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

1978年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 名义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吹响了解放思想的第一声号角,为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作出思想准备。检验真理的标准 只能是实践,这是因为( ) A 实践是群众性的活动,群众拥护的就是真 理 B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 实践具有将一种认识与另一种认识联系起 来加以对照的特点 D 认识只能从实践中产生,知识只能从实践 中来
(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认识指导实践)
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不同 1、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突 出表现: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
补充:科学理论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能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 方案
2、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 坚持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09广东文基)“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 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 癖。”这表明( ) A. 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2、认识具有无限性 第一,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 变化的 第二,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第三,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结论: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上升性 (认识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的上升)
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的过程。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
① 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②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 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④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人类的对火星的探索早 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 了。1965年美国的宇宙 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 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 荒地。1969年美国同时 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 拍下了100多张照片,并 对火星上的大气及其表面 进行了分析。
1976年发射的宇 宙飞船在火星表面 着陆,在火星土壤 中发现了奇特的化 学元素,1996年美 国宇航局的“火星 全球调查者号” 发射,并让科学家 们意识到火星表面 下可能有水。
探究一:你认为哪些认识是正确的?为什么?
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真理
谬误
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认识.
真理: 观点二: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观点三:月球是一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 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 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相比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所携带的CCD 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更高, 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将对月球着陆区和 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
中国人将不断克服困难,进行探月技术创新,不断揭开 月球的神秘面纱……
探究四:这些失败的的探月、航天实践有何意义?
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 事物完成。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 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 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ppt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ppt

【重点突破】 1.理解实践含义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2)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 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2.理解两个“不等于” (1)人的活动≠实践活动。 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 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对主观世界 的改造不是实践。 (2)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人们获得认 识的途径有两条,即直接经验(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和间 接经验(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
2.实践决定认识
表现
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 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 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和归宿
理解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 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中才能实现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 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 了人的认识能力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 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 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 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 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 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错误认识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
【解析】选D。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 题目问的是“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的原 因,即人类追求真理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多次反复 才能完成,既有认识主体方面的原因,也有认识客体方面的原因, ①③正确解释了原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当选。②④表明的是实践推动认识的产 生和发展,与题干设问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应排除。

求索真理的历程优秀课件

求索真理的历程优秀课件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凡是实践,都是 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 性活动;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 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客观物质性
实践构成要素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 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特点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答案: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 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 真理的标准。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 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 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 误。
4.(2008四川延考卷39)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是 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然而,1972年后的26年间 黄河有21年出现过断流现象。断流严重影响了黄河两岸的生态系 统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据有关方面研究,黄河断流与人口增加、 经济发展、气候趋于干旱、中上游过度用水、管理不善等因素有 关。长期以来,黄河管理以防洪治理为主,水资源“自由取用”, 优先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而忽视生态系统的需要。随着“生 态水”理念的提出,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以生产、生活、 生态“三生共赢”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原国家计委、水利部 联合颁布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 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 行统一调度。199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 管理和调度,变以往的“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根据水资 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水资源。2000年以来,在气候 条件大体不变的情况下,黄河已经连续8年未断流。黄河已逐步 重现往日奔腾不息的风采。 (7)结合材料,分析黄河水资源利用的实践与观念创新的辩证 关系。(8分)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 (共28张PPT)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 (共28张PPT)

A
小试身手
•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 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 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 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 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 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 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 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 输血的大门。 •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 道理的?(12分)
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 的发展。
牛刀小试
•WiFi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辐射强、效率不高,且 存在安全隐患,科学界一直在研究这一问题。德国物理 学家哈拉尔德· 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 输方式,利用光线实现数字信息无线传输,获得了更快 更安全的传输效果。这表明 ①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 ②观念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存在 ③实践活动具有极强的社会性 ④人的实践活动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主体 客体/对象 直接现实性 ≠世界 ≠自然界
(2)基本分类: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思考
有人说,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 (3)基本特征 ①客观物质性
A.实践三要素(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 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因为:认识具有 (1)反复性 ——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教学课件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教学课件

5、“争论克隆人”
6、克隆羊“多利”问 世。
2、特点: (1) 客观物质性: 构成要素----、----、----
过程及其结果-----?
(2) 主观能动性: 有目的,有意识能动性的活动——?
(3) 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历史性——?
辨析: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因而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解析:(1)实践的含义,特点一。 (2)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
(2)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 指导作用。每一时期的方针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 重要作用。
§1.4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 识 精 要 高效梳理·知识备考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标准
毛泽东: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目的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方法论:实践第一,重视理论
探究三: 党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方针是正确的吗?能互换
吗?
含义
真理:
客观性
具体性,条件性
小结: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界限;真理与谬误仅一步之遥
探究四: 党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方针的变化体现了认识
5.一般要测出六段位移x1、x2、x3、x4、x5、x6. 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
a1、a2、a3的值,(注意T=0.1 s)求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小 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双 基 精 练 自主探究·基础备考
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 列关于纸带上点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PPT教学课件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PPT教学课件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 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 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2/6
15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等知识点,
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①错在“直接动力”上,
舍去;④错在“确保”上,舍去;在最新
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
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
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
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
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
2020/12/6
12
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 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 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 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2020/12/6
5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 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 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 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 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020/12/6
6
明考向
1.本课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所占比例 较大。实践的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 系;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 性和无限性等都是考查的重点。
2020/12/6
10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 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 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 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正式版

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正式版

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①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是处在一
社会 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
历史 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
性 的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

(2009年海南卷)“地球 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 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 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 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 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自我校对】 ①客观世界 ②客观事物 ③直接现实性④客观物质 ⑤主观能动 ⑥社会历史 ⑦改造自然的实践⑧变革社 会的实践 ⑨科学实验活动 ⑩来源 ⑪ 动力⑫认识真理性 ⑬主观同客观 ⑭客 观性 ⑮主观与客观 ⑯理论与实践 ⑰ 条件和范围 ⑱对象 ⑲主体 ⑳基础 (21)波浪式(22)螺旋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1)含义:标志⑬______相符合的哲学 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⑭______。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是⑮ ______、⑯_____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尝试解答】 选________(独立完成, 不要偷看哦!)
【思路点拨】 该博士把自己学到的养 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实 现共同富裕的事例表明,认识本身不是 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 C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
性理解 原因
误区
结论
人们对 从认识的主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人们改造①______的物质性 活动。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
②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 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
物。
提示: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
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从实践获得。间接经验从书本、 学习中获得。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 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
整 合
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
提 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

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
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 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高考点拨 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 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 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 考点二 真理与认识过程 1.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①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
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
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特别提示 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 展上看,认识是无限的。但从每一具体认识、 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 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认识是有限性和无 限性的统一。

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精选教学PPT课件

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精选教学PPT课件
【答案】 D
(2)真理的条件性,是说真理都有自己适 用的⑰______。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⑱______: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 世界。
认识的⑲______: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认识的⑳______: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 的。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 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不是圆圈式的 循环运动,而是(21)______的前进或 (22)______的上升。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⑩______。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⑪______。 (3)实践是检验⑫______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获得认识的 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方面。坚 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坚持了 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1)含义:标志⑬______相符合的哲学范 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⑭______。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是⑮______、 ⑯_____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特.点实践原的因特或点表现
①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
客观 物质 性
的三个基本要素(主体、手段和 对象)都是客观的。②从制约实 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 和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
规律制约的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
主观 能动 性
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 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 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 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对新高考方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结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 识,但其体中现只主有体一差种异正性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真 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启示
(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观思点四考:月球原本是地球的一部分,由于地球运动和受外星体
撞击,地球飞出去一大块物质,形成现在的月球……
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在人们对事物的认 识中,什么样的结论才. 能被称为真理呢?
一、认识真理
(一)什么是真理
认识:是人(主体)对客观事物(客体)的能动反映, 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相符合
真理
认识
客观对象
.
真理是因为“有用”才“真”,
还是因为“真”才“有用”?
注意:
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 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 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
(二)真理的特征(属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为 什 么 ?
82、01实4年施启时动间职业技能考试,2015年10月开始实施. 选考科目多次考试,2016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 ,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考生说:新高考方案增加了选择性,显得更公平。 家长说:方案变化挺大的,一时搞不懂、摸不透。 中学校长:实行走班选课教学,开考次数增加,管理和组考难度加大。 中学老师;7选3,没人或很少人选我的课咋办?生存危机! 大学教授:按专业选课,倒逼高中生早点规划人生,也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 教育专家:高考改革是大势所趋,有收获,也将伴有阵痛,总体利大于弊。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知识回顾: 人
含义

来源
特点

实践及 其特点
识 从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动力
检验 标准
基本形式
何 目的、归宿 而
来.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课时)
学习内容:
什么是真理
真理的特征 追求真理的过程
.
观点一:月亮是相当久远以前的史前人类造出来的 观点二: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观点三:月球是一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 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
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超出一点范围, 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因为真理 是有条件的,
.
思考: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古时候,有个老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庙跟前哭泣,睛天哭,雨 天也哭。人们都叫她哭婆。
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她:“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 心?”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布鞋。 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天的时候,又没有人去 买小女儿的布鞋。她们挣不到钱,可怎么生活呀!一想到这些我就 难过。人呀,怎么这么难?”说完,又悲悲怯怯地哭了起来。
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 )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 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思考: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 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
.
(二) 真理的特征
2 . 真理是有条件的 P47第二段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 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 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老婆婆,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晴天,你小女儿的鞋店 前门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儿的伞铺里跑。这样不 是就不苦了吗?”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他的劝告。从 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泣婆变成了笑婆。
•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1)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 不依赖于人和人的主观意识;
(2)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
浙江省9月19日发布了“新高考方案”。方案将从2014年秋季新
不符合
谬误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概念辨析:
意识、认识、真理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 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联系:
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
探究一 三角形的内角和任何情况 下都等于180度吗?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这是几何之父——古希 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 元前330-275年)提出的定 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 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 何条件下都适用真理。
.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 夫斯基(1792——1856)提出 ,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 和小于180度。
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
– 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 3、成绩有效期限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4、考试时间 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进行。 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 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 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 5、考试次数 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 6、录取 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但至多不超过3门,并在 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选考科目只需1门在高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能报考该专业(类)。高校没有 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高校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 7、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 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
1、科目
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 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2、分值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