设已经构成了多层次的文献流通体系,上述的文献流通模式分别建立于区域服务网络、总分馆以及基层图书服务的前提下。
由此可见,不同种类的文献资源馆藏模式的公共服务体系也呈现突显的差异性。
因此在现阶段中,图书馆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来健全现有的特色文献资源体系,从而将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融入现有的图书服务中。
一、在建设图书馆文献资源中全面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桐城市本身拥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近些年来在致力于建设与开发的同时,忽视了某些珍稀文化的保护。
虽然很多部分珍贵的传统文化已经被纳入了保护体系中,但政府及有关部门也不应忽视传统文化,反之针对当地传统文化应给予更多积极重视。
此外,当地民众也很难真正意识到保护传统文明对于推动该区域全面进步以及综合发展的必要性。
由此可见,当前阶段亟待关注传统文化的全方位普及,其核心举措就是要全面建设当地特色的公共图书馆,呼吁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相比于其他种类的图书馆而言,特色公共图书馆并非侧重于获取利润,建设此类图书馆的根本目标应当落实于公益性。
在此前提下,当地民众就会倾向于来到图书馆获取自身必需的文化滋养。
因此可以得知,当地针对公共性以及公益性的图书馆有必要为其配备各项必需的文化设施,同时也要在现存的文献资源中融入更多的特色传统文化要素。
在紧密结合文献资源建设以及传统桐城文化融入的前提下,建设自身优质的服务体系实效性。
二、公共图书馆建设文献资源涉及到的具体模式公共图书馆应当紧密结合自身在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真实状况,从而选择适用于当前文献资源建设的可行举措。
依照文献资源建设的不同分类来看,针对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将其分成如下的文献资源建设具体模式:1.区域网络的文献服务模式建立于区域网络前提下的新型文献服务模式,是指凭借区域网络来紧密衔接各地现有的文献资源以及图书资源。
在此基础上,图书馆本身就可以拥有更高水准的图书服务实效性。
近年来,信息化手段正在全面渗透于现阶段的馆藏建设中。
因此对于具备公益属性的公共图书馆来讲,要更多关注于建成综合性的区域网络。
由文化委主办,图书馆承办的“文都讲坛”是展现文都桐城的一张名片,成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项目。
也是图书馆一项重要业务拓展工作,据此就可以实现综合性的优质文献资源分享。
[1]與此同时,受众也能够凭借区域网络的途径与方式来查找自身所需的文献资源,以此来显著提升自身在现阶段能够达到的传统文化境界,并且逐步培育优良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局域网络的辅助与配合下,读者就可以随时联系图书馆员,对于实时性的文献资源动态予以全方位的关注。
由此可见,网络化措施在根本上增添了图书服务能够达到的便捷性以及实效性特征。
2.桐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模式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阅读需求,根据《安徽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市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通知》精神,桐城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总分馆建设方案并顺利实施,以市图书馆为总馆、15个乡镇(街道)文广站为分馆,集中市图书馆、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图书采购计划和资金,由总馆实施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流转;建立相对完善的总分馆图书配送体系技术平台,统一技术规范,开通各分馆用户端,共同形成一个图书流通借阅网络,在全市范围内实现通借通还,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通过总分馆的建设,有效解决城乡居民特别是偏远地区民众看书难、种类少等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此外,馆里还为当地读者办理总分馆通用性的借书证,方便读者实现便捷的书籍借阅。
总分馆模式是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促进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公共图书馆事业。
使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3.县域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模式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建立基层导向的文献建设模式,秉持就近服务读者原则,实现图书馆网络服务到移动终端服务的无缝对接。
桐城市开展县域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将县、乡图书总分馆建设延伸到村,建立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农家书屋为服务点的县域图书资源建设、流通、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并可流转、可监测,提升建管用水平,满足农民群众阅读需求。
该市2016年底将全市19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所需图书管理软件安装到位,并依托实地农家书屋基点,在近三年内完成198个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有效结合,充实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也为基层文化事业增添一份助力。
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文化惠民工程。
桐城市总馆近年来在乡镇分馆、村级图书服务点及馆外图书流通服务点的运行维护、图书增量购置配送、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证服务一体化工作的顺利运行。
因此,就近服务优势的基层图书馆建设模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应予以相应的推广。
[2]三、桐城市公共图书馆特色化建设对策建议目前全面创建多层次的图书馆服务机制,其关键性与核心性的举措就在于全面建成馆藏特色文献资源。
从根本上来讲,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源能够决定现阶段的图书服务实效性。
公共图书馆已经拥有了完整度更高的文献资源体系,而与之有关的服务体系也在逐步达到优化与完善。
因此还需在文献资源建设上渗透桐城传统文化,其中包含如下的建设举措:1.健全现有的文献资源服务机制在文獻资源建设相关举措中,公共图书馆要着眼于健全当前的馆藏模式,落实馆内文献资源的优化与完善,将中心馆作为必要的支撑,从而致力于共享馆内现有的各类信息文献资源。
同时也要将自身的关注点全面转向集中编目、统一图书采购、整合数字资源以及妥善配送各类文献资源。
这是由于公共图书馆在客观上必须依赖于总馆,而总馆在整个图书服务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多年来我馆坚持节假日对外开放,增加开放时间,在“安徽省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联盟”的指导下做好本馆各项工作,图书馆采编部认真做好图书、资料的分类编目,外借处认真做好图书借阅、整理、修补、上架工作,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认真做好报刊登记、编目上架、装订成册以便读者借阅。
公共图书馆在拥有优质文献资源的同时,才能全面提升自身能够达到的公共服务综合水平。
图书馆应当紧密结合桐城当地特有的传统文明,将更多文化要素渗透于馆藏建设中,从而增强桐城市图书馆的特色。
2.全面明晰责任主体目前,当地有关部门未能全面明晰建设文献资源的各方职责。
由此可见,作为现阶段的公共图书馆来讲,其有必要构建覆盖范围更广的全新服务体系,针对其中多层次的责任主体都应当予以明确,从而优化当前现有的资源建设布局,针对各类特色文献资源着眼于进行统筹规划。
例如,桐城市在尝试探索适用于自身的责任建设模式,对于乡镇以及街道层次的文献资源建设职责予以适当的转移处理。
每年五月的最后一周是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今年我市图书馆将活动送到老年大学,举办了一场“六世书香百年家风——安徽东至周氏家风文化”图片展,图片展在老年大学展出结束后在市图书馆大厅布展,展期两个月;并为老年大学图书流通服务点增加图书300册。
3.投入更高比例的资金与资源近年来,桐城市公共图书馆已全面转向了特色文化图书馆建设的重点构建。
继续发扬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申请上级各部门必需为建设提供资金扶持与支撑,针对当前的文献资源建设给予全方位的关注。
实质上,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因此还需各部门投入更多资金和资力,来全面扶持建设全方位的文献资源体系,确保将独特的特色文献资源全面纳入现有的服务体系中。
在建设文化资源的实践中,针对专项性的建设经费应当尽早设立,通过设置专项资金的途径与措施来建成共享数据库,并且开发网络设备与其他类型文献资源。
在各时间段内,图书馆都能够获取有关部门提供的各类专项经费,在此前提下建成专门性的数据库。
运用调拨专项资金的方式在源头上化解现阶段的资金短缺弊病,从而保障了当地图书馆始终可以拥有综合水准更高的图书服务体系。
结语对于现阶段的整个文化体系来讲,公共图书馆构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性要素。
桐城市拥有悠久的传统文明,近些年来在全面施行特色馆藏建设的各项举措中,应当将关键点全面转向于建设特色文献资源,并致力于全方位的延续与传承来突显更多的文化要素。
针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已经给出了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尤其需要侧重于建设多种多样的特色文献资源。
在相关领域实践中,还需有关部门紧密结合当地现有的真实状况,全馆上下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通过运用全方位的举措来提升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整体达到理想状态。
[3]参考文献[1]王宁.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与资源建设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5,37(10):9-11.[2]肖希明,张新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06):4-10.[3]全勤,张天颖.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图书馆,2014(0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