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form模拟教程

合集下载

应用Dynaform模拟冲压成形过程基础

应用Dynaform模拟冲压成形过程基础
– CATIA4&5
– UG – Nastran文件 – LS-DYNA 输入文件 – LS-DYNA 模型文件 – LS-DYNA 输入文件 – LS-DYNA结果文件 – LS-DYNA重启动文件
*.df *.lin *.igs *.iges *.vda *.model&*.CATPart *.prt *.nas *.dat *.dyn *.mod *.blk dynain d3plotnn d3dumpnn runrsf
• 依赖于经验及“试错法”:设计→试模→修 模
• 这类经验的积累需要几年至十几年,以 时间、金钱为代价;并且不断重复
• 模具开发的周期长,成本高 • 模具及工艺只是“可行”的,而非“优化”的 • 市场需求的变化会使原来的经验失去作
用 • 市场经济使得传统的设计方法逐步丧失
竞争力
汽车覆盖件CAE技术在国外已日趋成熟
需要更多的设置时间
自动定义运动、载荷曲线等 手工定义运动、载荷曲线
接触等距方法
几何等距方法
模拟步骤(传统)
1. 读入凹模与板料的几何数模,可以读入iges、vda、lin、 dxf,stl,UG,CATIA及Pro/E等格式的数模文件
2. 将读入的几何模型划分网格,并检查网格质量 3. 利用凹模的网格生成凸模与压边圈 4. 定义板料材料属性及厚度 5. 定义冲压类型(单动or双动) 6. 模具自动定位 7. 定义模具运动和压边力 8. 提交求解器计算 9. 结果后处理
– CAD接口,IGES/VDA格式 – CAD模型整理 – 网格自动生成(模具/板料) – 网格修补 – 网格质量检查 – 工具定义 – 边界条件设置
• 求解 • 后处理
– 变形、云图 – 变形及云图的动画显示 – FLD – 接触力

dynaform模拟教程

dynaform模拟教程
另外从有限元理论本质上讲由于基于位移场的有限元方法所得到的应力场模拟精度总是比位移场要低对于依赖应力场模拟精度的回弹问题而言这是限制其模拟精度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汽车纵梁成形及回弹过程的模拟汽车纵梁在整个汽车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脊椎一样重要起着支撑整个结构的作用一旦断了整个车身就会散架
毛坯形状的确定也是冲压成形工艺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板 材冲压成形过程中材料的流动情况一般比较复杂,毛坯形状的确定 很困难。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握一个给定零件 在冲压过程中的材料流动的情况,这就为零件毛坯形状的确定提供 了有力的工具。
(a) 模拟得到的毛坯图
(b)成形后的纵梁
图中可以发现从第三个图开始 产生起皱,然后经历了长大、 减小到消失的过程。这个结果 是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 。
模拟纵梁成形过程图
成形后厚度的分布
(a) 汽车纵梁成形后厚度分布图
从图(a)厚度分布中可以看出,汽车纵梁成形 后厚度没有发生大的差异,只在四个转角处发 生了明显的厚度变化。之所以在转角处发生明 显的厚度的变化,是由于毛坯的长度大于压弯 后翼面的长度,在压弯过程中,有多余的金属 存在。从毛坯形状图(b)中可以发现在四个 转角A、D、G、J处,多出一个三角形面积材 料,这就使得翼面上有多余的金属存在。这部 分多余材料在成形中,一部分有向横向断面展 开的趋势,一部分有增加板材厚度的趋势,另 外还有一部分沿着纵向展开的趋势。在四个三 角形的A、D、G、J处顶点厚度变小,而该点 的对边,即多余材料的边则增厚。在成形终了 时,LM边处的厚度最厚,为7.16mm,而A点 的厚度最薄,为6.86mm。最厚的地方与最薄 的地方的厚度相差0.3mm。
200kN
400kN
800kN

DynaForm培训教程 PPT课件共94页

DynaForm培训教程 PPT课件共94页

所创建的网格用白色显示,当在Surface Mesh对话框中问及“Accept Mesh”(是 否接受网格)按Yes将接受所创建的网格, 在曲面网格对话框中按Close结束该操作。
0
28
Auto-Meshing the Die Surface Date(自动网格化凹模曲面数据)
关闭除了DIE.S以外的所有零件,并使它 成为(current)当前的
0
17
从零件列表中选择BINDER.S,通过在颜色框 中点击来给零件选择不同的颜色
一旦选择了不同的颜色,点击位于Edit Part框 底部的Modify按钮,在做任何修改后,必须按 此按钮,修改才起作用
点击Close结束这个操作
0
18
Current Part(当前零件)
创建的所有线、曲面、单元将自动放置在当前 零件中,所以在创建线、曲面、或单元时,必 须确保期望的零件是当前零件
在继续前,确保所有零件显 示,在选择条上选择Turn All Parts On 图标
0
15
在所有零件都显示后,在选择条上点击End Select图 标,结束当前的操作
Editing Parts in the Database(编 辑在数据库中的零件)
位于Part Control窗口中的Modify命令是 用于定义和修改零件特性的
首先,使用Select by Line选择方式关掉这个零 件BLANK.LIN,在Select by Line图标上点击, 然后选择一条该零件(BLANK..LIN)上的线, 该零件就关掉了
0
14
下一步,点击Select by Name 图标,然后从列表中选择 BLANK.LIN,
在Part On/Off对话框中,那 些正显示在屏幕上的零件是 用本身零件的颜色显示的, 关闭了的零件用白色显示, 一旦选择BLANK.LIN按下 OK

Dynaform板材连续成形模拟教程

Dynaform板材连续成形模拟教程

Dynaform板材连续成形模拟教程关键词:blank,tools,dynain,dynain.din,Nastran, *.dyn, *.mod一:综述连续成形与单步成形的不同点在于前者需要用到上一道次模拟后的结果文件,这个文件就是dynain。

用Prepost打开dynain进行必要的编辑后,保存为nastran格式文件(后缀为dat),待用。

新建一个目录,此后的操作针对第二道成形。

我们可以把第一道的df文件直接copy到新建目录下,改名、保存。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前后道次成形板料的材料性能是一样的,可以节约时间,防止输入错误。

当然也可以新建df文件作为第二道成形。

第二道成形建模的关键是导入第一道的结果文件作为板料后,再来定义第二道成形的TOOLS。

都定义好后,把板料的单元和节点全部删除,保存。

更改analysis type选项,运行完毕后进入这个新建的目录下,用记事本打开后缀为dyn的文件,编辑后保存。

再用prepost运行这个dyn文件。

Ok。

二:详细步骤用例子比较容易说明问题。

本例是无法兰圆筒形件两道次拉深。

以圆筒形件拉深为例,如图1所示。

为了定位方便,我们在一个模型中把第一道和第二道模具以及板料都做出来。

这个proE模型save as 一个VDA格式的文件。

图二为导入dynaform后的结果。

图一:proE模型(保存为vda文件)图二:导入vda到dynaform中新建blank和各tools,记BLANK 的名字和IDBlank单元BLANK单元划分参数DIE单元划分DIE划分参数Offset die 形成punch Ring单元划分这是第一道拉伸的整体模型第一道拉伸采用的参数,点击ok就可以进行运算了。

上述是第一道模拟的过程。

用资源管理器可以看到第一道模拟完成后在其目录下有Dynain文件重新打开dynaform前后处理程序,打开dynain文件(用All files方式)用dynain file方式打开dynain文件导入dynain文件后出现的是第一道拉伸后的零件另存为nastran格式文件(2ndblank.dat)第二道拉伸的前期准备基本完成。

应用Dynaform模拟板料成形过程FS

应用Dynaform模拟板料成形过程FS
(通过接触的方式完成)
New 创建一个工具 Delete 删除选择的工具
2021/5/5
定义工具
为选定的工具添加零件 层 定义工具的工作方向 Working direction 定义摩擦
定位
成形步骤列表
增加一个新 步骤
删除一个步 骤
2021/5/5
定义冲压过程
定义步骤名称
显示所有工具不管在本步骤当中使 用与否 工具的间隙 设定该步骤输出文件帧数
应用DYNAFORM模拟板料 成形过程
2021/5/5
内容
1. Dynaform软件简介 2. 前处理(Pre-process) 3. 求解器(LS-DYNA) 4. 结果后处理(Post-Process) 5. 练习:
– WK#1: S-Rail 倒装冲压模拟(请参考 Training Manual)
2021/5/5
递交求解
• Analysis/Analysis
2021/5/5
自动设置
• 网格划分 • 选择Autosetup
2021/5/5
确定坐标等基本信息
2021/5/5
定义板料及其相关参数
显示定义为 板料的零件 层
2021/5/5
工具名称 Name
工具列表 List
工作方向上运动的距离 为工具定义等距
2021/5/5
t+10% t
单元等距
Die
2021/5/5
Punch Binder
自动调整Punch和Binder的单元 法向量
2021/5/5
边界检查
2021/5/5
工具定义
2021/5/5
坯料定义
2021/5/5
工具自动定位

基于Dynaform软件的板料冲压成形仿真操作指引

基于Dynaform软件的板料冲压成形仿真操作指引

基于Dynaform 软件的板料冲压成形仿真操作指引1 常用仿真术语定义:冲压成形:用模具和冲压设备使板材产生塑性变形获得形状、尺寸、性能合乎要求的冲压件的加工方法。

多在室温下进行。

其效率高,精度高,材料利用率也高,可自动化加工。

冲压成形工序与工艺:剪切:将板材剪切成条料、块料或具有一定形状的毛坯的加工工序称为剪切。

分平剪、斜剪和震动剪。

冲裁:借助模具使板材分离的工艺。

分为落料和冲孔。

落料--从板料上冲下所需形状尺寸坯料或零件的工序;冲孔-- 在工件上冲出所需形状孔的工序。

弯曲:在弯曲力矩作用下,使平板毛坯、型材、管材等产生一定曲率和角度,形成一定形状冲压件的方法。

拉深:冲裁得到的平板毛坯成形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冲压加工方法。

拉伸参数:• 拉深系数m :拉深零件的平均直径 d 与拉深前毛坯 D 之比值m, m = d/D ;• 拉深程度或拉深比:拉深系数 m 的倒数 1/m ;• 极限拉深系数:毛坯直径 D 确定下,能拉深的零件最小直径 d 与D 之比。

胀形:指将材料不向变形区转移,只在变形区内产生径向和切向拉深变形的冲压成形方法。

翻边:在毛坯的平面或曲面部分的边缘,沿一定曲线翻起竖立直边的成形方法。

板材冲压成形性能评价指标:硬化指数n 、厚度方向系数γ、成形极限图。

成形极限:是指冲压加工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变形程度。

2 Dynaform 仿真分析目的及流程ETA/DYNAFORM 5.7是由美国工程技术联合公司(ENGINEERING TECHNOLOGY ASSOCIALTES, INC.)开发的一个基于LS-DYNA 的板料成形模拟软件包。

作为一款专业的CAE 软件,ETA/DYNAFORM 综合了LS-DYNA 强大的板料成形分析功能以及强大的流线型前后处理功能。

它主要应用于板料成形工业中模具的设计和开发,可以帮助模具设计人员显著减少模具开发设计时间和试模周期。

基于Dynaform 软件的仿真结果,可以预测板料冲压成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破裂、起皱、回弹、翘曲、板料流动不均匀等缺陷,分析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2024版《DynaForm培训教程》PPT课件

2024版《DynaForm培训教程》PPT课件
其使用方法。
高级建模技巧分享
1 2 3
高级曲面造型 探讨高级曲面造型技术,如NURBS曲面、曲面 修剪与延伸等,提升模型精度和美观度。
参数化与变量化设计 介绍参数化与变量化设计的概念及其在 DynaForm中的实现方式,提高设计灵活性和效 率。
模型优化与简化 分享模型优化与简化的方法和技巧,如减少模型 面数、优化模型结构等,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分 析和模拟。
数据提取与处理技巧
学习心得分享与交流环节
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 对DynaForm软件的掌握程度 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习心得分享与交流环节
01
对课程内容的建议与意见
02
与其他学员的交流与互动
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和技巧
03
学习心得分享与交流环节
01
讨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解 决方案
焊接工艺类型及特点概述
熔化焊
压力焊
钎焊
通过局部加热使连接处的金属熔 化形成焊缝,如电弧焊、气焊等。
通过施加压力(或同时加热)使 连接处的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而实 现连接,如电阻点焊、摩擦焊等。
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 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 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 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 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 接焊件的方法。
与其他CAE软件的集成与协同 仿真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领 域的应用探索
THANKS
感谢观看
课程回顾与知识点梳理
DynaForm软件介绍及基本操作 软件界面及功能模块概述
基本操作流程演示
课程回顾与知识点梳理
建模与仿真分析 几何建模方法与技巧
材料属性定义及赋值
课程回顾与知识点梳理

DynaForm培训教程课件

DynaForm培训教程课件

多样的材料设置
材料属性
dynaform软件支持多种材料属性设置,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等参数, 可以针类,可以将材料分为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等不同 类型,方便进行分类管理和应用。
精确的模拟计算
模拟类型
dynaform软件支持多种模拟类型,包括静力学模拟、动力学 模拟、疲劳分析等,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问题求解。
精确求解
dynaform软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拟计算,可以得出精确 的结果,同时支持网格剖分、边界条件、载荷等参数的设置 ,可以更好地模拟实际情况。
05
dynaform软件案例演示
案例一:简单的钣金件成型模拟
软件操作流程
讲述软件的操作流程,包括模型的建立、材料属性的设置、工艺方案的制定 以及模拟计算的步骤等。
高级绘图工具
学习使用软件的高级绘图功能,如曲线、填充、 图层等,实现更高效的绘图操作。
高级编辑工具
掌握高级编辑工具,如阵列、镜像、旋转等,提 高绘图效率。
高级查询工具
学习使用软件的查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提高数据管理和分析的准确性。
自定义工具栏与快捷键
自定义工具栏
通过自定义工具栏,设置常用 命令,让软件界面更加简洁,
THANKS
感谢观看
模拟结果分析
针对钣金件成型模拟的案例,对模拟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变形、应力 、应变以及残余应力的分布与大小等。
案例二:复杂的装配体模拟
模拟方案制定
介绍针对复杂装配体模拟的方案制定,包括装配体模型的建立、接触关系的定义 、材料属性和工艺参数的设置等。
模拟结果分析
对复杂装配体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变形、应力、应变以及运动干涉等问题 的模拟结果进行深入剖析。

DF5.9.1培训教程-卷边模拟

DF5.9.1培训教程-卷边模拟

图 45
25
VII. 定义轨迹
18. 用户可以勾选 Springback seamless,程序将在卷边模拟后进行一次回弹计算 (见图 46)。
图 46
26
VIII. 定义约束
1. 单击 Outer panel 选项卡。 2. 单击 Edit 定义单点约束 (见图 47)。 3. 选择 All,单击 New 选择节点 (见图 48)。 4. 选择 Near Line 类型。 5. 选择图形显示区的线 (定义滚子轨迹时创建线) ,单击 Tolerance to Line对 话框中的 OK(见图 49)。 6. 单击 OK 退出选择节点对话框 (见图 50)。 7. 单击 OK 退出单点约束对话框 (见图 51)。
图 11
图 12 图 13
8
III.
10. 输入OUTER 厚度: 0.8 (见图 14)。 11. 对FLANGE使用相同的材料参数。
定义外板
图14
9
IV. 定义内板
1. 2. 3. 4. 5. 6. 7. 单击Inner panel 选项卡。 单击Define geometry 进入预处理。 单击预处理页面 Define tool 图标(见图 16)。 单击定义几何体对话框中的 Add part (见图 17)。 选择零件层 INNER,单击 OK 退出 (见图 18)。 单击 Exit 退出定义几何体 (见图 19)。 单击Exit 退出预处理。
10
IV. 定义内板
图 15
图 16
图 17
11
IV. 定义内板
8. 9. 10. 11. 单击 BLANKMAT 定义内板材料 (见图 20)。 单击 Material Library 选择材料 (见图 21)。 选择材料: BH180 (见图 22)。 单击 OK 退出材料对话框 (见图 23)。

自己总结的用dynaform作模拟的步骤

自己总结的用dynaform作模拟的步骤

自己总结的用dynaform作模拟的步骤自己总结的用dynaform作模拟的步骤希望版主加分!66页1.打开名称blank.lin和die.lin的文件2.进行网格的划分。

首先进行毛料的网格划分。

利用tool/the Blank Generator可以。

然后选择boundaryline 和surface中的surface,设置坯料半径为6.0(默认)。

其次进行凹模的网格划分。

利用Preprocess/Elements /Surface Mesh可以完成。

3.网格检查。

首先进行Auto Plate Normal。

利用Preprocess/Model Check 对话框可以完成。

再次进行Display Model Boundary。

clear掉边界曲线。

4.快速设置a.利用下模具分离出压边圈。

b.定义拉深模具定义凹模压边圈和毛料及其厚度,材料。

5.后处理POST PROCESSING (with PostGL)I. Reading the Results File into the Post Processor(*.dyn)II. Animating Deformation动画显示变形过程III. Animating Thickness and FLD观察随着拉深的进行,零件厚度和FLD(forming limiting diagram)的变化动画。

IV. Plotting Single Frames观测单帧动画V. Writing an AVI File输出动画显示文件6.传统设置a.利用lowtool偏置出uptoolb.利用lowtool偏置出lowringc. Separate LOWRING and LOWTOOLd.Tool Definition 凸凹模设置和压边圈设置e.Defining the Blank and Setting up Processing Parameters 定义毛料和拉深参数f. Tools Summary查看已经定义了的模具零件g.VIII. Auto Positioning the Toolsh. Measuring the Punch Travel Distance测量凸模拉深距离i. Define Punch Velocity Curvej.Defining the Binder (LOWRING) Force Curvek. Preview Tool Animation 动画预览l. Running the Analysis。

DynaForm培训教程

DynaForm培训教程

仿真数据可视化
提供丰富的后处理功能,支持多种格式的数据导 入和导出,实现仿真结果的可视化和数据分析。
2024/1/24
22
06 实际案例分析与 操作演示
2024/1/24
23
案例一: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分析
01 02
问题描述
汽车覆盖件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冲压成形过程涉及复杂的材 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问题。本案例将展示如何使用DynaForm软件对 汽车覆盖件进行冲压成形分析。
DynaForm是一款专业的钣金成形仿真软件,用于模拟和分析各种钣金成形工艺过 程。
该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功能,支持用户进行快速、准确的钣金成形仿真分析。
2024/1/24
DynaForm软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家电、建筑等领域的钣金产品设计和 制造过程中。
4
DynaForm功能特点
强大的前处理功能
DynaForm培训教程
2024/1/24
1
目录
2024/1/24
• DynaForm基础介绍 • DynaForm界面与操作 • 建模与仿真分析 • 结果后处理与可视化 • 高级功能与应用拓展 • 实际案例分析与操作演示
2
01 DynaForm基础 介绍
2024/1/24
3
DynaForm软件概述
数据自动填充
将处理后的数据自动填充到报告模板中,减少手动输入的工作量 。
报告导出与分享
支持将报告导出为PDF、Word等格式,以便与他人分享和讨论 。
18
05 高级功能与应用 拓展
2024/1/24
19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2024/1/24
热-力耦合分析

冲压软件dynaform详细讲解

冲压软件dynaform详细讲解

冲压软件dynaform详细讲解•引言•dynaform软件功能介绍•dynaform软件操作指南•dynaform在冲压工艺中的应用实例•dynaform软件高级功能探讨•dynaform软件使用技巧与经验分享•总结与展望01引言掌握冲压模拟技术介绍dynaform 软件在冲压模拟方面的功能和应用,使读者能够掌握该技术并应用于实际生产。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讲解dynaform 软件在优化冲压工艺参数、预测产品缺陷等方面的作用,帮助读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深入了解冲压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冲压过程、材料变形、模具设计等。

目的和背景软件概述软件功能应用领域技术特点02 dynaform软件功能介绍前处理功能灵活的网格划分工具强大的CAD数据接口便捷的工艺设置丰富的材料库内置多种常用材料参数,用户可直接调用或自定义材料属性,满足各种冲压工艺需求。

ABCD高效求解算法自动重启动功能实时监控与反馈多核并行计算求解器功能后处理功能全面的结果展示可展示多种物理量的计算结果,如应力、应变、位移、速度等,帮助用户全面了解冲压过程的力学行为。

强大的后处理工具提供丰富的后处理工具,如云图、矢量图、动画等,方便用户对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处理。

自定义报告生成支持用户自定义报告模板和格式,可快速生成符合需求的计算报告和图表。

数据导出与共享可将计算结果导出为多种通用数据格式,方便与其他软件或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03 dynaform软件操作指南界面介绍及基本操作主界面视图操作文件管理建立模型提供丰富的建模工具,支持创建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构建完整的冲压模型。

导入模型支持导入多种格式的CAD模型,如IGES、STEP等,实现与其他CAD软件的协同工作。

模型修复提供模型修复功能,自动检测并修复模型中的错误,确保模型的正确性。

模型建立与导入内置丰富的材料库,支持用户自定义材料属性,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等。

dynaform培训教程课件

dynaform培训教程课件

关闭文件
完成编辑后关闭当前 Dynaform文件,释放系 统资源。
基础命令
新建
创建一个新的 Dynaform文件,并进
入编辑界面。
复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复制当前选定的元素或 组件,以便进行粘贴操
作。
粘贴
将已复制的元素或组件 粘贴到指定位置。
删除
删除当前选定的元素或 组件,以优化界面布局

视图操作
放大/缩小
通过鼠标滚轮或缩放工具 对Dynaform界面进行缩 放,以便更清晰地查看或 编辑细节。
平移视图
通过拖动鼠标或使用平移 工具在Dynaform界面中 进行平移,以便查看不同 区域的内容。
视图切换
在编辑过程中,可切换不 同视图模式,如设计视图 、布局视图和组件视图, 以满足不同编辑需求。
03
dynaform高级功能
高级分析
统计分析
dynaform提供了强大的统计分析功 能,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现 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数据丢失或损坏: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学习如何恢复 误删除或损坏的数据。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插件或扩展不兼容: 禁用不必要的插件或扩展,以防止 软件冲突。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更新后出现的问题: 回退到旧版本或等待新版本修复, 必要时联系技术支持获取帮助。
05
dynaform案例分析
案例一:汽车零件分析
总结词:复杂结构
详细描述:汽车零件具有复杂的结构,涉及多种材料和制造工艺。通过 dynaform分析,可以研究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优化设计。
案例二:电子产品分析
总结词

dynaform使用教程及案例实战解析

dynaform使用教程及案例实战解析

二段拉伸完成,起皱有所好转。
第三段拉伸,是一步整形。图 上可以看出褶皱边界继续减少。
褶皱的问题还有通过修改压
边力等方法进行修正,我认为我 做的这个模型之所以没有完全的 消除褶皱是因为二次拉伸材料性 质和材料厚度都改变的原因。还 应该再研究二次成型材料性质的 变化用
Dynaform简介
• DYNAFORM软件是美国ETA公司和 LSTC公司联合开发的用于板料成形 数值模拟的专用软件,是LS-DYNA 求解器与ETA/FEMB前后处理器的完 美结合,是当今流行的板料成形与 模具设计的CAE工具之一。
拉深模是冲压模具中的一种,
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 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 模具。材料属于完全变形,所以就 比较容易出现起皱和断裂的危险, 这样就需要使用CAE分析其变形过 程,减少试模次数,提高模具成功 率。
首先,是要用UG、pro-e等 软件进行3d建模。然后导入 dynaform中。
如图
如图,进行die、blank的设置。
进行网格划分
检测网格划分是否有问题有 问题手动修改一下。
按照此方法继续都划分好网格, 如图。
设置参数
前处理完成,进行后处理。
通过图可以看出,在边上会
出现褶皱,但是这是一个多段式 拉伸的模具这个是第一步拉伸后 面整形步骤中可以修正。
进行二段拉伸,导入模型
前处理步骤类似第一段拉伸。
进行后处理

dynaform培训

dynaform培训

培训计划
第一天(星期一)
第一、模拟流程介绍;
1.1 DYNAFORM软件简介
DYNAFORM 软件是美国工程技术联合公司ETA公司和著名仿真分析软件公司LSTC公司联合开发的用于板料成形数值模拟的专用软件, 是LS-DYNA求解器与ETA/FEMB 前后处理器的完美组合, 是当今流行的板料成形与模具设计的CAE工具之一。

它可以求解板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涉及的复杂问题:
⏹可以预测板料成形过程中的破裂、起皱、减薄和回弹
⏹评估板料的成形性能,为板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提供帮助
⏹可以显著减少模具设计时间及试模周期,从而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Dynaform模块
在其前处理器(Preprocessor )上可以完成产品仿真模型的生成和输入文件的准备工作。

求解器(LS-DYNA)采用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通用显式动力为主、隐式为辅的有限元分析程序,能够真实模拟板料成形中各种复杂问题。

后处理器(Postprocessor)通过CAD技术生成形象的图形输出,可直观地动态显示各种分析结果。

软件应用环境如图1.1所示。

dynaform教程全

dynaform教程全

eta/DYNAFORM培训手册版本5.2美国工程技术联合公司Engineering Technology Associates, Inc.1133 E. Maple Road, Suite 200Troy, MI 48083Tel: (248) 729-3010Fax: (248) 729-3020Email: support@eta/DYNAFORM teamNovember 2004Engineering Technology Associates, Inc., ETA, ETA 徽标和 eta/DYNAFORM 都是美国工程技术联合公司的注册商标。

所有的商标和名称都是由ETA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ssociat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目录介绍 (1)数据库操作 (2)I. 创建eta/DYNAFORM 数据库,设置分析参数 (2)II. 练习一些辅助的菜单操作 (4)III. 显示/关闭零件层(Turning On/Off) (6)IV. 编辑数据库中的零件层 (7)V. 当前零件层 (8)网格划分 (10)I. 坯料网格划分 (10)II. 曲面网格划分 (12)III. 网格检查 (14)IV. 快速设置和传统设置的对比 (18)快速设置 (19)I. 从Lower Tool中分离出Lower Ring (19)II. 快速设置界面 (23)III. 定义工具 (23)IV. 定义坯料 (26)V. 设置分析参数,求解计算 (29)传统设置 (35)I. 从LOWER TOOL等距偏移出UPPER TOOL (35)II. 创建Lower Ring零件层 (38)III. 分离LOWRING 和 LOWTOOL零件层 (43)IV. 拉延类型设置 (43)V. 工具定义 (44)VI. 定义坯料,设置工艺参数 (46)VII. 工具摘要 (50)VIII. 自动定位工具 (50)IX. 测量DIE的运动行程 (52)X. 定义DIE的速度曲线 (54)XI. 定义压边圈(LOWRING)的压力曲线 (56)XII. 预览工具的运动 (57)XIII. 设置分析参数,求解计算 (58)应用eta/POST进行后处理 (62)I. 读入结果文件d3plot到eta/Post (62)II. 绘制变形过程 (63)III. 绘制变形过程,厚度变化过程,成形极限图(FLD) (65)IV. 绘制单帧显示的结果 (68)V. 录制AVI电影文件和E3D文件 (69)DYNAFORM 5.2缺省参数设置 (72)总结 (73)介绍欢迎使用eta/DYNAFORM培训手册5.2版。

dynaform模拟教程解析

dynaform模拟教程解析
因此,对汽车纵梁在成形之前进行计算机模拟是 非常必要的。
汽车纵梁的形状
(a)
整体纵量结构
(b)
模拟部分
汽车纵梁长8.16m,形状突变的区域集中在 1.5m的范围内,厚度为7mm,最窄处的宽度 为142mm,最宽处的宽度为237mm,高 75mm,圆角半径为8mm。
由于汽车纵梁对整个车身起支撑和连接的作用,故要求汽车 纵梁具有足够高的强度。汽车纵梁成形使用的是高强度钢板 。高强度钢板的σs和σb比低碳钢板高得多,而n值和r值却比 较低,因此高强度钢板的成形性能比低碳钢板差。高强度钢 板成形时不仅同样存在起皱和破裂问题,同时由于σs和σb高 ,n值和r值低,影响贴模性的面畸变及形状冻结性问题更加 突出,因此要保证高强度钢板的冲压件质量,不仅要避免开 裂与起皱,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的精度,即 回弹问题。针对贴模性问题,采用如图所示的模具布局图, 即在凸模的下方加一个支撑头。
板材回弹的经典计算公式为:
1 1 12M (1 ) k 3 R Rs Et
2
式中Δk为曲率变化量,R为回弹前中面半径,RS回弹后中 面半径,E弹性模量,ν泊松比,t回弹前板料厚度,M回弹 前板内弯矩。
板材回弹模拟的求解算法
从求解算法看,过去对回弹问题多采用与成形问题 相同的算法,即成形—回弹全过程均采用同一算法,
板材回弹模拟精度
回弹模拟精度与成形过程应力场模拟精度密切相关, 尤其是流过模具圆角部位材料变形的模拟,一直是 板材成形数值模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为了得到满意的结果,必须精确控制成形过程 中的每一个环节,以求减少积累误差,提高应 力场模拟精度;就回弹模拟过程本身而言,准 确性和收敛性已成为动态显式和静态隐式两种 有限元模拟算法难以克服的瓶颈。另外,从有 限元理论本质上讲,由于基于位移场的有限元 方法所得到的应力场模拟精度总是比位移场要 低,对于依赖应力场模拟精度的回弹问题而言, 这是限制其模拟精度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dynaform操作

dynaform操作

文件操作(FILE) 文件操作(FILE)
• 文件菜单下面包括了新建设置 (New),保存当前 , 和退出自动设置(Exit)。 设置 (Save)和退出自动设置 和退出自动设置 。 • NEW - 新建一个设置。点击此按钮后,程序会 新建一个设置。点击此按钮后, 将已有的设置全部清除。 在清除之前, 将已有的设置全部清除。 在清除之前,系统会弹 出一个提示对话框。 出一个提示对话框。 • SAVE - 保存当前设置。程序将当前数据库保存 保存当前设置。 到文件中。 到文件中。 • EXIT - 退出自动设置对话框会到 eta/DYNAFORM主界面。 主界面。 主界面
Dynaform 操作步骤
UG部分 UG部分
• 1 先在绝对坐标下导出 先在绝对坐标下导出IGS文件 保证 向为 文件,保证 文件 保证-Z向为 冲压方向. 冲压方向 • 2 分别导出凸模 凹模 压料圈 毛坯 导出前 分别导出凸模,凹模 压料圈,毛坯 凹模,压料圈 毛坯,导出前 最好清理干净part里面的无用的点 线,和片 里面的无用的点,线 和片 和片, 最好清理干净 里面的无用的点 并且在片体中不要存在重复的片叠加,那样 并且在片体中不要存在重复的片叠加 那样 会给后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会给后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Dynaform(前处理) Dynaform(前处理)
• 1 导入 导入IGS文件 文件 • 2 编辑层 在UG里面可能有无法删除或者不 编辑层,在 里面可能有无法删除或者不 小心没有去掉的点,线 面 这时在编辑层里面 小心没有去掉的点 线,面,这时在编辑层里面 进行删除.并对层名和颜色进行个性编辑 并对层名和颜色进行个性编辑,方 进行删除 并对层名和颜色进行个性编辑 方 便后续操作. 便后续操作 • 3 利用层操作对部件进行显示和隐藏操作, 利用层操作对部件进行显示和隐藏操作 并在界面的右下方点击(当前零件层 当前零件层)进行工 并在界面的右下方点击 当前零件层 进行工 作层的控制. 作层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材回弹模拟精度
回弹模拟精度与成形过程应力场模拟精度密切相关, 尤其是流过模具圆角部位材料变形的模拟,一直是 板材成形数值模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为了得到满意的结果,必须精确控制成形过程 中的每一个环节,以求减少积累误差,提高应 力场模拟精度;就回弹模拟过程本身而言,准 确性和收敛性已成为动态显式和静态隐式两种 有限元模拟算法难以克服的瓶颈。另外,从有 限元理论本质上讲,由于基于位移场的有限元 方法所得到的应力场模拟精度总是比位移场要 低,对于依赖应力场模拟精度的回弹问题而言, 这是限制其模拟精度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kN
400kN
800kN
1200kN
不同支撑力作用Βιβλιοθήκη 纵梁的形状从200kN开始,通过不断增加支撑力来确定纵梁底部不出现弧形时的 支撑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直到支撑力为1200kN时,纵梁才离开原来 的水平位置,而成为平直的底部。故得出纵梁能够比较好地成形的支 撑力为1200kN。
毛坯形状及成形情况
常用的有动态显式算法和静态隐式算法。动态显式
算法效率高、稳定性好,适于计算各种复杂成形问 题,但用于回弹计算时效率极低。静态隐式算法在 求解大型成形问题时效率低、收敛性差,但求解回 弹问题时其效率极高,往往经过一步或数步迭代即 可获得很好的结果。
从求解过程看,回弹问题一般采用两种求解 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工具(冲头、模具)与 冲压方向的逆向移动,并且开始计算直到没 有节点接触到工具为止。第二种方法是利用 节点力f代替几何接触工具,f的值等于反作 用力,首先针对所有的节点,再加上边界条 件:△f=-f,最后开始计算直到所有节点 的力都消失。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几 乎没有差别,但它们的计算时间和步长是不 同的。由于第一种方法每一步都需要进行接 触分析,故计算时间和步长较多。
板材回弹的经典计算公式为:
1 1 12 M (1 ) k 3 R Rs Et
2
式中Δk为曲率变化量,R为回弹前中面半径,RS回弹后中 面半径,E弹性模量,ν泊松比,t回弹前板料厚度,M回弹 前板内弯矩。
板材回弹模拟的求解算法
从求解算法看,过去对回弹问题多采用与成形问题 相同的算法,即成形—回弹全过程均采用同一算法,
汽车纵梁成形及回弹过程的模拟
一般载货车的车架都是由左、右两根纵梁与若
干根横粱经铆接或焊接成的框架结构。
汽车纵梁在整个汽车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就相当于人的脊椎一样重要,起着支撑整个
结构的作用,一旦断了,整个车身就会散架。并 且一套汽车纵梁成形的模具价值不菲,约为60~
70万元,对模具的修改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
毛坯形状的确定也是冲压成形工艺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板 材冲压成形过程中材料的流动情况一般比较复杂,毛坯形状的确定 很困难。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握一个给定零件 在冲压过程中的材料流动的情况,这就为零件毛坯形状的确定提供 了有力的工具。
(a) 模拟得到的毛坯图
(b)成形后的纵梁
图中可以发现从第三个图开始 产生起皱,然后经历了长大、 减小到消失的过程。这个结果 是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 。
模拟纵梁成形过程图
成形后厚度的分布
(a) 汽车纵梁成形后厚度分布图
从图(a)厚度分布中可以看出,汽车纵梁成形 后厚度没有发生大的差异,只在四个转角处发 生了明显的厚度变化。之所以在转角处发生明 显的厚度的变化,是由于毛坯的长度大于压弯 后翼面的长度,在压弯过程中,有多余的金属 存在。从毛坯形状图(b)中可以发现在四个 转角A、D、G、J处,多出一个三角形面积材 料,这就使得翼面上有多余的金属存在。这部 分多余材料在成形中,一部分有向横向断面展 开的趋势,一部分有增加板材厚度的趋势,另 外还有一部分沿着纵向展开的趋势。在四个三 角形的A、D、G、J处顶点厚度变小,而该点 的对边,即多余材料的边则增厚。在成形终了 时,LM边处的厚度最厚,为7.16mm,而A点 的厚度最薄,为6.86mm。最厚的地方与最薄 的地方的厚度相差0.3mm。
汽车纵梁冲压成形模具分布图
(b) 模拟模具、毛坯分布图
(b)有限元模型图
凸模和支撑头一起向下运动。在模拟中实现起来比较 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模拟的难度。根据相对运动的原 理,将模具整个倒过来,如图(a)所示,原来的凹模 变为凸模,凸模变为凹模,支撑头成为压边圈,类似 于反向拉伸,这样处理后就只有凸模运动,能够减少 计算量。有限元模型如图(b)所示。
因此,对汽车纵梁在成形之前进行计算机模拟是 非常必要的。
汽车纵梁的形状
(a)
整体纵量结构
(b)
模拟部分
汽车纵梁长8.16m,形状突变的区域集中在 1.5m的范围内,厚度为7mm,最窄处的宽度 为142mm,最宽处的宽度为237mm,高 75mm,圆角半径为8mm。
由于汽车纵梁对整个车身起支撑和连接的作用,故要求汽车 纵梁具有足够高的强度。汽车纵梁成形使用的是高强度钢板 。高强度钢板的σs和σb比低碳钢板高得多,而n值和r值却比 较低,因此高强度钢板的成形性能比低碳钢板差。高强度钢 板成形时不仅同样存在起皱和破裂问题,同时由于σs和σb高 ,n值和r值低,影响贴模性的面畸变及形状冻结性问题更加 突出,因此要保证高强度钢板的冲压件质量,不仅要避免开 裂与起皱,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的精度,即 回弹问题。针对贴模性问题,采用如图所示的模具布局图, 即在凸模的下方加一个支撑头。
板成形回弹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板材回弹模拟的意义
板材成形过程中普遍存在有回弹问题,特别在弯曲和浅拉深
过程中回弹现象更为严重,对零件的尺寸精度和生产效率造
成极大的影响,轿车覆盖件就是典型的例子。零件的最后回 弹形状是其整个成形历史的累积效应,而板材成形过程与模 具几何形状、材料特性、摩擦接触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所 以板材成形的回弹问题非常复杂。这类问题必须借助数值模 拟技术,用有限元方法(FEM)来解决。
模拟结果与分析 1.确定支撑力 由于汽车纵梁的板材较厚,强度较高,需增加支撑力, 如没有支撑力或者支撑力太小,底部就会出现拱形,而 不是设计的平直状,从而达不到成形的要求。当模具确 定后,先根据经验确定一个初始的支撑力,然后利用计 算机模拟的方法来确定支撑力的大小。
无支撑头成形间形状
可以看出,纵梁的底部出现了弧线状,而不是设计 中的平直状,这是由于使用了高强度钢板的缘故, 造成了板材不贴模现象,故在生产中和模拟中要使 用支撑头。
(b) 毛坯图
成形后厚度的分布
最厚处与最薄处的厚度随时间的变化
应力应变分布
(a) 成形后Von Mises 应力分布
汽车纵梁的圆角处和 四个转折处应力比较 大,而厚度减薄最明 显的地方,相应的应 力应变也就更大。 Von Mises 应力为 455.22MPa,应变为 0.047。
(b) 成形后应变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