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原理
静电的科学原理
![静电的科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564fc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5.png)
静电的科学原理
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存在带电粒子(如电子或离子)的不平衡导致的。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电力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它们的电荷大小成正比。
当两个带电体之间的距离较近时,电力作用力较大。
静电的产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 摩擦: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会导致电子在物体表面移动,使得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获得电子而带负电荷。
2. 电离:当物质分子或原子受到高能电子、X射线等的影响时,会使得电子从原子或分子中脱离,形成带电离子。
3. 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另一个带电体时,靠近的一侧会受到静电感应,它的电子会被迁移到远离的一侧,使得远离一侧带负电荷,靠近一侧带正电荷。
静电的科学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概念解释:
1. 电荷:电荷是物体带有的正电或负电,正电荷表示物体失去电子,负电荷表示物体获得电子。
2. 电场:电荷会在空间中产生电场,电场是描述电荷对周围带电粒子产生的力的物理量。
3. 电势差:两个点之间的电势差是指在电场中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所需的势能变化。
当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会在电势差的作用下产生电场力。
总的来说,静电是由于带电体间的作用力导致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
静电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静电吸附、静电除尘等。
静电怎么被发现的原理
![静电怎么被发现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3f720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e.png)
静电怎么被发现的原理
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带有一定的电荷而引起的,静电的产生和运行都是基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静电的发现主要基于以下原理:
1. 摩擦产生电荷: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其中一个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有正电荷,而另一个物体则会获得这些电子而带有负电荷。
这种电荷的转移导致了静电的产生。
2. 静电的吸引与排斥:带有正电荷的物体和带有负电荷的物体会相互吸引,而带有相同电荷的物体则会相互排斥。
这种吸引和排斥的力可以用来发现物体是否带有静电。
通常,使用以下实验方法可以发现静电的存在:
1. 用物体接触:将一个试验物体或者手指轻轻接触待测物体的表面,如果感觉到一股刺痛或者轻微的电流,那么可能是由于静电的存在。
2. 用物体吸附:将一根悬挂的细线或者小纸片靠近待测物体,如果发现待测物体对细线或者纸片产生吸引或者排斥的作用,那么说明待测物体带有静电。
3. 借助静电仪器:使用静电仪器来检测物体表面的电荷,例如静电计、静电仪等。
这些仪器通过弱化或放大电荷的效应来帮助发现物体的静电性质。
总而言之,静电的发现主要基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吸引或排斥的效应。
静电的三种特性是什么原理
![静电的三种特性是什么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ad0c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8.png)
静电的三种特性是什么原理静电是一种由于电荷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现象。
它包含着电荷的产生、电荷的传递和电荷的积聚等几个方面的特性。
首先,静电的产生是指通过摩擦、接触、分离等方式,物体表面的电子或离子发生转移或重新分布,从而产生静电。
静电的产生主要依靠的是摩擦作用和接触作用。
摩擦作用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物体表面的电子或离子会发生转移或重新分布,从而导致物体带电。
例如,当我们用毛巾擦拭塑料笔身时,毛巾与塑料之间的接触和摩擦会使塑料带电。
这是因为毛巾上的电子从塑料表面转移到毛巾上,导致塑料带正电荷,而毛巾带负电荷。
接触作用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直接接触时,电子或离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物体带电。
例如,当我们用手触摸金属物体时,手上的电子会从金属表面转移到手上,导致金属带正电荷,而手带负电荷。
静电的传递是指电荷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静电的传递可以通过接触或空气介质来实现。
当两个带电物体接触时,电荷会从电荷较多的物体转移到电荷较少的物体,使电荷达到平衡。
这个过程被称为电荷的传递。
静电的积聚是指电荷在物体上积聚的现象。
当两个带电物体相互接近时,由于静电力的作用,电荷在物体上会积聚,使得物体上的电荷密度增加。
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当我们梳头发或穿着衣物时,衣物与头发之间的接触会引起电荷的积聚,使头发贴在衣物上。
静电的产生、传递和积聚都源于物体上的电荷不平衡现象。
物体上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或负电荷,当电荷不均匀分布时,就会产生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的背后是电荷的物理性质。
物体上的电荷是由电子和离子组成的,它们具有相同的电荷量、相同的电量和相同的作用力。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它们之间的电量成正比。
当两个物体带电,并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时,它们之间会产生静电力,即库仑力。
这个力可以是吸引力或排斥力,取决于两个物体带电的性质。
总之,静电具有产生、传递和积聚三种特性,它们都源于物体上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消除方法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消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9725a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c.png)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防护1.静电的形成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但无论是正静电还是负静电,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 原子因减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接触分离起电,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2.静电的危害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体而发生爆炸;工业中的危害静电的产生在工业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其造成的危害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两种机理:其一:ESD造成的危害:1引起电子设备的故障或误动作,造成电磁干扰;2击穿集成电路和精密的电子元件,或者促使元件老化,降低生产成品率;3高压静电放电造成电击,危及人身安全;4在多易燃易爆品或粉尘、油雾的生产场所极易引起爆炸和火灾;其二,ESA造成的危害:1电子工业:吸附灰尘,造成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件的污染,大大降低成品率;2胶片和塑料工业:使胶片或薄膜收卷不齐;胶片、CD塑盘沾染灰尘,影响品质;3造纸印刷工业:纸张收卷不齐,套印不准,吸污严重,甚至纸张黏结,影响生产;4纺织工业:造成根丝飘动、缠花断头、纱线纠结等危害;3.静电的工业防护1使用防静电材料金属是导体,因导体的漏放电流大,会损坏器件;另外由于绝缘材料容易产生摩擦起电,因此不能采用金属和绝缘材料作防静电材料;而是采用表面电阻1×105Ω.cm以下的所谓静电导体,以及表面电阻1×105×108Ω.cm的静电亚导体作为防静电材料;2泄漏与接地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采用埋大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使地线与大地之间的电阻<10Ω;3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导体上的静电可以用接地的方法使静电泄漏到大地;放电体上的电压与释放时间可用下式表示UT=U0L1/RC式中UT——T时刻的电压VU0——起始电压VR——等效电阻ΩC——导体等效电容pf一般要求在1s内将静电泄漏;即1s内将电压降至100V以下的安全区;这样可以防止泄漏速度过快、泄漏电流过大对SSD造成损坏;若U0=500V,C=200pf,想在1s内使UT 达到100V则要求R=×109Ω;因此静电防护系统中通常用1MΩ的限流电阻,将泄放电流限制在5mA以下;这是为操作安全设计的;如果操作人员在静电防护系统中,不小心触及到220V 工业电压,也不会带来危险;4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对于绝缘体上的静电,由于电荷不能在绝缘体上流动,因此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消除静电;可采用以下措施:a使用离子风机——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可设置在空间和贴装机贴片头附近;b使用静电消除剂——静电消除剂属于表面活性剂;可用静电消除剂擦洗仪器和物体表面,能迅速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c控制环境湿度——增加湿度可提高非导体材料的表面电导率,使物体表面不易积聚静电;例如北方干燥环境可采取加湿通风的措施;d采用静电屏蔽——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可采用屏蔽罩笼,并将屏蔽罩笼有效接地;5工艺控制法为了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尽量少的产生静电,控制静电荷积聚,对已经存在的静电积聚迅速消除掉,即时释放,应从厂房设计、设备安装、操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有关纺织品的静电标准:GB12014-2009 防静电服EN1149-1 防护服装静电性能表面电阻率的测试方法与要求;EN1149-2防护服装静电性能通过材料的电阻垂直电阻的测试方法;EN1149-3防护服装静电性能电荷衰减量测试方法;EN1149-5防护服装静电性能材料的性能和设计要求;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一部分:静电压半衰期;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二部分:电荷面密度;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三部分:电荷量;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电阻率;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摩擦带电电压;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纤维泄露电阻;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动态静电压;GB12703部分资料不齐。
静电的应用和原理
![静电的应用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05d99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0.png)
静电的应用和原理一、静电的原理静电是指物体在摩擦、接触或分离等过程中,由于电荷的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
当物体摩擦或接触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一个物体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负电荷。
这种电荷不平衡会导致物体间的电场形成,从而产生静电吸引力或排斥力。
静电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电子转移: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电荷不平衡。
2.电场形成:电荷不平衡会导致物体间形成电场,电场是由电荷所产生的力的传递媒介。
3.静电力:由于电荷不平衡,物体间会产生静电吸引力或排斥力。
二、静电的应用静电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静电应用:1. 静电除尘静电的一个重要应用是除尘。
在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或颗粒物,这些物体往往会附着在设备表面或空气中。
静电除尘技术可以通过吸引力将这些颗粒吸附到带有相反电荷的物体上,从而实现有效的除尘效果。
例如,静电除尘器可以在空气过滤器中使用,将空气中的微粒长时间保持在过滤器上。
2. 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是一种常见的喷涂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均匀和高效的涂覆效果。
在静电喷涂过程中,喷涂枪通过带有负电荷的涂料颗粒将其喷射到带有正电荷的工件上。
由于静电吸引力,涂料颗粒会均匀地附着到工件表面,形成均匀的涂层。
3. 静电粉末喷涂静电粉末喷涂是一种将粉末颗粒均匀附着到工件表面的技术。
在该过程中,粉末颗粒通过静电荷附着到具有相反电荷的工件上。
然后,工件被加热,使粉末熔化并形成均匀的涂层。
这种技术适用于涂装汽车零部件、家具、金属制品等。
4. 静电预防静电可能对一些仪器、设备或物品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静电预防措施可以帮助避免静电释放导致的问题。
例如,在电子制造过程中,静电可能损坏电子元件,因此需要在生产和处理过程中采取静电防护手段,如可靠接地、使用防静电涂层等。
5. 静电除湿静电除湿是一种通过电场作用将水或湿气从物体中去除的技术。
在静电除湿设备中,电场会吸引水分子,并使其凝结或蒸发,从而降低物体的湿度。
静电的原理
![静电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363eb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1.png)
静电的原理静电的原理一、概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静电现象。
那么,静电到底是什么,它的产生机理以及它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消除这些危害,这是我们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什么是静电?静电是一种电能,它存在于物体表面,是正负电荷在局部失衡时产生的一种现象。
静电现象是指电荷在产生与消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现象的总称,如摩擦起电就是一种静电现象。
2.为什么要防静电?由于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体积小、集成度高的器件得到大规模生产,从而导致导线间距越来越小,绝缘膜越来越薄,致使耐击穿电压也愈来愈低。
而电子产品在生产、运输、储存和转运等过程中所产生的静电电压却远远超过其击穿电压阈值,这就可能造成器件的击穿或失效,影响产品的技术指标,降低其可靠性。
由此可见,静电是电子行业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所以预防静电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为使电子器件及产品在购买、入库、发料、检验、储存、调测和安装等过程中免受静电危害,了解静电产生的机理和一些防止静电产生危害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电子行业中静电障害的形成电子行业中静电障害可分为两类:一是由静电引力引起的浮游尘埃的吸附;二是由静电放电引起的介质击穿;1.静电吸附在半导体元器件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了石英及高分子物质制成的器具和材料,其绝缘度很高,在使用过程中一些不可避免的摩擦可造成其表面电荷不断积聚,且电位愈来愈高。
表1列出了半导体元器件及其使用环境中部分物品表面的静电电位。
从表1可见,它们的静电电位都很高。
由于静电的力学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使工作场所的浮游尘埃吸附于芯片表面,而很小的尘埃吸附都有可能影响半导体器件的良好性能。
所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必须在清洁环境中操作,并且操作人员、器具及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静电措施,以防止和降低静电危害的形成。
2.介质击穿的分类由静电引起元器件的击穿是电子工业中静电危害的主要方式。
在强电场中,随着电场强的增强,电荷不断积累,当达到一定程度时,电介质会失去极化特征而成为导体,最后产生介质的热损坏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击穿。
静电现象的原理与应用
![静电现象的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4a1b1b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6.png)
静电现象的原理与应用静电现象是指在物体表面或界面上出现的电荷分布非常不均匀的现象。
当物体与其他物体或介质接触或分离时,物体上的正负电荷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电荷的积累,这就是静电现象。
本文将探讨静电现象的原理和一些常见的应用。
一、静电现象的原理静电现象的产生与物体之间的电荷转移有关。
当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或分离时,电子可能从一物体迁移到另一物体上,使得物体之间形成电荷差异。
这种电荷转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基本原理来解释:1. 电子转移原理:物体由原本电中性状态转变为带电状态的过程中,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并使其带有相应的电荷。
2. 电荷守恒原理:静电现象中,电总量保持不变。
即物体带电后,正电荷与负电荷的总和仍为零。
这意味着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只是电荷重新分布,而不是电荷的创造或消失。
3. 三角电荷原理: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其表面上的电荷可能会被共享,导致两者带有相同或相反的电荷。
而在分离时,电荷仍然保持在物体表面上,使得物体带有静电。
二、静电现象的应用静电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静电除尘:静电可以用于吸附和收集空气中的尘埃、细菌和其他微小颗粒物。
在除尘器或空气净化器中,利用静电作用将带电的滤网吸附周围空气中的颗粒,从而净化室内空气,提供一个更洁净的环境。
2. 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是一种先进的涂覆技术。
在喷涂过程中,喷涂枪带有静电电荷,喷涂物料被带电的喷雾粒子吸引,使其均匀覆盖在被喷涂物体的表面上。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涂层的粘附性和覆盖率,并减少了喷涂物的浪费。
3. 静电除湿:静电也可以用于除湿的过程。
通过在潮湿空气中放置带有电荷的材料,如硅胶,静电吸附会从空气中吸附水分,实现除湿效果。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脱湿装置和湿度控制设备中。
4. 静电印刷:静电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利用静电作用使墨水颗粒粘附在印刷版上并传输到纸张上。
这种印刷方法可以实现高速印刷,并在印刷过程中减少了墨水的消耗。
了解并解释静电的原理
![了解并解释静电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5dcda1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b.png)
了解并解释静电的原理静电是指物体表面积电量不平衡而产生的电荷现象。
它是电磁现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静电的原理涉及到电荷、电场和电势三个重要概念,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得以解释。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电的原理及其相关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静电现象。
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可以表现为正电荷或负电荷。
当物体失去或获取电子时,会产生正电荷或负电荷。
当一个物体失去电子时,它获得了正电荷,而当一个物体获取电子时,它获得了负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静电力是指由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力。
当两个带电物体靠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静电力。
根据库仑定律,静电力与电荷数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即静电力∝(q1*q2)/r^2,其中q1和q2分别是两个电荷的大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电场是描述电荷周围空间电场状态的概念。
任何一个电荷都会在周围形成一个电场,这个电场会对其他电荷产生作用力。
电场的强弱用电场强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与电荷大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电荷周围,电场的方向指向电荷,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
电势是电场的一种衡量,是描述电场能量分布的物理量。
在电场中,电势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类似于高处物体向低处物体流动的情况。
电势差是指电势之间的差异,通常用电压来描述,单位是伏特。
电荷在电势差作用下会发生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静电现象的解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理。
首先,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其中一个物体会向另一个物体转移电子,导致一个物体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负电荷。
这是静电现象最常见的起因。
其次,静电现象还可以通过接触传递电荷来解释。
当一个带有正电荷的物体接触一个带有负电荷的物体时,电荷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两个物体电量发生变化。
最后,静电现象也可以由电场和电势差的作用解释。
当两个带电物体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电场会相互影响,产生静电力,从而产生静电现象。
总之,静电现象的原理涉及到电荷、电场和电势三个重要概念。
产生静电的原理
![产生静电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aab96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e.png)
产生静电的原理
静电是由于物体带电而产生的现象。
原理如下:
1. 原子的结构: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通常情况下,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量是相等的,从而使物体保持中性。
2. 运动的电子:当物体运动或受到外界摩擦、分离等力作用时,会导致电子从原子中被移出或移入,从而破坏了原子的平衡状态。
3. 电子的移位:当物体中的电子受到力的作用而移入其他物体时,物体会失去一些负电荷,即变得带正电。
而另一物体则会获得这些电子,带负电。
4. 电荷的积累:当物体上带电荷的物质靠近物体时,它的电荷会影响到物体中原子的电子分布,导致带相同电荷的电子聚集在一起。
5. 静电的积累:当物体表面聚集了足够多的同性电荷时,静电开始积累。
这时,物体上表面的电子与聚集的电子相互排斥,使得物体带有静电,即发生了静电现象。
总之,静电产生的原理是由于外界力的作用导致物体中电子的移位和聚集,从而使物体带上电荷,形成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科学原理
![生活中的静电科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3d011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c.png)
生活中的静电科学原理
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而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静电的产生和消失遵循以下科学原理:
1. 基本原理: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原子由带有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有正电荷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相等,物体是电中性的。
当物体与其他物体或表面摩擦时,电子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两个物体之间出现正负电荷分离,产生静电。
2. 电荷转移:当两个物体接触并相互摩擦时,表面的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
这些分子之间的摩擦会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例如,当你梳头发时,梳子与头发之间的摩擦会使得电子从头发转移到梳子上,使头发带正电,梳子带负电。
3. 静电力:带电物体之间会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相同电荷的物体之间会发生排斥,而正负电荷之间会发生吸引。
这种静电力作用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到,例如当你靠近一个带正电的气球时,头发会被吸引到气球上。
4. 静电放电:当积聚的电荷达到一定程度时,静电会发生放电。
放电是电荷重新平衡的过程,通过释放积聚的电荷来消除静电。
当你触摸金属导体或接地物体时,电荷会通过你的身体和地面形成放电通路,释放掉积聚的电荷。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触摸金属物体或地面会感到电击的原因。
这些科学原理解释了静电的产生、转移和放电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静电的现象和影响是常见的,如带电气球吸附头发、衣服之间粘在一起、电子设备产生的静电损坏等。
了解静电的科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现象。
静电的产生原理
![静电的产生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fb00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b.png)
静电的产生原理
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存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电荷失衡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它的产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解释:
1. 摩擦产生静电:当两种不同材料(如羊毛和塑料)摩擦时,会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例如,当橡胶梳子梳理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摩擦而变得带有负电荷,而梳子则带有正电荷。
2. 静电感应:当一个带有静电的物体靠近一个中性物体时,它会对中性物体施加电场影响,使得中性物体的原子中的电子发生移动,使得中性物体的一侧带有相反的电荷,而另一侧带有相同的电荷。
这种电荷分离现象会导致中性物体和带电物体之间发生吸引或排斥。
3. 静电感应导体接地:当一个带有静电的物体接触一个导体,并且这个导体与地相连接时,电荷会通过导体迅速流入地面。
这样,原本带有静电的物体就会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的电荷,以实现电荷平衡。
总结起来,静电的产生是由于电荷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的,可以通过摩擦、静电感应和导体接地等方式进行产生和消除。
这种电荷失衡会引发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现象,进而产生一系列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
![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ea54c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8.png)
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
静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以下几种:
1、摩擦起电。
具体表现为脱化纤类的衣服时,黑暗中可以观察到电火花。
其原理是两种不同物质紧密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时候,会产生电荷的转移,从而使它们各自表面出现异种电荷。
2、静电感应。
由于电场的存在,导体内部产生了电荷的定向运动,导致导体表面的电荷积聚。
3、电离起电。
当物体处于强电场中的时候,分子和原子可能发生电离,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正负离子做定向运动积聚,形成静电。
消除静电的方法:
1、摸墙壁。
将身上的静电给导走,尽量增大接触面积,使得能更快的把静电到出去。
2、勤洗手,洗脸,多喝水;因为静电现象大都是在干燥的季节发生的,所以保持身体的水分是很重要的,也可以一定程度避免静电。
3、少穿或不穿化纤的衣物,或者不容易发生静电的材质的衣物。
贴身衣物和被褥选择纯棉材质或是真丝的材质,勤洗勤换。
4、保持室内的湿度。
室内使用加湿器或者是在房间里放一盆水,这样可以增大室内的湿度,减轻室内的静电现象。
5、对身体的护理。
买一瓶身体乳,洗澡后记得涂抹,保持皮肤的水分,另外,头发的护理也是这样,勤洗加使用护发素,能够有效的消除身体的静电。
静电产生原理
![静电产生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e8a0f1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4.png)
静电产生原理
静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产生的原理主要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电荷分离所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观察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比如,当我们用梳子梳头发时,会发现头发和梳子之间会产生静电,头发会被梳子吸引,这就是静电的一种表现。
静电产生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摩擦产生静电。
当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会使得它们之间的电荷发生分离,形成正
负电荷。
比如,当我们用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和头发之间的摩擦会导致电荷的分离,从而产生静电。
2. 电荷分离。
在电荷分离过程中,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正负电荷被分离开来,形成了两个相
对的带电体。
这种电荷分离的过程是静电产生的基础。
3. 静电的积聚。
一旦电荷分离完成,正负电荷就会在物体表面积聚起来,形成静电。
这种静电
的积聚会导致物体表面产生静电场,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静电作用。
静电产生的原理虽然简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静电
除尘器就是利用静电原理来去除空气中的尘埃和杂质的设备。
此外,静电还可以应用于喷涂、印刷、静电粉末涂料等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静电产生的原理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电荷分离所致,通过摩擦、电荷
分离和静电的积聚等过程来实现。
静电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视,但是它却具
有重要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静电产生原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静电这一现象,为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静电实验原理
![静电实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5a2a2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e.png)
静电实验原理
1. 摩擦电离原理
当两种不同材料互相摩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得一种材料带正电荷,另一种材料带负电荷,从而产生静电荷。
这种通过摩擦产生静电荷的现象称为摩擦电离。
2. 电荷守恒原理
在任何静电过程中,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即使发生电荷的转移和分离,正负电荷的总和始终等于零。
这个原理说明了静电现象中电荷的守恒性。
3. 库仑定律
任意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与它们所带电荷的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就是著名的库仑定律,它描述了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4. 电场原理
带电体周围的空间具有特殊的性质,可以对其他带电粒子产生作用力,这种特殊的空间区域称为电场。
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
5. 电介质原理
当外加电场作用于介质时,介质内部会发生极化现象,使介质内部产生与外加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从而减弱介质内部的实际电场强度。
这
种现象称为电介质效应。
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静电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这些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静电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静电实验不仅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静电是什么原理
![静电是什么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f6045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9.png)
静电是什么原理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静止电荷的现象。
静电的产生原理可以通过电子的转移来解释。
物体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其中包括带有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有正电荷的原子核。
在一些情况下,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一个物体带有多余的负电荷,而另一个物体则带有多余的正电荷。
静电的产生有几种常见的情况。
其中一种是摩擦,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可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一个带有负电荷,一个带有正电荷。
另一种情况是接触,当一个带有电荷的物体与一个没有电荷的物体接触时,电荷可能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还有一种情况是电离,当一个物质通过电离过程将电子从原子中取出时,就会产生正离子和带有负电荷的电子,形成静电。
静电在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例如在打印机中使用静电吸墨技术,以及静电除尘器中使用静电吸附粉尘。
此外,静电也可能导致一些问题,如静电击电。
我们在拖拽脚步时,会通过身体积累静电,当触摸金属物体时,就会感到静电击电。
总结来说,静电的产生是由电子的转移引起的,通过摩擦、接触或电离等过程可以产生静电。
它在生活中有实际应用,并且可能导致一些问题。
静电的原理和特点
![静电的原理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20790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a.png)
静电的原理和特点静电是指物体之间由于电荷的不平衡而产生的电现象。
静电是电荷静止不动的状态,与动态电荷相对。
静电主要表现为物体之间的吸引和排斥等现象。
下面来详细介绍静电的原理和特点。
静电的原理主要涉及到物体的电荷分布和电荷转移。
物体通常是由正电荷和负电荷组成的,正电荷是指物体失去电子而形成的正电荷,负电荷是指物体获得电子而形成的负电荷。
当物体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不平衡时,就会形成电荷的积累,从而产生静电效应。
静电特点之一是电荷分布不均匀。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时,电荷会在物体表面进行重新分布,使得物体的某一部分带有正电荷,而另一部分带有负电荷。
这种不均匀的电荷分布会引起物体之间的吸引和排斥力。
静电特点之二是作用距离远。
由于静电力的强度与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静电力的作用距离非常远。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感受到物体之间的静电力,例如我们经常经历的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静电特点之三是易于积累。
由于物体之间的电荷转移,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产生静电效应。
例如,当我们在摩擦两个物体时,就会产生电荷的转移,从而产生静电。
这种容易积累静电的特点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例如喷涂、喷粉等。
静电特点之四是易于放电。
当物体的电荷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
放电可以通过电子流动的方式,将电荷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使得两个物体之间的电荷平衡。
静电特点之五是容易受到环境影响。
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都会对静电产生影响。
例如低温和低湿度会增加静电的产生和积累,而高湿度会减少静电的产生。
静电的原理和特点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静电现象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静电的原理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静电现象的规律,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例如,在电子学和电力工程领域,静电的原理和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荷传递、电磁场生成等方面。
在生活中,我们也能见到静电的应用,例如静电除尘器、静电吹风机等。
总之,了解静电的原理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现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物理知识点静电的产生和消除方法
![物理知识点静电的产生和消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e0ac7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8.png)
物理知识点静电的产生和消除方法物理知识点:静电的产生和消除方法静电是指物体上存在的电荷分布不平衡,导致物体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
本文将讨论静电的产生原理以及常用的消除方法。
一、静电的产生原理静电的产生是由于物体上的电荷分布不平衡所引起的。
当物体只有正电荷或只有负电荷时,它会带有静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静电产生原理:1. 摩擦产生静电:当两个物体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它们带有相对的正负电荷。
2. 静电感应:当一个带有电荷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时,不带电的物体会发生电荷的重新分布,使其一侧带电。
3. 电离:当物体与高电压或强电场接触时,其中的原子或分子可能会失去或获得电子,导致静电的产生。
二、静电的消除方法静电可以对人体和设备造成危害,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静电。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静电消除方法:1. 接地:将带有静电的物体与地球接触可以有效地消除静电。
通过将物体连接到地线,多余的电荷会通过地线流失。
2. 防静电涂层:在静电易产生的物体表面涂覆一层防静电涂层,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3. 绝缘材料:使用绝缘材料来隔离带有静电的物体,减少电荷的传导。
4. 湿度调节: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产生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通过增加室内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现象。
5.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消除静电的装置,可以通过释放电荷来中和静电。
6. 避免摩擦和摩擦性材料: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摩擦,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
此外,避免使用容易积聚静电的材料,如尼龙和塑料。
7. 静电引导装置:在需要防静电的环境中安装静电引导装置,可以有效地将静电释放到地面。
结论静电的产生与消除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和常用的消除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静电现象。
通过合理地利用静电,我们可以减少静电对人体和设备造成的损害,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静电的产生和消除方法",物理实验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5卷第1期。
产生静电的原理
![产生静电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fdd708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4.png)
产生静电的原理
产生静电的原理是:由于不同物质原子的接触产生电子的得失,使物质失去电平衡。
产生静电的方式通常有3种,即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1、接触起电
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有静电的物体时,由于电势高低的作用,电荷立即从高电势
处移动到低电势处,正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于是不带电的物体就带了电。
比如说,用手触摸带电的水管、电器、金属门把、电视荧屏甚至开关等,会感觉被“电”
一样,有麻麻痛痛的感觉。
2、摩擦起电
相互接触的2个不同物体发生摩擦,分离后使接触表面带电,就形成摩擦起电。
如用橡胶棒或塑胶制作的钢笔筒摩擦毛皮(或头皮),玻璃棒摩擦丝绸,就会产生静电;再用橡胶棒靠近,便能吸引纸屑、绒毛等。
3、感应起电
将不带电的物体如金属靠近(但不接触)带电体,则使不带电体带电,这个过程
叫做感应起电。
比如说雷电的发生过程中,各自带有大量正、负电荷的2 个云团,与大地之间会产生强大的电场并击穿大气分子,引起瞬间巨大而壮观的放电现象,即闪电,同时伴随雷声。
静电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静电的基本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940d6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7.png)
静电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静电是指在电荷分布不均匀的体系中产生的电荷累积现象。
它是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产生许多有趣和实用的现象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静电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一、静电的基本原理1.1 电荷与物质电荷是物质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根据电荷的属性可以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样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而异号电荷之间则相互吸引。
1.2 静电的产生静电的产生是由于电荷的移动或者电荷的分布不均导致的。
常见的静电产生方式有摩擦电、感应电以及电离。
1.3 静电的传导和绝缘静电的传导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导体通常是电荷的自由移动载体。
而绝缘体则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的物质。
二、静电的应用2.1 静电除尘静电除尘是利用静电的作用原理去除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通过静电的电场力作用,将带有电荷的尘埃颗粒吸引到电极上,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2.2 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是一种常见的涂装技术,通过给喷涂液带上电荷,使其在被喷涂物体表面形成均匀的薄膜。
静电吸引力帮助喷涂液附着在物体表面,提高涂装效果和涂层质量。
2.3 静电除湿静电除湿利用静电的特性去除空气中的湿气。
通过带上电荷的吸湿材料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并经过静电场的作用,将吸附的水分移除,从而实现除湿的效果。
2.4 静电印刷静电印刷是一种无接触的印刷技术,利用静电的原理将图案或文字从印版转移到印刷物上。
通过给印刷物带上电荷,使其与印版产生静电吸引力,实现印刷的效果。
2.5 静电复印和激光打印静电复印和激光打印技术都是利用静电的原理进行图像传输和打印。
通过给感光鼓带上电荷,使其吸附墨粉颗粒,随后通过电场的作用将墨粉转移到纸张上,实现图像的复制和打印。
2.6 静电干燥静电干燥是一种快速干燥物体表面的技术。
通过在潮湿的表面施加静电场,使水分分子产生静电力,从而较快地将表面的水分排除,实现干燥的效果。
结语:静电作为一种基本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工业、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理解静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静电的特性,创造出更多的实用技术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电测量静电测试的目的:¾为静电防护工程设计和改善产品自身抗静电性能设计提供数据和依据。
能设计提供数据和依据¾在实际运行条件下,判断人体、设备、工装器具等是能成为静放危害具等是否可能成为静电放电危害源。
¾检测静电防护器材(器具、工具、设备、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¾评价静电防护措施的效果。
当发静电放电危害后进行模拟测试分析事¾当发生静电放电危害后进行模拟测试,分析事故原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¾评价静电敏感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质量。
静电测试的主要内容¾静电基本参量测试技术¾防静电系统静电性能测试技术¾包装材料静电性能测试技术¾人体静电参数测试技术一、静电基本参量测试技术静电电位测量1、接触式测量接触式测量¾测试原理利用等电位原理进行测试,把被测带电体用绝缘电利用等电位原理进行测试把被测带电体用绝缘电缆直接连在输入阻抗为1012Ω以上静电电压表的测量电极上,由静电电压表头直接读出被测带电体的对地电压,也称为接触式测量。
此测试方法仅适用于对静电导体带电电位的测试,测试误差相对比较小,测量准确度可以优于2%,但对于某类测试探头无法接触的场%但对于某类测试探头无法接触的场合此类方法不便使用。
¾测试仪器接触式静电电压表(或简称静电伏特计)是利用静电力矩来进行测试的。
C U U =00使C 《C 0,即尽可能地减小仪表的输入电容。
例如,量程了减小由此造成的测量误差,应尽量提高仪表的输入电阻2、非接触式测量¾测试原理运用静电感应或空气电离的原理。
前者静电感应原理是将测试探头靠近带电体,利用探头与被测带电体之间产生的畸变电场测试带电体的表面电位,实质上是对带电体表面电场的测试后者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电离空气在表面电场的测试;后者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电离空气,在带电体与测试仪表输入端、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分别产生电阻分压,测试带电体的对地电位。
由于这种测试不是直接同带电体相接触,因此也称非接触式测量,所使用的测试仪表,又称非接触式测试仪表。
与接触式测量相比,非接触式测量结果受仪表输入电与接触式测量相比非接触式测量结果受仪表输入电容、输入电阻的影响较小,测量准确度可优于15%,但受测试距离、带电体几何尺寸的影响较大。
测试距离带电体几何尺寸的影响较大¾测试仪器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该类仪表主要分为静电感应型和电离型两种。
L 直接感应式仪表测试原理LC t C w U e −即使被测电位U 不变,测试值Ub 仍随时间以指数规律衰减,故该类仪表不能用作固定接入的监测仪表故该类仪表不能用作固定接入的监测仪表。
振动电容式静电计振动电容式静电表也称振簧式静电计,主要由振动电容式静电表也称振簧式静电计主要由测试探头、交流放大器、振荡器、相敏检波器和指示器组成。
与直接感应式仪表不同,其探头电极是一个可振动的金属片,在振荡器的驱动下,探头电极与被测带电体之间的电容周期性变化,被测带电体在探头电极上感应出一个周期性变化的电位信号。
因为此信号非常微弱,故采用高阻输入的阻抗变换器来接受信号,再经交流放大和输入的阻抗变换器来接受信号再经交流放大和相敏检波后由直流表显示被测电位,而且还可以测试电位的极性。
静电电量测量测量时,将带电体无摩擦的投入内筒,内筒内表面将感应出与带电体异面等值的电荷内筒与带电体异面等值的电荷,内筒外表面和外筒内表面也会带上等值异面电荷。
因此,内外筒间就有电位差产生。
将外筒接地,电压表指示的内筒电位即两筒的电位差。
在用精密万用电桥或其它电容测试仪器测得系统电容值C(为内外筒间的电容电压表输1—内筒2—外筒3-绝缘支架(为内外筒间的电容、电压表输入电容和装置上并联电容的电容Q=CU 4-监测器之和),然后按照公式Q CU 计算出被测带电体静电电量Q 。
电阻、电阻率的测量电阻是与静电泄漏紧密相关的电气参数之一,电阻测试¾介质材料的试样上安放两个电极在其间施加定的直介质材料的试样上安放两个电极,在其间施加一定的直R=U/I 比值,称作绝缘电阻R ,即R U/I 。
穿过介质内部的电导电流Iv 两部分。
为详细评价材料的导电材料绝缘电阻R是其表面电阻R s和体积电阻R v的并联值,这三个电阻值均与测量电极的大小、形状有关,因此,给出测量结果时应同时表明测量电极的参数。
为定量描述材料的导电性质,摆脱测量值对测量电极为定描材料的导性质摆脱测值对测极参数的依赖关系,引入表面电阻率和体电阻率的概念。
表面电阻率定义为单位宽度、单位长度材料的表面电阻值,即正方形材料两对边间的表面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其数值大小与正方形的几何尺寸无关。
体电阻率定义为单位横截面单位长度上材料的体积电阻值,单位为欧姆·米。
二、防静电系统静电性能测试技术防静电系统:防静电碗带、防静电服、防静电鞋、地面、接地设施、工作台、储物架、小推车等防静电设施及用品,它们都是实施静电防护必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段。
因此,对这些防静电设施进行静电性能测试,以确保投入使用时其性能合格,对静电防护效果的影响是直接而又具体的。
这种测试是静电防护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ESD 防护腕带、鞋束(足跟带)静电性能测试欧姆表10k 档电缆扣腕带内表面导电性能测试图鳄鱼夹腕带连接电缆系统电阻测试测试佩戴腕带时系统电阻图欧姆表10k 档脚跟带(鞋束)系统电阻测试ESD 防护腕带、鞋束(足跟带)静电性能参数GJB3007-97IEC61340-5-1 1998腕带R g ≤1×105(从内表面对地测量)R g ≤1×105(未穿戴) 7.5×105≤R g ≤3.5×107(穿戴)7.5×105≤R g ≤357.5×105≤R e ≤5.0×106(腕带连线3.5×107(穿戴)7.5×105≤R e ≤端对端测量)5×106(腕带线)鞋束5×104≤R g ≤1×108ESD防护工作服静电性能测试工作服对静电防护的有效性直接依赖于它的表面电阻。
工作服对静电防护的有效性直接依赖于它的表面电阻工作服的内、外表面要能够使人体操作中因摩擦等动作所产生的电荷顺利地到达于人体表面并最后通过防静电腕产生的电荷顺利地到达于人体表面,并最后通过防静电腕带、鞋袜等泄漏于大地而提供通路,这就要求工作服的设计应能保持其在穿着状态下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并自计应能保持其在穿着状态下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并自身具有良好的表面电阻值。
为防万一出现不良接触,必要时,所穿工作服还应设置专门的接地连接点。
服装上任意两点间的电阻为服装的表面电阻值。
接缝E 仪器接缝电极1AE 仪器电极1A B DC BD C 电极2对地连接点服装对地电阻测试原理图服装表面(点对点)电阻测试原理图一般要求工作服的表面电阻为7.5╳105<R<1╳1010Ω,7.5105<R<1108Ω。
对地电阻为╳╳测试电极为圆柱形,直径50mm ,重量2kg 。
防静电鞋、袜对地电阻测试防静电鞋、袜,也是提供人体静电荷泄漏通道的主要措施,且能在一旦腕带发生问题(如断路)时或在不能使用碗带的情作为种基本的人体或在不可能使用碗带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基本的人体接地方式。
仪器防静电鞋袜在穿戴状态下对地电阻的要求为510×4~1×108Ω。
鞋袜电极体接触的表面应由静电耗散材料制作。
对地电阻测试,一般以应保持电极与被测表面之间良好的电接触应保持电极与被测表面之间良好的电接触。
点)小于等于1.0╳1010Ω2电极电极电极导电薄片材料存放架输车存放架、运输小车的对地电阻为7.5╳105~1.0╳109Ω测试电极Φ50 2kg500VDC 兆欧表物流车湿滤纸垫R 板状辅助电极物流车台面对车轮系统电阻测试手套指套对地电阻的测试手套、指套对地电阻的测试在进行操作时,防静电手套、指套的外面直接与工件相接触,并通过其壁和人体泄漏电荷,所以它必须能够耗散静电,又要使电荷耗散的速度不能太快以防突发放电,这些只能依靠它在穿着情况下具有合适的对地电阻,测量时,一般能依靠它在穿着情况下具有合适的对地电阻测量时般使用2枚φ20mm的平板形金属电极作为与测试导线相接触的面积。
如果上述规定不能实现时,也可使用接线夹子。
在佩戴情况下,一般要仪表在佩戴情况下,般要求手套、指套的对地电阻为7.5╳105~1.0╳1010Ω。
手套对地电阻的测试防静电地面对地电阻和表面电阻的测试1╳1010Ω。
平均值测试点距地板的边缘不得小于平均值,测试点距地板的边缘不得小于100mm 。
R Φ502kg三、防静电包装材料静电性能测试技术每一种类的静电放电敏感产品,都依其本身设计而具有一定水平的静电放电敏感电压阈值,当周围环境的静电电压超过此值时,就有可能造成敏感产品的静电危害。
为此,只能依赖于防静电包装材料,以使其免受包装外部静电的影响。
为保证静电防护得以维持,即从产品制造完毕到投入安装使用之前的全部历程(包括厂内外运输存到投入安装使用之前的全部历程(包括厂内、外运输、存储、拆包装),产品的完整性和基本功能不受到损害,作为防静电包装的材料必须满足必要的静电性能要求,同时为防静电包装的材料必须满足必要的静电性能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诸如防震、定位、防尘等功能。
防静电包装材料的静电性能要求(1)与ESDS产品直接接触的内包装材料,包括填充物,应当是不产生静电的材料或是能够耗散静电的材料所,应当是不产生静电的材料或是能够耗散静电的材料。
所谓不产生静电的材料是指那些与产品或其它材料发生机械接触和分离时,所产生的静电电荷很少,不构成对产品的损害。
所谓能够耗散静电的材料,是指其表面电阻率应在1×105~1×1012Ω/□的范围内,或者其体积电阻率在□的范围内或者其体积电阻率在1×104 ~1×1011 范围内的材料。
ΩmΩc⋅c⋅m在输存过中有蔽静功(2)在运输或存储过程中,能够具有屏蔽静电的功能,它能使外界静电场得到衰减,从而使被其包装的敏感产品免受静电场渗透造成损害,即它应是静电屏蔽材料。
所品免受静电场渗透造成损害即它应是静电屏蔽材料所谓静电屏蔽材料是指其表面电阻率小于1×104Ω/□或者其体积电阻率小于0的静电导体材料为了验证和评价1×103的静电导体材料。
为了验证和评价包装用料是否具有上述功能,需对材料的有关静电性能进行测试。
这些性能有:·抗静电性能·耗散静电性能·屏蔽静电性能ESDS产品在传递、包装、贮存和运输阶段,使用或重复利用的包装材料应经常检查静电耗散性能、屏蔽性能和摩擦起电性等防静电性能,使其保持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