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宗教的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的宗教文化与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的宗教文化与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的宗教文化与历史发展脉络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宗教文化国家,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许多种主流宗教,如道教、佛教、儒教等,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独特的宗教信仰。

这些宗教文化与历史发展脉络的交织,搭建了一个广阔的维度,使得中国社会变得丰富多彩。

中国宗教文化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在那个时期,人们崇拜自然神,比如祖先、山神、水神等,这种信仰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一直流传至今。

而真正的宗教信仰在东周时期出现,出现了众多的教派。

其中,最重要的是儒教和道教。

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代圣贤们的思想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仁爱”、“礼仪”等观念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也成为了东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深刻影响着东亚诸国。

道教则是中国本土传统文化,最早出现在汉代,提倡修身养性,发展出内丹和外丹两种修炼方式,其中以外丹的道家元旦比较流行。

道教与儒教不同,道家思想侧重于自我修炼,强调个人思维方式的转变。

佛教是从外来引进的宗教,是在汉朝时由印度传入中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汉代佛教的传播和融合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兼容并蓄的特点也成为了佛教在中国传承至今的原因。

此外,在中国还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信仰,例如土神崇拜、祖先崇拜等,它们源自于不同民族的地域、风俗、历史和文化,并在中国色彩浓重的文化传统中定格。

中国宗教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在不同时期,各种宗教之间、宗教与政治之间、宗教与民间传统之间都发生过许多交织、融合和分化的过程。

在古代中国,宗教与政治紧密相连,宗教与国家的关系紧密相连,政治影响了宗教的发展,并使用宗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延续至今,宗教与政治在现代中国社会也是密不可分的,政治稳定和宗教信仰共存、发展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众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宗教信仰在中国社会不断演变和变革。

各种宗教的信徒和文化传承者都在不断地探寻当下的发展和传承方式,用新的方式、新的传播媒介来传承宗教文化,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形成新的宗教文化模式。

儒道佛三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与影响

儒道佛三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与影响

儒道佛三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与影响中国历史悠久,传承着多种宗教信仰,其中以儒道佛三教最为深入人心。

这三教在我国文化和思想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儒道佛三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与影响。

一、儒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与影响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

早在周代,儒家思想就已经开始产生,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儒家思想主张“以礼治国”,认为礼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法则,同时注重道德修养,强调自律和自我完善。

在汉代,儒家思想得到了国家的正式认可,成为了中国官方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

儒家经典《春秋》、《论语》、《大学》、《中庸》等被列为科举考试的必读内容,儒学也成为了中国的学术和文化中心。

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倡导的礼制文化、人伦意识和道德品质,为中国古代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贡献。

儒学的治国理念和道德伦理影响了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文化名人,如司马迁、张载、朱熹、程颢等。

二、道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与影响道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源远流长的宗教信仰。

道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老子、庄子等道家思想家的发扬和完善。

道教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内丹修炼和无为而治,注重个体修养和自我完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在唐代,道教成为了宗教组织,并受到国家的正式承认。

道教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一种丰富、大气、神秘的宗教形式,形成了孔庙、道观、天宫等神佛教堂和宗教组织。

道教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道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推广和丰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道教的内丹修炼和无为而治理念影响了中国历代武士、文士和政治家,如李白、杜甫、康有为等。

三、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与影响佛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异教思想,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发展的基本阶段

宗教发展的基本阶段

第一篇 前提第一章 宗教发展的基本阶段一、 从恩格斯的论述说起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处在发展过程之中,宗教当然也不例外。

古代宗教都认为自 己是绝对完善的,因而本质上是无须发展变化的。

如果承认自己的表现形式在历史上有 过变化,也总是归因于受众的水平,说是宗教形式要与当时群众有限的水平相适应,而 决不承认宗教本身有一个进化过程。

古代历史上也曾有过天才的无神论学者用怀疑和批 判的眼光看待宗教,探讨宗教的发展问题,但得不到社会的响应,直到近代自然科学在 西方兴起以后,宗教进化观念才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宗教发 展阶段的学说。

近几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宗教发展阶段的看法,主要受到恩格斯的影响。

在中 国人民敬重的马克思主义导师中, 以恩格斯对宗教发展阶段的阐述最为明确。

他在1878 年完成的《反杜林论》一书中谈到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时指出,首先是自然力量被幻想成 超人间的力量(在更早的一些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这种最初的宗教形态为“自然 宗教”),然后是这些力量的人格化及逐渐获得社会属性,成为多神,再后就产生了一 神教。

(1)这实际上是综合了若干前辈学者的意见,将宗教发展历程划分为自然宗教、多 神教和一神教三个阶段,1882年恩格斯在《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一文中又提 出 “自发的宗教” 和 “人为的宗教” 两个概念, 也可以看作是将宗教发展历程划分为 “自 发”和“人为”两个阶段。

同一论文又谈到“部落宗教”和“民族宗教”的前后相继, (2)接着在1886年所作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又谈到从“民族 宗教”向“世界宗教”的发展,(3)这就又勾画出一种从“部落宗教”、“民族宗教”到 “世界宗教”的宗教发展过程三阶段模式。

以一神教为宗教发展最高阶段的观念,实际上是西方基督教社会自我文化优越感的 反映。

虽然它在当时西方学术界影响最大,也与西亚、欧洲和地中海文明区域的宗教发 展客观历程相吻合,但却不能通过东亚和南亚文明区域的宗教发展实际过程的检验。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演变与传播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演变与传播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演变与传播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宗教信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然界、祖先、神灵、鬼神等有着深入的崇拜和信仰。

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地发生着演变和传播,形成了多种宗教信仰体系。

1. 原始宗教信仰在中国最早的历史时期,先民们对自然、鬼神和祖先崇拜的信仰已经非常普遍。

这种信仰体系被称为原始宗教信仰。

先民们崇拜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太阳、月亮、星辰、山川等自然界,以及祖先、神灵、鬼神等非人类生物。

先民们认为,这些自然、非人类生物有着神秘的力量,可以支配人们的命运,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和不幸。

2. 先秦时期的宗教信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了一些改变。

在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观念。

儒家强调“仁爱”、“仁政”,认为人们应该尽心尽力地为社会造福。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过度干预社会,让自然自发地运转。

墨家则主张“兼爱”、“非攻”,认为人们应该尽量让各种利益平衡,避免战争和矛盾。

3.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

佛教强调“自我超越”、“解脱于苦海”,认为人们应该尽力消除自我的欲望和烦恼,追求精神上的解放。

佛教的宗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文化之一。

佛教文化不仅影响了东亚地区,还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欧洲和非洲等地区。

4. 道教的发展演变随着宗教信仰的不断发展,道教成为了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强调“内丹修炼”、“道法自然”,认为人们应该通过修行和自我反省,达到灵魂上的超脱和精神上的自由。

道教的宗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道教文化体系。

5. 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入随着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传入到了中国。

世界主要宗教的历史发展与传播

世界主要宗教的历史发展与传播

世界主要宗教的历史发展与传播世界上有许多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等。

这些宗教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和传播方式各不相同。

下面将就这些宗教的历史发展进行简单探讨。

一、基督教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是一种脱胎于犹太教的宗教。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基督于公元30年左右在巴勒斯坦地区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亡,三天后他复活并升天。

这个事件被认为是基督教的最重要的信仰基石。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受到了很大的迫害,但随着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转变信仰和313年的米兰勅令,基督教逐渐得到了宽容,终于在公元380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信仰。

从此以后,基督教逐渐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地传播,并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起源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其创始人是先知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生活在麦加市,曾担任商人和牧羊人。

他在40岁时开始接受来自上帝的启示,并建立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穆罕默德逝世后迅速传播到阿拉伯半岛各地,最终形成了伊斯兰帝国。

伊斯兰帝国是中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实体之一,几乎覆盖了整个阿拉伯半岛、伊朗、土耳其、北非等地区。

伊斯兰教通过贸易和征战的方式传播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非洲等地,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其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大真谛和八正道,旨在帮助人们摆脱苦难和痛苦,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开悟。

佛教在印度境内传播所需的时间较长,但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大帝阿育王的统治下,佛教开始迅速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包括中亚、中国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始于东汉时期,最初由汉朝使者和佛教僧侣带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在唐朝时达到鼎盛。

佛教也在其他亚洲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至今是世界上重要的宗教之一。

四、印度教印度教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印度,并在印度境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印度教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创始人,而是从古印度时期以来一直在发展和演变。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演化历程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演化历程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演化历程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宗教文化,如儒教、道教、佛教和一些民间信仰,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宗教文化体系。

它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交相辉映、交融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这里就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它们的演化历程。

1、古代儒教信仰《礼记》、《尚书》、《封禅书》、《孝经》等经典成为了儒家经典。

汉代的儒学是中国古代的第一大宗教,儒家经典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和文化的代表。

儒家主张重视社会秩序、社会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协调等方面 ,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2、佛教的传入与发展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国,影响力逐渐扩大。

汉愍帝时,第一位印度佛教高僧康缘来到中国弘扬佛法,并翻译了一批佛教经典,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期,佛教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唐朝的艺术、文学、哲学等各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3、道教的形成与发展道教起源于汉代,道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自汉代宋明理学兴起之时,道家思想被人们逐渐重新关注。

道家思想的思想核心是追求心性中道,提倡无为而治。

它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民间信仰的传承民间信仰是我国古代信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民间信仰无固定的教条、神庙、教堂、教区或信徒的组织,而是一个庞大而零散的网状群体。

中国的民间信仰起源于远古的图腾、巫术、神怪信仰,它们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与佛教、道教和儒教相比,民间信仰规模虽然小,但它们在中国文化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5、现代宗教文化的挑战与思考随着社会不断变化,中国的宗教文化也在经历着不同的变化。

在这个盛世之下,有志人士决定以新的思想信仰来对抗陈旧和自由的狭隘,这就是新的宗教文化发展的起点。

现代宗教文化是继承和发展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文化的生产、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也因此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宗教文化体系。

世界历史上的宗教变迁与发展趋势

世界历史上的宗教变迁与发展趋势

世界历史上的宗教变迁与发展趋势近两千年来,宗教在世界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信仰、思想和生活方式,还深刻影响着全球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在这些年里,各种宗教自然地形成、发展、分裂、融合、变革,也造就出了无数绚烂多彩的历史。

一、宗教的根源宗教在人类的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的宗教形式为原始宗教,其信仰形式主要围绕着自然崇拜和崇拜祖先展开。

原始宗教起源于上古时代,时代环境复杂,文化交织,根据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承,原始宗教在不同的地域演化成了不同的宗教,如远古时期波利尼西亚人用神踏板制作了风洞乐器,这种乐器也被称作“魔戒”,被他们用来赞美神灵。

这些文化因素形成了不同的信仰体系和宗教形态,世界上的一些大型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宗教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二、宗教的传播与融合宗教始终都是各个族群、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和媒介。

在世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在不同文化地区的传播方式不同,有时 manifests表现为暴力去传播(十字军东征),征服其他民族,把自己的信仰强加给其他人。

同时,在历史长河中的宗教形态会在不同的文明交流中相互影响和融合。

例如,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土文化的影响,于是兴起了华严宗、禅宗等本土化的佛教传统。

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伊斯兰世界、基督教世界等不同的地域群体。

三、宗教的变革和分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发生着变革和分化。

在宗教内部,因为不同派别之间意见分歧,有些甚至是互相对立的,所以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分裂和矛盾。

比如,基督教的分支派别有天主教、东正教、普吉特會、新教等;伊斯兰教也有逊尼派、什叶派等各种派别。

宗教的变革和分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信仰等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信仰的神灵、教义和礼仪等也需要跟随变化而适应。

这就是宗教和历史的互动关系。

四、宗教的发展趋势当前世界上宗教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主流宗教向世俗化、民众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高中历史中的宗教与信仰

高中历史中的宗教与信仰

高中历史中的宗教与信仰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宗教与信仰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它不仅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事实和信仰体系,还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中的宗教与信仰,从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历史中的信仰冲突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人类出现开始,包括原始宗教、古代宗教和现代宗教在内的各种宗教信仰相继出现。

这些宗教信仰既与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超自然存在的探索有关,也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精神需求密切相关。

例如,古埃及的多神教信仰和古希腊的众神信仰,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反映。

宗教的发展一直呈现出多元的趋势。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各种宗教体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蓬勃发展。

例如,随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基督教成为了欧洲主要的宗教信仰体系,并对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传播过程中,其信仰理念以及教义在历史的洪流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宗教在历史上对社会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它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信仰的力量和心灵上的安慰,也能够对社会秩序、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基督教的普及推动了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的价值观念也成为了欧洲社会的基石。

伊斯兰教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其价值观念融入到了穆斯林社会的方方面面。

此外,宗教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活动和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许多宗教艺术作品如建筑、绘画和音乐等都承载了宗教信仰的内涵,成为了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

在历史上的宗教节日和仪式也成为了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

三、历史中的信仰冲突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教信仰也经常伴随着冲突和战争。

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之间的差异和利益冲突,常常导致了宗教战争和信仰冲突的发生。

03+第三章++宗教改革

03+第三章++宗教改革



3. 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大肆搜刮由来已久。 德国的不幸为天主教会插手德国内政创造了条件。德国成 了受罗马天主教会榨取最重的地区,也是劳动人民最受剥 削的地区,因而是灾难最重的地区。16世纪初,罗马教 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金币,德国被称为“教 皇的奶牛”。

4. 贵族对下层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德国劳动人民中的 绝大多数是农民,而且少数农民仍处在农奴地位。农民不 仅受地主剥削,还要交纳什一税,同时受商人和高利贷的 盘剥。农民处于各国社会最底层,革命性最强。 这样,在德国,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 起,而在这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中,教会同德国民族之间 的矛盾成为一切社会矛盾的焦点。

起义军不久就被镇压下去,路德在1525年5月发表了《反 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的小册子,号召诸侯们象“打死 疯狗一样”镇压农民起义。路德并不是农民的思想代表, 他的思想并不能满足起义军的需要。这时,更激进的思想 家出现了,这就是托马斯·闵采尔(1490-1525)。他出 生于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精通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有神 学博士学位。先是追随路德,后来不满路德的保守态度, 于1520年与路德分道扬镳。
二、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教会的民族化与罗马教廷的 控制发生越来越大的冲突。 在西欧的中世纪,罗马教廷是巨大的国际中心。教皇 对各国的控制,是异常严密的,各国教会俨然国中之国。 主要表现在: (1)教皇掌握各国教职的任命权,各国的大主教、主 教、神甫及修道院长的任命,都是教皇的事情,这些人从 提升和保住职务的角度都得听命于教皇,为此,他们往往 拒绝对世俗政权宣誓效忠。

1521年4月,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召开帝国议会, 讨论如何处理路德的问题,他是支持教皇的,在会上宣读 了教皇关于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他要求帝国议会宣布路 德不受法律保护,但帝国议会不同意,而是召唤路德本人 出席会议,为自己进行申辩。路德勇敢地赴会,拒绝认错。 皇帝想逮捕他,但广大群众和一部分诸侯保护着他,使他 安然离开了会场。此后,路德受到萨克森选侯腓特烈的保 护,住在瓦特堡,依据希腊文《圣经》,把它译成德文。、神职授任礼、忏悔礼、 病者涂油、婚礼。最主要的是“洗礼”、“忏悔礼”、 “圣餐礼”。 善功就是做教会让你做的事情。13世纪著名的神学家托 马斯·阿奎那将善功论发展完善,规定为3项内容:遵守 旧约上的十诫;接受新约《福音书》上基督的劝勉,实行 禁欲;履行圣礼。圣礼由谁主持呢?教会。这实际上是对 《圣经》原意的歪曲。

03宗教学基础知识(古代民族宗教)

03宗教学基础知识(古代民族宗教)
(见缪勒《宗教学导论》,第40页)
缪勒的世界宗教系谱图
雅利安族系 ↓ 吠陀 婆罗门教 波斯古经 琐罗亚斯德教 闪米特族系 ↓ 旧约圣经 摩西教
↙ 三 藏 佛 教 ↓ 图兰人
↓ 新约圣经 基督教
↓ 雅利安人
↘ 古兰经 伊斯兰教
佛教直接起源于婆罗门教,但却 是与它对立的。琐罗亚斯德教不是 从古代吠陀信仰直接演化而来,不 过它也反对古代吠陀诸神灵的崇拜 者的某些教义。闪米特族系的三大 宗教之间的关系也与此相同,或大 致相同。只是从年代先后来说,伊 斯兰教比基督教出现得晚,而琐罗 亚斯德教比佛教早。
六、中国传统宗教
中国历来有“三教九流”的说法, 所谓“三教”是指儒、道、佛。事实 上,中国历史上的宗教远 远 不 止 “ 三教”,除 了 各 种宗教的流派,仅 其门类便有道教、佛教、基督教、 伊斯兰教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遗存 的各种现在还没有确切名称的古代 宗教。
道教和民间遗存的各种原始宗 教,虽然其内容或多或少也受 到外来宗教的影响,从根本上 讲,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我们把这些土生土长的宗教 都称之为中国的传统宗教。
(接上页)印度人产生了婆罗门教 和佛教,希伯来人产生了摩西教和基督 教。不但如此,重要的是要看到在每个 族系中,第三个有圣典的宗教几乎都不 能言称自己有独立的起源,它只不过是 第一个宗教隐约的重复而已。琐罗亚斯 德教的根源跟吠陀教较深较广的潮流起 源于同一源泉。伊斯兰教就其最根本的 教义而言,是从亚伯拉罕的宗教的源泉 产生的。亚伯拉罕是唯一的真神的崇拜 者和朋友。”
(见缪勒《宗教学导论》)
“让我们看看在我们称之为世界历 史的这一伟大戏剧中扮演两个主要角 色的两个种族吧,也就是雅利安人和 闪米特人。我们将发现这两个种族各 有两个成员才有资格宣称拥有圣典。 雅利安人中的是印度人和波斯人;闪 米特人中的是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 雅利安族系的印度人和闪米特族系的 希伯来人,各产生了两种有圣典的宗 教。(接下页)

宗教的历史发展

宗教的历史发展

美国《时代》周刊驻北京记者站前站长、驻 耶路撒冷办事处前主管大卫· 艾克曼,于 2003年出版了一本名为《耶稣在北京—— 基督教如何改造中国以及改变全球的势力均 衡》的书,主张西方应用基督教驯服中国, 并预测“今后30年内中国可能有三分之一的 人口成为基督徒,由此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基 督教国家之一”。
第二章
宗教的历史发展
一、宗教发展的辩证认识 二、主流的宗教发展观 三、宗教发展观的政治阴谋
一、宗教发展的辩证认识
1.关于发展观的反思 2.宗教是发展的吗
1.关于进步论的反思
进步论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将由低级到高级、 由蒙昧到文明,沿一直线无限进步和无限进 化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受到现代科学鼓舞而 对知识的无限进步和朝着更美好的社会和道 德无限前进的信仰。
既然人类同一,为什么各个地区的民族国家 却有不同的生产生活状态,发展观的解释是: 不同空间意义上文化的差异,是时间意义进 化尺度上的先后差异。
代替宗教的乌托邦
上帝的天堂变得虚无缥缈,文明化的人只相 信自己的理性,只相信自己构想出来的理想 王国。天堂现已不在天上,而是在地上的凡 尘世间,随着科学和理性的发展,人类将逐 步进入理想社会。人类用自己编织的乌托邦, 取代了对上帝的信仰。 在这个意义上,进步论是一种宗教,一种世 俗宗教。一种新的宗教在18世纪产生,以取 代基督教,这就是发展的宗教。
世界宗教
首先,在宗教信仰方面,世界宗教所崇奉的 对象具有超验性和普世性的特征。 其次,在宗教理论方面,世界宗教的一个重 要特征在于它着眼于宗教的个体性。 第三,在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方面,世界宗 教对于一定的世俗组织和世俗制度总保持一 定的间距,总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自然宗教,多神教,一神教之间是否存在着 进化的历史过程。如果从历史变迁来说,这 个进化是不存在的,把三者排列起来并说明 它们存在着从低向高的变化趋势,本质上是 一种逻辑的推理和主观的臆断的建构。这种 建构没有对宗教现象和宗教历史做起码的了 解。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摘要:当前,宗教在世界各国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能够突破名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且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它们存在着相互的共同点和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

本文着重探讨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以及它们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

关键词:三大宗教形成特点1.三大宗教的简介当今世界60多亿人口中,约有2/3以上的人是宗教信徒,其中世界三大宗教的信徒超过35亿。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都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

据美国《教会研究国际公报》2000年的统计数据,全世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信徒人数约为2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3%;伊斯兰教信徒约为11.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7%;佛教信徒约为3.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5.9%。

[1]此外,基督教为世界上信徒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遍布世界242个国家和地区;伊斯兰教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而佛教分布在123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信徒的95%都是亚洲人。

我国在2010发布《宗教蓝皮书》上表明,中国国内现有基督徒为230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

[2]2.三大宗教的起源与传播2.1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基督教起源于公元前568年,当时新巴比伦的军队攻陷了于公元前1世纪建立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国都耶路撒冷,沦为囚虏的犹太人为了逃避所受的苦难祈求他们的保护神耶和华(指“永存者”、“创造者”等)派遣救世主来解救他们。

公元前583年波斯灭了新巴比伦之后犹太人回到祖国,从此就建立了基督教的前身犹太教。

然而到了公元前36年,罗马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这时有一部分小教派从犹太教中分流出来,他们认为耶稣才是救世主,这就与犹太教对于救世主的认定产生了教义上的分歧。

[3]基督教是犹太教中的一个教派——拿撒勒派。

初中历史世界史教案:世界各大宗教的发展与传播

初中历史世界史教案:世界各大宗教的发展与传播

初中历史世界史教案:世界各大宗教的发展与传播世界各大宗教的发展与传播一、宗教的定义与作用宗教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

宗教是一种信仰体系,涉及对神明、超自然力量和精神世界的崇拜和信仰。

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依靠,还影响着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和文化传承。

二、佛教的发展与传播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佛陀)。

佛教强调个人的修行实践,追求解脱和禅悟。

佛教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吸引了大量追随者,并传播至整个亚洲地区。

佛教的扩展由传教士和商人的活动推动,他们将佛教的教义和艺术品带到了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

三、基督教的发展与传播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犹太教传统中,信奉耶稣基督为上帝的儿子和救世主。

基督教强调信仰和个体的救赎,追随者通过信仰耶稣获得永恒的生命。

基督教的传播受到使徒的传教活动的推动,他们将福音传播到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

中世纪时,罗马天主教教会对基督教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组织作用。

四、伊斯兰教的发展与传播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的核心信仰是“只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伊斯兰教强调虔诚的奉献、敬畏和顺服于真主。

伊斯兰教通过穆罕默德传播至整个阿拉伯半岛,并很快扩展到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

穆斯林通过进攻和控制地区,建立了伊斯兰教世界帝国,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五、印度教的发展与传播印度教起源于印度次大陆,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印度文化和社会秩序的一部分。

印度教有多个神和教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印度教教层级制度”和轮回转世的概念。

印度教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以及与佛教、锡克教和耆那教的相互影响,传播至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和东南亚等地。

六、其他宗教的发展与传播除了以上提到的宗教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宗教。

历史教案:世界各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教案:世界各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教案:世界各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一、宗教的定义和意义宗教是人类社会最基本和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信仰和经验的总称。

它通常包括对神、魂魄、灵力等超自然实体的崇拜,以及对人类人生意义、世界起源和未来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宗教不仅在历史中发挥着巨大影响,也成为塑造个体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重要因素。

二、原始宗教的起源与发展1. 原始部落宗教原始部落宗教起源于人类进化早期,这类宗教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感恩。

狩猎采集时代的人们相信自然元素具有神性,并通过祭祀仪式来维护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

2. 萨满主义萨满主义是一种重视灵界及其联系方法的原始信仰形态,通过巫师(即萨满)扮演中介角色与神灵进行沟通。

他们相信万物都有灵魂,进行神秘仪式和巫术。

3. 开化宗教的出现随着社会发展,原始宗教逐渐演变为开化宗教。

这些宗教包括古代埃及的拉与阿蒙神、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地中海地区的希腊罗马神话等。

其共同特点是多神信仰,尊崇强大至上的神灵,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信仰体系和宗教仪式。

三、亚洲主要宗教:佛教和印度教1. 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夫子),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为佛陀。

佛教强调人生苦难与解脱之道,主张摈弃贪欲、瞋恨和无明,通过修行达到涅槃境界。

2. 印度教印度教源于原始雅利安人和当地原住民部落信仰的融合。

印度教广泛崇拜众多的神灵,并相信生命轮回和因果报应。

印度教具有世世代传的种姓制度,强调人与神的交流与奉献。

四、西方主要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1. 基督教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犹太教内,创始人是耶稣基督(耶稣)。

基督教信仰有三位一体的上帝、信奉圣经,并注重个体对上帝的直接联系与信仰转化。

2.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强调将自己完全投入到真主(阿拉)的崇拜中,信仰“只有真主可崇拜”。

其核心是五功之一——行礼、断食、清偿天诫金、火牲以及朝觐活动。

世界主要宗教和信仰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世界主要宗教和信仰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世界主要宗教和信仰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世界宗教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自从人类开始形成社会以来,就有了宗教信仰的痕迹。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宗教信仰也随之源远流长,影响世界文化和社会生活。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世界主要宗教和信仰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佛教佛教起源于约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印度,它不是一种神的信仰,而是一种追求解脱、和平、意识觉醒、舍去世俗的心灵修炼之道。

佛教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他的教导是基于中庸之道的“四谛八正道”,即四谛为苦、集、灭、道,八正道为正确观念、正确言论、正确行为、正确生计、正确精神修炼、正确决意、正确思想、正确专注。

佛教的信徒信奉涅槃的观念,认为只要舍去欲望和执著,便可以获得内在的和平和冥想。

佛教在印度兴盛了几个世纪后,被传到了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使佛教成为中国五大宗教之一。

中国佛教对世界各地的佛教宗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基督教起源于约公元前1年到公元1年之间的古代中东地区,信仰仅为一种分散在犹太教内的异端。

教义的核心是相信上帝、救赎和重生的概念。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生前被视为是一位神秘的教师和医治者。

他所教导的信仰是关注人与上帝的关系,强调以爱和接纳他人为中心。

在公元4世纪时,基督教开始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广泛接受和信仰的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沙漠地区,创始人为先知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是一种单一的神的信仰,强调个人对真主(阿拉)的顺从和依靠。

伊斯兰教的教义以《古兰经》为基础,以割礼、禁食、祈祷和朝觐为主要仪式。

穆罕默德先知被认为是神的使者,他的卓越贡献使得伊斯兰教逐渐在西亚、北非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成为主要宗教。

犹太教犹太教起源于公元前2千年左右的近东地区,在信仰上坚信一位上帝,即雅威(Yahweh)。

世界宗教教案:宗教文化在历史上的演变与发展

世界宗教教案:宗教文化在历史上的演变与发展

世界宗教教案:宗教文化在历史上的演变与发展宗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的发展与演变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案将介绍世界宗教的发展与演变,探究宗教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与作用。

一、世界主要宗教的发展历程1.佛教佛教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强调人生之苦,追求人生的救赎与解脱,鼓励人们以慈悲心为指导,倡导不杀生、不偷窃、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等“五戒”。

佛教传入中国后,结合中国文化,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教对中国文化与思想的传播和影响非常深远,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基督教基督教源于公元1世纪的耶路撒冷,由耶稣基督创立。

基督教信仰一位上帝,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爱的精神为座右铭,鼓励人们以真理、道德和善良的行为来实现上帝的旨意。

基督教传入欧洲后,成为欧洲文明的主导力量之一。

基督教对欧洲教育、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基督教的人道主义思想也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源于公元7世纪的沙漠之地阿拉伯半岛,由先知穆罕默德创立。

伊斯兰教信仰一位真主,强调敬畏和服从真主,倡导信仰、赞颂、行善、施舍、庄重等美德。

伊斯兰教传入非洲、欧洲和亚洲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文化传播与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印度教印度教是印度原住民的宗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鼓励人类追求智慧,以获得解脱和彻底的自由。

印度教对印度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影响了印度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也通过“婆罗门教”与藏传佛教等形式传入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宗教文化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1.宗教信仰的深刻与稳定宗教信仰的深入稳定,是人类历史文化进步的重要保障。

宗教文化中的道德经典、礼仪教规、信仰和教典等,塑造了人类文明智慧并传承至今。

世界历史中的宗教变革宗教改革的兴起

世界历史中的宗教变革宗教改革的兴起

世界历史中的宗教变革宗教改革的兴起世界历史中的宗教变革:宗教改革的兴起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欧洲爆发的一系列宗教变革运动,这一运动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一场源自基督教内部,由一些重要的信仰者和改革者所发起的运动,他们对教会领导层严重的腐败和教义的偏离进行了批判,并试图恢复和重建基督教原始的面貌。

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的知识革命和民主思潮,为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奠定了基础。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宗教改革的兴起并非一夜间的产物,而是由于欧洲中世纪教会的腐败引发的一连串社会和宗教问题。

在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权势日益膨胀,世俗政权与教会权威相互纠缠,形成了教会腐败的局面。

僧侣和神职人员的道德堕落、官僚主义、贪婪以及教会财富的积聚等问题广泛存在,对信众虚弱的信仰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这些问题引发了一种对宗教改革的强烈渴望,并在16世纪初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二、宗教改革的核心人物1.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起初是一名天主教修士,但他开始对教会的腐败和教义的偏离产生质疑,并于1517年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批判宗教的问题。

这一行动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路德通过倡导信仰的个人自由和对教义的重新解读,开创了新教运动。

2. 约翰·卡尔文(John Calvin)约翰·卡尔文是瑞士的一位神学家和改革者,他发展了路德的改革思想,并奠定了加尔文主义的基础。

卡尔文强调神的主权和恩典的普及,他提倡在基督教教义与社会法律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将新教改革扩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

三、宗教改革的重要影响1. 宗教分裂和教派多样性宗教改革造成了基督教的分裂,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两大主要教派之间的深刻分歧。

新教教派的出现使得信仰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个体信徒获得更大的自由和独立思考的权力。

这种宗教多样性为后来的宗教宽容和宗教自由的观念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一重点历史知识点三大宗教迅速发展

(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一重点历史知识点三大宗教迅速发展

初一重点历史知识点三大宗教迅速发展七年级历史教案
初一重点历史知识点:三大宗教迅速发展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发展很快。

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国王、武士、官吏因此大力支持、赞同佛教的主张。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人若想进入“极乐世界”,就必须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

这些说法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苦大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深受欢迎。

佛教不反对奴隶制度,让人们忍耐服从,使劳动人民放弃斗争,这有利于奴隶主的利益。

很多国王利用它的“忍耐服从”的说教,对它大力扶植,佛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佛教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

公元前后,佛教由中亚传到中国,又由中国传到朝鲜和日本。

(经典《佛经》)
1世纪时耶稣降临人间,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这一“救世主”使绝望的人们拥有了精神寄托,这种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称为基督教,后形成基督教会。

它最初遭到罗马皇帝的残酷镇压。

基督教让人忍受苦难的教义有利于富人及统治者。

4世纪时,罗马皇帝改变态度,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使之成为麻痹人民的工具。

基督教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经典《圣经》)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传教,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创立了伊斯兰教。

后来他强迫麦加贵族承认他是政治和宗教领袖。

伊斯兰教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民族统一。

8世纪中期,
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广泛传播。

(经典《古兰经》)。

中国历史重要宗教发展年表

中国历史重要宗教发展年表

中国历史重要宗教发展年表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时期- 夏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在此时期,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一种原始的巫术信仰,人们相信巫师有能力与神灵交流并祈求保佑。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00年:商朝时期- 商朝时期,宗教信仰逐渐演变为以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宗教体系。

商代人们拥有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能够保佑并影响家族的命运。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周王朝奉行天命思想,将宗教信仰与政治合二为一。

周王认为自己得到天的恩宠,可以统治天下,因此周朝的宗教信仰以巫觋祭祀和祭天祭祀为特点。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时期- 秦朝时期,始皇帝大力推行法家思想,压制其他宗教信仰。

他对祭祀进行严格控制,大规模焚烧经书并推崇法律的权威,以巩固统治地位。

公元202年—公元220年: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道家、佛教逐渐传入中国。

佛教由印度传入,受到一部分人的欢迎,逐渐形成重要的宗教力量。

同时,道家思想也深入人心,道家弟子修炼内丹和仙术的行为逐渐增多。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晋朝时期- 晋朝时期,佛教逐渐壮大,成为晋朝官方所承认的宗教之一。

佛教的传入给中国的宗教信仰带来了新的影响,成为与儒、道等传统思想并存的一种宗教信仰。

公元450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道教逐渐崛起并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宗教之一。

隋朝皇帝杨坚采纳了道教中的一些思想,并将其纳入官方信仰体系,使道教成为国家信仰。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时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兴盛的时期,佛教成为国教,官方福利及政策大力支持佛教传播和建设。

同时,道教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后来的全真道。

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朝时期- 宋朝时期,佛教发展进入相对平稳的时期,尊重祖先崇拜。

此时宫廷内设有佛寺和道观,佛教与道教并存,佛教的影响逐渐向民间渗透。

宗教的历史发展

宗教的历史发展

• 最后,进化论拓展了人们的“自然”的观念,使
之不仅包括无机界,还统摄有机界,甚至包含了
人类社会及其文化创造。
2021/6/16
4
• 二 近现代历史进步观的形成及其意义。 • 近现代的历史进步观代替了传统的历史倒
退观,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于近 代科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三 宗教发展观的确立。 • 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和近现代历史进步观的
2021/6/16
7
• (一)氏族宗教定义:为氏族或氏族同盟 所信奉的宗教,是宗教的原始形式。
• ▲根据宗教考古学为我们提供的“阿里 阿德涅之线”,氏族宗教是在旧石器时代 中期出现的,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宗教, 而且这种宗教在信仰、行为和组织上都深 深地打上了当时的氏族制度的印记。
2021/6/16
8
• (二)氏族宗教的中心内容:祖先崇拜
• ▲原始形式:图腾崇拜(动物、植物) /澳大利亚-袋鼠;中国-玄鸟/龙
• ▲女性祖先崇拜:女阴崇拜/女娲(印 度教-湿婆神/历史遗迹)
• ▲男性祖先崇拜:炎帝-黄帝崇拜/且 崇拜
2021/6/16
9
• (三)氏族宗教的根本特征:氏族宗教作为最为原始 的宗教形态,其特征从根本上说来不在于别的,正在
样是同原始社会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
渡相一致和相适应的。因为我们知道,氏族制度的根
本特征之一就在于它是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和纽带
的,故而以神圣化氏族成员血缘亲属关系为根本内容
的祖先崇拜便必然会构成氏族宗教或宗教崇拜的中心
内容。对于作为氏族宗教原初形式的图腾崇拜是如此,
对于作为氏族宗教发展了的形式的女性祖先崇拜和男

2021/6/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节 从“氏族宗教”到“民族宗教”和 “世界宗教” • 宗教的历史发展是一个同宗教的起源密 切相关的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 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向度出发,一是从认知 的向度(宗教信仰)出发,把它视为一个 从自然宗教、多神教到一神教的发展过程; 二是从社会的向度(宗教组织)出发,把 它视为一个从氏族宗教、民族宗教到国家 宗教的发展过程。在本节中,我们将主要 从社会的向度出发,依次介绍恩格斯所指 出的三类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宗教,即氏 族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的产生原因 和本质特征。
宗教的历史发展
• 第一节 宗教发展观的形成及其理论背景 • 在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阿拉克西曼德就提 出了最早的进化论观点——人是由鱼进化来 的。 • 赫西俄德——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 代、黑铁时代 • 真正的进化来是在近代提出来的。
• 一 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及其意义。 • 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的进化来,其 超越了生物学的范围,对整个思想界提出了新 的的思维模式。牛顿的三大定律奠定了近代机 械唯物主义的基础,而达尔文的进化论把世界 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的、发展的过程。从 而为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作出 动态的和历史的理解,为近代的进化观,进步 观和发展观包括宗教的进化观,进步观和发展 观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 3、从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上看:氏族宗教的另一 个根本特征在于绝对的“集体性”或“非个体 性”。而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氏族制度的根本 特征不仅在于氏族成员对他们的共同祖先的崇拜, 还在于它的财产公有、集体劳动和平均消费等社 会制度以及随之而来的绝对集体主义。例如,澳 大利亚土著的图腾崇拜不仅把动植物看作人的同 类,而且还把氏族成员的灵魂直接等同于图腾祖 先灵魂。也就是说,对于澳大利亚土著来说,根 本还没有独立的个人灵魂的概念,他们所有的只 是那种和氏族图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氏族)集 体灵魂的观念。 •
• (二) 民族宗教的根本特征: • 1、民族性:民族宗教是在世界历史上最早建 立的几个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中国、印 度和波斯的宗教,其根本特征是民族性,即为一 定民族成员共同信奉的宗教。 • ▲例证:埃及太阳神瑞/全民族神灵;犹太教 /全世界犹太人 • 2、国家化:在通常情况下,民族宗教也就是 相关国家的国家宗教,相关国家的君主总是同该 宗教所崇奉的主要神灵建立这样那样的关系。 • ▲例证:埃及法老=太阳神之子; 中国皇帝 =天子(祭天)
• (一)氏族宗教定义:为氏族或氏族同盟 所信奉的宗教,是宗教的原始形式。 • ▲根据宗教考古学为我们提供的“阿里 阿德涅之线”,氏族宗教是在旧石器时代 中期出现的,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宗教, 而且这种宗教在信仰、行为和组织上都深 深地打上了当时的氏族制度的印记。
Hale Waihona Puke • (二)氏族宗教的中心内容:祖先崇拜 • ▲原始形式:图腾崇拜(动物、植物) /澳大利亚-袋鼠;中国-玄鸟/龙 • ▲女性祖先崇拜:女阴崇拜/女娲(印 度教-湿婆神/历史遗迹) • ▲男性祖先崇拜:炎帝-黄帝崇拜/且 崇拜
• 3、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上的“出世性”:世界 宗教对于一定的世俗组织和世俗制度总保持一定 的间距,总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 ▲宗教组织之“相对独立性”的例证: • △ 氏族宗教、民族宗教与社会组织合一/一致性 • △ 世界宗教:相对独立的宗教组织机构/比较严 密的教阶制度(天主教) • ▲宗教信仰目标之超越性的例证: • △ 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信来世(我的国不在地 上/“凯撒的归凯撒”) • △ 佛教/“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 槃寂静
• ▲值得注意的是,氏族宗教还有一些别的 特征。例如,氏族宗教具有自发性,而且 是最为典型的自发宗教。再如,氏族宗教 都具有“此世性”的特征(氏族宗教的崇 拜对象往往来自原始人对他们赖以生存的 生产对象的直观。如以鱼猎为生的赫哲族 主要崇拜水濑神、鲸鱼神、河神;畜牧部 落崇拜水草之神、湖河之神;农业部落崇 拜主管天气的日月、星辰、风雷之神)。 还有,原始人很少会为了获得永生或进入 天国而讨好神灵,他们信教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祈求渔猎的顺利、牲畜的繁殖、农作 物的丰收、战争的胜利、身体的健康等。
• 4、形成过程上的人为性:氏族宗教和民族宗教总是 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定地区的文化传统的产物,总是 从血缘上、地缘上和文化上同某种传统保持这样那 样的关联,因而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自发” 的性质,都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被理解成一种“祖传 宗教”。而世界宗教则不同,它们不是从来就有的, 而是人类宗教在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因而总是 具有“创建”的性质。如果说氏族宗教是最为典型 的“自发”宗教的话,则世界宗教便无疑是最为典 型的“人为”宗教。 • 本节思考题: • ●从“氏族宗教”到“民族宗教”和“世界宗教” 的发展过程。 • ●“世界宗教”区别于“氏族宗教”和“民族宗教” 的根本特征。
• (三)氏族宗教的根本特征:氏族宗教作为最为原始 的宗教形态,其特征从根本上说来不在于别的,正在 于它的氏族性,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1、 从宗教信仰和宗教观念上看:作为氏族宗教的 中心内容的祖先崇拜以及作为祖先崇拜的原始形式的 图腾崇拜都是同原始人类认识能力的相对低下和氏族 制度的不充分发展相适应的。虽然随着氏族制度的进 一步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图腾崇拜逐步让位 于了女性祖先崇拜和男性祖先崇拜,但是这一过程同 样是同原始社会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 渡相一致和相适应的。因为我们知道,氏族制度的根 本特征之一就在于它是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和纽带 的,故而以神圣化氏族成员血缘亲属关系为根本内容 的祖先崇拜便必然会构成氏族宗教或宗教崇拜的中心 内容。对于作为氏族宗教原初形式的图腾崇拜是如此, 对于作为氏族宗教发展了的形式的女性祖先崇拜和男 性祖先崇拜亦复如此。
• 2 、从宗教组织同社会组织的关系上看:氏族 宗教的根本特征在于它之同社会组织和社会制 度的合一。这主要表现在,氏族宗教并没有独 立于世俗社会的宗教组织,而且氏族宗教的崇 拜仪式、祭祀制度、节日制度、丧葬制度以及 图腾禁忌等也都同时是具有不可抗拒的约束力 的社会制度。因此,在氏族社会(特别是在早 期氏族社会),氏族宗教并不是游离于氏族社 会之外的东西,也不仅仅是社会的一个方面或 一个部分,而是渗透到氏族社会的所有方面的 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这种社会功能是任何后 来的民族宗教和世界宗教所不及的。 •
• 二、从“氏族宗教”到“民族宗教” • (一) 民族宗教的定义:一定民族成员共同信奉的宗 教。 • ▲产生原因: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的经济结构、人际关系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并最 终导致了私有制、部落联盟和贵族首领的出现,这些变 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宗教组织的体制发生了影响,从而 为其过渡到更高级的民族宗教创造了条件。因此,正如 任何民族都是在先前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样,任何形态的民族宗教也都是一种传统 宗教或祖传宗教,都是在传统的氏族宗教的基础上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 • ▲例证:埃及/太阳神崇拜;犹太人/犹太教;中国 /道教;日本/神道教。
• (三)世界宗教的根本特征:世界宗教之区别于 氏族宗教和民族宗教的根本特征不是别的,正在 于它的世界性,正是于它对氏族宗教和民族宗教 在所难免的种族的狭隘性和地域的局限性的突破。 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1、 (宗教信仰)信仰对象之“超验性”/ “普世性”:它们不再是某一氏族、某一民族或 某一地区的保护神,而是被尊为整个宇宙的唯一 的神,被认为是救赎整个人类的神,从而为世界 各地居民接受它们提供了可能。 • ▲“超验性”例证:上帝(我是我所是)/佛 (悟空) • ▲“普世性”例证:“类概念”(救赎人类)/ 氏族-种族(犹太教/选民)
• 4、极端排他性:也就是说,氏族宗教是为 氏族和氏族同盟所信奉的宗教,每个成员 一生下来就是宗教成员,外族人一般不准 涉足。而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氏族宗教 是以氏族成员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 和纽带的,因此不仅敌对氏族之间的信仰 或保护神是有区别的和敌对的,即使友好 氏族之间的神灵也只是各自保护自己的氏 族而根本不具有保护其他氏族的功能。在 这方面,古以色列人的氏族宗教就是一个 最好的例子(我们将在介绍早期犹太教的 历史时回顾这一点)。
• 三、从“民族宗教”到“世界宗教” • (一) 世界宗教的定义:世界上多民族信 奉的宗教,迄今为止宗教发展的最高形态 (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性和种族的狭隘性)。 • ▲典型形态(三大世界宗教):基督宗教、 伊斯兰教、佛教
• (二) 世界宗教的产生根源:世界宗教只有在民 族宗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发展起来,只有当人 类历史逐步具有“世界性”、开始走向“世界史” 的历史时刻才有可能产生和发展起来。不仅如此, 世界宗教的产生还特别地同一定形态的世界帝国 相关联。离开了人类历史的“世界性”变迁,离 开了世界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世界 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就不可能得到说明。 • ▲例证:基督宗教-犹太教(《旧约全书》); 古代印度佛教-婆罗门教(对“祭祀万能”和 “婆罗门至上”的批判)。
• 首先,达尔文的工作提出了“三洋自然事物都是 处于变动的状态中”的理论。世界对于我们不再 是一个静止和凝固不变的,而是一个生生不息的 发展的过程。 • 其次,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思维的影响还表现 在它推动了人们的规律观念发生了具有重大意义 的变异。偶然性和规律性同时在一个进化的范畴 下面统一了起来。更有甚者,偶然性甚者具有了 一种本体论的意义,让人们看到了其同自发性、 新奇性和创造性的潜在的关联。 • 最后,进化论拓展了人们的“自然”的观念,使 之不仅包括无机界,还统摄有机界,甚至包含了 人类社会及其文化创造。
• 2、 (宗教对象)信仰主体的个体性、 “非集体性”:注重人的抽象的“类”本 质,注重信徒个人的救赎要求,注重宗教 的个体性内容,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对来世 的普遍关注等等都是使世界宗教得以适应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的信徒需 要的重要保证。 • ▲例证和比较: • △ 氏族宗教、民族宗教=“集体宗教”: 如犹太教/民族复兴。 • △ 世界宗教=“个人宗教”:如基督宗教 /“因信称义”-“修炼成圣”;佛教/ 迷悟之间(一阐提人皆具佛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