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含水率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章 界限含水率试验
• 五、成果整理
( 1 ) 按下式计算各试样的含水率 :
• ( 2 )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 , 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 , 在双对数坐 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 , 3 点连一直线 。 当 3 点不在一直线上 , 可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与另两点连成两条直线 , 在圆锥下沉深度为 2 mm 处查得相应的含水率 。 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 ≥ 2% 时 , 应 重做试验 。 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 < 2% 时 , 用这两个含水率的平 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一条直线 ( 图 4.1 中的 B线 )。
• 测定土的液限ωL和塑限ωp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塑性指数I p是指土的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由于塑性指数综合反映了影 响黏性土性质的各种重要因素,工程上常用塑性指数来对黏性土进行 分类。液性指数I L是指土的天然含水率和塑限的差值与该土塑性指数 的比值。液性知识可以反映黏性土的软硬状态。
下一页 返回
第四章 界限含水率试验
二、试验设备
( 1 )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 ( 2 ) 天平 : 称量 200g , 最小分度值 0.01 g ; ( 3 ) 其他 : 调土刀 、 不锈钢杯 、 凡士林 、 称量盒 、 烘箱 、 干燥器等 。
• 三、操作步骤
( 1 ) 土样制备 : 当采用风干土样时 , 取通过 0.5 mm 筛的 代表性土样约 200 g , 分成三份 , 分别放入不锈钢杯中 , 加 入不同数量的水 , 然后按下沉深度为 4 ~ 5 mm 、 9 ~ 11 m m 、 15 ~ 17 mm 范围制备不同稠度的试样 。 • ( 2 ) 装土入杯 : 将制备的试样调拌均匀 , 填入试样杯中 , 填 满后用刮土刀刮平表面 , 然后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 。
下一页 返回
图 4.1 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关系 图
返回
表 4.1 液限 、 塑限联合试验记录 表
返回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
第四章 界限含水率试验
• ( 3 ) 在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图上 , 查得下沉深度为 1 7 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 ; 查得下沉深度为 2 mm 所对应的 含水率为塑限 。
• ( 4 ) 根据步骤 ( 3 ) 的数据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
• 六、试验记录
在表 4.1 中记录相关数据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章 界限含水率试验
• ( 3 ) 接通电源 : 在圆锥仪锥尖上涂抹一薄层凡士林 , 接通电 源 , 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 ( 4 ) 测读深度 : 调整升降座 , 使锥尖刚好与试样面接触 , 切 断电源使电磁铁失磁 , 圆锥仪在自 重下沉入试样 , 经 5s 后测读 圆锥下沉深度 。
• ( 5 ) 测含水率 : 取出试样杯 , 测定试样的含水率 。 重复以上 步骤 , 测定另两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杯时 , 注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 。 ( 2 ) 每种含水率设 3 个测点 , 取平均值作为这种含水率所对应 土的圆锥入土深度 , 如 3 点下沉深度相差太大 , 则必须重新调试 土样 。
第四章 界限含水率试验
• 一、概述
• 对于黏性土而言,当含水率适当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塑造成任意 形状而不产生裂缝,当外力去掉时,仍可保持形状不变,这种性质成 为可塑性。含水率对黏性土的性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含水率不 同时,黏性土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黏性 土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时的分界含水率成为界限含水率。工 程上常用的界限含水率主要是塑限ωp和液限ωL。当土从半固体状态 过渡到可塑状态时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土体由可塑状态过渡到流 动状态时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