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合集下载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验证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二、实验仪器与器件:1.功能发生器;2.直流稳压电源;3.2N3904NPN型晶体管;4.脉冲发生电路;5.负载电阻;6.示波器等。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与过程:1.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根据实验原理连接好各个器件与仪器;2.将直流稳压电源的正极接入收集端,负极接入基极,并合理调节稳压电源的电压和电流;3.通过功能发生器向基极注入正弦信号,调节发生器频率和幅值;4.同时连接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波形;5.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值,记录输出信号的变化;6.对比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确定放大倍数。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在不同频率下,记录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幅值,并计算放大倍数;2.提取数据,绘制频率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曲线;3.分析曲线特点,讨论晶体管放大器的工作频率范围;4.对比不同输入信号幅值下的输出信号,分析并解释放大器的失真情况。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1.经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放大效果;2.放大倍数随频率的增加而下降,且存在失真现象;3.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七、实验心得与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且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输出信号失真、调节电源电压等,但通过耐心地调试和思考,最终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提高了对电路放大器的理解,还锻炼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一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一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一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原理图+12V二、实验内容及注意要点1、按照原理图连接电路 注意R W 的接法,连接1、3端,或者2、3端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输入端接地,静态工作点指标包括I b 、I C 、V CE 。

其中,V CE 用万用表测量V C 、V E 对地电压后计算得出;Ib 、Ic 转为测量V B 、V E ,E C E E V I I R ≈=;在使用万用表测量R B2时关闭直流电源,并将其从电路中断开。

注意实验中选取I C =0.2mA ,即V E =2.4V 。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信号1KHz 、峰峰值50mV 正弦信号(注意使用信号发生器获得该信号的方法),记录不同Rc 、R L 下的输出Uo ,计算A V 输入、输出信号波形。

计算过程中注意有 效值=峰峰值输入输出统一采用峰峰值或有效值。

4、输入、输出电阻 如下图连接电路,R=2K ,Rc=2.4K ,R L =2.4K ,I C =0.2mA+12V测量输入电阻时,在放大电路的电容C 1前串接电阻R ,测量U S ,U i ,计算ii S iU R R U U =-;测量输出电阻,去除R ,保持U S ,测量接有R L 时电压U L 及不接负载RL 时输出电压Uo ,计算输出电阻1O O L L U R R U ⎛⎫=-⎪⎝⎭。

5、测量幅频特性曲线 采用三点法测量,即选取中频、高频、低频点测量,具体方法为Rc=2.4K ,R L =2.4K ,I C =0.2mA ,选取中频1KHz ,调节信号发生器使输入信号为1KHz ,逐渐加大幅度使U Opp =1V ;幅度固定,调节信号发生器减小输入信号频率,当U Opp =0.707V 时停止,记录此刻输入信号频率即为低频点;同理增大信号频率记录高频点。

A V=U O /U i ,绘制出幅频特性曲线。

三、实验结果1、静态工作点Q2、电压放大倍数 IC=2.0 mA Ui=50mV(峰峰值)3、输入输出电阻32 3.65032i i S i U mV R R K U U mV mV ==≈Ω--; 3.111 2.4 2.51.5O O L L U V R R K K U V ⎛⎫⎛⎫=-=-⨯Ω≈Ω ⎪ ⎪⎝⎭⎝⎭4、幅频特性曲线1V219Hz 2.2MHzUo四、思考题1、电路中C1、C2和C E 有什么作用?C1、C2分别为输入、输出电容,通交流隔直流,C2使得直流电源在集电极回路形成的直流量不影响负载,C1使信号顺利加大放大电路中;C1对电路带宽下限有影响,1μF 左右为宜。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学习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研究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4、观察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失真情况,了解产生失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由晶体管、基极电阻、集电极电阻、发射极电阻和耦合电容等组成。

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加到晶体管的基极,经晶体管放大后,从集电极输出,再通过耦合电容加到负载电阻上。

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晶体管各极的直流电流和电压值。

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可以保证放大器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输出信号不失真。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主要通过调整基极电阻和集电极电阻的阻值来实现。

3、放大器的性能指标(1)电压放大倍数:是指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反映了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能力。

(2)输入电阻:是指从放大器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反映了放大器从信号源获取信号的能力。

(3)输出电阻:是指从放大器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反映了放大器带负载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直流稳压电源4、万用表5、实验电路板6、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连接实验电路仔细对照电路图,在实验电路板上正确连接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注意元件的极性和引脚的连接。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1)接通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源电压至合适值。

(2)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极的电压,计算静态工作电流。

(3)通过调整基极电阻的阻值,改变静态工作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使输出电压不失真。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1)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使输入信号为正弦波。

(2)用示波器分别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峰峰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测量输入电阻(1)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串联一个已知电阻。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
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基极电流I B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需要测量和调试。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电子学综合实验平台
2.共射极放大器实验电路板
3.示波器
4.信号发生器
5.万用表
6.电阻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调试静态工作点
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U C和U E。

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R W调至最大,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旋钮旋至零。

接通+12V电源、调节R W,使I C=2.0mA (即U E=2.0V),用直流电压表测量U B、U E、U C及用万用电表测量R B2值。

记入表2-1。

实物连接演示1
(接通+12V电源、调节R W,使I C=2.0mA)
实物连接演示2
(U B、U E、U C位置)
实物连接演示4
(调节u S使输入电压U i=10mV)
实物连接演示5
(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入输出电压有效值,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相位)
实物连接演示6
(改变电阻R C和R L并测量U o)
表2-2 Ic=2.0mA U i=mV
和U CE值,记入表2-4中。

每次测I C和U CE值时都要将信号源的输出旋钮旋至零。

实验一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一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一、预习思考题1、可以通过测量哪些参数来研究电路特性;2、采用哪种方法来测量,为什么?3、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等。

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注意事项: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二、预习实验内容1、分析静态工作点;2、静态工作点改变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3、估算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

实验电路图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要求完成如下预习:1、如何确定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怎样调节?怎样进行测量?2、测量静态工作点时,电路能否有交流信号输入?(u i =?)3、当静态电流I E 约等于I C =2mA 时,V E =?,V C =?,V B =?, V CE =?V BE =?4、根据电压放大倍数公式 beLC V r R R βA // -=,完成如下表格1—2 5、能否用直流电压表直接测量晶体管的V BE ?6、当I C <2mA 时,V CE 如何变化(电路工作状态是趋向饱和还是截止)?,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将如何变化?输出电压U o 的大小如何变化?反之,当I C >2mA 时,上述的变化又将如何? 表格1—2 ui ≠us ui=50mv R C (K Ω) R L (K Ω) U o (V) A V u O 和u 1波形相位关系如何?2.4 ∞ 101.2 ∞2.4 2.4提示:1、本实验测量静态工作点时,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采用测量电压U E 或可根据CCCC C R U U I -=,由U C 确定I C )。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摘要:本实验通过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研究其放大特性和工作原理。

通过测量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计算放大倍数,得出合适的工作点、负载电阻和偏置电压,以实现较大的放大倍数和线性放大的目标。

【关键词】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特性、工作点、负载电阻、偏置电压、放大倍数、线性放大一、引言晶体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在电子电路中广泛应用于放大、开关等功能。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放大器电路,具有简单、灵活及放大效果较好等特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研究其放大特性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测量及计算,确定合适的工作参数,实现最佳的放大效果。

二、实验原理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由晶体管、负载电阻、输入电阻、偏置电阻和耦合电容等组成。

输入信号经耦合电容C1传递到基极,与偏置电阻R1和R2形成偏置电压,控制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负载电阻RL连接于集电极,输出信号从集电极提取。

三、实验步骤2.给定直流电源VCC和VE,通过调节R1和R2,使得基极电压为合适的偏置电压。

3.连接信号发生器,设置正确的输入信号频率和信号幅度。

4.连接示波器,分别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并记录幅度。

5.逐步调节负载电阻RL,测量不同负载情况下的输出信号波形和幅度。

6.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放大倍数。

四、实验结果3. 放大倍数:利用实验数据计算放大倍数Av=Vout/Vin。

五、讨论与总结通过实验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并测量了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合适的工作点和偏置电压下,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可以实现较大的放大倍数。

当输出信号达到晶体管的饱和区时,放大倍数会有所下降。

2.负载电阻的选择对放大倍数和线性放大效果有较大影响。

较大的负载电阻可以得到较大的放大倍数,但也会降低线性放大效果。

3.输入特性曲线的斜率代表输入电阻,输出特性曲线的斜率代表输出电阻,可以通过斜率计算电阻值。

实验一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一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一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 实验目的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 实验原理图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图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基极电流I B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CC B2B1B1B U R R R U +≈U CE =U CC -I C (R C +R E )电压放大倍数beLC V r R R βA // -=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CEBEB E I R U U I ≈-≈输出电阻R O≈R C三、实验设备与器件1. +12V直流电源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双踪示波器4. 交流毫伏表5. 直流电压表6. 直流毫安表7. 频率计 8. 万用电表9. 晶体三极管3DG6×1(β=50~100)或9011×1 (管脚排列如图6所示)电阻器、电容器若干四实验内容1. 调试静态工作点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R W调至最大,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旋钮旋至零。

接通+12V电源、调节R W,使I C=2mA(即U E=2.0V)。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U B、U E、U C的值,记入表1中。

2.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在放大器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u S,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旋钮使放大器输入电压U5增大,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u O波形,在波形将要失真而不失真的临界状态下,在示波器上读取U s和Uo值,并观察u O和u s的相位关系,记入表2中。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篇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式方法和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及放大器参数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偏置电阻Rb1、R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三、实验设备1、信号发生器2、双踪示波器3、交流毫伏表4、模拟电路实验箱5、万用表四、实验内容1.测量静态工作点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它的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为:ub≈Rb1?uccRb1?Rb2图2—1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Ie=ub?ube≈IcReuce=ucc-Ic(Rc+Re)实验中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1)没通电前,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接好电源线(注意12V电源位置)。

2)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的直流10V挡测量ue=2V左右,如果偏差太大可调节静态工作点(电位器Rp)。

然后测量ub、uc,记入表2—1中。

表2—1b2所有测量结果记入表2—1中。

5)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c≈Ie=u?ucue或Ic=ccRcReube=ub-ueuce=uc-ue计算出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各仪器与放大器之间的连接图关掉电源,各电子仪器可按上图连接,为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后接在公共接地端上。

1)检查线路无误后,接通电源。

从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频率为1Khz、幅值为10mv(用毫伏表测量ui)的正弦信号加入到放大器输入端。

2)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的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表中三种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值,记入表中。

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

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
四、通频带 通频带: 通频带: Au 0.7Aum Aum
fbw=fH–fL
放大倍数 随频率变 化曲线
fL 下限截
止频率
上限截 止频率
fH
f
Exit
测量方法
测量开路电压。 1.测量开路电压。 2.测量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 2.测量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 测量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 ro ro Us' ~ Uo Us' ~
R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Uo'
Uo Ro = ( − 1) RL ′ Uo
三、试验步骤
1、调试静态工作点
调节RW,使IC=2.0mA 调节R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U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UB、UE、UC
ic
Uc Ub Ue
2、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
1) 电压放大倍数AV的测量
加入输入信号Us, 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的波形,保证其不失真 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i,Uo。
四、思考题
在实验电路中 电阻RE 电容CE 的作用分别 是什么?
Q 点位置偏低
输入信号较大
截止失真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动态分析
1. 输入交流信号时的图解分析
共射极放大电路
iB /uA iB /uA
60 40 20
电路图
i C /mA 交 流 负载 线
i C /mA
Q` Q IBQ Q`` vBE/V vBE/V
I CQ t Q` Q
60uA 40uA
Q`` 20uA v C E/V CE v C E/V CE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 使用。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器实验报告实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器⼀、实验⽬得1、学会放⼤器静态⼯作点得调试⽅法,分析静态⼯作点对放⼤器性能得影响。

2、掌握放⼤器电压放⼤倍数、输⼊电阻、输出电阻及最⼤不失真输出电压得测试⽅法。

3、熟悉常⽤电⼦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得使⽤。

⼆、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作点稳定单管放⼤器实验电路图、它得偏置电路采⽤R B1与RB2组成得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以稳定放⼤器得静态⼯作点。

当在放⼤器得输⼊端加⼊输⼊信号u i后,在放⼤器得输出端便可得到⼀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了得输出信号u0,从⽽实现了电压放⼤。

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与RB2得电流远⼤于晶体管T 得基极电流IB 时(⼀般5~10倍),则它得静态⼯作点可⽤下式估算U CE=UCC—I C(RC+R E+RF1)电压放⼤倍数输⼊电阻R i=RB1 //R B2//[r be+(1+β)RF1 ]输出电阻R O≈R C由于电⼦器件性能得分散性⽐较⼤,因此在设计与制作晶体管放⼤电路时,离不开测量与调试技术。

在设计前应测量所⽤元器件得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得依据,在完成设计与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与调试放⼤器得静态⼯作点与各项性能指标。

⼀个优质放⼤器,必定就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得产物。

因此,除了学习放⼤器得理论知识与设计⽅法外,还必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器实验电路须掌握必要得测量与调试技术。

放⼤器得测量与调试⼀般包括:放⼤器静态⼯作点得测量与调试,消除⼲扰与⾃激振荡及放⼤器各项动态参数得测量与调试等。

1、放⼤器静态⼯作点得测量与调试1) 静态⼯作点得测量测量放⼤器得静态⼯作点,应在输⼊信号u i=0得情况下进⾏, 即将放⼤器输⼊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量程合适得直流毫安表与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得集电极电流I C以及各电极对地得电位UB、U C与U E、⼀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测量电压UE或UC,然后算出I C得⽅法,例如,只要测出UE,即可⽤算出I C(也可根据,由UC确定IC),同时也能算出U BE=UB-U E,UCE=UC-UE。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10页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10页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10页一、实验原理晶体管(英文全称为:transis)是一种双极型器件,它使用电压控制流的方式来控制电路,是一种高低电平的转换器,其中N-MOS具有负偏移电流输出,P-MOS有正偏移电流输出。

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CE amplifier)是利用晶体管放大输入信号,并且输出放大后的信号,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高增益:某些应用时,可以获得高达1000倍的增益。

2.具有良好的抗杂散比:它的抗杂散比比其他放大器要好。

3.低成本:CE放大器成本低,是很多电路应用的实用设计。

二、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包括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原理、电路电子元件、实验接线、虚拟示波器、实验电源等: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原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是利用晶体管的共射极特性,以电容或非线性电路连接晶体管的共射极,把输入信号放大。

2.电路电子元件:该实验采用的电子元件有晶体管、电阻、电容、变压器等,详见实验设置部分提供的原理图。

3.实验接线:实验接线由晶体管的共射极连接电路的共射极部分,将电路中晶体管的此极和源极和源之间、此极与集电极之间等处可接电容等电子元件。

4.虚拟示波器:实验采用数字示波器,用于监测放大器输出脉冲电平变化,以及便于测量电路中其他因素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实验电源:实验主要是检测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增益、抗扰度、抗噪声度等指标,因此电源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实验中,采用的是稳定的可调电源。

三、实验设置1.确定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该回路是一个简单的电路,主要是输入端只有一个电压信号,将输入信号放大传输到输出端,从而得到放大后的信号。

2.确定晶体管型号:实验采用的晶体管型号为:MJE15031。

3.确定实验电路的元件参数:该实验电路中的电容为:C1,用于共射极的电容值为:560uF;用于分压电阻的电阻值为: 10kΩ和4.7kΩ;电源电压为: 12V 。

四、实验结果1.检查输出电压:实验准备完毕后,量出输出端的脉冲电平,结果为7V,较预期值(12V)稍有偏差,约为10%,说明实验设置有较小的偏差。

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

引言: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放大器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搭建电路并测量相关参数,探究共射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目的:1. 理解晶体管共射极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 掌握搭建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电路的方法;3. 测量并分析放大器的电压增益、频率响应、输入输出特性等参数。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电路图搭建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测试电压增益,将输入信号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通过示波器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计算电压增益。

3. 测试频率响应,在输入端输入不同频率的信号,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绘制频率响应曲线。

4. 测试输入输出特性,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绘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5.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1. 电压增益,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得到的电压增益为X,说明了放大器对输入信号的放大程度。

2. 频率响应,绘制的频率响应曲线显示了放大器在不同频率下的放大能力,分析曲线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3. 输入输出特性,绘制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显示了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分析曲线的斜率、饱和区等参数。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放大器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宽广的频率响应范围。

同时,通过分析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到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和工作区域。

总结: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放大器电路,在电子设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实际搭建电路并测量参数,全面探究了该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频率响应和输入输出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所参考的相关文献)。

附录:(包含实验所用的电路图、测量数据记录表等)。

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

3. 学习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4.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模拟电子电路,主要用于信号的放大。

本实验采用共射极接法,其基本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电路1. 静态工作点: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它决定了放大器的线性范围和输出信号的幅度。

静态工作点通常由偏置电路确定。

2. 电压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是指放大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

它反映了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能力。

3. 输入电阻:输入电阻是指放大器输入端对信号源呈现的电阻。

它反映了放大器对信号源的影响。

4. 输出电阻:输出电阻是指放大器输出端对负载呈现的电阻。

它反映了放大器对负载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晶体管(如3DG6)2. 电阻(如10kΩ、2.2kΩ、1kΩ、220Ω、100Ω、10Ω等)3. 电位器(如10kΩ)4. 直流电源(如+12V)5. 函数信号发生器(如AS101E)6. 双踪示波器(如DS1062E-EDU)7. 交流毫伏表(如GB7676-98)8. 直流电压表9. 万用电表四、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电路图,搭建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电路。

2. 调节偏置电路,使晶体管工作在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测量静态工作点(Uce、Ic)。

3. 在放大器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使放大器输入电压在合适的范围内。

4. 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5. 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6. 测量放大器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静态工作点:Uce=3V,Ic=2mA。

2. 电压放大倍数:Aυ=20倍。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总结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总结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实验,加深对该电路原理的理解,掌握其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电路、测量电压和电流等步骤,对放大器的放大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首先,我们搭建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接入直流电源和信号源,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随后,我们通过示波器和万用表测量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和电压,以及电路中的电流。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我们观察到在一定范围内,输入信号的增大会导致输出信号的放大。

这符合放大器的基本特性,即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更大的幅度。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输入信号较大时,输出信号会出现失真和截断的现象,这是由于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受到限制,无法继续放大信号。

其次,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我们发现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对放大器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正常工作范围内,晶体管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呈现出一定的关系,而一旦超出工作范围,电路的性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这提示我们在设计和使用放大器时,需要注意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和参数限制,以确保电路的稳定和可靠工作。

最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了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我们也对放大器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对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为我们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电路原理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和工程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进步。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放大性能。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 电源,直流稳压电源。

2. 示波器,模拟示波器。

3. 元器件,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三、实验原理。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特性,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输出端。

在共射极放大器中,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输出信号则从集电极上取出,而发射极则接地。

当输入信号加在基极时,晶体管将其放大并输出到集电极,实现信号放大的功能。

四、实验步骤。

1. 按照电路图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并连接电源和示波器。

2. 调节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记录波形特点。

3. 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记录放大倍数。

4. 测量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参数,如电阻、电容等数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入输出波形,并计算出了其放大倍数。

通过分析波形特点和参数数值,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具有较好的放大性能,能够将输入信号有效放大,并输出到输出端。

六、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验证了其放大性能,并对其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学习到了如何测量电路中元器件的参数,并且掌握了使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方法。

这些都对我们进一步学习电子电路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搭建电路时,要注意元器件的连接方式和极性,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 在调节示波器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对示波器造成损坏。

3. 在测量元器件参数时,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注意测量精度。

八、参考文献。

1. 《电子电路原理》,张三,XX出版社,2008年。

2.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李四,XX出版社,2010年。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报告

实验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 基极电流I B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CCB2B1B1B U R R R U +≈CE BEB E I R U U I ≈+-≈1F RU CE =U CC -I C (R C +R E +R F1)电压放大倍数1)1(F R // β++-=be LC V r R R βA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和调试技术。

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

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消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况下进行, 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测试方法;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1、0~18V可调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万用电表;5、实验用晶体管共射放大器、导线、电阻若干。

三、实验原理图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和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1 RC微分电路在图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和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的基极电流时,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四、实验内容1、实验准备:1)按照实验电路图将未接上的原件和导线接到实验电路板中,将各仪器公共端连在一起。

2)估算负载电阻大小,并用万用电表测出其阻值。

3)打开函数发生器和示波器,将函数发生器输出端接到示波器中,选择频率2K的正弦波,然后观察示波器,并调节频率为1KHz,输出电压为150mV。

2、调试静态工作点将调至最大,输入端不接;接通+12V电源、调节,使,即,用万用表调到偏大的直流电压测量档位,测量、、、在用万用表测量的值,记录到表1中。

表1测量值计算值(V)(V)(V)(V)(V)(mA)2.88 2.20 7.27 53 0.68 5.07 2.0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在放大器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电压为150mV的正弦信号,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的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万用表测量下述情况的值,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记录和的相位关系,记入表2中。

表2(V)2.4 1.11 7.4和的相位相反,如图2图2 和的相位关系4、观察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将拿掉、调节,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波形,在不是真的条件下,测量数组和,记入表3。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第一部分,我们来聊聊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晶体管,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一种能放大电信号的电子元件。

共射极电路的特点是输入信号通过基极,而输出信号则从集电极出来。

这种方式放大倍数高,适合多种应用。

1.1 共射极电路的组成想象一下,一个简单的电路就像一个小乐队。

晶体管就是主唱,电阻器和电容器就是乐队的其他成员。

电源提供动力,信号源则是音源。

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角色,缺一不可。

晶体管有三个引脚: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

基极接收信号,集电极输出放大后的信号,而发射极则是电流的出路。

要让这个乐队发挥出最佳效果,各个组件的参数得搭配得当。

1.2 工作原理咱们接着说工作原理。

电流从电源流过电阻后,进入基极。

这时候,基极电流就像是乐队的节奏,给整个电路带来活力。

基极电流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的大幅波动,形成放大效应。

这个放大倍数,通常是基极电流的几十倍到几百倍,真是个令人惊叹的现象!第二部分,我们进入实验步骤。

动手实验,往往是最让人兴奋的环节。

2.1 实验器材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器材:晶体管、电阻、电容、信号源和万用表。

这些材料都是基础但至关重要的。

挑选晶体管时,注意型号。

不同的型号,特性也不同。

2.2 搭建电路搭建电路时,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又有趣。

把电源、电阻、晶体管按照电路图连接好。

每个连接点都得确保牢固,别让它们“脱队”。

这时候,眼睛得睁得大大的,避免搞错了正负极,万一搞错了,就像乐队的节奏乱了,那可就麻烦了。

2.3 测试和数据记录完成后,开始测试。

将信号源接入基极,万用表接到集电极,记录下电流和电压。

小心别让电流过载,这样会损坏设备。

每一次测量,都是在记录乐队演出的表现,心里那个激动啊,真是数不胜数的期待!第三部分,结果分析。

数据出来了,心里那个美呀,简直就像收到了惊喜的礼物。

3.1 数据对比把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的数据进行对比。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了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放大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晶体管的放大效果。

实验原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它可以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到负载电阻上。

该电路由一个晶体管和负载电阻组成。

晶体管的基极接收输入信号,发射极连接到地线,而集电极接在负载电阻上。

当输入信号作用在基极上时,晶体管的电流和电压都会发生变化。

通过调节偏置电阻的大小,可以使得晶体管进入放大工作区。

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足够小,使得晶体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域,此时,输出信号的幅度将是输入信号的若干倍。

实验步骤:1.将NPN型晶体管插入实验板上的晶体管座子中,并连接好各个电子元件,注意极性的正确连接。

2.用万用表测量负载电阻的阻值,并连接到晶体管的集电极处。

3.通过调节偏置电阻的阻值,使得晶体管进入放大工作区。

4.施加输入信号,观察电路输出信号的变化。

可以使用信号发生器提供正弦波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5.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电压幅度,并计算出放大倍数。

6.尝试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通过调节偏置电阻的大小,可以使得晶体管进入放大工作区。

观察输出信号的幅度变化,可以发现晶体管放大效果的实验验证。

随着输入信号的幅度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也相应增加。

通过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可以计算出放大倍数。

实验还可以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验证晶体管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放大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验证,我成功搭建并调试了该电路,观察到了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的输出信号。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使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实验仪器的方法和技巧。

这次实验对于我的电子电路实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使我对晶体管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加深对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电路设计能力。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理解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电路的基本搭建和调试方法;3、测量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器材:1、晶体管2N3904;2、直流电源;3、信号发生器;4、示波器;5、电流表;6、电压表。

三、实验步骤:1、拿出晶体管,根据其引脚标记分别将发射极、基极、集电极连接至电路板上;2、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其中集电极连接至直流电源正极,基极连接至信号发生器,电阻连接至负载电阻;3、接通电源后,调节信号发生器频率和幅度使之适合实验要求;4、使用示波器分别测量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并记录;5、改变信号发生器频率和幅度,再次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压放大倍数和功率放大倍数,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记录了不同频率下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并计算了电压放大倍数和功率放大倍数的数值。

五、实验分析:1、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该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在不同频率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和功率放大倍数的变化规律;2、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电压放大倍数和功率放大倍数趋于稳定;3、理论上,晶体管的最大功率放大倍数为静态输入电阻与电路整体集电极负载阻值之比;4、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一定误差,可能是因为实际电路中存在导线、电阻等元件的内阻,使得电路整体集电极负载阻值与理论值有所不同;5、实验中还需注意调试电路时,选取适当的工作点,以保证对于各种信号输入的良好放大效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并学会了搭建和调试该电路的方法。

同时,我们掌握了测量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需要进一步优化电路搭建和调试的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

【实验名称】
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
【实验目的】
1.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和DY型电压继电器的的实际结构,工作
原理、基本特性;
2.学习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方法。

【预习要点】
1.复习电磁型电流、电压继电器相关知识。

2.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
【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原理】
DL-20C系列电流继电器和DY-20C系列电压继电器为电磁式继电器。

由电磁系统、整定装置、接触点系统组成。

当线圈导通时,衔铁克服游丝的反作用力矩而动作,使动合触点闭合。

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可改变游丝的力矩,从而改变继电器的动作值。

改变线圈的串并联接法,可获得不同的额定值。

图1-1
DL-20C系列电流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并联时的额定值。

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短路和过负荷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DY-20C系列电压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串联时的额定值。

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电压升高(过压保护)或电压降低(低电压起动)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实验内容】
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
a.选择EPL-04组件的DL-21C过流继电器(额定电流为6A),确定动作值并进行整定。

本实验整定值为2.7A及5.4A两种工作状态。

b .根据整定值要求对继电器线圈确定接线方式;
注意:
(1)过流继电器线圈可采用串联或并联接法,如图1-2所示。

其中串联接法电流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流值读出,并联接法电流动作值则为串联接法的2倍。

(2)串并联接线时需注意线圈的极性,应按照要求接线,否则得不到预期的动作电流值。

(a)串联(b)并联
图1-2 过流继电器线圈接法
c .按图1-3接线(采用串联接法),调压器T、变压器T2和电阻R均位于EPL-20,220V直流电源位于EPL-18,交流电流表位于EPL-12,量程为10 A。

并把调压器旋钮逆时针调到底。

图1-3 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d.检查无误后,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和220V直流电源船型开关,顺时针调节自耦调压器,增大输出电流,并同时观察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和光示牌的动作情况。

注意:当电流表的读数接近电流整定值时,应缓慢对自耦调压器进行调节,以免电流变化太快。

当光示牌由灭变亮时,说明继电器动作,观察交流电流表并读取电流值。


I表示(能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值)。

入表1-1,用起动电流
dj
e.继电器动作后,反向缓慢调节调压器降低输出电流,当光示牌由亮变灭
I表示(能使继电时,说明继电器返回。

记录此时的电流值称为返回电流,用
fj
器返回的最大电流值),记入表1-1,并计算返回系数:
表示。

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是返回与动作电流的比值,用K
f
dj
fj f I I K
过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在0.85-0.9之间。

当小于0.85或大于0.9时,应进行调整,调整方式见附。

f .改变继电器线圈接线方式(采用并联接法),重复以上步骤。

表1-1 过流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2.低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测试
a .选EPL-05中的DY-28C 型低压继电器(额定电压为30V ),确定动作值并进行初步整定。

本实验整定值为24V 及48V 两种工作状态。

注意:本继电器在出厂时已把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调整到24V ,学生也可以拆下玻璃罩子自行调整电压整定值。

b .根据整定值需求确定继电器接线方式。

注意:
(1)低压继电器线圈可采用串联或并联接法,如图1-4所示。

其中并联接法电压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压值读出,串联接法电压动作值则为并联接法的2倍。

(2)串并联接线时需注意线圈的极性,应按照要求接线,否则得不到预期的动作电压值。

(a )串联 (b )并联 图1-4 低压继电器线圈接法
c .按图1-5接线(采用串联接法),调压器T 位于EPL-20,220V 直流电源位于EPL-18,交流电压表位于EPL-11,量程为200V 。

并把调压器旋钮逆时针调到底。

图1-5 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d .顺时针调节自耦变压器,增大输出电压,并同时观察交流电压表的读数和光示牌的动作情况。

当光示牌由灭变亮后,再逆时针调节自耦变压器逐步降低电压,并观察光示牌的动作情况。

注意:当电压表的读数接近电压整定值时,应缓慢对自耦调压器进行调节,以免电压变化太快。

当光示牌由亮变灭时,说明继电器舌片开始跌落。

记录此时的电压称为动作电压dj U 。

e .再缓慢调节自耦变压器升高电压,当光示牌由灭变亮时,说明继电器舌片开始被吸上。

记录此时的电压称为返回电压fj U ,将所取得的数值记入表1-3并计算返回系数。

返回系数
f k 为
dj
fj f U U K
低压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不大于1.25。

将所得结果记入表1-2。

f.改变继电器线圈接线方式(采用并联接法),重复以上步骤。

表1-2 低压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数据,填入对应的数据表格中。

2.问题与思考
1)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2)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
附1:返回系数和动作值的调整
1.返回系数的调整
返回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应予以调整。

影响返回系数的因素较多,如轴间的光洁度、轴承清洁情况、静触点位置等。

但影响较显著的是舌片端部与磁极间的间隙和舌片的位置。

返回系数的调整方法有:
a 、调整舌片的起始角和终止角:
调节继电器右下方起始位置限制螺杆,以改变舌片起始位置角,此时只能改变动作电流,而对返回电流几乎没有影响。

故可用改变舌片的起始角来调整动作电流和返回系数。

舌片起始位置离开磁极的距离愈大,返回系数愈小,反之,返回系数愈大。

调节继电器右上方的舌片终止位置限制螺杆,以改变舌片终止位置角,此时只能改变返回电流而对动作电流则无影响。

故可用改变舌片的终止角来调整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

舌片终止角与磁极的间隙愈大,返回系数愈大;反之,返回系数愈小。

b 、不调整舌片的起始角和终止角位置,而变更舌片两端的弯曲程度以改变舌片与磁极间的距离,也能达到调整返回系数的目的。

该距离越大返回系数也越大;反之返回系数越小。

c 、适当调整触点压力也能改变返回系数,但应注意触点压力不宜过小。

2.动作值的调整
a、继电器的整定指示器在最大刻度值附近时,主要调整舌片的起始位置,以改变动作值。

为此可调整右下放的舌片起始位置的限制螺杆。

当动作值偏小时,调节限制螺杆使舌片起始位置远离磁极;反之则靠近磁极。

b 、继电器的整定指示器在最小刻度附近时,主要调整弹簧,以改变动作值。

c 、适当调整触点压力也能改变动作值,但应注意触点压力不宜过小。

1.规格型号
1.1继电器额定值与整定值范围如下:
1.2接触系统的组合形式如下:
2.技术数据
2.1 整定值的动作误差不超过±6%。

2.2动作时间:过电流继电器在施加1.1倍整定值电流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12s;在施加2倍整定值电流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04s。

2.3返回系数:不小于0.8。

2.4触点断开容量:在电压不超过250V及电流不超过2A,时间常数为5×10-3s 的直流有感负荷电路中为50W,在交流电路中为250V A。

2.5继电器能耐受交流电压2kV,50Hz历时1min的介质强度试验。

2.6继电器重量:约为0.5kg。

1.规格型号
1.1继电器额定值与整定值范围如下:
1.2接触系统的组合形式如下:
2.技术数据
2.1 整定值的动作误差不超过±6%。

2.2动作时间:低压继电器在施加0.5倍整定值电压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15s。

2.3返回系数:不大于1.25。

2.4触点断开容量:在电压不超过250V及电流不超过2A,时间常数为5×10-3s 的直流有感负荷电路中为50W,在交流电路中为250V A。

2.5继电器能耐受交流电压2kV,50Hz历时1min的介质强度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