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用工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序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两大社会问题却日益凸显,一是“就业难”现象,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二是“用工荒”,尤其是指“民工荒”现象。
两大问题的产生,已经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思考。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该再以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这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而应该积极地关注它们,探究它们存在的背景、形成的原因,认真思索我们所能做的。
1.有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现状据有关报导,2011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10万,就业形式将更加紧张。
其实早在几年前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场面,以及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已经被相继报导,大学生就业难可以说早已引起国家的足够关注,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有益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但这对于数量过于强大,追求高发展的大学生而言似乎还是杯水车薪。
本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次被重申与用工荒的存在不无关系。
因为与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工人受到普遍欢迎,特别是沿海城市为吸引农民工求职,很多企业开出的普工薪酬都出现了一两成左右的涨幅,然而,“用工荒”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这种现象尤其是在最近一两年,也正是这样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才引起了大家的广泛争论,构成社会的热点话题。
可以说每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原因,从马克思的量变引起质变理论看,这种现象是矛盾不断深化的产物,我们也只能浅显地对它的主要矛盾即主要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2.浅析用工荒的原因1、从农民工角度看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工资似乎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所以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常常招不到这些年轻的劳动力。
2、从国家政策角度看一方面国家对农民、农业、农产品的扶持政策,使得农村经济逐渐活跃,农民的收入逐渐提高,进城打工和在家务农的收入差慢慢缩小。
用工荒与就业难
联系实际
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一.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条件 进行客观的评估
二.客观的看清行业发展的趋势,切勿盲 目跟风
三.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将自身能力与客观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联系实际
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为走 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业难三解决措施一大学生就业现状中国的产业整体还处于低端多以薄利多销为盈利模式且目前中西部的低端产业也大有发展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较大而大学生群体要求的薪资待遇较高且所学知识适合高端产业
论我国市场现象之
——用工荒与就业难
小组成员:赵蕊、张思思、周晓帆
用工荒
一、何谓用工荒? 二、用工荒现象特点 三、产生原因 四、解决措施
学历与就业水平统计
大学生就业比例最低
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思想原因: 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阶层意识在很大程
度上导致大学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大学 生因为自身的传统精英意识和社会固有观 念的压力,而盲目涌向“体面而有前途” 的工作。
三、解决措施:
一是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 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 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
四、解决措施:
一是加强信息的引导,及时掌握劳动力供求变 化信息,而且特别强调要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 的直接对接。
二是要加强职业培训。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 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电视电话会议,对 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
三是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特别是 在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动合同以及人文关 怀等方面加大措施。
二是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 特点的就业岗位;
试论“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
试论“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论文报告标题1:招工难与用工荒的定义和现象招工难和用工荒是当前经济领域中经常提及的问题,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和现象应当被明确。
招工难指企业寻找工人难度大的情况,而用工荒则是指企业需要工人,但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的情况。
在今天的中国经济环境下,两者都表现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标题2: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分析造成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些典型的情况包括缺乏专业技能的劳动力、低薪水导致的缺乏动力、遵守法规的成本,以及定向招工导致的岗位不足。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对这两个问题产生了影响。
标题3: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是缓解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重要途径面对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问题,解决方案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
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方案之一就是促进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提倡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也能够一定程度解决两个问题。
标题4:提高工人待遇和工作环境是关键工人待遇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也是解决用工荒和招工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经济发展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工作菜鸟,而是经验丰富并具备应有技能的人才。
企业应该尽最大努力去改善工人的待遇和工作环境,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更多有才能和经验的人才前来就业。
标题5:政策推动下的全社会共享,是缓解用工荒和招工难的根本所在解决用工荒和招工难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改善社会环境和经济政策,并保障各类企业的合法经营。
对此,政府部门和一些商业领袖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政策推动下的全社会共享,是缓解用工荒和招工难的根本所在。
案例分析案例1:广东展开服务业招工攻势广东企业面对着用工荒问题,创新了有益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近期,广东省人社厅展开了一场针对于服务业的招工攻势。
在社会广泛宣传后,广东的服务业里难找到一份工作的人逐渐减少,而对于长期无法找到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选择服务业职业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样的做法缓解了用工荒问题,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案例2:长株潭“企银通”缓解了招工难问题针对岗位不足的招工难问题,湖南省长株潭市创新推广了“企银通”项目。
浅谈国内用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国内用工荒的原因及对策话说那天,老李头的工厂又双叒叕因为招不到人而停工了。
老李头急得在办公室里转圈圈,嘴里念叨着:“这用工荒,咋就比找对象还难呢?”这一幕,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却也实实在在地引出了咱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浅谈国内用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一、用工荒现象初窥:老李头的“烦恼”(一)一个车间的“空城计”老李头的工厂,原本是个热闹非凡的地方,机器轰鸣,人声鼎沸。
可如今,偌大的车间里,机器孤零零地运转,工人却寥寥无几。
这用工荒,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空城计”,让老李头措手不及。
(二)招聘市场的“僧多肉少”再看看招聘市场,那叫一个“僧多肉少”。
企业们排成长队,求职者却寥寥无几。
有的企业为了招到人,甚至开出了天价薪资,可即便如此,还是难以吸引足够的劳动力。
二、用工荒原因分析:揭开“谜团”(一)人口结构变化:红利不再要说这用工荒的根源,还得从人口结构说起。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劳动力供给减少,自然就出现了用工荒。
(二)产业升级转型:技能不匹配再来说说产业升级转型。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行业都在进行转型升级,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可现实中,很多工人的技能水平还停留在过去,难以适应新的岗位需求,这就造成了“有岗位没人干,有人干不了岗位”的尴尬局面。
(三)生活成本上升:工资吸引力下降还有啊,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工人们对工资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可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利润微薄,难以承担过高的工资成本,这就导致了工人流失和用工荒的加剧。
三、应对用工荒对策:破局之道(一)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工人技能要想解决用工荒,首要的就是加强职业培训。
政府和企业可以合作,为工人提供技能培训和再教育机会,让他们能够适应产业升级的需求,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优化招聘方式:拓宽招聘渠道另外,优化招聘方式也是关键。
企业可以拓宽招聘渠道,比如利用互联网招聘平台、社交媒体等,吸引更多的求职者关注。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关键词:招工难用工荒建议一、企业用工紧缺的原因分析导致企业用工荒和招工难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加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逐渐好转,加上国内的经济刺激计划,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快速的反弹。
内需不断扩大,外贸持续增长,促使企业用工需求的不断增长。
此外,民工大量返乡也增加了招工的难度。
2、沿海地区就业优势减弱,民工就业的选择趋向多样化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用工需求在增加,给当地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吸引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在家乡实现就业。
这就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优势逐渐被削减和弱化,农民工也不愿背井离乡,希望在自己的家乡实现就业和发展。
3、自主创业和就业渠道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强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供给企业的农村劳动力的人数在逐渐减少。
现在的年轻劳工,家里大多有钱了,这些人不太愿出远门,都窝在近一点的家乡打临时工。
所以年轻人越来越少,而年纪大一点的劳动力衰退,又不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总体上造成了劳工荒这种现状。
4、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死水平实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致使大中城市消费水平延续走高,增加了外来民工的生活成本。
然而,外来民工在社会福利等方面,遭受很多不公正的报酬。
随着民工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工资等就业的预期不断增加。
如果企业还想延续低工资招工或者招工手段比较单一的传统,招工难的问题将很难获得解决。
80后和90后群体已近成为当前劳工的主体,仔细分析后不难发觉,他们外出务工或就业,不单单是为赚取工资那么简单,他们更多的是想体验或享受生活、丰富个人视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等,如果我们的企业还象当初对待一代民工那样来对待这些80、90后民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
目录一、用工荒、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经济环境变化,用工需求加大 (1)(二)国家政策和开发战略的改变 (1)(三)农民工主体结构上的转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就业意愿与岗位要求存在落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深层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城乡就业结构矛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 (6)(四)企业产业结构的低端化 (6)三、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途径 (7)(一)根据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7)(二)规范劳动力市场,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8)(三)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 (9)参考文献: (10)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进而得出产业结构不舍理、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及人力资本不足是两者并存的内在原因。
文章认为,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对策:一要调整产业结构;二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三要加大资本投资;四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产业结构;二元结构;人力资本2004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逐渐产生用工荒现象。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012年春节后用工荒现象再次发生,表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普通工人,以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缺乏熟练工人。
在出现用工荒的同时,中国社会却普遍存在就业难现象,突出表现为我国的总体就业弹性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年份GDP增长率都在8%以上。
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的2009年,GDP的增长幅度也有8.7%,这种增长速度在国际社会是比较罕见的。
建筑企业“用工难”、“用工荒”调研提纲
建筑企业“用工难”、“用工荒”调研提纲
一、当前企业用工现状
1、正常情况下,企业用工缺口情况(各专业工种所缺人数;企业经营受缺口影响的具体事例
2、最近一年内,各季度用工缺口情况
3、企业民工来源情况,劳务企业提供的人数和散工招募人数
4、民工来源地区比例(当地、外地);近三年比例对比
5、近三年来,民工各工种工资增加情况(数据);以及人工成本占企业经营成本比例
6、建筑业民工收入与社会其他行业收入情况比较(个案说明)
7、企业用工培训情况
二、“用工难”、“用工荒”原因分析
三、“用工难”、“用工荒”解决办法。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普遍出现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现象。
本文将从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含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并提出解决措施。
第一部分:用工荒的定义及原因1.1 用工荒的定义用工荒是指企业在招聘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人来满足劳动力需求的现象。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支撑其生产和经营活动,但市场上却缺乏合适的人才供应。
1.2 用工荒的原因(1)人口结构的变化:随着育龄人口减少和年龄结构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导致用工荒的出现。
(2)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某些行业需求下降,而新兴行业和高技术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却增加,从而导致用工荒。
第二部分:就业难的定义及原因2.1 就业难的定义就业难是指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或者存在就业歧视等不利条件,导致就业困难的现象。
2.2 就业难的原因(1)就业结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某些行业需求下降,而新兴行业和高技术领域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就业难。
(2)教育与就业不匹配: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从而造成就业难。
第三部分: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影响3.1 对经济的影响(1)生产能力下降: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无法充分利用设备和资源,导致生产能力下降。
(2)成本上升:由于用工荒,企业为了吸引劳动力,不得不提高薪资待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经济增长放缓:用工荒和就业难不仅对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也会直接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3.2 对社会的影响(1)社会稳定受到威胁:由于用工荒和就业难,一些劳动者失去了工作机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2)劳动者权益受损:在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环境下,劳动者的谈判能力较弱,容易遭受不合理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待遇等问题。
第四部分:应对策略4.1 培养人才(1)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用工荒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
样稿三:用工荒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要报要点】2010年春节后,沿海地区出现又一次用工荒高潮。
本期《要报》提出,当前的用工荒是2004年以来劳动力短缺现象合乎规律的延续,总体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下降。
要积极创造政策条件,把用工荒转化为经济社会变革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昉教授的研究成果《用工荒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分析了近年来的用工荒现象,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用工荒现象原因分析随着农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挣钱的压力减小,加上春运高峰的影响,金融危机前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农民工春节前提早返乡、春节后推迟回城打工的端倪。
因此,当前的用工荒现象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预计不久之后将有所缓解。
然而,更值得关注的则是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的长期劳动力供求变化,以及经济恢复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用工荒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使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
劳动力供给的基础是劳动年龄人口。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间,中国整体上具有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即劳动年龄人口高速增长,其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
但是,2000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迅速减缓,每年平均只有1%略强。
目前城市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劳动力供给主要来自农村。
而据估算,农业剩余劳动力已经接近于吸纳殆尽,到2015年,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与城市新增人口数量基本持平,此后劳动年龄人口呈现负增长,比总人口负增长提前10余年。
2.一揽子刺激方案及经济回暖增加了就业岗位。
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地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这促进了就业再就业,使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的水平上,而调查失业率在一度攀升之后,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就已经下降。
一揽子刺激投资政策更是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
与往年的常态投资结构相比,刺激性投资可以多创造14.6%的就业岗位。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出现了两个相互关联的社会问题,即“就业难”和“用工荒”。
就业难表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就业压力大,以及部分劳动力转岗困难等方面;而用工荒则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短缺、企业用工难度加大等方面。
如何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分析入手,深入探讨其对策研究。
一、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人口结构变化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供给相对减少,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使得部分劳动力难以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
2.技能与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但部分劳动力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难。
3.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近年来,大学生人数持续增加,但部分学生专业选择不合理、就业观念不合理,加上就业市场需求不足,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难度增加。
4.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就业面临着诸多难题,包括户籍限制、社会保障不完善、职业培训难度等。
二、用工荒的原因分析1.劳动力短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一些传统行业和基层工作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尤其是蓝领工人和基层技术工人。
2.企业用工需求升级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企业对用工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员工,而目前市场上这类人才供应不足。
3.就业地区不均衡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用工需求旺盛,而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不足,形成了区域性的用工荒。
4.就业条件与待遇要求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者对工作条件和待遇要求也相应提高,使得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满足条件的工人。
三、对策研究1.加强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劳动者的技能与市场需求更加匹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2.促进农民工转岗采取政策措施,提供优惠的社会保障和就业补贴,鼓励农民工转岗到城市就业。
深度调查:用工难与就业难背后的原因解析
深度调查:用工难与就业难背后的原因解析深度调查:用工难与就业难背后的原因解析2023年的中国,出现了一些很棘手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用工难和就业难。
这两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度探究的话题。
一、用工难的原因分析1.结构性缺陷目前,中国制造业占据了全球的份额,但是中国的制造业仍然是低附加值的,所以许多企业都倾向于降低成本,在工人的工资待遇方面没有很好的保障。
由于很多工人都没有很好的文化和技术背景,这样的工人是很难胜任像机器操作员这样的工作,所以企业招聘难的现象十分普遍。
2.劳务市场信息不对称在许多领域,企业对于工人水平的要求和之前的经验相对较高,而工人的对于市场和企业对于自身的知识信息却十分不对称,从而导致了用工难的问题的产生。
小企业或者刚起步的企业由于信息渠道不太畅通,往往不能获得更好的员工。
3.政策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特殊性质,有不少地方加强了对劳务派遣、合同制用工和临时用工等相关管理,对这些使用劳动者的企业较少有针对性地解决其用工难的问题,反而望而却步,加重了用工难程度。
二、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经济类型转型期的困境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从过去的产业时期转向了服务业期,这个过程中就业是会出现问题的。
许多从传统行业转型的工人在熟悉服务业之前,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滞后期”,这个时间段也是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就业难的问题。
2.基础教育水平不足在很多大城市,高校的毕业生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但是对于服务行业来说,往往要求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当前国内高校培养的人才往往缺乏职业技能的培养,和从精神和道德上来说的形塑,导致在服务业就业中会出现瓶颈难题。
3.地区发展不平衡就业难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有必然联系的,如果地区发展和变化没有适度估计到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增加,在较长时间内,就业难的问题会随处可见。
由此可见,用工难和就业难的产生是复杂的,不能单纯的归咎于某个因素。
实现用工难和扩大就业的解决,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持续升级技能,及培养与之匹配的人才和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因素。
当前企业发生用工荒原因分析
当前企业发生用工荒原因分析当前企业发生用工荒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新年伊始,我国沿海地区的多个省份频频爆发“用工荒”现象,其中仅浙江省用工缺口就达到了25万人。
近期到一些工业园区进行调研,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用工短缺的困扰,招工难、留工难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些企业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下半年,但由于招不到工人,机器设备无法全部开通运转,导致部分订单因无力接应而不得不忍痛割弃。
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和早期缺乏必要的应对举措,“用工荒”的突然降临,让不少企业一时措手不及,一些企业尽管想尽一切办法到处招兵买马,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企业有订单业务需求却因用工短缺而不得不减缓生产,在给企业的经营效益带来损害的同时,也势必会对经济复苏回暖和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
一、当前企业用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导致当前企业用工短缺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回暖,用工需求增加。
国际金融危机的见底和外需的逐步回暖,以及国内经济刺激计划作用的发挥,使得我国经济形势已经企稳回升,并向好的方面发展。
其中外贸回升、内需强劲是经济回暖最直接的体现,需求的回升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充足的业务订单,这样以来,企业的用工需求也就必然跟着增大了。
二是薪酬不高,难以满足预期。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让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得作为企业工人的外来民工在无法享受到与本地一样的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同时,却同等地承受和本地人相同的生活成本,这样以来,民工对工资预期也会随之有所提高,企业如果继续靠低廉的工资招工,显然难以吸引到所需要的工人了。
三是不重长远,缺乏用工储备。
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错误地认为我国劳动力资源充沛,企业用人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在用工方面仍然固守临时观念,缺少长远打算,对劳工缺乏应有的尊重,不注重建立自己的劳动力储备,从而导致一旦用工需求急剧增加时就变得手足无措、无法应对。
“用工荒”现象的理论分析及解决对策探讨
“用工荒”现象的理论分析及解决对策探讨摘要: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尤其是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的回暖,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出现了严重的缺工现象。
“用工荒”现象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当前国内“用工荒”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用工荒”现象;理论分析;对策探讨一、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中国的城乡二元格局逐步松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流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人数逐年上升,形成了游移于城乡之间的数量巨大的“民工潮”,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大优势。
但从2004年开始,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却出现了“用工荒”现象,这一现象对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不过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种现象是短期的、暂时性的,是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可在随后的几年,“用工荒”现象非但没有消退,反而呈持续扩大的态势,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出现了越来越严峻的“用工荒”现象,媒体有关企业“招工难”的报道也随处可见,直至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才使得“用工荒”现象暂时得以消退。
但随着经济的回暖,“用工荒”现象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而且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严峻的“用工荒”现象,就连中、西部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的现象,很显然,“用工荒”现象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当前中国“用工荒”现象的特点当前中国不但存在着严峻的“用工荒”现象,与此同时,中国还存在着“就业难”现象,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人,而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毕业生求职受挫,为什么“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一对矛盾体会在中国同时大量存在着呢?为了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有必要对当前中国“用工荒”现象的特点进行分析。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一、招工难与用工荒的现象及表现二、招工难与用工荒的原因分析三、政策上的支持与改善建议四、企业应对招工难与用工荒的建议五、社会力量的参与与建议一、招工难与用工荒的现象及表现“招工难”是指企业在招募劳动力时遇到的难题,也可以理解为招聘渠道、人口流动以及就业市场等因素引起。
而“用工荒”是指用工单位在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缺乏所需的劳动力,或者劳动力数量不能满足用工需求的状态。
二、招工难与用工荒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变迁引起的人口流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异的缩小,加上一些优惠政策的鼓励,导致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移民劳动力队伍,这个队伍在就业和生活中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和约束,这也导致了一些工人愿意待在家乡或者回流农村。
(二)岗位要求、待遇和技术难度的限制一些企业以招聘优秀人才作为自己公司的发展目标,但在实际中,选择性就非常的高,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导致招工难。
另外,当前我国的工人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买房、养孩子等费用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对于人们的人生价值和事业追求更高的人,很难通过低薪来吸引他们成为其中一员。
(三)人口结构的改变导致人才匮乏人口趋势不仅对我国的环境和社会生态造成了影响,也导致了人才的稀缺,目前,我国的老年化程度已经开始加深,这导致了不少劳动力的流失,比较需要的岗位也就更难招人了。
(四)城乡之间的风险差异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我国的城乡差距很大,这也是导致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有着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更严格的规定限制,如果企业不能给予足够的引导和支持,劳动力的过度流失也就是很难避免的。
(五)创业成本的高昂限制了新企业的发展创业和运营一家新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的支持,但是当企业处于初期和运营发展阶段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招工难度增加,而且薪资和劳动力资源也不能得到保障。
三、政策上的支持与改善建议(一)进一步简化招工难的手续政策应该进一步简化招工难的手续,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还要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当前“用工荒”原因分析及解决之道
9 0后 新 生代 农 民工 比起 其 父 辈 .拥 有更 好 的 学历 和 技 能竞 争 优 势 , 们更 加 注 重 企业 的福 利 保 障 、 作 他 工 环境 和 个 人发 展 前 景 , 因此 在 找工 作 的时 候 . 们会 他 “ 三拣 四” 不停 地跳 槽 , 挑 , 具有 一定 的流 动性 。第3 ) 女 , 东聊 城 人 , 什 师 范 学 院 ( 疆 喀 什 84 0 ) 政 系硕 士研 究 生 。 董 18 - , 山 喀 新 4 07 法
收 稿 日期 : 0 1 0 —1 21—4 8
“ 用工 荒 ” 初 发生 在东 部沿 海省 份 . 起 随着 国家 中 部 崛 起 、 部 大开 发 战 略 的逐 步 推 进 。 部地 区也 不 西 西 同程度 地 出现 了“ 工荒 ” 这一 现象 出现 于我 国市场 用 经 济 发展 、 工业 产 业 升 级 的过 程 中 。 凸显 了我 国经 济
结 构调 整 和社会 全 面转 型 的压力 十七届 五 中全会 提
饮 服务 、 械 加 工 等 劳动 密 集 型 中小 企业 . 经济 危 机 在 机的背景 下他们 大量裁员 , 导致大批 工人返 乡 , 济危 经 机过后 有了订单 , 在一 时之间难 以招 到合适 的工 人 。 却
二 、用 工 荒 ” “ 的原 因分 析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1年第1期 01 4
Junlo C ogi n esy o Si c n eh o g (oi i csE io ) N . 0 ora f hnq g U i rt f c neadT cnl ySc lS e e d i o1 2 1 n v i e o a c n tn 4 1
动力 供应 出现短 缺…
用工荒的解决措施
用工荒的解决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
用工荒的出现不仅限制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还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解决用工荒问题,各地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用工荒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用工荒的措施。
用工荒的原因用工荒是指劳动力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造成用工荒的主要原因:1.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是导致用工荒的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的供给逐渐减少,这导致许多行业无法招到足够的员工。
2.教育问题:教育系统的不完善也是造成用工荒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资源不足,许多地区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无法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3.劳动力转移: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问题。
很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找工作,导致农村地区人员稀缺。
解决措施为了解决用工荒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创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措施:提高劳动力素质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这可以通过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提供职业培训来实现。
政府还可以建立起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培养更多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鼓励就业创业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就业创业,例如减少税收、提供创业补贴等。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创业支持体系,包括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帮助。
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用工荒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民从事其他产业,减轻农村劳动力的压力。
加强用工信息的发布和交流政府可以建立用工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和劳动力需求信息。
企业和求职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互相了解,促进用工信息的交流和匹配。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特殊群体的用工支持力度,促进就业稳定和消除用工障碍。
浅析“用工荒”现象
浅析“用工荒”现象【摘要】“用工荒”现象持续发生,并由局部地区向全国蔓延。
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用工荒”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而农村人力资本和劳动市场分割是影响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
所以,解决“用工荒”要防止产业转型过度,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和相关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关键词】用工荒劳动力转移工资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从17.92%提高到52.57%。
目前,我国已步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而劳动力资源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从5.60亿增长到9.18亿,形成优势的“人口红利”。
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必须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2.5亿人。
中国被称为“世界制造中心”,主要是因为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中国的劳动力一直是无限供给。
然而,自2003年以来持续发生用工短缺造成的“用工荒”现象,并且蔓延到中西部各大劳务输出大省。
“用工荒”现象的产生对社会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过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影响。
一、“用工荒”现象现状2003年末,以东莞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首先出现“用工荒”现象,此后不断向东南海经济发达地区蔓延。
2004年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加工制造企业先后出现民工短缺和招工难现象,下半年,在江西、山东等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现象。
有关调研报告显示,2005年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缺工50万人,占到总需求的35%。
2009年金融危机过后经济进入回暖阶段,“用工荒”现象再次爆发,2009年8月温州用工缺口比率已超过73%,与6月份相比提高了21%,2010年劳动力市场甚至出现了企业“抢人”的局面。
1、“用工荒”不断加剧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劳动市场的岗位需求和求职人数总体上保持上升态势,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求职人数的增长。
民工荒、技工荒之原因分析
民工荒、技工荒之原因分析民工荒、技工荒还将继续持续下去,彻底缓解,要等到15年之后。
只有生育前面放开,才能在15年后缓解人力短缺问题。
目前只能一边放开一边改善制度,如增加技工工资、评功评奖、升迁向技工倾斜等来刺激积技工的短缺现象。
标签:民工荒;技工荒;原因;分析;计划生育1 现状各大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用技工难、招农民工难的想象。
这和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制度层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1.1民工荒现状民工荒是指农民工短缺、供不应求、用人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现象。
造成这种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均和计划生育长期实施的后果密切相关。
民工荒目前不但是荒的问题,而且呈现老龄化现象,因为年轻的民工已经缺少,有的企业不得不招用老一点的农民工。
在各大企业招用的农民工当中,五六十岁的人员比例逐年升高,十年之内,这些人员都将陆续退出工作,尤其是劳动强度比较高的工作。
年轻的农民工将更加难找。
1.2技工荒现状技工荒是指技工短缺,难于招收、成本增加、人才缺乏的一系列现象,和民工荒有许多类似之处。
而比民工荒更加严重的是,现有的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学生,由于技工的发展空间的局限,都不愿意做技工,现有的技工很多还在想着跳槽或者正在跳槽,一些技工已经成功跳槽改行,导致技工更加难找。
另外是人员的缺乏,想培养自己的技工,找不到人,没有人的来源也无济于事。
2 原因2.1计划生育导致民工荒现在呈现农民工老龄化的现象很普遍,但缓解的前景并不乐观,老一点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子女已经上了班的。
这些人员目前还能勉强工作,很多做工的也就是为了贴补家用,再过十年这些人都已经六七十岁,不得不退出劳动市场。
都是独生子女也已经工作,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可以补充的劳动人员。
民工荒将更严重。
2.2计划生育导致技工荒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培养一个孩子,从个人意愿上讲,每个家庭的父母其目的是绝不会是培养一个当技工的孩子,因此,这些子女不愿意做技工就成为必然。
用工荒概念
用工荒概念一、概念解释工荒是指在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中,因为人力资源的短缺而导致企业无法招聘到足够的员工,从而影响生产和经济发展。
工荒通常出现在劳动力市场紧张、经济增长快速的时期,也可能因为人口老龄化、教育水平低下等原因导致。
二、引起工荒的原因1. 人口结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
2. 教育水平低下:一些地区或行业中,由于教育水平较低,缺乏高素质劳动力。
3. 地域限制:某些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等原因,吸引力不足,难以吸引外来劳动力。
4. 政策限制:政府对外来人口控制过紧,导致企业无法招聘到足够的员工。
5. 工作条件差:一些企业由于薪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难以吸引高素质员工。
三、工荒对经济的影响1. 生产率下降:由于缺乏足够的员工,企业无法充分利用设备和资源,生产效率下降。
2. 成本上升: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企业不得不提高薪资待遇等福利,导致成本上升。
3. 企业倒闭: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招聘到足够的员工,导致无法正常生产经营,最终倒闭。
4. 经济增长放缓:由于工荒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进而影响整个地区或行业的经济增长。
四、应对工荒的措施1. 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口流动和就业,以缓解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
2. 提高教育水平:通过加强教育投入和改善教育质量,提高人们的素质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员工。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地区环境、交通等条件,提高地区吸引力。
4. 改善工作环境:企业应该改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等福利,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5. 加强技术创新: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短缺情况下保持竞争优势。
五、结论工荒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人口流动和就业,企业应该改善员工福利待遇等条件,同时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用工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同时出现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问题,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两者,实际上却反映出我国劳动市场并非是简单的表面的就业矛盾,而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全国范围出现的“用工荒”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的“用工荒”呈现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供需两方面并结合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人口因素对“用工荒”的产生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用工荒”;劳动力;技术培训一、我国“用工荒”的特征及现状(一)我国”用工荒”具有一定的“局部性”一是发生的区域具有“局部性”,以传统的劳务输出市(县)为主。
正因为传统的劳务输出市(县)既是主要的劳务输出地,同时也是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接纳地,从而这些地区的“用工荒”矛盾相对突出。
二是发生的行业具有“局部性”,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集中在纺织、服装、餐饮、娱乐等行业。
三是发生的企业具有“局部性”,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用工方式相对不规范的企业。
(二)我国“用工荒”出现区域扩展的特征从地域上看,我国“用工荒”一般出现在沿海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2010年春节后出现的“用工荒”较之以往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就是由传统的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一线城市率先开始出现并逐渐向全国范围内蔓延, 四川、河南、安徽、湖南等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的部分企业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现象,据各地新闻报道,一些中西部的省份,比如安徽、湖北、重庆、新疆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
“用工荒”已成为全国范围的用工问题,为增强就业吸引力,2011年以来已有十几个省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整幅度在10%以上。
种种迹象表明“用工荒”已经由东南沿海蔓延到全国。
(三)“普工荒”与“技工荒”并存从各大人力资源市场报道的招工情况和对企业的采访情况来看,目前企业主要缺少的工种都是集中在一线生产线上,一些体力活和一些需要专业技术较强的工种,“用工荒”的实质是“技工荒”,初级技工和中级技工最为紧缺。
一直以来,技能型、高素质工人的短缺都是“用工荒”的突出特征,这一特点在本轮的“用工荒”中依然存在。
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变动,致使素质型工人满足不了劳动力需求从而造成岗位空缺,而新一代的农民工虽比上一代在知识水平和技能上更具优势,但依然无法达到产业升级所需要技能水平,“技工荒”的问题依然存在。
但是,与以往“用工荒”以技工短缺为主要特征不同,今年以来的“用工荒”在程度上是“普工荒”。
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部门统计,2010年春节后第一周人力资源市场登记求职人数10.68万人,登记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却高达40.86万个,供求比达到了1:3.83。
在这样的背景下,招工变成了“抢人”,很多企业打出“没有技术不要紧,进场再学没关系”的招工广告,普通短缺已成为“用工荒”的突出特征。
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仍然选择到沿海地区务工,导致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水平、职业技能、接受能力可能比老一代农民工具有优势,但是与用工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而其就业期望大多较高,从而导致企业用工呈现“普工荒”与“技工荒”并存的现象。
二、我国“用工荒”发生的原因(一)劳动力供给减少部分农民工选择在农村创业,并且带动大量农民工就业。
国家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鼓励“三农”发展,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仍不改我国的农业发展势头。
在这种政策扶持下,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工转变就业观念,不再一味追求大城市高收入、高消费的生活,而在农村落脚,虽然收入较低,但消费也低,还可以照料家人。
还有一小部分的农民工和刚毕业的80后、90后大学生,因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头脑,看准了农村将来的发展前景,在农村进行创业并且带动大量的农民工就业。
这也在很大程度减少了发达地区的用工来源。
另外国家大力倡导的产业转移初具成效,一些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发展迅速,给当地的就业人员提供了很多岗位,这些人不需要远程到其他省市,而就近在家乡就业,工资待遇不会低多少,消费水平低,住宿回家等开支减少,又可兼顾父母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资源。
(二)劳动力需求增加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回暖,各国企业恢复发展。
国内企业订单增加,劳动力需求增加。
国内企业,特别是一些加工制造业订单增多,而这些企业又是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订单的集中需求,短时期内使企业出现了大量的用工需求。
(三)经济因素以东部沿海地区分析,本轮“用工荒”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规模普遍不大,而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回暖,导致这些企业用工需求集中上升,但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谋求利润,很难提高工资水平。
同时,这些企业主要依靠订单生存,招收的以短期工为主,不能给农民工提供良好的职业保障,“用工荒”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用工荒”的出现,也说明这一地区在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依然存在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升级成为解决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此同时,这一地区新兴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劳动力市场上高质量的工人依然缺乏,“技工荒”继续存在。
就此来看,“用工荒”现象的存在,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不对称所致,而非来自于劳动力数量的绝对不足。
(四)制度因素户籍制度的存在造成农村劳动力迁移成本过高,以及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依靠低劳动力成本获取利润。
从制度因素角度考虑,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严重地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助长了“民工荒”的蔓延。
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是以“户籍属地管理”为依据,将户籍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置于两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各自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
农民工在城市中属于弱势群体,基本享受不到当地与户籍挂钩的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权利,同时又缺少话语权,“同城不同权、同工不同酬”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在户籍这道门槛下,农民工无法在城里寻找到“家”的归属感,只能游离在城市的边缘。
这是“民工荒”形成的制度根源所在。
(五)人口因素从劳动力需求角度看,中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所导致的劳动力需求量上升具有长期性特征,而东部地区通过产业升级改变用工结构还需要较长时间。
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越来越居于主流,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这一部分习惯了城市生活,对工作的要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同时,这一部分人的受教育水平虽然高于上一代农民工,但还不能满足一些新兴行业的用工需求。
这种情况下,结构性的“用工荒”将继续存在。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迟缓,大多数沿海城市这种以中低端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人口形势,由此造成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与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之间的矛盾,“民工荒”现象就无可避免了。
教育发展使我国全民的知识结构得到了较快的提升,而中国仍旧滞留在以中低端为主的产业结构,由此使我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知识结构之间产生不相适应的矛盾,高级劳动力找工作难,低级劳动力供给不足,“民工荒”和“就业难”同时并存,这说明“民工荒”问题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
三、解决我国“用工荒”的思路及对策(一)面对“用工荒”政府是责任主体政府应做好用工价格市场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的服务引导工作,继续做好农民工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工作,长期内还应做好人口变化预测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工作。
第一,为了增加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沿海城市应当重视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和权益。
一方面提高对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适当改善和提高农民工工资福利待遇,靠收入留人;另一方面,做好农民工养老和失业保险工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取消对农民工在子女入学方面的歧视性待遇等,以保障留人。
第二,提高国内工人的福利待遇,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国家最近的各项政策也表明,政府希望企业提高工人工资,合理分配国民收入。
政府出台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看出政府改善工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决心,企业应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为工人参加社会保险,提高工人工资,逐步缩小与国外工人的工资收入水平。
第三,继续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继续实施国家的经济结构性调整政策,大力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大力发展规模生产,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效率,减少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合理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的社会生产价值,从而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留住工人。
(二)学校、企业与政府三方合力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持续的“用工荒”在另一方面形成倒逼机制,让企业不得不加快转型升级,这无疑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任何企业都要充分认识到,“用工荒”等劳动力供需矛盾紧张将具有长期性;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我国就业市场内部结构性失衡也会更加明显;农民工和低端岗位工人都是初级劳动力都需要人才升级,所谓人才升级并不是指在学历上提高,而是技能的提升。
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正是“用工荒”与就业难的一个交集,这需要学校、企业与政府三方合力,统筹解决。
由于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最终匹配需要较长时间,可以预见,“技工荒”与就业难并存这一现象短期内无法解决,还将长期存在。
这不仅给职业培训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且也给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从国外解决“用工荒”问题中吸取经验从国际经验来看,“用工荒”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前奏,如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出现过此现象,当时日本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约50%,产业工人的短缺使日本制造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
为此,日本采取推动设备投资扩大、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办法予以破解。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优势不会立刻丧失。
我国目前的“用工荒”并不是绝对的劳动力供应不足,而是一种劳动力的结构性、技术性短缺。
有专家认为,当前珠三角、长三角的现状,很像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的翻版。
“民工荒”是一种市场现象,市场自身力量就会自发地进行调节,无须通过政府过多地进行行政干预。
从其他角度来看,“民工荒”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沿海城市出现“民工荒”,有利于沿海地区淘汰一些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促使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另外,“民工荒”现象会使企业更加重视农民工的权益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我国居民收入所占的比重过低以及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关于“用工荒”的形势判断及应对策略[J].农村经济,2010,(05).[2]魏国、刘东.我国当前用工荒的成因探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2011,(12).[3]许腾辉. “刘易斯拐点”难以解释“用工荒”原因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4]卢万青、李未无.沿海城市“用工荒”的成因及演变趋势[J].现代财,2010,(08).[5]陈桂宏.浅谈国内“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论,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