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又添新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阴性乳腺癌又添新方案

众所周知,大约15%~20%的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孕激素、HER2三大受体均为阴性。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早期复发率高,内脏转移、脑转移率高,预后较差,治疗上对抗激素治疗和抗HER2治疗效果不佳,全身治疗主要依靠化疗以细胞毒药物治疗为主。以前,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方案金标准主要包括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蒽环类→紫杉类。近年来,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晚期患者和早期术前患者,卡铂等铂类化疗方案的效果已被若干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不过,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早期术后患者,此前的铂类辅助化疗方案随机对照研究仅取得非劣效结果。

为使这一亚型患者实现更精准的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于2019年绘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癌基因图谱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复旦分型”标准,使更多患者看到了治愈希望。2020年8月13日,邵志敏教授与余科达教授团队的PATTERN研究于JAMA Oncology杂志在线发表。

PATTERN研究探索了卡铂联合紫杉醇(PCb)对比当时指南推荐的CEF-T方案在早期TNBC 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价值。与CEF-T方案相比,PCb方案将早期可手术TNBC 5年的DFS提高了6.2%(86.5% vs 80.3%,HR=0.65,95%CI:0.44~0.96,P=0.03),确认了铂类在TNBC辅助治疗中优效性地位。

该多中心非盲随机对照三期临床研究于2011年7月1日~2016年4月30日从全国9家医院入组三阴性乳腺癌尚未转移、非局部晚期、术前尚未接受抗癌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区域淋巴结阳性或淋巴结阴性但肿瘤直径大于1厘米、年龄18~70岁(中位51岁,四分位44~57岁,范围23~70岁)女性647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卡铂方案组325例:6轮紫杉醇+卡铂(每28天的第1、8、15天紫杉醇80mg/m²+卡铂AUC=2)

标准方案组322例:3轮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每3周环磷酰胺500mg/m²+表柔比星100mg/m²+氟尿嘧啶500mg/m²)→3轮多西他赛(每3周多西他赛100mg/m ²)

数据分析于2019年12月1日~2020年1月31日,主要终点为无病生存,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无远处病变生存、无复发生存、毒性反应。此外,对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等12种DNA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ATM、ATR、BARD1、BRCA1、BRCA2、BRIP1、CHEK2、FANCM、PALB2、RAD51C、RAD51D、RECQL)突变患者的无病生存进行亚组分析。BRCA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大约11.2%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存在BRCA致病突变,容易引起DNA同源重组修复异常和DNA不稳定,而铂类的主要作用机制即破坏细胞DNA。

结果,中位随访62个月,卡铂方案与标准方案相比:

5年无病生存比例:86.5%比80.3%,病变或死亡风险低35%(风险比:0.65,95%置信

区间:0.44~0.96,P=0.03)

5年无远处病变生存比例:92.6%比87.9%,远处病变或死亡风险低41%(风险比:0.59,95%置信区间:0.35~0.999,P=0.05)

5年无复发生存比例:91.2%比84.4%,复发或死亡风险低46%(风险比:0.54,95%置信区间:0.34~0.88,P=0.01)

5年总生存比例:93.4%比89.8%,总死亡风险低29%(风险比:0.71,95%置信区间:0.42~1.22,P=0.22)

根据亚组分析,卡铂方案与标准方案相比:

BRCA突变患者:病变或死亡风险低56%(风险比:0.44,95%置信区间:0.15~1.31,P=0.14)

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突变患者:病变或死亡风险低61%(风险比:0.39,95%放置信区间:0.15~0.99,P=0.04)

安全性数据与相关药物的已知安全性一致。

该研究最初设计于2010年左右,当时学界对TNBC的全身系统性治疗是以细胞毒药物的探索和优化为主,尚无完全标准化的系统化疗方案,CEF-T、TAC、AC-T(T为多西紫杉醇)和AC-wP(wP为每周紫杉醇)等,都是可供选方案。当时,通过PACS01、BCIRG001,CEF*3-T*3、TAC*6均已被证明优于CE/AF*6方案。BRIRG005证实AC*4-T*4与TAC*6疗效相似,但AC-T

的不良反应更少、耐受性更佳。ECOG1199证实AC-T与AC-wP似乎也是疗效相似的。由此,CEF-T与AC-T都是TNBC可选的方案。我们在设计上也选择了毒性较低、疗效也有保障的CEF-T 作为对照。此后,通过ECOG1199的长期随访,2015年随访结果揭示了与AC序贯紫杉醇3周方案相比,AC-wP可显著改善TNBC的DFS(HR=0.69,P=0.010)和OS(HR=0.69,P=0.019);而AC序贯紫杉醇3周方案与AC-T方案的疗效又是相似的,可见AC-wP或许是TNBC的最优解。但是,至于CEF-T和EC-wP,到底哪个方案疗效更好,尚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头对头直接的比较,我们另一项研究(NCT01314833)正是比较了TC*6,CEF*3-T*3,与EC*4-wP*12三组的DFS。从当今观点来看,CEF-T对于TNBC而言可能不是一个强势的方案,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CEF-T它是一个疗效明确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的TNBC辅助系统治疗选择,将其作为对照组是合理的;EC-wP的地位在我们试验设计之初并不明朗。

PATTERN研究显示卡铂联合紫杉醇对TNBC有良好的疗效,可作为CEF-T的替代。结合今年5月份徐兵河教授等发表的文章显示早期TNBC患者术后紫杉类(多西紫杉醇或紫杉醇)+卡铂(TP)3周方案辅助化疗的疗效非劣效于EC-T,由此可见,单周PCb方案和EC-wP方案均是目前TNBC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具体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取决于患者实际情况,如果心脏基础条件差,不能耐受蒽环,那么PCb就是更好的选择。同样,既往有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在新辅助治疗中铂类在胚系BRCA(germline BRCA,gBRCA)突变、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等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PATTERN的探索性亚组也揭示了对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突变的患者,卡铂的价值可能更加显著。同时,我们还正在探索蒽环紫杉联合含铂方案的辅助方案,在未来3-5年会有结果呈现,相信能够进一步告诉我们TNBC中铂类的价值以及合理的应用模式。

当前的共识认为,铂类倾向用于晚期/新辅助治疗gBRCA1/2突变的患者。TNT研究显示在gBRCA1/2突变的TNBC中,卡铂的疗效显著优于多西他赛;CALGB 40603 研究报道了含卡铂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提高TNBC患者的pCR率;德国的GeparSixto研究除了显示新辅助治疗中含卡铂方案可以提高TNBC患者的pCR率之外,还能显著提高DFS。然而,2017年GeparSixto 课题组公布的探索TNBC中的铂类与gBRCA1/2突变相关性研究显示,即使加用卡铂,gBRCA1/2突变组的pCR率也没有显著提高,事实上,gBRCA1/2突变组采用常规蒽环紫杉化疗就能获得很高的pCR。TBCRC030研究旨在对比单药铂类与单药紫杉醇的疗效,结果显示,对于gBRCA 突变或HRD患者,新辅助铂类方案获益并未优于紫杉类。

为什么会出现gBRCA1/2突变患者中铂类疗效并不显著优于紫杉类的情况呢?原因非常复杂,与各个研究的人群特征、药物组合、甚至突变检测与同源重组修复缺陷定义也密切相关;但是,也可能说明我们对gBRCA1/2突变过于看重了,导致只着眼于gBRCA1/2突变。事实上BRCA1/2基因突变只是引发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的众多原因之一,此外,同源重组修复基因还包括ATM、BRIP1、CHEK2、PALB2和RAD51C等等。因此,铂类在TNBC中的敏感性,不应该仅着眼于gBRCA1/2突变,还应该考虑其他基因的作用。试想,我们把BRCA1/2突变患者作为一组,把没有BRCA1/2突变的患者归为另一组,而其实无gBRCA1/2突变患者当中依然可能“隐藏”着由于存在其他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而对铂类敏感的人群,这些敏感患者会稀释两组之间的铂类获益差异。gBRCA1/2基因突变是目前提示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的明确指标,但绝不是唯一指标,其他基因的作用不容小觑,仍需进一步探索,以达到筛选出哪些患者可以从铂类或其他药物治疗中获益的目的。而我们的PATTERN研究,强强联合,把紫杉醇和卡铂都纳入了,并且采用了已证明有疗效优势的单周密集用法,对整组TNBC患者显示出了良好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