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101规约简介解析

合集下载

IEC101规约

IEC101规约

传送原因(肯定确认/否定确认)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信息体地址 召唤遥信遥测BCD码命令限定词
14
15
**H
16H
帧校验和
结束字符
总召唤结束帧
序号 1 2
值 68H 09H 启动字符 帧长度
含义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14 15 1 0 AC D
09H
68H DF C **H 100+ 01H 0AH **H 0000H 20+ **H 16H 0 0 0 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14 15
不带品质描述的遥测帧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2+ **H 1 0 ACD DFC 值 68H 63+ 63+ 68H 1 **H 9+ 15 0 0 0 启动字符 帧长度 帧长度重复 启动字符 控制域 地址域 类型标识(测量值) 可变结构限定词(传送15个点) 传送原因(信息组号)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含义
101规约常用报文
总召唤命令帧
序号 1 2 3 值 68H 09+ 09+ 启动字符 帧长度 帧长度重复 含义
4
5 6 7 8 9 10 11-12 13 14 15 0 1 FCB 1
68H
0 **H 100+ 01H 6+ **H 0000H 20+ **H 16H 0 1 1
启动字符
控制域 地址域 类型标识(召唤) 可变结构限定词 传送原因(激活)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信息体地址 召唤遥信遥测BCD码命令限定词 帧校验和 结束字符

IEC101 & IEC104规约详解

IEC101 & IEC104规约详解
欢迎各位参加 IEC系列协议研讨会
IEC60870-5-101 IEC60870-5-104
DL/T 634.5101-2002 DL/T 634.5104-2002
自我介绍
王首顶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AR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 Co.
高级工程师
IEC TC57 WG03 Member E-mail:topwang@ Tel: 025-3429900-2843
M-BO-TB-1 M-ME-TD-1 M-ME-TE-1 M-ME-TF-1 M-IT-TB-1 M-EP-TD-1 M-EP-TE-1 M-EP-TF-1 M-EI-NA-1
以上都是RTU向主站上送的报文类型
报文类型标识(四) (Type Identification)46》双点命令
C-DC-NA-1
《47》步调节命令
C-RC-NA-1
《48》归一化设定值命令
C-SE-NA-1
《49》标度化设定值命令
C-SE-NB-1
《50》短浮点设定值命令
C-SE-NC-1
《51》32比特串命令
C-BO-NA-1
RTU须逐条对命令确认
报文类型标识(五) (Type Identification)
单个字符 固定帧长报文 (5 Byte) 可变帧长报文 (9-261 Byte)
IEC101的帧格式(一)
• 单个字符 E5
用途: 用于一般确认; 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仅用于对应用报文的回答; 不能用于对链路报文的回答; 优点: 简单;明了;效率高
IEC101的帧格式(二)
• 固定帧长报文
10H
D7 D6
D0

IEC101规约介绍

IEC101规约介绍
IEC总结经验,又出版 A1 、 A2扩充时标两个附件,于2001将 IEC60870-5-101:1995和两个附件合并,出版了IEC60870-5101:2002V.2.我国又跟进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标准,等同采用 IEC60870-5-101远动设备与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 远动任务配套标准:2002
高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传输效率是相互矛盾的,提 高对数据完整性的要求可以用降低信息流的速度方法 实现。因此要在这两个特性之间寻找一个可以接收的 折衷。

国内常用远动规约
远动通道(RS232):
CDT规约:部颁DL451-91、老部颁、地方CDT规约 DNP3.0规约、SC-1801规约、N4F规约、S5规约 ELIN规约、Siemens 8890规约、 ABB RP570规约 部颁101规约1997,IEC60870-5-101规约2002
0
帧计数位 FCB
要求访问位 ACD
帧计数有效 位 FCV
数据流控制 位DFC
23 22 21 20 功能码
RES: 备用 FCV:帧计数有效位:
FCV=0 表示帧计数位FCB的变化无效。 FCV=1 表示帧计数位FCB的变化有效。 发送/无回答服务、广播报文和其他不需要考虑信息输出的 丢失和重复的传输服务,无需改变帧计数位FCB的状态,因此这些 帧的帧计数有效位FCV常为零。
结束字符(16H)
链路层(单个字符)
三.FT1.2 单个字符
E5 H
单个控制字符E5用来取代固定帧长肯定确认帧(从动功 能码<0>)或固定帧长否定确认帧(从动功能码<9>)。
-> 10 5B 01 5C 16 <- 10 09 01 0A 16 (E5) -> 68 09 09 68 73 01 64 01 06 01 00 00 14 F4

IEC101(104)规约培训解读

IEC101(104)规约培训解读
18
链路层控制域功能码(平衡模式)
启动方向 功能码和服务
<0> 复位远方链路 <1>复位用户进程 <3>发送/确认用户数据 <9>请求链路状态
从动方向 功能码和服务
<0>确认:肯定认可 <1>确认:否定认可
<4>发送/无应答用户数据 无应答 <11>响应:链路状态
19
规约应用层
0x68 Len Len 0x68 Link Control Link Address Application Data Check Code 0x16

信息体地址 标识某具体的信息。 有明确的含义。
应用层公共地址和信息体地址唯一的标识了某个信息点。
24
链路初始化(非平衡101)
主站 请求链路状态 子站
索引
响应链路状态 复位远方链路
肯定确认/否定确认
25
链路初始化(平衡101)
配电主站应用功能
配电主站初始化开始 请求链路状态 FC=9 PRM=1 PRM=0 复位远方链路 FC=0 链路连接已建立 PRM=1 FC=0 PRM=0 PRM=1 链路状态 FC=11 PRM=0 PRM=1 链路被复位,等待 下一帧的FCB=1 FC=0 PRM=0 配电主站初始化结束 后续命令: (1)总召唤 (2)时钟同步 链路连接已建立 FC=0 复位远方链路 FC=9 请求链路状态 链路被复位,等待 下一帧的FCB=1 FC=11 链路状态

请求 / 响应(S3) 从动站接收到启动站的请求报文后,用数 据响应启动站的请求。如召唤数据、请求 1数据、请求链路状态等。
12
101帧格式一(固定帧长)

使用说明IEC101装置规约

使用说明IEC101装置规约

使用说明IEC101装置规约IEC101装置规约是用于电力系统监控与控制的通信协议之一,它定义了在电力监控系统中,通过传输数据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IEC101装置规约的使用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规约。

一、IEC101装置规约概述IEC101装置规约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一种通信协议,主要用于监控与控制电力系统中的遥测、遥信和遥控信息。

该规约通过串行方式传输数据,采用了一系列规定的帧结构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正确解析。

IEC101规约一般将工程测量值(遥测)、状态变位信息(遥信)和远方控制命令(遥控)作为基本的通信功能。

二、IEC101装置规约的运行机制IEC101装置规约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在物理层,IEC101规约使用标准的串行电平转换技术,将二进制数据转换为信号进行传输;在数据链路层,规定了传输帧的各个字段,包括起始字符、控制字段、地址字段和校验字段等;在应用层,定义了遥测、遥信和遥控信息的编码方式和解析方式。

三、IEC101装置规约的使用步骤IEC101装置规约的使用步骤如下:1. 配置通信参数:包括物理层参数、数据链路层参数和应用层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通信波特率、校验方式、站址等参数。

2. 建立连接:规定了主站与从站之间的连接建立过程,包括主站发起请求、从站响应确认和建立连接。

3. 传输数据:主站向从站发送监控命令,从站根据命令执行相应操作,并反馈执行结果给主站。

4. 断开连接:规定了连接的结束过程,包括主站发送断开请求、从站响应确认和断开连接。

四、IEC101装置规约的应用范围IEC101装置规约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监控与控制领域,包括电网调度、变电站自动化、电力设备监测和控制等方面。

它能够实现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数据采集、信息交换和灵活控制,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IEC101装置规约的优势与挑战IEC101装置规约具有以下优势:1. 可靠性高:采用了校验和差错重传等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2. 灵活性强:具备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和编码方式,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3. 扩展性好:支持多主站和多从站之间的通信,能够满足复杂系统的需求。

101规约

101规约

IEC870-5-101规约1.概述本篇介绍主站和RTU之间通讯的IEC870-5-101规约,该规约有两种传输方式: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在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全双工通道结构中采用平衡式传输方式,在其它通道结构中只采用非平衡式传输方式。

平衡式传输方式中101规约是一种“问答+循环”式规约,即主站端和子站端都可以作为启动站;而当其用于非平衡式传输方式时101规约是问答式规约,只有主站端可以作为起动站。

2.帧格式简单说明2.12.22.3长度L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字节数,为二进制数。

2.4DIR:传输方向位 =0:表示报文是主站向子站传输。

=1:表示报文是子站向主站传输(部版101有用)。

PRM:启动报文位 =0:从动站,报文为确认报文或响应报文。

=1:启动站,报文为发送或请求报文。

FCB:帧计数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请求/响应服务时,将前一轮FCB取相反值。

FCV:帧计数有效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0:表示FCB变化无效。

=1:表示FCB变化有效。

ACD:要求访问位:主站做从动站时ACD位无实际意义,ACD=0。

子站做从动站时ACD=0:表示子站无1级用户数据;ACD=1:表示子站有1级用户数据,希望向主站传输。

DCF:数据流控制位:从动站向启动站传输=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1:表示子站数据区满,无法接收新数据。

功能码(D3—D0):功能码范围为0—15(00H—0FH);功能码代表的意义较为烦琐,参考《关于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的说明》(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2.5链路地址域链路地址域为子站站址。

2.6帧检验和帧检验和是控制、地址、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3.非平衡式传输—即主站作为启动站的各种报文3.1 主站的询问顺序对于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通道结构,主站或子站复位后首先进行初始化,总召唤和时钟同步后系统转入正常,然后在循环召唤2级用户数据的序列中定期插入按照分组召唤方式和按顺序收集各组数据进行召唤。

101远动规约讲解

101远动规约讲解

由于采用变化信息传送策略,应答式规约对通道的要求较高, 因为一次通信失败会带来比较大的损失。 应答式规约往往采用整帧校验的方式。
应答式规约一般适用于多个从站和一个主站间进行数据传输。
1.5 IEC系列配套协议
IEC60870-5家族相关标准
-1 传输帧格式
-2
-3 -4 IEC60870-5
1.2 规约的分类 循环传送(CDT)规约 设备规约:WYZ,SYZ,YDZ 准标准规约:西南CDT,东北CDT 标准规约:DL451-91 串行规约 扩展规约:XT9702、DISA 问答式(POLLING)规约 引进系统所带规约:1801/U4F/SIEMENS 标准规约:DNP/IEC60870 网络规约 行业规约:DL476-92 国际标准规约:DNP/IEC60870-5-104、TASE2.0、 IEC61850
2.1 IEC101规约的基本规则 防止报文丢失和重复传送
用于发送确认和发送响应服务。
启动站发送报文后,从动站的确认报文或响应报文受干扰, 启动站未收到正确的确认或响应报文,或在最大超时间隔
内未收到报文,则启动站重发原发送报文,最大重传送次 数是个规定参数。(在配套标准中为3 )。
从动站收到启动站的发送帧,并向启动站发送确认帧或响 应帧,同时将确认帧或响应帧保存。如下一次接收到的发 送帧的帧计数位的值不同,即将保存帧清除。否则将保存 帧重发。
1.3 循环传送规约的特点
数据传送以厂站端为主,以固定的传送速率循环不断地发 送厂站数据给主站端,而主站端被动接收。
循环传送式规约采用遥信变位优先插入传送的方式,重要 数据发送周期短,大大提高了事故信息传送的相应速度, 实时性强。由于采用现场数据不断循环上报的策略,帧长 度随被测点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数据发送周期长,实时性 较差,主站对一般遥测量变化的响应速度慢。 只能传送512路遥信和256路遥测,64路遥脉。 允许多个厂站和多个主站间进行数据传输,通道必须采用 全双工通道,并且不允许多台RTU共线,只能采用点对点 的方式连接,通道占用率高。如有下行信号,需要上、下 行两条通道。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01规约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01规约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01规约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可靠稳定运行是电力系统输电的保障。

iec非平衡101规约应用说明[最新]

iec非平衡101规约应用说明[最新]

IEC非平衡式101调度一.规约简介使用范围:IEC101调度主站通讯介质:串口二.规约转换内容●当前功能本规约具有转换YC、YX、YM、YK功能三.规约相关信息●当前信息1.“链路地址”/“应用层地址”均代表变电站地址,应由调度主站分配;2.“遥测门槛”:遥测值的变化量超过此值,上送变化遥测;3. “应用层地址采用双字节”:0-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采用单字节;1-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采用双字节;4. “信息体地址采用3字节”:0-信息体地址2字节表示;1-信息体地址3字节表示;5. “采用单字节确认”:0-确认报文采用短报文方式;1-确认报文采用单字节“0xe5”;6. “装置状态信息体起始地址”:一般不使用,默认值设为0;7. “双点遥信信息体起始地址”/“单点遥信信息体起始地址”/“遥测信息体起始地址”/ “遥脉信息体起始地址”/“步位置信息体起始地址”/“遥控信息体起始地址”由主站确定,此数值应与主站保持一致;8. “装置状态上送数量”:一般不使用,默认值设为0;9. “双点遥信上送数量”/“单点遥信上送数量”/“步位置上送数量”/“遥测上送数量”/“遥脉上送数量”应按调度转发表的实际转发数量填写;10. “单点遥信起始位置1开始”:在调度遥信转发表中单点遥信的实际起时序号;11. “双点遥信占用2个遥信”:0-双点遥信占用1个遥信1-双点遥信占用2个遥信12. “双点遥信占用2个信息体地址”:0-双点遥信占用1个信息体地址1-双点遥信占用2个信息体地址13. “组1起始信息体地址”-"组16结束信息体地址"、“脉冲组1起始信息体地址”-“脉冲组4起始信息体地址”不使用时设为0,使用时与主站端保持一致;14. “遥测系数数量”:默认设为128,需要扩充时根据实际遥测系数个数设定;15. “遥测001系数”-“遥测128系数”:一般不使用,只有主站无法设遥测系数时使用,系数的计算根据主站要求而异。

IEC101规约简介解析

IEC101规约简介解析

101规约简介
• • • • • 规约结构 物理层 链路层 应用层 应用进程
规约结构
模型1:ISO OSI 参考模型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tandards
应用层 表示层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会话层
模型2:增强性能模型
EPA: Enhanced Performance Architecture
• 信息对象地址(名字) • 信息元素(内容)
IEC60870-5-101规约介绍
• • • • 101规约简介 通信过程描述 97标准与2002标准的差异 互操作性选择
不同厂家设备互连
• 工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规约简介
电力行业标准:101规约 DL/T 634-1997 neq IEC60870-5-101:1995 DL/T 634.5101-2002/IEC60870-5-101:2002代替DL/T 634-1997
控制域
主站至子站 备用 RES
子站至主站
1 PRM 启动报 文 0
帧 计 数 位 FCB
要求访问据流控制 位DFC
23 22 21 功能码
20
控制域
FCV:帧计数有效位: FCV=0 表示帧计数位FCB的变化无效。 FCV=1 表示帧计数位FCB的变化有效。 发送/无回答服务、广播报文和其他不需要考虑信息输出的丢失和重复的传输服务, 无需改变帧计数位FCB的状态,因此这些帧的帧计数有效位FCV常为零。
等同采用和非等同采用 等同采用基本标准和配套标准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标准,实现远动 设备的互操作性。 DL/T 634-1997 neq IEC60870-5-101:1995 DL/T 634.5101-2002/IEC60870-5-101:2002代替DL/T 634-1997

关于iec101的的解析

关于iec101的的解析
通知调用者
偶偶校校验验:当实际数据中“1”的个数为偶数的时候,这个校验位就是“0”,否则这个校验位就是“1”,这样就可以保证传送数据满足偶
校验的要求。
波波特特率率:电子通信领域,波特率即调制速率,指的是信号被调制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的波特数,即单位时间内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
IEC101协议基本规则 。
汉汉明明距距离离::在信息论中,两个等长字符串之间的汉明距离是两个字符串对应位置的不同字符的个数。
据2 . . )
06
传送原因--[T bit7:0][P/N bit6:0][原因 bit5~bit0:6]:激活
01 运用地址:1
00 00 14
信息体地址:0 召唤限定词QOI:20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IEC101帧格式(三)
• 可变帧长
68H length length 68H 控制域 链路地址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帧校验和 16H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类型标识 可变结构限定词 传送原因 服务单元公共地址 信息体地址 信息体元素 信息体时标 。。。 。。。
无忧PPT整理发布
126种报文类型,详见文档34页
01
链路地址:1
64
类型标识:100&& <100> := 总召唤命令 C_IC_NA_1
01 可变结构限定词VSQ--信息数目=1 SQ:0 非顺序(如:地址1 ,数据1 ,地址2 ,数据2 . . )
07
传送原因--[T bit7:0][P/N bit6:0][原因 bit5~bit0:7]:激活确认
• 通讯方式:
基本格式: 异步、串口、偶校验、波特率、数据位8位 、启停各一位、累加和校验、汉明距离=4

IEC101规约介绍

IEC101规约介绍

IEC101规约介绍
IEC101规约主要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中,实现子站与主站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子站主要负责采集电网的实时数据和运行状态信息,而主站则负责对子站进行控制和监控。

IEC101规约确保了子站和主站之间的稳定和可靠的双向通信。

在直接序列通信中,数据是通过串行通信线路传输的,通信速率通常在300至9600比特/秒之间。

直接序列通信主要适用于简单的、点对点的通信情况,通信距离较短。

在IEC 101规约中,数据的传输以信息报元单元(Information Object Unit,简称IOU)为单位。

每个IOU包含一个信息对象组(Information Object Group,简称IOG)或一个信息对象(Information Object,简称IO)。

IOG包含一个或多个信息对象,而IO是信息报文的基本单元。

IEC101规约中定义了多种命令和传输服务,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其中,主站可以向子站发送控制命令,如遥控命令、遥调命令等,以实现对电网设备的控制操作。

主站还可以向子站发送读命令或写命令,以读取或写入子站的参数和数据。

总之,IEC101规约是一种用于传输电能信息的通信规约,实现了电力系统中子站和主站之间的稳定和可靠的双向通信。

它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中使用最广泛的通信规约之一,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101规约7个字节时标

101规约7个字节时标

101规约7个字节时标摘要:一、引言二、101 规约简介1.背景与历史2.规约内容与特点三、7 个字节时标的含义1.字节时标的概念4.字节时标在101 规约中的应用四、101 规约与7 个字节时标的关系1.101 规约对字节时标的要求2.字节时标对101 规约的影响五、实际应用案例1.案例介绍2.案例中101 规约与7 个字节时标的具体应用六、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领域。

数据通信的规约在这些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101 规约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数据通信规约,在通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围绕101 规约中的7 个字节时标展开讨论。

二、101 规约简介101 规约,全称为“IEC 60870-5-101 规约”,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通信规约。

该规约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

101 规约主要用于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与控制,具有传输速率快、实时性强、可靠性高、扩展性好等特点。

2.规约内容与特点101 规约主要包括报文结构、传输方式、应用层协议等方面的内容。

其主要特点有:(1)采用主从通信模式,便于实现多级控制;(2)提供丰富的报文类型,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3)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实时性,适用于实时控制系统;(4)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便于与其他规约进行互联互通。

三、7 个字节时标的含义1.字节时标的概念字节时标(Byte Time Stamp)是一种用于表示报文传输时间的方法,通常用于实时通信系统中。

字节时标以一个字节为单位,表示从某个参考时刻开始到报文传输时所经过的字节数。

字节时标可以用于实现报文的同步传输、数据统计等功能。

2.字节时标在101 规约中的应用在101 规约中,字节时标主要用于表示报文的传输时间。

通过对报文进行字节时标处理,可以实现报文的同步传输、数据同步处理等功能,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IEC101规约介绍

IEC101规约介绍

IEC870-5-101规约介绍1.概述本篇介绍主站和RTU之间通讯的IEC870-5-101规约,该规约有两种传输方式: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在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全双工通道结构中采用平衡式传输方式,在其它通道结构中只采用非平衡式传输方式。

平衡式传输方式中101规约是一种“问答+循环”式规约,即主站端和子站端都可以作为启动站;而当其用于非平衡式传输方式时101规约是问答式规约,只有主站端可以作为启动站。

2.帧格式简单说明2.12.22.3长度L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字节数,为二进制数。

2.4RES:备用PRM:启动报文位 =0:从动站,报文为确认报文或响应报文。

=1:启动站,报文为发送或请求报文。

FCB:帧计数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请求/响应服务时,将前一轮FCB取相反值。

FCV:帧计数有效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0:表示FCB变化无效。

=1:表示FCB变化有效。

ACD:要求访问位:主站做从动站时ACD位无实际意义,ACD=0。

子站做从动站时ACD=0:表示子站无1级用户数据;ACD=1:表示子站有1级用户数据,希望向主站传输。

DFC:数据流控制位:从动站向启动站传输=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1:表示子站数据区满,无法接收新数据。

功能码(D3—D0):功能码范围为0—15(00H—0FH)。

2.5链路地址域链路地址域为子站站址。

2.6帧检验和帧检验和是控制、地址、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7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结构在监视方向上的过程信息类型标识=TYPE IDENTIFICATION:=UI8[1..8]<0..44><0>:= 未定义<1>:= 单点信息M_SP_NA_1<2>:= 带时标的单点信息M_SP_TA_1<3>:= 双点信息M_DP_NA_1<4>:= 带时标的双点信息M_DP_TA_1<5>:= 步位置信息M_ST_NA_1<6>:= 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M_ST_TA_1<7>:= 32比特串M_BO_NA_1<8>:= 带时标的32比特串M_BO_TA_1<9> := 测量值, 规一化值M_ME_NA_1<10> := 测量值,带时标的规一化值M_ME_TA_1<11> := 测量值, 标度化值M_ME_NB_1<12> := 测量值, 带时标的标度化值M_ME_TB_1<13> := 测量值, 短浮点数M_ME_NC_1<14> := 测量值, 带时标的短浮点数M_ME_TC_1<15> := 累计量M_IT_NA_1<16> := 带时标的累计量M_IT_TA_1<17> := 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事件M_EP_TA_1<18> := 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启动事件M_EP_TB_1<19> := 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输出电路信息M_EP_TC_1<20> := 带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M_PS_NA_1<21> := 测量值, 不带品质描述词的规一化值M_ME_ND_1<22..29> := 为将来兼容定义保留<30> := 带CP56Time2a时标的单点信息M_SP_TB_1<31> := 带CP56Time2a时标的双点信息M_DP_TB_1<32> := 带CP56Time2a时标的步位置信息M_ST_TB_1<33> := 带CP56Time2a时标的32比特串M_BO_TB_1<34> := 带CP56Time2a时标的测量值, 规一化值M_ME_TD_1<35> := 带CP56Time2a时标的测量值, 标度化值M_ME_TE_1<36> := 带CP56Time2a时标的测量值, 短浮点数M_ME_TF_1<37> := 带CP56Time2a时标的累计量M_IT_TB_1<38> := 带CP56Time2a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事件M_EP_TD_1<39> := 带CP56Time2a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启动事件M_EP_TE_1<40> := 带CP56Time2a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输出电路信息M_EP_TF_1<41..44> := 为将来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类型标识=TYPE IDENTIFICATION:=UI8[1..8]<45..69>CON<45>:= 单点命令C_SC_NA_1 CON<46>:= 双点命令C_DC_NA_1 CON<47>:= 步调节命令C_RC_NA_1 CON<48>:= 设定值命令, 规一化值C_SE_NA_1 CON<49>:= 设定值命令, 标度化值C_SE_NB_1 CON<50>:= 设定值命令, 短浮点数C_SE_NC_1 CON<51>:= 32比特串C_BO_NA_1 <52..69> := 为将来兼容定义保留在监视方向的系统命令类型标=TYPE IDENTIFICATION=:=UI8[1..8]<70..99><70>:= 初始化结束M_EI_NA_1<71..99>:= 为将来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系统命令类型标识=TYPE IDENTIFICATION:=UI8[1..8]<100..109>CON<100>:= 总召唤命令C_IC_NA_1 CON<101>:= 计数量召唤命令C_CI_NA_1 CON <102>:= 读命令C_RD_NA_1 CON<103>:= 时钟同步命令C_CS_NA_1CON<104>:= 测试命今C_TS_NA_1 注:在控制方向标上(CON) 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是被确认的应用服务,在监视方向形成镜像,但传送原因不同. 这些镜像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用来作为肯定/否定认可(验证) 。

101规约7个字节时标

101规约7个字节时标

101规约7个字节时标
(原创版)
目录
1.101 规约的概述
2.101 规约的字节时标
3.101 规约的应用场景
正文
1.101 规约的概述
101 规约,全称为 IEC 60870-5-101,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通信规约。

该规约主要解决了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问题,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提供了有效的通信支持。

2.101 规约的字节时标
在 101 规约中,字节时标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用于描述数据帧
的结构和内容。

字节时标由 7 个字节组成,分别是:起始字节、地址字节、控制字节、数据长度字节、数据字节、校验字节和结束字节。

这 7 个字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帧,实现了数据在电力系统中的高效传输。

3.101 规约的应用场景
101 规约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力系统保护:101 规约可以用于实现电力系统保护设备的通信,如距离保护、过电流保护等。

(2)电力系统控制:101 规约可以用于实现电力系统控制设备的通信,如开关、调节器等。

(3)电力系统监测:101 规约可以用于实现电力系统监测设备的通
信,如电压、电流互感器等。

(4)电力系统故障诊断:101 规约可以用于实现电力系统故障诊断设备的通信,如故障录波器等。

总之,101 规约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通信标准,其字节时标为数据传输提供了有效的结构和内容描述。

101规约报文解释解析

101规约报文解释解析

IEC870-5-101规约报文解释一、规约格式简介1、祯格式101规约的基本祯格式如下所示,具体的解释请参照规约手册,这里不再重复。

固定祯长格式:可变祯长格式:规约中不同的命令,可能采用不同的祯格式。

2、控制域功能码说明主站下发子站功能码子站上送主站功能码二、主站初始化RTU下发命令流程(以非平衡方式通信)以下adrs 表示链路地址(一般为rtu 站址),comadr 表示公共地址(一般为rtu 站址),infadr_l 表示信息体地址低位,infadr_h 表示信息体地址高位,CS 表示祯校验和。

对时祯为长时标方式。

1、 询问链路状态 10 49 adrs CS 16子站回答 10 80 adrs CS2、 复位远方链路1040 adrs CS 子站回答 10 89 adrs CS 3、总召唤 68 10 10 68 16子站确认 68 09 09 68 80 adrs 64 01 07 comadr00 00 14 CS 16子站发送遥测遥信祯(下面将详细解释)子站发送总召唤结束祯68 09 09 68 88 adrs 64 01 0a comadr00 00 14 CS 164、 如果没有召唤全则进行分组召唤下发命令码: 68 09 09 68 7b adrs 64 01 05 comadr子站发送遥测遥信祯(和总召唤的一样,只是信息体地址会有所区别)5、 发对时令 68 0f 0f 68 53 adrs 67 01 06 comadr00 00 milliseconds_l milliseconds_hminutes hours day month year CS 16子站确认祯 68 0f 0f 68 80 adrs 67 01 07 comadr00 00 milliseconds_l milliseconds_hminutes hours day month year CS 166、 召唤全电度 68 09 09 68 73 adrs 65 01 06 comadr00 00 45 CS 16子站发送电度总召唤确认祯68 09 09 68 80 adrs 65 01 07 comadr00 00 45 CS 16子站发送电度祯(下面将详细讲述)子站发送电度结束祯 68 09 09 68 80 adrs 65 01 0a comadr00 00 45 CS 167、 如果电度没有召唤全则进行分组召唤电度68 09 09 68 7b adrs 65 01 05 comadr8、如果ACD位为1则召唤一级数据10 5a adrs CS 16子站发送遥信状态变位祯(下面将详细讲述)如果没有则子站发送E59、召唤二级数据10 7b adrs CS 16如果有变化遥测则子站发送变化遥测祯(下面将详细讲述)如果有SOE则子站发送事件顺序记录祯如果没有相应信息则子站发送E5以上任何一祯发送后子站都应有所回答,如果超时子站没有回答主站都会连发3遍,再没有回答则主站重新询问子站链路状态。

101规约

101规约

1101规约概述1.1101规约的内容IEC 870-5-101是针对IEC 870-5基本标准中的FT1.2异步式字节传输帧格式,对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用户进程作了大量具体的规定和定义。

1.2FT1.2帧格式FT1.2帧格式有可变帧长及固定帧长两种,这两种格式如图1所示:FT1.2可变帧长格式用于主站向子站传输数据或由子站向主站传输数据;FT1.2固定帧长格式用于子站回答主站的确认报文或主站向子站的询问报文。

本标准使用的参考模型源出于开放式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但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的传输带宽下要求短的反映时间,故本标准采用性能结构(EPA)———模型2。

这种模型仅用三层,即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其模型如图2所示。

1.3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1.3.1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的第1层,其任务是使网络内两实体间的物理连接,按位串行传送比特流,将数据信息从一个实体经物理信道送经另一个实体,向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透明的比特流传送服务。

因此,物理层接口和协议应考虑如下问题:a)机械方面,应考虑插接器的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b)电气方面,要考虑信号的波形和参数,如多少伏电压代表“1”和“0”,一个bit占多少毫秒;c)功能方面,要考虑每一条线路的作用和操作要求,比如是数据电路、控制电路还是时钟电路;d)过程方面,主要考虑利用接口传送比特流的整个过程和执行的先后顺序,比如怎样建立和拆除物理线路的连接,是全双工还是半双工操作。

具体到101规约,对物理层的规定选自ISO和ITU-T标准,该标准支持下述网络结构,包括点对点、多个点对点、多点星形、多点共线、多点环形等。

电气特性方面,对于非平衡式转接电路采用V.24/V.28,而平衡式转接电路则采用X.24/X.27。

1.3.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OSI的第2层,其主要任务是将一条原始传输线路转换为对网络来说是无错的传输线路。

因此,它必须将输入数据分成数据块(帧),并依次传递各帧和处理由接收端发回的应答帧,解决了数据链路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在链路上实现帧的同步或异步传输;差错控制与恢复;流量控制等一系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路层(第2层)
LPDU
规约结构
增强性能体系结构(EPA)和配套标准所选用的标准定义
从IEC 60870-5-5选用的应用功能 从IEC 60870-5-3选用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从IEC 60870-5-4选用的应用信息元素 从IEC 60870-5-2选用的链路传输规则 从IEC 60870-5-1选用的传输帧格式 从ITU-T建议中选用 物理层(第1层) 链路层 (第2层) 用户进程 应用层 (第7层)
规约简介
电力行业标准:101规约
IEC 1995年出版IEC60870-5-101以来,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制定 了相应的配套标准,:DL/T 634-1997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neq.IEC60870-5-101:1995) IEC总结经验,又出版 A1 、 A2扩充时标两个附件,于2001将 IEC60870-5-101:1995 两个附件合并,出版了IEC60870-5101:2002V.2 我国又跟进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标准,等同采用 IEC60870-5-101 5 101 配套标准:2002 远 动 设 和 备 与 系 统 第 . 部 分 传 输 规 约 第 • 远 动 任 务
IEC101协议概论
• 必读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634.5101-2002/IEC60870-5-101:2002 代替DL/T634-1997
• 技术背景
适应和引导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规范 调 度自动化及远动设备的技术性能
• IEC60870-5体系概况
基本标准与配套标准
等同采用和非等同采用 等同采用基本标准和配套标准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标准,实现远动 设备的互操作性。 DL/T 634-1997 neq IEC60870-5-101:1995 DL/T 634.5101-2002/IEC60870-5-101:2002代替DL/T 634-1997
篇 基 本
规约简介
模型特点: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可以得到快速的响应时间,但是服务受到限制。
规约结构
模型1:ISO七层模型
规约结构
规约结构
参考模型2的各种 数据单元之间关系
应用(用户)过程
应用用户数据
APCI APCI ASDU
IEC60870-5中未使用APCI
应用层(第7层)
APDU
LPCI LPCI ASDU
CDT规约:部颁DL451-91、老部颁、地方CDT规约
DNP3.0规约、SC-1801规约、N4F规约、S5规约 ELIN规约、Siemens 8890规约、 ABB RP570规约 部颁101规约1997,IEC60870-5-101规约1995,2002 • 常用远动规约(RS232):
• 规约评价标准 高度的数据完整性、数据一致性、传输效率
IEC101协议重点
• IEC101协议的一般规则
规约结构、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用户进程
• • • • •
IEC101协议的功能码(链路层) 类型标识(定义了信息对象的结构、类型和标识) 可变结构限定词(信息元素数目,是否顺序) 传送原因(表示周期,突发传送,总召唤等) 公共地址(关联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所有对象)
• 信息对象地址(名字) • 信息元素(内容)
IEC60870-5-101规约介绍
• • • • 101规约简介 通信过程描述 97标准与2002标准的差异 互操作性选择
不同家设备互连
• 工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规约简介
电力行业标准:101规约 DL/T 634-1997 neq IEC60870-5-101:1995 DL/T 634.5101-2002/IEC60870-5-101:2002代替DL/T 634-1997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
第101篇 基本远动任务和配套标准 Telecontrol equipment and systems Part5: Transmission protocols Section 101 companion standard for basic telecontrol tasks
配套标准
• 传统的远动通信规约一般不分层,IECWG03定 义的远动通信协议分为两层,一是链路层,由 IEC60870-5-1和IEC60870-5-2描述:一是应用 层,基础部分由IEC60870-5-3 、 IEC60870-5-4 、 IEC60870-5-5描述:应用层直接映射到链路 层.根据应用领域定义了一系列“配套标准”: • IEC60870-5-101用于常规远动,IEC60870-5-102 用于电能量计量信息的接入,IEC60870-5-103用 于继电保护信号接入,IEC60870-5-104将 IEC60870-5-101用在TCP/IP网络协议之上.
基本标准
• IECTC57为适应电力系统及其它公用事业的需 要,制定了一系列传输规约,这些规约共分5 篇: • 60870-5-1 传输帧格式 • 60870-5-2 链路传输规约 • 60870-5-3 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 • 60870-5-4 应用信息元素定义和编码 • 60870-5-5 基本应用功能
基本标准和配套标准的关系
• 基本标准是制定和理解配套标准的依据, 配套标准都要引用基本标准,配套标准 针对具体应用作了具体规定,使基本标 准的原则更加明确.等同采用基本标准 和配套标准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标准,实 现远动设备的互操作性.
IEC60870-5系列适用范围
• IEC60870-5系列涵盖了各种网络配置(点对点、 多个点对点、多点共线、多点环型、多点 星型),各种传输模式(平衡式、非平衡式), 网络的主从和平衡传输模式,电力系统所需要 的应用功能和应用信息,是一个完整的集,可 以适应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中各种调制方式, 各种网络配置和各种传输模式的需要.
101规约简介
• • • • • 规约结构 物理层 链路层 应用层 应用进程
规约结构
模型1:ISO OSI 参考模型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tandards
应用层 表示层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会话层
模型2:增强性能模型
EPA: Enhanced Performance Architec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