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讲义 第五讲
56_人口社会学教学课件-第二章 人口社会学思想史
人口质量思想
√ 提倡将最优秀的女子配给最优秀的男子以保证后代 的良好素质
√ 女子的结婚生育年龄应为20-40岁,男子应为2555岁
√ 通过法规限制养育残疾或畸形儿 (亚里士多德)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一)古希腊时期的人口社会思想
2.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危机”。
“人口爆炸理论”、“增长的极限”、“人口零增长”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二、马尔萨斯与新马尔萨斯人口社会学理论
适度人口理论:探讨一个国家在现有资源及科学技术水平 下最适宜的人口规模
■ 现代适度人口理论代表人物法国人口学家:索维(Alfred Sauvy) √ 适度人口:指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 √ 这一新定义包含了两个关键词:一是目标,二是手段 √ 扩展了适度人口的内涵:适度人口规模→适度人口增长率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David Ricardo)
√ 人口过剩永远不会到来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二、马尔萨斯与新马尔萨斯人口社会学理论
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繁 荣和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英国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19世纪以来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三大主题:
√ 第一,人口的快速增长与食物供给的关系 √ 第二,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三,人口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3. 资本主义制度是“相对过剩人口”的根源
√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创造了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 故资本主义制度是“相对过剩人口”的根源
√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经济与人口不相适应,充足的劳动力 不能与物质资料生产条件相结合,故人口相对于社会所能提 供的生产资料的不足而出现的过剩
人口社会学复习重点
《人口社会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人口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点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今世界人口的基本形态。
人口过程受到人口结构、经济、文化和政治变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口结构和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迁。
粗出生率:又称一般出生率,是最基本的出生指标,表示某地某年平均每1000人中出生(活产)人数。
粗死亡率:也叫总死亡率,简称死亡率,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
生育意愿:生育意愿是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
它包括三个方面:①人们的生育目的.即为什么要生育子女;②对生育数量的看法,即生育几个子女理想子女数;③对子女性别的看法,即希望生育什么性别的子女。
人口迁移: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出生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内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出生男婴数。
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人口年龄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的创造。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婚姻制度:社会规定的有关夫妇关系建立的一整套社会规范,任何社会都有特定的婚姻制度。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结构。
人口分布主要关注两点:一是空间位置:所在地点的地理特征、行政区划、社会特征。
人口社会学第2版PPT第二章
新马尔萨斯主义者不赞成马尔萨斯禁欲主义的道德抑制,忽视了社会生产方式对 人口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影响。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 潮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 潮
• 主要思想主张 √ 早 期 基 督 教 人 口 思 想 的 代 表 人 物 奥古斯丁认为,全世界人口及一切世
间事物的支配权归属上帝,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是否不断增长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已婚人口不能人为避孕、任意中止妊娠或离婚,因为这些做法违背了上帝的意愿。 √ 宗 教 人 口 思 想 繁 荣 发 展 时 期 的 代 表 人 物 阿奎那和路德均阐述过将基 督教教义与增加人口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的思想。阿奎那一方面维护宗教的禁欲和独身 主义,另一方面又肯定世俗婚姻和生育行为。路德则认为天主教宣传的独身主义违背了 两性结合、生儿育女的人性需求,会引发罪恶。
• 5.一个规律
• 当人口增长到接近食物供给的限度时,所有的积极性和预防性抑制自然就会以更大的力 量发挥作用,直到人口降到食物所能维持的水平以下;然后,食物再度丰富起来,于是 又产生了更多的人口;经过一定时期,更多的人口又会因同样的原因受到抑制。这种循 环往复的人口发展被称作 “人口波动规律理论”,这是 《人口原理》的核心。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 潮
其二,人口质量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高度重视人口素质。如亚里士多德提倡 将最优秀的女子配给最优秀的男子以保证后代的良好素质。他还认为,女子的结婚生育年 龄应为20~40岁,男子应为25~55岁。
其三,社会阶层思想。柏拉图提出了人口构成的三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执政者 (哲学家)、护卫者 (武士)、营养供应者与民间艺人(农民、手工业 者和商人等自由 民 )。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不归属于任何阶级。亚里士多德将中产阶级置于重要位置,认 为中产阶层是稳定和巩固国家的最重要力量,只有当中产阶层人数最多时,才会有最优 良 的政体。
城市社会学 第五章城市人口
城市人口结构(structure):
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
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①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如性别、年龄等; ②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如民族、家庭、文
化、宗教、职业、经济收入结构等。 研究城市人口结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对分析城市人口再生产规律,预测城市人 口变化前景,研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政 治状况都有重要意义。
▪ 四、在社会中广泛开展“关爱女孩”活动。
(2)地域构成 人口的地域构成,是按地域标志
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而形成的 人口构成,它说明人口的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人口地域构成首先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人口必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总是要选 择最适合于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从事生 产和生活。 人口地域构成的决定因素是人类利用和 控制自然的能力,是科学技术水平和生 产水平的高低,以及是否经济合理。 纬度大小、距海远近和海拔高低,对人 口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起较大的限制 作用。
▪ 3、户籍制度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发展。 ▪ 4、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 ▪ 5、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产生了一些腐败现象。
大城市户籍破冰
2008年6月30日上午,浦东新区人事局 副局长黄钟正式对外发布:浦东将建立“绿 色通道”,为优秀人才优先解决户籍。“以 后居住证将有条件转成户口。”
育龄妇女组
性别构成是指男性和女性在人口中所占比
例。有两种方式来表示: ▪ 一种是分别计算男性和女性在人口总数
中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男(女)性比例=男(女)性人数/人口总数* 100% ▪ 另一种是计算男性人数对女性人数的百 分比,计算公式为:
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PPT课件
4、人口与社会 4.1家庭的规模与结构 4.2男女平等
三、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
1、人口问题必须用专门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去 认识和分析。
2、人口问题不是简单的人口学和经济问题,而 是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阿瑟的故事。
3、人口社会学兼具批判的任务,学以致用是人 口社会学研究的真谛。
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 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 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 止,决不向以力压服、 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 者们投降。因为我对我 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 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 严,不能不维护 。
• 《人口理论教程》:人口是指在特定的时空
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一定数量 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人 口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
2、人口的两种属性 *自然属性:生命历程具有生物规定性。
▪ *社会属性:
第一,人口的 结构、过程、 变迁都是在一 定的社会生产 方式下进行的;
人口社会学
2012.09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口的概念和社会学的想象力 1、人口的定义
《政治经济学辞典》:人口是生活在特 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 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它是一切社会 生活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社会生产力 构成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
——马寅初
参考期刊: 《人口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人口与经济》 《人口学刊》 《市场与人口分析》 《西北人口》 《南方人口》
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
一、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 微观 中观 宏观 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科学的定义: 2、科学方法 3、实证主义、反实证主义 4、其他方法:统计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
社会学概论人口ppt课件
第十九章 人口与可持续 发展
1
本章要点
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 人口过程 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
3
一、人口的自然结构
人口的自然结构是人口内部的组合状况和比例关 系,这种组合及比例是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按照不 同的规定和标准加以区分的。
1、人口的婚姻结构: 人口结构中婚姻状况通常分为未婚、已婚、丧偶、 离婚、再婚等。 2、人口的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构造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相互 联系的方式如何,不同的家庭成员处于怎样的地位和扮 演怎样的角色。
6
二、人口的社会结构-职业与教育
3、人口的职业结构: 指社会中人口职业的分布状况。从产业部门的分 布来看,职业结构可分为农业、工业和各种服务业; 以就业状况来分,职业结构可分为在业和不在业人口。 4、人口的教育结构: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对于社会控制、 社会分层中地位的获得以及职业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是指某一地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入该地区和迁出该地
区的人数,这两者的人数之差就是净迁移率。
很多学者对人口迁移的很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9
四、人口迁移-推拉理论
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 居住地存在的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如恶劣的生存环境、 严重的自然灾害、种族冲突等) 迁入地的吸引人口迁移的力量(如迁入地较高的收入水平、 更好的发展机会、良好的教育资源等) 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和吸引人口迁移的力量共同导致了迁 移现象的出现。
25
7
三、人口过程
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 和迁移过程,它们形成了人口变化的动态性。 它包括下列指标的变动过程: 1、生育力 2、生育率 3、总和生育率 4、粗死亡率也叫总死亡率 5、婴儿死亡率
人口社会学整理17页
人口社会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人口与人口社会学一、什么是人口1.人口的内涵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它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社会生产力构成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
“人口”是生物学种群的概念,就是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里所有个体的总和,人口作为一个生物群体,其生、老、病、死整个生命过程被规定于自然的生物过程之中。
在统计术语中,凡是具有某种特征的群体,都可以称之为一个人口(population),它是总体(universe)的同义词。
但在人口学中,人口(population)这一术语是指某一地区的全体居民(inhabitants),尽管有时这一术语可用来仅指某一部分居民,如:学龄人口、可婚人口这样的人口,严格说来,应叫作分人口(sub—population)。
人口这一术语往往用来更具体地表示规模(size),即总体中个体的总数(total number)。
2.人口的群体特征群体与个体是有区别的:第一,群体的特征要用数量表示它的规模、结构分布和质量,而个体则不能这样表示。
第二,群体可以表现出规律(受大数定律支配),而个体变化是无规律的。
第三,群体运动的客观性更强,而个体行为的主观性更强。
3.人口的一般特征(1)人口的双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
人口是有生命现象的个体组成的生物群体。
人有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也有自身遗传、变异以及全部生理机能。
这些个人的自然属性影响和决定着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生物基础。
其二是社会属性。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互动过程之中,如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派生出来的其它社会关系。
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人口区别于生物群体的根本标志。
因此,人口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属性。
这决定了人口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
(2)人口结构从静态考察:通过一定时点上的人口数、人口密度及各种人口构成反映出来的,主要指人口结构。
人口社会学的的讲义 第五讲
①玄霣失龙人風和动力⑦支»軀开 发工设蔻、支
援边疆.逆 »农休牧收逾 ①离等卞校嫩迁,w生
类S 和 分K⑤•修水利和水庫加区样l< 篇 城咁人口 gift ⑦少饈的n发迁林
①夯工相较析 ②学AT、培猝,分K工作
1J
1995-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原因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原因构成不同 >人口迁移以非经济原因为主 >人口流动以经济原因为主
66.9
53.6
3.8
1.8 7.7
非经济原因 96 . 5 . 9 -
33
拆迁搬家 奶姻迁入
K 27.
O
随迁家诫 52 O
投糸靠友 .
H它
-
99 .
74
.
6
94 36
1. 5J
86 5
23 43
7
.
பைடு நூலகம்
. 6 .
6 3
1 5 .
2 8
2
8.
, 4
7
. 1
2
3 1J 0 69 . 72 . 37 . 52 .
分,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 徙。
农业社会时期人口迁移特点
■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在相对独 立的大地理区域内部的人口移动。
-大部分人转为定居,被固定在一块块的土地上 从事耕种, 没有特殊的外力影响,极少从事迁移。 ——以自然经济为
主,交换不发达,各地间的经济 联系i少,人口缺少移动和
迁徙的动力 ——交通运输手段落后,难以克服海洋、高山、沙 漠等重
10.5
9.3
1.0 0J
0,1
8,
95
24
9 .
O
2 .6
I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迁移者
迁移具有选择性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正向人口迁移和负向人口迁移。 对原住地的推力作出反映的人,其迁移是为了躲避原
住地的不利因素,称为负向选择。他们的第一选择是 离开原住地,他们甚至没有明确的迁移指向。这种迁 移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 对目的地拉力因素作出反映的人的迁移是为了追求更 好的机会,称之为正向选择。 迁移的中间障碍越大,被淘汰的弱者越多,则迁移的 选择性越强。
4.托达罗的预期收入理论 托达罗认为,欠发达国家的人口流动取决 于两个主要变量:一是城乡实际收入;二 是城镇中就业概率 这两个变量决定了流动者在城镇中的预期 收入。预期收入与农村收入的差异越大, 人口流动的动力就越大,流动人口就越多。
1995-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原因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原因构成不同 人口迁移以非经济原因为主 人口流动以经济原因为主
都会影响其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评价,也会影响 他们对中间阻碍因素的认识。
3.舒尔茨等人的投资与收益理论 舒尔茨在研究人力资本投资时,明确把 “个人和家庭进行流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就业机会”看作人力投资的主要方面之一。 人们流动时的花费是投资的成本,流动后 的所得是其收益。对流动行为的决策取决 于流入地的平均收入是否超过流出地的平 均收入加上流动过程中的其他支出。
第五讲 人口迁移与流动
本章内容
如何定义迁移和流动? 迁移的度量 人们为什么会选择迁移? 迁移的后果 迁移的方向 迁移问题与政策
一 如何定义迁移和流动
人口迁移的概念 有学者统计,在我国,迄今与流动人口有关的 概念包括流动人口、外来人口、暂住人口、流 迁人口等近20种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的时期范围,跨越居住地一 定界限的移动,这里包含了时间、空间和行为 三要素
37.4 31.4 2.4 1.2 2.4
62.6 3.7 37.1 10.6 6.6 4.6
49.7 30.9 4.2 3.1 11.5
50.3 14.6 12.2 12.9 5.1 5.6
迁移的选择性(谁在迁移?)
年龄 性别 生命周期 教育水平 正向人口迁移和负向人口迁移
负向选择--居住地的推力作出反映的人
1995-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原因构成(%) 迁移原因
经济原因 务工经商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学习培训
合计
49.7 30.9 4.2 3.1 11.5
迁移
35.2 3.6 5.7 6.1 19.8
流动
57.6 45.9 3.3 1.5 6.9
非经济原因 拆迁搬家 婚姻迁入 随迁家属 投亲靠友 其它
近代和现代人口迁移
这一时期从1650年算起,随着资本主义兴 起,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现大陆的发现和 垦殖,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使人口 移动和迁徙达到了空前规模,对世界社会 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近代人口迁移以人口跨越大洲海洋远距离 国际迁移为主要形式。它奠定了世界人口 分布地图的基本格局。
农业社会时期人口迁移特点
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在相对独 立的大地理区域内部的人口移动。 ——大部分人转为定居,被固定在一块块的土地上
从事耕种,没有特殊的外力影响,极少从事迁移。 ——以自然经济为主,交换不发达,各地间的经济 联系甚少,人口缺少移动和迁徙的动力 ——交通运输手段落后,难以克服海洋、高山、沙 漠等重重的自然障碍
迁出人数与迁入人数之和 总迁移率= 1000 0 00 某地某年人口数
人口迁移指标
迁出迁入比 迁入比例 = 迁出比例 = 迁移效率 = 迁出人口) = 迁出人口/迁入人口 迁入人口/(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迁出人口/(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迁入人口+
人口迁移影响因素
1.迁移行为
+ - - 0- + - -0 0+-+ -0 - - - + -- 0 0 - - +
原住地因素
中间阻碍因素
+ 0
+ + + +
0 0 + +
+ 0 + 0 + - 0
目的地因素
2.迁移量
人口迁移量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地区间的差异程度越大则迁移流量越大; 迁移量与克服中间障碍的难易程度有关;
迁移流动原因年龄差异
迁移流动主要原因随年龄而变化
14岁以下少年儿童主要是非经济原因 15-49岁迁移流动原因以经济原因为主
60岁以上以拆迁搬家和投亲靠友为主
1995-2000我国分年龄的人口迁移流动原因构成(%)
迁移原因 迁移 14以下 15-59 60以上 流动 14以下 15-59 60以上
迁移选择的过程与人的生命周期有关。 迁移人口的特征介于原住地和迁入地人口之间 (如受教育程度、生育水平等)。
三 迁移的原因
1.“推力—拉力”理论
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是迁出地与迁入地的 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迁出地:
推力:自然资源枯竭,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
村劳动力过剩导致的失业和就业不足,较低的 竞技水平等
65.0 51.4 4.6 1.7 7.3 35.0 11.3 2.1 10.3 5.3 6.0
40.8 25.3 2.4 2.5 10.6 59.1 13.4 20.7 14.8 5.3 4.9
26.8 2.3 3.3 4.3 16.8 73.2 17.1 37.4 12.0 2.9 3.8
49.9 40.2 1.9 1.3 6.5 50.1 11.0 10.0 16.7 6.8 5.6
原居住地的因素
迁入地因素
中间阻碍因素 迁移者个人因素
中间的障碍因素指使一地迁往另一地困难的因素: 包括生理障碍,移民法,迁入地与迁出地的距离等 个人因素包括:
第一,个人或家庭的特征,如个人的性格、爱好、敏
感程度、家庭规模和生命周期阶段等; 第二,个人对其他地方的认知程度、与外界接触的情 形等;
人口迁移分类
自愿迁移,被迫迁移(性质) 劳动力迁移,婚姻迁移,退休迁移 (目的) 回返迁移,重复迁移,链式迁移,阶梯迁 移 (方式) 个人迁移,家庭迁移,集体迁移,群体迁 移(规模) 城乡迁移,乡城迁移,城市-城市迁移,乡 村-乡村迁移(流向)
二 人口迁移的度量指标
1.人口迁入率(in-migration rate):是指某一地区 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入该地区的人数。 迁入人数 迁入率= 1000 0 00 某地某年人口数
非经济原因 拆迁搬家 婚姻迁入 随迁家属 投亲靠友 其它
68.7 49.1 2.7 1.6 15.3
31.3 3.7 6.0 13.3 4.3 4.0
35.0 11.7 5.9 4.8 12.5
65.0 33.1 6.4 14.0 4.5 7.0
49.0 21.1 11.1 11.6 5.0
51.0 3.7 14.3 10.0 10.5 12.6
2.人口迁出率(out- in-migration rate):是指某一地 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出该地区的人数。
迁出人数 迁出率= 1000 0 00 某地某年人口数
3.人口净迁移率(net- migration rate):是指某一地 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入与迁出人口之差。 迁出人数与迁入人数之差 净迁移率= 1000 0 00 某地某年人口数 4.人口总迁移率:某地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入 人口与迁出人口之和。
五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采集狩猎时期人口迁移
采集狩猎时期,人类的迁移和再分布非常活 跃。人类的采集狩猎生活需要他们根据季节和人口 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居住地点,因此他们的活动范围 是不断变动的。 从第四纪冰期开始,人类向各个大洲扩散。大 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的足迹基本已经到达 了世界各个部分,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 徙。
正向选择—对目的地的拉力作出反映的人
2000年省际和省内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
四 迁移的影响
对迁移者的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
一方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但也会造成迁 出地的人力资源流失
对迁入地的影响
增加迁入地的人口数量,弥补迁入地的劳动力 短缺,改变迁入地的人口结构,但也可能会产生 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10.5 9.3 1.0 0.1 0.1
89.5 29.4 2.0 14.6 30.0 13.6
非经济原因 96.8 拆迁搬家 27.0 婚姻迁入 0 随迁家属 52.9 投亲靠友 9.4 其它 7.6
59.4 93.6 18.6 55.1 27.3 4.3 6.6 15.2 2.3 8.8 4.7 10.2
在我国,把伴随户籍变动的人口移动称作 人口迁移,把不伴随户籍变动的人口移动 称作人口流动。
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迁移统计的口径问题
地区范围 人口范畴 时间长度
人口迁移分类
国内迁移:人口从本国某一地区向另一地 区的移动 省际迁移,县际迁移 国际迁移:人口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 移动。 国际移民,国际劳工,国际难民
50.3 14.6 12.2 12.9 5.1 5.6
64.8 20.9 23.4 12.0 3.3 5.2
42.2 11.2 6.0 13.4 6.0 5.8
迁移流动原因的性别差异
男性迁移流动以经济原因为主
女性迁移流动以非经济原因为主
1995-2000年我国分性别人口迁移流动原因构成(%)
人口迁移
我国对人口迁移或流动的区分一般有两种观点:
一、是暂时性的移动还是永久性的移动; 二、是否伴随有户籍的变动。
有人把迁移归入流动的范畴,将人口的移动分为 户口移动式流动和人户分离式流动。 有人则将流动划归迁移的范畴,将人口移动分为 暂时性迁移和永久性迁移。 距离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