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教版-旅游地理)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教案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81ae8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0.png)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2. 培养学生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审美观念和保护意识二、教学内容1. 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2. 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3. 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
2. 教学难点: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的运用,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景观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欣赏方法。
3. 实践演练法: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旅游景观进行欣赏评价与保护方案的制定。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旅游景观的图片、案例分析等。
2. 教学素材:相关旅游景观的视频、文章等。
3. 分组讨论材料:每个小组需要选择的旅游景观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旅游景观图片,引起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讲解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景观等分类及其特点。
b. 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体验、感悟等欣赏方法。
c. 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讲解旅游景观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保护旅游景观的意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旅游景观案例,让学生了解欣赏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实践演练: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旅游景观进行欣赏评价与保护方案的制定。
七、作业布置1. 观看一部关于旅游景观的电影或纪录片,选取其中一幅景观,分析其特点及欣赏方法。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地理选修三人教版: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选修三人教版: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32596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4.png)
3.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如宏观欣赏、微观欣赏、比较欣赏等。
4.能够运用所学的欣赏方法,对具体的旅游景观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直观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旅游景观的魅力。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旅游景观的欣赏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景的创设:通过班级旅游活动的导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旅游景观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旅游景观的欣赏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欣赏方式。
3.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宏观欣赏、微观欣赏、比较欣赏等。
4.运用实例分析,讲解各种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的旅游景观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一次班级旅游活动作为导入,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引导他们关注旅游景观的欣赏。随后,提问:“你们认为旅游景观有哪些特点?”“你们在欣赏景观时,注意到了哪些方面?”等问题,激发学生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1.旅游景观的分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人文景观包括城市、乡村、建筑、文化等。
高二最新地理教案-4.3旅游景观的欣赏(一)1 精品
![高二最新地理教案-4.3旅游景观的欣赏(一)1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308ae00bcd126fff7050bac.png)
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在旅游景观的欣赏过程中怎样选择观赏位置、如何把握观赏时期以及抓住景观特点。
培养学生科学地审美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旅游景观欣赏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风景图片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选择观赏位置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产生不同的美感。
二、把握观赏时期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1、季节的选择北方地区的一些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越长,华南地区四季皆宜。
问题: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什么季节观赏最适宜?为什么?答:夏季。
原因是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教材87页图4.13);②还有避暑的效果。
2、天气的选择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为什么?答:日出日落,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带有朦胧美,另一方面霞光丰富了景观的色彩美。
例如泰山日出、黄山日落等阴天很难看到。
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
3、许多景象要在特定的时间出现,要求旅游者确切把握时机。
例如:钱塘江大潮——宜选择农历初一、十五青海湖的候鸟——(教材87页图4.14)每年4月,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5月产卵孵化,6月下旬开始飞走。
因此这里观鸟的最佳时机是5月份。
另有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大理的“蝴蝶会”(4月15)、傣族泼水节(3月3)等。
三、抓住景观特点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
例如:自然景观中——山景有山景的特点,游览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要抓住它们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
人文景观——欣赏园林景观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园林景观常见的构景手法有:1、主配。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9d796402768e9951e738a2.png)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节。
1、本节课只有1个内容,那就是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的整个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难点:观赏时机的把握教法:1、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设计思路:在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变化,也就是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
本课的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通过对景观图片的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
我的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用,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最后通过家乡旅游资源的评定与欣赏以及大观园入园设计两个活动,结束本课教学。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导入)旅游资源的这些审美特征,需要我们掌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去发现、捕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fdb3125fbfc77da269b1ec.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教案【课标要求和解读】1.课标内容:举例说明旅行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行经历,交流观赏旅行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要正确观赏旅行资源,第一要以了解旅行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同时对中外闻名旅行景点有必要的了解;不同旅行景观形成缘故不同,因此观赏方法不同;了解观赏旅行景观的要紧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看位置、把握有利的观看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明确旅行景观的描述和观赏是多角度的,把握不同景观的一样观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观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乐趣,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学生探究奇异大自然的爱好;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行资源评判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行资源的了解,学生爱好高,但亲身旅行经历少,因此对旅行景观观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爱好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关心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闻名的旅行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存、生活经历得以充分表达,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究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拟采纳“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幸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
旅行景观千差万别,旅行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观赏旅行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表情操。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23e447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a.png)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以下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原则: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原则,如整体性、动态性、地域性等。
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与步骤:以具体景观为例,逐步讲解欣赏的方法和步骤,如观察、体验、思考、总结等。
3.不同类型旅游景观的欣赏要点:分类介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景观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景观,分析其欣赏要点。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强的主要内容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步骤;中间部分展示不同类型旅游景观的欣赏要点,通过图示和关键词进行说明;右侧留出空白,用于记录学生的疑问和课堂生成性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段关于旅游景观欣赏的视频作为新课导入。这段视频将展示我国著名旅游景观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在视觉享受中感受到旅游景观的魅力。视频结束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景观为什么吸引人?”“我们在欣赏这些景观时需要注意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对不同类型旅游景观的欣赏要点的掌握,以及在实际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应充分运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高二地理(人教版旅游地理)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教案
![高二地理(人教版旅游地理)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4a9df5c281e53a5902ff01.png)
人文含义
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与佛教中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一致.
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的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
补充: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联系起来。
②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首先是地利,即选择观赏位置.
出示案例图片:2组对比,在位置上有什么不同
选择观赏位置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结合具体案例讨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位置。
引导分析:观察图片,发现景观特点,对应特点,找出欣赏的方法。
点拨:
1.远近距离在于:远看气势,近看细节。
结合具体案例讨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时机。
引导分析:观察图片,发现景观与气候、天气的关系,对应特点,找出欣赏的方法。
1.季节的选择
北方(南方)地区的一些山水风景最宜在什么季节观赏?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什么季节观赏最适宜?为什么?
2。天气的选择: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为什么?云海: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山谷湿度大,易成云致雾;各处温差、水分蒸发的差异及山谷风影响使云雾变幻飘渺.
3。许多景象要在特定的时间(日变化:清晨和傍晚;特定时间)出现,要求旅游者确切把握时机。
如:钱塘江大潮宜选择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的候鸟最佳时机是5月份。
总结:有些自然景观,会随季节、天气、时间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能够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景观受气候、天气和时间影响的特点,找到适宜的欣赏方法。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b09db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5.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旅游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引导学生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旅游景观图片或视频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兴趣,简要介绍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5分钟)教师讲解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包括:(1)感官欣赏:欣赏景观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方面;(2)历史文化欣赏:了解景观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传说故事;(3)社会经济欣赏:了解景观的社会经济价值和影响力。
3. 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具体的旅游景观实例,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欣赏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景观的魅力和价值。
4. 学生分享(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旅游景观,运用学到的欣赏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并反思自己在欣赏旅游景观时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实例分析和分享中的表现;4. 学生对总结和反思的认真程度。
四、教学延伸学生可以结合课后作业,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景观,运用学到的欣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高自己的旅游景观欣赏能力。
五、教学参考资料1. 王国维.《旅游景观欣赏导论》[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2. 张岱年.《旅游景观审美鉴赏》[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3. 杨洪基.《旅游景观欣赏与鉴赏》[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4.六、教学活动设计1. 欣赏旅游景观图片: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观图片,让学生用感官欣赏的方法进行分析,注意色彩、形状、质感等方面。
人教版选修3《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教案1
![人教版选修3《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c8ea75d172ded630b1cb6fa.png)
欣赏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 资料、观看某些旅游 景观的图片、音像资 料,启发学生让学生 能够应用旅游景观 欣赏的一般方法来 解剖案例
图片,录像,课件
(苏堤春熙、曲院 风荷、北京香山红 叶、哈尔滨冰雕、 峨眉山佛光、武陵 源群峰、桂林山 水、赵州桥等)
展示事例,开
阔视野,欣赏审
美,陶冶情操
播放
提问
讲解
板 书 设 计
一旅游景观欣赏
1.概念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
的过程。
2.层次①是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知觉;
②得到审美的感受。
二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1.天时----季节、天气、时间
2.地利----优选欣赏位置
距离、角度、俯仰、运动
3.人和----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品位文化内涵
一自主学习
1.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
2.旅游景观欣赏的两个层次
3.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提醒学生本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自主学习时应注意多放
些时间)
教
-二-
重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学
1.天时----季节、天气、时间
过
2.地利----优选欣赏位置(距离、角度、 俯仰、运动)
程
3.人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品位文化内涵
够应用旅游景观欣赏的一般方法来解剖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交流旅游活动的感受,分享旅游景观欣赏的经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习
思路、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与层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734039360cba1aa811daea.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学案§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 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一般方法①选择观赏位置、②把握观赏时机、③抓住景观特色2.能够举例说明旅游景观选择观赏位置的三个方面:距离、角度、动态3.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
4.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理解建筑、园林等景观的节奏。
5.通过旅游景观的欣赏,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正确审美观。
【重点难点】1. 选择观赏位置 2. 把握观赏时机 3.抓住景观特色【学法指导】自主预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填表归纳等【自学归纳】知识点一 选择观赏位置1.距离2.角度3.动态: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宜⑧____________________观赏两岸风景,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知识点二 把握观赏时机知识点三 抓住景观特色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⑮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⑯________,以及景观的⑰________________或者⑱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⑲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⑳________、发展、○21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3.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22 、○23 、○24 、○25 。
【重难点突破】景观 观赏要求 峰峦①____ 峡谷、幽洞、一线天 ②____瀑布 适当距离③____景观 观赏要求江河湖海 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④________全景之貌,兼收⑤________之趣湖沼池塘 ⑥________观赏地貌的天然造型 在⑦__________景观类别 观赏时机 原因 山水 风景 北方 ⑨____季 南方 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也宜⑩______季观赏 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 ⑪_____________,同时兼收避暑之利 风景名山 ⑫________ 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⑬________ 特殊景象 确切地把握观赏时机 景象只在⑭__________出现三、抓住景观特色 1.不同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238caa5acfa1c7ab00cc46.png)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1.了解旅游景观的两大审美形态。
2.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主要审美特征。
3.运用图表归纳判断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培养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一、自然美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二、人工美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类别组成审美内涵古典园林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古建筑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塔、民居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人造景物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旅游景观的形象美。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工美破坏了自然景观的自然美。
(×)3.峨眉山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两者有机结合,体现了和谐美。
(√)4.下列不属于自然美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C )A.形象美B.色彩美C.古建筑美D.朦胧美5.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是(C )A.形象美B.动态美C.色彩美D.朦胧美[问题探究]读教材P32图3.1、图3.2,探究下列问题。
(1)华山之险反映了自然美中的________。
(2)峨眉之秀反映了哪些自然美?答案:(1)形象美(2)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
[总结深化]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美感特征美感形成举例形象美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
地貌是构景基础,不同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不同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色彩美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且随时间而变化自然景观四季的春翡、夏翠、秋金、冬银动态美自然景观中的动态美,由波涛、飞瀑、溪泉以及云雾飘动等引起山为水动、水为山转、流水飞瀑、飞禽走兽、风吹林动等朦胧美自然景观透过某种朦胧模糊的形式含蓄地表现出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享受烟雨中的山水风光,云蒸雾腾(1)对于色彩美的理解,要从“丰富”和“富于变化”两个层面去展开理解。
高二地理旅游景观的欣赏示范教案一
![高二地理旅游景观的欣赏示范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212a4cb8be1e650e53ea9925.png)
高二地理旅游景观的欣赏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对景观观赏的位置选择。
2.理解景观观赏时机的重要性。
3.知道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能力目标1.掌握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和观赏时机。
2.掌握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理解构景内涵。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学生讨论、教师讲授。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有哪些类型?2.旅游资源的特征是什么?3.旅游资源有哪些价值?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一些总结。
[导入新课]随着“五·一”“十·一”长假的实行,许多人都外出观光旅游,但有人参观景区后,发出“不过如此”的感叹,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种叹息,那么到景区如何进行欣赏景观才会有“不虚此行”的感觉呢?板书: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讲授新课]点击课件:让学生齐声朗诵苏东坡的《题西林壁》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教师讲解:从诗中,可以看出,在对景观进行欣赏时,选择的位置很重要,不同的观赏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板书:一、选择观赏位置板书:1.距离不同武陵源·南天门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武陵源群峰”和“武陵源·南天门”,学生观察体会。
学生讨论:从两幅图片的观察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甲:观赏“武陵源群峰”宜远眺,而观赏“南天门”宜近看,这样才能体会出美感。
学生乙:选择正确的观赏位置是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位置选错就无法达到观赏效果。
教师讲解:在进行景观欣赏时,要根据欣赏的对象,选取不同的距离,对于高大雄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雄伟峻秀的峰峦,应采取远眺的方式;而对于较小的景观,如山中的峡谷、山洞、一线天之类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高中地理选修三人教版: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课时)说课稿
![高中地理选修三人教版: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c92e5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5.png)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等前置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强化基础知识讲解,通过课后辅导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
2.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化课堂时间分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课堂反馈,分析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在旅游过程中的有趣经历和欣赏景观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以下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旅游景观的构成要素:通过PPT展示,讲解旅游景观的构成要素,如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植被、人文景观等;
2.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如审美、文化、科学等)欣赏旅游景观;
本节课位于选修三的第三章,这一章主要讲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旅游景观的价值,提高他们在实际旅游活动中的欣赏水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组织学生进行自评,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2.同伴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对方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高中地理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1课时)教案
![高中地理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1671f2b8f67c1cfbd6b81d.png)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能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旅游欣赏。
3.通过旅游景观的欣赏,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领悟和谐生美,学会以情观景。
难点:以情观景教具准备:风景图片、自制图片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法与启发教学法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一、选择观赏位置(一)距离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是很重要的。
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观可得(图3.7)。
山中的峡谷、幽洞、一线天之类的景观,则要置身其中,近而观之,方知其妙。
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总之,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取不同的距离,对于高大雄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雄伟峻秀的峰峦、大江大河,要想观赏到全景,应采取远眺的方式,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而对于较小的景观,如山中的峡谷、山洞、一线天之类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归纳: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二)角度观赏景观的角度不同,产生的审美效果也不同。
景观特点不同,宜选择的观赏角度也不同。
旅游者在观赏风景时,要选择好角度。
可正面观赏,也可侧面观赏;可平视、仰视,也可俯视。
探究活动:1、观赏大江大湖和比较小的湖沼池塘时,选择的观赏位置有何不同? 2、观赏瀑布,应采取什么角度效果最佳?、江河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佳,湖海以旷景取胜。
因此,观赏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俯瞰全景之貌,兼收远眺之趣。
对比较小的湖沼池塘,观赏地点不宜过高。
因此亭、榭、廊、阁等建筑,多低临水面,并在水边铺小路,以供游人欣赏和休憩。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1afb1b1711cc7931b7166a.png)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一般方法:①选择观赏位置、②把握观赏时机、③抓住景观特色2.能够举例说明旅游景观选择观赏位置的三个方面:距离、角度、动态3.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
4.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理解建筑、园林等景观的节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旅游景观的欣赏,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思想。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点】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教学难点】运用资料,描述旅游景观的特点,注重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及旅游景观欣赏的一些基本要求【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比较法、归纳法,课件、设问、教师讲解相结合法。
【教材分析】教材从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色多角度进行了阐述如何进行旅游景观的欣赏,但图片较少,因此本节教学设计增加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及小动画,丰富学生的感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图片:一家人带着沉重的箱子到远方旅游【提问】大家喜不喜欢去旅游呢?大家想不想像他们一样提着重重的箱子到远方去旅游呢?其实大家大可不必这么辛苦,因为咱们五家渠市便有一处国家4A级的旅游风景区,大家知道是哪儿么?对,就是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
请同学们说一说,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有哪些特色旅游呢?【生答】略【投影】青格达湖特色旅游图片:春季郁金香节、夏季荷花节、秋季观鸟节、冬季冰雪风情节”春季郁金香节夏季荷花节秋季观鸟节冬季冰雪风情节【讲述】这些景色都非常美,同学们要想在今后的旅游活动中获得最佳美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板书】§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投影】学习目标:1.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一般方法①选择观赏位置、②把握观赏时机、③抓住景观特色2.能够举例说明旅游景观选择观赏位置的三个方面:距离、角度、动态3.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梳理
总结方法
整理笔记,梳理知识结构,对应方法有助于学生举例说明。
拓展探究
提供:朋友圈小明完整的游览信息,和线路示意图。在小明的游览过程中,你发现可以运用哪些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使游览体验更佳?(案例见学习任务单)
二、以情观景(旅游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刻感悟自然的美。)
展示:具体案例讨论以下景观如何欣赏可以做到以情观景。
1.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2.发挥想象
3.移情与景,情景交融
4.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总结:在旅游景观欣赏中要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了解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情景交融,同时做好观赏的前期准备,这样才会获得最佳的旅游体验。
呼应开篇朋友圈
的案例,应用所学在实际旅游活动中讲究方法。
迁移应用
布置练习(附答案解析)
巩固所学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3.结合实例和自身旅游体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能够初步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尝试体会以情观景的审美境界。(难点)
4.归纳出旅游景观欣赏的一般方法,并能够举例说明(重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借助朋友圈晒出:颐和园人们争先观看“金光穿洞”的自然景观这一案例,提出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可以欣赏到“金光穿洞”?在旅游景观欣赏方面有没有方法可寻呢?
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林地区,小山岗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
人文含义
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与佛教中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一致。
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的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
补充: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联系起来。
②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对比: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
北方皇家园林
南方私家园林
建筑特色
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
规模较小。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
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风俗民情: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也是旅游景观欣赏的较高境界——人和
抓住景观特色: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结合具体案例讨论如何抓住不同景观的特色,增加欣赏体验。
引导分析:,
1.观赏前,查看有关资料(例如景观介绍、导游图),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
2.观赏过程中,适应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结构布局的节奏韵律。满足感官的需要,又能适应心理上的需要。有助于在整个观赏过程中保持饱满的情绪。
展示:北京四季变化的图片
承转: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要求观赏者把握住观赏的时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不同的季节可以观赏到的效果不同。
结合具体案例讨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时机。
引导分析:观察图片,发现景观与气候、天气的关系,对应特点,找出欣赏的方法。
3.许多景象要在特定的时间(日变化:清晨和傍晚;特定时间)出现,要求旅游者确切把握时机。
如:钱塘江大潮宜选择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的候鸟最佳时机是5月份。
总结:有些自然景观,会随季节、天气、时间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能够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景观受气候、天气和时间影响的特点,找到适宜的欣赏方法。
结合实例,如何体悟人地和谐互动
1.季节的选择
北方(南方)地区的一些山水风景最宜在什么季节观赏?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什么季节观赏最适宜?为什么?
2.天气的选择: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为什么?云海: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山谷湿度大,易成云致雾;各处温差、水分蒸发的差异及山谷风影响使云雾变幻飘渺。
调用生活体验,引出景观欣赏有方法
结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例,选择观赏位置
过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是地利,即选择观赏位置。
出示案例图片:2组对比,在位置上有什么不同
选择观赏位置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结合具体案例讨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位置。
3.结合图片了解园林景观常见的构景手法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展示:具体案例讨论以下景观如何体现人地和谐。
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如: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寺庙
塔
地理位置
位于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中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学科
地理
学段:高中
年级
高二
教材
书名:旅游地理出版社:人教社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一则“金光穿洞”的朋友圈,体会到欣赏景观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
2.结合不同的典型旅游景观,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能够选择出欣赏位置、把握住观赏时机;结合相关知识,抓住景观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引导分析:观察图片,发现景观特点,对应特点,找出欣赏的方法。
点拨:
1.远近距离在于:远看气势,近看细节。
2.远近角度多叠加使用:如水文景观。
3.动态的移动位置带来综合感受。
案例引入,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能够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景观特点,结合旅游者的观看位置,找到适宜的欣赏方法。
结合实例,把握观赏时机
其次:是天时,即把握观赏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