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相交与垂直》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相交与垂直》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Intersection and Verticalit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相交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相交与垂直(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0-22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1、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2、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课型:新授课
教法:引导合作探究
教具:小棒、正方形纸、长正方体小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相交”。(约2分钟)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两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指定4人到黑板前贴图)你们能将这些图形分类吗?(平行、交*)
两条直线交*在一起我们称它们为“相交”
二、新课:认识“互相垂直”(约15分钟)
1、两根小棒相交可以得出角,大家想动手玩玩吗?要求同桌合作摆小棒,摆好后把两根小棒相交得出的角画出来(学生动手摆小棒和画图)。然后汇报。(让学生在玩中学,通过动手操作、说一说等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2、师:刚才许多同学说了自己的摆法,摆成锐角和钝角用眼睛也可以判断出来。可是直角是90度,用眼睛判断不够精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摆的角是直角吗?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课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多名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3、用两条直线代替小棒,表示出你们摆的直角(教师在黑板画图)。在直角上还要标上直角符号“┐”。(板书:成直角)它是由几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板书:两条直线相交)
师小结:像这样,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然后告诉学生叫垂足。(板书)
师: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5、质疑:对于互相垂直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互相”是什么意思?
师举高一根小棒,能不能说这根小棒垂直?(不能)必须有另一根小棒与它垂直
6、我们以图①为例,为了区别它们,在直线上取一点。我们不能说线段oa是垂直的。
应该是oa垂直于ob,还可以说ob也垂直于oa。
7、加深认识“互相垂直”折一折。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2)、怎样验证你的折痕是相互垂直的?(动手尝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3)、拿出准备好的长、正方体小盒,谁能说说它的哪些边是互相垂直的?(两三名学生说)
(4)、找生活中的垂直现象。
①你能找到教室或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吗?
②在生活中人们利用垂直现象做些什么?
介绍三角板、铅锤、拐尺的作用(演示)
三、画垂线。(约10分钟)
1、这学期老师发现大家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很多,你能自己试着画一组垂线吗?
出示学习提示:
(1)看书23页上的示意图,试着画一组垂线
(2)在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画的。你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
(3)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请提出来。
2、指定小组汇报
3、教师强调:找准直角,一条直角边对准直线,另一条直角边画垂线。
4、小组讨论完成23页第二题的1、2两题
争当优秀小老师:指名板演画图,边说边画,其余学生评价
5、独立完成23页的第二题的第3小题
指名说怎样画的
6.小结:一找两对:找准直角,直角边对准直线,直角边对准点
四、探究垂线。(约5分钟)
1、小试验:指定2生到讲桌前做p23右下图的实验
让学生得出:在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独立完成p23的左下图,指名说画法,同桌互批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1)两条直线相交,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3)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
2、解决问题(自选一题做)
(1)学校从南桥头到公路要修一条路,怎样修最近?
(2)在棚上要装一盏灯,请确定灯的位置。并指出图中互相垂直和平行的线段。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