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讲义 第五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托达罗的预期收入理论 托达罗认为,欠发达国家的人口流动取决 于两个主要变量:一是城乡实际收入;二 是城镇中就业概率 这两个变量决定了流动者在城镇中的预期 收入。预期收入与农村收入的差异越大, 人口流动的动力就越大,流动人口就越多。
1995-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原因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原因构成不同 人口迁移以非经济原因为主 人口流动以经济原因为主
2.人口迁出率(out- in-migration rate):是指某一地 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出该地区的人数。
迁出人数 迁出率= 1000 0 00 某地某年人口数
3.人口净迁移率(net- migration rate):是指某一地 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入与迁出人口之差。 迁出人数与迁入人数之差 净迁移率= 1000 0 00 某地某年人口数 4.人口总迁移率:某地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入 人口与迁出人口之和。
37.4 31.4 2.4 1.2 2.4
62.6 3.7 37.1 10.6 6.6 4.6
49.7 30.9 4.2 3.1 11.5
50.3 14.6 12.2 12.9 5.1 5.6
迁移的选择性(谁在迁移?)
年龄 性别 生命周期 教育水平 正向人口迁移和负向人口迁移
负向选择--居住地的推力作出反映的人
非经济原因 拆迁搬家 婚姻迁入 随迁家属 投亲靠友 其它
68.7 49.1 2.7 1.6 15.3
31.3 3.7 6.0 13.3 4.3 4.0
35.0 11.7 5.9 4.8 12.5
65.0 33.1 6.4 14.0 4.5 7.0
49.0 21.1 11.1 11.6 5.0
51.0 3.7 14.3 10.0 10.5 12.6
迁出人数与迁入人数之和 总迁移率= 1000 0 00 某地某年人口数
人口迁移指标
迁出迁入比 迁入比例 = 迁出比例 = 迁移效率 = 迁出人口) = 迁出人口/迁入人口 迁入人口/(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迁出人口/(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迁入人口+
人口迁移影响因素
在我国,把伴随户籍变动的人口移动称作 人口迁移,把不伴随户籍变动的人口移动 称作人口流动。
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迁移统计的口径问题
地区范围 人口范畴 时间长度
人口迁移分类
国内迁移:人口从本国某一地区向另一地 区的移动 省际迁移,县际迁移 国际迁移:人口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 移动。 国际移民,国际劳工,国际难民
第五讲 人口迁移与流动
本章内容
如何定义迁移和流动? 迁移的度量 人们为什么会选择迁移? 迁移的后果 迁移的方向 迁移问题与政策
一 如何定义迁移和流动
人口迁移的概念 有学者统计,在我国,迄今与流动人口有关的 概念包括流动人口、外来人口、暂住人口、流 迁人口等近20种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的时期范围,跨越居住地一 定界限的移动,这里包含了时间、空间和行为 三要素
正向选择—对目的地的拉力作出反映的人
2000年省际和省内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
四 迁移的影响
对迁移者的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
一方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但也会造成迁 出地的人力资源流失
对迁入地的影响
增加迁入地的人口数量,弥补迁入地的劳动力 短缺,改变迁入地的人口结构,但也可能会产生 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迁移选择的过程与人的生命周期有关。 迁移人口的特征介于原住地和迁入地人口之间 (如受教育程度、生育水平等)。
三 迁移的原因
1.“推力—拉力”理论
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是迁出地与迁入地的 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迁出地:
推力:自然资源枯竭,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
村劳动力过剩导致的失业和就业不足,较低的 竞技水平等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迁移流动原因
经济原因的迁移流动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呈增加 的趋势 低文化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人口迁移流动则以非经济原因为主
不同迁移距离的迁移流动原因
省内迁移以非经济原因为主
省际迁移以经济原因为主
不同迁移流向的迁移流动原因
迁移原因 乡→城 城→城 城→乡 乡→乡 合计
经济原因 务工经商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学习培训
50.3 14.6 12.2 12.9 5.1 5.6
64.8 20.9 23.4 12.0 3.3 5.2
42.2 11.2 6.0 13.4 6.0 5.8
迁移流动原因的性别差异
男性迁移流动以经济原因为主
女性迁移流动以非经济原因为主
1995-2000年我国分性别人口迁移流动原因构成(%)
经济原因 务工经商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学习培训
3.2 0 0 0 3.2
40.6 4.1 6.6 7.1 22.8
6.4 2.0 3.9 0.4 0.1
3.3 0 0 0 3.3
96.7 12.8 0 61.3 15.1 7.5
66.9 53.6 3.8 1.8 7.7
33.1 10.1 6.9 7.2 3.7 5.2
人口迁移
我国对人口迁移或流动的区分一般有两种观点:
一、是暂时性的移动还是永久性的移动; 二、是否伴随有户籍的变动。
有人把迁移归入流动的范畴,将人口的移动分为 户口移动式流动和人户分离式流动。 有人则将流动划归迁移的范畴,将人口移动分为 暂时性迁移和永久性迁移。 距离 时间
人口流动
都会影响其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评价,也会影响 他们对中间阻碍因素的认识。
3.舒尔茨等人的投资与收益理论 舒尔茨在研究人力资本投资时,明确把 “个人和家庭进行流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就业机会”看作人力投资的主要方面之一。 人们流动时的花费是投资的成本,流动后 的所得是其收益。对流动行为的决策取决 于流入地的平均收入是否超过流出地的平 均收入加上流动过程中的其他支出。
4.迁移者
迁移具有选择性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正向人口迁移和负向人口迁移。 对原住地的推力作出反映的人,其迁移是为了躲避原
住地的不利因素,称为负向选择。他们的第一选择是 离开原住地,他们甚至没有明确的迁移指向。这种迁 移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 对目的地拉力因素作出反映的人的迁移是为了追求更 好的机会,称之为正向选择。 迁移的中间障碍越大,被淘汰的弱者越多,则迁移的 选择性越强。
男 迁移原因 合计 迁移 流动 女 合计 迁移 流动
经济原因 务工经商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学习培训 非经济原因 拆迁搬家 婚姻迁入 随迁家属 投亲靠友 其它
59.3 37.0 6.0 3.8 12.5 40.6 15.9 2.8 10.8 4.8 6.3
46.9 5.3 9.1 8.5 24.0 53.1 26.0 4.3 12.0 3.8 7.0
1995-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原因构成(%) 迁移原因
经济原因 务工经商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学习培训
合计
49.7 30.9 4.2 3.1 11.5
迁移
35.2 3.6 5.7 6.1 19.8
流动
57.6 45.9 3.3 1.5 6.9
非经济原因 拆迁搬家 婚姻迁入 随迁家属 投亲靠友 其它
原居住地的因素
迁入地因素
中间阻碍因素 迁移者个人因素
中间的障碍因素指使一地迁往另一地困难的因素: 包括生理障碍,移民法,迁入地与迁出地的距离等 个人因素包括:
第一,个人或家庭的特征,如个人的性格、爱好、敏
感程度、家庭规模和生命周期阶段等; 第二,个人对其他地方的认知程度、与外界接触的情 形等;
65.0 51.4 4.6 1.7 7.3 35.0 11.3 2.1 10.3 5.3 6.0
40.8 25.3 2.4 2.5 10.6 59.1 13.4 20.7 14.8 5.3 4.9
26.8 2.3 3.3 4.3 16.8 73.2 17.1 37.4 12.0 2.9 3.8
49.9 40.2 1.9 1.3 6.5 50.1 11.0 10.0 16.7 6.8 5.6
1.迁移行为
+ - - 0- + - -0 0+-+ -0 - - - + -- 0 0 - - +
原住地因素
中间阻碍因素
+ 0
+ + + +
0 0 + +
+ 0 + 0 + - 0
目的地因素
2.迁移量
人口迁移量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地区间的差异程度越大则迁移流量越大; 迁移量与克服中间障碍的难易程度有关;
近代和现代人口迁移
这一时期从1650年算起,随着资本主义兴 起,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现大陆的发现和 垦殖,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使人口 移动和迁徙达到了空前规模,对世界社会 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近代人口迁移以人口跨越大洲海洋远距离 国际迁移为主要形式。它奠定了世界人口 分布地图的基本格局。
人口迁移分类
自愿迁移,被迫迁移(性质) 劳动力迁移,婚姻迁移,退休迁移 (目的) 回返迁移,重复迁移,链式迁移,阶梯迁 移 (方式) 个人迁移,家庭迁移,集体迁移,群体迁 移(规模) 城乡迁移,乡城迁移,城市-城市迁移,乡 村-乡村迁移(流向)
二 人口迁移的度量指标
1.人口迁入率(in-migration rate):是指某一地区 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入该地区的人数。 迁入人数 迁入率= 1000 0 00 某地某年人口数
拉力:家人团聚的欢乐,熟悉的社区环境,在
出生和成长地长期形成的社交网络等
迁入地:
拉力: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工资收入,较
好的生活水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较完善的
文化设施和交通条件,较好的气候环境等
推力:流动可能带来的家庭分离,陌生的生产
生活环境,激烈的竞争,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
2.李(Everett. S. Lee)的人口迁移决定因素论 他认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四种:
迁移流动原因年龄差异
迁移流动主要原因随年龄而变化
14岁以下少年儿童主要是非经济原因 15-49岁迁移流动原因以经济原因为主
60岁以上以拆迁搬家和投亲靠友为主
1995-2000我国分年龄的人口迁移流动原因构成(%)
迁移原因 迁移 14以下 15-59 60以上 流动 14以下 15-59 60以上
农业社会时期人口迁移特点
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在相对独 立的大地理区域内部的人口移动。 ——大部分人转为定居,被固定在一块块的土地上
从事耕种,没有特殊的外力影响,极少从事迁移。 ——以自然经济为主,交换不发达,各地间的经济 联系甚少,人口缺少移动和迁徙的动力 ——交通运输手段落后,难以克服海洋、高山、沙 漠等重重的自然障碍
五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采集狩猎时期人口迁移
采集狩猎时期,人类的迁移和再分布非常活 跃。人类的采集狩猎生活需要他们根据季节和人口 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居住地点,因此他们的活动范围 是不断变动的。 从第四纪冰期开始,人类向各个大洲扩散。大 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的足迹基本已经到达 了世界各个部分,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 徙。
迁移量随经济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经济萧条时
期的迁移量少于经济繁荣时期的迁移量; 除非有某种特殊限制,迁移流和迁移率都会随 时间的推移而增大。
3.人口迁移的方向
人口迁移有特定的方向,主要因为 机会常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地区; 迁移者会遵循以往迁移者走过的道路,后者会将有关 信息传回原居住地,因此降低了迁移成本 每一个迁移的流向都伴有相反方向的反迁移流 目的地的拉力因素逐渐减小;导致部分迁移者返回原 籍 迁移开阔了迁移者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原居住地的 机会,并返回创业 使迁入地的居民认识到其他地区的机会,促使其外出 以经济为目的的迁移者在实现经济目标后,可能会返 回原籍 流向效率:主迁移流与反迁移流之比
10.5 9.3 1.0 0.1 0.1
89.5 29.4 2.0 14.6 30.0 13.6
非经济原因 96.8 拆迁搬家 27.0 婚姻迁入 0 随迁家属 52.9 投亲靠友 9.4 其它 7.6
59.4 93.6 18.6 55.1 27.3 4.3 6.6 15.2 2.3 8.8 4.7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