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总复习 3-4-1区域农业发展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必修三人教版_4.1区域农业发展_配套练习
第四章第1节一、选择题1.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B.土壤C.地形D.植被解析:选A。
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发生在大气圈中,与地形、土壤、水等条件相比是最难改造的自然要素。
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A.玉米、小麦B.小麦、玉米C.小麦、水稻D.高粱、玉米解析:选A。
本题考查粮食基地的分布。
松嫩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三江平原的主要是小麦。
3.“北大仓”的发展方向是(双选)() A.退耕还林B.绿色食品基地C.大力发展工业D.农业现代化答案:BD读三江平原示意图,回答4~5题。
4.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三江”是指() A.黑龙江、松花江、嫩江B.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C.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D.松花江、嫩江、牡丹江5.在三江平原西部广泛分布的土壤类型是() A.黑土B.黑钙土C.沼泽土D.褐土解析: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汇合处,形成了广袤的三江平原,三江平原西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为黑土土壤。
答案:4.C 5.A读下图,回答6~7题。
6.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7.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解析:由图示可知,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乙位于松嫩平原地区,丙位于大兴安岭东北段,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林地。
东北地区尽管热量较少,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但人均耕地面积多,故粮食商品率高。
答案:6.D7.D(2010年合肥模拟)读下图,完成8~9题。
8.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A.混交林B.针叶林C.水稻D.冬小麦答案:D9.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①河出现春汛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C.③地小麦黄熟D.④城一年中人影最短答案:A10.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区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D.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解析:选A。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3
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②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③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④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 结合图中的河流和经纬度的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土质疏松,旱涝灾害和水土流失严重.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答案】3.D4.C
【解析】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而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2013·吉林调研)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复习学案+练习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四章学案+练习复习目标1。
以我国或世界某一区域为例,了解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布局特点及其农业发展方向。
2。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及各阶段的特点,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知识梳理与巩固区域农业发展] 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以东北为例) 区位 表现 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气候 气温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强,粮食质量好;②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热量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还易遭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降水 ①雨热同期,集中于夏季,有利于作物生长;②降水变率大,容易产生水旱灾害 地形 ①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形多样,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水源 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土壤 ①黑土、黑钙土广布,肥力较高,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②有大面积的沼泽土需要改良和合理开发 工业 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交通 交通发达,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市场 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扩大农产品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口 地广人稀,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商品化经营提供了条件二、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以东北为例)类型 问题 原因 对策 环 境 耕地 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次生盐碱化 人口剧增,土地利用不合理 ①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持水土、黑土培肥;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
建设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保护区,恢复退化的湿地.②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林地、草地 耕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资源利用失调 沼泽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其他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市场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程: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方法技能]一般情况下,包括位置、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在内的自然条件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2019-2020年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读下面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回答1~4题。
1.有关图中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山地林木茂盛,竹林青翠B.④处高原地形崎岖,风景秀丽C.⑤处平原,地势平坦,沃野千里D.③处山脉绵延不足300 km2.图中平原地区与四川盆地相比,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A.水热充足B.灌溉便利C.土壤肥沃,富含磷、钾养分D.人均耕地面积广大3.为了增加农业产量,图中区域引入优良作物品种,下列引种计划可行的是( )A.澳大利亚的优质小麦B.美国的优质玉米C.南疆的优质棉花D.云南的优质甘蔗4.目前,影响图中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②土地沙化、盐碱化③草场退化,自然灾害增多④环境污染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1~4.解析由图中的经纬度结合地形轮廓特征,判断该区域为东北地区,①为大兴安岭,②为小兴安岭,③为长白山,④为内蒙古高原,⑤为东北平原,XXX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条件分析,可判断第1题C项正确。
第2题,东北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纬度高,水热条件较差,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但并不是磷、钾等矿物营养元素多,这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人均耕地多。
第3题,农业生产需因地制宜,农作物引种需考虑气候条件,美国玉米产区与东北平原自然条件相似,故B项正确。
第4题在东北农业开发中,湿地面积是减少的,②、③、④为目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故C项正确。
答案 1.C 2.D 3.B 4.C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以木柴为燃料,大量砍伐森林,造成“多山少林”,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鼓励发展“猪—沼气—果树”三位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
经过30年的努力,现在的恭城瑶族自治县已是绿水青山的生态示范县。
读下图,回答5~6题。
5.“恭城模式”的主导产业是( )A.养猪B.果树种植C.沼气D.旅游6.“猪—沼气—果树”三位一体农业模式的优点有( )①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②改变当地气候类型,提高粮食产量③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④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5~6.解析第5题,从试题的文字材料中可知,该县现在已是绿水青山的生态示范县,由此推出绿化覆盖率的提高在当地生态环境的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
高中地理区域农业发展 同步练习(一)人教版必修三
区域农业发展同步练习(一)1.造成东北地区冬长严寒的主要原因是()①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源地②海拔较高③纬度较高④冬季积雪多,冻土层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2.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下列由南到北顺序的是()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C.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D.土壤: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3.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操作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
据此完成4—6题。
4.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③矿产资源优势④地理区位优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多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6.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①耕地面积广大②宜农荒地最多③土壤肥沃④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气候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B.气候寒冷,冻土层很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C.每年秋后土地冻结,到第二春暖解冻,土壤墒情不利于农作物的春播D.冬季厚厚的积雪,到第二年春季融化,便成了稳定的水源,保证了春播农作物的需要黑土和沼泽土是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
但是在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因此,做好黑土和沼泽土的整治工作,关系到东北地区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②平原地区耕作层厚度小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土的主要分布区④地势平坦,适宜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D【解析】东北平原的耕作层厚度大,土壤肥沃.2.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排列顺序的是(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C.作物:冬小麦、春小麦、甜菜D.土壤: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答案】 A【解析】东北地区的温度带自南向北依次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森林类型最南应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春小麦和甜菜的分布区是相同的.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的分布是按东西方向排列的.“我的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为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完成3~5题.3.东北农业基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最突出地表现在( )A.土地资源优势B.草场资源优势C.矿产资源优势D.地理区位优势4.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A.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单一农业劳动力担负面积都较多B.宜农荒地全国最少,扩大耕地面积潜力较大C.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D.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5.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 )A.耕地面积广大B.宜农荒地最多C.土壤肥沃D.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答案】 3.A 4.A 5.C【解析】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优势明显.东北地区的耕地面积,人均面积都很大.读下图,完成6~7题.6.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7.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答案】 6.D 7.D【解析】由图示可知,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乙位于松嫩平原地区,丙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林地.东北地区尽管热量较少,只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但人均耕地面积多,故粮食商品率高.8.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D.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答案】 A【解析】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相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是平原区农业发展重点之一,而不是发展方向.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是山区农业发展方向,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是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9~12题.9.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答案】 B【解析】热量满足率最多只有22%,远低于水分、土壤养分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满足率,这是由当地气温低、热量不足造成的.10.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气温B.降水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答案】 C【解析】三种农作物土壤养分满足率都达到了84%,说明土壤养分含量高.11.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A.农作物A B.农作物B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答案】 A【解析】资源利用率的各个项目中,农作物A的利用率都远高于农作物B和C,说明当地最适合种植农作物A.12.该地区可能是(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D.河西走廊【答案】 C【解析】由第9题的分析可知,气温条件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说明该地区纬度较高或海拔高,再综合土壤养分含量高这一条件,可以确定该地区为松嫩平原.二、综合题13.根据以下歌词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网络流行歌曲《家在东北》简介生活地理·流行歌与地理作词:庞龙孔加欢作曲:庞龙韩东孔加欢演唱:庞龙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哎……”(1)歌词中体现了东北地区的哪些自然地理条件?(2)歌词中的“大豆高粱”位于东北的哪个农业生产区,该区域的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分别是什么?(3)歌词中的“大白杨”是东北林区的主要的树种吗?东北的主要树种是什么?主要林区在哪里?【答案】(1)地形和水文.(2)耕作农业区. 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3)不是.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解析】本题以生活中的流行歌曲考查相关的地理知识,从歌词的描述可知其体现了东北的山水两个方面的自然地理知识,歌词中的大豆和高梁是东北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等耕作农业区的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的品种,并适当地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绿色农业.歌词中的“大白杨”并不是东北的主要树种,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的主要树种是: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14.结合以下东北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曲线代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和pH值为5.6的曲线,请判断:B曲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区域大部分地区4.5<pH值<5.6,推测该区域的能源消费构成可能以________为主.(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该地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图示分析,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pH值为5.6的曲线(2)煤(3)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三江平原①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②机械化水平高;③土壤肥沃;④水分条件较好.(4)①为了保证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②林业的发展应坚持以营林为主,同时合理采伐③加强湿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区域图的阅读分析能力.A曲线位于大兴安岭附近,它对应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所以B曲线为pH值为5.6的曲线,pH值在4.5~5.6范围内为酸性,是由于燃煤所致.分析商品粮基地建设从地形、土壤、水源、机械化等方面入手.联系所学知识从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知能拓展阅读“北大荒”与“北大仓”“北大荒”之称由来已久,清代一位著名诗人曾赋诗描绘“北大荒”情景:“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北大荒”到底有多大,有多荒?《辞海》上说,“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在人们狭义的理解中,“北大荒”主要指黑龙江垦区所辖地域,北以黑龙江、东以乌苏里江、东南以兴凯湖和俄罗斯为界,西同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南与吉林省毗邻,横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南麓地区,总面积8 000多万亩.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是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东北的“北大荒”.“北大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世纪50年代,这里是荒原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野兽出没林间,百鸟低空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初垦时黑土层深达0.6~1米,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王震将军率10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60年代70余万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投身垦荒事业,90年代10几万省内外农民挥汗黑土地,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开发建设,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良田无际、稻麦飘香、城镇相望的北大仓.累计开垦了3 000万亩耕地,每年可生产商品粮70亿公斤,按每人每年百公斤口粮计算,可供京、津、沪城市人口吃1年多,“北大荒”因此被人们称为“北大仓”.在一阵改造大自然、誓把荒原变良田的热浪过后,北大荒的林地面积和湿地减少了一半多,原始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大自然无情地向人们开出了一个巨额“罚单”: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失去了森林植被的庇护,风蚀、流水冲刷使原本平整的黑土地变得千沟万壑,曾肥得流油的土地因水土流失和严重沙化而日益贫瘠.黑土层由七八十厘米厚变成二三十厘米,颜色也开始变黄,成了“破皮黄”、“火烧云”.黑土区表层每年流失达0.5至1厘米,地力明显下降,黑龙江省每年因此减产粮食达25亿公斤.黑土区形成1厘米表土需要400年时间,而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流失殆尽,“北大仓”将名存实亡!面对接踵而来的生态危机和大自然开出的巨额“罚单”,北大荒人开始明白了一个早该明白的道理:大自然的赐予不是取之不尽的.欲取之,必予之.森林和人类唇齿相依,要尽快改善“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除了停止开荒,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已别无选择.2001年,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决定停止湿地开荒,拯救黑土地,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将黑龙江省建成生态省.按计划,2001~2010年,将把全省1 494万亩超坡耕地、沙化耕地和低产田全部退耕还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造林1 500万亩,10年后将新增林地3 000万亩,实现退耕还湿地300万亩.黑龙江省广袤的黑土地上正在经历又一次历史巨变:这里将有3 000万亩耕地和荒山重新变成茫茫林海,而这恰好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昔日“北大荒”上开垦出的3 000万亩耕地面积相吻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读“我国东北地区相关信息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为()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2.关于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地中a地的单产最高答案1.C 2.C解析第1题,结合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及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b、c两地的降水量均低于400 mm,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
第2题,由图可知,a 地位于长白山区,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读“某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3~5题。
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B.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C.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D.该地区的水热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求4.图中甲地等温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A.受太阳辐射影响B.受大气环流影响C.受地形影响D.受人类活动影响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3.B 4.C 5.B解析第3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为大气降水,所以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由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以得出冬季气温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第4题,图中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的松嫩平原,地势低,温度较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出。
第5题,从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可知,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夏季风的风向和距离海洋的远近。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3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A.三江平原B.塔里木盆地C.黄淮海平原 D.太湖平原【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该地一年两熟;三江平原一年一熟;受水资源、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太湖平原虽然能一年两熟,但与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不匹配.2.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③肥料施用量减小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 C【解析】在该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小肥料的施用量,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肥料施用量减小对农作物增产的影响不是很明显;虽然用于购买肥料的投入减少,但在农作物收获和秸秆还田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农业机械和快速腐解剂,农业生产投入并没有减少.(2013·吉林调研)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3~4题.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A .①④⑤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③④⑤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A .①③⑤B .②④⑤C .②③⑤D .①③⑤【答案】 3.D 4.C【解析】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而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下表所示为我国不同地区某年粮食生产效率.读表回答5~6题.5.表中所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为( )A.东南省份精耕细作B.东北和新疆机械化水平高C.东南省份科技水平高D.东北和新疆劳动力廉价【答案】 B【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是东北和新疆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机械化水平高,投入的劳动力较少,劳动生产率最高.6.自然资源效率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相比,其种植业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水热配合好④劳动力丰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 A【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自然资源效率最低的是西北地区,最高的是东南地区;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013·南昌模拟)下面的①图表示我国三省(区)2013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结构,②图表示我国三个区域的粮食生产、消费、流通情况(箭头代表粮食流向、粗细表示流量大小,虚线、实线分别代表2000年前和2000年后的情况).据此完成7~8题.7.关于甲、乙、丙三省(区)与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Ⅰ、乙—Ⅱ、丙—ⅢB.甲—Ⅱ、乙—Ⅰ、丙—ⅢC.甲—Ⅱ、乙—Ⅲ、丙—ⅠD.甲—Ⅲ、乙—Ⅱ、丙—Ⅰ【答案】 C【解析】乙省(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应为我国南方某省(区),该省(区)由于人多地少,为粮食主销区,对应Ⅲ.8.有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粮食主产区Ⅰ商品率高,因为自然条件优于其他两区B.制约粮食主产区Ⅱ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C.粮食主销区Ⅲ粮食流入多,是因为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差D.a箭头表示水运,主要是因为铁路、公路运力不足【答案】 B【解析】粮食主产区I的粮食流出量大、商品率高,但其自然条件并不一定比其他两区好;粮食主产区Ⅱ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该地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粮食主销区Ⅲ粮食流入多,主要是因为人均耕地少,该地的水热条件并不差;粮食以水运为主,并不是因为铁路、公路运力不足,而是因为可以减少运费.(2013·安徽模拟)读安徽省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9~10题.9.甲地年总辐射量可能是( )A.3 500 B.4 600C.4 500 D.3 300【答案】 D【解析】甲位于皖南山区,降水较多,太阳年辐射总量较少,从图中数据可知,3 000<甲<3 500,D项符合.10.淮北平原是安徽省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其原因是( )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大②海拔最低③降水最少,晴天多④夏季昼最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解析】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海拔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路程长,被削弱的多,故①、②均错.(2013·保定模拟)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读图回答11~12题.11.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②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③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④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结合图中的河流和经纬度的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土质疏松,旱涝灾害和水土流失严重.12.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答案】 B【解析】该区域干旱严重,说明降水少,但这样的地区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2013·天津模拟)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下图为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 )A.东部优于西部B.耕作区优于林区C.南部优于北部D.水土资源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东部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整体上要大于西部,主要是受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小的影响,而且东部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14.会使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是( )A.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B.使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C.农田灌溉面积增加D.发展节水农业【答案】 D【解析】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水资源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该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匹配程度.二、综合题15.(2013·威海质检)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原因.【答案】(1)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 主要的影响因素: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的影响.(2)地下水丰富. 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答出三点即可)(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沼泽面积减少;“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答出三点即可)【解析】第(1)题,等值线的走向明显分为东西两段,要分别描述及分析;第(2)题,“井灌种稻”要用地下水来灌溉,图中显示该处为沼泽地,可从地形、降水与蒸发、植被、土壤等方面回答;第(3)题,注意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一方面强调水稻耗水量大,另一方面要依据信息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的数量.16.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________.(2)本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农业基地相比,本地区农业生产具有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地区沼泽众多,试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1)东北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2)春季夏季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3)商品粮基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4)降水多,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不透水层的存在,使上层积水不容易下渗.【解析】此题形式新颖,认真观察并提取信息,不难发现该地区为我国的东北地区,结合有关知识回答即可.。
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地理条件►自主学习(教材P60~P62)1.东北地区概况。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①地形条件: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②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3)与周边国家相比,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方面有明显优势。
(4)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合作探究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答案: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同步辅导[要点归纳]区域位置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面、北面、西面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东隔日本海、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并与华北地区相连接。
[难点解惑]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及成因(1)气候。
①相对于地形、土壤等来说,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地区气候特征及成因:③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下图)。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的需求,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要适应环境,多为喜凉品种,如甜菜。
(2)地形。
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XX北地区为例同步测试4
2021-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4.1区域农业-以我国北地区为例同步测试42021—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
1区域农业—以我国北地区为例同步测试一、题1。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芬兰()A. 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B。
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C.稀疏区大XX场放牧业为主D。
森林**丰富,木材加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A.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B. 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 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时间长2。
导致长江洲和松嫩**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位置的差异B. 海陆位置的差异C.地势的高低D.植被条件的差异3。
**市是**唯一蔬菜出口示**(市),建有**首个内地对国际物流园,每年有大量的蔬菜出口.近年来,**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到从事蔬菜种植,随着远地区新的“菜篮子”的,**市“北菜南运"逐渐升温,成为蔬菜销售新渠道。
下图示意**市位置.**市农民到远地区从事蔬菜种植,主要是因为()A。
国内闲置农民多,蔬菜过剩B.远地区气候温和,土壤更肥沃C. 就地生产和销售,缩短流通环节D. 远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4.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巴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据此完成下列**题。
(1)M区域中部地带一般年降水最多的时间段是()A. 1—2月B。
4—5月D。
8—9月(2)以下对M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评价不合理的是()A. 水热搭配较好,适于热带农作物生长B。
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C。
河流较多,水系发达,灌溉水源充足D. 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肥力高(3)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下列地区中农业主要生产类型与M区域相似的是()A。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4.1区域农业发展作业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读我国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2.下列关于A所在省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畜产品基地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1.D 2.B针叶樱桃性喜光热,怕低温冷害,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越高,采摘后维生素C流失很快。
巴西彼得罗利纳是世界少有的针叶樱桃产区。
2008年,我国养生堂药业公司在彼得罗利纳建立含有维生素C的保健品生产基地。
下图为彼得罗利纳的地形和降水量,读图完成3—5题。
3.彼得罗利纳适合针叶樱桃生长,对其生长环境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地势低,日照充足B.距海较近,降水量大C.晴天多,紫外线强D.纬度低,昼夜温差大4.根据材料推测,下列地区最适合引种针叶樱桃的是A.成都B.哈尔滨C.三沙市D.拉萨5.养生堂保健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市场需求增加,种植面积扩大B.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C.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D.减轻环境压力,缓解人地矛盾【答案】3.C 4.C 5.D5.在彼得罗利纳建立含有维生素C的保健品生产基地,由于对针叶樱桃的市场需求增加,因此会导致种植面积扩大;能够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但由于工业的发展,环境的减压力会加大,人地矛盾会加剧。
故选D。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信息说明该区A.水资源短缺B.农业粗放经营C.劳动力数量少D.水土流失严重7.该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D.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科技投入【答案】6.A 7.D读中国农业十二五期间“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示意图,回答8—9题。
【部编】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同步练习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四章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题,共分)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完成问题。
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 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 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D. 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二、综合题(共14题,共分)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气温B.降水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右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产模式( )。
A.主要是依靠降水发展种植业B.既发展种植业也发展畜牧业C.农业区夏季向牧区提供牧草D.畜产品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2)随着该模式的推广( )。
①农牧业形成良性发展②草原载畜量极大提高③城市人口大量迁入④牧区抵御灾害能力增强⑤农业生产更适应市场变化⑥吸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④⑤⑥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①收获期降水量少,光照条件好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③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2)图中A表示的地形区是(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
必修3 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原创题)读区域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2.关于图示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较为干旱,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B.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雨热同期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年温差变化趋势是从乙到甲逐步递减3.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改造题)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6题。
材料一2010年春季以来,俄罗斯大部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严重威胁到了其国内粮食生产,为此俄罗斯宣布:禁止粮食出口。
材料二世界粮食贸易路线图。
4.上图中箭头表示某种农作物的运输方向,则该作物是() A.水稻B.玉米C.小麦D.大豆5.图中E处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本地区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的气象灾害是()A.旱涝灾害B.低温冷害C.沙尘暴D.冰雹6.图中A所在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①光照充足,热量丰富②灌溉水源充足③河谷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④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2010·郑州模拟)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由湿地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正确叙述是()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一年两熟D.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8.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A.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生态环境破坏,气候恶化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7年)表,回答9~11题。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2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单选题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
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1—2题。
1.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
耕地面积加速下降B。
粮食产量持续上升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D。
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2。
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B。
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C.耕地面积减少趋缓D。
农业生态显著改善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
限制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是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
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C。
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4.该地区农业部门拟建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库大坝,合理的规划方案是A。
①水库大坝. ②果林. ③耕地。
④水土保持林B。
①水土保持林。
②耕地。
③果林.④水库大坝C.①果林.②耕地。
③水库大坝.④水土保持林D.①耕地.②水土保持林。
③水库大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同步练习题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河流的补给以春季的积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主,因此一般有两个汛期;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会出现凌汛现象.第2题,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一年只能一熟,热量不足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答案】 1.C 2.B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完成3~4题.3.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与质量优无关.第4题,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玉米、小麦产量要高于水稻;水稻主要在辽河平原、吉林东部种植,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也有分布.【答案】 3.C 4.C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5.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A.光照充足B.土壤肥沃C.降水丰沛D.物种丰富6.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B.由东向西减少C.由北向南减少D.由西向东减少7.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保护湿地B.保持水土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荒地多,且多为肥沃的黑土,这是本区发展农业的突出资源优势.第6题,东北地区降水量受距海远近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第7题,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这也是本区国土整治的重点.【答案】 5.B 6.A 7.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完成8~10题.8.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C.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9.辽河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B.玉米C.高粱D.水稻10.呼伦贝尔草原的农业生产类型为( )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D.淡水养殖业为主【解析】东北地区的黑土因被冲刷变薄而使其肥力不断下降,辽河下游平原水稻种植面积广大,呼伦贝尔草原是重要的畜牧业区.【答案】8.A 9.D 10.B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信息说明该区( )A.水资源短缺 B.农业粗放经营C.劳动力数量少D.水土流失严重12.该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D.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解析】从图中各项指标可以看出我国某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该区域发展农业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答案】11.A 12.D二、综合题13.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甲图乙(1)图甲地形区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原则,A地适合发展__________,B地适合发展____________.(2)图乙农业基地名称为__________,该基地著名经济作物为____________,该区域同江汉平原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3)近年来,图甲所示区域水资源紧张,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有(双选)( )A.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实施“引嫩入辽”调水计划D.工业废水灌溉农田(4)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冻土广布B.河流的汛期只出现在春季C.都有小麦种植D.黑土肥沃【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及地理事物可判断A为辽东丘陵,B为辽河平原,丘陵区适合发展林果业,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第(2)题,乙图农业基地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为三江平原,此区著名经济作物为大豆,发展农业最大的优势为人少地多,即人均耕地多.第(3)题,注意审清题意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第(4)题,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相比,乙图所示地区有冻土广布、黑土肥沃的特点.两图所示地区河流汛期都有春汛和夏汛.【答案】(1)辽东丘陵辽河平原林果业种植业(2)三江平原大豆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3)AC (4)C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地区简略图材料二海南火山香米是海南利用本地特有的富锌富硒土壤资源,联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开发的第一个有机水稻产品,是海南发展精致农业的又一典范.(1)东北与海南相距近30个纬度,可两地都能发展水稻种植业,共同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简要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3)材料二表明,海南现在也能生产出优质大米,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不难找出两地的共同自然原因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第(2)题,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应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等优势分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海南发展优质水稻的影响因素是土壤和科技.【答案】(1)同属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广阔;土壤——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人文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政策支持.(3)技术与土壤附赠材料答题六注意:规范答题不丢分提高考分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减少或避免不规范答题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具体来说考场答题要注意以下六点:第一,考前做好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 D.③④⑤答案:D解析:某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要区别出图示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处较高纬度即热量条件相对较差,这是不利条件。
2.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 B.②④⑤C.②③⑤ D.①④⑤答案:C解析:某地区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应从劳动力、交通、市场、科技等方面分析,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是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玉米的市场广大;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交通运输都很便利;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由于冬季较冷,复种指数低。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说明该区( )A.水资源短缺D.农业粗放经营C.劳动力数量少D.水土流失严重4.该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D.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答案:3.A 4.D解析:从图中各项指标可以看出我国某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该区域发展农业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
下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不同的农业区B.⑥⑦⑧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C.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D.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6.关于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地土地荒漠化严重B.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土壤盐碱化严重C.⑥地水土流失严重,⑦地石漠化严重D.⑧地酸雨危害严重,⑨地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答案:5.D 6.B解析:第5题,①②为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③为东北地区,④为黄土高原地区,⑤为黄淮海平原区,⑥为青藏高寒牧业区,⑦为西南地区,⑧为长江中下游地区,⑨为华南地区。
①②属同一农业区;⑦⑧为我国重要茶叶产区;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农业);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第6题,①②地因过垦过牧,土地荒漠化严重;③地因降水集中,开垦后的黑土地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旱涝、风沙、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三大障碍;⑥地生态环境脆弱;⑦地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地表水渗漏严重,是我国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⑧地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酸雨危害严重;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而不发生在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⑨地区。
读下图,完成7~8题。
7.关于我国耕地结构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小越来越多B.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C.灾毁耕地面积总体呈增大趋势D.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小的数量有增有减,灾毁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变化不太大;在各种耕地面积减小的原因中,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最大。
8.生态退耕试点地区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酸雨②水土流失③土地荒漠化④臭氧层破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我国一般在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实行生态退耕,以防止当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下表表示我国某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根据论证可知变化较为合理。
据此回答9~10题。
A.以平原为主黑龙江B.以低山丘陵为主江西C.以高原为主山西D.以盆地为主四川答案:B解析:从表中可知,该地的耕地比重在减小,林地、草地比重在增加,因此该地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且有一定水面,最有可能是江西省。
10.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下列有关今后该地农业发展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利用水面发展渔业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③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④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⑤为满足人口增长需要,扩大耕地面积A.①②④⑤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答案:C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
低山丘陵地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排除⑤,选C。
读下面某乡农业产业结构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该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②有利于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③有利于减少农产品深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④有利于推动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⑤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A.①②⑤ B.②③⑤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该乡发展了多种经营,且对农产品进行了深加工,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此外,农、渔、副业的综合发展,以及合理地利用沼气,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③④无法体现。
12.该地发展沼气工程的最不利因素是( )A.热量不足B.原料不足C.资金不足D.技术落后答案:A解析:根据该乡以种植大豆、玉米为主,发展了野猪、狍子、山鸡等特色养殖业,可以推测该地位于纬度较高的地区,因此该地发展沼气工程的最不利因素是热量不足。
(2011·北京海淀期末考试)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5题。
13.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源、土壤B.劳动力、技术C.气候、地形D.市场、交通答案:C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又有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造成东西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14.与①地区相比,③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机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高C.水热资源丰富D.人均耕地面积大答案:C解析:①地区位于东北平原,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
机械化水平高、土壤肥力高、人均耕地面积大是①地区的优势,③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比①地区丰富。
15.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②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B.③地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C.④地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D.⑥地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答案:A解析:②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耕地集中,需水量大,但年均降水量小于800mm,故A项正确;大棚农业主要分布在气温条件较差的地区,而③地区水热充足,故B项错误;④地区属于热带,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而不是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故C项错误;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增加牲畜数量会加重当地的生态问题,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_______,北方荒地属于________。
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西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4)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
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答案:(1)丘陵平原热量条件不足水源条件不足(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4)原因: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
措施: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侵蚀严重地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②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打坝淤地;③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林、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
17.(2012·山东东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自古以来,甲地区农业发达,被誉为“塞上江南”。
从秦汉时代,该地引水灌溉,盛产米粮,被誉为“新秦中”。
元代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改造历代的灌溉渠道,形成纵横交错的灌溉系统。
至今,该地仍留有“唐徕渠”“汉延渠”等名称。
(1)乙地区主要农作物类型为_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区农业水源条件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两地区农业灌溉应采取的措施。
(4)分析该地区农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答案:(1)小麦、瓜果、甜菜等(两点即可)(2)甲地水源为黄河水,乙地水源为祁连山的冰雪融水(3)借鉴历史经验,应加强农田灌溉系统的建设;伴随水资源的减少,应加快节水农业的发展,培育耐旱品种,改进灌溉技术等。
(4)引水灌溉易产生土壤盐渍化问题;破坏草场植被易产生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应加强农田排灌系统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变农业结构,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等。
解析:(1)中温带内陆地区多种植春小麦。
(2)根据地理位置推断乙地区水源为祁连山冰雪融水,而甲地区水源为黄河水。
(3)面对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本地区应“开源、节流”,培育耐旱品种等。
(4)干旱地区的绿洲和灌溉农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蒸发强导致的盐渍化问题;同时,干旱地区扩大耕地面积会引起荒漠化问题。
应根据不同的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