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_复习点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5——7章)
)
• C:获得事实材料
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 1、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 划分为以下几种( ) • A:知识的学习 • B:技能的学习 • C: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 D:情意和人格的学习
• E: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 2、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人类的学 习过程有共同点,但又有其本身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 ): • A:间接性为主,直接性为辅 • B:组织计划性 • C:年龄阶段性 • D:面向未来性
• 名词解释
• 1、广义的学习
• 广义的学习:——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它是动物 和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既可以包括动物习得行为, 也可以包括小孩子走路或学习说话,还可以包括学生 在学习学习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等。
• 2、学习(狭义)
• 狭义学习:——特指人的学习。它需要借助语言,通 过社会生活时间,主动积极地获取个体经验。
理论名称
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
创始人
桑代克 (P134\136)
理论内容
准备律、 练习律(应用率、失用律) 效果律
消退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 (P140) 恢复 类化 分化 1、行为在前,操作在后。 2 、一个操作发生,接着给予强化刺激,反应增加的 概率就会增强。 3 、通过有有机体有选择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所需 要的方向发展。 4、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P156) 观察式学习(模仿)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 A:要促使学生学习过程正常,就要注意学生学习所存在的 年龄差异性特点。
• 5、学生学习的面对未来特点
• A: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往往并不能依赖直接来自学生生活 现实和需要的刺激。而应该依靠学习内容与形式,以及学 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
《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版
《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版
《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版
在教育领域中,教育心理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融合了心理学和教育学两者的理论精髓,旨在揭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指导实际教育教学活动。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李小融教授的新编《教育心理学》,深感收获颇丰。
本书第一章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包括学习、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对这些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概念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第二章至第四章,本书着重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认知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
李小融教授在介绍这些理论时,不仅阐述了各自的原理,还对比了不同理论之间的优缺点,这让我们在了解基本理论的同时,也对不同理论的适用范围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第五章至第八章,本书以学生的认知、情感、个性及社会发展为主线,对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其中,作者结合了丰富的实际案例,使得全书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第九章至第十一章,本书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发展趋势、教育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以及教育心理学与的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些内容让我们了解到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最新动态,也让我们看到了该领域未来
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李小融教授的这本《教育心理学》条理清晰、语言简练,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者来说,都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我也期待李小融教授在未来能够继续为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教育心理学新编7-8章 李小融
(一)练习曲线的一般趋势(P278) 1.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 (1)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 (2)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 在有的情况下,练习初期的进步比较缓慢,以后逐渐加快。 一些复杂的学习,在开始阶段需要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所以进步较慢,但经过一段练习后,由于掌握了有关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步就加快了,如学识字、学游泳就是 如此。 (3)练习的进步先后比较一致 在较少的情况下,练习的进步先后没有明显的快慢之分, 比较一致。
四、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 2 3
认知和定向阶段
初步掌握完整动 作阶段
动作协调和完善 阶段
五、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智力活动的阶段(加里培林 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理论)
1 2 3
活动的定向阶段
物质活动与物质
化活动阶段
有声的外部言语
阶段
4
5
无声的外部言语
阶段
内部言语阶段
(二)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
二、技能的种类
依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 动作技能是以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 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心智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 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
三、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
(一)起点行为 起点行为是指学习者学习技能开始前的状况(准备状况) (二)学习技状况 (五)与实践结合的程度 (六)强化的状况 外部强化需要转化为内部强化,自身需要比外部要求和刺激对于形成技能 更重要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复习(2)
2006、4 2006、10
2007、4 2007、10 2008、4/10
★ 个体社会化、学习目标、教学评定、下位学习、遗忘曲线 ★ ★ 上位学习、技能、禀赋优异儿童、评定
迁移、认知结构、创造性思维、学习动机、上位学习★
3次 2次 各 1次 3次
总结
章节
上位学习(下位Biblioteka 习) 7次第五章(学习的理论) 奥苏贝尔 的相关知 识 第六章(迁移、保持与遗忘)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12次
迁移(水平迁移)
3次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7次 第七章,9次
高原现象、遗忘曲线、 各1次 记忆恢复
技能(智力技能)
创造性思维 教学设计 测验、测量、评定
教育心理学
复习总结
——李小融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
考试题型1(占总分的30%)
• 单项选择 : 15---20题(必考题型) 考察标题性的、常识性的知识点 • 多项选择: 5----10题 考察二、三级知识点,项目在4个左右 • 填空题: 5----10题 考察和单选、多选相似,考知识的再认 • 判断正误并改错:5题 考察和单选、多选相似,考知识的再认
2008年10月 1、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P75--76 2、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P82 3、应该如何理解学习现象?P119--120 4、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P166 5、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识。P170—171
2009年4月 1、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P72--73 2、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P377--379 3、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P433 4、简述加涅关于指导学生的基本观点。P198 5、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教育心理学参考题
《教育心理学》(李小融)题库第一章1.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学习基本理论;各种类型的学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学习的影响因素;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与评定。
3.简述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8)概括而论,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具体来说,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B、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C、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D、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
5.简述现代西方学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10-11)A、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
B、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C重视研究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得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
D、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对学习的条件也有较系统的研究。
E、人本助于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第二章1.个体社会化(20)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简而言之,就是使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2.现代教育表现出两条最基本的发展趋势:形成终身教育制度;以使学生“学会学习”为主要任务。
3.(学会学习)是现代人个体发展的关键。
4.学生个人心理的发展目标是要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5.课(23)课的含义: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定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李小融)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 C形成阶段
(P26、27)
• D发展阶段
• E巩固阶段
• 13、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的出现是在班集体形成阶段的( B)
• A:组建阶段 B:形核阶段
• C:形成阶段 D:发展阶段
• 14、莫雷若提出的收集关于班级和学校内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
的手段是( A)
• A:社会测量法 B:观察法
• C:实验法
组建阶、段
、形核阶段、 形成阶。段
发展阶段
• (7)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也叫“ 团伙 ”。 • (8)非正式学生群体一般由 2——7人构成。 • (9)最重要的学生集体是 “班集。体” • (10)课包含三个要素,即一般时间、班集体形成的阶段★★★
• C:加涅
D:奥苏贝尔
• 7.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
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 D) (P40)
• A: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B:中等年龄的学生
• C:年龄较大的学生 D:年龄较小的学生
• 8.师生之间的交往容易导致某种“貌合神离”,有时师生之间
直接交往和心理交往较为困难,容易产生被忽略的“交往死角
•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提出,指教师对 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从而 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其
大小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期望的影响 (P39-40)
• 讲台效应(名词解释)(P43)
(1)学校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但心理 感受却不同。(2)教师站在讲台上,如果用目光扫视课堂,他 自己并不觉得在刻意地盯着特定的听讲者,而每一位听讲者却 可能感受到教师在专门看自己。(3)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 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可以起到组织课堂的作用, 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这就是“讲台效应”。
教育心理学A5章-20130912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点:
1、学习(考试:填空)p117 2、学习理论(考试:填空)p117
3、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包含:学习者(O)、刺激情境(S)、 反应(R)。(考试:选择、填空)p122 4、人类学习导致的变化至少应包括:情感、认识和动作技能的 变化。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特点
(一)人类学习特点 1、广义的学习:(考试:名词解释)p122 2、狭义学习:(考试名词解释)p122
(二)学生学习特点(考试:多选)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填空、单选) 2、组织计划性 3、有效性。 4、年龄差异性 5、学生学习的面对未来特点
四、学习的意义和过程
1、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意义)(考试:单选) 2、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作用) 记 A 学习影响成熟 B、学习激发潜能,促进个人心理发展。
• 3、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 域是( )P117 • A:心理健康 B:记忆 • B:智力 D:学习
• 4、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是( ) • A:奖惩的结果 B:接受讲述 • C:获得事实材料 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 1、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 为以下几种( ) • A:知识的学习 • B:技能的学习 • C: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 D:情意和人格的学习 • E: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 2、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人类的学习过 程有共同点,但又有其本身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 • A:间接性为主,直接性为辅 • B:组织计划性 • C:年龄阶段性 • D:面向未来性
三 操作条件反射学 习理论
斯金纳
教育心理学A-考前冲刺复习点
教育心理学A-考前冲刺复习点使用说明:1、复习资料是提升培训效果的配套资料,将复习资料的使用与教师上课所讲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及时领会和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在理解中识记,才会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
2、在基本掌握本资料中知识点的基础上,需要做一定量的练习题(尤其是真题),通过做题再次复习巩固相应知识点。
3、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资料中难免有失误和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有分歧,以课本为准。
4、本复习资料的编写依据教材为李小融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5、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甜蜜的,坚持就是胜利,祝愿您考试成功!目录教育心理学A-考前冲刺复习点 (1)第一章绪论 (2)一、研究对象、范围、意义 (2)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2)三、研究方法:(简答或名词解释) (3)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3)一、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3)二、学生和教师 (4)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 (4)一、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4)二、教师发展的方向 (5)三、教学目标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5)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 (5)一、发展的一般原理 (5)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教育意义 (6)三、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及意义 (6)四、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6)第五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6)一、概述 (6)二、※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华生、斯金纳、巴甫洛夫) (7)三、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7)四、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8)五、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马斯洛) (8)第六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8)一、学习的迁移——“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 (8)二、学习的保持和遗忘 (9)三、认知结构与迁移和保持 (10)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 (10)一、知识的掌握 (10)二、技能的形成 (11)三、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11)四、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 (12)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12)一、学习动机 (12)二、学习的注意和感知状态 (12)三、学习中的疲劳和焦虑 (13)四、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心理因素 (13)第九章学生个别差异与教育 (14)一、性别差异与学校教育 (14)二、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14)三、认知风格和认知类型的差异与学习 (14)第十章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中的心理学原理 (14)一、※课堂管理的心理学原理及策略 (15)二、有效教学的设计 (15)三、教学策略的制定和灵活运用 (15)第十一章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 (15)一、●测量与评定 (15)二、▲学习测量和评定的主要功能 (15)三、学习评定的分类 (15)四、●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16)五、常用的测验方法 (16)第一章绪论一、研究对象、范围、意义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首要掌握知识
B
)
第一章考试真题集锦 (单选)
9.教育心理学的过渡时期是 (
C
)
A、1903年——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
10.1913年,桑代克将《教育心理学》扩展为《教育心理学大
纲》,包括那些部分( A、人的本性 C、个别差异及原因
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叫做
D
)
A、观察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B、调查法
D、实验法
第一章考试真题集锦 (单选)
5.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以
A
年美国教
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
A、1903年 C、1956年 B、1913年 D、1960年
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等著作,其
A B C
)(多选)。 B、学习心理 D 、课堂教学 E、性格教育
第一章考试真题集锦 (单选)
11、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初创时期是( A )
A、1903年——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本世纪
12、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而是通过
被试者的心里活动的方法是(
A、观察法 C、实验法
B
)
B、调查法 D、临床个案法
第一章考试真题集锦 (单选)
3.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
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A、华生 C、桑代克
(
C
)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
2、引起不确定性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3、获得成功体验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
4、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反馈评定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6、利用竞赛奖励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7、签订学习协议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8、使用具体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
①准备律 ②练习律——应用律、失用律 ③效果律
B:迁移
①迁移一词的提出(P209) ②共同要素论(P215)
C: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心理学成为独立 学科的开始。 D:1913年,将《教育心理学》扩展《教学心理学大纲》, 共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P8)
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2)、信赖、自动、主动、勤奋、亲近、完整等理想 人格是依序助长发展。上一阶段的发展对下一阶段的 发展有影响。 (3)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早期培养信赖是健全人 格的重要因素。
原则总结
良好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P429)
1、积极指导——以积极指导为主,消极管理为辅。(填空) 2、培养行为——培养良好行为在先,奖惩管理于后。 3、制定标准——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到的行为标准。 4、民主领导——采取民主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
(2)适应:调节环境的倾向。
B:平衡: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均势和自我调节 机制。
——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 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 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化,即调 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 衡。
C:同化和顺化 (1)同化: a:是儿童提供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与现有的行为模 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P97)。 b:同化说明成长,是一种量的变化。 c:(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 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 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 (2)顺化: a: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 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化的过程。 b:顺化说明发展,是一种质的变化。 c:(顺化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 过程。顺化是与同化伴随而行的。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 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化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复习指已经打印南
曾侯森编(版权所有,非授权不能使用)(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代码6602)备注:适用教材——《教学心理学》,李小融编著,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各章节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1)名词解释——A:研究①学校情境中②学与教的③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B:简而言之就是④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2)填空——“学与教”(3)单选——“学与教”2、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简答、论述)(1)增加理解——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的理解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专业基础——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总结经验——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理论基础——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教育心理学的开创和发展阶段(1)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
(单选、填空)(2)1913年,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大纲》,共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
(多选)(3)三个发展阶段(单选)A:初创阶段(1903年——20世纪20年代)B: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我国教育心理学开始兴起C: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4)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具有几个显著特点:(简答)A:中心问题——“学与教”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B:学习过程——重视研究复杂的学习过程。
C:课堂教学——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问题。
D:非智力因素——重视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E: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过程影响增加。
4、研究方法(1)观察法(填空、单选)(2)调查法(填空、单选)(3)教育经验总结法(4)自然实验法(5)实验室实验法(6)临床个案法(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1、教学(单选、名词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重庆市教师招考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李小融)
教育心理学新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一、对象和范围(一)含义: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
(二)理解对象应注意:1.它应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应当具备的要求;2.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3.其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4.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三)范围: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学习的基本理论;各种类型的学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二、意义(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的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节历史、发展与现状一、短暂的历史 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发端;1887年美国威廉.詹姆士《对教师的对话》雏形;二、发展阶段(一)初创时期(1903--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强调教育测量、统计分析和学科心理的研究;(二)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三)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和《人类的特征与学习》(1976),提出“掌握学习理论”;2.布鲁纳:〈教育过程〉(1960)和“认知发现学习理论”;3.加涅:〈学习的条件〉(1965),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4.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1968),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5.安德森: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1974),坚持行为主义观点。
三、现状和趋势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问题;4.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教育心理学(李小融)911章节习题
第九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一.单选1、女生的学业成就或考试成绩优于男生的阶段是()A小学阶段 B 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 D 大学阶段2、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被称为()A禀赋优异儿童 B 智能不足儿童C学习困难儿童D 情绪困扰儿童3根据世界保健机构对智能不足儿童的分类,智商在25-39之间的儿童属于()A轻度B中度C重度D深度4常常不自觉地静默端坐,因而对外界刺激缺乏适当反应得儿童属于()A禀赋优异儿童 B 智能不足儿童C学习困难儿童D 情绪困扰儿童5、过度焦虑,非常敏感,肌体紧张,行为古板,孤单,不善交往或心神不定等属于哪类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A禀赋优异儿童 B 智能不足儿童C学习困难儿童D 情绪困扰儿童6、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A西蒙 B 威特金C苛勒D卡根7一般说来,认知风格中独立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B数学C历史 D 法律8 以下思维活动中,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的研究是()A求异思维B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 D 聚合思维9 ()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内倾的和外倾的A苛勒B西蒙C荣格D马斯洛二,名词解释1.禀赋优异儿童2智能不足儿童 3 学习困难儿童4情绪困扰儿童5认知风格三,论述题1.试述智能不足儿童的教育目标第十章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中心原理1.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有三种类型,积极的,消极的,与()A沉默的B对抗的C安静的 D 活跃的2 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A分析教学对象B制定教学目标C选用教学方法D掌握教学内容3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办法,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或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设计工作的()A系统性B具体性C灵活性D变通性4PSI系统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开发的()A荣格B凯勒C马斯洛D科尔伯格5围绕某学科内容中的一个课题或单元的教学设计得学习包括是()A录音练习册B多媒体学习包C自学课件D导听教学()二名词解释1课堂心理气氛 2 课堂问题行为3 民主式领导4 教学设计 5 凯勒计划6 自学课件三论述题1论述教学设计工作的基本要素及组成部分2怎样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第十一章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1.给一个班学生一项100个题目的测验,其中一位得了70分,他的测验分数是一种()A测量B测验C评定D评估2 在各类学习评定中,一般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目的在于了解学习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的是()A配置性评定B形成性评定C总结性评定 D 综合性评定3 下列测验方法中,不可能由教师或学校自行编制的是()A论文式测验B客观测验C标准测验D心理测验4一个实足年龄为10岁的儿童,如果他的智龄是12岁,其智商是()A120B84C83D1005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借助的方法是()A观察B测验C访谈D实验6 在测验是想被测者提供一些模棱两可的刺激,让她在不受刺激的情况下,自由作出自己的反应得测验方法是()A自陈人格测验B价值测验C行为观察D投射人格测验7“现实-满意等级量表”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设计得()A加涅B多伊尔 C 卡姆雷D爱德华8 教师对学生学习评定由于受学生某些特征之间的相似性而给予同样的评分的倾向是()A宽大误差B集中趋势C逻辑误差D对比误差二名词解释测量测验评定效度信度论文式测验标准测验智商三论述题1试述教师应具备的测量与评定的知识和能力2怎样编制一个综合学习评定量表。
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_复习点.docx
每章节重点需要记忆的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要注意四个要点:( 1)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2)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4)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2、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903 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1913 年《教育心理学大纲》扩展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别差异及原因”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布鲁纳《教育过程》;加涅《学习的条件》。
4、简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5、简述学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1)观察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2)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3)教育经验总结法:专业教育研究者与教师对实践中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4)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5)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的,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章节重点需要记忆的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要注意四个要点:(1)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2)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3)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4)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2、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1913年《教育心理学大纲》扩展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别差异及原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布鲁纳《教育过程》;加涅《学习的条件》。
4、简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5、简述学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2)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3)教育经验总结法:专业教育研究者与教师对实践中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4)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5)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进行的,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1、怎样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学校教育、教学和课?学校教育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巩固、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具有独立的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行为能力的过程,他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也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教学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课堂情境是学校特殊性的体现,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2、举例说明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正式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体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非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如学习兴趣小组、自学小组、团伙。
3、怎样使用社会测量法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p31莫雷若提出,步骤:(1)填写调查表;(2)根据结果制作矩阵表;(3)根据矩阵表,绘制网络图。
4、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p34(1)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2)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人物的工作;(3)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5、怎样理解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6、试分析教师管教学生的失误。
(1)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2)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3)过高估价奖励和惩罚的作用;(4)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7、你认为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有哪些?合格教师: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有耐心和信心;乐观、活泼的性格;公正不自私;优秀教师:理解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交际;理解自己。
8、你认为教师角色的主要心理特征有哪些?(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9、你认为教师应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
课堂交往是一种人际沟通,具有正式交往、代际交往和一对多交往的特点。
师生交往中(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的偏见;(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1、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应支持的普遍价值观;p61(1)承认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人权;(2)重视社会公正和参与决策及国家事务的管理;(3)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多元性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4)关心他人;(5)团结互助精神;(6)事业心;(7)创造性:(8)尊重男女平等;(9)思想开放迎接变革;(10)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有责任感。
2、简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的主要支柱。
(1)首先要学会认知;(2)其次学会做事;(3)尤其要学会生存。
3、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1)学校应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的可用性,并切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2)应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3)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4)应培养“经济的使用思想”;(5)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4、试分析未来学校的师生关系。
由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及参与性,教师更多的是指导。
5、试分析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
教师的专业化不仅是现代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基础教育活动现代化的标志和保证,也是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基础。
(1)他们不但能胜任所担负的教学工作,具有相关学科的较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更能够知道怎样了解、关心和教育学生,怎样利用和协调各种主客观条件,以创设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2)教师应遵循符合其职业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学生的典。
人性化:教师应从新一代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出发,以一种特殊的教育者的立场,从一种特殊的对新一代人和未成年者的爱护和同情,形成一种相对于其他专业人员来说更具有人情味的新人道主义态度。
要求学生爱护学生的各个方面。
6、什么是教学目标,试述其功能。
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功能:(1)启动功能;(2)导向功能;(3)激励功能;(4)聚合功能。
7、简析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1)价值性标准:目标对于需要满足的意义;(2)可能性标准:对目标要求有无可能达到;(3)低耗性标准:不仅考虑价值和实现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实现它的耗费程度;(4)丰富性标准:所选的目标能否同时给人以多种心理满足;(5)就高性标准:大小目标的地位是不同的。
8、试述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
马杰的三个基本要求:(1)说明具体的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已达到;(2)说明生产上述行为的条件;(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Abcd:应明确教学对象;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即条件;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9、怎样编写一个学习目标。
与abcd模式答案相同。
10、试述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分类。
认知(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柯拉斯沃: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心因动作(齐卜勒:整个身体的动作、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言语行为)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与顺序。
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头——尾梯度,近末梢梯度。
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1)综合的分化:各部分相对独立的特殊动作是从未分化的浑然一体的动作中分化出来的,分化了的特殊动作既可以彼此独立的进行,同时又可按照个体的目的在种种行为中得到整合和系统化;(2)平衡化:各个活动和认识彼此联系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而系统化以后,个体的动作就逐渐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平衡;(3)概念化:随着不断的发展,儿童的动作逐渐不受个别的具体状况支配,能够概括、抽象的运算课题情境所包含的种种因素间的功能关系;(4)社会化:逐渐能将个体从其他事物中区分开来;(5)个性化:新生儿接触的东西不同,逐渐显现出个性差异。
3、简述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环境;(2)成熟与学习;(3)社会环境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主观能动因素。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P96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从每个年龄阶段中许多具体的、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年龄的稳定性:(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5、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不同而相继的阶段,各阶段各具特点,这些特点是在儿童成长中对环境里各种经验进行组织和改编的方式中表现出来的。
(1)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特征:从被动的反应到积极而有意的反应;从不见即无知,进而到随运动中的物体,以至了解物体长存;藉操纵物体的本身以了解物体的属性;从注意自己的身体到认识外界环境;能发现达到目的之新手段;缺乏以语言或抽象符号为物体命名或分类的能力;(2)思维准备阶段(二至七岁):逐渐能从记忆过去的经验到想象未来;每一儿童所使用的文字有其个人的私自意义;儿童分不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不同,以其直觉与感觉解释其所见所同;不易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万物皆有生命,常与玩具交谈;专心于他所一时注意的事物而忽略其余;由于集中,儿童对质量的保存异常困难;思考有不可逆性,思维只能前行,不能倒退;(3)思维阶段(七至十一岁):思维具有相当的弹性;思考可以逆转、矫正,甚至重新开始;儿童已能对一个以上的因素同时注意;对同一问题,接受不同的观点;虽能了解原则与规则,但对于应用原则时经常“咬文嚼字”;(4)抽象思维阶段(11至15岁):思考为假设的与演绎的,将可能性转化为假设并予以求证;思考为命题的思维,以句子代表命题,并发现命题间的关系;思考为组合性分析,将因素个别分析后予以综合以解决问题。
6、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