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02016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a.png)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体液: 体内都含有大批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内环境的构成及互相关系内环境 :为了差异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3、细胞外液的成分a 水,无机盐( 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b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 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 尿素 尿酸乳酸等气体:O 2、 CO 2 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邻近,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好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应了生命发源于大海,注意:( 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观点,单细胞动物 (原生动物(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而是外界液体。
(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血浆蛋白 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而血红蛋白 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 4)血液中的物质不必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含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5)不一样体细胞所处内环境4、理化性质(浸透压,酸碱度,温度)(1)浸透压:分为离子浸透压和胶体浸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浸透压越高,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浸透压约为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浸透压。
功能:是保持细胞构造和功能的重要要素。
( 2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 / NaHCO3 NaH2PO4/Na2HPO4(3)温度:有三种丈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一样.温度主要影响酶。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https://img.taocdn.com/s3/m/0197586bdd36a32d73758176.png)
H2CO3+Na2CO3NaHCO3
(3)温度:37°C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3.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内液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淋巴
2.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细胞
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3.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4.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
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坎农(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
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细胞摄取葡萄糖过程(主动运输)
消化道 毛细血管壁→血液→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组织细胞
5.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6.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7.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血浆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淋巴
8.细胞外液成分:
血浆:水、蛋白质(多)、无机盐;营养物质(糖类)、代谢废物;激素、气体、抗体。
组织液和淋巴中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蛋白质含量少。
9.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9f62d6efbe1e650e53ea9915.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组成(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不属于人体内,不属于体液)2、体液之间关系: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判断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CO2、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尿素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细胞内特有的物质: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血红蛋白等②细胞膜上的成分:载体、受体等③外界环境中的液体: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④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纤维素、麦芽糖等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组成细胞外液的无机盐离子中Na+、Cl-占优势②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95%的NaCl)为等渗溶液,与细胞(外)内液渗透压相等。
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②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缓冲对)3、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代谢三、内环境的作用①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概念: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2、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3、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62f2c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5.png)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章的内容,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一)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考点分析易错点提示1.不属于体液的液体消化道、膀胱等有通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直接与外界接触,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2.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576f70eb2cc58bd63186bd30.png)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2/3)1、体液 细胞外液(1/3)(又称内环境)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1、血浆::水90%,无机盐约1%,蛋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细胞外液的理化 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小: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性质: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Na +和Cl -决定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pH 为7.35~7.45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①维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神经元、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特点: 双向传导基本形式:神经冲动(电信号) 静息时电位:外正内负 兴奋时电位:外负内正 过程:静息电位→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 电流流动方向:膜外由未兴奋流向兴奋部位 膜内由兴奋流向未兴奋部位 a) 突触的结构 b) c) 特点: S 、W 、H 、V 如图是完整的反射弧和突触结构1、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2、常见的动物激素细胞体: 突起树突: 轴突: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前后膜间的间隙(组织液) 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 释放递质 兴奋→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刺激 单向传递:由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胰岛素胰岛A 细胞下丘脑某一区域 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5、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级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核心知识归纳大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核心知识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41c075d866fb84ae45c8db1.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1、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细胞外液间的关系 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4、血浆成分:水、血浆蛋白、无机盐,抗体,激素等。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7、稳态: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电信号(又叫神经冲动);(2)传导方向:双向;(3)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4)电流方向: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1)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突触类型: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3)信号类型: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传递方向:单向(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以调节脊髓的低级中枢活动。
5、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 7、血糖平衡的调节6、各种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作用(1)血糖来源和去路(2)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拮抗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8、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8aa530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6.png)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efa52d3aaea998fcd220e12.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讲解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1稳态的生理意义1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拓展:①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抗体、激素2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
2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区别: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4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最主要途径是肾脏。
5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
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6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7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8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从而降低血糖。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高二生物学习方法1,记忆。
生物称为理科中的文科,要掌握的知识点许多都是需要记忆的。
有些是要求理解记忆,而有些一定要一字不漏的背诵。
对于课本大量的描述性文字,比如一种结论的得出前的推理,或是一种生物行为或现象的描述,或是一种实验或技术的操作步骤,全部背诵是不可能的,但要求合上书可以用尽可能专业的语言自己描述。
达到这一点不容易,因为要建立在对书本很熟,对知识理解得很彻底的基础上,具体来说,把生物书当画书看,多想,多问,细节不能放过。
人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知识框架
![人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de55abc19ec3d5bbfd0a7452.png)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2.细胞外液的成分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化物质交换的媒介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5.人脑的高级功能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1.激素调节的发现2.激素调节的实例3.激素调节的特点第三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第四节免疫调节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3.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4.免疫学的应用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1.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2.植物生长试剂的应用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2.出生率和死亡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种群增长的“J”型增长曲线3.种群增长的“S”型增长曲线4.种群数量的波动与下降第三节群落的结构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群落的物种组成3.种间关系4.群落的空间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类型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范围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实例2.能量流动的特点3.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保护生物多样性3.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18ade504a1b0717ed5dd15.png)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稳态知识点总结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考点: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血浆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考点: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温度: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详解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d506cb36529647d27285291.png)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详解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a.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b.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 HCO3-c.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28d01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9.png)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
以下是 8 条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
1. 人体内环境那可是超级重要啊!就像我们生活的小天地,得保持稳定呢!比如你发烧了,体温不正常,这就是内环境出问题啦!
2. 你知道吗,血液就像是人体内环境的快递员,带着各种物质跑来跑去!要是血液出问题,那可不得了哇!就像送快递的乱了套。
3. 人体内的酸碱度得平衡呀,不然身体能舒服吗?你想想,要是水变得要么太酸要么太碱,那多难受呀,就像喝了怪味道的水!
4. 细胞外液就像是细胞住的小区,得舒舒服服的才行呢!要是小区环境乱七八糟,细胞能好好过日子吗?比如水太多或太少!
5. 稳态就像一场完美的音乐会,每个乐器都得配合好才行!身体的各个系统也是这样相互配合,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呀!你说神奇不神奇?
6. 人体内的各种离子也很关键呀,跟体内的活动息息相关!就像建房子的砖头,少了可不行,多了也麻烦,你说是不是?比如钾离子不正常了,心脏可能就乱跳啦!
7. 渗透平衡也很重要哇,不然细胞都不知道是胖了还是瘦了!就像气球,气多了气少了都不行呀,对吧?
8. 神经和体液调节就像是两个好伙伴,一起努力让内环境稳稳当当的!要是它们闹矛盾了,那身体可就倒霉咯!就像两个人合作干活,一个捣乱那就完啦!
我觉得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真的太重要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呀,让它处于良好的状态!。
生物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aa3c09d4a7302768e9939e1.png)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的组成1.2.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有盲端) 淋巴、组织液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3. 血浆:血浆蛋白血液血细胞:血红蛋白⑥⑦ ⑧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淋巴4.内环境的成分(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一般是指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
(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②存在于体内的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
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3)在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高分点拨]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1)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2)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3)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水解消化过程。
二、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营养物质、氧气代谢废物循环系统养料O2CO2、H2O废物废物重吸收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五、物质跨膜层数的计算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肾小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物质通过该细胞要穿透2层细胞膜。
葡萄糖、氧气等物质从血浆进入组织液,经过毛细血管,至少要跨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共2层细胞膜)。
物质由体外环境(肺泡、小肠等)进入血浆,至少要跨1层上皮细胞和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即要跨4层膜,才能进入到血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O2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进、出红细胞(2)+进组织细胞(1)+进线粒体(2)=11层。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 内环境的组成
1.
2.
细胞名称
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有盲端)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3.血浆:血浆蛋白
血液
血细胞:血红蛋白
4.内环境的成分
(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一般是指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
五、物质跨膜层数的计算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肾小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物质通过该细胞要穿透2层细胞膜。
葡萄糖、氧气等物质从血浆进入组织液,经过毛细血管,至少要跨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共2层细胞膜)。
物质由体外环境(肺泡、小肠等)进入血浆,至少要跨1层上皮细胞和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即要跨4层膜,才能进入到血浆中。
(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有:
①只存在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②存在于体内的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
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3)在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
(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2)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3)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水解消化过程。
二、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内环境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温度:37.C
②pH:.35~7.45,NaHCO3-H2CO3、NaH2PO4-NaHPO4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和无机盐、蛋白质有关,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四、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
实质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调节
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能力大小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大理化性质
2.胞吞、胞吐、形成具膜小泡要借助膜融合,并不通过膜结构,所以穿膜层数为0。
3.大分子通过核孔的运输不属于跨膜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