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出血
怎样减低阿司匹林胃肠道出血风险
怎样减低阿司匹林胃肠道出血风险阿司匹林是一种经常会被用到的药,但是是药三分毒,服用阿司匹林也可能会导致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要求我们熟悉阿司匹林的常见不良反应,并且还要在用药的时候注意对患者进行检测,来有效的避免不良反应。
一、了解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属于一种解热镇痛药物,常见的消炎药物中会有这个成分。
不过它主要的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等。
也可以作为突发心梗的急救用药。
但是口服阿司匹林有很多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作为解热镇痛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1.胃肠道反应,2.过敏反应,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即水杨酸反应,4.肝肾损害,5.心脏毒性,6.对血液系统影响如可长期服用可出现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二、阿司匹林致使胃肠道出血的原因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因为药是吃到肚子里的,所以最先产生的是胃部严重不适,主要有饱胀感、泛酸、嗳气、呕吐、胃痛、烧灼感等,如果做胃镜检查可以发现有胃黏膜损伤,或者是十二指肠溃疡等问题。
而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
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
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
所以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三、使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有哪些首先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中最常见为轻度胃肠道出血和胃肠道刺激症状。
阿司匹林引起轻度胃肠道出血是与所服用的剂量有关的,因为患者还是要尽早到医院去检查好判断病情严重。
所以如果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一些头痛,粘膜损伤,听力下降等不良情况。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包括:1.胃肠道反应,服用者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胃痛或上腹部不适等;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服用者可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3.皮肤过敏反应;4.肝脏功能异常,由于阿司匹林代谢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对于原本肝肾功能较差的患者,有可能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等。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所致胃肠道损伤的防治策略
联合专家共识 指出 , 应用 抗血 小板药 物的 同时是否必 须应 用质子泵抑制剂 , 应权衡 利弊 , 结合 患者年 龄 、 往消 化性 既
溃疡病史 、 消化道出血史 、 p感染 情况 综合确定 。对 胃肠 H
阿司匹林 致上消化 道损 伤 的 比例 约为下 消化 道损 伤 的 2 O
倍 。阿司匹林 所致上消化 道 出血 随时 间的延长 , 生 的危 发 险度逐渐增加 , 在满 1 ~3个 月时 间 内风 险达到 最高 , 然后
溃疡 出血 的风 险也逐渐增加 , 但有一点需要强调 , 即使小剂 量的阿司 匹林 , 也会 明显 增加 消化 道溃 疡 出血 的风 险 J , 改变阿司匹林 的剂 型也不 能减少 胃肠道 损伤 的风险 , 研究 显示 , 阿司匹林普通 片 、 肠溶 片 、 释片均 可造 成 G 损 伤 , 缓 I 并无明显差别 。阿司匹林所 致 胃肠道损 伤与 年龄相关 , 老年患者是抗血小板药 物 胃肠 道损 伤的 高危人群 , 龄越 年
[ A a J G ri R d ge A. i fup rgsonet a 2] bj F , aca o ̄ uz L Rs o pe at i sn o k r t il
b e d n nd p r r to so i td wih lw- o e a p rn a li l e i g a e f a in a s c ae t o d s s i s p a n o i
pat e,u ti cnl dt tes n cn yicesdocr neo at i et a i uyepc l at i— rc csbt hs a a i i at nrae cur c f s o tsnl n r,sei l gs on i e oh gf i l e g rn i j ay r
阿司匹林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注意事项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降低体温等症状。
但是,使用阿司匹林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首先,阿司匹林不适合所有人使用。
过敏体质的人可能对阿司匹林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此外,儿童和青少年感染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时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雷克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脑部疾患和肝脏损伤。
因此,儿童和青少年患上感冒时,最好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其次,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甚至严重的胃溃疡。
因此,应该避免与其他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同时使用,比如抗凝血药物。
同时,在使用阿司匹林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减少溃疡和出血的风险。
另外,与其他药物相比,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有影响,可能延长止血时间。
因此,在进行手术或拔牙等有出血风险的操作前,要提前停止使用阿司匹林,以避免出血过多。
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
与抗凝药物、激素类药物或其他非处方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或导致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没有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应该根据症状和体重等因素确定适当的剂量,并严格按照说明进行使用。
过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中毒症状,比如呕吐、头痛、口腔溃疡等。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时,要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反应应及时就医。
总之,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但是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对药物过敏或存在其他疾病高风险的人群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剂量、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等因素,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1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消化道损伤特点及预防
1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消化道损伤特点及预防摘要:随着全球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防治心脑血管事件,但这些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导致出血相关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消化道出血,严重者甚至可引起死亡。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冠心病;消化道损伤;质子泵抑制剂1抗血小板药物导致胃黏膜损伤的特点(1)上消化道损伤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中老年男性消化道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斑片状糜烂,也可见溃疡及出血点。
好发部位多见于胃窦、胃体部。
在非紧急内镜止血的情况下,常规内镜检查需要停用抗血小板药物7天,因此前些年缺乏抗血小板药物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发病率的报道。
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的普及,关于消化道损伤的问题越来越被重视。
(2)下消化道损伤虽然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UGIB)继续是研究的重点,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到小剂量阿司匹林使用者的小肠黏膜损伤和下消化道出血(LGIB)。
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导致小肠黏膜损伤,而在PCI术后应用P2Y12受体抑制剂的DAPT治疗患者会加重阿司匹林导致的小肠损伤,但其确切的机制还不明确,考虑可能与其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释放有关[1]。
因此,以后还需要完善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的下消化道损伤的预防策略。
2抗血小板药物的胃肠道出血风险联合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者三联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时,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选择时,替格瑞洛等P2Y12受体抑制剂的出现使抗血小板治疗强度更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出血风险的增加。
一项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的研究也显示,服用两种药物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结局类似,但是替格瑞洛组出血风险更高[2]。
同时,在一些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大于12个月的患者中,虽然缺血事件的发生会显著减少,但它也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3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黏膜损伤的治疗对于抗栓药导致的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治疗上首选急诊内镜止血治疗,危险性消化道出血应在出血后24h内进行内镜检查。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危害 服用阿司匹林8项注意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危害服用阿司匹林8项注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为预防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上有许多中老年人都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A)。
一、阿司匹林的4大危害1、对胃肠道粘膜的损害值得关注。
ASA对胃肠道粘膜产生损害的机制主要有局部作用和系统作用两方面。
①局部损害。
②系统作用,最容易导致胃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出血、穿孔;同时低剂量ASA长期应用也可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发生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
出血症状包括:呕出鲜红血(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呈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减缓或停止)以及黑便(肠道出血)等。
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2、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引起皮下出血,患者表现为皮肤青紫或有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老年女性尤为常见。
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会使手术出血风险加大。
这些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能引起中毒,使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等症状。
4、孕妇在怀孕3个月内服用阿司匹林,可致胎儿发育异常,之后长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出血的危险,故分娩前2~3周应禁用。
二、服用阿司匹林8项注意1、服用适宜的剂量,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
经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预防应用ASA的剂量,每日50~100mg(大多推荐每日75mg)长期服用最为适宜。
这样既可达到最佳的预防作用,又可使药物的毒性反应减到最少。
阿司匹林应该早晨还是晚上服用?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有争议,到底是晚上还是早晨服药各执一词。
有人根据夜里2时到上午10时之间血小板更活跃,也是心血管病高发时段,认为晚上吃阿司匹林更有效;也有研究发现,早晨服用夜间血中前列环素水平更高对预防夜间心血管病发作更有效,提出应早晨服药。
其实,在哪个时间段服药并不重要,只要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就能获得持续的血小板抑制效果。
从药效来讲,目前专家们的共识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持续性的,早晚没有多大区别,关键是坚持。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疼痛和发烧,以及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
尽管阿司匹林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我们关注。
本文将介绍阿司匹林的常见副作用,并提供一些用药的建议,以确保我们的用药安全。
1. 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可以引起胃肠道不适,包括胃痛、恶心、呕吐、胃灼热感和溃疡等。
这是由于阿司匹林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增加了黏膜腐蚀的风险。
为了减轻这些不适,我们可以在饭后或与食物一起服用阿司匹林,以减缓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此外,长期或高剂量使用阿司匹林还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
2. 出血风险增加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然而,这也使得阿司匹林使用者出血风险增加。
如果您正在接受某种手术或有其他出血风险的情况(如消化道溃疡),请务必告诉医生您正在使用阿司匹林。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与其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相互作用,导致出血风险进一步增加。
3. 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哮喘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您对阿司匹林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生帮助。
4. 儿童和青少年发生雷氏综合症的风险阿司匹林使用与儿童和青少年患雷氏综合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雷氏综合症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可导致脑肝病变和死亡。
因此,不建议给18岁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使用阿司匹林,特别是在发烧期间。
尽管阿司匹林有一些副作用,但在遵循正确的用药指导下,它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确保我们的用药安全:1. 请务必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超过推荐的剂量或使用时间。
2. 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告知医生您的药物过敏史和当前用药情况,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3. 如果出现严重的胃痛、胃出血或其他胃肠道不适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咨询医生。
4.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请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特别是在发烧期间。
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损伤,要重视!
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损伤,要重视!但要注意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尿酸增高、药物性皮炎、过敏性哮喘、抑制凝血功能、性功能减退等。
最大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损伤和出血,尤其是消化道大出血不容忽视,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和减少消化道损伤发生。
下面主要讲讲阿司匹林对胃、十二指肠的损伤及预防。
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损伤机制阿司匹林,服药3、4天后胃粘膜即可发生损伤,3个月时达高峰。
服药12个月内为消化道损伤的多发阶段,12个月后消化道损伤发生率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阿司匹林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为75~100 mg/d,但小剂量阿司匹林仍可导致消化道损伤。
阿司匹林可直接刺激、损伤胃粘膜,但更主要的是阿司匹林口服吸收后可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减少,从而导致胃粘膜血流量、粘液、碳酸氢盐合成分泌减少,胃粘膜保护作用削弱。
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虽然减少了其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但它吸收入血后经过全身作用依然会导致胃粘膜保护屏障受损,因此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一样会对胃粘膜造成伤害。
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损伤的表现服用阿司匹林后,胃粘膜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甚至出血、穿孔。
患者或多或少有反酸烧心、恶心、食欲差、腹胀、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
阿司匹林所致溃疡,多为无痛性,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更多见,易发生出血及穿孔。
据研究,不同剂型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无明显差异。
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年龄≥65岁■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如氯吡格雷)■联合抗凝治疗(如华法林)■联合使用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所致消化道损伤的初期症状易被忽视,故一旦出血危险较高,对于有用药史的患者,不应忽视任何症状及体征变化。
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道损伤风险随患者年龄和药物剂量增加而明显增加,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联合用药也增加其危险性。
抗血小板药物和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评估与预防
(3)溃疡特点: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史、老年女性多见、 多为无痛性(50%~80%)、GU较DU更多见、易发生
出血或穿孔。
13
整理课件
3.阿司匹林致消化道损伤相关因素
S 药物剂量 S 患者的年龄 S 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 S 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消化道出血较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风 险增加7倍
PCI术后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风险约为1%
消化道出血的总体死亡率达到15%
7
整理课件
阿司匹林与胃肠道出血率的关系
Trenk 2009年发表于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研究结果:
即使阿司匹林为50~162 mg低剂量时,与对照组相比,消化 道的出血率仍然增加
14
整理课件
4.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
消化道出血会增加死亡、心肌梗死和 卒中的风险,预防出血与缺血可显著 降低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风险
15
整理课件
出血事件显著增加30天死亡风险
30天死亡率( % )
N=34146
出血患者 12.8%
5 风险 倍
P<0.0001
患者例数 未出血 出血
33676 470
尽量避免完全停用抗血小板 药物,必要时可先停用一种 抗血小板药物。若已危及到 患者生命则可立即停用抗血 小板药物,但停药时间尽可 能短。
减少抗栓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21
整理课件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处理
2.关于替代治疗:
对于溃疡出血复发危险较高的患者,不 建议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而应该 给予阿司匹林和PPI联合治疗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阿司匹林(Aspirin,ASP),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acid,ASA),是常用的历史悠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在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预防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改善老年痴呆症状等方面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但随着应用的增多,出现了大量不良反应如胃肠道症状、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瑞氏综合征、水杨酸反应、心脏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以及大疙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听力损害、习惯性和成瘾性、眩晕、鼻炎、涎腺肿大、诱发痛风、致畸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应选择合适的剂量、选择适宜的剂型、正确地服药时间、避免同时服用增加胃酸的药物及应该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等即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 临床应用1.1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阿司匹林能够通过乙酰化血小板的环氧化酶,进而阻止凝血素的生成,以达到阻止动脉病变的目的,并能减慢β 细胞的功能退化进度,从而控制糖尿病的进展。
无症状性糖尿病动脉疾病进展预防(POP)研究、日本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JPAD)研究及阿司匹林在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AAA)试验结果均表明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1]。
长期高血糖可使血小板处于高度激活状态,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
主要表现在:①血小板粘附功能增强;②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③血小板释放反应增强;④血小板促激活性增高参与血栓形成。
1.2预防心肌梗死阿司匹林在心肌梗死一级预防方面拥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被誉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很多国家的临床诊疗指南都推荐其用于一级预防。
在男性当中,阿司匹林可使首次心肌梗死风险降低44%,首次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66%[2]。
阿司匹林的见不良反应有那些
阿司匹林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那些?不良反应比较公认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剂量有关,如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可导致胃黏膜损害、头痛、耳鸣及听力下降等;一类是与剂量不相关,如过敏等。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中最常见为胃肠道刺激症状和轻度胃肠道出血。
阿司匹林引起轻度胃肠道出血与剂量相关,一项综合了5 1项临床试验包括338 191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100 mg/d以下阿司匹林胃肠道出血发生率为1.1%,100~325 mg/d为2·4%,325 mg/d以上为2.5%(Am J Hemat。
1.2004,75:40—47)。
这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与质子泵抑制药合用或肠溶剂型来处理,而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后果无论对家庭还是个人来说都是严重的。
当患者原有消化道溃疡或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液病、肝病、尿毒症或并用其他抗血栓药物及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时,不论什么剂量的阿司匹林或者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均可引起原有病损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有何不同?作为迄今为止唯一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直接比较的CAPRIE研究(Lancet,1996,348:1329—1339) 显示,325 mg/d阿司匹林和75 mg/d氯吡格雷相比,总不良反应无差异;出血并发症亦无差异,进一步亚组分析虽然阿司匹林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略高,但二者差异很小。
而严重皮疹和腹泻在氯吡格雷组较多见,二者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和溃疡出血的机制不同。
阿司匹林机制:阿司匹林和其他NSAIDs类一样,其对胃肠道的损伤是药物对黏膜的直接局部刺激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系统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组织前列腺素的合成主、要有两条途径:即环氧化酶1(cox一1)和环氧化酶2(cox一2)遂径。
其中,COX一1途径是生理前列腺素合成的主要途径;由此途径合成的前列腺素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的调节,如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维持肾脏灌注和血小板的活性等。
而cox一2途径则不同,多由炎性刺激诱导,由此合成的前列腺素与炎症、疼痛和发热等病理过程相关。
阿司匹林的八个不宜
阿司匹林的八个不宜时间:2012-06-01 09:481、合并胃肠疾病的“糖友”慎用阿司匹林有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后者有减少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因此,阿司匹林可引起较强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及厌食等,从而可加重或诱发胃肠道溃疡,引起胃出血。
胃部有问题又确实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一般需要配合吃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饮酒后不宜服用,因为会加剧胃黏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胃出血。
2、外科手术、拔牙、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阿司匹林能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抑制肝脏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出血,故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合成功能低下者慎用,维生素K缺乏者和血友病患者禁用。
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避免凝血功能障碍,造成出血不止。
3、哮喘患者禁用阿司匹林可抑制参与支气管扩张作用的前列腺素E的合成,引起支气管痉挛,发生阿司匹林哮喘,故合并哮喘的病人禁用阿司匹林。
4、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少数人服用阿司匹林后会诱发皮疹或血管神经性浮肿,出现过敏性休克。
5、与某些药物不宜联合使用阿司匹林与氨茶碱合用,可以降低疗效;与维生素B1同服,会增加胃肠道反应;与抗凝药双香豆素合用,易致出血;与降糖药D860同用,易致低血糖反应;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与速尿同用,容易造成水杨酸中毒;与糖皮质激素、消炎痛、保泰松等药物合用,可对消化系统产生更强的刺激作用。
6、缺铁性贫血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在体内的分解产物能阻碍铁的吸收,故缺铁性贫血病人不宜服用。
7、21岁以下人群禁服阿司匹林年龄在21岁以下的患者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因为在这部分人群中使用阿司匹林会增加瑞氏综合征的危险(一种少见的儿童疾病,在水痘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
8、非医嘱,不可长期用,亦不可突然停药如非医嘱,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否则可引起中毒,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严重者会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栓等症状。
然而,长期或滥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危害。
1. 胃肠道问题: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问题。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增加胃酸分泌。
长期大量用药或超过建议剂量使用阿司匹林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2. 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对阿司匹林及类似药物过敏,出现皮疹、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有哮喘和鼻窦炎症状的人患过敏性鼻炎时,使用阿司匹林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3. 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造成出血风险的增加。
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情况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用药剂量只需低剂量,但即使是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使用也可增加出血的风险。
4. 肝肾功能受损: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损害肝肾功能,特别是在老年人和存在肝肾疾病的患者中。
5. 儿童使用风险:阿司匹林与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Reye综合症相关。
Reye综合症主要影响肝脏和大脑,并在儿童发烧时与阿司匹林使用有关。
因此,12岁以下的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注意:以上只是阿司匹林可能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和危害,具体情况还需依据个体的健康状况、用药剂量和疾病风险来评估。
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长服阿司匹林小心胃出血
长服阿司匹林小心胃出血作者:伏新顺来源:《家庭医学》2010年第05期一位51岁赵姓老年妇女因胃痛、柏油样大便来医院诊治,胃镜检查提示胃多发性溃疡合并出血。
据悉,这位妇女平时胃就不好,在吃酸甜及辛辣食品之后有泛酸、烧心、胃脘疼痛症状,但没有查过胃镜,也未进行正规治疗。
听人说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刚服用3天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物,临床常用于治疗发热及关节疼痛等病症。
一开始,医药学家们发现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有二:一是能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的正常聚集而增加出血的危险性;二是能诱发或加重胃黏膜屏障损害而引起胃出血。
到了20世纪,聪明的医药先驱们“变废为宝”,利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副作用来抗血栓,同时也减少了其对胃黏膜屏障的损害,从而广泛用于防治冠心病、心肌梗死、肺栓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紧接着,医生又把阿司匹林的应用范围扩展到可引起上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人群,如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由于阿司匹林的适应症掌握越来越松,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人群越来越多,用药时间越来越长,故而,胃出血的发生率有增无减。
长期服阿司匹林的患者该怎样预防胃出血的发生呢?1.如有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烧心、泛酸、嗳气等症状,应停服阿司匹林。
若患者原有胃、十二指肠溃疡,使用阿司匹林又很有必要,应在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的基础上慎用。
2.戒烟酒。
抽烟可引起消化性溃疡。
酗酒可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或出血。
此外,酒可加重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活性,延长出血时间。
3.尽量选用胃肠道反应小的肠溶阿司匹林。
4.严格掌握适应症,没有发病因素的健康人就没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
5.一旦出现呕血、黑便,应在立即停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尽快到医院救治,以防万一。
6.饮食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未饥先食、未饱先止,忌食生冷、酸甜、麻辣食品,以免诱发或加重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标签:阿司匹林;不良反应;防治措施为防治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许多中老年人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A)。
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d)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随着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很多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其不良反应越来越常见。
如何防治这些不良反应,笔者总结了服用该药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将该药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1 主要不良反应1.1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对胃黏膜的损害,其损害机制可分为局部作用和系统作用两种情况。
1.1.1局部作用口服阿司匹林后,药物直接接触胃黏膜,不仅可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层完整性丧失还能分解粘液层,因此破坏了胃黏膜屏障。
这一方面为胃酸、胃蛋白酶对胃本身的侵蚀打开了通道,另一方面促进H+逆扩散,很快使胃黏膜出现瘀斑、浅表糜烂。
这些病灶可发生隐性出血,一般不会出现显性大出血。
1.1.2系统作用阿司匹林进入体循环后,由于其对环氧化酶(COX),特别是环氧化酶-1(COX-1)的抑制,减少了胃黏膜对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黏膜保护因素的损失;同时阿司匹林还能增加脂氧化酶活性,从而增加了具有收缩作用的白三烯,其中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均影响对胃黏膜的血流。
以上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不良作用使细胞修复能力受损,溃疡边缘的细胞再生受阻,延迟了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因此患者易发生胃出血、穿孔等溃疡病的发生。
1.2低剂量阿司匹林长期应用也可导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发生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
发生率较小,报道很少。
2防治措施2.1服用适宜的剂量每天服用小剂量(75~300 mg)的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此法预防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
每天服用中等剂量(500~3000 mg)的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
常用此法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牙痛等病症。
每天服用大剂量(超过4000 mg)的阿司匹林具有消炎及抗风湿的作用。
长服阿司匹林小心胃出血
长服阿司匹林小心胃出血提起阿司匹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是一种处方药,对于解热镇痛,抗风湿等,有较好的疗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它来治疗感冒发热、肌肉痛等各类疼痛,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
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阿司匹林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1 阿司匹林都有哪些用途?(1)用于使潜在或者疑似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降低发病风险;(2)用于预防心肌梗死的复发;(3)用于降低脑卒中和短暂脑缺血的发作风险;(4)用于降低心绞痛疾病的发作风险;(5)在进行外科大手术,或者介入手术之后,用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等;(6)用于缓解感冒等引起的发热;(7)用于镇痛和对抗风湿疾病等。
2 服用阿司匹林的禁忌及不良反应在服用阿司匹林时,禁止饮酒。
正常情况下,酒中的乙醇会在肝脏的酶的作用下,变成乙醛,之后形成乙酸,逐渐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但是,阿司匹林中的成分,会降低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得已经形成的乙醛不断累积,加重身体的疼痛感,并造成肝部的损伤。
阿司匹林在临床上使用的时间很长,而且应用范围很广,在这种情况下,也发生了很多的不良反应。
(1)服用阿司匹林的胃肠道症状服用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症状,这种症状最明显、也最常见的表现有: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
在口服阿司匹林的时候,很有可能会直接对胃黏膜造成剌激,引起上腹不适,并且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
而如果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很容易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继而引发胃溃疡及胃出血。
所以说,如果要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那么应该经常监测血像和大便潜血试验,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胃镜检査。
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最好不要空腹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另外,患有溃疡病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像米索前列醇等,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对治疗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简单来说,就是阿司匹林对于肠胃的潜在损伤非常大,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医嘱,合理控制药量。
(2)服用阿司匹林的过敏反应对于某些特异性体质者来说,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后,可能会出现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这种症状在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的患者中比较多见。
简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引言阿司匹林(aspirin),也被称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栓。
虽然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详细探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提高读者对该药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不良反应分类根据不良反应的不同类型,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可分为常见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两大类。
常见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是指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痛、消化不良和恶心等症状。
2.凝血问题: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血液的凝结。
然而,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的风险。
3.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对阿司匹林过敏,表现为荨麻疹、呼吸困难和面部肿胀等症状。
4.肝肾损伤:大剂量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不全。
严重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指的是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的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胃肠溃疡和出血:长期高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肠道溃疡和出血,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引发出血性休克。
2.偏头痛型中枢性胸痛(Reye综合征):Reye综合征是一种非常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多见于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
该病的特征是在发生病毒感染后使用阿司匹林,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功能受损。
3.呼吸系统反应:少数人使用阿司匹林后可能出现支气管痉挛、哮喘和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反应。
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为了预防和减少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胃肠道反应的防治•尽量在饭后使用阿司匹林,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特别是对于有胃肠道问题的人群。
•如有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出现,可尝试减少阿司匹林的剂量或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凝血问题的防治•对于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查,以监测血小板数量的变化。
服用阿司匹林,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462020年 第29期阿司匹林是现阶段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可起到一、二级预防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但是在该药物服用后,不仅能够达到抗血栓的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出血风险,最为严重的表现就是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而一旦患者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发生往往会严重危害其自身健康,那么在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中,该如何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呢?一、服用阿司匹林为什么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阿司匹林药物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抵抗血小板凝集,进而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有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在存在相关风险的情况下,长时间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能够对心梗、脑梗等病症产生一定的预防效果,且该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的预防价值是其他药物所难以替代的。
但阿司匹林在药物作用中,可抑制可保护胃黏膜的前列腺素生成,降低胃黏膜血流量,增加血管内炎症介质,因而其往往会对患者的胃黏膜屏障保护功能造成一定的破坏,进而导致胃部发生溃疡、糜烂甚至出血等情况。
因而在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之前,就需要先对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在服药的前1年内,也需要注意关注自身的各项生命指标,一旦出现腹痛、呕血、黑便、柏油样便等表现,据需要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观察,判断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及时接受对症治疗。
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危害?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后,往往会导致患者机体血容量减少,进而促使其外周循环衰竭,若出血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往往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同时,在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发生时,还会导致机体心肌灌注减少,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及梗死。
所以对于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栓治疗的病人来说,在发生大出血后往往需要停用阿司匹林,如此一来则会进一步加大其发生血栓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注意,阿司匹林本身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因而很多患者在发生消化性溃疡以及消化道出血时通常没有显著症状,不易被发现,常会导致病情延误。
简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简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止痛、退烧和抗血栓等治疗。
但是,它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并且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和减少这些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损害、过敏反应和出血等。
一些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包括胃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
肝损害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而且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和哮喘等。
出血是一个严重的不良反应,经常导致严重的出血和甚至死亡。
为了防止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注意剂量。
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必须遵守医生的建议,并根据医生的指示合理调整剂量。
剂量过高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2. 勿要肝损害的病人使用。
对于肝损害的病人,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3. 避免混用。
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不要与阿司匹林混用。
4. 注意饮食。
如果在使用阿司匹林期间出现胃肠道不适,应注意饮食。
应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或辛辣的食物。
5. 注意休息。
当感到疲劳时,应及时休息,放松身心,避免过度用药。
6. 了解可能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应了解其可能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因此,了解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使用药物,并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服用阿司匹林前要注意这9点
得 )等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会 和 阿
司 匹林 发 生 相 互 作 用 ,不 可
也 绝 非 万 试 万 灵 的 灵 丹 妙 药 ,在 服 用 阿 司 匹林 之 前 ,
你还需 要注意 下面 这些 :
问 医生
4 . 禁忌人 群要注 意
匹 林 的 作 用 是 持 续 性 的 ,早
服 闰 阿 司 林 茼 要 注 意 这 9 点 晚 没 有 多 大 区别 ,关 键 是 坚
持。
文/ 橙 医生
医药 史 上 有 三 大 经 典 杰 作 ,即 阿司 匹 林 、 青 霉 素 、
服 药 前 和 服 药 期 间 可 以
7 . 避 免 与其 他 抗血 栓 药
2 .用 药前先 查病史 目前 一 致 认 为 ,过 去 有
与 肾 上 腺 皮 质 激 素 合 用 ,易 诱 发溃 疡 。 ( 4 ) 与 利 尿 剂
同用 ,容 易 造 成 患 者 水 杨 酸 中毒 。 ( 5 ) 与 降 糖 药 D8 6 0
关 于 这 个 问题 目前 者 ,尤 争 议 ,到 底 是 晚 上 还 是 早 晨
9 . 阿司 匹林 不 能与 这 些
药同服
不 可 以 经 常 服 用 阿 司 匹林 。
如 果 医 生 对 患 者 心 脏 病 或 脑 能会 出 现 严 重 的 肝 功 能 不 全
卒 中风 险 评 估 不 准 ,用 阿 司 合 并 脑 病 症 状 ,虽 少 见 ,却
匹 林 预 防 心 脏 病 或 脑 卒 中就 可 致死 。 不恰 当了 。 5 . 服 用 阿司 匹林 的 最适
8 .注意 保护 胃肠道 阿司 匹林可 能会 引起 胃
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维普资讯
心血管 康复 医学杂志 2 0 0 6年 2月第 1 5卷第 1 C i C rivs e a iMe , e 0 6 Vo 1 . 期 hnJ ado aeR h bl d F b2 0 , l 5No 1
3 讨
论
防作用 。 总体上心脑血管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是安全 而有 效 的 , 应重 点 识 别高 危 人群 , 消化 道溃疡 和 但 有
阿司 匹林从 1 9 上市 以来 ,在 医学领 域得 到 88年
表 l 不 同疾病发生 消化道出血的比较
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 的一二级预 防方面,由于它疗效肯定 , 价格低廉 , 而成为最基础 的用药r引 h 但该药所致 的胃肠道的副作用也逐渐受 到临床重视 , 尤其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 可能是致死 性的, 因而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 我院 自19 95 年 1 -0 5 1 月"20 年 月心内科与神经 内科住院患者因 -
杂 志 ,2 0 ,1 ( ) 0 . 0 5 4 5 :4 9
作用, 如果阿司匹林用量较大 , 也会阻止前列腺素的
合成 , 从而抑制其抗凝作用 , 同时其保护 胃粘膜 , 维
持 肾血流 量 的功 能亦 会受 损 [。 司 匹林 发 生消 化道 4阿 ] 出血是 否与其 治疗 的 原发 病有 关 未 见报道 , 我 们 的 从 结 果来 看与原 发病 无关 , 生消化 道 出血与所 用 剂量 发
林 的用 量分别 为 5 / Omgd,7 / ,10mg d 5mgd 0 / ,顿
注 5 与 0mg组的比较 *P<O 0 。 . 5
服, 个别病人用量超过1 0 g d 消化道病史 ( 0 / 。 m 主要 是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及上 消化道出血史主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出血
小剂量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但长期服用可导致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
因此,如何预防阿司匹林的消化道出血一直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用药,不能因其有出血风险而拒绝或停用,应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使胃肠道出血风险降至最低。
选用合适剂型
阿司匹林有普通片剂、肠溶片、泡腾片、栓剂等多种剂型,作用并没有明显差异。
非肠溶片在胃内酸性环境即溶解,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只适用于急性期首剂服用或作为解热镇痛药物短期使用,不适合长期服用。
饭后服用非肠溶片可以降低副作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外面有一层耐酸的包衣,不会在胃内酸性环境溶解,主要在小肠碱性环境内释放并缓慢吸收,可以显著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是长期服用的最佳选择,需空腹服用。
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合并慢性胃炎、严重肝病、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应慎用阿司匹林,溃疡活动期禁用任何剂型的阿司匹林。
每天75~100 mg剂量最佳
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 mg/d)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血栓性事件。
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肠道出血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明显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
既往研究显示,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为每天75~100 mg,该剂量不一定能减少出血次数,但能降低出血发生的严重程度。
服用胃粘膜保护剂
为预防阿司匹林所致的胃肠道出血,可以预防性服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或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其中质子泵抑制剂为首选药物,疗效优于H2受体拮抗剂。
若患者有质子泵抑制剂禁忌证,可以选用H2受体拮抗剂。
避免同服刺激胃酸分泌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会刺激胃酸分泌,降低胃肠粘膜对胃酸的抵抗力。
维生素B1可增加胃液的酸度,促进阿司匹林分解,加剧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损伤。
阿司匹林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抗凝药(华法林)合用,也可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因此,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应尽量避免服用上述药物。
筛查与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溃疡和出血的风险。
建议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在治疗前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进行根除治疗,从而预防其导致的胃十二指肠粘膜损伤,保证最大程度获益。
服药前和服药期间的检查
对于曾经有过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的患者,尤其是曾经因为服用非甾体药物发生过类似病史者,属于阿司匹林敏感、易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应慎用或禁用。
老年人胃粘膜功能减退,更易发生胃粘膜损伤,在用药之前应加强评估和监测。
用药前应先检测血液,如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及凝血时间等。
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应及时检查及停止服药。
同时应养成定期观察大便的习惯,如发现大便颜色发黑,或近期出现烧心、胃部不适等症状,尽快就诊。
合理饮食
饮食疗法是预防和治疗溃疡病的重要环节,有胃病史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尤其应该注意合理饮食。
① 选用易消化、含足够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稀饭、软米饭、细面条、豆制品、鸡蛋、瘦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这些食物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胃组织和促进溃疡愈合。
② 禁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油煎或油炸食物、肉汤、韭菜、生姜、咖啡、浓茶,以及过甜、过酸、过冷、过硬食物。
甜食、辛辣食物可增加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加重病情;过热食物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还可使溃疡面血管扩张引起出血;过冷、过硬食物不宜消化,可加重病情。
另外,溃疡病患者还应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改变胃液酸碱度,诱发或加重溃疡。
应用阿司匹林期间禁止饮酒。
酒精对已经水肿、糜烂及溃疡的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加重阿司匹林引起的胃溃疡,甚至胃出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