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ppt课件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6706e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d.png)
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直译
• 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 词和句式对等的翻译, 做到字字落实
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 彘肩,拔剑切而啖之 。
直译: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扣在地 上,将猪腿放在上面,拔出剑切 来吃。
2、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直译:视察事情三年之后, 就给朝廷写信乞求赐还自己 的身体 。
以上介绍的五种方法不是孤立的,而 是要在具体翻译时综合运用。文言文的 选段固然在课外,但对于虚词、实词、 句式等知识点的复习则应当立足课本, 考前同学们必须化上一定的时间将课文 中的文言文翻阅熟读,仔细研读课文, 包括注释。最好能对每册的文言知识点 进行归类总结。
意译
•可采用 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
职回乡的一种谦辞 意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 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翻 译
翻译句子
方
法 探
(《师说》)
句中的两个“也”都是起舒缓语气作用 的,“而”是起连接作用,都不必译出。 又如“之”字,在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 和标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时,都不必译 出。
调整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 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主 要有下列几种:
(1)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句 (3)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
例: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的“修”现在讲“长”,这里指身高 ;“服”现代讲“穿戴”。这方面例子很多 。比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 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 ”,现在讲“头”;古人讲“食”,现在讲 “吃”等等。都要译为现代的指称。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84d6a28e9951e79a8927c9.png)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句中的父母、弟兄为偏义复词)
2021/3/1
3、删(删减法)
• 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 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陪 衬等,都要在翻译中剔除。如“之”,作 为助词,它可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也可以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这 些情况下就无法译出,可以删除。另外某 些发语词、语气词、表停顿、补足音节、 和缓语气的虚词,也应删除。
译文: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台阁。 (补数词后的量词) 例5、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译文: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
2021/3/1
(补出分数相应得部分)
6、补(补充法)
•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等)
2021/3/1
例1、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往指前六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2021/3/1
1、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异同”一
(览1)表古汉语具有单音性,
现代汉语是双音性;
对
(2)古今词语同义
留
(3)古今词语异义
换
(4)古汉语多余虚词、偏义复词
删
(5)古今句型表达方式不同(句式不同) 调
( 6)古汉语省略现象突出
补
2021,进行翻译。 •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清楚誊写,翻译完毕。
2021/3/1
夯实课本知识 树立语境意识
遵循两个原则 掌握七种方法
独具慧眼 采点翻译 信达雅
(句中的父母、弟兄为偏义复词)
2021/3/1
3、删(删减法)
• 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 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陪 衬等,都要在翻译中剔除。如“之”,作 为助词,它可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也可以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这 些情况下就无法译出,可以删除。另外某 些发语词、语气词、表停顿、补足音节、 和缓语气的虚词,也应删除。
译文: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台阁。 (补数词后的量词) 例5、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译文: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
2021/3/1
(补出分数相应得部分)
6、补(补充法)
•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等)
2021/3/1
例1、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往指前六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2021/3/1
1、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异同”一
(览1)表古汉语具有单音性,
现代汉语是双音性;
对
(2)古今词语同义
留
(3)古今词语异义
换
(4)古汉语多余虚词、偏义复词
删
(5)古今句型表达方式不同(句式不同) 调
( 6)古汉语省略现象突出
补
2021,进行翻译。 •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清楚誊写,翻译完毕。
2021/3/1
夯实课本知识 树立语境意识
遵循两个原则 掌握七种方法
独具慧眼 采点翻译 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f61fce83d049649a665836.png)
考点解析: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 的文言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 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语法现象: 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1.积累性的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2.规律性的: 词类活用、各类句式
古人曾提出“信、达、雅”的三字标准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
切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
连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 ↓ 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 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 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 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2020/5/5
6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1、 郑人使我 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 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活用、通假)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 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译:孔子登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小了; 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也小了 。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啊。
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
这(镜子)使我好痛苦难受。
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
①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
父成,江夏太守。 留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 的文言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 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语法现象: 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1.积累性的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2.规律性的: 词类活用、各类句式
古人曾提出“信、达、雅”的三字标准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
切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
连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 ↓ 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 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 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 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2020/5/5
6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1、 郑人使我 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 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活用、通假)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 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译:孔子登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小了; 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也小了 。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啊。
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
这(镜子)使我好痛苦难受。
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
①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
父成,江夏太守。 留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文言文翻译方法大全课件(共48张PPT)
![文言文翻译方法大全课件(共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7dd97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c.png)
固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如: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
“得无……乎?”可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 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 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 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 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 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 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①:鲁国两位国君
②:婢女
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换
璧有瑕,请指示王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第三招:
(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就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也是考生准确答题后的得分点。
通假字
1
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2
古今异义
3
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
4
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如: “夫赵强而燕弱”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发语词)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如: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
“得无……乎?”可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 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 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 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 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 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 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①:鲁国两位国君
②:婢女
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换
璧有瑕,请指示王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第三招:
(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就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也是考生准确答题后的得分点。
通假字
1
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2
古今异义
3
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
4
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如: “夫赵强而燕弱”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发语词)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课件(共39张PPT)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59aa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2.png)
又如,“偷”今义常指“偷窃”,古义常解为“苟且”、“马虎”。《商君 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译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 粮仓即使充实,对农业也不马虎。”
• 文言难句翻译
注意一词多义
2
有的文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一词多义的 现象如果理解有误,也容易导致文言难句翻译的失误。
省略之,他 【原文】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
• 翻译“六字诀”--补
高考例题
【原文】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平原郡) 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颂(赵熹)。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 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 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 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原文】得楚和氏璧 。和氏璧: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 翻译“六字诀”--留
翻译下列句子
高考例题
【原文】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 先锋。
一.把文言词换成现代汉语词 二.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三.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四.通假字换成本字 五.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翻译下列句子
【原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借代:代指做官的人
【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
【原文】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力”
【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借代的译法
译为它所借代的事物。
• 翻译“六字诀”--变
• 文言难句翻译
注意一词多义
2
有的文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一词多义的 现象如果理解有误,也容易导致文言难句翻译的失误。
省略之,他 【原文】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
• 翻译“六字诀”--补
高考例题
【原文】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平原郡) 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颂(赵熹)。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 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 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 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原文】得楚和氏璧 。和氏璧: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 翻译“六字诀”--留
翻译下列句子
高考例题
【原文】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 先锋。
一.把文言词换成现代汉语词 二.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三.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四.通假字换成本字 五.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翻译下列句子
【原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借代:代指做官的人
【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
【原文】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力”
【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借代的译法
译为它所借代的事物。
• 翻译“六字诀”--变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21张]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21张]](https://img.taocdn.com/s3/m/9d887b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1.png)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省略句和 被动句等特殊句式往往给译者 带来困扰。正确理解和转换这 些句式,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 古汉语基础和翻译技巧。
采用“增、删、移、换”的翻 译策略。
针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可以 通过调整语序来还原其原意; 对于省略句,需要补充适当的 词语来使句子完整;被动句则 需将被动语态转换为现代汉语 的主动语态。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词汇差异
文言文使用的词汇与现代 汉语有很大不同,有些词 汇的意义和用法也发生了 变化。
语法差异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 汉语存在显著差异,如句 子成分的位置、词性的变 化等。
表达方式差异
文言文在表达方式上更加 含蓄、委婉,而现代汉语 则更加直白、简洁。
文言文中的特殊表达
倒装句
在翻译过程中,对于原文的语言风格,译 者应尽可能地进行再现和表达。这不仅要 求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 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有深入的了解。通过 准确的用词和流畅的句子结构,力求使译 文达到与原文相似的艺术效果。
06
文言文翻译的应用与价值
文学作品的翻译
总结词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文言文翻译的重要应用之 一,它能够让现代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 代文学作品,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详细描述
在学术研究中,文言文资料往往涉及到重要的历史事 件、人物和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翻译和整理,学 术界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趋势,为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 助。同时,学术研究的翻译也有助于推动学术交流和 合作,促进学术界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学习建议与展望
建议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 续加强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提高自己的语言基础和素养。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共55张PPT)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共5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4968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8.png)
(3)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以兄考事干轨。轨曰:“法者,天下之平,不可 以旧君故亏之也。”
“入”,被征召到京城做官;“考”,考核;“干”,请求,请托;“可以”,古 重要实词
今异义词,可以因为;“亏”,违背。 “以”,介词,拿;“之”,第一个为助词,的,第二个为代词,它(法律);“也
关键虚词 ”,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翻译时要
(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 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 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 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 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 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四)记口诀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补调变
例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封)轨,字广度。太和中,拜著作佐郎,稍迁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1)衔
方法六:变
“变”: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 灵活地变通翻译。这往往指前五 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 时。
课文回顾: 1、秦时明月汉时关 2、主人下马客在船 3、金城千里 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三)试牛刀
【 2 0 2 0全国卷3】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 人谓之王白须…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 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 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 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 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 光禄为赠,谥曰简。
《文言文翻译六法》课件
![《文言文翻译六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73ac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f.png)
增词法的应用场景
总结词
增词法常用于翻译文言文中省略或隐含的信息,以及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 规则。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翻译中,由于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原文中一些省略或隐含的信息需要在译文中加以 补充,以使译文更加清晰、准确。此外,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也需 要适当增加一些词语来调整语序、补充语义、完善句子结构等。
有力,符合原文的语气和风格。
分句法与合句法的应用场景
总结词
分句法适用于句子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情况;合句 法适用于需要强调逻辑关系或信息重点的情况。
详细描述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长句或信息量大的句子,可以 采用分句法进行拆分;在需要强调某个观点或信息重 点时,可以采用合句法进行合并。
分句法与合句法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直译法的特点
直译法注重保留原文的特色,尽可能 地传达原文的意象和风格,同时要求 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易于 读者理解。
直译法的应用场景
文学翻译
直译法在文学翻译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对于诗歌、散文等文 学作品的翻译。通过直译法,可以较好地保留原文的文学性 和艺术性。
学术翻译
在学术翻译中,直译法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于一些专 业性强、术语要求准确的文献,直译法能够确保译文的准确 性和专业性。
当原文的含义较为抽象、深奥时,可以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例如,原文中存在 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直译无法让读者理解其深层含义,需要采用意译法进行 翻译行意译时,需要充分理解原 文的含义,包括其语境、语义、 语用等方面的含义。只有准确理 解了原文的含义,才能更好地进
或进行适当的调整。
注意文化差异
在直译过程中,要特别 注意文化差异的问题。 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 背景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 或调整,以避免造成读
文言文翻译优质课件PPT
![文言文翻译优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7929eb00b1c59eef9c7b496.png)
文
言
——
文
基 础
翻
篇译
2021/02/01
1
分析案例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 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 之所足奇,砉(xu:皮骨相离声)然向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 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 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 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 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 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 的乐曲的节奏。
2021/02/01
8
课堂练习
<根据上面的讲析,我们让翻译以下句子。>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换、删也、调-回也,贤哉!)
(一般的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苦,但颜回却 没有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贤德啊。)
2021/02/01
9
2、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 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 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 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 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 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
2021/02/01
11
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 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 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 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 么“对换留删调补”,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
2021/02/01
14
3、有的文言文虚词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可略而不译
言
——
文
基 础
翻
篇译
2021/02/01
1
分析案例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 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 之所足奇,砉(xu:皮骨相离声)然向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 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 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 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 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 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 的乐曲的节奏。
2021/02/01
8
课堂练习
<根据上面的讲析,我们让翻译以下句子。>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换、删也、调-回也,贤哉!)
(一般的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苦,但颜回却 没有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贤德啊。)
2021/02/01
9
2、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 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 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 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 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 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
2021/02/01
11
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 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 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 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 么“对换留删调补”,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
2021/02/01
14
3、有的文言文虚词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可略而不译
文言文翻译方法大全课件(共48张PPT)
![文言文翻译方法大全课件(共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f7ac7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b.png)
增译法
在翻译用典时,可以增加一些注释或 解释性文字,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用 典的含义和背景。
互文的翻译
互文
直译法
互文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将两个或多个词语 、句子相互呼应、补充、对照等,以形成 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对于一些互文,可以直接按照原文进行翻 译,保留互文的形象和意义。
意译法
分译法
对于一些难以直译的互文,可以根据互文 的含义进行解释性翻译,以传达原文的含 义。
06
CATALOGUE
文言文翻译实践与技巧
直译与意译的选择与运用
01
02
03
直译
保留原文的句式和修辞, 力求译文与原文形式对等 ,易于理解。
意译
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以传 达原文意义为主,更注重 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度。
选择运用
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和语境 ,灵活运用直译或意译, 既传达原文意义,又保持 原文风格。
文言文翻译方法大 全课件
目录
• 文言文翻译概述 • 文言文词汇翻译 • 文言文句式翻译 • 文言文修辞手法与翻译 • 文言文文化背景与翻译 • 文言文翻译实践与技巧
01
CATALOGUE
文言文翻译概述
翻译的定义与重要性
翻译的定义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文字、词 组、句子或段落转换成另一种语 言的过程,同时保持原文的意义 和风格。
文化典故的翻译
要点一
总结词
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各种文化典故,这些典故对于理解原文 至关重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典故的背景和含义, 以便在译文中准确地传达出来。对于文化典故的翻译,需 要注重其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避免直译或意译导致的歧 义或误解。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deb846ff00bed5b9f31d64.png)
21
练一练
• 人有见宋王者,赐车十乘。(3分)
•
❖译:有个拜见宋王的人,宋王赐
给他十辆马车。
❖
❖
22
六、 翻译的具体方法----贯
适用范围
示例
古文中使用借代、借
(1)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借代)曹操水
喻、用典、互文等修 军
辞手法以及委婉的说
(2)枝枝相覆盖,叶叶 相交通。——互文
法等,翻译时要根据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而守藩篱——(借喻)边
上下文灵活、贯通地 疆
译出。(意译)
(3)权起更衣——(委 婉)上厕所
23
课堂小结
字字落实要对应 忠于原文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24
牛刀小试
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 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 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 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 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 而得之,又何请焉?”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 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 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
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 ,意
B范献子把董叔绑了挂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C范献子把董叔抓起来并把他绑在庭院中
的槐树上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A想要的都得到了,为什么还要请求呢?
B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何必请求呢?
C你想要的都得到了,还要请求什么呢?
练一练
• 人有见宋王者,赐车十乘。(3分)
•
❖译:有个拜见宋王的人,宋王赐
给他十辆马车。
❖
❖
22
六、 翻译的具体方法----贯
适用范围
示例
古文中使用借代、借
(1)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借代)曹操水
喻、用典、互文等修 军
辞手法以及委婉的说
(2)枝枝相覆盖,叶叶 相交通。——互文
法等,翻译时要根据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而守藩篱——(借喻)边
上下文灵活、贯通地 疆
译出。(意译)
(3)权起更衣——(委 婉)上厕所
23
课堂小结
字字落实要对应 忠于原文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24
牛刀小试
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 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 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 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 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 而得之,又何请焉?”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 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 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
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 ,意
B范献子把董叔绑了挂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C范献子把董叔抓起来并把他绑在庭院中
的槐树上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A想要的都得到了,为什么还要请求呢?
B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何必请求呢?
C你想要的都得到了,还要请求什么呢?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 课件(53张PPT)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 课件(5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9dbf2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2.png)
译: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 能不畏惧吗?
文言文翻译技巧四
1、放入文章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
2、对句子本身进行整体理解,注意句 间的逻辑关系。
古今异义
活用的词语、古今异义的词语、通假
字、一词多义等都必须换用现代汉语的词 语,绝大部分单音词换作双音词。换言之, 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翻译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何共同特点?翻 译时要注意什么? 省略主语:蛇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 号、年号、庙号、谥号、器物名、朝 代、书名等专有名词和古今同义词, 皆保留不动。
பைடு நூலகம்
翻译下列句子: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 以舒缓语气,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音节助词,无义, 删去
练习延伸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王冕)七八岁时 ,父命牧牛垄上,入学 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
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
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 ?” 冕因去 ,依僧 寺以居 。夜潜出 ,坐佛膝上 。执策映长明 灯读之 ,琅琅达旦。
参考译文:
(王冕)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 放牛,(他)跑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 就默记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牵牛。父亲愤怒 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母亲说; “儿子像这样一心一意,何不听凭他去干想做 的事!”于是王冕离开家投靠和尚庙而居住。 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的膝盖上,用佛像前昼 夜不熄的灯照着书读,响亮的读书声一直到天 亮。
文言文翻译技巧四
1、放入文章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
2、对句子本身进行整体理解,注意句 间的逻辑关系。
古今异义
活用的词语、古今异义的词语、通假
字、一词多义等都必须换用现代汉语的词 语,绝大部分单音词换作双音词。换言之, 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翻译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何共同特点?翻 译时要注意什么? 省略主语:蛇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 号、年号、庙号、谥号、器物名、朝 代、书名等专有名词和古今同义词, 皆保留不动。
பைடு நூலகம்
翻译下列句子: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 以舒缓语气,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音节助词,无义, 删去
练习延伸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王冕)七八岁时 ,父命牧牛垄上,入学 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
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
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 ?” 冕因去 ,依僧 寺以居 。夜潜出 ,坐佛膝上 。执策映长明 灯读之 ,琅琅达旦。
参考译文:
(王冕)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 放牛,(他)跑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 就默记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牵牛。父亲愤怒 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母亲说; “儿子像这样一心一意,何不听凭他去干想做 的事!”于是王冕离开家投靠和尚庙而居住。 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的膝盖上,用佛像前昼 夜不熄的灯照着书读,响亮的读书声一直到天 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删: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
词、虚词删去。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 换:
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 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换成今 义的词等等。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 守河内者?”
2、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 守河内者?”
调
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一把竹床,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躺。
2、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3、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调
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一把竹床,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
2、吾为物所苦,(你)亟起索烛照。
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 找蜡烛照明。 3、何必以所之强
调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4、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
第二天,客人从外地来,和他坐下来交谈
补
5、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我担心秦人吃饭不能够吞下喉咙。
文从句顺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调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4、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
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形容只要一个东西找到了很好的伙伴, 便可以超过所有人。
2、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在自家门前被马踹下了地,长大了 只有嫁给有钱人。
3、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老燕子赵薇还想演还珠格格,连蝉都反对。
1、夫战,勇气也。 大丈夫作战,靠的是勇猛的力气。
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
夫战,勇气也。 大丈夫作战,靠的是勇猛的力气。 追亡逐北 追击逃亡北方的人。
字字落实
夫战,勇气也。
大丈夫打战,靠的是勇猛的力气。 追亡逐北
追击逃亡北方的人。
字字落实
删
夫战,勇气也。
留
大丈夫作战,靠的是勇猛的力气。
打战,靠的是勇气。
追亡逐北
换
追击逃亡北方的人。
追击败逃的人。
字字落实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 留: 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 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留
2、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 守河内者?”
留
2、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删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 守河内者?”
留
2、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删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例如: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得无……乎?”可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课堂练习
1、翻译下面这段内容。 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 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 “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 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 是獐。”客大奇之。
课堂练习
1、翻译下面这段内容。 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 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 “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 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 是獐。”客大奇之。
例如: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例如: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例如: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补
调
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一把竹床,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
2、吾为物所苦,(你)亟起索烛照。
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 找蜡烛照明。
补
贯
3、何必以(己)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何必用自己能够做到的来要求别人做不到的。
二标准六方法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第二天,客人从外地来,和他坐下来交谈 第二天,客人从外地来,邹忌与他坐着交谈。
补
5、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我担心秦人吃饭不能够吞下喉咙。
文从句顺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调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4、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
第二天,客人从外地来,邹忌与他坐着交谈。
补
2、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 守河内者?”
2、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 守河内者?”
留
2、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 守河内者?”
5、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贯 我担心秦人吃饭不能够吞下喉咙。
我担心秦人饭吃不下去。
文从句顺 把文言句中的特殊句式,按 调: 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补出省略内容。 补: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 贯: 贯通地翻译。
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2、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3、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换
文从句顺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健。
4、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第二天,客人从外地来,和他坐下来交谈 5、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我担心秦人吃饭不能够吞下喉咙。
文从句顺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调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健。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4、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第二天,客人从外地来,和他坐下来交谈 5、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我担心秦人吃饭不能够吞下喉咙。
2、追亡逐北 追击逃亡北方的人。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健。 4、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第二天,客人从外地来,和他坐下来交谈 5、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我担心秦人吃饭不能够吞下喉咙。
文言文翻译的两个标准: 一、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 遗漏,也不能多余。 字字落实 二、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 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