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要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教材,它是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加减法运算、形状和图形、时间和金钱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归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一、数的加减法运算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
在这一学期,学生们将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们需要掌握两位数的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会两位数的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形状和图形形状和图形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二维形状的认识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形状的辨认和描述,以及形状的特点和属性。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几何变换,如翻折、对称等,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时间和金钱时间和金钱的学习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日常时间的读法和认识,如钟面的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读法等。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和时间的应用,如时间的前后、时间的长短等。
对于金钱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习认识货币的种类和面值,学会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金钱应用,如购买物品、找零等。
四、图表和数据图表和数据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们将学习图表的认识和分析,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如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比较等。
五、应用题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方式。
在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学生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实际问题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们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树

把一些物体平 均分成几份
平均分
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
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读写
总数÷每份数 =份数
用 2-6 的乘法口 诀求商
除法的初步认识
相关练习
解决问题
单元小结
第
二
相关练习
单
总数÷份数 =每份数
元
表
内 除 法
(一)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树
根据图形的运动 设计图案剪一剪
轴对称
平移
旋转
简单推理
数据收集整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知识树
了解统计意义,学会简单收集和整理数 据的方法,了解画“正”字的科学简便。
调查数据
画“正”字
单元小结
数据收集整理
第 一 单 元
数 据 收 集 整 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树
平均分求商
乘法口诀求商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单元小结 剪一剪
图形的运动(一)
第 三 单 元
图 形 运 动
(一)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树
平均分求商
乘法口诀求商
7-9 的乘法口诀求商
总数÷每份数 =份数
解决问题
总数÷份数 =每份数
用 7-9 的乘法口 诀求商
第
四
单
相关练习
元
表
内 除 法
(二)
整理复习 单元小结
相关练习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树
余数与除法的关系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去掉余数, 商加“ 1”
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
除法算式 各部分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及难点(人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及难点(人教版)一、第一单元:重点: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⑴加减混合⑵连加、连减(两种方法解决)⑶乘加、乘减难点: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题目。
二、第二单元重点:1、除法的含义(平均分)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用口诀求商。
4、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难点:用口诀求商。
三、第三单元重点:1、正确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画角。
3、认识平移和旋转,画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画平移后图形四、第四单元重点:1、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2、应用除法含义解决的两种实际问题:⑴会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
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3、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
难点: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五、第五单元重点:1、读写万以内的数及万以内数的组成。
2、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3、整十数、整百数及简单的计算。
六、第六单元重点:1、认识克和千克。
2、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七、第七单元重点: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2、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估算八、第八单元重点:1、每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2、复式统计表九、第九单元重点:1、图形的规律2、数列的规律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注:要知道八个方位,能根据给出的示意图描述出地点的位置。
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0乘任何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乘除法的估算必须会。
用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的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如:57×89;能准确计算出除数一位数的除法,如:417÷4,并会用乘法验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点归纳

《数据收集整理》知识点归纳统计表可以用来收集数据。
例1、调查本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
(1)参加科技小组的人最多,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最少。
(2)参加篮球小组的有13人。
统计时,可以用“正”字记录数据,“正”字每一笔表示一个1,一个“正”字表示的数是5。
例2、投票做班长。
正正正正正(1)小明的票数是12张,小亮的票数是21张,小刚的票数是18张。
(2)小亮的票数最多,当选班长。
《表内除法(一)》知识点归纳平均分是分物时所用的一种思想,指在分物时,使得每一份都一样多。
例1、把6颗糖平均分成2份,则每一份都有3颗糖。
平均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如果要按几个一份来平均分,求可以分几份,可以一份一份地数,每分一份就从总数中减去这一份的数,直到分完为止。
例2、有18支铅笔,按每6根一份来分,可以分几份?分析:分第一份就用了6根铅笔,剩下18-6=12(支)。
分第二份再用了6根铅笔,剩下12-6=6(支)。
分第三份也用了6根铅笔,剩下6-6=0(支)。
分第三份之后铅笔就全部分完了,所以按每6根一份来分,可以分三份。
除法可以用来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例3、把6颗糖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算式为:6÷2=3(份)“÷”叫做除号,读作“除以”。
例4、6÷2=3读作:六除以二等于三。
在一个两个数相除的算式中,“÷”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后面的数叫做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例5、在算式6÷2=3中,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①被除数÷除数=商②被除数÷商=除数③商×除数=被除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已知被除数和除数,求商,可以逆向思考,用乘法口诀找出合适的数作为商。
例6、求12÷3等于多少,可以想乘法口诀,什么乘3等于12。
因为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12÷3=4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收集数据的方法可以用画“正”字的方式。
2.统计图表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用表格来实现。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2.平均分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3.除法算式可以用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所得的数是商。
5.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商。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是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
2.平移是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
3.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商。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1.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3.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要先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XXX和千克的认识1、克是重量单位,1克等于1千克的1000分之1.2、千克是重量单位,1千克等于1000克。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来表示物品的重量。
二、XXX和千克的换算1、将克换算成千克,要将克数除以1000.2、将千克换算成克,要将千克数乘以1000.3、在换算时,可以画图帮助分析,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三、解决问题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XXX和千克单位来称量物品的重量。
2、在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时,需要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通过画图或列算式来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选择合适的单位和方法来求解。
XXX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一.知识点: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二.我是小学霸1、二(1)班调查班里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每位同学都选择了一张水果卡片。
(1)数一数,填一填。
水果苹果橘子梨西瓜草莓人数(2)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3)二(1)班一共有()人。
(4)如果二(1)班买水果,多买()合适,为什么?2、数一数,填一填,答一答。
(1)上图中各种图形各有几个?请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2)回答问题。
①()的个数最多,有()个。
②()的个数最少,有()个。
③最多和最少的图形数量相差()个。
算式:。
3.下面是二(2)班同学体育课上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一个表示1人)(1)套圈的比踢毽子的少()人。
(2)如果一个表示2人,那么跳绳的有()人,踢球的有()人,套圈的有()人,踢毽子的有()人。
(3)这个班有两名同学缺勤(一个表示1人),如果他俩都来上体育课,参加人数最多的活动会改变吗?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知识点:★(一)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能够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有等分和包含两种。
等分: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支?12÷4=3(支)包含:(1)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8÷2=4(份)(2)42里面有()个7 42÷7=6(个)(二)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同时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12是被除数,÷是除号,4是除数,3是商(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加法与减法1. 计算结果的意义: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表示总数;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表示差。
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3.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日常生活中,加法和减法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购物、找零、分配等实际问题。
二、数字的认识与运算1. 数的读法与写法:认识0-1000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2. 掌握0-1000的数位结构: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出三位数。
3. 数的比较与排序: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一组数字。
4. 10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结果。
5. 进位与借位运算: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掌握进位与借位运算的方法。
三、数与计数1. 数量的认识:能够用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了解数量与数的概念。
2. 数的延伸:掌握将数与实际情境相通联,了解数的延伸概念。
3. 计数问题的解决:能够灵活运用计数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图形与运动1. 认识平面图形: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
2. 图形的比较:掌握比较图形的方法,可以根据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比较。
3. 运动问题的解决:能够用图形和运动的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行走的路程、时间等。
五、时间和日历1. 认识时间: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能够用时钟表示时间。
2. 掌握一天的时间:了解一天24小时的划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表达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概念。
3. 认识日历:了解日历的基本结构,能够根据日历计算日期、星期等。
六、长度、重量、容积1. 认识长度、重量、容积:了解长度、重量、容积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常用单位。
2. 长度、重量、容积的比较:掌握比较长度、重量、容积大小的方法。
3. 长度、重量、容积的换算: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长度、重量、容积的换算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要点(最新)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在绘制表格或者图形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小格代表的数量是多少。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5、解决问题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剪纸游戏)成轴对称图形的字母:A B C D E H I K M O T U V W X Y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内容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要求掌握三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三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三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3. 三位数的拆分与组合:要求能够将一个三位数按照十位、个位进行拆分,并能够根据拆分的数进行组合。
4. 两位数的整十整百加法和减法:要求能够进行整十整百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5. 百位数的理解:要求理解百位数的意义,即它在一个数中的位置具有的大小。
6. 两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两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7. 足够多的加法与减法:要求通过足够多的练习,巩固和提升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操作熟练度。
8. 第一组数的加减法:要求能够通过第一组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观察出规律并推广到其他运算中。
9. 数量的对比: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数量进行大小的判断,并能够进行比较。
10.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要求学习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以上仅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教材内容和练习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学习。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及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1、表内除法一2、表内除法二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1、看图列式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注意:1、运算顺序2、运算符号2、口算18-6×3= 7×9+7= 4×9-6=14+2×3= 25÷5+15= 10-9÷3=二、乘、除混合运算1、摆一摆、算一算练习:用5根小棒可以摆一个用这些小棒摆 ,可以摆几个=乘、除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注意:运算符号2、口算3×2×8= 2×4÷8= 48÷6÷4=三、拓展训练1、填空5×4 = 5×3 +2×2 + = 2 × 3 = 2×4 -3×6 - = 3 × 5 = 3×7 -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出一个算式的结果,再根据结果进行计算;2、关于混合运算的灵活运用1、计算8÷2×9,运算顺序是:先算再算2、算式和合起来可以写成4×9÷6;根据乘除混合运算进行填空;3、解决问题总数不变每个小组需要2本书,这些书可以分给几个小组先分析出“这些书”指的是图中画出的书,每册有3本,有4册;要求出“可以分给几个班”先要求出“一共有多少本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画一画第一行:第二行:第一行图形的个数是第二行的倍,并圈出来;2、二年级同学参加舞蹈队的有9人,参加数学班的有27人,数学班人数是舞蹈班的几倍3、学校门前摆了3行花,每行8盆,又摆了6棵盆栽,花是盆栽的几倍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3、乘、除法意义三、综合练习1、看图列式,体会乘、除法含义及关系;2、解决实际问题1、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2、 21个1如果小白兔每天吃3个 ,可以吃几天2如果这些萝卜吃了一个星期,小白兔平均每天吃几个3如果每天吃5个,吃了4天后,剩多少个(4)如果每天吃4个,小白兔要吃6天,够吗实际问题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加、减两步应用题1、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1妈妈带了1000元,买了一部电话和一台饮水机;还剩多少元电话 250元饮水机 300元2学校买来720本图书,送给一年级100本,送给二年级260本,剩下的放入图书馆,放进图书馆多少本3同学们要折340只纸船,第一天折了170只,第二天折了130只,两天后还差多少只纸船没有折4王老师买了一套西服,给了售货员400元,找回20元,西服上衣280元,西服裤子多少元4、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5、万以内数的认识5、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6、千克与克的认识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认识质量单位1、认识质量单位2、建立1千克、1克的质量3、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1、表示质量的单位有和 ,它们的分别用字母和表示;2、1大袋洗衣粉大约重1千克;1小袋波力海苔大约重1克;1个2分硬币约重1克;1袋饼干大约重100克;1大袋薯片大约重200克;1千克=1000克 1kg=1000g注意“分别”说明后面字母的顺序要与前面你填写的单位的顺序一致;在做给物体填单位的题目时,可以与给出的集中物品比较;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一个苹果大约重240 ;2一袋方便面大约重110 ;3妈妈买来的西瓜重6 ;4小亮的书包约重4 ;5电视机的包装上写着“总重28 ”;6小明的体重30 , 他的一支笔重30 ;7一袋盐大约重500 ;8一个苹果大约重190 ;9一只鲸鱼大约重9000 ;10方法:一看物想一想所给物品在生活中的样子,它重不重二看数看给出的数是大数还是小数,结合物品填单位三看结果对照我们知道的洗衣粉1千克,海苔1克,比一比,检查一下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 kg = g 2000 g = kg6000克 = 千克 kg = 7000 g6千克> 克 7000 g < kg4千克< 克 3000 g > kg注意符号:看清是“=”还是“>”或“<”,符号不同,填的数不同;是“>”或“<”时,要先换算成单位一样的题目后再填空;3、在里填上>、<或 =3千克 3000克 1400克 2000克1kg 999g 4500g 5kg1700克 1700千克 18千克 1800克700g 70kg 990g 1000g 3300g 33kg注意:单位不一样的先把单位统一后再比较;1千克=1000克1后面加了3个“0”4、口算45kg+47kg= 360g+500g= 43kg-29kg=3200kg+900kg= 270g+30g= 1kg-600g=320kg-80kg= 5100g-900g= 2kg-1300g=1、计算要准确2、结果加单位5、看台称,读出物体的质量;西瓜重:西红柿重:1、看清称上的单位是“千克”还是“克”;2、看箭头所指的数字是几;5 36、解决问题1、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个2分硬币约重10克;2、10袋饼干重1千克,一袋饼干重克;3、1块糖约重10克, 块糖约重10千克;4、一筐桃重38千克,筐重2千克,桃重多少千克5、1千克西瓜2元,一个5千克的西瓜多少元6、7只鸭子21千克,一只鸭子多少千克7、拓展练习一只鸡重2千克,一头猪重多少千克一头猪 9只鹅1只鹅 4只鸡8、图形与变换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图形1、锐角和钝角1、根据要求给出一个点,或一条边画出一个钝角、锐角和直角;··2、画出一个直角大的角,画出一个比直角小的角;3、会从实物中找到钝角、锐角和直角如何正确的画角,画角的工具使用9、统计苹果西瓜香蕉桃芒果1、哪两种水果喜欢的学生同样多2、如果级组举办晚会,应该买最多的是什么水果3、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人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吗10、找规律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图形的排列规律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1、基本练习⇧ ⇦⇩▫ ▫ ▫⓪①②③①②③⓪②③⓪①2、提高练习⌦↓↓⌦↓⌦注意:图形变化的规律,图形变化的方向二、数列的排列规律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1、基本练习① 4、6、8、、12、 ;② 1、4、9、16、、 ;③ 35、、29、26、、 ;④ 9、18、27、、 ;⑤ 3、6、8、11、13、、 ;⑥ 2、3、5、8、13、、 ;⑦ 99、94、89、、79;⑧ 25、1、30、2、35、3、、2、变式练习在 2、3、5、8、12、16、23、30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 ;注意:找出数列之间的规律,再填数403530252015105。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一、整数和小数1. 整数的认识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学生将开始认识整数。
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学生将学会使用正整数、负整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整数的概念。
2. 小数的认识除了整数,二年级的学生还将开始接触小数的知识。
通过认识十分位、百分位的概念,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长度、质量、容积和时间1. 长度的认识学生将学会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学习如何进行长度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2. 质量的认识在质量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千克、克等质量单位,并学习如何进行质量的比较和换算,以及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3. 容积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升、毫升等容积单位,学会进行容积的换算,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容积的概念。
4. 时间的认识在时间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学习如何进行时间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钟表进行时间的读写。
三、图形和位置1. 图形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椭圆等基本图形,学会辨认各种图形,并进行图形的分拆、拼接等操作。
2. 位置的认识通过图形的位置变换,学生将学会认识左右、上下、里外、远近等基本的位置词语,以及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培养学生对真实生活中数据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2. 数据的整理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直方图、饼图等手段直观地呈现数据。
五、加减法1. 个位数的加减法学生将学会进行个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进位、退位的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运用。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在掌握了个位数的加减法后,学生将开始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学会进位、退位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数据收集整理1、第2页,求总人数就是把人数加起来;没有选择的同学,最有可能选择的是人数最多的那一种。
2、第3页,投票。
一个对勾表示1个数据,一个圆圈表示1个数据,一个正字表示5个数据。
3、第6页6(3),买哪几种水果合理,选择水果时至少两种。
4、第6页6(3),现在每个小长方形表示2份报纸,原来长方形的数目要除以2。
第二章表内除法(一)1、除法解决的是平均分的问题。
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一种是几个。
24页4题2、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5页6,9题。
3、算除法,想乘法口诀。
有的乘法口诀可以列两个除法算式,有的只能列一个除法算式。
第三章图形的运动1、将一个图形对折,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对称)的,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画的时候用直尺,画虚线,穿透这个物体。
2、平移后的物体和之前的相比,(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3、一些汉字或字母也是轴对称图形。
33页第2题。
第四章表内除法(二)1、比较大小时,先把计算结果标出来,然后根据题意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注意,排列是算式,不是结果。
40页第3题。
2、应用题中,购物是必考题,仔细看题,列式计算。
42页例3。
第五章混合运算1、混合计算要注意脱式计算。
先算哪一步,可以在算式下面轻轻画一条横线。
注意数字和数字对齐,符号和符号对齐。
如果遇到难以计算的两位数加减法时,可以再草稿纸上算出结果,再写到卷子上。
47-49页例题。
2、列式计算。
列式计算要注意,只列一个综合算式,不写单位不写答,而且要脱式计算。
列式时,先要想清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找准关键字(和表示相加,差表示相减,积表示相乘,商表示相除),再进行列式。
3、列综合算式。
先算最上面的算式,再和其他数进行计算,最后直接写出得数。
注意,第一步的算式一定要加上括号。
49页3题,51页6,9题。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作为学生的我们,数学是必学的科目之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能,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帮助。
1. 两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两位数可以用“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56=5×10+6。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需要先比较十位数的大小,再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53+28=81;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63-32=31。
3. 三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三位数可以用“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785=7×100+8×10+5。
比较三位数大小需要先比较百位数的大小,再比较十位数的大小,最后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4. 三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三个数的数量之和,如365+187=55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452-316=136。
5. 整数的认识: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正整数可以用“+”表示,负整数可以用“-”表示。
6. 正整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 37+65=10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98-65=33。
7. 初步认识同分母多分数:同分母多分数是指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几个分数,例如1/3、2/3、3/3。
8. 认识生活中的简单比例:比例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冒号(:)或比例符号表示,例如 1:3,1比3。
在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比例,例如男女比例为1:2。
9. 使用秤量尺进行长度度量:长度可以用米、分米、厘米等单位来度量,使用秤量尺可以测量长度。
需要注意保持尺的水平,避免测量误差。
10. 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的比较: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可以是分割、将一部分放大或缩小等。
11.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图形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每种图形都有自己的性质,例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等,长方形对角线相等。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人教新课标)

第1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二年级下册·人教版1. 学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
2. 学会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3. 在经历用调查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1. 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
2. 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一、知识归纳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2.从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961581.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
15222.收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可以采用画“正”字,画“√”,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二、易错总结1没有正确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
【例题1 】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统计情况。
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点警示:此题错在没有正确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而不是一个“正”字代表一个数据。
规避策略: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时,“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而不是一个“正”字代表一个数据。
统计数据时重复统计2【例题2】判断:针对“同学们最喜欢的季节”,小芳对全班 45 名同学进行了调查,要求每人只能选一个季节。
调查的结果如下表:错误答案:√正确答案:×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人数87238错点警示:小芳一共调查了45 人,但8+7+23+8=46(人),说明调查时重复计数,导致统计数据不准确。
规避策略:统计数据时,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2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二年级下册·人教版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编者按】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涉及到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等共九节的知识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是基础性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学习。
一、目标与要求1.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3.并学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掌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的方法;4.使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5.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二、重难点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3.平均分的含义;平均分的方法,学会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4.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4.除法公式(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商=除数(3)除数×商=被除数5.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
1. 认识长度单位:掌握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2. 100以内加减法: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3. 角的认识:认识角的基本概念,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4. 认识时间: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掌握时间的计量单位和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5. 图形与拼组: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拼组。
6. 统计与概率: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概率计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教材和教辅资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二年级下册数学笔记重点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笔记重点人教版
一、数与计算
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重点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乘法的初步认识
(1)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2)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
(3)能正确地计算2—9的乘法。
3. 角的初步认识
(1)认识角,能正确地画角。
(2)能正确地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空间与图形
1. 图形与变换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加深对物体形状和各个面的认识。
2. 观察物体
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
三、统计与概率
1. 统计表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会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2. 可能性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 奇妙的动物世界
能根据所给的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一些数量的关系。
2. 有趣的七巧板
能用七巧板拼成简单的图形;通过操作七巧板,体验有些图形的拼合方法。
3. 解决问题
能在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用乘法或加法计算的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经历对图形的认识过程,并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加减法运算、长短、重量、时间、形状和位置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加减法运算1. 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学会在10以内进行快速计算,并且能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加法计算。
2. 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学会在10以内进行快速计算,并且能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减法计算。
二、长短1. 长短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来进行判断,学会使用比较词语进行描述,如:“长、短”、“更长、更短”等。
2. 长度的测量:学会使用标尺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三、重量1. 重量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来进行判断,学会使用比较词语进行描述,如:“重、轻”、“更重、更轻”等。
2. 重量的测量:学会使用秤等工具进行重量的测量,掌握基本的重量单位,如克、千克等。
四、时间1. 时钟的读法:学会读写 Analogue clock,并掌握小时和分钟的读法。
2. 时间的计算:学会根据特定的时间进行计算,如可以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时间差等。
五、形状1. 基本的几何图形:学会识别、描述和绘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的几何图形。
2. 形状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特征来进行判断,学会使用比较词语进行描述,如:“相同、不相同”、“更大、更小”等。
六、位置1. 方向的概念:学会识别、描述和使用基本的方向词语,如:“前、后”、“左、右”等。
2. 位置的描述:通过描述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照物的方位关系来进行位置的描述,如“在左边、在右边”等。
参考内容:1.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则,通过练习题巩固运算技巧。
2. 长度和重量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表,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练习。
3. 时钟的读法和时间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时间活动进行训练。
4. 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命名,通过绘制图形和形状比较的练习进行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与整理用调查法收集数据:(1)确定调查对象(2)确定调查内容(3)确定调查方式(4)呈现调查数据(5)分析调查数据,解决问题在收集数据时,可以用分班、分组、举手或在表格打“√”,来进行调查。
调查时,要清楚,不重复、填准确、不遗漏。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采用“正”字方法更简便易数。
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在一定的表格内,这种表格叫统计表。
用统计表来呈现调查数据,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公式为: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4÷6=4(本)答:每人分4本。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24÷4=6(本)答:能分给6个人。
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A、24÷6=B、4×6=C、24÷3=D、24÷4=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熟记九九乘法表。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例.直接口算:28÷4= 8÷8=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或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例.填空:45÷9=5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里有()个();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例:23+6+18 = 97-34-28=32+11-8= 53-24+38=2×3 ×8= 81÷9 ÷3=2×8÷4= 72÷8×4=非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例:5×6 +14= 3×7-16=3 + 5 ×9= 45-9×3=45÷9+14= 64÷8-8=13 + 56÷7= 64-40 ÷8=算式里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6×(7 + 2)= (24-18)×9=(14+35 )÷7= (82-18 )÷8=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重点)。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例:6×7=42 42-15=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9=24 24÷3=8 (强调括号不能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4=9 12+9=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在解答什么)例: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支,送给妹妹12支后,还剩多少支?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_______例: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_______第六单元:由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解决问题(1)余数比除数小。
例:43÷7=()…( ) 余数可能是()或者余数最大是()(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例: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
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3)最多问题(去尾法)例: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4)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个、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例:7438读作:()3604读作:()4900读作:()5002读作:()1050读作: ()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例:2647=()+()+()+()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例:940()1899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例:1350()2365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例:5940()5230常考数。
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
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
最大的四位数:9999,最小的四位数:1000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最大的五位数:99999,最小的五位数:10000.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
最低位都是个位。
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
两位数的看个位上的数估算,三位数及三位数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数估算。
(四舍五入)(1)能判断那样的数是近似数?哪样的是准备数?(2)能找准一个数的近似数。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
(1)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200+300= 3000+6000=600-400= 9000-5000=1400-400= 2600-2000=(2)进位、退位加减法70+50 = 800+900=140-70= 1100-200=第八单元:克、千克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1千克=1000克(1kg=1000g)进率是1000.延伸: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 1两=50克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
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3千克○3000克 900克○1千克6千克○5999克1000克○1千克填合适的质量单位(千克、克).简单的计算。
60千克+35千克= 0克+38克=56千克÷7= 6克×8=52克-25克= 70千克-42千克=解决简单的问题(1)1块橡皮重5克,6块这样的橡皮重多少克?(2)小华体重26千克,小方体重23千克,小华比小方重多少千克?小方比小华轻多少千克?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简单推理:(1)两种:不是就是例:硬币不是正面就是反面。
(2)三种:确定不是就是方法:(1)抓住确定信息,进行推理。
(2 )用表格法去排除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1.简单推理:(1)两种:不是就是例:硬币不是正面就是反面。
(2)三种:确定不是就是109页例12.稍复杂推理(阅读推理)方法:(1)抓住确定信息,进行推理。
(2)用表格法去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