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吴文化之惠山泥人艺术风格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吴文化之惠山泥人艺术风格的探析【摘要】本文通过吴文化和无锡惠山泥人之间的联系,从吴地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和泥人用材等角度来阐述吴地文化对泥人的艺术风格的渗透与影响,从而来探寻地方文化对民间美术艺术风格与创作的审美影响。
【关键词】吴文化惠山泥人艺术风格
吴文化主要指以太湖流域为核心,体现吴地人的精神面貌、观念意识的具有鱼米水乡特色的地方文化。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至今还保留着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锡绣等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惠山泥人,既具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特有的地域性、民俗性和装饰性的特征,在材质、题材、造型、色彩、纹样上都受吴文化的影响颇深。
一、吴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利于惠山泥人的生产与发展
吴地很早就有桑蚕业、陶瓷业等较为发达的手工业产品,以定点定时的原始集体贸易,如“崇安场”“惠山寺”等,通过摊贩、庙会、集市等多种方式来贸易。吴地人重节俗,每年农历三月惠山的大规模迎神庙会活动,摊贩云集,惠山泥人是最受欢迎的。惠山附近的居民,都喜欢在农闲之余以黑泥捏塑成玩具、神仙佛像出售,以贴补家用。
惠山历来是吴人游乐的好去处,无锡人游惠山也玩出了许多习俗,如:春节二泉唱喝宝茶、清明上山踏青、黄霉时节黄公涧里游大水、八月十五惠山赏月、重阳登高爬惠山等。大量的游山人群,
给山下的泥人业带来了不少的生意,他们给小孩买“大阿福”;给老人买寿星;给情侣买和合二仙;给初婚女子买送子观音;给做生意的买财神;给种田的买春牛……惠山人气旺盛,泥人生意兴隆。惠山泥人的产地和惠山的环境、人文条件都非常有利于泥人的生产和发展。
二、吴地的民俗文化对惠山的泥人题材的影响
惠山泥人的题材内容大都来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惠山的民风民俗、街坊和戏文、庙会等,都对泥人的题材有着特殊而广泛的影响。
惠山泥人在制作上可分为“粗货”和“细货”二大类。粗货的代表作“大阿福”“蚕猫”和“青牛”,是清末民初最有声望、流行甚广的三个品种。代表作“大阿福”家喻户晓,已经成为无锡泥人的代名词。这个抱着怪兽“年”在怀里戏耍的阿福,既是老百姓追求安乐和幸福的美好寄托,也是借阿福“避避邪,讨点福”的民间风俗。早期大阿福的造型,面容吉祥,头戴牡丹花、胸佩长命锁、怀抱大青狮、脚着朝靴,分别代表了宝贵、长寿、避邪和少年登科等吉祥含意。到如今,大阿福已成为福气、祥和的吉祥物。在当代又出现了寓意连年有余的抱鲢鱼阿福、寓意长寿的抱仙桃阿福、寓意发财的抱元宝阿福等。惠山泥人的另一个传奇品种“青牛”象征着庄稼茂盛,预示着丰收。蚕猫是蚕农用以镇鼠、吓鼠,为保证自家的蚕花不受伤害,以求获得丰收。
吴人温良平和、安详细腻的性格铸就了极富人文特色的吴语文
化艺术,其委婉清丽的锡剧、昆曲、评弹等,备受人们喜爱并代代相传。惠山泥人“细货”题材多取自这些流行于民间的昆曲、京剧和徽戏,以手捏的方法来塑造艺术形象,又称“手捏戏文”。
三、惠山泥人用材的特殊性决定了造型的简练性
吴地农耕文化以渔稻、桑麻为主。在肥沃的稻田土壤之下就沉淀着惠山泥人的用材——黑土。独特的黑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产工艺和技艺要求,并直接影响惠山泥人的艺术风格。
惠山泥人制作的泥土,一般取自惠山的北坡脚下水稻田一米以下的棕黑色的粘土,这种泥可塑性极佳,质地细腻洁净、润滑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由于惠山的泥润滑柔软,泥塑造型一般十分简练,大都圆浑浑,用浮雕和高浮雕的方式来处理。一般粗货大多采用单片模或双片模印制成型,利用高浮雕方式处理一些突出轮廓,突出主要部位,形成一个圆团造型。这些艺术处理的手法,使得惠山泥人造型鲜明独特。如粗货的代表“阿福”的造型圆润丰满,整个作品用弧线完成表面起伏,造型高度概括和简练,奠定了惠山泥人的基本风格。
惠山泥人中的“细货”手捏泥人,不用模具,由艺人直接捏塑而成,在造型设计上,为适应惠山泥的润滑柔软,通常以缩短人体的比例,头大身小的造型特点来捏塑,一般全身的比例只有5个头长,简练而夸张。
四、吴地的文化审美体现了惠山泥人色彩的对比性与纹样的丰富性
吴地人具有秀美、精致的文化审美,受吴地文化影响的惠山泥人的彩绘也是别具一格。“三分塑七分彩”和“低坯高画”是惠山泥人的另一个特点。惠山泥人的彩绘工艺细腻而成熟,如艺人们自己总结的“红搭绿,一块玉、青搭紫,一堆屎”“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的说法等,就是当地艺人对色彩搭配的审美要求了。惠山泥人的用色上往往打破原有色相的限制,并和一些传统神话中的色相结合起来。例如绿色的狮、青色的牛、红色的狗、黄色的虎等,创造了比现实中更加理想化、完美化的形象效果。惠山泥人的彩绘,体现了当地艺人对色彩视觉美感的追求和色彩寓意。
惠山泥人在彩绘上注重色调对比,对服饰上图案和纹饰装饰也十分严谨。一般老人使用“寿字竹”“梅竹纹”等图案;小孩子的服饰采用“百吉”“蝙蝠”“团球花”等图案;而美女使用“芙蓉花”“点点花”“荷菊”等图案。纹样和底色,互为衬托,采用深底浅花或浅底深花地手法,使图案花纹鲜明悦目、秀丽精致。
惠山泥人的美离不开吴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传统的题材,简练的造型,对比的色彩和华丽的纹样都是吴地思想的集中反映。惠山泥人来自民间,深入民心,集中体现了吴文化充满智慧、含而不露的内蕴。
【参考文献】
[1]雷群虎等.无锡民间工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董楚平.吴越文化志·吴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徐华铛.中国传统泥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仲富兰等. 水清土润江南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