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必修2第1—4单元。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铁犁牛耕所取代是在
A. 商代
B. 西周
C. 春秋战国
D. 西汉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出现,这种生产方式开始被取代,故C正确;AB.仍然是刀耕火种,排除;汉代铁犁牛耕进一步发展,不是开始取代,排除D。
2.《耒耜经》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文中所述农具呈现的新特点是()A. 回转方便,耕作较为轻便 B. 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C. 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D. 显示人力、牛力协作功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曲辕犁根据需要入土可深可浅,故选B;回转方便,耕作较为轻便是曲辕犁的特点,但材料未提及,排除A;曲辕犁适宜各种地块,排除C;显示人力、牛力协作功效,材料未提及,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3.在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随着棉纺织业快速发展,其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这表明中国古代纺织业
A. 部门增加,分工细密
B. 历史较悠久
C. 分工协作,产品丰富
D. 规模化生产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说明纺织业的部门增加,“轧花、纺纱、织布、印染”说明分工细密,故A正确;材料不是说明纺织业的历史悠久,排除B;材料没有提及产品的信息,排除C;材料中纺织业属于手工业生产,不是规模化生产,排除D。故选A。
4.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一些商人开暑袜店,利用雄厚资金购进大量的有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暑袜,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获利。这反映了( )
A. 当地男女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者
B. 暑袜店已成为手工工场
C. 当地男女成为专门被雇佣的生产者
D. 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商人将资金用来购买尤墩布,然后交给当地的居民进行生产,然后在投放到市场,体现的是商业资本进入到生产领域,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简单的雇佣关系,独立的手工业劳动者和手工工场与材料无关,AB选项排除;当地居民缝制暑袜只是小农经济的补充,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
5.“用水激转下轮,则上轮所周索,通缴轮前旋鼓,掉枝一例随转……则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材料反映的工具()
A. 提高了制瓷业工艺水平
B. 促进了灌溉技术的成熟
C. 推动冶金业进一步发展
D. 发展了传统的耕作技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水激转下轮”“则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可知是利用水力鼓风的冶铁工具——水排,这一发明推动冶金业进一步发展,故C正确;材料中属于冶炼技术,不是制瓷技术,排除A;水排不是灌溉工具,排除B;水排不是耕作工具,排除D。故选C。
6.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 已经出现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C. 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D. 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市署”“平准署”等名称可知,唐代对市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故C 项正确;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是在明清时期,A错误;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交子”,不符合“唐都长安”,B错误;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在示意图中无法体现,D错误。
7.当今出租房屋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在北宋并非如此。北宋有个姓陶的书生,盖了几座房子出租经营,结果出门就被人称为“小人”,挣的钱被叫着“痴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重商主义”观念的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对陶姓书生出租房屋行为的批判”体现的是宋朝社会对商业活动的贬低,这主要和重农抑商政策有关,B正确;材料与土地兼并无关,A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对商业的限制,D排除。故选B。
8.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A. 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B.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封建经济发展
D. 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的“均田制”,其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的土地,A正确;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B与材料无关;C、D与材料无关。
【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实施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的土地。
9.公社所有制下,一般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为“共有地”,用来应付公共的支出。殷商时期“公田”和“私田”在法律上均属于国王,农民因领有属于国王的份地,所以其剩余劳动必须耕种属于最高统治者的“公田”。这一变化( )
A. 说明了社会性质的变化
B. 反映了公有制社会的延续
C. 说明土地私有制遭侵犯
D. 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公田”从公社时期的“共有地”到殷商时期属于最高统治者,说明生产资料从公有到私有的变化,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变化,故选A;“公田”到殷商时期属于最高统治者,不再属于公有制,排除B;材料反映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排除C;D不属于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
10.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相关航海家的国籍是
A. 英国
B. 西班牙
C. 意大利
D. 葡萄牙【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进程中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发现美洲大陆,而哥伦布本人为意大利北部热那亚共和国人,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1.17世纪英国人理查德·里根考察了加勒比地区的制糖业,他记载道:除了黑人,这里至少有5万人,其中一些来时财产很少,现在则已暴富。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B. 地理大发现加速人口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