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二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文档: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4-2 Word版含答案 (2)
第2课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预习导引知识点一 再造共和1.二次革命 (1)背景⎩⎪⎨⎪⎧ ①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
②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
③袁世凯加紧建立专制独裁统治, 于1913年3月派人刺杀了宋教仁。
(2)简况:孙中山兴师讨袁,在袁世凯的镇压下,不久宣告失败。
2.护国运动 (1)背景⎩⎪⎨⎪⎧ ①“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总结教训, 继续策划讨袁。
②1914年6月组建新党——中华革命党, 孙中山当选为总理。
③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帝,改中华 民国为中华帝国。
(2)简况⎩⎪⎨⎪⎧ ①孙中山于1916年先后发表《讨袁宣言》和《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
②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但中国继之 而起的是军阀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二领导护法运动1.第一次护法运动(1)背景:段祺瑞继袁世凯之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废除《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破坏共和制度。
(2)经过:孙中山高举护法大旗,于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
(3)结果:由于西南军阀和北洋军阀的勾结,护法运动无果而终。
2.第二次护法运动(1)经过:1919年10月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确定了“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的宗旨;派廖仲恺南下策划粤军将领讨伐桂系。
(2)结果:陈炯明叛乱,孙中山被迫避难“永丰”舰。
知识点三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1.背景(1)孙中山领导的维护共和的斗争屡屡失败。
(2)苏联政府、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帮助。
(3)孙中山认识到以往斗争失败的原因是缺乏真正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力量,决定联合中国共产党,改组国民党。
(4)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过程(1)国共合作①标志: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4-4学案:第二讲 一 2. 圆的参数方程 Word版含答案
2.圆的参数方程[对应学生用书P17]圆的参数方程(1)在t 时刻,圆周上某点M 转过的角度是θ,点M 的坐标是(x ,y ),那么θ=ωt (ω为角速度).设|OM |=r ,那么由三角函数定义,有cosωt =x r,sinωt =y r,即圆心在原点O ,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为⎩⎪⎨⎪⎧ x =rcosωt y =rsinωt(t 为参数).其中参数t 的物理意义是: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时间.(2)若取θ为参数,因为θ=ωt ,于是圆心在原点O ,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为⎩⎪⎨⎪⎧x =rcos θy =rsin θ(θ为参数).其中参数θ的几何意义是:OM 0(M 0为t =0时的位置)绕点O 逆时针旋转到OM 的位置时,OM 0转过的角度.(3)若圆心在点M 0(x 0,y 0),半径为R ,则圆的参数方程为⎩⎪⎨⎪⎧x =x0+Rcos θy =y0+Rsin θ(0≤θ<2π).[对应学生用书P17][例1] 圆(x -r )2+y 2=r 2(r >0),点M 在圆上,O 为原点,以∠MOx =φ为参数,求圆的参数方程.[思路点拨] 根据圆的特点,结合参数方程概念求解. [解] 如图所示,设圆心为O ′,连O ′M ,∵O ′为圆心, ∴∠MO ′x =2φ. ∴⎩⎪⎨⎪⎧x =r +rcos 2φ,y =rsin 2φ.(1)确定圆的参数方程,必须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否则,就会出现错误,如本题容易把参数方程写成⎩⎪⎨⎪⎧x =r +rcos φ,y =rsin φ.(2)由于选取的参数不同,圆有不同的参数方程.1.已知圆的方程为x 2+y 2=2x ,写出它的参数方程. 解:x 2+y 2=2x 的标准方程为(x -1)2+y 2=1, 设x -1=cos θ,y =sin θ,则 参数方程为⎩⎪⎨⎪⎧x =1+cos θ,y =sin θ(0≤θ<2π).2.已知点P (2,0),点Q 是圆⎩⎪⎨⎪⎧x =cos θy =sin θ上一动点,求PQ 中点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解:设中点M (x ,y ).则⎩⎪⎨⎪⎧x =2+cos θ2,y =0+sin θ2,即⎩⎪⎨⎪⎧x =1+12cos θ,y =12sin θ,(θ为参数)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它是以(1,0)为圆心,以12为半径的圆.[例2] 若x ,y 满足(x -1)2+(y +2)2=4,求2x +y 的最值.[思路点拨] (x -1)2+(y +2)2=4表示圆,可考虑利用圆的参数方程将求2x +y 的最值转化为求三角函数最值问题.[解] 令x -1=2cos θ,y +2=2sin θ,则有 x =2cos θ+1,y =2sin θ-2, 故2x +y =4cos θ+2+2sin θ-2. =4cos θ+2sin θ=25sin(θ+φ). ∴-25≤2x +y ≤25.即2x +y 的最大值为25,最小值为-25.圆的参数方程突出了工具性作用,应用时,把圆上的点的坐标设为参数方程形式,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问题.3.已知圆C ⎩⎪⎨⎪⎧x =cos θ,y =-1+sin θ与直线x +y +a =0有公共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法一:∵⎩⎪⎨⎪⎧x =cos θ,y =-1+sin θ消去θ,得x 2+(y +1)2=1.∴圆C 的圆心为(0,-1),半径为1.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0-1+a|2≤1.解得1-2≤a ≤1+2.法二:将圆C 的方程代入直线方程,得 cos θ-1+sin θ+a =0, 即a =1-(sin θ+cos θ)=1-2sin(θ+π4).∵-1≤sin(θ+π4)≤1,∴1-2≤a ≤1+2.[对应学生用书P19]一、选择题1.圆的参数方程为:⎩⎪⎨⎪⎧x =2+2cos θ,y =2sin θ(θ为参数).则圆的圆心坐标为( )A .(0,2)B .(0,-2)C .(-2,0)D .(2,0)解析:将⎩⎪⎨⎪⎧x =2+2cos θ,y =2sin θ化为(x -2)2+y 2=4,其圆心坐标为(2,0).答案:D2.直线:x +y =1与曲线⎩⎪⎨⎪⎧x =2cos θ,y =2sin θ(θ为参数)的公共点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解析:将⎩⎪⎨⎪⎧x =2cos θ,y =2sin θ化为x 2+y 2=4,它表示以(0,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由于12=22<2=r ,故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答案:C3.直线:3x -4y -9=0与圆:⎩⎪⎨⎪⎧x =2cos θy =2sin θ,(θ为参数)的位置关系是( )A .相切B .相离C .直线过圆心D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解析:圆心坐标为(0,0),半径为2,显然直线不过圆心,又圆心到直线距离d =95<2,故选D.答案:D4.P (x ,y )是曲线⎩⎪⎨⎪⎧x =2+cos α,y =sin α(α为参数)上任意一点,则(x -5)2+(y +4)2的最大值为( )A .36B .6C .26D .25解析:设P (2+cos α,sin α),代入得: (2+cos α-5)2+(sin α+4)2 =25+sin 2α+cos 2α-6cos α+8sin α =26+10sin(α-φ).∴最大值为36.答案:A 二、填空题5.x =1与圆x 2+y 2=4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 解析:圆x 2+y 2=4的参数方程为⎩⎪⎨⎪⎧x =2cos θ,y =2sin θ,令2cos θ=1得cos θ=12,∴sin θ=±32.∴交点坐标为(1,3)和(1,-3).答案:(1,3);(1,-3)6.参数方程⎩⎪⎨⎪⎧x =3cos φ+4sin φ,y =4cos φ-3sin φ表示的图形是________.解析:x 2+y 2=(3cos φ+4sin φ)2+(4cos φ-3sin φ)2=25.∴表示圆. 答案:圆7.设Q (x 1,y 1)是单位圆x 2+y 2=1上一个动点,则动点P (x 21-y 21,x 1y 1)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设x 1=cos θ,y 1=sin θ,P (x ,y ). 则⎩⎪⎨⎪⎧x =x21-y21=cos 2θ,y =x1y1=12sin 2θ.即⎩⎪⎨⎪⎧x =cos 2θ,y =12sin 2θ,为所求.答案:⎩⎪⎨⎪⎧x =cos 2θy =12sin 2θ三、解答题8.P 是以原点为圆心,r =2的圆上的任意一点,Q (6,0),M 是PQ 中点 ①画图并写出⊙O 的参数方程;②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解:①如图所示,⊙O 的参数方程⎩⎪⎨⎪⎧x =2cos θ,y =2sin θ.②设M (x ,y ),P (2cos θ,2sin θ), 因Q (6,0),∴M 的参数方程为⎩⎪⎨⎪⎧x =6+2cos θ2,y =2sin θ2,即⎩⎪⎨⎪⎧x =3+cos θ,y =sin θ.9.(新课标全国卷Ⅱ)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半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 θ,θ∈⎣⎢⎢⎡⎦⎥⎥⎤0,π2.(1)求C 的参数方程;(2)设点D 在C 上,C 在D 处的切线与直线l :y =3x +2垂直,根据(1)中你得到的参数方程,确定D 的坐标.解:(1)C 的普通方程为(x -1)2+y 2=1(0≤y ≤1).可得C 的参数方程为⎩⎪⎨⎪⎧x =1+cos t ,y =sin t(t 为参数,0≤t ≤π).(2)设D (1+cos t ,sin t ).由(1)知C 是以G (1,0)为圆心,1为半径的上半圆.因为C 在点D 处的切线与l 垂直,所以直线GD 与l 的斜率相同,tan t =3,t =π3.故D 的直角坐标为⎝ ⎛⎭⎪⎪⎫1+cos π3,sin π3,即⎝ ⎛⎭⎪⎪⎫32,32. 10.已知直线C 1:⎩⎪⎨⎪⎧x =1+tcos α,y =tsin α(t 为参数),圆C 2:⎩⎪⎨⎪⎧x =cos θ,y =sin θ(θ为参数).(1)当α=π3时,求C 1与C 2的交点坐标;(2)过坐标原点O 作C 1的垂线,垂足为A ,P 为OA 的中点.当α变化时,求P 点轨迹的参数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解:(1)当α=π3时,C 1的普通方程为y =3(x -1),C 2的普通方程为x 2+y 2=1. 联立方程组错误!解得C 1与C 2的交点为(1,0),⎝ ⎛⎭⎪⎪⎫12,-32. (2)C 1的普通方程为x sin α-y cos α-sin α=0. A 点坐标为(sin 2α,-cos αsin α), 故当α变化时,P 点轨迹的参数方程为⎩⎪⎨⎪⎧x =12sin2α,y =-12sin αcos α,(α为参数).P 点轨迹的普通方程为⎝ ⎛⎭⎪⎪⎫x -142+y 2=116.故P 点轨迹是圆心为⎝ ⎛⎭⎪⎪⎫14,0,半径为14的圆.。
2020版高考人教A版理科数学一轮复习文档:选修4-4 第二节 参 数 方 程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节参数方程2019考纲考题考情1.参数方程的概念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都是某个变数t的函数:错误!①并且对于t 的每一个允许值,由方程组①所确定的点M(x,y)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方程组①就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t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
相对于参数方程而言,直接给出点的坐标间关系的方程叫做普通方程。
2.直线的参数方程过定点P0(x0,y0)且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错误!(t为参数),则参数t的几何意义是有向线段错误!的数量。
3.圆的参数方程圆心为(a,b),半径为r,以圆心为顶点且与x轴同向的射线,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圆上一点所在半径形成的角α为参数的圆的参数方程为错误!(α为参数)α∈[0,2π).4.椭圆的参数方程以椭圆的离心角θ为参数,椭圆错误!+错误!=1(a>b>0)的参数方程为错误!(θ为参数),θ∈[0,2π).1.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时,要注意防止变量x 和y取值范围的扩大或缩小,必须根据参数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f(t)和g(t)的值域,即x和y的取值范围。
2.直线的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系数的平方和为1时,t才有几何意义且几何意义为:|t|是直线上任一点M(x,y)到M0(x0,y0)的距离。
一、走进教材1.(选修4-4P26T4改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C:错误!(t为参数)的普通方程为________。
解析消去t,得x-y=1,即x-y-1=0。
答案x-y-1=02.(选修4-4P37例2改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直线l:错误!(t为参数)过椭圆C:错误!(φ为参数)的右顶点,求常数a的值。
解直线l的普通方程为x-y-a=0,椭圆C的普通方程为错误!+错误!=1,所以椭圆C的右顶点坐标为(3,0),若直线l过(3,0),则3-a=0,所以a=3.二、走出误区微提醒:①不注意互化的等价性致误;②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不清致误;③交点坐标计算出错致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在298 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O 2(g)===CO(g) ΔH 1=-110.5 kJ·mol -1 C(s)+O 2(g)===CO 2(g) ΔH 2=-393.5 kJ·mol -1则C(s)+CO 2(g)===2CO(g)的ΔH 为( )A .+283.5 kJ·mol -1B .+172.5 kJ·mol -1C .-172.5 kJ·mol -1D .-504 kJ·mol -1解析: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得:2C(s)+O 2(g)===2CO(g)ΔH =2ΔH 1=-221 kJ·mol -1①CO 2(g)===C(s)+O 2(g) ΔH -ΔH 2=+393.5 kJ·mol -1②依据盖斯定律,反应①+②可得:C(s)+CO 2(g)===2CO(g)ΔH =-221 kJ·mol -1+393.5 kJ·mol -1=+172.5 kJ·mol -1。
答案:B2.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A .ΔH 1=ΔH 2=ΔH 3=ΔH 4B .ΔH 1+ΔH 2=ΔH 3+ΔH 4C .ΔH 1+ΔH 2+ΔH 3=ΔH 4D .ΔH 1=ΔH 2+ΔH 3+ΔH 4解析:由盖斯定律知:ΔH 1=ΔH 2+ΔH 3+ΔH 4,D 项正确。
答案:D3.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 =-2 215 kJ·mol -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 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 .55 kJB .220 kJC .550 kJD .1 108 kJ解析:丙烷分子式是C 3H 8,1 mol 丙烷完全燃烧会产生4 mol水,则丙烷完全燃烧产生1.8 g 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818×4×2 215 kJ =55.375 kJ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选修4习题 第3章第3节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盐类的水解基础巩固1下列物质溶于水,由于水解而使溶液显酸性的是( )A.SO3B.NaHSO4C.CuCl2D.NaF答案:C2下列对盐类水解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溶液的pH肯定发生转变C.水的电离程度增大D.是放热的过程答案:C3下列水解化学方程式或水解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COO-+H2O CH3COOH+OH-B.N+H2O NH4OH+H+C.CH3COOH+NaOH CH3COONa+H2OD.NaCl+H2O NaOH+HCl答案:A4常温时,纯水中由水电离的c(H+)=a mol·L-1,pH=1的盐酸中由水电离的c(H+)=b mol·L-1,0.1 mol·L-1的盐酸与0.1 mol·L-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由水电离的c(H+)=c mol·L-1,则a、b、c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c B.c>a>bC.c>b>aD.b>c>a答案:B5化学与生活、生产亲密相关。
下列生活、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品的溶液能够使pH试纸变蓝,且缘由是水解的是( )A.烧碱B.食用醋C.氯化铵D.纯碱解析:能够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呈碱性,纯碱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答案:D6pH=4的醋酸和pH=4的氯化铵溶液相比,水的电离程度较大的是( )A.前者B.后者C.等于D.无法确定解析:醋酸抑制水的电离,而NH4Cl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答案:B7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和NaClO相比,NaCN溶液的pH较大,则同温同体积同浓度的HCN和HClO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程度:HCN>HClOB.pH:HClO>HCNC.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HClO>HCND.酸根离子浓度:c(CN-)<c(ClO-)答案:D8将0.1 mol下列物质置于1 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 )A.KClB.Mg(OH)2C.Na2CO3D.MgSO4解析:由于碳酸钠的水解:C+H2O HC+OH-,会使溶液阴离子数增多,故C中阴离子数最多。
高中化学选修4讲义专题2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方向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方向————————————————————————————————————— [课标要求]1.了解自发反应与非自发反应的含义 。
2.了解熵的基本含义及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的基本内容。
3.能依据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自然界变化的方向性(1)自然界的变化具有方向性。
(2)实例①室温下,冰会融化成水,而水不能结成冰;②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而不会自动从低处流向高处。
2.化学反应的方向性自动进无法进行,而其逆反应自动(1)化学反应具有方向性,许多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能行。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是否能自动进行:自发反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特别提醒](1)自发反应可被利用来完成有用功。
例如: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称之为自发反应。
2.同种同量物质的熵值:S (g)>S (l)>S (s)。
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固体溶于水的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
3.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大多数熵增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4.焓减(ΔH <0)、熵增(ΔS >0)反应在所有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焓增(ΔH >0)、熵减(ΔS <0)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焓减、熵减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焓增、熵增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自然界变化的方向性与化学反应的方向性①甲烷燃烧可在内燃机中被利用来做功; ②锌与CuSO 4溶液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
(2)非自发反应要想发生,则必须对它做功。
例如: ①通电将水分解成H 2和O 2;②植物在光照下,能将CO 2和H 2O 转化成C 6H 12O 6和O 2。
1.下列过程非自发进行的是( )A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B .天然气的燃烧C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D .室温下水结成冰解析:选D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天然气的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均属自发过程;室温下,水结冰属非自发过程。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同步练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13) 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第二节 化学电源(13)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A.甲醇B.天然气C.液化石油气D.氢气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B.化学电池的种类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等C.化学电池供能稳定可靠,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使用方便,易于维护D.废旧电池可以随意丢弃3、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22H +2OH -2e =2H O ;--22NiO(OH)+H O+e =Ni(OH)+OH ,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A.2H O 的还原B.NiO(OH)的氧化C.2H 的氧化D.2Ni(OH)的氧化4、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5MnO +2Ag+2NaCl2510Na Mn O +2AgCl 。
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 Ag Cl e --+-AgClB.每生成1mol 2510Na Mn O 转移2mol 电子C. 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 AgCl 是还原产物5、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24124LiMn O Li Mn O Li x x -=+C.放电时,a 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 从b 向a 迁移6、下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 电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2NiOOH+H O+e Ni(OH)+OH →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 溶液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2MH+OH H O+M+e →D.MH 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7、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祂,放电时的总反应为23222Fe+Ni O +3H O =Fe(OH)+2Ni(OH),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23Ni O ,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Fe+2OH -2e =Fe(OH)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2322Ni(OH)+2OH -2e =Ni O +3H O8、NO 2、O 2、熔融盐NaNO 3组成的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 电极上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I 电极为正极,石墨II 电极为负极B.Y 的化学式可能为NOC.石墨Ⅰ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325NO +NO -e =N O D.石墨Ⅱ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9、如图是锌锰干电池的示意图,该电池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242332Zn+2MnO +2NH =Zn +Mn O +2NH +H O ↑,则此电池放电时在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ZnB.碳C.MnO 2和4NH +D.Zn 2+和NH 310、下列关于铅蓄电池(2242Pb PbO H SO ++4222PbSO H O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244 2Pb s SO aq PbSO s 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2442PbSO s e Pb s SO aq --+→+11、LED 产品的使用为城市增添色彩。
2021-2022学年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练习:2.3.4化学平衡常数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时化学平衡常数A组1.化学平衡常数可以用K来表示,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K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B.K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C.K与生成物的浓度有关D.K与温度有关解析:K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只与反应体系的温度有关。
答案:D2.某温度时,反应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50。
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1应为()A.2 500B.100C.4×10-4D.2×10-2解析:K=,K1=,K1==4×10-4。
答案:C3.将肯定体积的SO3(g)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并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相同体积的SO3(g),达到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下列值减小的是()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SO3(g)的转化率C. D.解析:本题可实行等效平衡法分析,假设在原容器上增加一个相同的容器(两容器有隔板),保持温度不变,向增加的容器中充入相同体积的SO3(g),则可建立与原平衡一样的平衡,此时A、B、C、D各项的值均不变,然后抽掉隔板,将容器压缩至原容器大小,则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但总质量不变,因此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SO3(g)的转化率减小;c(SO2)、c(SO3)均增大,但c(SO3)增大的程度比c(SO2)增大的程度大,则增大;可看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而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则不发生变化。
答案:B4.在淀粉-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aq)。
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如表所示:t/℃515253550K 1 1008416895334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I2(aq)+I-(aq)(aq)的ΔH>0B.其他条件不变,上升温度,溶液中c()减小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D.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大于689解析:依据题中供应的数据知温度上升,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选项错;其他条件不变,上升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减小,B选项正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选项错;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虽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D选项错。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5考前过关训练(二) Word版含答案
此套题为版,请按住,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前过关训练(二)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分钟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已知≠,若,则的大小关系为( )>< .与的取值有关【解析】选()()()()()()()()(),因为≠,所以>,即>..求证<.证明:欲证<,只需证<,只需证()<(),只需证<,只需证<,只需证<,这显然成立.所以<.上述证明过程应用了( ).综合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法配合使用【解析】选.根据分析法的特点可知,上述证明过程是分析法. .若<<,下面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因为<<,所以<<<()<<<()<.又()()()<,所以()<.所以()<()<.【一题多解】选.因为<<,所以<<()<,结合选项知错误..若为△的三条边,则( )≥<<> ≤<【解析】选()≥,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所以<..已知∈,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不能确定【解析】选()。
2021-2022学年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练习:4.3.1电解原理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电解池第1课时电解原理A组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质的导电过程是化学变化,而金属的导电是物理变化B.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就是电解质被电解的过程C.电解质在任何条件下均可以导电D.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中肯定有新物质生成解析:电解质导电的过程就是被电解的过程,在电解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肯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金属导电是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电解质要导电只有在电离的条件下,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才能导电,所以C项错误。
答案:C2.如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a为负极,b为正极B.a为阳极,b为阴极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解析: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故a为电源的正极,b为负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c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d 为阴极。
在电解过程中,因Cu2+是阳离子,移向阴极d,在阴极放电析出Cu,所以d电极质量增加;Cl-是阴离子,移向阳极c,在阳极放电析出Cl2,会导致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降低。
答案:C3.同温、同压下,用惰性电极在U形管中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消耗相同的电量,生成气体体积最大的是()A.饱和食盐水B.CuCl2溶液C.CuSO4溶液D.NaOH溶液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两极分别产生氢气和氯气,假设转移2 mol电子,生成氢气和氯气各1 mol,共2 mol;而电解CuCl2溶液产生的气体只有氯气,转移2 mol电子,生成氯气1 mol;电解CuSO4溶液,产生的气体只有氧气,转移2 mol电子,生成氧气0.5 mol;电解NaOH溶液,两极分别产生氢气和氧气,转移2 mol电子,生成氢气1 mol、氧气0.5 mol,共1.5 mol。
答案:A4.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觉a极极板质量增加,b极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状况的是()a极板b极板x电极z溶液A锌石墨负极CuSO4B石墨石墨负极NaOHC银铁正极AgNO3D铜石墨负极CuCl2解析:本题突破口是“a极极板质量增加”,据此推断a极肯定是阴极,则b极肯定是阳极。
2019-2020学年化学苏教版选修四试题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课后达标检测Word版含答案
课后达标检测[基础巩固]1.关于如图所示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ΔH>0,ΔS>0B.ΔH>0,ΔS<0C.ΔH<0,ΔS<0D.ΔH<0,ΔS>0解析:选C。
由图像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即ΔH<0,ΔS<0。
2.下列关于自发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发反应是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B.在自然界中没有任何条件的自发反应是不存在的C.在通常状况下冰能自行融化,所以它是自发反应D.所有能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自发反应解析:选B。
自发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如物质的燃烧是自发反应,但需要点燃的条件等,所以A、D项错误,B项正确。
自发反应讨论的是化学反应,而自发过程也包括物理过程,冰融化属自发过程,C项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的条件下ΔH不同B.有的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C.某反应低温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则高温条件下一定能够自发D.KNO3溶于水的过程熵值减小解析:选B。
同温同压下,反应的条件不会影响ΔH,A项错误;由ΔH-TΔS<0可知当ΔH<0,ΔS<0时,温度越高,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越小,C项错误;溶解过程是一个熵增的过程,D项错误。
4.设反应A===D+EΔH-TΔS=(-4500+11T)J·mol-1,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A.高于409KB.低于136KC.高于136K而低于409KD.低于409K 解析:选A。
要防止反应发生需要ΔH-TΔS>0,解不等式得T>409K,故A正确。
5.反应CH3OH(l)+NH3(g)===CH3NH2(g)+H2O(g)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反应的|ΔH|=17kJ·mol-1,|ΔH-TΔS|=17kJ·mol-1,则下列正确的是( )A.ΔH>0,ΔH-TΔS<0B.ΔH<0,ΔH-TΔS>0C.ΔH>0,ΔH-TΔS>0D.ΔH<0,ΔH-TΔS<0解析:选A。
高二政治人教版选修4配套练习: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Word版含答案
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人们在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时必须遵守的各种具体规则是() A.人们主观创造的B.依据于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C.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制定D.是规律,人们必须遵循2.“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个对“儿童”下的定义() A.正确,是对儿童本质属性的反映B.正确,遵守了必要的逻辑规则C.错误,没有概括全部的外延D.错误,违背了定义不应使用比喻的逻辑规则3.既断定SAP假,又断定SEP假,则() A.违反同一律B.违反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4.以下关于电脑故障的陈述中,只有一个是真实的,这一个真实的判断是() A.显卡坏了B.主板坏了,那么内存条也一定出现了故障C.主板或显卡坏了D.主板坏了5.广州亚运会期间,某楼住着中国队的8名运动员。
其中,1个是黑龙江人,2个是北方人,1个是广东人,2个是田径运动员,3个是主力运动员。
上述情况统计涉及了该楼中所有的8名运动员。
则以下哪项与题干所述信息相矛盾()A.黑龙江运动员不是主力运动员B.田径运动员都不是主力运动员C.广东人是主力运动员D.主力运动员都是南方人6.张华在作文中写到:“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们不能辜负这段美好的时光。
”对其判断正确的是()A.缺少主项和谓项,判断不完整B.没有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C.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D.是一种全称肯定判断7.如果寒流来了,气温就会下降;今天寒流来了,所以,今天的气温下降了。
请判断以上推理是什么推理?()A.假言推理B.演绎推理C.归纳推理D.选言推理8.对某股份公司的保卫科成员是否买了该公司的股票,有不同说法,一是保卫科的人都买了该公司的股票,一是保卫科里有些人没买该公司的股票,一是保卫科长没买该公司的股票。
已知这三种说法有一种是假的。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保卫科的人都没买该公司的股票B.保卫科有些人买了该公司的股票C.保卫科科长买了该公司的股票D.保卫科科长没买该公司的股票9.类比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是() A.二者都是依据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划分的B.前者是从特殊到一般,后者是从一般到特殊C.前者是必然推理,后者是或然推理D.前者是或然推理,后者是必然推理10.下列类比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老鼠是高级哺乳动物,对这种新药的反映很灵敏;人是高级哺乳动物,对这种新药的反映肯定也很灵敏B.松辽平原与中亚细亚的地质结构很相似,中亚细亚地层内部有石油存在,所以,松辽平原的地层中也存有石油C.地球既自转又绕太阳公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既自转也绕太阳公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有生命存在D.蜥蜴是爬行类动物,有冬眠的习性;蛇也是爬行类动物,也有冬眠的习性铁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和,钢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和,锌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和,铅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和。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选修4习题 第1章第2节 燃烧热 能源 Word版含答案
其次节燃烧热能源基础巩固1化学家借助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和热能,用空气和水作原料成功地合成了氨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合成中全部的电能和热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B.该合成氨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C.空气、水、太阳能均为可再生资源D.断裂N2中的N≡N键会释放出能量答案:C2将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
下列属于将来新能源的是( )①自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答案:B3“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质能、自然气C.生物质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答案:C4下列观点你不赞成的是( )A.氢气让人快活让人忧B.煤为人类供应能源和化工原料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C.煤气化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潜伏着的无形杀手D.水虽然是取之不尽的,但个别地区存在用水危机解析:A项中,H2让人快活是由于其为抱负能源,让人忧是由于其易燃易爆;B项中,由于煤作为能源时产生一些污染物,故也埋下了祸根;C项中,“无形杀手”是基于煤气化的气体是易燃易爆且有毒的气体;D项中,“水是取之不尽的”是错误生疏。
答案:D5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辛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S(aq)+Ba2+(aq)+2OH -BaSO4(s)+2H2O(l) ΔH=-57.3 kJ·mol-1B.KOH(aq)+H2SO4(aq)K2SO4(aq)+H2O(l) ΔH=-57.3 kJ·mol-1C.C8H18(l)+O2(g)8CO2(g)+9H2O(g)ΔH=-5 518 kJ·mol-1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ΔH=-5 518 kJ·mol-1解析:A项,存在离子反应S(aq)+Ba2+(aq)BaSO4(s),其ΔH不应再是-57.3 kJ·mol-1,错误;C项,水的状态为气态,不属于稳定氧化物,错误;D项,反应热的数值与辛烷的物质的量不对应,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4学案:专题二 第5框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上) Word版含解析
第5框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上)[情景导入]“一切鸡蛋都是圆的”与“一切圆的都是鸡蛋”《伊索寓言》中有一则《狗与海螺》的寓言,大意是说:有一只狗习惯于吃鸡蛋,久而久之,它意识到“一切鸡蛋都是圆的”。
一天,它看见一个圆圆的海螺,认为是鸡蛋,于是张大了嘴,一大口就把海螺吞了下去。
后来觉得肚子难受,很是痛苦,说道:“我真是活该,相信一切圆的都是鸡蛋。
”[请您思考]请你从逻辑角度指出这只狗所犯的错误。
[温馨提示]这只狗从“一切鸡蛋都是圆的”推出“一切圆的都是鸡蛋”,在运用换位法推理时违背推理规则。
错误地运用换位法进行推理,违反了换位推理必须遵守的规则。
因为从“一切鸡蛋都是圆的”这种全称肯定判断的前提,我们只能推出“有的圆的是鸡蛋”这种特称肯定判断的结论。
一、把握演绎要义1.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就是推理。
2.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必须是真实的判断。
二是推理结构必须正确。
3.正确的演绎推理结构能够保证从真实的前提推出真实的结论。
二、巧用换质换位1.换质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直言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换位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直言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三、练熟直言三段论1.直言三段论是以两个已知的直言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判断的推理。
2.从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来看,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否则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教材P33“探究问题”提示这就是著名的古典逻辑故事“猜匣定亲”。
正确答案是:肖像放在银盒子里。
因为已知三个盒子中只有一个盒子上面写的是真话,而由于金、铅盒子上写的话是互相矛盾的,经过推理,二者必有一真,因而银盒子上写的是假话,既然银盒子上写的话是假话,那么肖像就一定在此盒子中了。
教材P35“探究问题1”提示该探究活动旨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换位推理。
从逻辑角度看,甲不能说“有些相声演员不是人”,因为前提“有些人不是相声演员”中的“人”,是指人的部分对象,如果换位,结论“有些相声演员不是人”中的“人”,就是指人的全部对象,扩大了概念的外延。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4学案:专题二第8框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Word版含解析
第 8 框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情形导入]如何推理更靠谱?在施平和施列登分别发现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以后,施列登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并且研究了细胞核与细胞其余部分的关系。
施列登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告诉了施温。
施温想,假如动物和植物的有机体的相像不是表面的而是实质的,那么动物的细胞也必定会有细胞核,以后他用显微镜察看,果真在动物的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
[请您思虑 ] (1)施温是用什么推理方式推知动物的细胞也必定有细胞核的?其详细推理过程是什么?(2)应如何提升其推理的靠谱性?[温馨提示](1)施温是用类比推理的方式推知动物的细胞也必定有细胞核的。
类比推理就是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像,推出它们在其余属性上也同样或相像的推理。
施温是从动物的有机体和植物的有机体拥有实质的相像出发,又依据植物细胞中有细胞核,进而推出“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的结论的。
(2)要提升类比推理的靠谱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类比的依据越多越好。
前提中确认的对象间的同样或相像属性越多,推论的靠谱性越大。
第二,作为类比依据的同样属性越靠近实质属性,同样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有关程度越高,推论的靠谱程度就越高。
第三,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该当有与推论互相排挤的属性。
一旦前提中出现与推论互相排挤的属性,就不可以推出结论。
一、启示思路的触媒1.类比推理就是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同样或相像,推出它们在其余属性上也相同或相像的推理。
2.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照。
3.类比和比喻固然都以比较为基础,可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推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绘或说明认识对象。
4.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像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属性在某些方面同样或相像就推出它们在此外的地方也同样或相像,这样的推理不过或然的。
5.作为类比依据的同样属性越靠近实质属性,同样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有关程度越高,推论的靠谱程度就越高。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习题:专题五 八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二) Word版含解析
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二)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邓小平同志边观光市容,边同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
邓小平同志说,深圳的建设成就表明特区姓“社”不姓“资”。
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
然后,他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要坚持两手抓,这两只手都要硬。
邓小平同志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
邓小平同志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摘编自《东方风来满眼春》(1)根据材料,指出邓小平深圳谈话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邓小平谈话的背景和意义。
参考答案(1)观点:特区姓“社”不姓“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及时总结。
(2)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国内僵化的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改革开放面临严重困难。
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最终形成和成熟。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
2019-2020高中人教版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同步配套练习: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2.7 Word版含答案
7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一、选择题1.“瑞雪兆丰年”这个结论不可以()A.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B.用科学归纳法得出C.用简单枚举法得出D.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答案:D解析: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瑞雪兆丰年”的条件很难满足。
人的精力、能力和条件有限,认识对象不断发展,人们不可能对每一年的情况都进行考察,因此,人们不可能用完全归纳推理归纳“瑞雪”与“丰年”的关系,而只能用不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推理得出结论。
2.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在于()①前提与结论的性质不同②前提与结论的断定范围不同③思维进程不同④前提数量不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从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来看,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是或然的,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必然的,①符合题意。
演绎推理结论断定的知识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知识范围,而归纳推理则超出了前提知识的范围(完全归纳除外),②符合题意;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推出个别性知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知识,③符合题意;④不是二者的区别。
3.财会室内有两个保险箱,一个重300千克,另一个重90千克,均被搬动,因此,被盗案可能是两个人合伙作案。
这一结论是否成立?这是哪种推理?是否正确?()A.成立假言推理正确B.成立归纳推理正确C.不成立归纳推理不正确D.不成立演绎推理不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推理尤其是归纳推理的认识能力。
回答本题要掌握归纳推理的含义。
这一结论不成立,这是归纳推理,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虽然90千克重的保险箱,两个人是可以搬动的,但300千克重的保险箱,两个人单靠体力是搬不动的。
所以,两人合伙作案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
4.关于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或然的B.前者是或然的,后者是必然的C.两者都是必然的D.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或然的答案:D解析: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作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二)化学平衡图象问题
一、速率-时间图象(vt图象)
解题策略:分清正反应、逆反应及二者的相对大小,分清“突变”和“渐变”;正确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熟记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Ⅰ.v′(正)突变,v′(逆)渐变,且v′(正)>v′(逆),说明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v′(正)突变,且平衡正向移动。
Ⅱ.v′(正)、v′(逆)都是突然减小的,且v′(正)>v′(逆),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或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
Ⅲ.v′(正)、v′(逆)都是突然增大的且增大程度相同,说明该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发生变化的反应压缩体积(即增大压强)所致。
二、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象
解题策略——“先拐先平数值大”。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Ⅰ中T2>T1)、压强较大(如图Ⅱ中P2>P1)或使用了催化剂(如图Ⅲ中a使用了催化剂)。
Ⅰ.表示T2>T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Ⅱ.表示p2>p1,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Ⅲ.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平衡不发生移动,但反应速率a>b,故a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a增大了压强(压缩体积)。
三、百分含量(或转化率)-压强-温度图象
解题策略——“定一议二”。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变量,分析方法是确定其中一个变量,讨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如Ⅰ中确定压强为105 Pa或107 Pa,则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随温度T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再确定温度T不变,作横坐标的垂线,与压强线出现两个交点,分析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随压强P的变化可以发现,压强增大,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减小的反应。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
由此可推断()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D可能是气体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A、B、C、D均为气体
解析:降温后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证明正反应放热,加压后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体积减小,D不可能是气体。
答案:A
2.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图的是()
A.CO 2(g)+2NH3(g)CO(NH2)2(s)+H2O(g)
ΔH<0
B.CO 2(g)+H2(g)CO(g)+H2O(g)ΔH>0
C.CH 3CH2OH(g)CH2FCH2(g)+H2O(g)
ΔH>0
D.2C 6H5CH2CH3(g)+O2(g)2C6H5CHFCH2(g)+2H2O(g)ΔH<0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知识,通过分析图象确定可能对应的反应。
观察图象可知,达到平衡用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T2>T1、p1>p2。
升高温度水蒸气的百分含量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热,ΔH<0;增大压强水蒸气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少,综合分析A选项中反应符合要求。
答案:A
3.有一化学平衡:
m A(g)+n B(g)p C(g)+q D(g),如图是表示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m+n<p+q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m+n>p+q
D.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m+n<p+q
解析:此题是两个条件同时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的图象。
先固定一个条件不变,分析另一个条件变化对平衡的影响,得出一个结论,然后再固定这个条件不变,分析另一条件变化对平衡的影响。
温度不变,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高,得出:m+n>p+q;压强不变,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大,得出:正反应吸热。
答案:A
4.可逆反应m A(g)n B(g)+p C(s)ΔH=Q kJ·mol-1,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下图中的两个图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m>n,Q>0 B.m>n+p,Q>0
C.m>n,Q<0 D.m<n+p,Q<0
解析:找准平衡点,即两曲线交叉点,然后条件改变后,根据v(正)与v(逆)的关系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得出结论。
答案:C
5.下列各图中,表示2A(g)+B(g)2C(g)(正反应放热)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象为()
解析: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应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生成物C的体积分数减小,反应物的含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
增大体系的压强,由于反应的两边都是气态物质,所以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
而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使平衡移动,所以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分数应该不变。
答案:A
6.可逆反应2M(g)+N(g)2X(g),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选项中图象错误的是()
P1(MPa) P2(MPa)
400 ℃99.6% 99.7%
500 ℃96.9% 97.8%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同一压强下温度越高M的转化率越低,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M 的转化率越高,则A、B正确;增大压强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有v(正)>v(逆),C错误;升高温度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确。
答案:C
.....................................
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文档服务需求,
为大家节约时间
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
谢谢你的下载
本文档目的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下载方便
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打造全网一站式精品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本文档收集于网络改编,由于文档太多,审核难免疏忽,如有侵权或雷同,告知本店马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