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综述
系统综述的名词解释
系统综述的名词解释系统综述是指对某一领域内的多个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数据等进行全面、系统性的综合和分析,以总结该领域内已有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未解决的问题。
它涵盖了丰富的信息,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对于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系统综述的意义系统综述的意义在于整合已有知识和研究成果,以系统地提供对于特定领域的全面了解。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的收集和分析,系统综述能够概括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问题和挑战,帮助确定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此外,系统综述还可以鉴别、比较和评估不同研究成果之间的差异和一致性,进而为决策者、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领域的权威参考。
2. 系统综述的基本步骤系统综述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领域和目的:明确综述的目标和研究的范围,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和检索策略。
(2)文献检索和筛选:根据预定的关键词和检索策略,从各种学术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同时根据预定的包括和排除标准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
(3)数据抽取和整合:从筛选出的文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包括研究设计、样本特征、主要结果等,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4)数据分析和综合:对抽取的文献信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如主题分析、内容分析、统计分析等,综合研究成果并提炼出主要结论。
(5)结果报告和评估:撰写系统综述的报告,包括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并对综述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3. 系统综述的类型和应用根据系统综述的目的和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综述,包括:(1)方法论综述:概述特定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
(2)研究综述:总结某一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评估其科学性和可重复性。
(3)实证综述:系统性地搜集和合并原始研究中的实证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编制元分析或系统评价。
(4)理论综述:探讨特定领域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整理和分析相关研究来验证和发展理论。
系统综述在不同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医学、教育、社会科学、工程等。
系统调研报告及综述
系统调研报告及综述目录一、项目背景与概述 (2)1. 项目背景分析 (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3. 报告结构介绍 (4)二、系统调研内容与过程 (5)1. 系统调研的主要内容 (6)1.1 系统现状调查 (6)1.2 业务流程分析 (7)1.3 系统功能需求识别 (8)2. 调研方法与步骤 (10)2.1 资料收集法 (11)2.2 实地调查法 (12)2.3 访谈法 (14)2.4 问卷调查法 (15)3. 调研过程实施 (17)三、系统分析与评估 (18)1. 系统现状分析 (19)2. 系统优势与不足 (21)3. 系统运行效率评价 (21)4. 系统用户体验评估 (22)四、系统综述与展望 (23)1. 系统综述 (25)1.1 系统概述及主要特点 (26)1.2 系统功能介绍及架构分析 (27)1.3 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28)2. 系统展望与发展趋势预测 (29)2.1 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31)2.2 系统应用前景展望 (32)2.3 系统改进建议及实施方案设想 (33)五、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34)1. 典型案例选取与背景介绍 (36)2. 案例系统分析与评估结果展示说明 (37)一、项目背景与概述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本项目的调研及综述显得尤为重要。
本段主要就项目所处的宏观环境和背景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对项目进行概括性描述。
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如此背景下,本项目旨在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进行系统调研,以应对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项目的提出,不仅基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更是基于对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深思熟虑。
项目概述:本项目主要围绕某一行业或领域的系统现状进行调研,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的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等。
通过对各方面的综合分析,力求达到全面了解和把握现状的目的。
如何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
如何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系统性文献综述是指对特定领域或问题进行广泛收集、筛选和综合分析相关研究文献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找出问题的研究焦点,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指导和优化自己的研究设计。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一、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明确研究目的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选择和筛选相关的文献,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研究问题来指导文献搜索和分析的过程。
二、制定文献搜索策略在进行文献搜索时,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搜索策略,以确保获得尽可能多的相关文献。
首先,明确搜索数据库的选择,例如PubMed、IEEE Xplore等;其次,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和词组,尽可能地包括研究领域和研究主题相关的词汇;然后,使用合适的逻辑运算符(如AND、OR、NOT)组合关键词,以缩小或扩大搜索范围;最后,限定搜索时间范围,以便获取最近的研究成果。
三、文献筛选和评价文献筛选是系统性文献综述中非常重要和耗时的一步。
研究者需要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
纳入标准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受众、研究类型等因素制定,而排除标准可以根据文献的质量、可信度等因素制定。
在进行筛选时,应该进行独立的筛选,最后再通过讨论或使用专家意见等方式解决不一致的问题。
四、数据提取和整理在完成文献筛选后,研究者需要从纳入文献中提取和整理有关研究问题的数据。
数据提取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制定数据提取表,包括文献的作者、题目、年份、研究方法、结果等相关信息。
同时,可以使用格式一致的术语和技术语言来描述和整理提取的数据,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呈现。
五、进行质量评估和风险评估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时,需要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和风险评估。
质量评估主要侧重于评价文献的研究设计、方法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可以使用工具如Cochrane Handbook中的评估工具来进行评估。
管理系统文献综述万能模板
管理系统文献综述万能模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Management systems are essential in today's fast-paced and complex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y help organizations streamline their operations, improve efficiency, and make better decisions. A literature review on management systems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latest trends and best practices in this field.第二篇示例: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高效地组织资源、协调各项工作,并实现目标的规划和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系统也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企业管理带来了更多便利和效益。
本文将综述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管理系统的定义与分类管理系统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设计的一套逻辑和计划。
根据其功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多种类型。
企业管理系统是最为综合和普遍的一种管理系统,它包括企业的整体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
二、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系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由于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题,因此研究方法和技术也日趋多样化和综合化。
目前,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管理与分析:数据管理是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
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参考,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
第八章 系统综述
降低体温可抗御大脑损害 -阻滞剂减弱肌力的效应,与该药能降低充血性
心衰病人的病死率
非随机研究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预后因素分布的差异 由医生决定给予治疗可造成偏倚 通过配对等方法可减少各干预组之间的差异、控制该混杂因素,
但对于未能识别的混杂因素,仍可能影响结果。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随机临床试验是最严格的方法 其他设计类型的结果可能存在偏倚 随机试验也可能存在受偏倚的影响,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 病例报告
提供临床治疗证据的研究类型
非系统性临床观察研究 生理学实验 非随机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非系统性临床观察研究
临床医生对疾病的非系统性观察 病例报告 病例分析 专家评论
无对照、样本量小 存在较大的偏倚
生理学实验
生理学实验往往与临床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动物实验更不能等同于人体
研究的质量
内部真实性
该研究结果是否真实可靠?
外部的真实性
是否有推广价值,能否应用于临床病人?
是否要改变我的临床实践?应怎样做?
内部的真实性
研究的科学性 临床试验中的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即是偏倚
选择偏倚 测量偏倚 混杂偏倚
试验的外部真实性
实用价值: 研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可应用于其他环境
两人以上评价 一致性检验
从研究者本人获取资料补充研究报告
取决于纳入试验病例的特征、研究背景、试验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的结局
质量评估应包括试验的外部真实性 如果内部真实性有问题,评价外部真实性就毫无意义
证据的强度等级
系统综述和 Meta-分析 有明确结论的RCT
如:可信限范围不包含临床意义的临界值
如何撰写系统性的文献综述
如何撰写系统性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领域内广泛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和总结相关领域的已有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趋势和问题进行评述和分析。
撰写一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需要经过明确目的和问题、收集、筛选和分析文献、组织结构和写作等多个步骤。
本文将依次介绍如何撰写系统性的文献综述。
一、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撰写文献综述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明确的研究目的有助于指导后续的文献搜集和分析,而明确的研究问题则有助于在文献综述中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
二、收集文献收集文献是文献综述的第一步,可以使用多种途径获取相关文献,如图书馆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会议论文集等。
在收集文献时,要通过合理选择关键词和筛选检索结果来确保获取到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文献。
三、筛选文献筛选文献是文献综述的关键步骤,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将与研究目的无关或重复的文献排除,从而保留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文献。
在筛选文献时,可以根据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进一步阅读全文确定是否符合研究目的。
四、分析文献分析文献是撰写文献综述的核心环节,通过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提取出与研究目的相关的信息和结论。
在分析文献时,可以采用分类整理或主题归纳的方式,将文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进行归类和总结。
五、组织结构撰写系统性的文献综述需要有清晰的组织结构,以使读者易于理解和阅读。
一般而言,文献综述的组织结构可以按照引言、方法、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等顺序进行排列。
在每个主题下,可以按照时间或其他逻辑关系进行细分,从而更好地呈现文献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六、撰写正文在撰写正文时,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和表达的流畅,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
为了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可以合理运用段落和标题,将内容分段落呈现,并使用适当的标题来概括每个段落的主题内容。
七、写作风格撰写系统性的文献综述要求写作风格准确、简明扼要。
不需要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主观的表述,要注意客观、中立地陈述文献的研究结果或观点。
系统综述
常集中于某一问题
文献来源:不全面
明确,常为多渠道
检索方法:常未说明
有明确检索策略
文献选择:有潜在偏倚
有明确入选/排除标准
文献评价:方法不统一
有严格评价方法
结果合成:定性
定量/定性
结论推断:有时遵循研究依据 大多遵循研究依据
结果更新:不定期更新
依据新试验定期更新
为什么进行系统综述
过去有关氢化可的松治疗早产高危孕妇的试验结果不一致,而 根据单个的临床试验结果难以确定该疗法是否利大于弊。
Cochrane的系统评价明确肯定:氢化可的松可以降低新生儿死 于早产并发症的危险,使早产儿死亡率下降30%~50%。
由于此前没有进行相关的系统评价分析和报道,多数产科医师 并未认识到该项治疗措施的效果,不仅导致成千上万早产儿可能因其 母亲未接受相应治疗而死亡,还耗费更多不必要的治疗费用。推广这 一科学结论将挽救千分之十早产婴儿的生命 。
系统综述
问题提出?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preterm birth and the primary cause of early neonatal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能否预防复发?
组织问题(PICO)
P opulation :人群
复发性皮肤感染的病人
I intervention ( test, etc):干预
抗生素治疗
C omparator:对照
对照不治疗
O utcome:结果
降低复发率?
预防问题: ask
综述名词解释
综述名词解释
综述是一种系统性的文献综合分析方法,通常用于总结、评价和归纳某一领域或话题的研究现状、进展和趋势。
综述不仅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深入了解研究领域的历史和现状,而且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综述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传统综述和系统综述。
传统综述主要通过主观判断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并且没有明确定义的搜索方法和标准。
而系统综述则采用严格的方法学流程和标准化的搜索方法,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以提高文献综述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在撰写综述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以保证其质量和可信度。
首先,需要明确综述的研究目的和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和文献来源。
其次,需要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以确保选取的文献符合研究目的和质量要求。
最后,需要对文献进行沉淀和整理,形成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综述结构,并且提供客观、准确和有用的分析和结论。
总之,综述是一种重要的文献综合分析方法,可以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在撰写综述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并且选择适当的综述类型和方法,以提高其质量和可信度。
研究综述的种类
研究综述的种类研究综述(literature review)是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归纳、总结和评价的一种学术论文形式。
它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概括和分析,为读者呈现某个领域内的知识基础和前沿,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问题定位。
研究综述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种类和形式。
本文将介绍研究综述的几种常见种类,并对其特点和适用场景进行探讨。
1. 传统综述型(Traditional Review)传统综述型研究综述主要针对某一领域内关键问题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概述。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和筛选,作者对已有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进行整理、综合和评价。
传统综述型研究综述通常包括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其中,方法部分描述了搜索文献的策略,结果部分概述了已有研究的主要发现,讨论部分对发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2. 系统综述型(Systematic Review)系统综述型研究综述是一种通过明确的方法和标准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性回顾和分析的形式。
它相对于传统综述型研究综述更加严格和规范。
系统综述型研究综述通常包括问题的明确、研究策略的设计、文献的搜索和筛选、数据提取和分析、结果展示以及结果的解释和评价等环节。
通过系统综述可以更加客观地总结和评价已有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3. 整合综述型(Integrative Review)整合综述型研究综述旨在将不同经验或研究范式的研究成果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理论结构,并对已有研究进行评估和概括。
整合综述型研究综述常常涉及到不同学科或研究方法的交叉,并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比较和对比,发现并解释其中的异同和规律。
整合综述型研究综述通常以问题提出、搜索和筛选文献、综合研究结果以及对已有研究进行评价等环节展开。
4. 概念综述型(Conceptual Review)概念综述型研究综述侧重于对某一特定概念或理论的梳理和解读。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和总结,概念综述型研究综述试图对特定概念的内涵、发展轨迹和影响因素进行理论阐释。
如何写好系统综述
Atherosclerosis
2008 201:1-7
5
Abstract BACKGROUND: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do not explain all of the risk for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events. Various new or emerging risk factors have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global risk assessment for CHD. PURPOSE: To summarize the results of 9 systematic reviews of novel risk factors to help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USPSTF) evaluate the factors' clinical usefulness. DATA SOURCES: Results from a MEDLINE search for English-language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1966 to September 2008, using the Medical Subject Heading terms cohort studi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ombination with terms for each risk factor. STUDY SELECTION: Studies were included if the participants had no baselin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 investigators adjusted for at least 6 criteria and Framingham risk factors. DATA EXTRACTION: Study quality was evaluated by using USPSTF c . overall quality of evidence for each risk factor by using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framework. Each factor's potential clinical value was evaluated by using a set of criteria that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ffect of that factor on the reclassification of intermediate-risk persons. DATA SYNTHESIS: 9 systematic reviews were conducted. C-reactive protein (CRP) was the best candidate for use in screening and the most rigorously studied, but evidence that changes in CRP level lead to primary prevention of CHD events is inconclusive. The other evaluated risk factors were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 as measured by electron-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lipoprotein(a) level, homocysteine level, leukocyte count, fasting blood glucose, periodontal disease, ankle-brachial index,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The avail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evidence varied considerably across the risk factors in terms of aggregate quality, consistency of findings, and applicability to intermediate-risk person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For most risk factors, no studies assessed their usefulness for reclassifying intermediaterisk persons. LIMITATIONS: Because of lack of access to original data, no firm conclusions could be drawn about differences in risk prediction among racial and ethnic groups. The review did not emphasize within-cohort comparisons of multiple risk factors. CONCLUSION The current evidence . CONCLUSION: does not support the routine use of any of the 9 risk factors for further risk stratification of intermediate-risk persons.
如何进行系统性的文献综述
如何进行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在进行系统性的文献综述时,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来收集、筛选和整理相关文献。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系统性的文献综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研究方法。
一、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进行文献综述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明确研究的目的可以帮助我们在后续的文献检索和筛选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文献;而明确研究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和整理文献时抓住关键信息。
二、建立文献检索策略在进行文献检索之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文献检索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搜索的关键词和关键词组合,以确保能够找到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
其次,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如PubMed、ScienceDirect等,以获取尽可能多的相关文献。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筛选器、限定发表时间范围等方式来进一步缩小检索结果的范围。
三、文献筛选与评估在收集到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后,我们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筛选与评估。
首先,我们可以先通过阅读文献的标题和摘要来初步判断其是否与研究问题相关;然后,我们可以仔细阅读文献的全文,鉴别其是否满足研究的目的与要求。
对于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我们可以将其剔除,只保留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
四、整理与归纳文献信息在完成文献筛选后,我们需要对筛选出来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纳。
这一步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分析每篇文献的研究对象、方法、结果等信息,并将其综合汇总到一起。
我们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来展示文献信息,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讨论。
五、分析与讨论文献结果在整理完成文献信息后,我们可以对文献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首先,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这些共同点和差异点对研究问题的解答是否有帮助,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在进行分析与讨论时,我们需要注意系统性思考,严谨地分析文献结果,并提供科学合理的论证和解释。
第六章系统综述
第二节 方法和步骤
九、总结报告
要求:报告书写格式规范 参考: PRISMA声明 ( 2009年提出的系统综述和 Meta分析的优先报告条目 )
第二节 方法和步骤
PRISMA声明: 由27个条目组成的清单 和一个四阶段的流程图组成。可帮助改进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撰写和报告。主 要针对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尤其是 对干预措施进行评价的研究,但并非测量 系统综述质量的工具。
好的meta分析应包括所有与课题有关的可获得的资料,
但应尽最大可能收集未发表的研究
先行将所有的RCT进行登记,通过这一系统随访并获
得所有研究的结果是解决发表偏倚的根本途径
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拒绝结论所需的未发表研究数
量的大小,评估发表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二)语种偏倚( language bias):
用途 估计发表偏移的程度
P为0.05和0.01时计算公式如下
N fs0.01 ( Z 2.33) 2 S
N fs0.05 ( Z 1.64) 2 S
研究个数 各个独立研究的Z值
意义 失安全数越高 ,说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 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谢
谢!!
定义:指检索语言仅限于某种语言而产生
的偏倚。 克服方法:克服语种偏倚需要研究者在资
料收集阶段,尽可能全面收集有关研究的
所有语种文献,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
定困难。
(三)文献库偏倚(database bias)
医学界主要使用的几个文献检索库绝大
多数的杂志来自于发达国家,以英语为主 ,发展中国家的杂志比例很低。发展中国 家的阳性结果的文章更可能易于被这些文 献库收录的杂志发表,从而引入的偏倚为
系统综述质量评价
系统综述质量评价
系统综述质量评价是对系统综述文章进行全面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衡量文章的质量和可信度。
系统综述质量评价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研究选题和研究问题的明确性和重要性。
2.搜索策略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3.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数据分析的透明性和一致性。
4.研究质量评价工具的选择和应用的合理性。
5.数据合成和数据解释的可信度和透明性。
6.讨论和结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对于系统综述质量评价,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工具,如AMSTAR2、PRISMA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领域和问题,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如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评价指标、临床研究方法评价指标等。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综述质量评价并不是简单的“通过/未通过”的二元分类,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
同时,评价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影响评价结果,因此需要进行多轮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系统综述名词解释
系统综述名词解释一、引言系统综述是指对一个系统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地探讨的一种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系统综述的定义、目的、特点、步骤和应用,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二、定义系统综述是一种对一个系统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地探讨的方法。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系统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揭示系统的内部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
系统综述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工程、科学、管理等。
三、目的系统综述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一个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其组成部分、相互关系、功能和性能等。
通过系统综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发现其中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四、特点系统综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全面性系统综述要求对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以确保获取到的信息和数据是全面、准确和可靠的。
2. 详细性系统综述要求对系统的各个细节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
3. 深入性系统综述要求对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揭示其中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4. 综合性系统综述要求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工具,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以获取全面、准确和可靠的信息和数据。
五、步骤进行系统综述通常需要以下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在开始系统综述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确定要调查和研究的系统。
2. 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系统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功能和性能等。
3. 整理和分析信息和数据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揭示系统的内部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
4. 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通过分析信息和数据,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5. 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根据发现的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六、应用系统综述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工程、科学、管理等。
系统性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要点
交通部关于发布《部属单位小型和限额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交通部关于发布《部属单位小型和限额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90)交工字76号1990年2月13日)部属及双重领导交通企事业单位:为加强固定资产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现发布《部属单位小型和限额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自一九九0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部属单位小型和限额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小型和限超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除港口、内河航道、公路建设大、中型项目按有关规定执行外,其余小型基建项目和限超以下技术改造项目(以下统简称建设项目),均按此办法执行。
第三条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规定,维护计划的严肃性,严禁搞计划外项目。
对搞计划外项目的,有关部门应及时制止,停止拨款、拨料,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第四条建设项目按投资规模划分为三类:(一)生产性及教学、科研、安全、救捞等用房建设项目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
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投资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
(二)生产性及教学、科研、安全、救捞等用房建设项目投资在300万元至1000万元(含300万元,不含1000万元)。
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投资在100万元至500万元(含100万元,不含500万元)。
(三)生产性及教学、科研、安全、救捞等用房建设项目投资在300万元(不含300万元)以下。
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投资在100万元(不含100万元)以下。
系统综述步骤与方法
课程名称姓名学号成绩导师签字系统综述的步骤与方法1.建立一个规范化的问题不同于叙述性综述的资料导向性,系统综述是问题导向型的,任何系统综述都是从一个明确表达的问题开始的。
问题的提出一般与实践相关同时还应考虑其新颖性及可行性。
新颖性是指应避免研究问题不必要的重复,可在初步拟定研究问题后,查找相关文献,确保该研究问题未被使用或充分挖掘。
可行性则指,针对某一研究问题上的相关研究可能是凤毛麟角,如只有1~2篇的相关报道,进行有关系统综述研究就显得过早。
提出问题的原则-PICO:P(patient)关心的是哪一类病人或对象I(intervention)关心的治疗策略、诊断实验或暴露是什么C(comparison)我们感兴趣的干预措施相比较的对照物、处理策略、试验或暴露是什么O(outcome)病人经干预处理后得到的结果是什么问题提出后,也就确立了研究题目,题目应简明、明确、具体,应包含研究对象、干预类型、研究设计、研究结果的评价或测量内容。
2.撰写计划书Cochrane协作网要求所有的Cochrane系统评价在其title的申请被批准后,在一定时间段内需完成计划书protocol。
对准备发表到其他专业杂志上的系统评价而言,通过撰写计划书可以理清思路,为完成系统评价做好准备工作,也方便其他专家评议及提出建议。
无论是进行何种系统评价,计划书的撰写都很有必要。
计划书中要详述选题、立题的依据、研究目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系统评价各个步骤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如何避免或减少偏倚因素的影响等。
3.综合资料搜索系统全面无偏差地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信息是系统综述与叙述性综述的主要区别之一。
文献检索要多途径、多渠道、最大限度、尽可能全面。
首先由问题得出一系列的检索用词,将检索词进行不同的组合,检索相关的数据库,并根据需要分别对发表年限、语种等进行限制(最好不限制)。
文献检索包括两个阶段,首先,为了避免重复,需要全面、系统地检索已发表的相关叙述性综述和系统综述,了解针对同一问题的相关综述是否已经存在,质量如何,是否已经过时。
如何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
如何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1. 引言系统性文献综述是一种对特定研究领域内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地检索、筛选、评估和整合的方法,旨在综合各类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基础。
本文将介绍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进行有效的文献综述。
2. 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在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明确的研究目标和问题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需要综述的范围和关注点,避免盲目检索和混乱整理。
3. 制定检索策略为了找到与研究目标和问题相关的文献,研究者需要制定合适的检索策略。
首先,选择适当的文献库或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等。
其次,根据研究问题确定关键词,使用合适的布尔逻辑运算符(如AND、OR、NOT)连接关键词,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筛选和评估文献筛选文献是系统性文献综述的重要一步。
通常包括两个层次的筛选:初筛和终筛。
在初筛时,研究者根据文献的标题和摘要,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在终筛时,研究者根据全文内容进行细致的评估,并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
在评估文献时,研究者需要关注文献的质量和可信度。
可以使用一些评估工具,如AMSTAR(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来评估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根据适当的标准排除低质量的文献。
5. 数据提取和整合在完成筛选和评估后,研究者需要从选定的文献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数据整合。
常见的数据提取包括作者信息、出版物信息、研究设计、样本人群等等。
数据整合可以通过定性综述或定量综述的方式进行,具体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来选择。
6. 结果分析和呈现分析和呈现结果是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关键步骤。
研究者可以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提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计算文献间的一致性、计算效应量等。
通过合理的图表或表格,将结果直观地呈现,便于读者了解综述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7. 论证和讨论在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时,研究者还需要对综述结果进行论证和讨论。
系统化文献综述
系统化文献综述摘要:一、引言二、系统化文献综述的定义与作用三、系统化文献综述的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2.搜索与筛选文献3.提取与整理文献内容4.分析与综合文献5.文献综述报告撰写四、系统化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1.确保研究问题的明确性2.全面、准确地搜索与筛选文献3.客观、公正地分析与综合文献4.遵循学术规范与伦理五、结论正文:一、引言系统化文献综述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对系统化文献综述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二、系统化文献综述的定义与作用系统化文献综述是一种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分析的方法,旨在对某一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它具有以下作用:1.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已有研究,避免重复劳动2.提高研究者的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3.促进学术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推动学术发展三、系统化文献综述的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范围和深度,确保研究问题具有针对性和价值。
2.搜索与筛选文献:运用各种检索工具和途径,全面、准确地搜索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
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文献。
3.提取与整理文献内容:阅读文献,提取文献中的关键信息,如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
对不同文献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类,便于后续分析。
4.分析与综合文献:对整理后的文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各文献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提炼出关于研究问题的共识和争议。
5.文献综述报告撰写:根据分析与综合的结果,按照学术规范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
四、系统化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1.确保研究问题的明确性:研究问题应具有针对性、独特性和价值,有助于引导文献综述的方向。
2.全面、准确地搜索与筛选文献:确保文献综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避免遗漏重要文献。
3.客观、公正地分析与综合文献:在分析与综合过程中,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系统综述编码表
系统综述编码表是一种用于对系统综述中的研究进行分类和编码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不同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研究结果和得出结论。
系统综述编码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研究类型:例如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病例报告等。
2.研究对象:例如患者、健康人、动物等。
3.研究方法:例如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等。
4.研究变量:例如年龄、性别、种族、生活习惯等。
5.研究结果:例如生存率、发病率、死亡率等。
6.干预措施:例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
7.结论:例如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解释,以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
和意义的探讨。
在编制系统综述编码表时,建议采用国际通用的编码标准和规范,例如国际疾病分类(ICD)和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CTRP)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有助于提高系统综述的质量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敏感性分析探讨排除低质量研究对系统评价结果 证据强度的影响 使用Meta回归模型 累积性Meta分析
运用有关的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估,如Jadad量表
随机分组序列的产生方法 2 分: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或随机数字表产生的序列; 1 分:试验提到随机分配,但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未予以交待; 0 分:半随机或准随机试验,指采用交替分配病例的方法,如按入院顺 序、出生日期单双数。 双盲法 2 分:描述了实施双盲的具体方法并且被认为是恰当的,如采用完全一 致的安慰剂等; 1 分:试验仅提及采用双盲法; 0 分:试验提及采用双盲,但方法不恰当如比较片剂与注射剂而未提到 使用‘双假’的方法。 退出与失访 1 分:对退出与失访的病例数和退出的理由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0 分:没有提到退出或失访。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原则
对照 随机 盲法
基本原则
为什么要设立对照? 对照
随机 盲法 基 本 原 则
实验流行病学必须设立对照,目的 是为了比较。要求两组研究对象除 了干预措施不同外,其他特征尽可 能一致,具有可比性。 ☻区分疾病的自行缓解与临床治疗 效果 ☻克服向均数回归现象
☻不能预知的结局
要求两人独立进行评估 不一致时由第三者或双方讨论协商解决
步骤4: 评估研究的质量
为什么要评估证据的质量?
大多数干预措施的效果不是非常显著,有的甚 至可对病人造成伤害。
证据的评价
一、真实性评价 真实性评价主要是效度(validity)和信度(specificity) 评价。影响真实性的因素主要有:
非随机研究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预后因素分布的差异
由医生决定给予治疗可造成偏倚 通过配对等方法可减少各干预组之间的差异、 控制该混杂因素,但对于未能识别的混杂因素, 仍可能影响结果。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随机临床试验是最严格的方法
其他设计类型的结果可能存在偏倚 随机试验也可能存在受偏倚的影响,对其方法 学质量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真实性的测量标准与实际研究的结局之间的联 系?
步骤(5):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表格的设计
评价过程 文献质量 提供分析的数据
预试验有助于设计完善的表格
资料收集的内容
收集者的姓名 研究出处、研究者 研究的质量
研究设计类型、方法、过程的质量控制 研究对象:来源、诊断标准、入选和排除标准 干预措施:干预及方法、时间、随访期 结局的测量:指标、测定方法、质控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基本原则 来自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研究 对象 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即研 究对象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的机会 均等,平衡实验组和对照组已知和 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 比性,避免造成便倚。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 干预类型 评价的结局
问题
1.病人特征
例子
“在中度哮喘的成年病人中……
2a. 所要评价的干预措施?
2b. 所考虑的对照治疗? 3.最重要的疗效结果是什么?
Salmeterol喷雾治疗
…与中等剂量的类固醇喷雾治疗相比 较…… …..控制症状和预防长期的肺损害? "
“在中度哮喘的成年病人中,与中等剂量的类固醇喷雾治疗比较, salmeterol喷雾治疗对控制症状和预防远期肺损害的效果如何?"
系统综述研究方案(3)
Cochrane协作组将对研究方案进行评审、修改 并提出反馈意见。
研究方案将在Cochrane系统综述数据库中发表 并接受来自用户的评论或批评
步骤3: 检索和收集文献
制定检索策略,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检索
检索方法、数据库 主题词 研究类型
检索和收集文献
证据的来源
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的意义:
可作为是否纳入研究的标准;
用于解释研究结果间的差异性(异质性); 用于敏感性分析; 作为研究结果统计学分析时赋予权重的根据, 即结果越精确(可信期间越窄)或质量高的赋予 较大权重
质量评价的局限性
研究质量低可能与研究报告不恰当有关
与作者联系,补充或核实情况
开放试验
(open trial)
不可能实现盲法
☻外科手术
☻锻炼
☻饮食
☻教育
☻……
随访
退出和失访
已纳入的病例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 出现药物副作用的病例 对分配的治疗不依从的病例
治疗意愿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最差情况”分析(‘worst-case’scenario)
1.研究设计因素:研究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越强,则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越高。 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高低依次是:随机对照试验、社区试验、前瞻性队列 研究、源于队列研究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等。 2.研究对象因素:主要是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是否明确,研究对象的纳入 和排除标准是否明确,研究样本的大小及其是否存在选择偏倚,研究对 象的依从程度等。 3.观测结果因素:结果观测因素的影响主要决定于观测指标的客观程度、 观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等。 4.统计分析因素:在研究中使用统计分析方法不当是经常发生的。
非系统性临床观察研究
生理学实验
非随机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非系统性临床观察研究
临床医生对疾病的非系统性观察
病例报告 病例分析 专家评论
无对照、样本量小 存在较大的偏倚
生理学实验
生理学实验往往与临床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动 物实验更不能等同于人体 例
降低体温可抗御大脑损害 -阻滞剂减弱肌力的效应,与该药能降低充血性心 衰病人的病死率
步骤2: 系统综述研究方案(1)
研究背景
临床问题的重要性、意义 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系统评价、是否存有争议 解决有矛盾的证据 回答一些尚无确切答案或有多种不同的解释的问题 最终目的是概括并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证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的
系统综述研究方案(2)
制定检索策略 选择合格文献的标准(纳入标准) 评价文献质量的方法 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结果的分析和报告
研究原著 系统评价报告 实践指南 其他针对治疗指南的综合研究证据 专家意见
收集证据的途径
期刊、电子光盘检索 参考文献目录 与同事、专家、药厂联系获得未发表的文献, 如学术报告、会议论文、毕业论文等 个人通信 电子数据库
选择研究
按照纳入标准
研究设计类型 样本量
系统综述
针对具体临床问题 收集所有的文献 根据科学标准评估,删除无科学性文献,并在 讨论中说明 将符合条件文章的结果加以定量综合 格式与论著相同,作为论著发表的
系统综述的格式
题目 摘要:结构式 前言 方法
文献检索、研究的选择、质量评估 数据摘录、研究特征、数据定量综合方法 描述研究特征、数据定量综合
系统评价中对RCT质量评价内容
研究的质量
随机分组、方法、编盲 盲法;双盲、单盲、开放性 随访:病例是否完整 分析方法
影响结果解释的因素 偏倚的来源
对研究质量的处理
排除质量低的研究,但有排除产生真实性结果 研究的危险 纳入低质量的试验同时探讨质量高低对效应估 计值的影响
综述的类型
叙述性的文献综述
系统综述
叙述性的文献综述
综合性描述,反映过去、现况、发展方向 选题:
近年有较大进展的某一专题 存在较多争议的某一专题,需要加以归纳整理,并 提出一些作者自己的观点。
叙述性的文献综述:格式
前言:
撰写综述的理由、目的、意义、背景
正文
对论述的问题分析归纳,按时间顺序纵向描述或按 国际、国内横向论述或纵横结合 得出结论,指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系统综述
Systematic Review
公共卫生学院 荆瑞巍
定义
针对具体临床问题 系统全面地收集临床研究文章 用统一的创科学评价标准、筛选出符合质量标 准的文献 用统计方法进行综合,得到定量结果 及时更新
重要性
由专业人员定期对相关临床研究进行严格总结 临床医师能更快、更准确、更方便地了解最新 医疗措施,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医疗质量 结论更真实、可靠,被推荐为疗效评价的金标 准 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可靠依据 为临床科研提供立题依据,避免重复研究
总结
系统综述与传统综述的共同点
目的
提供新知识和信息,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某专题 的研究概况和发展方向 获得解决某一临床问题的方法 均可能存在系统偏倚和随机错误
回顾性、观察性
不同点
减少偏倚程度的不同
传统的综述
作者的观点有一定倾向性 缺乏统一的检索方法 筛选文献没有严格的统一的标准 对原始文献的质量考虑较少 定性总结 结论可能不完整 重复性一般较差
•对照 •随机
•盲法
与观察性研究进行比较
对照 随机 盲法
盲法 (blinding) 不让研究对象或/和研究者知道 分组情况,减少研究对象和研究 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信息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