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综合与实践》教案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妈妈:0 爸爸:20 2 22 0.16=140.8(kg) 成成:18 20 2 22 0.16=42.24(kg)
60
0<42.24<140.8,爸爸乘坐的交通工具排放的 二氧化碳多些。
3.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对交通出行的方式有 什么好的建议?
首选轨道交通,其次公交。(合理即可)
二、为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某 市制定了居民用电新标准,具体收费标准如下:每 月标准用电60度,超过标准加价收费,用电标准内 的部分,每度电0.55元,超过标准部分,每度电加 收50%。李强家7月份共交电费120元,他家这个月 实际用电多少度?(结果保留整数)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5【全单元】
优质PPT教学课件
5.综合与实践
绿色出行
R·六年级下册
感知导入
课前大家调查了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 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调查结果。
材料1
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 万辆,同比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 同比增长25.5%。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 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42%,2011年小汽 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北京市 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1.成成的爸爸从家到单位有多远?如果全年按250 个工作日计算,一年上下班行驶多少千米?排放 多少二氧化碳?
30 40 =20(km) 20 2 250=10000(km) 60
160g=0.16kg
10000 0.16=1600(kg)
2.如果妈妈、爸爸、成成4月份共上班或上学 22个工作日,请你算一算这个月谁乘坐的交 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些。
0.55 ×(1 + 50% )= 0.825(元) 解:设他家这个月实际用电x度。 (x-60) ×0.825 + 60×0.55=12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5综合与实践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5综合与实践 教案

课题:绿色出行第 1 课时总计第节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比较、计算、辨析,感受“绿色出行”的重要性。

2.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绿色出行”的重要意义。

2.怎样实现绿色出行。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板书“出行”,提问:“我们日常的出行方式有哪些?”生汇报,师板书:开车、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

师板书“绿色”,“为什么要强调绿色出行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将题目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讲解,首先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日常出行方式有哪些,再带着疑惑进入探究新知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理解文字,初步感知绿色出行。

(1)出示教材105页文字: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同比增长25.5%。

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42%。

2011年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

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2)请一学生当播音员,其余学生认真倾听,找出不理解的字词,搜集数学信息。

(3)请学生自学教材106页“你知道吗?”,了解“绿色出行”、“同比”、“环比”的释义,教师解释“保有量”的释义。

(保有量:指某地某个时间点上已登记在册的或处于在用状态的某种物品的数量。

常见的说法如汽车保有量,车辆保有量或机动车保有量等。

)(4)师:通过学习,判断一下我们的日常出行方式中哪些是属于绿色出行呢?”文中的“同比”这一句话是相对于哪一年呢?3. 利用数据,进一步感知绿色出行的必要性。

(1)组织学生阅读第1题,理解题意。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需要用到的已知量有:① 2011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 2011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本册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

2.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需要精心准备和策划。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 6.5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为学生们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6.5综合与实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

学生们将学习到如何理解比例尺,如何利用比例尺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熟练运用比例尺进行距离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够利用比例尺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还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能够利用比例尺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够熟练运用比例尺进行距离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比例尺的模型和图片,以及一些实际问题案例。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以便于记录和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比例尺的模型和图片,让学生们对比例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接着,我会详细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一些实例来解释比例尺的应用。

3. 实践:然后,我会给学生们发放一些实际问题案例,让他们利用比例尺来解决问题。

4. 讨论:在学生们解决问题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比例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

2. 请举例说明比例尺的应用。

答案:1.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用来表示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2. 比例尺的应用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体现,比如在地图上计算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或者在设计图纸上计算物品的大小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6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6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6 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中的"整理和复习"部分,主要复习第五章"综合与实践"的内容。

本章主要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将重点复习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并通过实例讲解和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能够用图表的形式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能够运用调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整理和表示,以及运用调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调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调查表、统计图表、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平时出行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绿色出行"。

2. 知识复习:通过多媒体展示,复习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方法,以及调查方法的选择。

3. 实例讲解:选择一个实例,讲解如何选择调查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用图表表示和分析数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然后用图表表示和分析数据。

5. 运用调查结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出行方式的建议,促进绿色出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图表的分析与应用绿色出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一个调查主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用图表表示和分析数据。

(2)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出行方式的建议,促进绿色出行。

2. 答案:(1)调查主题:学校学生的阅读习惯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共收集了100份问卷,其中有60%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30%的学生阅读时间在12小时之间,10%的学生阅读时间超过2小时。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综合与实践-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综合与实践-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综合与实践——人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和运用本册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分数、百分数、比例、图形与几何、统计等。

-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一:制作风筝通过制作风筝,让学生运用比例、图形与几何等知识,设计并制作出美观、稳定的对称风筝。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计算风筝的面积、周长,确定对称轴,并应用比例知识设计风筝的比例。

- 实践活动二:测量距离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测绳等)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实践活动三:统计调查学生分组进行统计调查,调查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的颜色等,收集数据并制作统计图表(如条形图、饼图等)。

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

2. 活动一:制作风筝- 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图形与几何等知识进行设计。

- 学生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活动二:测量距离- 讲解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4. 活动三:统计调查- 讲解统计调查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

-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制作统计图表。

5. 总结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收获。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 成果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制作的风筝、测量的数据、制作的统计图表等,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一)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一)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一)人教版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整理与复习,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运算: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规则,重点强化运算定律、简便计算方法以及运算中的错误类型。

2. 方程与不等式: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特别强调解方程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变换。

4. 统计与概率:复习基本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以及事件的概率计算。

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通过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游戏教学法:设计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

-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

2. 知识梳理(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按照教材的顺序,梳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在自己的教材上做笔记。

3. 实践应用(15分钟)- 教师设计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游戏竞赛(10分钟)- 教师组织数学游戏或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数学的乐趣。

6. 总结反馈(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2024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2024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1.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数学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应用。
2.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数学日记或者研究报告,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外。
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数学俱乐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五、教学评估与反思
1.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度、作品质量、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利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实践活动三:教师将学生带回教室,分发贴画材料,指导学生利用树叶进行创意贴画制作。
3.实施总结
-每个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学到的知识。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对优秀的学生和作品给予表扬。
十二、教学反馈与改进
1.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探讨河流宽度的变化规律。
3.实践活动三:制作树叶贴画
(1)教师展示一些树叶贴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树叶贴画方案。
(3)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学生动手制作树叶贴画。
八、教学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树叶,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哪些数学元素?”
本节课《综合与实践》通过观察树叶、测量河流宽度以及制作树叶贴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教育性。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3.邀请数学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到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十七、教学资源补充

2024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2024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15.2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教学反馈】
16.学生反馈
16.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体验的反馈。
16.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后续】
7.2邀请家长参与,举办一次“几何图形创意设计”亲子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利用几何图形创作艺术作品。
【教学反思】
8.教师反思
8.1教师应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8.2分析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为下一节课的教学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9.学生反馈
9.1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2024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颗苹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苹果里面藏着什么数学秘密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为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3.宣布本节课的主题:“2024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有趣的几何图形。”
21.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资源更新】
22.教学资源更新
22.1定期更新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教具等,以反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
22.2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网站、在线论坛和社交媒体,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和资源。
【教学展望】
23.教学展望
23.1规划未来教学方向,包括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跨学科项目的开发等。
17.后续课程安排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 第5部分 综合与实践-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 第5部分 综合与实践-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第5部分综合与实践-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第1课时:综合与实践的概念与意义1. 引导学生理解综合与实践的含义,明确其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综合与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第2课时:综合与实践的方法与步骤1. 介绍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

2. 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综合与实践,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3课时:综合与实践的应用1.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综合与实践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综合与实践任务。

第4课时:综合与实践的评价与反思1.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与实践过程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2. 培养学生善于反思、不断进步的良好品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过程,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 情境教学法: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评价与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综合与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环节。

2. 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成果,如问题解决的正确性、创新性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 5.综合实践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 5.综合实践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 5.综合实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复习-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 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四则运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 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用到四则运算的问题?2. 新课导入(10分钟)-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进行计算。

3. 课堂练习(15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四则运算的知识。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四则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

- 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将得到表扬。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3. 小组讨论表现-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鼓励积极参与和合作的学生。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综合与实践》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综合与实践》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综合与实践》教案第5节综合与实践总计4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提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3、通过开展一些综合与实践应用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标准(2011版)》提出:“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重视数学应用,才能使数学学习富有生命力。

教材安排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通过创设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通过实际调查、实践探索,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教材一共安排了四个主题鲜明的“综合与实践”应用活动,依次是“绿色出行”、“北京五日游”、“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有趣的平衡”。

综合应用,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还包括在数学学习中积累的活动经验、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等全面综合。

通过实际调查、动手实践、开展研究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新增了“绿色出行”“北京五日游”两个实践应用,删减了“设计运动场”的内容。

人教版本小学六年级的下册的数学第六单元总结复习综合与实践精品教学设计课件

人教版本小学六年级的下册的数学第六单元总结复习综合与实践精品教学设计课件

5.综合与实践第一课时复习内容:绿色出行。

教材 P105——106页内容复习目标:1.经过教课掌握与环保有关的数学识题的解决方法,如二氧化碳放量的计算等。

2.经过交通出行方式有关数学识题研究,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

3.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要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及绿色出行所占百分比的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选用解决问题的实用信息。

复习过程: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1.创建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课本 105 页的主题图。

这是北京交通的一个图画,你想说什么?师:对在私人车愈来愈多的今日,我们一定要考虑这么多汽车对环境产生愈来愈多的不良影响,今日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减少这样的影响。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3.自学提示(1)阅读 105 页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觉?(2)阅读第二自然段:你认识了哪些数学信息》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识题?如何解决?(3)阅读第 1 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仔细读题,理解题意4.学生自主学习二、回首知识,展现沟通(一)小组合作议论合作沟通(二)学生报告展现,老师组织组织活动学生报告,老师逐个指导解答1.爸爸家到单位的行程:20×(45÷60)=15(千米)妈妈上班距离家的行程: 30×( 30÷60) =15(千米)小明家离学校的行程: 50×15=750(米)2.15000 ×160=2400000(克) =2400(㎏) =2.4 (吨)2.4 × 49620000≈2.4 × 50000000=120000000(吨)三、达标检测,反应改正(一)达标练习1.达成 P106 第 2、3、4 题。

2.阅读 106 页的“你知道吗?”认识“绿色通行”和“同比和环比”的观点。

(二)讲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如何研究的?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教课反省:第二课时复习内容:北京五日游。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

- 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

-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找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数学问题,教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对综合与实践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综合与实践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 讲解综合与实践的基本概念。

-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综合与实践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各组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 教师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技巧。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综合与实践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找出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案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操作”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

以下将详细补充和说明“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实践操作(15分钟)设计目的-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四)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四)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四)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的第四课时,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分数、小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比和比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3.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情境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基础知识(15分钟):对分数、小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

3. 解决问题(15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10分钟):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数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综合与实践(1)教学PPT课件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综合与实践(1)教学PPT课件
综合与实践(1)
考点1 开放探究型数学问题 考点精讲 开放探究型数学问题解决技巧 1.根据已有条件推断可以增添的条件或者问题。 2.填入后,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常理或者题意。 3.如果是正确的,进行解答。
真题精讲
例1(惠州市大亚湾区)下面的问题,还需要确定一个信息才
能解决,是( )。悦读书店新进了少年科技、连环画、童话故事三
一、选择题。
1. (深圳市龙岗区)田田身高150厘米,
。优优身高多少厘
米?如果求优优的身高的算式是150×(1+4%),那么横线上应选的
条件是( B )。 A. 田田比优优矮4% B. 优优比田田高4% C. 田田比优优高4% D. 优优比田田矮4%
2.(广州市天河区)某学校图书馆里有科普书300本,
2. (广州市花都区)今年5月,某景区举办了新一届“火龙果采摘 节”,吸引了市民和游客前来采摘和游玩。 (1)陈伯伯家果园去年接待游客多少人? 360÷(1-14)=480(人) (2)根据文中或对话中提供的信息,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我提出的问题是∶( 张叔叔家今年产火龙果多少千克? ) 列式计算∶ 2500×(1+20%)=3000(kg)
从下列条件中任选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把序号填在横线上),再
解答。
①科技书的本数比文学书少1;②文学书的本数比科技书多1。
4
3
48×(1-14)=36(本)
答∶科技书有36本。
3. 笑笑某天时间分配情况如下表∶
活动
学习
休息
锻炼
时间
1
分配
3
3
1
8
12
请你提一个你喜欢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不唯一)其他占了一天的几分之几?
1-13-38-112-112=18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部分,具体是关于有趣的平衡的内容。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包括平衡的定义、平衡的条件、平衡的判断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的条件,能够运用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平衡的条件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有关平衡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平衡尺、小球、支架等,以及学生用的练习册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平衡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平衡?”。

2. 例题讲解:接着,我利用教具,展示平衡的定义和条件,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3. 随堂练习:然后,我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完成练习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平衡的定义、平衡的条件等内容,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如果一个物体在支架上保持静止,那么这个物体是如何保持平衡的?(2) 如果一个物体在支架上不平衡,你应该如何调整支架,使物体保持平衡?2. 答案:(1) 物体保持平衡是因为它的重心位于支架的支持面上,且重力与支持力相等、反向、共线。

(2) 如果物体不平衡,可以通过调整支架的位置或角度,使物体的重心移动到支持面上,从而达到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有趣的平衡,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对于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综合与实践》教案第5节综合与实践总计4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提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3、通过开展一些综合与实践应用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标准(2011版)》提出:“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重视数学应用,才能使数学学习富有生命力。

教材安排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通过创设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通过实际调查、实践探索,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教材一共安排了四个主题鲜明的“综合与实践”应用活动,依次是“绿色出行”、“北京五日游”、“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有趣的平衡”。

综合应用,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还包括在数学学习中积累的活动经验、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等全面综合。

通过实际调查、动手实践、开展研究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新增了“绿色出行”“北京五日游”两个实践应用,删减了“设计运动场”的内容。

旨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沿用的两个内容“有趣的平衡”“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改动不是很大,教材在学习“有趣的平衡”后设置了一块“生活中的数学”,通过跷跷板的例子介绍了杠杆原理。

二、教材内容分析活动一:绿色出行通过“绿色出行”这一主题活动,使学生通过了解资料信息、从数学的角度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材呈现了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变化及北京市民出行方式的变化等数据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不断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应该尽量采用“绿色出行”的方式。

该部分统计资料信息很丰富,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解读能力。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分析和处理信息,充分挖掘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体会到北京市民“绿色出行”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教材还提供了小明一家出行的信息,可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基本情况,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为后面解决第2、3个问题做好铺垫。

第1题,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计算,从量化的角度刻画了汽车尾气污染的严重性。

要求一辆汽车一年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可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数据,也可根据自己在当地调查到的数据。

由于这些数都是平均数,因此,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求精确计算。

例如,可把2011年底全国轿车保有量看作5000万辆,大致估算就可以了。

第2题,根据前面的信息先计算小明的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路程为15 km,他一年仅上下班行驶的路程为7350 km,小车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176 kg。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三种出行方式各有什么利弊。

第3题,先计算出小明的妈妈从家到单位的路程也是15 km。

通过比较三种出行方式,可以看出小明爸爸开车上班既费时又不环保。

而小明每天步行上下学,是最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

第4题,应突出实践性。

教学时,要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及爸爸、妈妈每天出行使用的交通方式。

可先设计一张调查表,再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调查活动。

在每个人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再把数据汇总,看看全班的家庭采用的出行方式是否够环保,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把“绿色出行”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去。

教师可通过“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绿色出行的好处,增强环保观念。

同时,还介绍了同比和环比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含义。

活动二:北京五日游安排这一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调查、收集信息、设计方案等活动,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通过帮助小明设计一家三口参加“北京五日游”的行程计划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设计行程表、调查收集有关信息、分析信息、填写行程表等环节开展实践活动,完成整个行程的设计。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在设计方案之前,应组织学生讨论这五天怎样安排,怎样设计行程表,怎样的行程比较节省经费等问题。

可安排学生在课后调查与“北京五日游”相关的信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游览项目、乘坐交通工具的运行时间和费用、住宿费用等。

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分析,形成所需费用的粗略估算。

引导学生对所设计的旅游计划进行展示、比较和交流,可以与教材中小明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和他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最后,可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设计出类似的旅游方案。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询有关信息,再利用这些信息设计出合理的出游方案。

教师还可以再课堂上展示当地旅行社提供的旅游计划,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了解不同出游方式所需费用的情况,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三:邮票中的数学问题选取实际生活中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材首先呈现了不同面值的一些邮票,让学生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同时为后面探索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接着出示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一些常识。

不同质量的信函邮资标准不同,寄往本埠和外埠的邮资也不同。

同时通过邮资的变化规律,感受分段函数的思想。

在学生掌握了确定信函邮资方法的基础上,教材接着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

首先确定信函处于不同质量范围内应付的邮资,再根据这些邮资数值寻找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有趣的平衡旨在探索“杠杆原理”背后隐藏的数学原理,体现了数学与物理学科的联系。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归纳概括能力。

该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发现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教材在第一幅图中,介绍了如何制作本活动所需的实验用具(简单杠杆)。

通过让学生提起拴竹竿的绳子,强调制作的简易杠杆要保持平衡。

第二幅图展现了特殊条件下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的探究过程。

使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规律: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才能保持平衡;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距中点相同的位置才能保持平衡。

第三幅图,让学生探究当左右塑料袋离中心距离不相等时,两个塑料袋里的棋子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的实验,会发现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要使竹竿保持平衡,必须使“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由此体会杠杆原理。

教材最后一幅图呈现了应用规律进行探究活动的情境。

由于学生已经了解了竹竿平衡的规律,就很容易想到:只要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12,竹竿就会保持平衡。

为增加可信度,教材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然后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后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当左边的刻度数和棋子数保持不变时,右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关系”。

教材最后编排的“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开展综合与实践的应用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在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同时,提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1、要突出活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2、重视在“综合与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4、用4课时教学。

第1课时《绿色出行》§1.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总复习复习内容:绿色出行(教材P105——106页内容)。

复习目标:1、通过教学掌握与环保相关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二氧化碳放量的计算等。

2、通过交通出行方式有关数学问题研究,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及绿色出行所占百分比的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如何从繁多的信息中选取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复习过程: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课本105页的主题图。

这是北京交通的一个图画,你想说什么?师:对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考虑这么多汽车对环境产生越来越多的不良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减少这样的影响。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3、自学提示(1)阅读105页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2)阅读第二自然段: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3)阅读第1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认真读题,理解题意4、学生自主学习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活动。

学生汇报,老师逐一指导解答。

1、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路程:20×(45÷60)=15(千米)妈妈上班距离家的路程:30×(30÷60)=15(千米)小明家离学校的路程:50×15=750(米)2、160×15000=2400000(克)=2400(㎏)=2.4(吨)2.4×49620000≈2.4×50000000=120000000(吨)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一)达标练习1、完成P106第2、3、4题。

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45=15千米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第3题: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