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低温与霜冻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88747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4.png)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一、环流的季节转换1、近地面的平均流场(1)冬季:有一条明显的风向辐合带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南经四川伸入低纬高原并一直延伸到北部湾,在辐合线南面和西面盛行西南风,风速普遍大于5~6m/s。
这与地形和海拔高度有关系,南支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南支槽,低纬高原处于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在辐合线北面和东面盛行东北冬季风,气流具有很强的反气旋曲率,这是冬季风绕过青藏高原后,受地形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形式主要是以西北气流的影响为主,而云南则受偏东回流气流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冬季风的引导下,地面冷高压的南下路径偏东,当冷空气进入华南或入海后,冷空气沿冷高压南侧的偏东回流气流影响云南。
(2)夏季:盛行偏南气流并有气旋式弯曲,当其偏南气流向北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后出项气旋式涡旋,大致在105°E附近,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成汇合状。
即所谓的印度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汇地带。
2、700hPa和500hPa平均流场(1)冬季:700hPa上南支西风气流绕青藏高原而行,到青藏高原东南侧进入云南,转为西南气流呈现出明显的的气旋性弯曲,并形成一支狭长的强风带,滇中的昆明西南风达到15m/s,这一特点在500hPa上表现尤为突出。
云南从700hPa到500hPa都为正涡度中心控制,昆明附近为深厚的最强正涡度中心。
北支西风气流从西北向东南,7(*)hPa上在云南北侧30□N附近与南支北上气流相汇合。
这一辐合线以北为负涡度区所控制,最强负涡度中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
500hPa上青藏高原的北侧也有一支强西北风,在急流南侧(青藏高原的大部、四川盆地北部)为负涡度控制,南北两支西风在低纬高原汇合。
(2)夏季西风绕流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南支西风已不存在。
700hPa上低纬高原被西南季风控制,季风一直围绕青藏高原东南侧推进到秦岭一带,云南在气旋式流场的控制之下;500hPa上一支由孟加拉湾一带来的西南季风代替了南支西风,以青藏高原北侧的偏北气流形成了一条横贯青藏高原的切变线。
肇庆天气
![肇庆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5eaa84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1.png)
肇庆天气肇庆天气肇庆是广东省西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南粤腹地的珠江上游,距离省会广州约180公里。
作为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肇庆的天气在一年四季中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一、春季天气春季是肇庆的转季阶段,一般从3月份开始,到5月份结束。
这个季节的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
白天温暖而宜人,最高气温一般在20摄氏度左右。
夜晚虽然稍凉,但也不会太冷,最低气温一般在10摄氏度左右。
这个季节的肇庆多有阵雨,空气湿润,时不时的落下几场雨。
同时,这个季节也是植物生长的旺季,大自然的景色美丽而宜人,是出游和旅游的好时机。
二、夏季天气夏季是肇庆的炎热季节,一般从6月份开始,到8月份结束。
这个季节的天气炎热潮湿,气温一般在30摄氏度以上,高温多达40摄氏度,有时还会出现酷热的“酷暑天”。
夏季湿气比较大,往往会有大雨或雷阵雨,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一些不便。
夏季的肇庆绿树成荫,郁郁葱葱,适合进行各种户外活动,比如登山、徒步、露营等。
三、秋季天气秋季是肇庆的凉爽季节,一般从9月份开始,到11月份结束。
这个季节的天气温和宜人,白天的气温在25摄氏度左右,夜晚稍凉,但也不会过冷,最低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
秋季的肇庆多晴朗无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
这个季节的肇庆是一个适合户外活动和旅游的好时节,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
四、冬季天气冬季是肇庆的寒冷季节,一般从12月份开始,到次年2月份结束。
这个季节的天气冷冽干燥,白天的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夜晚较冷,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左右。
冬季的肇庆少雨,多阴天,但阳光依然充足。
这个季节的肇庆适合穿厚衣物,保暖戴帽子,但也是一个适合避寒旅游的好时机。
综上所述,肇庆的天气在不同季节中呈现出各种特点和变化。
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潮湿,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季节来肇庆旅游。
无论是春天的樱花盛开,夏天的避暑度假,秋天的赏叶游览,还是冬天的温泉养生,肇庆都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体验。
霜降与寒露的气候特征比较与分析
![霜降与寒露的气候特征比较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cb52a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c.png)
霜降与寒露的气候特征比较与分析霜降与寒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重要节气。
根据农历计算,霜降约在十月中旬至末,寒露则在十月末至十一月初。
这两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秋季渐次进入寒冷阶段,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变得更为凉爽。
然而,尽管它们在时间上相邻并具有相似的气候特征,但霜降与寒露之间还是有着一些区别和差异。
首先,根据其命名可以看出,霜降与寒露的气候特征在温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霜降一词中的“霜”表明此时气温已经较低,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霜降节气时经常出现霜冻现象。
而寒露一词中的“寒露”则强调了潮湿的气候特征,此时地面上的含水量较高,容易形成露水。
其次,霜降与寒露节气的气候特征也体现在降水量上的差异。
霜降节气时,由于气温下降,水汽凝结的机会增加,导致降水量逐渐增加。
而寒露节气的降水量则相对较少,但由于气温较低,降雨形式可能多样,既有小雨绵绵,也会有阵雨或者局部大雨。
此外,霜降与寒露的气候特征也可以从植物生长上略有区别。
霜降节气时,气温下降,大部分植物已经进入休眠期,耐寒性较强的植物开始准备越冬。
而寒露节气时,由于气温较低但并非极端寒冷,仍有一些对寒冷适应能力较弱的植物继续生长或花开。
此时,一些美丽的秋花如菊花和紫薇花依然盛开,给寒露节气带来了一丝生机。
另外,霜降与寒露还可以通过饮食习惯的变化来体现其气候特征。
霜降到来之际,气温骤降,人们需要增加能量来保暖。
因此,霜降时人们的饮食习惯往往以高热量食品为主,如热火锅、炖汤等。
而随着气温继续下降,人们则更倾向于食用温补的食物,如煲汤、炖鸡等。
而到了寒露节气,水果的供应逐渐减少,人们开始转而食用一些贮藏的坚果类食品,如核桃、松子等,以增加体内的脂肪储备。
总体来说,霜降与寒露节气在气温、降水、植物生长和饮食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
霜降突出了寒冷和霜冻的特点,寒露则带有潮湿和秋收的气息。
这两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秋季的深入,也预示着冬季将要到来。
跟随着节气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会适应气候的转变。
2024年降雪、低温霜冻天气服务总结
![2024年降雪、低温霜冻天气服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b0ff51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0.png)
2024年降雪、低温霜冻天气服务总结2024年的降雪和低温霜冻天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困扰。
这也是一个值得总结的时刻,总结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应对类似天气事件做好准备。
首先,就是降雪的应对措施。
2024年的降雪量非常大,给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运行带来了严重影响。
在应对降雪方面,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加强预报和预警工作。
通过提前预测降雪的时间、范围和强度,可以提前向公众发布降雪预警,提醒人们做好准备工作。
同时,向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降雪预报,以便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降雪对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影响。
其次,是增加防雪设施和设备。
在道路、铁路、机场等重要交通场所,应加强防雪装置的建设,包括设置防滑链、撒抗滑剂等。
此外,城市内部的道路、人行道也需要及时清除积雪,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人的安全。
同时,加强道路保养和改造,提高道路的抗寒能力,减少降雪对交通的影响。
另外,还需要加强应急救援能力。
在大范围降雪或出现交通瘫痪的情况下,及时组织救援队伍,向滞留在交通路线上的人员提供帮助和救援。
在这方面,需要提前做好救援队伍的培训和准备工作,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在面对低温霜冻天气时,我们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畜牧业和民众的安全。
首先,是加强农作物保护。
低温霜冻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一些敏感的蔬菜和水果作物。
为此,需要提前做出预测,并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农作物。
例如,可以使用农膜、灌溉和加温等手段来减轻低温霜冻对作物的伤害。
同时,及时向农民提供保护农作物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科学应对低温霜冻天气。
其次,是加强畜牧业保护。
低温霜冻天气对畜牧业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饲养家禽和家畜的保护。
在低温天气下,需要增加饲料和储备供应,合理调整饲养管理,防止畜禽因寒冷饥饿而生病。
同时,要加强畜禽舍的保温和保暖措施,确保畜禽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生产和生活。
另外,还需要关注民众的健康和安全。
霜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其影响
![霜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8dae6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7.png)
霜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其影响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它标志着秋季接近尾声,冬季即将来临。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霜降节气的特征和影响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探讨霜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一、霜降的气候特征霜降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代表着气温逐渐下降,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
传统上,霜降时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霜冻现象,田野中的水果、蔬菜逐渐凋谢。
同时,降雨量逐渐减少,风力加大,云量减少。
这些特征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气候变化对霜降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霜降节气的特征和日期发生了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气温的升高,使得霜降出现的时间推迟。
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地区的霜降日期已经向后推迟了数天至数周。
这对农作物种植和生态系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三、影响农业生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影响,而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有重要意义。
气候变暖导致霜降延迟,使得某些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变长,从而增加了农作物产量。
然而,对于其他农作物来说,霜降的延迟可能导致植物无法及时进入休眠状态,增加了害虫繁殖的机会,进而对农作物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四、生态系统的变化霜降节气的延迟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动物迁徙产生了深远影响。
某些鸟类和动物根据霜降的到来进行迁徙或储备食物,然而,随着霜降的延迟,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变化。
这可能导致食物链的中断和生态平衡的紊乱,对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产生威胁。
五、人类生活的变化随着霜降的延迟,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
原本经历过霜冻的天气后人们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但现在随着霜降的推迟,人们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冬季衣物的准备和室内供暖的启动时间可能会推迟。
这对于能源消耗和家庭经济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应对气候变化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霜降的影响,政府和个人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368-1948年山西霜雪灾害的特征与周期规律研究
![1368-1948年山西霜雪灾害的特征与周期规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6fe66c6a1c7aa00b52acb8f.png)
关键词 :霜雪灾害 ;16 3 8—14 98年 ;灾 害等级 ;周期规律 ;寒冷气候事件 ;山西
中图分类号 :X 3 4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8 1 2 1 l4— 00— 5 00— 1X(0 2 0 0 8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凡是因地面气温急剧下 降,或 因地面气温达 到某一 较 低 水 平 ,或 因 地 面 有 一 定 积 雪 而 造 成 的 灾 害都 属 于 霜 雪 冻 灾 害 … 。它 们 有 一 个 共 同 的 特 点 ,即致灾 因子都是低 温。本文所研 究 的霜雪灾 害主要指 16 —14 年 山西发生 的霜冻、低温和 38 9 8 雪灾 。 已有 的 研 究 成 果 ,大 多 集 中 在 霜 冻 方 面 。 有 的利用 逐 日最 低 气 温 分 析 探 讨 霜冻 的 变 化 特 征 和周期变化规律等 一 ,有的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对 J 古 代 的 霜 雪 灾 害 的 特 点 、 演 变 趋 势 进 行 了 分 析 IJ 9。有 的研究 了霜冻对 作物 的危 害 ,提 出 了预 防对策 ¨ J 。对 于历 史 时 期 山西 霜 雪 灾 害 发 生频 次 、产生原 因及 周 期 变 化 缺 少 深 入 研 究 ,更 缺 少 霜雪 灾害与 气候 事件 关 系的研究 。本 文试 图探讨 16 38—14 9 8年 灾 害 发 生 等 级 、周 期 、 原 因 和 寒冷 气候 事 件 ,为 山 西 霜 雪 灾 害 的预 ’ 和 防 治 提 ? 贝 4 供科 学依 据 。
化可分为 4个阶段 ,16 17 3 8— 5 9年为第 1阶段 ,18 5 0—19 69年为第 2阶段 ,10 7 0—11 89年 为第 3阶段 ,12 ・ 80—
14 9 8年为第 4阶段 。第 1 、3阶段距 平值 主要 为负值 ,灾害频次 较低 ,以轻 、中度灾害为 主。第 2 、4阶段距 平 值 主要 为正值 ,灾害频次较高 ,以中度和重度霜雪灾 为主。小 波分析表 明 ,灾害存在着 4个 明显 的周期 ,即 1 0 1 、2 3年 O年左右 、4 5 和 10年左右 的周期 。降雪或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至 0℃ 以下是 造成 山西 霜雪 灾 5— O年 2 害的主要原因。共发 生 6次寒 冷气候 事 件 ,分别 出现在 17 5 8—18 、19 58 5 1—10 67、13 6 1—14 、16 6 2 69—17 、 62 19 6 0—19 6 9和 13 80—1 3 。出现 3次异常寒冷 灾害年 ,分别是 15 、19 8 6年 6 3 82和 12 9 9年 。
2024年降雪、低温霜冻天气服务总结(2篇)
![2024年降雪、低温霜冻天气服务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7a0e0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5.png)
2024年降雪、低温霜冻天气服务总结一、引言降雪和低温霜冻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交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冬季。
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日常活动,各个部门和机构提供了一系列的降雪和低温霜冻天气服务。
本文将对____年的降雪和低温霜冻天气服务进行总结,包括服务的内容、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服务的内容1. 天气预报:各个气象部门通过气象观测和模型预报,提供准确的降雪和低温霜冻天气预报。
这些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做出应对措施,比如准备防寒衣物、加强暖房设施等。
2. 道路和交通管理:交通部门通过及时清理和除冰道路,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此外,他们还提供路况信息和交通指引,方便人们出行。
3. 公共交通运营:公共交通部门加强对公共交通工具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在降雪和低温霜冻天气下正常运营。
同时,他们还增设额外的公交线路和班次,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4. 救援和应急服务:警察部门、消防部门和医疗机构提供紧急救援和应急服务。
他们安排人员和车辆在必要时赶到事故现场,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效果评估1.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通过对____年的降雪和低温霜冻天气预报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预报准确率较高,能够提前预警和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道路和交通管理的效果:通过观察和调查道路和交通的状况,可以得出结论,相关部门的道路和交通管理措施得到了较好的执行,道路清理和除冰工作能够及时进行,大部分交通秩序良好。
3. 公共交通运营的效果:公共交通部门采取了调整措施,增加了额外的公交线路和班次,确保了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运营。
根据乘客的反馈,大多数公交线路和班次正常运行,出行较为方便。
4. 救援和应急服务的效果:警察、消防和医疗机构在降雪和低温霜冻天气下提供了紧急救援和应急服务。
根据相关数据和调查,可以看到他们能够迅速响应,协调人员和资源,有效地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尽管降雪和低温霜冻天气服务整体表现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 预警措施不够及时:部分地区的天气预警在通知人们时存在延误,导致一些人没有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四会市低温与霜冻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四会市低温与霜冻气候变化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582199dd88d0d233d46ac5.png)
持 续 补 充 的冷 空 气 影 响 ,பைடு நூலகம்常 会 造成 低 温 、 霜冻 天 气 。 低 温 和
霜 冻 常 使 越冬 的热 带 、 副热 带 作物 、 水 产 养殖 、 禽 畜等 受 冻 害, 以致 减产 或死 亡 , 是冬 半年 四会 市主要 的灾 害性 天气 。 在 全 球 变 暖 的气 候 背景 下 , 极 端温 度 变 化 特 征 的 区域 性 和 季节 性存 在 差异 , 低温 、 霜 冻 的一 些气 候特 征 也会发 生 变化㈣ 。 相 关学 者 研究 表明 : 在我国、 北欧、 美 国等地 过 去 几
低温、 霜 冻是 受寒 潮 和强 冷空 气 影响 , 或 受持 续 补 充 的 冷 空 气 影 响下 出现 的天 气 。 四会市地处低纬 , 属广东省 中
部, 在冬 半 年常 受北 方 南下 的强 冷空 气和 寒潮 的 影响 , 或 受
0 d ( 图 1 ) 。 另外 。 统计 结 果 表明 , 1 9 6 1 —1 9 7 0年 、 1 9 7 1 — 1 9 8 0年 、 1 9 8 1 —1 9 9 0年 、 l 9 9 1 —2 0 0 0年 、 2 0 0 1 —2 0 l 0年 各年 代 低温 和霜 冻 日数 均 为递减 , 2 0 0 1 -2 0 1 0年低 温 、 霜冻 日数 分别 比 2 0世 纪 6 0年 代分 别减 少 逾 2 . 0倍 和 1 2 . 5倍 。 可见 , 四会 市低 温 、 霜 冻天 气是 在 明显减 少的 , 这 与全 球气 候 变化 引起气 温变化 不 稳定性 有 关 。
1 S i h u i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B u r e a u i n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S i h u i G u a n g d o n g 5 2 6 2 o 0 ; G a o y a o M e t e o ol r o i g c lB a u r e a u ) A b s t r a c t U s i n g d a i l y w e a t h e r o b s e r v a t i o n s d a t a o f S i h u i M e t e o o r l o i g c a l O b s e r v a t o r y f r o m 1 9 6 1 t o 2 0 l O , t l l e d a y s , a n n u a l a n d m o n t h l y c h a n g e f o
珠三角地区近4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珠三角地区近4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26d9c6050876323112129c.png)
(col fG orp i l c ne, u nzo n e i , un zo , und n 0 6 Sho o egahc i cs G aghu U i r t G agh u G ago g5 0 0 ) aSe v sy 1
珠江 三角洲 地 区的工业 、经济增 长 ,热 岛效 应
究珠 三 角地 区的气 温长 期趋 势变 化和气 温 的空 间分
等 引起 的气温 变化 引起关 注 吴志 权等研 究 了近5 0 年 东莞 气温 年 际变化 的长期特 征 [:陈志芳 等 研究 】 ]
了近半 个世 纪佛 山气 温 变化 [:刘 爱君 研究 广 东 近 2 ]
析 ,除 清远 、龙 门 、从 化 、增城 、惠 东 以外 。其 他 站 点 的相 关 系数 都 在 0 6 . 以上 .表 现 了高 度 的相 关
性 。以具有一 定代 表性 的番 禺 、南 海 、开平 的相关 系数 分 别 是 0 8 0 . 3 、0 7 9 番 禺 、南 海 、 . 2 、0 8 1 . 7 。
南 海 、开 平 的增 温 趋势 明显 。清 远 、龙 门 、从 化 、
增 城 、惠东 这几 个地 区位 于郊 区 ,受 到城市 化 的影 响不显 著 最 冷 月份 (月) 3 的平 均气 温 变化趋 势 进行 分 1 4 a
势 :反之b O 示下 降趋 势 。b 的大 小反 映了 上升 <表 值
莞 、中 山 、惠 州 市 区 、惠 东 县 、博 罗 县 、肇 庆 市 区 、高要市 、四会 市 等 区域 。
1 2 资料 .
本 文 选 用 珠 江 三 角 洲地 区 的 四会 、高 要 、三 水 、清 远 、花 都 、从 化 、广 州 、南 海 、东 莞 、龙 门 、增 城 、博 罗 、惠 阳 、开 平 、新 会 、恩 平 、 台 山 、顺 德 、番 禺 、中 山 、斗 门 、珠 海 、惠 东 、深 圳 、上 川 等2 个 气 象 站 1 6 — 0 7 4 的年 平 均 5 9 5 2 0 年 3a 气 温 、月 平均 气温 观测 资料 进行 统计 分析 。
近42年衢州市霜期的变化特征分析
![近42年衢州市霜期的变化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3b61f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77.png)
近42年衢州市霜期的变化特征分析张春阳;陈浩【摘要】利用1973-2014年衢州地区5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衢州地区霜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衢州地区多年平均初霜日期为12月7日,多年平均终霜日期为2月22日,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86 d,多年平均霜冻日数为27 d;整体上,衢州地区多年平均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霜冻日数减少;衢州地区多年平均初霜日期在1998年发生突变,终霜日在1996年前后发生突变,无霜期在1996年前后发生突变,霜冻日数存在多个突变点,1988年前后的突变相对明显;衢州地区多年平均初霜日存在准16,3~4年的周期,终霜日存在9 ~12,5~7,2~3年的周期,无霜期存在16,8~10,4~5,2~3年的周期;霜冻日数存在8~10和3~4年的周期.【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56)012【总页数】6页(P2042-2047)【关键词】衢州市;霜期;M-K检验;小波分析【作者】张春阳;陈浩【作者单位】衢州市气象局,浙江衢州324000;常山县气象局,浙江常山32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25;P426.4文献著录格式:张春阳,陈浩.近42年衢州市霜期的变化特征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2):2042-2047.霜冻在秋、冬、春三季都会出现。
霜冻会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衢州地区霜冻变化特征对提升农业气象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赵桂香等[1]研究表明近50年山西省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且小波分析揭示初终霜日以及无霜期均存在多尺度变化特征。
范娟等[2]研究发现金华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初霜日期显著推迟、终霜日期显著提前、霜期显著缩短,并在2005年发生了不显著的突变现象。
本研究对衢州地区近42年来霜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指导农事生产,预防霜冻,减少霜害的损失。
霜降节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霜降节气的气候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d2c96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b.png)
霜降节气的气候特征分析霜降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这一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深秋季节,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昼长夜短,气候干燥,风力加大,同时常伴有霜、露的出现。
本文将对霜降节气的气候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和描述。
一、气温特点在霜降节气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
冷空气南下,使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下降明显,北方地区也逐渐出现冷空气的影响,南方地区的温度也开始下降。
各地白天的温度逐渐下降,晚上的低温更加明显,气温差逐渐增大,昼夜温差在霜降节气中会明显增加。
二、降水特点霜降节气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相对湿度逐渐减小,降水量相对较少,属于中高纬度地区的干燥季节。
北方地区已经进入旱季,南方地区的秋雨逐渐减少。
尤其是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降水较少,旱情严重。
当然,由于地理气候差异,南方部分地区的降水仍然较高。
三、风力特点霜降节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力较大。
在北方地区,北风开始频繁出现,徐徐吹来的北风透过衣物渗入人体,给人一种肃杀的感觉;在南方地区,也会由于冷空气的南下而出现较强的东北风。
同时,由于地形密度的变化,风力在山地和平原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四、天气特点在霜降节气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晴朗干燥,阳光明媚。
由于降水量减少,云层消散,一天的有效日照时间相对较长。
从日照时间的角度来看,霜降节气算得上是一年中日照最多的节气之一。
同时,境内多地会出现霜、露,尤其是长江以北的地区,早晚的低温使得地面和植物表面出现结露现象。
五、农事特点在霜降节气到来之际,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界已经呈现出凛冽的寒意。
这个时候正处在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期,农民们争分夺秒地收割庄稼。
一方面,农作物的收获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提前收割可以减少因霜冻而导致的损失。
此外,由于降水减少,农民还可以抓紧时间进行秸秆收集和田间土壤的整理和修剪等农事活动。
四会市低温与霜冻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四会市低温与霜冻气候变化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40847048d7c1c708a1453f.png)
四会市低温与霜冻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摘要利用1961—2010年四会市气象观测站50年逐日观测资料,对四会市出现低温和霜冻的日数、年、月变化及其强度、初、终日期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出现低温、霜冻天气的前期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浅析,找出单站气象要素与出现低温、霜冻天气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低温;霜冻;气候变化;广东四会低温、霜冻是受寒潮和强冷空气影响,或受持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下出现的天气。
四会市地处低纬,属广东省中部,在冬半年常受北方南下的强冷空气和寒潮的影响,或受持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常会造成低温、霜冻天气。
低温和霜冻常使越冬的热带、副热带作物、水产养殖、禽畜等受冻害,以致减产或死亡,是冬半年四会市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极端温度变化特征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存在差异,低温、霜冻的一些气候特征也会发生变化[1-2]。
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在我国、北欧、美国等地过去几十年低温和霜冻日数都有减少趋势[3-7]。
为此,本文基于四会市近50年积累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低温、霜冻气候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得出低温、霜冻天气变化的规律,对进一步改善低温、霜冻预报、防灾减灾以及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等都有重要意义。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选取四会市1961—2010年共5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地面最低气温、霜冻、降雨等地面常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的一些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有关规定和广东省的天气气候特点[8-9],将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划分为冬半年,当年年末至翌年年初出现的霜冻定义为当年的霜冻。
低温是指在冷空气影响下,四会市最低气温出现在5 ℃或5 ℃以下;霜冻即地面出现白霜或地面温度降到0 ℃以下。
2 低温、霜冻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分析2.1 低温、霜冻的年代际变化据资料统计,四会市近50年以来,出现的低温日数共560 d,年平均低温日数11 d,霜冻日数共184 d,年平均霜冻日数3.7 d。
年低温日数最多是1963年,有31 d,次之是1993年,有26 d,最少的是2006年,仅有1 d;霜冻日数最多是1973年,有20 d,次之是1962年,有18 d,最少的日数为0 d(图1)。
肇庆市近50年最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肇庆市近50年最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b0dd4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2.png)
肇庆市近50年最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吴礼凤;谭丹凤;杨楚雯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22()6
【摘要】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6年1月下旬影响肇庆市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具有降温幅度大、冰雪范围广、极端气温低、大风时间长等特点,为近50年来最强寒潮天气;由于北大西洋暖气流北上进入北极,导致极涡往南移动至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并维持,在阻塞高压等有利形势作用下逐渐南压并由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肇庆市,导致肇庆市境内出现寒潮天气;副高位置偏北,暖湿气流较活跃,导致500 hPa无法完全转为偏北风或西北风,天气无法完全转为晴朗干燥,寒潮影响后期出现小雨并由于中低层较低气温逐渐演变成霰,高寒山区出现雨夹雪和雨凇。
【总页数】5页(P135-139)
【作者】吴礼凤;谭丹凤;杨楚雯
【作者单位】肇庆市气象局;肇庆市高要区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2
【相关文献】
1.永登县寒潮天气特点及2017年10月7—9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2.2020年科尔沁区一次寒潮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3.基于锋生函数及次级环流的早春寒潮过程分析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一次突发寒潮灾害性天气为例4.2020年2月13-15日宁夏寒潮天气过程分析5.2018年11月6—8日日喀则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省霜冻天气的时空分布与气候变化特征
![贵州省霜冻天气的时空分布与气候变化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82dc53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5.png)
贵州省霜冻天气的时空分布与气候变化特征陈静;白慧;潘徐燕【摘要】该文利用贵州省81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年7月-2015年6月逐日最低地面温度和霜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均值分步法、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法对贵州省霜冻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霜冻天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容易出现在高海拔地区及北部、东北部地区;近55 a 来,贵州省霜冻日数呈减少趋势;省的西北部霜冻开始得较早,终止得较晚;南部边缘地区,开始得较晚,终止得较早;无霜冻期由西向东、向南逐渐延长;霜冻天气主要在10月—翌年4月出现;全省初霜冻日呈推迟趋势,终霜冻日呈提早的变化趋势,无霜冻期呈现延长的变化趋势;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初霜冻日期21世纪初发生突变,开始明显推迟,终霜冻日期上世纪70年代开始明显提早,无霜冻期在90年代开始明显延长.【期刊名称】《贵州气象》【年(卷),期】2016(040)003【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初霜冻日;终霜冻日;无霜冻期;Mann-Kendall突变检验【作者】陈静;白慧;潘徐燕【作者单位】贵州省气候中心,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气候中心,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信息中心,贵州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3.4霜冻是在温暖季节中日平均气温在0 ℃以上时,在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面空气层发生短时间温度降低到0 ℃或0 ℃以下的现象。
发生霜冻的时候,可以有霜(白色的冻结物,称白霜),也可以没有霜。
霜冻可以使许多农作物,特别是喜热作物遭到相当大的损失,是贵州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初霜冻对处于贵州低热河谷地带的罗甸、黎平、从江、榕江、关岭等地的农作物影响很大,如果在当地盛产茄子、西红柿、辣椒等经济作物的月份,遭遇霜冻就会使这些经济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给农户造成损失;晚霜冻会影响春播作物播种和幼苗生长,而且对已拔节的小麦、开花的油菜及果树带来危害。
1990—2019年毕节春季霜冻气候特征及温度关系分析
![1990—2019年毕节春季霜冻气候特征及温度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f3d34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9.png)
1990—2019年毕节春季霜冻气候特征及温度干系分析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990—2019年毕节春季霜冻气候特征及温度干系分析1990—2019年毕节春季霜冻气候特征及温度干系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地气候异常频发。
云南不同气候带极端气温变化趋势
![云南不同气候带极端气温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889267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d.png)
云南不同气候带极端气温变化趋势陈艳;段旭;董文杰;郭世昌【摘要】利用1975-2008年云南6个气候代表站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可能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各代表站的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气温变化率的大小与其所处的气候带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差异.代表高原气候的香格里拉站其气温增暖趋势最突出,代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站点的气温与其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最低气温增温速率最大,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最小,而气温日较差(DTR:Differenceof Temperature Range)有明显减小趋势.温带和北热带代表站气温的变化则有不同的特征,温带的变化表现为最高气温显著上升,最低气温上升速率略小于平均气温的上升速率,DTR变化不显著;北热带的变化表现为平均气温增温速率最大,最低气温次之,最高气温最小,DTR变化不显著.对各站相对暖日、冷日、暖夜、冷夜和霜日的逐年统计分析表明,总体上云南的冷事件在减少,而暖事件增多.%Using the daily maximum, minimum, and mean temperature data sets from 1975 to 2008 of six representative climate stations in Yunnan Province, the trends of extreme temperature are analyzed and the possible cause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trends of all representative climate stations were generally rising, while there was no systematic difference among them. Especially, the warming trends of Shangrila (representing the Plateau Climate) were distinct. The main features include: the warming rate of minimum temperature was the biggest; that of mean temperature was the next, and that of maximum temperature was the smallest. Meanwhile DTR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which resembled the features of the Northern, Middle and Southern Subtropical Zones. However, the temperature in the temperate zone and the Northern tropical zone display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s for the temperate zone,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growth rate of minimum temperature was slightly less than that of mean temperature, while DTR had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With regard to the Northern tropical zone, the growth rate of mean temperature was the greatest, then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the least,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DTR. In additi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warm days, cold days, warm nights, cold nights, and frost days show that cold events were decreasing and warm events were increasing.【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3(041)001【总页数】5页(P126-130)【关键词】云南;极端气温;气温日较差(DTR)【作者】陈艳;段旭;董文杰;郭世昌【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引言近几十年来,全球出现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如极端最低气温明显升高,暖夜显著增加,霜冻日数显著减少,年内温度极差显著减少等[1-5]。
宁夏霜冻的气候特征、演变规律及预报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宁夏霜冻的气候特征、演变规律及预报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2b112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8.png)
宁夏霜冻的气候特征、演变规律及预报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半干旱气候区。
该区域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对植物生长、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霜冻是宁夏气象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就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深入探究宁夏霜冻的气候特征、演变规律及预报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1. 宁夏霜冻的气候特征通过对历年来宁夏霜冻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分析,探究宁夏霜冻的气候特征,为后文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宁夏霜冻的演变规律通过对历史上宁夏霜冻的发生时间和强度进行分析,探究霜冻的演变规律。
通过建立霜冻演变模型,预测未来宁夏霜冻的发生趋势。
3. 宁夏霜冻的预报方法研究结合宁夏的气候特征和霜冻的演变规律,探究宁夏霜冻的预报方法。
主要包括基于数值天气预报的预报方法和基于统计分析的预报方法等。
同时,对预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
三、研究意义1. 对于优化宁夏地区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能帮助农业生产者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和采取有效的防霜冻措施。
2. 对于加强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提前预警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对于深入了解宁夏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气象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四、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宁夏历年来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降水等数据,构建宁夏的气象数据库。
2. 基本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时序分析技术对数据库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取气象数据中的规律性和趋势性等信息。
3. 模型分析方法:运用回归模型、分布模型和时序模型等方法,对宁夏的霜冻演变规律进行拟合和预测。
4.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不同预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五、研究步骤1. 建立宁夏气象数据库,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存储等。
石家庄市霜冻期的气候异常特征分析
![石家庄市霜冻期的气候异常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d0d82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8.png)
石家庄市霜冻期的气候异常特征分析杨荣珍;朱伟军;岳艳霞;曹春丽【摘要】基于1955-2009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石家庄市霜冻期的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从气候平均上来看,石家庄市初霜冻日为11月7日,终霜冻日为3月21日,无霜冻期为230d;石家庄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5%,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16%,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4%,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15%;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石家庄市霜冻期在90年代后,有初霜冻日推后、终霜冻日提前、无霜冻期延长的趋势;初、终霜冻日、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85、-4.10、6.95d/(10a).【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年(卷),期】2011(034)002【总页数】4页(P67-70)【关键词】霜冻;最低气温;气候异常【作者】杨荣珍;朱伟军;岳艳霞;曹春丽【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石家庄市气象局,河北,石家庄,05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石家庄市气象局,河北,石家庄,050081;石家庄市气象局,河北,石家庄,0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3.1霜冻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霜冻作为一种气象灾害和农业灾害,历来是气象科学、农业科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社会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
从20世纪初到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0.8℃[1]。
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2-3],但近50年增温比全球平均状况显著[4]。
近十几年来,气温出现了明显升高趋势,尤其在冬季[5]。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许多地区的气温也有不同程度上升。
戴熙敏等[6]分析表明,江西冬季在20世纪70—80年代各气候要素变化幅度小,而进入90年代后出现气候异常的概率高,且特别异常。
马德栗等[7]分析了1953—2005年合肥市的气温资料后认为合肥市年极端最低气温呈强烈的上升趋势。
近60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霜冻特征分析及其影响
![近60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霜冻特征分析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9539de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2.pn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3, Vol.13 No.9近60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霜冻特征分析及其影响赵海玲1,2,杨 璐3,赵全宁4*1.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01;2.青海省湟源县气象局,青海湟源 812100;3.甘肃省酒泉市气象局,甘肃酒泉 735000;4.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西宁 810001摘要 根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1—2020年日最低气温资料,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霜冻变化特征和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近60年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平均初霜日出现在9月9日—10月21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4月9日—5月27日,平均无霜期为105~194 d,平均霜冻日数为140~199 d。
大部分地区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霜冻日数减少,20世纪70年代与21世纪初最明显。
气候变暖影响到初、终霜冻日数的明显变化,早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大,晚霜冻的出现会对处于苗期的作物产生危害。
关键词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霜冻;强度;农作物中图分类号:P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9–0186-03霜冻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气象灾害。
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日最低气温下降到0 ℃以下,使植株体内水分形成冰晶,造成农作物受害,甚至死亡的短时间低温灾害。
从根本上来说,农作物受到霜冻灾害影响,植株的新陈代谢功能被破坏。
因此,晚霜冻使农作物过早地停止生长,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而早霜冻会使作物幼苗等受害[1]。
霜冻温度可以用叶面温度、地面温度及气温衡量。
但实际应用中难以获取叶面温度,所以通常使用地面0 cm处日最低温度0 ℃和日最低气温0 ℃作为阈值,低于这些阈值温度判断为霜冻灾害发生[2-4]。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是全省两大主要农业种植区之一,该地区土壤相对肥沃,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生产地。
山东省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山东省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bd133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3.png)
山东省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王业宏;高慧君;张璇【摘要】[ Objective ]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climat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rost in Shandong Province. [ Method ] The daily minimum surface temperature ≤0 ℃ in autumn or spring was as the frost index. Based on the daily surface minimum temperature data in 67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ies of 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1961 -2008,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irst, last frost dates and the frost-free period in Shando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climate diagnosis analysis method. [ Result]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first, last frost dates and the frost-free period had the significant geographical difference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recent 48 years. The extreme differences of first, last frost dates and the frost-free period were all above the three times of their standard deviations, which illustrated that the dispersion degrees of first, last dates and the frost-free period were all very big. The average first frost date postponed with 1.99 d/10a velo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recent 48 years, and the last frost date advanced with 1.46 d/10a velocity. The postponing range of first frost date was bigger than the advancing range of last frost date, and the frost-free period prolonged with 3.42d/10a velocity. Seen from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the first frost date started to obviously postpone, and the last frost date obviously advanced since the 1990s. The frost-free period started to obviously prolong since the 1990s. [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 certain reference forthe predication, prevention of frost disaster and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crops.%[目的]研究山东省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方法]以秋季或春季日最低地面温度≤0℃作为霜冻指标,利用1961~2008年山东省67个气象监测站的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48年来,山东省的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气候特征具有明显地域差异.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极差均为标准差的3倍以上,说明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离散程度均较大.近48年山东省平均初霜日以1.99 d/10a的速率推迟,终霜日以1.46d/10a的速率提早,初霜日推迟幅度比终霜日提早幅度大;无霜期以3.42 d/10a 的速率延长.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初霜日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明显推迟,终霜日90年代之后明显提早,无霜期是90年代开始明显延长.[结论]该研究为霜冻灾害的预测预防和农作物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5【总页数】3页(P9062-9063,9076)【关键词】初、终霜日;无霜期;气候变化趋势;山东省【作者】王业宏;高慧君;张璇【作者单位】山东省气象台,山东济南,250031;山东省气象台,山东济南,250031;山东省气象台,山东济南,2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2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全球许多地区的低温冷害事件发生频率和霜冻起讫日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霜冻的一些气候特征也在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会市低温与霜冻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摘要利用1961—2010年四会市气象观测站50年逐日观测资料,对四会市出现低温和霜冻的日数、年、月变化及其强度、初、终日期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出现低温、霜冻天气的前期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浅析,找出单站气象要素与出现低温、霜冻天气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低温;霜冻;气候变化;广东四会中图分类号 p4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278-02低温、霜冻是受寒潮和强冷空气影响,或受持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下出现的天气。
四会市地处低纬,属广东省中部,在冬半年常受北方南下的强冷空气和寒潮的影响,或受持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常会造成低温、霜冻天气。
低温和霜冻常使越冬的热带、副热带作物、水产养殖、禽畜等受冻害,以致减产或死亡,是冬半年四会市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极端温度变化特征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存在差异,低温、霜冻的一些气候特征也会发生变化[1-2]。
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在我国、北欧、美国等地过去几十年低温和霜冻日数都有减少趋势[3-7]。
为此,本文基于四会市近50年积累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低温、霜冻气候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得出低温、霜冻天气变化的规律,对进一步改善低温、霜冻预报、防灾减灾以及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等都有重要意义。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选取四会市1961—2010年共5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地面最低气温、霜冻、降雨等地面常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的一些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有关规定和广东省的天气气候特点[8-9],将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划分为冬半年,当年年末至翌年年初出现的霜冻定义为当年的霜冻。
低温是指在冷空气影响下,四会市最低气温出现在5 ℃或5 ℃以下;霜冻即地面出现白霜或地面温度降到0 ℃以下。
2 低温、霜冻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分析2.1 低温、霜冻的年代际变化据资料统计,四会市近50年以来,出现的低温日数共560 d,年平均低温日数11 d,霜冻日数共184 d,年平均霜冻日数3.7 d。
年低温日数最多是1963年,有31 d,次之是1993年,有26 d,最少的是2006年,仅有1 d;霜冻日数最多是1973年,有20 d,次之是1962年,有18 d,最少的日数为0 d(图1)。
另外,统计结果表明,1961—1970年、1971—1980年、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0年各年代低温和霜冻日数均为递减,2001—2010年低温、霜冻日数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分别减少逾2.0倍和12.5倍。
可见,四会市低温、霜冻天气是在明显减少的,这与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气温变化不稳定性有关。
利用xi表示样本量为n的低温(霜冻)日数气候变量,用ti表示xi所对应的时间,建立xi与ti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t=a+bti,i=1,2,……,n(1)方程(1)中a为回归常数,b为回归系数。
a和b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10],即:b=rtx■=■·■=■(2)a=■-b■由资料根据公式(1)和(2)可算出低温日数b回归系数即倾向值为-0.23 d/年,霜冻日数b回归系数为-0.18 d/年,说明随时间t的增加低温和霜冻日数x均呈下降趋势。
从图1也可以看出,自1988年以来,除了1993年出现突变外,低温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近10年年平均低温日数≤7 d;同样,霜冻日数也呈明显下降趋势(图2),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暖,无霜冻的年份越来越多。
进一步利用低温日数rxt=-0.493和霜冻日数rxt=-0.522,通过相关系数检验表(取显著性水平α=0.01,表中相应的值为0.330)[11],即︳γxt︳>0.330,可以检验出,四会市低温和霜冻日数随时间变化显著减少。
2.2 低温、霜冻的月际变化四会市低温、霜冻天气一般出现在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但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2月。
低温天气出现在12月至翌年1月的频率占全年77%(表1),低温日数最多可达20 d以上,对于11月和3月,近50年来共有21 d出现低温天气,仅占低温出现日数的5%。
霜冻出现在每年的12月至翌年2月的频率占全年98%,其中1月出现最多,占全年48%,年均为1.8 d,12月次之,年均为1.4 d。
而3月和11月出现霜冻几率极少,2个月合计仅占2%,其中11月出现3次(1975年2 d、1989年1 d),3月仅1次(1985年1 d)。
从表2也可以看出,霜冻日数各月的年代际变化也呈递减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前12月至翌年1月霜冻日数均在30 d以上,60年代更达到68 d,90年代以后日数急剧下降至10 d以下。
2.3 低温、霜冻的强度变化根据资料分析,近50年来,四会市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0 ℃以下的共有13 d,极端最低值为-1.2 ℃,出现在1963年1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0 ℃出现在1月占54%,为出现几率最大月份。
另外,≤0 ℃的极端最低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频数较多,进入70年代后出现频数逐渐减少。
低温天气过程持续3 d或以上共67次,其中持续时间在5 d≤xd近50年来,四会市出现霜冻天气过程共70次,持续时间以0~2 d为主的占66%,其中持续3 d或以上有24次,持续时间最长的是1973年12月29日至1974年1月4日共7 d,次之是1963年1月13—18日和1986年1月5—10日,均达6 d。
通过分析发现,霜冻天气持续3 d或以上的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90年代以后仅1999年和2009年出现持续性霜冻天气过程,过程日数分别为4 d和3 d。
2.4 低温、霜冻初、终日变化经统计发现,四会低温最早出现在11月17日(1971年),最晚结束于3月10日(2010年);而霜冻最早是出现在11月24日(1975年),终霜最晚结束于3月3日(1985年)。
平均而言,低温和霜冻的初日均出现在12月中旬,终日低温一般出现在2月下旬,霜冻则在1月下旬。
另外,通过分析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霜冻的初霜日期稍有推迟,而终霜日则有提前的趋势,霜冻期缩短较为明显,低温的初、终日则无明显变化。
3 低温、霜冻与本站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通过对50年来四会市低温、霜冻个例分析得出,低温、霜冻的出现与前一天14:00本站的气压、相对湿度、水汽压、降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低温出现前一天14:00本站气压一般>1 022.0 hpa,水汽压80%,水汽压>10.0 hpa,则不易有霜冻出现。
另外,霜冻出现前一天有降水的几率极少,184例中仅有9例有降雨,降雨量大部分在3.0 mm以下,仅1例雨量为10.5 mm。
4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近50年四会市低温、霜冻气候及其变化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四会市年平均低温和霜冻日数分别为11.0 d和3.7 d。
低温和霜冻逐年分布不均匀,1988年以后低温、霜冻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低温日数线性倾向率为-0.23 d/年,霜冻日数线性倾向率为-0.18 d/年,2001—2010年低温、霜冻日数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的减少逾2.0倍和12.5倍。
二是低温、霜冻天气一般出现在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但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2月,其中低温出现在12月至翌年1月的频率占全年77%,霜冻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的频率占全年98%,尤以1月出现几率最多,11月和3月出现低温、霜冻的几率较少。
霜冻各月的年代际变化呈递减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数急剧下降至10 d以下。
三是极端最低气温≤0 ℃的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频数较多,进入70年代后出现频数逐渐减少。
低温、霜冻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发生在60—70年代,90年代以后明显减少,仅有6年出现持续性低温过程和2次持续性霜冻天气过程。
四是平均而言,低温和霜冻的初日均出现在12月中旬,终日霜冻在1月下旬,低温在2月下旬。
20世纪90年代以后,霜冻的初霜日期比平均初霜日期稍有推迟,而终霜日则有提前的趋势,霜冻期缩短较为明显,低温的初、终日则无明显变化。
五是低温出现前一天14:00本站气压一般>1 022.0 hpa,水汽压<10.0 hpa,且有雨(日雨量≥0 mm)的几率较大,为30%。
霜冻出现前一天14:00本站的相对湿度一般在20%~50%,水汽压<7.0 hpa,霜冻出现前一天一般有降水的几率极少。
5 参考文献[1] 广东省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编制课题组.广东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节选)[j].广东气象,2007,29(3):1-7.[2] 翟盘茂,任福民.中国近40 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j].气象学报,1997,55( 4):418-429.[3] 林良勋,薛登智,梁健,等.近二十年广东的霜冻气候及其变化特征[j].广东气象,2000(4):7-9.[4] 叶殿秀,张勇.1961—2007年我国霜冻变化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8,19(6):661-665.[5] heino r.progres s in the study of climate extremes in northern and central europe[j].climatic change,1999(42):151-181.[6] bonsal b r,zhang x,vincent l a,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daily and extreme temperature over canada[j]. j climate,2001(14):1959-1971.[7] east erling d r. recent changes in f rost days and frost- free season in the unit ed st at es[j]. bull amer met eor soc,2002:1327-1332.[8] 林良勋.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9.[9]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17-119.[10] 施能.气象科研与预报中的多元分析方法[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28-33.[11] 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3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25.[12] 国家气候中心.2008年初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气候分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