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高职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高职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例 如 我 院及 其 它 一些 高职 院校 与微 软 A I 的合 作 办学 . ) 目驱 动 校 企合 作 模 式 二 项
项 目驱 动 校 企 合 作 办学 模 式 是 以项 目驱 动 专业 建 设 的一
种 合 作模 式 。 校根 据 专 业 培 养 目标 , 定该 专 业所 对 应 的系 学 确 列产品 , 以系 列 产 品为 依 据 , 以若 干个 项 目驱动 专 业 建 设 。 建
办学 实践 的 基 础上 , 索新 形 势 下校 企 合 作模 式 , 析 目前校 企 合 作 现 状 和 问题 。 探 剖
关键词 : 高职 ; 企 合 作 ; 析 校 分
高 职校 企合 作模 式 是 基 于 市 场 和社 会 需 求 为 目标 导 向的
职 业 院 校和 企 业 双方 共 同 培 养 人 才 的 一种 方 式 。它指 的是 职 业 教 育 为满 足企 业 人才 需 要 而 进 行 的 可 复 制 的实 践 办学 的一 种 发 展 样式 。 是在 培 养 技 能 型 人才 的 目标 下 , 展 职 业 院校 与 开 企 业 、 业 、 务 部 门等 校 外 机 构 之 间 的合 作 。 行 服
设 能 完 成这 些 项 目所 需要 的实 验 实 训 室 , 定专 业 培 养方 案 。 制 学 校 根 据 本 专 业 能 完 成 的项 目与 相应 的企 业进 行 校 企 合 作 . 由企 业 或事 业 单 位 提 供 与专 业 相 关 的 项 目和完 成该 项 目所 需 的资 料及 技 术 支 持 。由学 校 组 织 相 关 专 业 的学 生在 教 师 的指
性。
二、 高职 校 企 合 作模 式
这 种 校 企合 作 模 式 , 教 学 和 学 生 管理 上 模 拟 企业 环 境 。 在 使 得 学 生对 未 来 的工 作 环境 有 充 足 的认 识 .不 片 面追 求 知识 的灌 输 , 是 更加 注重 学 生 全 面 能 力 的培 养 。 有创 新 性 和易 而 具 于 广 泛推 广 的特 点 . 受 各 地经 济 发展 环 境 的制 约 。 院 的 图 不 我 形 图像 制作 专 业 与 深 圳 网 图有 限公 司合 作 完成 深圳 南 山 三维 电子 地 图 制作 。 是 一 种 项 目驱 动 的校 企 合 作模 式 。 就 ( ) 单 式 校 企 合作 模 式 三 订 订 单式 校 企 合 作 模式 是 企 业 根 据 用 工实 际 岗位 需 求 向相 应 学 校 提 出 培养 数 量 和 规 格 , 托 学 校 进行 培 养 。 方签 定定 委 双 向办 学 协 议 , 以确保 各 自的权 利 义 务 。 企 共 同制 定联 合 培养 校 方 案 , 同确 定 培 养 目标 、 业课 程 设 置 和 教 学 计划 , 学校 共 专 由 具体实施教学。在师资培养、 实践环节等方面 。 提供相应的实 习环 境 和 师 资 技 能培 养 环 境 。 择 优 录 取 的前 提 下 。 在 毕业 生 一 般由委培单位安排就业 ,企业考核学生职业技能并根据考核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问题分析1. 校企合作模式不够灵活在一些职业院校中,校企合作模式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不能及时的满足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变化。

2. 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不足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质量。

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背景直接影响着校企合作的效果,因此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3. 企业参与度不高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对学校的支持和合作意愿。

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企业积极参与进来,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良好运行。

4. 学生实践环节不足一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环节不足,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发展。

二、对策建议要加强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学校和企业双方应当加强沟通,灵活地调整合作内容和方式,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变化。

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企业则应当提供行业实际情况,主动积极地与学校合作。

职业院校应当在招聘教师时注重其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开展进入企业实践岗教师制度,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师队伍。

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其行业背景。

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合作,积极主动地寻找合作机会,推动企业的参与。

学校和企业之间要加强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企业对校企合作的信心和支持度。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程,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获得充分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培训。

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存在不少问题。

学校和企业双方要加强沟通,灵活地调整合作模式,共同努力推动校企合作良性运行,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过充分发挥“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的办学特色,积极构建服务型护理专业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双师型”结构[2]的教学团队建设,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和管理,着力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本院护理专业“发展、改革、创新”的社会辐射及引领作用。

1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是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特制定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方案。

1.1目前本院护理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1.1作为历史悠久的成熟专业,本院护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在平时作了一些工作,但总体缺乏计划性和创新;课程特色不够突出。

1.1.2师资队伍本院护理专业学生招生量大,院内专人教师少,教学中接近60%都是附属医院兼任教师,她们大多临床经验丰富,但是理论教学,特别是课程建设经验欠缺,但这也是优势,来自临床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利用他们掌握的临床新技能新知识,充实到课堂,使“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更加深入。

1.2确立指导思想针对查找的问题,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本校明确护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必须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全面发展,所以护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六性”原则,即:1.2.1目标性以就业导向、工学结合为课程改革的方向,树立基于职业工作过程,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本位的课程观,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一、引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企业也需要更具专业性的人才来推动企业发展。

因此,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正变得越来越紧密,校企合作已成为大家熟知的一个发展趋势。

本文将分析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合作模式。

二、校企合作的现状1.合作形式1.1.校企共同建立实验室或技术中心这种方式需要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和资金支持,而高校则提供学术研究资源和人才支持。

一些大型企业,如华为公司、阿里巴巴俱乐部等都已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了合作,来共同研发新产品和解决业务难题。

1.2.校企联合开设课程和工作室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研发课程和开设学生工作室。

这种方式旨在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3.校企联合招聘和实习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共同组织招聘活动和实习机会,来吸引和培养优秀的人才。

高校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企业介绍学生,并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培训服务。

2.合作成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其优势也在不断体现。

多项数据表明,校企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同时也可以增强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

3.存在的问题和局限虽然校企合作受到广泛支持和关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

如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互信度不高、无法及时分享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合作模式的单一等。

三、校企合作的未来1.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在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推动下,校企合作的领域和形式将进一步拓展和丰富。

高校和企业可以结合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等技术,共同研发新产品和服务,打造全新的共赢模式。

2.深度融合和多元化合作随着合作模式和合作领域的不断深入,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化。

校企合作将深度融合,构建产教融合、学科融合、国际融合的综合合作网络,实现全方位的合作共赢。

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研究及相关案例剖析

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研究及相关案例剖析
旋律 ,教育部在 2 0 1 3年工作要点 中明确提 出: “ 继续 开展职业 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 活动 , 加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这种模 式是基于校企双方都是 培养人才主体的思想 , 企业 也参 与人才 培养 目标 、 计划 的制定及方案 的实施 。比如 , 较多
采取的订单班的形式 , 校企双方共 建课程 、 共建教师 团队、 共建

3 0 —
第 4期 2 0 1 4年 2月
江苏科技信息 ・ 高校 园地
N o . 4
F e b r u a  ̄, 2 0 1 4
表 1 “ 家家悦储备店长班 ” 培养过程 阶 段 第 t 阶段 学习时间 ( 进入订单培养 ) 第 1 学期 场 所 校 内 校内学习
失 意, 有成功亦有失败 , 杂陈五 味, 俱在其 中。如果没有校企合
现 阶段 , 我 国连锁零售业发展迅速 , 但竞争也十分激烈 , 本 校重点建设专业也是 山东省特色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 坚持与品牌企业—— 山东家 家悦 集团有限公司保持 紧密 的合 作伙伴关系 , 积极 探索校企合作订单 培养 , 创立 了阶梯式 能力 培养 的“ 家家悦储 备店长班” , 学生在理论 知识 、 实践技 能培养
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都赢得 了企业 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
2 . 2 栗 取 模 式
作, 高职院校 的生存与 发展 必然存在着较大 的危机 , 处于非 常 不利 的境地 。因此 , 全 国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实施校企合
作 战略, 但是 , 在合作的过程中 , 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了怎样 构建



完成公共基础课 程学 习 , 打好专业 基础 。
第2 , 3 学期前 4周顶 岗实习

新形势下校企深度融合合作模式探索

新形势下校企深度融合合作模式探索

新形势下校企深度融合合作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

目前技工院校的校企合作普遍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模式层面,迫切需要向深层次合作层面转型升级,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良性循环。

标签: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合作教育是技工院校与企业寻求共同发展、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采取企业部门和学校安排实施、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的教育模式,实现传授理论知识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专门人才,也是技工院校区别一般高等院校的核心特点。

根据校企合作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校企合作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一、校企合作四个不同层次模式根据我校近几年来办学实践看,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学校是主导,政府是媒介,企业是关键。

校企合作的核心在于企业融合度。

根据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融合程度,主要有以下四个类型:1.“企业辅助”模式。

这是企业参与程度较低、校企合作起步阶段的模式。

主要特点是:“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引进企业软硬件参与教学”。

这种模式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制定培养目标、计划,承担主要培养任务。

企业处于辅助地位,根据学校要求,提供相应条件,采取投入设备资金协助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

在其他扶持方面,主要采取企业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方式,协助学校完成培养任务。

目前,我国多数技工院校都采取了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典型教学方式就是“订单式”教学,即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以合同或其他方式,定向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管理、技术工人,学生就读一段时间后到相关企业或单位实习,企业根据实习情况签订劳动合同。

2.“校企共建”模式。

这是融合程度较高的合作模式,主要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

学校和企业都是培养人才的主体。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摘要:面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技能人才供需矛盾日渐凸显的问题,如何培养大批的符合企业要求的蓝领人才,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校企合作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结合校企合作的现状,浅谈校企合作的含义,探讨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院校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发展,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日渐凸显。

这就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多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的现代化蓝领人才。

与义务教育不同的是,义务教育主要强调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职业教育应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无疑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培养职业素养,提前适应岗位的一条捷径。

一、校企合作的含义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cooperative education演化发展来的。

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以及澳大利亚tafe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

简而言之,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将职业教育发展带入新的领域。

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创造三赢局面,企业、学校、学生都受益。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企业、职业院校、学生都有极大的益处。

首先,校企联合,有利于企业的产品研发及扩大企业知名度。

企业投入一定的精力进行校企合作,不仅能收到经济效益,而且能收获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

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学校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借助学校的师资、设备,开发新产品。

新形势下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与校企合作初探

新形势下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与校企合作初探

新形势下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与校企合作初探摘要:济宁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多年来坚持走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们又面临济宁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要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一体化教学与校企合作制度,建立校企合作互惠互助的利益机制,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开创技工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发展思路教学手段一体化和校企合作是一种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的企业工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济宁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学生优质就业为导向,走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至今已培养出500 余名适应汽车销售维修服务的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需要认真地加以总结提高,进一步提升教学和管理的综合水平。

1.济宁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一体化教学与校企合作现状1.1一些经验与取得的成绩(1)根据汽修类专业特点和当前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现状,删减了一些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将减少的理论课学时增加到实习中去,重新修订了汽修类专业教学大纲。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我们从单一的以学校为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

根据汽车行业急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构建出基于汽车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强调实用性,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在专业课教学中强调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改变过去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截然分开的教学模式。

推行在实习车间中上理论课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了学习兴趣,教学的效果也明显好很多。

(3)深化校企合作,根据企业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企业在发展中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多次深入各4s店和汽修厂进行广泛调研,及时了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新形势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194界新形势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单志媛(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山东,东营 257100)摘 要:本文对当前高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抓住并顺利有效的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为现代化企业培育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并进一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1]。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新形势下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时也满足现代化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点在于要使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与产业发展相匹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教学大纲要与员工岗位职责相一致[2]。

通过高校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水平日益提高,毕业生适应岗位能力也不断提升,最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会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二、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一) 体制机制缺乏保障现阶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文件和规定中,对于学校、企业的责任、权利以及利益的规定比较模糊。

在整个社会层面,没有形成良性发展的大环境,政府部门所起到的作用不太明显。

与此同时,社会、行业企业没有及时有效的对高校做出积极的指导。

基于上述情况,校企双方想要建立互惠互利的长久、稳定的合作机制存在诸多困难。

(二)高校服务能力有待提高(1)高校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岗位脱节教师讲授内容老旧,没有根据生产现场实际进行及时的更新,实践课时相对较少,与生产单位需求不符;教学方法单一,毕业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课程在实验室进行,学生不能真正的进入生产现场操作,与企业最终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2)高校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强,但同时大多数教师现场经验欠缺,实际操作水平有待于提高,对生产单位的了解不足,会大大影响校企合作的开展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讨“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创新举措。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开始积极探索利用网络科技,将校企合作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的概念及特点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是将校企合作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模式。

其核心在于在实现校企合作的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教学资源共享在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之间。

相比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教学资源共享。

利用互联网技术,高等职业院校之间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分散、缺乏的问题。

2. 实践平台多样化。

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使学生们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

3.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方面能够更好地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培养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1. 优势:①提升教育质量。

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案例,熟悉更多的专业知识,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和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②促进就业。

通过与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合作,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操盘和需求,从而掌握市场需求的情况,提高就业能力。

③节约成本。

通过互联网技术,学校和企业能够减少交通和住宿费用,节省资源开支。

①技术要求高。

学校需要相应的技术设施,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实时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能力。

②管理难度大。

因为人员分散、资源共享的情况存在,对于教学管理的难度大,需要采用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管理。

1. 提高了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互联网技术让教学从传统形式向更加实践性和专业性的形式转变,更好地满足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2.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经验。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0引言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校企合作日渐得到重视,许多职业学校也积极地开展校企合作实践,但纵观近年来各地开展的校企合作案例,校企合作中一直存在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深、“一头热”“两张皮”等问题。

为破解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顺畅、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育人效果不明显等难题,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2月,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均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给予高度关注。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

因此,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创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1校企“1+N”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构建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在学院创新实施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群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三级联动”机制的推动下,对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共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形成以数控技术专业为龙头、机电类相关专业为依托,联合省内外多家企业,共同打造校企“1+N”模式协同育人平台。

以推进校企招生招工一体化、建立校企优秀人才互聘互培制度为突破口,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与岗位契合、教师与师傅配合、考试与考核融合、学历与证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学生共招、人才共育、方案共定、过程共管、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行业、企业、学校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

1.1发挥高职院校育人机制优势,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机电类专业经过前期的不断探索,在发挥高职院校育人机制优势的同时,坚持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和工学结合教学组织模式,按照“1+N”模式,与多家名优企业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如图1。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现状与创新对策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现状与创新对策分析

1 中等职 业学校校企合 作现状
( 1 ) 企 业 驻 扎进 学 校 , 在学 校 真 正让 学生
感受 到 工 作 模式 , 当然 同 时也 实 现 学校 与企
业设备 资源的 共享 , 师 傅 技 术 方 面 专 业 指 导, 学 生 的 工 作 成 果 与 企 业 完 成 的 任 务 合 仅仅 是 企 业 或 学 校 , 从学生 , 学校 , 企业 , 教 教 师 专 业 技 能 , 技 术水 平和教 学 水平 , 同 在 学 校 和企 业 双方 面 都会 有 不 少积 极意 育 制 度 , 政府机 构 , 多个层次 方面 , 在 实 行 时 , 提 高 学 生 专 业 技 能 知识 和 实 际 动 手 能 义, 真正 实现 双 赢 , 节 约时 间 , 资源 人 力 。 政 策或建立机 制就会 变得相对复杂 , 这 些 力 。 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教育, 共 同 与企
够完善 , 缺乏具体实施 的详细方案 , 因此, 训 的学 生 , 努 力争优 的学 生给 予表彰 , 奖 推 行 力 和 驱动 力都 比较 欠 缺 , 有待提高。 这 励 , 奖学金 , 以 及 相 应 的 岗位 。 尽 量 避 免 学
也 使 得 大 多 数 企 业 缺 乏 相 关信 息 , 没 有机 生 实 习 期 间 的 错 误 , 设立专 门资金规避 。 会与学校共 同合作展 开双赢 , 因 此 在 缺 乏 ( 3 ) 要 支 持 企 业 继 续办 好 已有 的 职 业 院 根 本 措 施 的 同时 , 难 以 将 此 制 度推 行 。 由于 校 , 要 鼓 励 企 业 联 合举 办 职 业 学 校 和 与 职 缺 乏 完 整 的 制度 , 难 以 开 展 一 些 相应 课 程 业 院 校 合 作 办 学 。 要 明 确企 业 接 受 职 业 院 和评估标准 。 校学生实习和教 师实践的法定责任 。 ( 4 ) 职业院 校应该加 强师资 力量 , 提 高 ( 2 ) 运行机制不 健全 。 由于 校 企 合 作 不

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


学 院开 展 校 企 合 作 的几 种 模 式
高 职 院 校 为适 应 高 职 院校 建 设 需 要 ,应 不 断 探 索 校 企 合 作 模 式 , 力 开 展 校 企 合 作 办 学 。如 某 高职 院校 大
与 美 国著 名 软 件 公 司 O A L ( 骨 文 ) 司 达 成 合 作 R cE 甲 公
协 议 , 同 培 养 软 件 技 术 专 业 人 才 。在 开 设 的软 件 技 术 共
( ) 企 合 作 办 学模 式 一 校
“ 学 结 合 、 企 合 作 ” 发挥 学 校 和 企 业 的 各 自优 产 校 , 势 , 同 培 养 社 会 与 市 场 需 要 的 人 才 , 职 业 教 育 的 显 共 是
中 图分 类 号 :G 1._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7 8 4 5 文章 编 号 :17 — 3 X (0 9 2 0 3 ~ 3 6 19 I 20 )0 ~ 0 10
校 企 合 作 是 一 种 以市 场 和社 会 就 业 需 求 为 导 向 的
程 。切 实 开 展 校 企 合作 , 立 校 企 间 良好 有 效 的合 作 机 建
提 高 了学 校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为 企 业 解 决 技 术 难 题 并 输 送优 秀人才 , 可促 进学生 的就业 , 现学 校 、 业及 又 实 企 学 生 的多 方 共 赢 。
务 第 一 线 的优 势 ,为 其 贯 彻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的教 育 武 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二 O 0 九 年 方 针 、 定 人 才 培 养 目标 与 规 格 、 化 教 学 计 划 、 新 确 优 更
孙 菲
( 武汉船舶职 业技 术学院 宣传 部 ,湖北 武 汉 4 0 5 3 0 0)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摘要:介绍了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从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校企合作各方的角色定位,得出了校企合作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研究;实践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一种办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为社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

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文以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一、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1.订单办学以冠名班的委托培养模式较为典型,如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与江苏磊达钢帘线厂、东台磊达国际大酒店、上海思恩电子有限公司、江苏久工重型机械集团等单位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设立冠名班,实行订单办学。

目前,订单办学的学生已占学生总数的30%,但专业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烹饪专业、服装专业以及机械专业。

机电专业、数控技术、模具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等通用类专业没有订单办学的情况。

2.工学结合主要是针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去进行教学生产的实习,时间在3~6个月。

如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与东台迎宾馆等企业进行了这方面的合作。

3.企业配合式该模式中,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它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如环宇汽车厂),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东台磊达集团),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

4.校企互动式目前,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与东台翔宇工艺服饰公司、磊达集团等企业建立了用人合作关系,每年各企业向学校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

新形势下创新校企合作形式的意义及途径

新形势下创新校企合作形式的意义及途径

新形势下创新校企合作形式的意义及途径[摘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新形势下开展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核心职业能力以及及时掌握最新就业信息。

但是当前现实校企合作中存在着办学观念传统封闭、校外实训专业不对口、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

文章指出新形势下,应实行“来料加工,生产实训相融合”“订单委培,招生、教学、就业一条龙”“旺季顶岗,淡季学习”工学交替等校企合作新形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意义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这里提到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一办学方针的贯彻要求职业教育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切实从专业本位向职业本位、学科本位向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而校企合作模式无疑是新形势下贯彻这一办学方针、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深远意义校企合作,指的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促进高职院校学以致用,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快速实现“书呆子”向“技能手”的角色转变。

用人单位都希望能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能立即“上手”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应聘者,这个期望遭遇只会照背书本应付考试的“书呆子”型学生时必然会落空。

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以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有效组织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经验,从而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达到用人单位对实践工作经验的要求。

2.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核心职业能力,快速实现“在校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较早地适应企业文化的氛围。

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学计 划 .教学 计 划 的制 订 一般 为 2 3 ~
作 ,正在进行 的正是校企合作 的尝试 。
这里 笔者 只想说 一下 自己的一些 看法
和补 充
在进行校企合作 .其 中绝大部分采取了
上文所述 的第一种校企合作模式 .各校 都与相关企业签 订过校企合作 协议书 部分民办 中专以联合办学的形式进行了 第二种校企合作模式 。 不超过 5 %的中职 学校采用 了第 三种校企合作模式 比如 . 今年 3月 . 河南 省 职业 技术 学院与 3家企业合作 . 投资几 千万元建
四、 我省 中等 职业 学校 彻底 、 深入
进行校企合作 的解决方案
全 国各 地各 校针 对校 企合 作都 进
我省申 等 职业学校
行过专 门的探讨 . 省的一些学校 也都 我
进 行 过 各 种 有 益 的尝 试 . 在 在 郭 庚 茂 现
省长 的带 领下 .与 富士康科 技集 团合
全省各 中职学校大部分都已经或正
过对校企合 作的探讨 . 找寻 出一条适 合
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 。

中起 着重要作用。如关于企业 的用工制
度、 学生 的就业凭证 、 学校经 费短缺 、 政 府 管理 多头 等 问题成 为我 省校企 合作 的障碍
2 业 方 面 . 企

我省中等职 业学校就 业现状
从 20 0 5年至今 .河南 省 中等职业 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 %以上 。 0 9 5 20
要 深 思 和 考虑 的 问题 二 、 省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校 企 合 作 我
现 状

校企合作 现状分析
我省 的职业 学 校 的专 业是 根 据 国 家职业 院校教学计划来 设置 . 教学大纲 与教学 计划 、 材一般 5年一换 。技术 教

论新形势下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论新形势下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指导人员 的指 导工作量也没有进 行认真合 理的考 核 。 缺 乏 系 统 的 实 习过 程 跟 踪 和完 善 的 实 习 效 果 评 价 机 制 . 只
收 稿 日期 :0 1 0 - 6 2 1- 1 0
第 1 期

炜 : 新 形 势 下 高 职 校 企合 作 人 才培 养 模 式 的创 新 论
需 要 制 定 培 养 计 划 .利 用 学 校 和 企 业 共 同 的 资 源 进 行 教 学 , 于 培 养学 生 的综 合 职 业 能力 和 素 质 十 分有 利 。 对 “ 工 交 替 ” 才 培养 模 式 是 一种 学 校 与企 业 共 同 制 学 人 定 人 才 培养 方 案 。学 生 到 企 业 生 产 实 践 与 在 学 校 理 论 学 习相 互 交 替 . 用 紧 密结 合 的合 作 教 育 模式 。 模 式 的 基 学 该 本 特 点 在 于 : 生 到 校 后 , 1 期 先 在 企 业 实 习 , 企 学 第 学 由 业 负责 学 生 的入 学教 育 和 专 业 思 想 教 育 。并 让学 生 在 不 同 的技 术 岗位 实 习 。第 24 5学 期 学 生 在 校 进 行 理 论 知 、、 识 学 习。 第 3学 期 又 到 企业 进 行 全 顶 岗的 生产 实践 。 6 第
斗 争 的过 程 。 校 企 合作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中 . 校 以育 人 为 在 学
主要 目的 , 求 社 会 效 益 , 企 业 却 以 赢 利 为 主 要 目 的 , 追 而 追求经济效益 , 观上 , 客 使得 企 业 难 以将 校 企合 作列 入 企
学 期 独 立 上 岗 . 在 企 业 进 行 毕业 实 习和 毕 业 设 计 。 业 并 企 参 与 了人 才 培 养 的全 过 程 .学 生具 有 企 业 员 工 和 高职 院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教学、科研、实训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这种合作模式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具体形式、优势、难点以及促进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化,包括实习就业、共建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等。

合作的优势在于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难点,如信息不对称、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等。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需要加强双方合作意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推行项目评估机制。

未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为双方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合作模式、具体形式、优势、难点、促进、发展前景、总结1. 引言1.1 什么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旨在促进学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推动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人才和科研力量,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解决人才短缺和技术壁垒等问题。

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合作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等教育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育人、共同研究、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实现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使校园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更具市场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产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23T14:42:08.360Z 来源:《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作者:彭列[导读] 在社会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担当了绝大部分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的责任。

广州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510000
摘要:在社会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担当了绝大部分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的责任。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也是职业院校特色办学的重要依托。

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职业院校不断探索创新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新形势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期望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通过企业的参与,可以提高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质量。

但是当前的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合作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导致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合作模式单一。

因此,应当进一步加以完善及改进,促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更为紧密,并且发挥有效作用。

一、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
1.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指的是“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校企签署合作协议,这一订单包括了企业用人需求的预订单,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组织教学,然后经过考核合格之后,学生会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到企业工作,通过企业的具体工作来强化实际的操作技能,从而满足企业的要求。

订单培养模式能够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且企业也可以制定中长期人才的规划,并得以保证实施。

除此之外,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性更强,还可以实现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2.资源共享模式。

“资源共享”模式就是学校或者是企业的一方为主体,另一方为辅助,通过协议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并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共用,实现校企共赢原则。

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优点是起到了资源节约与整合的效果,从而使得资源的收益最大化。

而且由专业的老师通过在企业的专业技能操作,有助于提高专业水平,还能及时了解行业动态。

作为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教育培训资源,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3.校企合作科研。

(1)攻克技术难关。

学院要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优势,研究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并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研发,组建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技术攻关组,攻克阻碍和影响行业、企业发展的技术应用难题。

(2)研发新产品。

此外,学院可根据企业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进行技术、管理知识和专业理论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

4.工学交替模式。

常见的工学交替指的是教学见习与工学交替,即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岗位的认知,从而了解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岗位职能、职业道德进行提高的了解学习;以及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等可以进行现场的观摩与学习,然后自己动手制作产品,对岗位达到一个初步的了解。

目前,可以把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先学习、后实习、再就业的一体化职业规划,并且能够有效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企业也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二、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优化措施
1.完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办学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在实习中掌握生产工艺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的管理方面,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课程标准的制订与质量监控,把企业标准与教育标准相结合,选择一些适应于如今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实用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学校和企业双方要建设联合实习基地,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的原则帮助学生来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情况,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

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学校应当建立起一定的企业信息反馈机制,并做好后期的跟踪服务,有效保护好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

2.壮大职业院校“双师”队伍。

职业院校一般都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增强学校的双师型老师队伍,让学校优秀的老师去进修、参加培训班,以及下放到企业进行具体技能的实践,从而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需要。

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进行任教,从而让学生接受到先进的专业理念与高超的技能水平,有助于提高学校双师型的师资力量。

3.建立校企合作技术交流平台。

职业院校通常是以项目的方式与企业展开合作,项目完成了,校企合作也就结束了,可见校企合作缺乏紧密性和连贯性。

职业院校应该为校企合作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健全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明确合作各方的责权利,使校企合作由个人行为转变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为。

职业院校应该建立校企合作的激励和考核机制,积极鼓励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承担企业横向课题,进行技术研发。

当然,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资金保障。

职业院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必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建立校企合作协同机制能够有效激发校企双方的能动性,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严金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商论,2016,(13)。

[2]李璐试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