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具(学具)设计与制作
初中物理教具制作
![初中物理教具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90306c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f.png)
初中物理教具制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制作一些简单的物理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以及相关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可以制作的物理教具,并附上制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一、旋转荧光灯材料:旋转器、荧光灯管、电源线、开关、螺丝刀、胶带。
制作步骤:1.将旋转器固定在一个稳定的底座上。
2.用胶带将荧光灯管固定在旋转器的一端。
3.使用螺丝刀,将电源线的两根线头分别连接到荧光灯管的两端。
4.将电源线的一头连接到开关上,并将开关固定在旋转器上。
5.将另一头的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
使用方法:打开电源开关,荧光灯管会开始旋转。
在暗房中观察,可以看到旋转的荧光灯管形成的光线呈现连续的光带,通过旋转可以得到频率和波长的比值,更深入地了解波动现象。
二、平抛运动模拟器材料:小车、驱动带、球、刻度尺。
制作步骤:1.将小车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驱动带可以与小车紧密接触。
2.将球放入小车上并固定,球应具有一定的质量。
3.使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和球的位置,可以在小车上粘贴纸制作标记。
使用方法: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球被释放后,小车会沿着水平面上的刻度移动,球会沿着竖直方向做平抛运动。
通过测量和计算球在每个位置的运动轨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凸透镜成像模拟器材料:凸透镜、物体、像屏、光源。
制作步骤:1.将凸透镜放在适当位置。
2.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物距处,物体可以是一个尺子或者其他可以容易确定位置和形状的物体。
3.放置一个像屏在适当的位置,可以调整它的位置和距离。
4.开启光源,确保光线能够通过凸透镜形成像。
使用方法:调整物距和像距的大小,观察和记录成像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制作这些简单的物理教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同时,这也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多有趣的物理教具来辅助教学。
中学物理教具制作方案
![中学物理教具制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645fd06f1aff00bed51e84.png)
凯里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学物理教具制作方案(学生)姓名:侯道华学号:2010405342 班级:10物本(2)班一、教具名称固体受热膨胀实验的教具二、教具价值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地方中学教学条件达不到教材要求,不可能每个实验都按照教材要求完成。
如在教材中提到固体受热膨胀,而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好的想象力去理解教材中所说的物理现象,因此在学校教学条件达不到要求时我们制作教具,通过实验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具的制作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三、教具原理我所制作的固体受热膨胀实验的教具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来直观的体现的。
在此,我利用金属的导电性与空气在正常情况下的绝缘性来达到实验教具效果目的。
如图所示,将回路中一段裸露线剪断,用酒精灯对剪断处加热,可以看见通过一定时间的加热后灯亮了,说明剪断处导线受热膨胀使开路变为闭路。
四、教具材料白炽灯一个、灯座、酒精灯一个、导线若干、木板、螺丝、导线固定支架、开关、电源五、教具制作步骤与方法1.利用钉子和木板做一个教具底座。
2.用螺丝将白炽灯灯座固定在底座上。
3.用剪线钳剪两端导线,并将其与灯座连接好。
4.将电源、开关与导线连接好,并利用导线固定支架固定好剪断处导线。
5.将白炽灯安装在灯座上。
6.把酒精灯安置到导线剪断处。
六、教具演示1.未给导线加热闭合电源开关,白炽灯不亮。
2.给导线加热闭合电源开关并利用酒精灯给剪断处导线加热,经过一定时间后,白炽灯亮了。
七、经费预算材料名称数量单价(元)合计(元)白炽灯一个155灯座155酒精灯一个1 5 5导线若干若干 2 2 木板若干55螺丝若干22导线固定支架 2 2 2 开关 1 2 2电源 1 2 2经费合计(元)30。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具制作与探究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具制作与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a9b7ce3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3.png)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具制作与探究中学物理是一门学科,需要进行实验才能更好地理解概念和理论。
因此,制作合适的实验教具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和有效。
本文将介绍中学物理的一些常见实验以及如何制作和使用相应的实验教具。
一、运动学实验1. 自由落体实验自由落体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所需的时间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此来理解重力和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教具制作:制作一条简易的自由落体装置。
将一根0.5米左右的透明塑料水管图放在一块平整的板子上,将一小球置于水管中,亦可用纸条滑入球,使球在水管内自由落下。
在球落到水平面上后,用尺子测量球落下时间,即可得到重力加速度的值。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需要验证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具制作:需要一个能够提供恒定牵引力的小车,并在其顶部固定一个计时器。
在直线轨道上设有几个报告点,用万能表检测小车通过这些点的时间。
通过计算这些时间,根据位移公式验证其与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力学实验1.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物理系统中,物体将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来观察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教具制作:需要一个轻轻放置于直线轨道上的滑块,聚焦于滑块上下运动的界定伐值,通过计时器来记录滑块到达伐值的时间。
首先使滑块作匀速运动,然后用另一根轻细线绑住滑块,以提供施加锅碗瓢盆等外力,观察滑块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
2.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施加于它的力之和,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来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
教具制作:需要一个重物、弹簧计和计时器。
通过固定重物和弹簧计,将重物挂在弹簧计上控制其质量和施加的力,记录其施加不同的重力作用下的振动数据,计算加速度的值。
三、热学实验1. 热传导实验热传导实验主要是验证热的传导过程,从而理解热的性质和规律。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cfaf16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8.png)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一、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具的使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现有的教具往往不能满足所有教学需求,因此,自制教具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践,以及这些教具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效果。
二、自制教具的设计和制作1.静电现象演示器该教具的主要目的是演示静电现象,包括电荷的转移和电荷的吸附等。
教具主要由两个不同材料的金属小球、绝缘体小球和金属箔片组成。
通过摩擦后,两个金属小球可以产生静电,并吸附到箔片上,生动地展示了静电现象。
2.光学三棱镜教具该教具主要用于演示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教具主要由透明塑料板、彩色颜料和激光笔组成。
通过调整塑料板的角度和激光笔的光束,可以观察到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学原理。
三、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自制教具能够生动地展示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如静电现象演示器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荷的转移和吸附现象。
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增强实验教学效果自制教具通常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与教具的结合,可以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例如,光学三棱镜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实践效果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自制教具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解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自制教具,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来设计适合的教学工具,更好地展示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自制教具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自制教具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这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自制教具的质量和稳定性也可能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在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中学物理力学实验教具制作
![中学物理力学实验教具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e8c7fe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3.png)
中学物理力学实验教具制作引言力学实验是中学物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力学现象并验证物理原理。
为了更好地教授力学实验,教师需要合适的教具来辅助教学。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学物理力学实验教具制作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力学实验课程。
1. 弹簧振子装置制作材料:•弹簧•木板•线•定滑轮•质量砝码制作步骤:1.将弹簧固定在木板上,确保木板稳固。
2.在弹簧的下方固定一个定滑轮。
3.将线绕在定滑轮上并连接一个质量砝码。
4.调整弹簧的拉伸程度,使其成为一个合适的振子。
5.将振子释放,观察弹簧振动的现象和规律,并进行相关实验。
2. 斜面实验装置制作材料:•平滑斜面•小车•绳子•纸•手电筒制作步骤:1.将斜面放置在平稳的支撑上,确保斜面倾斜度合适。
2.将小车放置在斜面上,并用绳子将小车固定住。
3.在斜面上划一条直线,并将纸张固定在直线上方以光滑纸张的方式。
4.将手电筒定位在斜面底部,发出光线照射到纸张上。
5.让小车沿斜面滑动,在纸张上观察并记录小车的轨迹。
6.根据实验结果和物理原理,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3. 平衡力实验装置制作材料:•杆子•支架•线•两个质量砝码制作步骤:1.将支架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2.将杆子与支架相连接,确保杆子可以在支架上自由旋转。
3.在杆子的一端用线固定一个质量砝码。
4.在杆子另一端固定一个可移动的质量砝码。
5.调整可移动砝码的位置,使得杆子保持平衡。
6.通过调整可移动砝码的位置,观察和验证平衡的原理和规律。
结论通过制作这些中学物理力学实验教具,教师可以更好地展示和教授力学实验课程。
这些制作过程简单易行,材料易得,成本低廉,并且可以循环使用,有效提高学生对力学实验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教具,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力学原理。
中学物理教学教具制作方案参考
![中学物理教学教具制作方案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c216b6f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f.png)
中学物理教学教具制作方案参考一、教具名称:光的反*实验仪二、教学价值: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讲授光的反*规律的时候,教师想要将光的反*规律讲的透彻生动,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光的反*规律,教师就不得不做光的反*实验,让学生亲自看到光的入*和反*轨迹,学生自己总结出光的反*规律,这样就将抽象的物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生活问题,学生学习物理就很轻松,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具原理光的反*实验仪是根据光的反*定律而设计的,即当入*角大于0度小于90度时,反*角等于入*角;当入*角等于0度时,光沿直线传播;当入*角等于90度时,反*光线与入*光线重合,沿入*光线反*。
四、教具材料1、5cm×3cm的平面镜一块2、10cm×10cm的硬纸板(或木板)一块3、502胶水一瓶4、量角器一个5、激光笔一只五、教具制作方法与步骤1、将纸板(或木板)打磨光滑;2、在纸板(或木板)的长边出画一条水平线;3、在纸板(或木板)的中线处画一直线代表法线,中线和水平线就会有一个交点,我们把这个交点作为原点,用量角器在纸板(或木板)上画出各个角度,将纸板(或木板)制成类似于量角器。
4、用502胶水将平面镜粘在纸板(或木板)上,注意平面镜的镜面要面向法线,平面镜的一端要与纸板(或木板)的水平线重合,平面镜的中线尽量和纸板(或木板)的中线相交。
六、教具演示1、将制作好的教具模型放在桌面上,让全班同学都能看到实验现象;2、用激光笔沿着纸板斜*到平面镜上,入*点要落在纸板的原点处,让学生观察入*光线和反*光线的规律,读出反*角和入*角的大小,改变入*角的大小,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光的反*规律。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具制作与探究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具制作与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978d1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c.png)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具制作与探究摘要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教具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兴趣。
本文介绍了几个常见的物理实验教具的制作方法和应用,以及在实验探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实验教具制作漏斗漏斗在物理实验中应用广泛,如测量液体的流速、体积等。
制作材料为硬纸板或塑料,制作步骤如下:1.在硬纸板或塑料板上按照模板进行切割;2.将切割好的两个板组合并纵向粘合,注意定位;3.涂上透明胶水,保证漏斗的整洁;4.等待透明胶水干燥即可使用。
磁铁导线装置磁铁导线装置是用于学习磁场和电磁感应的重要教具。
其制作方法如下:1.准备一个铝板和一段细铜线;2.将铜线绕在一个长形的物体上,例如笔杆,形成一段长长的线圈;3.将绕好的线圈插入铝板的孔中并固定;4.在铝板上安装强磁铁,并发现其在线圈周围的磁场分布。
声速表声速表是一种用来确定声速的装置。
制作方法如下:1.准备一个直径较小的瓶子和一段毛细管;2.将毛细管插入瓶盖并固定好;3.钻一个小孔于瓶体的壁上,插入毛细管端口的一个小塞;4.将水填充至瓶中,水面上升至毛细管的一定高度时,声源发出信号;5.用计时器计算声源信号发出至从小孔出水的时间差,即可得到声速。
实验探究电磁感应和电动势在学习电磁感应和电动势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下列实验探究方法:1.利用铜圆环和强磁铁制成电磁感应装置,测定漏磁流量与圆环速度、磁铁面积和磁链数之间的关系;2.利用铜圆环和磁铁制成电动势测量装置,测量铜圆环滑动时诱导电动势和磁铁的相对速度、磁铁距离和磁铁尺寸之间的关系;3.利用标准电池和电阻系统,建立各种不同电路,测量外加电源、电路电阻和流过电路的电流产生的电动势;4.利用自制电磁感应装置测量铜圆环拖挂在上面的导体电动势。
光学现象的教学在学习光学现象时,可以采用下列实验探究方法:1.利用凸透镜和白炽灯制成实心角的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和焦距与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2.利用全息照相术获得方波光栅和环形光栅,以及测量它们的光栅常数、分辨率和角分辨率;3.利用小孔成像探究学习,直观了解光的能量、光的强度和衍射的现象。
中学物理教具制作方案
![中学物理教具制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2c9bc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67.png)
中学物理教具制作方案一、方案背景物理教学是中学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很难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公式。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些物理教具的制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作方案在物理教具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物理概念和知识点制作不同的教具。
下面我们针对一些关键的物理概念给出具体的教具制作方案。
1、运动学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运动状态?这就需要用到运动学教具的制作。
在材料上,我们需要准备一块光滑的木板、一个滑轮、一段细绳和一枚小球。
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将木板固定在平滑的水平桌面上,然后在木板的上方固定一个滑轮,并将细绳穿过滑轮,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用来悬挂小球。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滑轮的作用,了解物体受到力的影响会发生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2、光学光学教具的制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影像等方式掌握光的基本特性。
在材料上,我们需要准备一把白色手电筒、一块白色的泡沫板和一面黑色反光镜。
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将手电筒放置在泡沫板上,然后将黑色反光镜斜放在手电筒的正前方。
观察到反光镜上出现了白光的图像,就可以让学生理解到光线在反射过程中会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3、电学电学教具的制作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路的运作原理。
在材料上,我们需要准备一块木板、一枚开关、一段铜线和两个灯泡。
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将开关和灯泡固定在木板上,然后将铜线分别连接两个灯泡和电源。
将开关关闭,两个灯泡就都亮起来了。
通过这个电路示意图的制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电流的流动方向和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作用。
三、教具使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教具的安全性,避免电路短路、光学器具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2.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清晰地介绍教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
3.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到掌握物理知识。
四、方案效果与总结通过在物理教学中使用教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制作中学物理实验教具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制作中学物理实验教具的方法与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4b8c813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f.png)
制作中学物理实验教具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引言: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制作适合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具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制作中学物理实验教具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具的选择与设计1.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教具在进行物理实验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具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如果要进行光的反射实验,可以选择反射镜、平面镜等教具。
2. 确定实验教具的数量在进行物理实验时,通常需要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因此,需要根据班级人数和实验要求确定实验教具的数量。
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使用到所需的教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效果。
3. 教具的设计与制作有时候,市场上并没有符合实验要求的教具,这时候需要教师自己进行设计与制作。
在设计与制作教具时,需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实用性和可重复性。
可以利用一些常见材料,如塑料、木材、金属等进行制作。
例如,可以利用塑料瓶制作气压实验装置,利用木块制作斜面实验装置等。
二、实验教具的使用与维护1. 使用教具前的准备在使用实验教具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完整无损。
同时,需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和清洁,以确保实验的卫生与安全。
2.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指导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
这包括如何正确使用教具、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
教师还需要向学生解释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3. 实验教具的维护与保养实验教具的维护与保养是保证实验教具长期使用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定期检查教具的状况,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教具。
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教具,避免教具的损坏或浪费。
三、实验教具的安全与环保1.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戴好实验眼镜、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接触有毒物质等。
高中物理自制演示实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高中物理自制演示实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2366b98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0.png)
高中物理自制演示实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设计原则在设计自制演示实验教具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教具的设计必须符合物理原理和教学理论,能够正确反映物理现象和规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教具的设计必须避免任何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隐患,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直观性原则:教具应设计得直观易懂,能够清晰地展示物理现象和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简单易得的材料,降低制作成本,提高教具的经济性。
重复性原则:教具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够在多次实验中保持稳定的性能,减少资源浪费。
二、设计步骤选题与构思:根据教学需要和物理知识点,选择适合的演示实验作为教具的设计对象。
然后,构思教具的设计方案,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实验流程等。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准备所需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气球、水、纸张等,也可以是专业的实验器材。
制作与调试:按照设计方案制作教具,并进行初步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注意检查教具的性能是否稳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正。
实验验证:使用制作好的教具进行实验验证,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期,评估教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改进与优化:根据实验验证的结果和反馈意见,对教具进行改进和优化。
这包括调整材料、改进结构或优化实验流程等方面。
三、实例分析以自制“平抛运动仪”为例,该教具的设计思路如下:设计思路:为了形象生动地展示平抛运动的轨迹,可以利用水流在水平方向上的初速度来模拟平抛运动。
通过注射器给水流一个初速度,使其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并形成抛物线轨迹。
材料准备:需要准备方型木底板、直木条(或铁架台)、医疗注射器、木板、直尺、铁钉、白纸等材料。
制作过程:用直尺在木板上建立平面坐标系,并将其固定在方型木底板上。
将木条(或铁架台)固定在方型木底板上作为支撑架。
初中物理力学演示实验低成本自制教具5例
![初中物理力学演示实验低成本自制教具5例](https://img.taocdn.com/s3/m/b7bc742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c.png)
初中物理力学演示实验低成本自制教具5例初中物理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力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为了更好地让初中生学习和理解力学概念,进行力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实验设备价格昂贵,不可避免地会对学校产生负担,同时也会限制老师和学生的实验活动。
因此,我们介绍五个低成本自制教具的制作步骤,这些教具可以很好地辅助力学实验,并且不会造成财务压力。
1.过滤法测定物体体积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可以用于测量固体物体的体积。
为了制作它,需要一只注射器、一张塑料薄膜、一些硬纸板,以及一个标尺。
步骤如下:1)制作一个三角形筒。
用硬纸板和胶水制作一个三角形,则筒以进行物体测量。
2)在持管顶部穿孔,插入标尺,并在底部贴上透明塑料薄膜。
3)将注射器插入开口处,卡住三角筒的底部,此时整个装置就搭建完成。
4)将要测量的固体物体放入三角筒中,然后注入水,记录两个高度。
这个装置的原理是根据物理规律:浸入液体时排出的液体体积等于物体体积。
2. 弹簧测量重力实验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重力。
为了制作这个实验装置,你需要用到一根弹簧,硬纸板,滑轮、扭转绳子和挂重物。
步骤如下:1)用硬纸板制作一个四方形架网,一边直立,一边开放。
2)将滑轮悬挂在直立面的边角,绕到开放面并与弹簧相连。
3)用扭转绳子从开放面穿过滑轮,然后用钩挂上重物。
4)记录挂重物时,弹簧的拉伸距离,如此一来,就可以用简单的物理计算估测物体的质量。
3. 弹性碰撞小车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弹性碰撞、动能守恒等物理概念。
弹性碰撞小车可以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只需要木板、弹簧、轮子以及一些固定要素。
步骤如下:1)在木板上钻两个小孔,并将弹簧拉伸连接两个孔。
2)将轮子通过螺栓固定到木板底部。
3)将一个小球体卡在弹簧上,然后学生可以通过引导弹簧与木板相碰撞来体验弹性碰撞过程。
4. 稳定平衡小勺实验这个实验装置可以帮助初学者理解稳定性和平衡问题。
实验装置需要用到三根针、小勺及一些硬纸板。
初中物理教具制作计划
![初中物理教具制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39967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2.png)
初中物理教具制作计划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的物理实验设备在学校中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量不足、使用不便等。
因此,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物理教具将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改进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物理教具的制作方法和应用案例。
二、实验器材的制作1.针孔成像装置针孔成像装置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教具,用来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和成像原理。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铁盒、黑纸、图钉、胶水步骤:1)在铁盒的一面剪一个小孔,直径约为1mm。
2)将黑纸固定在铁盒的内壁上,可以使用胶水或者图钉固定。
3)打开盖子,将针孔朝向亮光源,观察黑纸上的成像。
2.双光束干涉装置双光束干涉是介绍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的重要实验,制作一个简单的双光束干涉装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现象。
材料:激光笔、玻璃片、尺子步骤:1)将激光笔放在平滑的桌面上,确保它的光束平行。
2)在激光笔的光路上放置一块透明玻璃片,使光束分为两束。
3)调整光束的角度和距离,观察两束光在桌面上的干涉现象。
三、实验装置的应用案例1.电流方向的观察将一个电池、一个开关和一个灯泡串联起来,在灯泡的正负两端分别接触一个金属片,在金属片的一端观察灯泡的亮灭,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到电流的方向对灯泡亮灭的影响。
2.磁场线的展示用铁粉和透明胶水制作一个磁场线装置,将它放在一个强磁场中,可以观察到铁粉受力排列成磁场线的形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磁场的分布。
3.弹簧振子的制作用弹簧和一根线制作一个简易的弹簧振子,可以通过调整弹簧的长度、质量和张力,观察弹簧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周期的变化规律。
四、制作计划的总结通过制作这些简单实用的物理教具,可以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这些自制的教具具有经济实惠、易于操作和易于维护的特点,能够满足学校物理实验的需求。
浅谈中学物理教具与学具的制作
![浅谈中学物理教具与学具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8bb322d6ba0d4a7302763a78.png)
浅谈中学物理教具与学具的制作摘要: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证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物理教具学具制作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提昌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这就要求师生共同自制教具与学具。
课程标准上面说得好呀,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
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证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另一方面,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不能把低成本实验仅仅看作解决设备不足问题的权宜之计。
自制仪器是古往今来历代科学家的优良传统。
任何一个科学预言必须用实践来检验。
科学界许多重大成就在许多情况下就是伴随着仪器的成功设计而诞生的。
科学家正是用一些简单明了的演示实验来说明自已的深刻思想。
自制教具与学具就能很好体现这一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师生用自己制作的教具、学具与使用厂家生产的教具、学具来讲课,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
使用厂家制造的设备,固然比较规范、比较精致美观,但是,使用自制的教具与学具,却可以更能让学生看到电路的走向和器材间的连接。
另外更重要的是:当学生看到那些用自己制作出来的设备作教具与学具,指导教师的教学,使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会使学生觉得有成就感,容易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鉴于我国目前中学实习教学现状,自制教具与学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开阔学生思维。
也是解决当前设备不足的有效途径。
所以在任何条件下师生应该亲自动手自制一些教具与学具,不断改进实验条件。
即使将来教学条件有所改善,这一传统也绝不能丢掉。
重视自制教具与学具的作用也是物理教学中一条重要指导思想。
我们认为,提倡自制教具与学具,不仅仅是教学条件困难才自制,即使办学条件好的中学也该重视自制教具与学具。
教具与学具制作不仅仅是一种模仿性的工作,相反制作中含有较多的创造性。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生活资源或生活资源的元件做实验。
中学物理教具制作之平抛运动
![中学物理教具制作之平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17ebba7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b.png)
中学物理教具制作之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它可以通过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下面我将介绍一种制作平抛运动教具的方法。
材料:1.硬纸板2.圆珠笔3.剪刀4.胶水5.尺子6.铅笔步骤:1.首先,使用尺子在硬纸板上测量并标出一个正方形,边长约为10厘米。
然后使用剪刀将正方形剪下来。
2.接下来,使用圆珠笔在正方形的一个边上画一条直线,并将这条直线的一端标记为起点,另一端标记为终点。
3.然后,将正方形竖立在桌子上,使起点正好位于桌子边缘。
4.将圆珠笔和铅笔夹在正方形的底部,以确保圆珠笔恰好位于桌面上,从而使正方形处于倾斜状态。
5.最后,用胶水将圆珠笔和铅笔固定在正方形上。
使用方法:学生可以将一颗小球放在起点上,然后轻轻推动小球,让它沿着直线轨迹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并观察小球在不同位置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教具,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平抛运动的运动过程,理解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他们可以观察到小球在沿斜面运动时的加速度,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他们还可以观察到小球在不同位置的运动速度不同,理解速度的概念。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探索和发现一些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教具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测量小球在不同位置的运动时间,并利用这些数据绘制运动时间-距离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图像的物理意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调整教具的倾斜角度和高度,让学生观察到不同条件下小球的运动情况,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总之,通过制作这样一个简单的平抛运动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同时,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道具自制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道具自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f98c4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4.png)
高中物理道具自制教案设计
目标:通过自制物理实验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并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时间:1-2 课时
材料:空塑料瓶、纸板、铜线、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等
步骤:
1. 针对不同的物理实验内容,分组设计所需的实验道具,例如电路实验、光学实验、力学
实验等。
2. 学生们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根据所选实验内容确定需要制作的道具,并收集相应材料。
3. 按照计划,利用空塑料瓶、纸板等材料制作出所需的实验道具,如电路板、反射镜、简
易电磁铁等。
4. 学生们根据自制的道具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5. 学生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并展示他们的自制实验道具和实验结果。
6. 教师对学生们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并引导他们对自制实验道具进行改进和优化。
扩展活动:
1.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更多基于自制道具的物理实验,拓展知识面,并可以将实验道具留作
以后实验的工具。
2. 学生可以尝试利用已有的自制实验道具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挑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可以组织展览活动,展示他们的自制实验道具和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分享并交流。
通过自制高中物理实验道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还可以培
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物理教具制作课程设计
![物理教具制作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cd3eb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12.png)
物理教具制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物理原理,如力学、光学、电学等,与教具制作相结合。
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教具中的物理现象,如力的作用、光的折射、电路的工作原理等。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设计并制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物理教具。
技能目标:1. 学生掌握基本的工具使用技巧,如锯、割、粘等,能独立完成教具的制作。
2. 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结合物理原理,设计具有创意的教具。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3. 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热爱。
4.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关心他人,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学生设计,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注重实践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物理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初中物理教材为基础,结合以下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1. 力学教具制作:涵盖力的合成与分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物体运动(如斜面、抛物线)等内容。
2. 光学教具制作:涉及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以及透镜、平面镜等光学元件的应用。
3. 电学教具制作:包括电路的基本原理、串联与并联电路、电磁现象等。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力学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力学原理应用于教具制作。
第二课时:学习光学原理,分析光学现象在教具制作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了解电学基本原理,探讨如何将电学知识应用于教具制作。
中学物理教学教具制作方案
![中学物理教学教具制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f035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d.png)
中学物理教学教具制作方案1.引言物理教学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制作和使用合适的教具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设计制作几种适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具,并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
2.教具一:小车与斜面实验装置这个教具可以用于教学斜面的基本原理和牛顿第二定律。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木板1块,滑轮1个,小车1个,弹簧1个。
步骤:1)在木板上固定一个滑轮,让它可以自由转动。
2)固定小车在木板的一端。
3)在小车上方加装一个弹簧,用于调节小车与斜面之间的接触力。
使用方法:1)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调整弹簧的张力,使小车保持在静止状态。
2)通过改变斜度或者增加力的作用,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相应的数据(如加速度、斜面角度等)。
这个装置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斜面与小车之间的力的关系,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3.教具二:光学模型实验装置这个教具可以用于教学光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光源1个,镜片1个,透镜1个,物体模型(如人眼模型、昆虫模型等)若干。
步骤:1)将光源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使其能够向物体模型发射光线。
2)固定一个镜片或透镜,用于调节光线的传播情况。
3)根据具体的物理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物体模型,并将其放置在光线的路径上。
使用方法:1)打开光源,观察物体模型上的变化。
2)通过调整镜片或透镜的位置,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变化及物体模型的变化。
这个装置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传播特性、成像原理等,增强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4.教具三:电磁感应实验装置这个教具可以用于教学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铜线1根,磁铁1个,灯泡1个,电池1个。
步骤:1)将铜线固定在一个导线圈上。
2)将导线圈和磁铁固定在一个支架上,使其可以自由运动。
3)将灯泡与导线圈相连,用于观察电磁感应的效果。
使用方法:1)将磁铁靠近导线圈,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通过改变磁铁与导线圈的相对位置、改变导线圈的圈数等因素,观察灯泡的变化。
中学物理教具(学具)设计与制作
![中学物理教具(学具)设计与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1273ac3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6e.png)
中学物理教具(学具)设计与制作
中学物理教具(学具)设计与制作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贯彻实施,传统的实验仪器已跟不上教材变化的需要。
新的中学物理教材新增了大量的演示实验。
由于仪器的开发相对于课本而言,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一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具(学具)的设计与制作已成为填补这一空白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物理教具设计制作
中学物理教具(学具)设计与制作的研究发挥的作用很大。
这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可有效锻炼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可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
优秀的自制教具(学具)能在更大范围的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一、教具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1.教具设计要求
1.1启发性
制作的教具应该有丰富的物理学思想,有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果制作的教具很复杂,学生看了实验却一无所知、一无所获,那就不成功。
制作的教具,一定要让学生能看懂它需要演示的物理道理。
1.2趣味性
制作的教具做实验,如果像魔术一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最终搞清物理原理,就可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就可以产生积极效果。
物理自制教具设计与制作
![物理自制教具设计与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df9a177aa76e58fafab003c3.png)
物理自制教具在演示过程中要适当带点趣味性与娱乐性。就像玩魔术那样,让学生观察到意想不到的现象,那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透彻地搞清物理原理,就可以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兴趣,也就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四)安全性
自制教具在使用时必须有良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演示过程中不能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不能发生爆炸、爆裂现象。自制教具本身不能有锋利边角,电学上的自制教具不能直接使用高压电,要选用低于安全电压的低压电源。要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保护好讲台下仔细观察的学生,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4.实验结论:电流通过电阻丝时产生的热量与电阻丝本身的电阻,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以及通电时间
有关。早在1840年英国科学家焦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上述规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焦耳定律。
总之,物理自制教具能填补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材的要求和实验仪器配备的不足,能满足物理教师日常的教学需要,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自制教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多动脑,多动手,创造出更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具。
2.对实验的改进:把教材上出现过的几个实验综合起来,取之优点,对现在九年级下册教材上的“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演示加以如下改进:主体部分不改变,还是用现在教材上的烧瓶、橡皮塞、电阻丝加热方法。把橡皮塞上的温度计改为细长玻璃管,细玻璃管中吸入(高1~2厘米左右的)红色液柱,因为温度计中温度变化能见度低,只限于温度计附近的少量学生能看清,后面的大多数学生根本看不清温度计的液面变化,而观察细长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柱变化就容易多了,能见度也高了,在玻璃管后衬上有刻度的白屏观察液柱升高情况效果更佳;把烧瓶中加热煤油改为烧瓶中加热空气,因为空气的比热容比煤油的比热容小,加热时空气吸热升温比煤油吸热升温快得多,更有利于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实验改进后,电阻丝通电发热,瓶内空气温度迅速升高,空气发生热膨胀,使细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柱上升,这样直观明显,见效快,教室内的学生都能观察到,课堂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教具(学具)设计与制作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贯彻实施,传统的实验仪器已跟不上教材变化的需要。
新的中学物理教材新增了大量的演示实验。
由于仪器的开发相对于课本而言,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一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具(学具)的设计与制作已成为填补这一空白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物理教具设计制作
中学物理教具(学具)设计与制作的研究发挥的作用很大。
这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可有效锻炼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可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
优秀的自制教具(学具)能在更大范围的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一、教具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1.教具设计要求
1.1启发性
制作的教具应该有丰富的物理学思想,有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果制作的教具很复杂,学生看了实验却一无所知、一无所获,那就不成功。
制作的教具,一定要让学生能看懂它需要演示的物理道理。
1.2趣味性
制作的教具做实验,如果像魔术一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最终搞清物理原理,就可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就可以产生积极效果。
1.3经济性
制作的教具要少花钱或不花钱,这样教具成本低,可以减轻学校经
济负担,只要起到演示效果就行。
提倡“坛坛罐罐制教具,拼拼凑凑做实验”。
1.4耐用性
制作的教具要结实、经久、耐用。
不要做一次两次实验,教具就坏了,扔了。
1.5直观性
教具是用来演示物理现象给全班同学观察的。
要求学生观察的现象,读数、参数的变化等要明显,因而制作的教具尺寸要大,要简单明了,不能做成袖珍式。
1.6安全性
制作的教具必须有很好的安全性稳定性。
不能有毒、有害、有放射性、不能发生爆炸、不能有锋利的边棱。
使用220v电压的仪器,要有漏电保护器等等。
2.教具制作要求
2.1要紧贴中学物理教材。
不要脱离中学物理教材。
2.2要抓住点滴进行改进。
2.3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二、教具制作材料来源
制作教具的材料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废旧物品,不要什么都去买,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尽量少花钱、多办事。
三、教具制作案例
(一)探究焦耳定律演示实验
1.教具简介
在橡皮塞上插上两个电极(粗铜丝),电极下方接电阻丝,皮塞中间插入一根较长的玻璃管。
玻璃管中吸入1厘米高有色水柱(水中滴墨水或红水)。
将塞子塞紧烧瓶口。
当通电时,电阻丝发热,瓶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膨胀,使水柱上升。
此实验直观明显,见效很快,一班级学生都能看得见,也可节约课堂时间。
初三教材中(苏教版 9年级7册p14)烧瓶内放的是液体,电阻丝加热慢。
橡皮塞中间插的是温度计,温度上升得慢,能见度低,只限于讲台附近的少部分同学看见,中后部学生根本看不见温度计温度变化。
2.教具装置及工作原理图
3.实验方法
(1)通电一定时间后切断电源,分别观测不同电阻丝所在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
(2)保持通电时间相同,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大小。
观测其中一根电阻丝(如镍铬合金丝)所在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
(3)延长通电时间,观察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
4.实验结果
1840年英国科学家焦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的时间
成正比。
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二)硬木板形变
实验设计思路:初二教科书上的塑料板形变、弹簧形变很明显,但硬木板、硬的物体受力是否发生形变?借助光斑发生位移放大,有利于学生知道硬的物体也能发生形变。
高一物理课本里“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操作繁琐,如果改用这个装置,简单易行,效果明显。
1.实验器材:激光手电筒,硬木板,小木块,铁片,木螺丝,小铁夹,小起子
2.实验原理:利用激光手电筒形成的光斑移动把形变放大。
3.实验操作:
(1)在硬木板一端,用铁片、木螺丝把激光手电筒固定好。
(2)在水平桌子上,用一个木块垫在有手电筒一端木板下放。
(3)用小铁夹把手电筒开关夹紧(电路接通),激光照在黑板上形成光斑。
(4)用力压木板,激光在黑板上形成移动的光斑,说明木板发生形变。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